全国卷高考生物真题.docx
- 文档编号:3119418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299.34KB
全国卷高考生物真题.docx
《全国卷高考生物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卷高考生物真题.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卷高考生物真题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
一、选择题:
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
A.进行ATP的合成B.进行mRXA的合成
C.存在血红蛋白D.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
2.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馀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
若在该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
A.甲〈乙,被动运输B.甲〉乙,被动运输
C.甲〉乙,主动运输D.甲二乙,主动运输
3.将生长状态一致的同一品种玉米植株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培养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有淀粉积累:
乙组培养在光照较弱的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检测到淀粉。
乙组来检测到淀粉的原因是
A.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B.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淀粉的积累
C.维管束鞘细胞没有与淀粉合成相关的酶D.维管柬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
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
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进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二、非选择题
31.(10分)
某同学从温度为55〜65°C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了脂肪酶。
回答问题:
(1)测定脂肪酶活性时,应选择一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反应液中应加入—溶液以维持其酸碱度稳定。
(2)要鉴定该酶的化学本质,可将该随液与双缩腺试剂混合,若反应液呈紫色,则该酶的化学本质为
(3)根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简要写出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
32.(11分)
回答下列与生态学有关的问题:
(1)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某水域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
、的关系。
(2)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
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
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
种群
甲
乙
丙
戊
■■,■■一■■■・■■■…
重金属含量(监/kg鲜重)
0.0037
0.0037
0.035
0.035
034
据表中数据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o
33.(11分)
为探究不同条件对叶片中淀粉合成的影响,将某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耗尽叶片中的淀粉。
然后取生理状态一致的叶片,平均分成8组,实验处理如下表所示。
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片中有无淀粉,结果如下表。
编号
组1
组2
组3
组4
组5
组6
组7
组8
处理
葡萄精溶液浸泡溶液中通入空气
葡萄糖溶液浸泡溶液中通入CO?
和N?
蒸僚水浸泡水中通入空气
蒸馀水浸泡水中通入CO?
和N?
光照
黑暗
光照
黑暗
光照
黑暗
光照
黑暗
一松纣
有淀粉
有淀粉
有淀粉
无淀粉
有淀粉
无淀粉
有淀粉
无淀粉
回答问题:
(1)光照条件下,组5叶片通过—作用产生淀粉:
叶肉细胞释放出的氧气来自于的光解。
(2)在黑暗条件下,叶片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组别是o
(3)组2叶片中合成淀粉的原料是,直接能源物质是,后者是通过一产生的。
与组2相
比,组4叶片无淀粉的原因是-
(4)如果组7的蒸锵水中只通入N,,预期实验结果是叶片中—(有、无)淀粉。
34.(10分)
人类中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秃顶。
控制褐色眼(D)和蓝色眼(d)的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其表现型不受性别影响。
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回答问题:
(1)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o
(2)非秃顶男性与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
(3)一位其父亲为秃顶蓝色眼而本人为秃顶褐色眼的男性与一位非秃顶蓝色眼的女性结婚。
这位男性
的基因型为—或,这位女性的基因型为或o若两人生育一个女儿,其所有
可能的表现型为
2011年高考新课标I卷理综生物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A卷:
1—5CBBAC
二、非选择题
31.(10分)
(1)脂肪缓冲
(2)蛋白质
(3)在一定温度范围(包括55~65°C)内设置温度梯度,分别测定酶活性。
若所测得的数据出现峰值,则峰值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
否则,扩大温度范围,继续实验,直到出现峰值。
32.(11分)
(1)竞争捕食寄生
(2)甲—y丙
33.(11分)
(1)光合H:
0
(2)组2和组6
(3)葡萄糖ATP有氧呼吸组4叶片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淀粉的合成缺少ATP
(4)无
34.(10分)
(1)女儿全部为非秃顶,儿子为秃顶或非秃顶
(2)女儿全部为非秃顶,儿子全部为秃顶
(3)BbDdbbDdBbddBBdd
非秃顶褐色眼、非秃顶蓝色眼、秃顶褐色眼和秃顶蓝色眼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
一、选择题:
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额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
A.tRNA种类不同B.mRXA碱基序列不同
C.核糖体成分不同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负基酸不同
2.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以无限增殖
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别
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3.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一化学一信号”的转化
5.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相同位置分别切除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原因是()
AHC
A.c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
B.a'胚芽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D.a'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2011-2017全国1卷高考生物真题
6
.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
群各年龄组成个体数)。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
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二、非选择题
(-)必考题
29.
(11分)将玉米种子置于25C、黑暗、水分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若只考虑种子萌发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淀粉被水解成,通过作用为种子萌发提供
量。
(2)萌发过程中在小时之间种子的
速率最大,在该时间段内每粒种子呼吸消耗的平重为mg«
(3)萌发过程中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其最大转化速率为mg•粒r・d:
(4)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小时后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趋势是,原因是o
30.(10分)肺牵张反射式调W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
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
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内,抑制吸气,引起呼气。
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b是,c是,
d是o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的调控。
(3)图(a)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的(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填
“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31.(10分)一对毛色正常鼠交配,产下多只鼠,其中一只雄鼠的毛色异常。
分析认为,鼠毛色出现异常的原因有两种:
一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控制毛色的基因显隐性未知,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
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
假定这只雄鼠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具有生殖能力,后代可成活。
为探究该鼠毛色异常的原因,用上述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雌鼠交配,得到多窝子代。
请预测结果并作出分析。
(1)如果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的鼠比例均为,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性
基因突变为性基因的直接结果,因为。
(2)如果不同窝子代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比例是,另一种是同一窝子代全部表现为鼠,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
配的结果。
32.(8分)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
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填“不同”或“同一”)种群。
(2)草、鹿、兔、狼、孤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一个(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
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的项圈,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的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
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
若丙组平均时间(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
测试时间要求甲、乙、丙三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填“相同”或“不同”八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草原上的。
(-)选考题:
共45分。
请考生从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卷 高考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