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新精准大一轮试题第2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5迁移运用巩固提升.docx
- 文档编号:3106654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33.93KB
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新精准大一轮试题第2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5迁移运用巩固提升.docx
《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新精准大一轮试题第2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5迁移运用巩固提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新精准大一轮试题第2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5迁移运用巩固提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新精准大一轮试题第2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5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1.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孟子曰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注]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节选自《孟子·尽心下》)
【注】 不下带:
带,腰带。
古人视不下带,即只视带之上。
此处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
解析:
找出对称性句子,即两组“……者……也”;再看“曰”“也”“焉”等断句标志;其余略加翻译即可断开。
答案:
孟子曰/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孟子说:
“言辞浅近而含义深远,是善言;操守简约而利益广博,是善道。
君子的言论,浅近平常而包含大道;君子的操守,修养自身而惠及天下。
很多人的毛病在于舍弃自己的耕地而去耕耘别人的耕地,要求别人的重而要求自己的轻。
”
2.用斜线“/”为下面文言文未加标点处断句。
叶廷珪云:
余幼嗜书自肄业郡庠牵丝入仕四十余年未尝释卷食以饴口怠以为枕士大夫家有异书无不借借无不读读无不终篇而后止长恨无资不能尽传写间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海录》
(节选自《初潭集》)
解析:
先将此段通读几遍,了解大意。
然后根据对称句式和顶真修辞断开几处,余下再仔细翻译、推断。
答案:
叶廷珪云:
余幼嗜书/自肄业郡庠/牵丝入仕/四十余年未尝释卷/食以饴口/怠以为枕/士大夫家有异书/无不借/借无不读/读无不终篇而后止/长恨无资/不能尽传写/间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海录》
叶廷珪说:
“我从小酷爱读书,从在郡学修业,一直到成家步入仕途做官,四十多年不曾放下书卷,吃饭的时候读书觉得嘴里香甜,疲倦的时候用它当枕头。
士大夫家有与众不同的书,没有不借来的,借来没有不读的,读,没有读完全篇不会终止。
常常怨恨(自己)没有钱财,不能全部抄写完。
在那么多书里,挑出几十大册,选择其中有用的亲手抄下来,取名为《海录》。
”
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音成于外而化乎内是故闻其声而知其风察其风而知其志观其志而知其德盛衰贤不肖君子小人皆形于乐不可隐匿故曰乐之为观也深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音初》)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断句)能力。
先从对称的句子开始断,如“是故闻其声而知其风/察其风而知其志/观其志而知其德”;再根据“……者……也”句末词断句,余句根据翻译不难断开。
答案:
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音成于外而化乎内/是故闻其声而知其风/察其风而知其志/观其志而知其德/盛衰/贤不肖/君子小人皆形于乐/不可隐匿/故曰/乐之为观也/深矣
大凡音乐,是从人的内心产生出来的。
心中有所感受,就会在音乐中表现出来,音乐表现于外而化育于内。
因此,听到某一地区的音乐就可以了解它的风俗,考察它的风俗就可以知道它的志趣,观察它的志趣就可以知道它的德行。
兴盛与衰亡、贤明与不肖、君子与小人都会在音乐中表现出来,不可隐藏。
所以说:
音乐作为一种观察的对象,它所反映的是相当深刻的了。
4.在下面短文中用斜线“/”断句。
楚厉王有警为鼓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篇》)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断句)能力。
先大致翻译整个文段,然后根据“也”“曰”等标志性词语断开部分句子,再仔细翻译断开余下的句子。
答案:
楚厉王有警/为鼓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楚厉王和百姓约定,如果遇到敌情,就击鼓为号,召集大家前来守城。
(有一次,楚厉王)饮酒,酩酊大醉,误击了它。
百姓非常惊慌,(楚厉王)派人制止大家,说:
“我喝酒醉了,同身边的侍从开玩笑,误击了鼓。
”(急忙赶来的)老百姓便都散去了。
过了几个月,(真的)有了紧急情况,再击鼓(报警)时,百姓就都不来了。
于是,(楚厉王)重新发布命令明确信号,百姓才相信了他。
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尧不以帝见善绻,北面而问焉。
尧,天子也;善绻,布衣也。
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绻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此之谓至公。
非至公其孰能礼贤?
(节选自《吕氏春秋》)
解析:
边读边译,然后根据句末语气词“也”“焉”断开一部分句子,再根据常用于句首的词“故”“此”断开一部分。
答案:
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绻/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此之谓至公(“/”为必断处,“∥”为可断可不断处)
尧不用帝王的身份去会见善绻,面朝北恭敬地向他请教。
尧是天子,善绻是平民。
尧为什么这样过分地礼遇他呢?
因为善绻是得道的人。
对得道的人,不可傲视。
尧衡量自己的德行智谋不如善绻,所以面朝北恭敬地向他请教。
这就叫作无比公正。
不是无比公正,谁又能礼遇贤者呢?
6.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陵云台楼观精巧先称平众木轻重然后造构乃无锱铢相负揭[注]台虽高峻常随风摇动而终无倾倒之理魏明帝登台惧其势危别以大材扶持之楼即颓坏
(选自《世说新语·巧艺第二十一》)
【注】 负揭:
秤杆的下垂与翘起。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断句)能力。
此题先翻译整个文段,则不难正确作答。
答案:
陵云台楼观精巧/先称平众木轻重/然后造构/乃无锱铢相负揭/台虽高峻/常随风摇动/而终无倾倒之理/魏明帝登台/惧其势危/别以大材扶持之/楼即颓坏
陵云台楼台精巧,建造之前先称过所有木材的轻重(使四面所用木材的重量相等),然后才筑台,因此四面重量不差分毫。
楼台虽然高峻,常随风摇摆,可是始终不可能倒塌。
魏明帝登上陵云台,害怕它情况危险,另外用大木头支撑它,楼台随即就倒塌了。
7.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
“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
(选自《论语·子张篇第十九》)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断句)能力。
先大致翻译本段,然后再根据“者”“也”“乎”“焉”等标志性词语断句,其余通过翻译断开。
答案:
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叔孙武叔诽谤仲尼。
子贡说:
“(这样做)是没有用的!
仲尼是诽谤不了的。
别人的贤德好比丘陵,还可超越过去;仲尼的贤德好比太阳和月亮,是无法超越的。
即使有人要自绝于日月,对日月又有什么损害呢?
只是表明他不自量力而已。
”
8.在下面短文中用斜线“/”断句。
鲁有恶者其父出而见商咄反而告其邻曰商咄不若吾子矣且其子至恶也商咄至美也彼以至美不如至恶尤乎爱也故知美之恶知恶之美然后能知美恶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有始览·去尤》)
解析:
大致翻译后可以断开一部分,再根据“曰”和句末语气词“者”“也”“矣”断开一部分。
答案:
鲁有恶者/其父出而见商咄/反而告其邻曰/商咄不若吾子矣/且其子至恶也/商咄至美也/彼以至美不如至恶/尤乎爱也/故知美之恶/知恶之美/然后能知美恶矣
鲁有丑男,其父外出见到商咄,回家后告诉他的邻居说:
“商咄不如我儿子啊。
”实际上他的儿子是最丑的。
商咄是最美的。
他认为最美的不如最丑的,错在爱啊。
所以,知道美中的丑,知道丑中的美,然后能知美丑啊。
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波浪线部分断句。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
汉兴以来,始置官。
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
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
其间相去何远哉!
(节选自司马光《谏院题名记》)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断句)能力。
这道断句题同时考查翻译能力和文言语感。
其中“天下之政”与“四海之众”、“志其大”与“舍其细”、“先其急”与“后其缓”都是对称的句式,考生只要稍有语感,就不难正确断句。
其余句子就靠翻译能力断句了。
答案:
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
古时候没有专门设置谏诤的官,从公卿大夫到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百姓,没有不能进谏的。
汉朝建立以来,开始设置谏官。
将天下的政事,五湖四海的民众,治理国家的得失利弊,都集中于一个谏官身上,让他一一提出意见,那么他的责任算够重的了。
任此官者,应当牢牢记住那些大事情,舍弃那些小事;要先进谏那些急迫的问题,而后进谏那些不很急迫的问题;要专为国家谋利,而不为自己打算。
那些热衷于追求声名的人,其实与热衷于追求私利之徒一样。
这两种人与谏官的职责相距多远啊!
10.用斜线“/”给下面的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节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解析:
两处《春秋》后断开很容易。
根据“前有”“后有”可知两句对称,应在“后有”前断开;由“而不知其宜”“而不知其权”可知两句对称,应在“遭变”前断开。
答案:
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必断处,“∥”为可断可不断处)
君主不可以不了解《春秋》,(《春秋》中)前有奸臣进谗言误国而不能发现,后有贼人危害国家兴事作乱却不能察觉。
做臣子不可以不了解《春秋》,固守常规却不知常规适用的原因,遭遇变乱却不知道变通世事的方法。
……因为不通礼义的宗旨,以至于做国君的不像国君,做大臣的不像大臣,做父亲的不像父亲,做儿子的不像儿子。
11.用斜线“/”给下列短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
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识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解析:
本题难度属较易,边读边翻译原文,即可读懂并断出大部分句子。
再加上“者”“也”这类标志性的词语,不难正确作答。
答案:
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识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为必断处,“∥”为可断可不断处)
懂得“六经”的要旨,弄通诸子百家的著作,即使不能修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浙江 专用 精准 一轮 试题 部分 专题 文言文 阅读 迁移 运用 巩固 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