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议论文阅读.docx
- 文档编号:3106506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0.53KB
专题10议论文阅读.docx
《专题10议论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0议论文阅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10议论文阅读
专题10议论文阅读
【原题呈现与解析】
(2019・重庆A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怎样的“水土”才养人
游宇明
①不久前听了一场演讲,演讲者引用了一句俗语,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我听了之后就在反复问自己一个问题:
怎样的“水土”才养人?
②中国人习惯于将“天”“地”“人”相提并论,其实,“天”与“地”就是自然的“水土”。
这“水土”给了我们生存的凭靠。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没有天空、高山、河流、原野,我们从何处获得光雨、木料、饮水、粮食,人怎么去生活?
这“水土”也给了我们心灵的慰藉。
看到天空之远,我们会放飞梦想的翅膀;看到大地之美,我们会产生愉悦之情。
然而,我们也应该想到,能养人的“水土”一定是好“水土”。
如果我们的天空被雾霾笼罩,如果我们的高山从地底被掏空,如果我们的河流被各种废水污染,如果我们的原野四处荒芜,这样的“水土”不仅不能养人,还会害人。
③大自然的“水土”是这样,社会的“水土”也同样如此。
假若一个社会人文生态和谐,人的心灵就会被养得活泼开朗;假若一个社会风气乖戾,人的心灵必然变得狭隘偏激。
④在我看来,社会的好“水土”至少需要具备这样几个条件:
第一是诚信,第二是良善,第三是能让每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才能。
⑤人不是孤立的个体,他必须与社会的其他成员相联系。
成员间的诚信是构建社会大厦的黏合剂,没有了它,社会就会瓦解,大厦就会坍塌。
有了它,我们上学不担心拿到假通知,做生意不忧虑被欺诈,上医院不会收到“大处方”,社会矛盾就会大量减少,社会就会变得和谐,我们对这个世界就有了信心,人们就会被养育成大写的人。
⑥任何社会都不敢保证没有作恶之人,但社会的总体必须是良善的。
孩子摔倒了,陌生人扶一把;有人出了车祸,旁观者帮助送一下医院;学生无钱读书,有能力的人捐上一点。
这都不需要我们付出太大的代价。
然而,有了这样的温暖,得到救助的人感受到了社会的关心,日后就能传递这份爱心。
当社会总体的良善养成了,我们的言行也就会变得绅士良淑。
⑦心理学理论认为,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
所谓自我实现,就是想做的事最终做成。
一个人的自我实现一方面固然依赖个体的努力,另一方面也依赖社会给予必要的帮助。
换句话就是,一个人有了某种才华,社会应该给他提供必要的舞台,使他可以及时展示自己。
社会这样做了,人们的上进心才会被激发,我们的社会才有了持久前行的推力。
⑧养人需要社会的好“水土”,但这好“水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从地底生出来,它说到底还是要依赖两种力量,一是个体力量,二是社会力量。
每个个体都有“人人是别人的‘水土’”的意识,尽可能给这“水土”注入正能量,社会的“水土”自然会越来越好。
社会有足够的责任感,能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才会抓好社会体制、机制的设计,将绝大多数人的美好愿望变成政策、法律,让社会的列车在良性的轨道上运行。
(选自娄底新闻网,有修改)
1.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的好“水土”才养人。
B.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C.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态和谐的社会环境才养人。
D.社会的总体是良善的,人们的言行就会变得绅士良淑。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心论点,命题者采用了客观题型,较为别致。
我们可以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用排除法找出答案。
A项和D项都不全面;B项是为了引出论题而引用的俗语。
正确答案只能是C。
【答案】C
2.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大自然的“水土”是这样,社会的“水土”也同样如此。
(“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
(2)社会应该给他提供必要的舞台……(“舞台”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
【解析】此题从词语的角度考查语言理解能力。
第
(1)小题考查对代词指代内容的辨识能力。
代词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概括出来,然后带入句中替换该代词,根据句意检验其正误。
第
(2)小题侧重于考查词语的含义。
答题时可以结合这个词语的一般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揣摩它的比喻义、引申义、言外之意等语境含义。
【答案】
(1)“这样”指的是好的自然“水土”才能养人,不好的自然“水土”还会害人。
(2)“舞台”在文中指展示才华的环境和条件。
3.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具体证明了什么观点?
【解析】此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辨识和对论据的分析。
只要熟悉几种常见论证方法的特征,判断论证方法比较简单。
此句所证明的观点,可根据句子意思在上下文中找出。
【答案】举例论证。
证明了“(自然的)‘水土’给了我们心灵的慰藉”这个观点。
4.文章第④段与⑤⑥⑦段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
请简要分析。
【解析】此题考查文章的结构形式。
一般说来,如果文中有起总领作用的句段,其他句段的文字围绕它展开,其结构往往是总分式;如果文章从几个不同角度分析论证,或者文中出现“首先”“其次”“同时”等标志性词语,其结构往往是并列式;如果作者就某一话题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一环扣一环地展开论述,其结构往往是层进式。
【答案】总分关系。
第④段总说社会的好“水土”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⑤⑥⑦段分别对这三个条件加以阐述。
5.在打造“养人”之“水土”的过程中,个人应该怎么做?
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此题是开放性试题,考查综合能力,涉及对文本内容的归纳概括、重要信息的提取与运用、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语言表达等方面。
解答这类题,一定要吃透题目要求,发散思维,广泛联系,客观、辩证、全面地分析。
此题要求结合文章内容来谈,切忌另起炉灶。
【答案】示例:
每个个体都应该有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应该有人人是别人的社会“水土”的意识,从自己做起,给社会的“水土”注入正能量。
例如,我们外出旅游时要爱护自然环境,不要随地乱扔垃圾或攀折花木。
又如,做人要讲诚信、良善,与别人和睦相处。
【考点阐释与突破】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旨在阐明观点,重在以理服人。
中考议论文阅读材料一般选择观点鲜明、思路清晰、富有时代气息、贴近考生实际、人文色彩浓郁的文本,以对考生进行思想、品质、人格和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帮助考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新课标对议论文阅读的要求相对简单,但各地中考命题丰富多彩,新意迭出。
考点一:
对论点的辨别和概括
议论文阅读的关键是把握论点,对论点的考查几乎是必考题,尤以中心论点最为普遍。
中心论点,就内容而言,是作者对所议问题的主要见解和主张,是全文的灵魂;就结构而言,有统领全文的作用;就句式而言,是明确的判断、完整的陈述;就位置而言,经常出现在标题、开头或结尾,偶尔也出现在文章的中间。
考点二:
对论据的辨析和补充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辨别论据类型并不复杂,分析论据的作用一般也只要说到证明了某个观点即可。
近年来中考常考的是选择论据并说明理由、将抽出的论据归位、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补充论据等。
考点三:
对论证方法的辨识和分析
对这一考点的考查在中考中也很常见,考查方式有:
辨识句、段、篇的论证方法,找出运用某一论证方法所证明的论点,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等。
考点四:
对结构的梳理和分析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分别对应内在逻辑顺序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论证时常用的结构形式有总分式、并列式和层进式。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
简要分析全文的结构特点或段落之间的结构关系,分析某一段、某几段或整篇文章的论证思路,判断段与段能否互换位置,分析开头或结尾的作用,阐述段落在论证过程中的作用等。
考点五:
对内容的感知和理解
这是对文本内容的考查,考查方式丰富而多变,包括对整体的感知、对局部的理解、对文意的判断和归纳、对信息的筛选与运用、对相关内容的提取和概括、对论证角度的分析等。
考点六:
对语言的品味和赏析
议论文语言的基本特色是:
准确、严密、鲜明、概括。
好的议论文,往往不仅是抽象地说理,而且也力求生动形象,以情动人。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
解读词语的内涵,指出代词的指代内容,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理解句子的含义,赏析句子的语言特色,分析文章整体的语言风格等。
考点七:
思维拓展与探究
这是议论文中最具创意的开放性试题,常见的考查方式有:
谈阅读启示,评价作者的观点,结合材料进行探究等。
对于这类题,总的解题原则是:
①读懂作品,把握其精神实质;②联系作品内容、作品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相关的知识积累、生活实际和个人体验等;③深刻理解,一般要从其思想内涵给人带来的心灵启迪及精神影响等方面深入阐述,最好能形成哲理性的观点,给人以正确的价值导向。
【常见题型撷英】
一、(2019・湖北十堰)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快乐是一种能力
①西方一位哲学家说过,人有避苦趋乐的本性。
现实生活中,人人都追求快乐,但结果大相径庭。
为什么?
因为快乐是一种能力。
②能力是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实现快乐的能力既不可能与生俱来,也不可能自天而降,只能在社会生活中靠学习、靠思考、靠实践而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提高。
这种能力不论是形成过程还是外在表现,都是多方面的,择其要者,主要体现在对人要有宽容心、对事要有辩证脑、对信仰要有钢铁志上。
③人非圣贤,有错难免。
孔子说: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意思是从身边的事做起,爱自己的亲人,进而与他人和睦相处,我们就可快乐起来、振作起来。
事情就是这样:
以己为喻,方能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容人所不及,谅人所不能,恕人所不知,礼人所不欲,让人间的快乐、和谐元素骤然变长,不快乐、不和谐的因子渐而化小。
地厚者自平,宽容者自乐。
人的容量和他成就的事业是成正比的。
在容人中,宽容者得到的不仅是乐,还有事业的成功和发展。
④世界上的事总是有一利就有一弊:
沙中有金、玉中有石,这是事物的辩证法,也是生活的辩证法。
这就需要学会辩证思维,对事,用“两点论”。
世界万物的有与无、聚与散、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都是相对而言并相互转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
没必要碰到点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就唉声叹气、一蹶不振,要相信,事情总会向好的方面发展,风雨过后会有晴天,从而乐观对今天,快乐奔明天。
⑤人不能没有信仰。
缺失信仰,精神就会空虚,灵魂就无所依存。
有信仰就要居敬以持其志。
立志才能定其本,志高才可意致远。
有了定本致远之志,才能遇难不退,遇险不惧,面对乌云飘来,静观云卷云舒;面对春暖乍寒,照看花落花开。
坚信黄河之水无论转多少弯、遇多硬的岩,照样奔腾到海不复还。
这种信仰,与志相连,具有钢铁般的强度,既坚硬无比,有难不知难;又韧性无比,有苦亦觉甜,在呼啸前进的过程中,乐观主义伴始终。
⑥快乐是能力,能力兴细微。
只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好学不倦,慎思不断,明辨不止,笃行不变,快乐就如万山中来的溪水那样,与日俱增,且一路欢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下面是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结构严谨,从提出中心论点,到围绕几个分论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进行论证,再到小结全文,一气呵成。
B.下面这个事例可作为事实论据用于第④段中:
诺贝尔冒着生命危险,以无可比拟的快乐和无所畏惧的精神成功发明了炸药,他因此被誉为“炸药工业之父”。
C.本文全篇语言通俗明白,再加上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第⑥段中的“快乐就如万山中来的溪水那样,与日俱增,且一路欢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一句,生动形象、委婉含蓄地点明了文章中心。
3.本文第⑤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一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它的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 10 议论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