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知识手册.docx
- 文档编号:3103908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34.99KB
心理健康知识手册.docx
《心理健康知识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知识手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健康知识手册
心理健康知识手册
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1、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应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
能把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挥出来,取得成就。
获得满足感。
能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自觉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而不以此为负担。
在遇到困难时,能努力去克服争取新的成就。
2、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尊重友谊。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往往表现出乐群性,有人际关系交往的欲望。
能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团结互助,对人善良、诚恳、宽容、公正、谦虚有爱心。
能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意见,正确对待他人的缺点,善于与各种类型的人相处。
3、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能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不仅能现实的认识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对自己的能力、特长和,而且还要有自知之明。
.
性格中优缺点,能做到客观、恰当地自我评价,既不自傲,又不自卑。
能正视现实,生活、学习目标符合实际,不怨天尤人,也不自寻苦恼。
对自己的不足或某些无法补救的缺陷,能正确对待,安然接受。
4、情绪稳定、乐观,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状态。
心理健康的中小学生主导心境始终处于轻松、活泼和快乐的状态。
虽然因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失败或不幸也会有悲、忧、愁、怒、烦等消极情绪体验,但不会长期处于消极、悲观不可自拔的体验中,更不会因此而轻生。
善于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能随时排解各种烦恼,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而不卑,自尊自重。
决不因一时冲动而违反犯道德行为和规范,能在社会规范允许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合理需要,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
5、保持健全的人格。
人格健全的中学生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处于协调统一之中,有正确的人生观,能以此为中心,把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乐于生活、学习、兴趣广泛,性格
开朗,胸怀坦荡,办事机智果断,表里如一,行为上表现出一贯性与统一性。
6、面对挫折和失败具有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
心理健康的中小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困境时,能够表现出较高的耐受性和平衡性,不因此而影响和改变自己的目标和正常的学习生活。
能驾御自己的情绪,以良好的意志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自觉运用自我防御机制,随时可以排泄影响学习和健康的情绪困扰,消除各种焦虑、紧张、恐惧、烦恼等情绪现象,使其心理保持良好的平衡状态。
7、让爱生活、热爱集体,有现实的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感。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珍惜和热爱自己的学习生活、积极投入有乐趣的生活中,自信自己的存在对社会和对国家有意义、有价值。
能坚持不懈的努力,从事有意义的事业,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国家利益,勇敢承担社会义务,善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服务。
8、心理特点、行为方式符合年龄特征。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其认知活动、情绪反应、性格特征等心理特点以及行为表现应与其年龄阶段相符.
合,与其充当的社会角色相适应,保持一定年龄阶段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9、能与现实的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与适应。
心理健康的中小学生能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快节奏的生活,保持良好的适应状态。
能够根据客观的需要,主动调整自己的言行,在暂时无法改变的客观环境的情况下,能主动改变自己,以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保持平衡的心态,并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10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过强的逆反状态。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们保持相对稳定而常态的生活方式,不因生活的变故和学习环境、学习任务的改变而产生过度的焦虑和思危心理及不必要的负担。
能坦然处事,保持安定的心理状态。
善于合理的提出和表达自己的意愿及要求,不盲目冲动,表现与成人的反抗对立的情绪。
能有效地控制和改变消极的逆反心理与行为,使之健康地成长。
咦?
这情景以前也见过!
您有过这种经历吗?
明明是初次见到过的
风景或场面,给您的感觉却是“咦?
这情景以前也见过”,或者“曾经发生过同样的事”等等。
这种经历叫做即视体验。
即视体验被视为假性记忆活记忆错误的一种。
一般认为,即使完全忘记了过去的经历,但通过联想而出现某种联系的话就会产生这种现象。
另外,在梦中曾经见过,但梦境又被完全遗忘的情况也会产生这种现象。
贝尔格森认为,这种现象发生在“心理紧张程度较低的时候”,而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来看就是,幼儿期受压抑的经历试图通过这种浮现方式来得到解决。
另外,即视体验也被叫做“将未知物是为既知物的体验异常”,据说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癫痫的梦幻状态、科尔萨科夫氏精神病综合症以及神经病等症状中,这种体验时常可见。
出现这种体验的时候,不要把问题想的太深,最好想到“也许过去有过这事儿”就刹车。
做梦可以消除身体疲劳
在我们的睡眠期间,眼球会骨碌骨碌地周期睡眠REM这种眼球急速运动的时期叫做性转动。
.
期。
如果在这个时候把人叫醒的话,80%左右的人都会告诉你他正在做梦,而在别的时候(NON—REM睡眠期)却只有20%的人在做梦。
也就是说,大多数人的做梦时间都是在REM睡眠期。
在REM睡眠期内,眼球剧烈运动,脑电波的波形就像醒着的时候一样,但这是实际上又处于睡眠状态。
所以得了一个别名,叫做似非而是的睡眠。
REM睡眠期一般是在睡着一两个小时之后才会出现,中间会有较长的间隔,反复三四次左右。
顺便说一下,REM睡眠期受到妨碍的话,人就得不到睡眠的满足感,也即造成一种没睡着的不满情绪。
这是因为,在REM睡眠期内,自律神经系统的功能减退,能够消除身体的疲劳。
毋庸赘言,充足的睡眠对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而REM睡眠,即梦尤为重要。
使她显得漂亮的方法
一般来说,瘦子穿横纹的衣服不显瘦,胖子穿竖纹的衣服会变靓。
但这实在是大错特错。
有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这个被称为赫尔姆霍鲁茨正方形。
用横纹而用等分的正方形看起来像一个竖长的长方形,
竖纹等分的正方形看起来却像一个横长的长方形。
也就是说,体胖的人穿横纹的衣服必穿竖纹的衣服更漂亮。
赶紧把这个秘诀告诉你的女友吧。
日本的小孩是被动性的
科迪尔和温斯泰因对日本与美国的30名3~4个月的不同性别的婴儿做了一份调查,以搞清肌肤体验和性格的关系。
调查显示,日本母亲与幼儿在一起的时间较多,身体上的接触比语言交流要多。
而美国母亲与幼儿在一起的时间较少,语言交流上的相互作用比身体上的接触多。
在日本,孩子直到长大都睡在父母身边,并且有跟大人一块儿入浴的习惯,因而身体上的接触就自然增多了。
科迪尔等人认为,这种肌肤体验的差别就造成了日本孩子被动的、相互依赖的性格,也造就了美国孩子积极的、强调自我的性格。
根据视线来透视对方的心理
与人交谈时的视线有着和语言一样重要的作
用。
看着对方的眼睛撒谎是很难的,所以眼睛也许总是传达着人的真实想法。
视线相对有几种意义。
一般来说,听着更倾向于常常看对方,以确定对方说的话是不是真的。
另外,视线用于传达对方的关心(想说话还是不想说话)和好恶。
在咖啡馆里,想点东西的顾客会努力迎接服务员的视线。
不管是男还是女都会经常看着心上人的眼睛,但与讨厌的男性谈话的女性却很少与之进行视线上的交流。
看着对方的眼睛表明对其人品谈话内容很感兴趣,但10秒以上的凝视会给对方带来不快和不安,所以死盯对方难免会遭人反感,好比凝视猴子的眼睛就表示攻击和敌意。
罪犯要改恶从善必得先做整形手术
俗话说“长的好不如心”。
意思是说,与人的外表相比,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看一下有关外表的研究结果就会发现,我们受外表左右的程度超过了我们的相像。
在这一点上,罪犯也不例。
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实验。
实验者对美国纽约市监狱的收容者们进行了一次矫正外表的整形手术,手术对象涉猎广泛,有匕首留下的疤痕、烧伤痕迹、垂耳、纹身
等等。
这些“被美化了的”人与没有接受手术的人相比较的结果是,在尚未上瘾的毒品使用者中,做过手术的人比没有做过手术的人后来成为瘾君子的情况要少得多。
虽然整形手术所需的费用非常昂贵,但若有助于罪犯改恶从善的话,也绝对算不了什么。
心理实验“物以类聚”
为了调查朋友关系是如何结成的,美国心理学家菲斯汀加等人对大学生入住宿舍后6个月的情况作了一次跟踪调查。
被测者是初次见面的17名男生,他们在入住之前接受了政治态度和宗教态度方面的调查。
该调查表明,最初是房间邻近的人关系友好(邻近要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态度相似的人渐渐形成了群体(类似性要素)。
都说好朋友在性格上非常相似,调查的结果确实如此。
但人们有时也把这种相似看得超出了实际水平,尤其是对于那些自认为理想的性格特征更是如此。
相似性在构建朋友关系时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
.
他人是反映自己的镜子
大家是否知道,自己以怎样的眼光看待他人实际上正反映自己的姿态。
也就是说,攻击性的人会用是否具有攻击性这个尺度来衡量他人,而色鬼又会以是否好色这个尺度来衡量他人。
另外,单纯的人只会把别人也看成是单纯的。
这种用以把握外界的方法称为认知性框架。
也就是说,用方形框架去打量他人时,圆的人也会被看成方的。
要想使这个框架变得柔软而多样,最关键的说法是要积累丰富的经验。
从高处坠落的梦——表示对失败的恐惧
这是刚入睡那会儿做的梦,多数情况下人都会被吓醒。
但不可思议的是,惊醒的原因往往不是坠落时的痛感,而是坠落时的恐惧。
据哈德菲尔分析,这在生理上是由于入睡时血压降低所造成的。
另外也可以认为是远古时代栖息在树上的祖先对坠落的恐惧所造成的。
顾名思义,从高处坠落的梦可以看做是对坠落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恐惧和不安,与此相关联,有时它也表示对工作、事业失败情况等的恐惧。
.
出现火灾的梦——是恐惧或热情的表现吗?
当梦到自己的家、学校或大楼起火时,我们会感到极度的恐惧和不安,有时还会有一种恍惚感。
人们一直把火看做禁忌的东西、可怕的东西,对之畏惧不已;同时又把它当做圣物来加以崇拜。
另一方面,只要采取适当的控制,火也能给人类生活带来无比的便利。
这是火所具有的两个方面。
换句话说,火具有破坏和再生,或者生与死的两面性。
也就是说,火既可以看做是恐惧与不安的源泉,也可以看做是生命的高扬和热情的表露。
可以说梦中出现的火就代表了这两方面的一面。
商业广告的反复播放是对视听者的心理作战
看电视时,同样的商业广告一天要放好几遍,很是让人心烦。
那么换个台好了,谁知其他频道也都放着相同的内容。
问题在于,这些广告都是产品的反复呈示,仿佛在劝说人们:
“用这个吧,用这个吧。
”心理学实验证明,随着呈现次数的增加,人们对同一对象的兴趣和好感也会增强。
但实我们虽然在躲避商业广告的强大攻势,
际上却又将商业广告的效果深深地嵌入了脑海。
因此,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我们也会想起脑海里某个角落的商业广告,无意识地就拿起了XX拉面或XX香波。
人为何会惧怕未知物
人对自己无法理解或无法预测的事态极为恐惧。
死亡和精神病之所以让人恐惧就是因为人们无法理解它。
例如,每当发生什么事件的时候,报纸上总会登载各界知识分子的评说,这是在向权威人士寻求关于事件原因的解释。
只要能找到“他是兴奋剂中毒”或者“他得了身心症”等原因,事件就从“未知”过渡到“既知”,认得心态就从“畏惧”转为“放心”。
人的身体会突然膨胀?
以前,NHK曾做过一个实验,以试探“电话亭里能塞下几个男女”。
排练的时候,电话亭里成功地塞下10个男女。
但是,到了正式试验的时候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事情:
电话亭里装不下10个人了,门也无法关上。
而排练的时候还蛮顺的……是不是人的身体突然膨胀了呢?
这个谜后来才被解开。
即从排练到正式试验的约1个半小时内,表演者们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健康 知识 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