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知识点梳理(附人物特点汇总)复习专用.docx
- 文档编号:30872738
- 上传时间:2024-09-13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72MB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知识点梳理(附人物特点汇总)复习专用.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知识点梳理(附人物特点汇总)复习专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知识点梳理(附人物特点汇总)复习专用.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知识点
全册附人物特点汇总
部编版五下语文精品知识点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知识点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
这首诗描绘的是(夏季)的景色。
通过对农村中大人耘田、绩麻,孩子学种瓜场面的描写,反映出农村的紧张劳动气氛和富有情趣的生活,表现出农村孩子的勤劳纯朴、天真可爱。
2.《稚子弄冰》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这首诗描绘的是(冬季)景色。
通过对稚子脱冰、穿线、敲击、冰块破裂等情景的描写,表现出孩童生活的乐趣和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3.《村晚》作者是宋代诗人雷震。
这首诗描绘的是(夏季)的景色。
古诗展示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牧童骑牛晚归图。
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牧童的活动。
表现出了牧童的无忧无虑,以及作者对这种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4.课文选自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作者是萧红,现代著名女作家,代表作品《生死场》、《小城三月》。
5.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自由自在玩耍的情景,说明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时期快乐、自由、幸福的家园,表达了“我”对祖父深沉的热爱与依恋,对童年生活的深深怀念。
6.人物特点:
天真幼稚、无拘无束的“我”;慈爱、包容、耐心的祖父。
7.《月是故乡明》是一篇抒情散文。
作者季羡林以“月”为线索,回忆了在故乡的童年生活,抒发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
8.童年趣事:
场院上数星星、古柳下点篝火,摇树捉知了、坑边望月。
(按时间顺序记叙)
9.望月经历: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
(排比的修辞手法)(写童年趣事的目的,通过回忆这些往事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
写成年的望月经历的目的,以各地美丽的月景,衬托出故乡月亮的美,表达“月是故乡明”的思乡之情。
)
10.《梅花魂》作者(陈慧瑛),梅花魂中的“魂”是精神,品格。
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种“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
11.课文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五件事:
读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感、赠墨梅图、送我梅花绢。
12、外祖父三次落泪:
第一次,读诗落泪。
第二次,思国伤感。
第三次,送我梅花绢。
(表明外祖父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
)
第二单元知识点
1.《草船借箭》选自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
2.全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展开。
塑造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妒才忌能的周瑜、忠厚守信的鲁肃和谨慎多疑的曹操等形象。
3.《三国演义》中的其他著名故事:
三英战吕布、火烧赤壁、桃园三结义、舌战群儒、三顾茅庐。
4.《景阳冈》选自章回体小说《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课文按照喝酒——上冈——打虎——下冈的内容叙述故事,表现了武松倔强、机敏、勇武的性格特点。
5.《水浒传》中的其他人物:
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张顺。
6.《猴王出世》选自明代的长篇小说《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
文中塑造了一个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石猴形象。
7.《西游记》中著名的故事:
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偷吃人参果。
8.《红楼春趣》中的人物形象:
率性纯真的贾宝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宽厚随和的薛宝钗。
第三单元知识点
一、谐音歇后语
1.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2.梁山伯的军师—无(吴)用
3.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4.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5.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6.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二、汉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三、古代著名的书法家。
1.课本中出现的古代书法家:
南朝智永、唐代怀素、明代文征明。
2.我还知道的书法家有:
王羲之《兰亭序》、柳公权《玄秘塔碑》。
第四单元知识点
1.《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一首边塞诗。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烘托出边塞环境的恶劣,后两句抒情,抒发了将士们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意思是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都被磨破了。
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的佳作。
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描写了祖国壮丽的风景,后两句抒发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无限愤怒和对收复失地的热切期盼。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意思是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一年又一年地盼望南宋朝廷的军队来收复失地。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他的“生平第一快诗”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律诗共有四联,它们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因国土收复而欣喜若狂的心情,充分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一联是想象中的具体还乡路线。
诗句的意思是仿佛觉得,我已经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表达了诗人想回到家乡的迫切心情)
4.“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意思是:
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那么死后是否要回家乡安葬已经不重要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何妨?
(充分显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
5.
(1)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毛主席接到了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心情无比悲痛。
第二部分,毛主席面对毛岸英遗骨安葬问题的艰难抉择。
(2)心里梳理
第一封电报(毛岸英牺牲了。
)—思念、悲痛
↓
第二封电报(请示是否将遗骨运回国内。
)—艰难、矛盾
↓
第三封电报(朝鲜请求把岸英按葬在朝鲜。
)—黯然神伤、低落
↓
毛主席批示(决定让岸英安葬在朝鲜。
)—博大胸襟
6.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还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
杨根思、邱少云、黄继光等。
7.《军神》是一篇小说,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
问诊时—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几部分内容。
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眼睛时,拒绝用麻药的事,塑造了一个具有钢铁般意志的军人形象。
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之情。
8.《清贫》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方志敏被俘后被两个国民党士兵搜身、逼问的经历,表达了他对“清贫”的理解,展现出一位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品质。
第五单元知识点
1.《摔跤》选自《小兵张嘎》,作者:
徐光耀电影编剧、小说家,代表作《小兵张嘎》、《平原烈火》、《望日莲》。
2.《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骆驼祥子》,作者:
老舍(舒庆春),人名艺术家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
我们学过他的文章有《猫》、《母鸡》、《草原》。
3.《两茎灯草》选自《儒林外史》,作者:
吴敬梓,小说家,代表作《儒林外史》、《文木山房诗文集》。
4.人物印象:
小嘎子——机灵、聪明、有心计、争强好胜。
胖墩——力气大、摔跤经验足、沉稳。
祥子——高大健壮、结实硬棒、积极自信、性格坚定。
严监生——吝啬、爱财胜过生命。
5.冯骥才:
中国当代作家、画家,主要作品《俗世奇人》、《雕花烟斗》、《三寸金莲》、《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我们学过他的文章《珍珠鸟》。
6.刷子李:
技艺高超、自信。
【第六单元∶思维的火花】
第15课自相矛盾
1、体裁∶寓言。
作者∶韩非,战国末哲学家,发家代表人物。
2、注释∶
(1)本文选自《韩非子·难(nan)一》。
(2)鬻∶卖。
(3)陷∶刺破。
(古今异义词)(4)或∶有的人。
(古今异义词)(5)夫(fu)∶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6)坚∶坚固。
(7)利∶锐利。
(8)应∶答应。
(9)莫∶不。
(10)弗∶不。
(11)以∶用。
(12)誉∶称赞。
(I3)立∶存在。
3、最后一句话∶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点明了由此事引发的议论∶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道理∶故事告诉人们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要自相矛盾。
4、"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答∶原因是楚国人发现自己前后说法之间是有冲突的,所以面对围观者的质问无法应对。
5、拓展∶出自《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滥竽充数》《郑人买履》等。
第16课田忌赛马
1、《田忌赛马》是根据(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相关内容改写。
2、课文以(赛马)为线索,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叙述,先讲了赛马的背景条件,接着讲了孙膑向田忌表明自己有必胜的办法,然后讲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的经过和结
3、从《田忌赛马》获得的道理∶遇到问题要像孙膑一样先认真分析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再选择合适的对策,达到预期的目的。
4、历史上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还有∶《完璧归赵》《草船借箭》《围魏救赵》《声东击西》《退避三舍》《窃符救赵》《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
第17课跳水
1、作者介绍—列夫·托尔斯泰∶俄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列宁称他的作品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2、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
(1)故事的起因∶由于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更急放肆起来。
第二部分∶(2—4)故事的发展和高潮∶放肆的猴子逗弄孩子,孩子追猴子爬到桅杆最高横木上陷入危险境地。
第三部分(5、6)故事的结果∶危急时刻船长出现,用枪逼孩子跳水,孩子得救。
3、课后1题∶水手拿猴子取乐→(孩子被猴子戏弄,命悬一线)→(船长命令孩子跳水,转危为安)
4、水手的笑∶1段大家哈哈大笑";2段"水手们又哈哈大笑起来";3段"水手们笑得更欢乐"。
联系∶这几次笑声是促使猴子行动放肆的原因,更是让孩子不管不顾走上桅杆顶端横木去追猴子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故事发展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5、船长的人物品质∶(沉着、机智、果断)的船长
6、通过学习《跳水》这篇课文你悟出的道理∶我们要像船长一样遇事冷静、不慌张,不要像孩子那样做事鲁莽不计后果。
7、形容危险的词语∶万分危急、千钧一发、命悬一线、危在旦夕
【第七单元】
第18课威尼斯的小艇
1、作者∶马克吐温,美国,代表作∶《百万英镑》。
2、小艇外观特点∶长、窄、深。
两头翘。
行动轻快灵活。
3、第4自然段中心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4、船夫驾驶技术好体现在∶行船速度极快,他操纵自如;不管怎么拥挤,总能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的穿过,还能作急转弯。
5、从侧面体现船夫驾驶技术好的句子∶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6、第5、6自然段介绍了从白天到夜晚,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采取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体现出"人动则艇动,人歇则艇歇"的特点。
7、课文围绕小艇写了:
小艇独特的外形特点;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小艇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
8、课文描写了日常生活中游客、居民乘坐小般的情形及半夜戏院散场后小艇散去的场面,表现了威尼斯的动态美;描写了水城沉沉睡去后的寂静,表现了威尼斯的静态美。
第19课牧场之国
1、课文描写了荷兰美丽、幽静的牧场风光。
2、作者笔下的荷兰是由大片碧绿草原和成群牛羊组成的自然王国,体现出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意境。
3、文中四次出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第2、4自然段在段尾,是对自然段内容的总结;第3自然段在段首,起到总起的作用;第六自然段独立成段,是对全文的总结。
课文用这种一咏三叹的方式,表达了对荷兰牧场宁静、安详、悠闲、和谐的赞美。
5、全文展现了四幅主要画面;①牛群吃草(专注);②骏马飞驰(自由);③羊群猪群小鸡悠然自得(悠然安闲);④傍晚牛奶运走,入夜牲畜沉睡。
(寂静平静)
6、"真正的荷兰"具有宁静、自由、悠闲的特点。
这句话从高度和塔基面积两方面来介绍金字塔,将金字塔和楼房、篮球场进行比较,更能体现出金字塔外观的雄伟、壮观。
【第八单元】
第21课杨氏之子原文
1.作者∶刘义庆(南北朝)
2.本文讲述了梁国一户杨姓人家中的九岁男孩与客人孔君平机智对谈的经过,勾勒出一个机敏善对的聪慧男孩形象。
3.注释∶子∶儿子。
甚∶很。
惠∶同"慧"。
诣∶拜访。
曰∶说。
未闻∶没有听说或从未听说。
乃∶就,于是。
示∶给..看。
家禽∶家中的鸟。
4、从哪里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
答∶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
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
从这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思维敏捷,机智。
第22课手指
1.作者丰子恺,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漫画家、散文家、文学家。
代表作《丰子恺漫画》、《缘缘堂随笔》。
我们学过丰子恺的文章《白鹅》。
2.本文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散文,文章生动的刻画了五个鲜明的手指形象,令读者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进而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3.文章内容∶
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指出五个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第2-5自然段∶
拇指
形体构造
作用
特点
代表人物
第2段
大拇指
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少一关节
拉胡琴、抵水流顶重物、揿电铃翻书页等
肯吃苦、
不好大喜功
农民工、教师
第3段
食指
直落的强硬线条
拿笔试探危险打电话解纽扣等
工作多、复杂、危险
消防战土、医生、警察
第4段
中指
地位最优、相貌堂皇居于中央、个子最高曲线优美
取物时最先碰到物,扶衬其他手指
实际做事出力不多
第5段
无名指和小指
体态秀丽、样子可爱
研脂粉、蘸药未戴戒指、掏耳朵抹鼻涕、附庸作
能力最薄弱
3第6自然段∶总结全文,阐明道理,人群的全体就如同五根手指,团结才有力量。
人物特点汇总
1.(神机妙算,善识人心、胆略过人)的诸葛亮
2.(心胸狭隘、妒才忌能)的周瑜
3.(忠厚老实、信守承诺)的鲁肃
4.(生性多疑)的曹操
5.(豪放、勇武、机敏)的武松
6.(活泼可爱、敢作敢为、无所畏惧)的猴王
7.(率性、纯真)的贾宝玉;(身体娇弱、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稳重平和)的薛宝钗
8.(胸怀博大)的毛主席
9.(意志坚强)的刘伯承
10.(坚守清贫)的方志敏
11.(顽皮机灵、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小嘎子;(憨厚、沉稳)的胖墩
12.(身体健壮、充满自信和活力)的祥子
13.(爱财如命)的严监生
14.(技艺高超)的刷子李
15.(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足智多谋)的孙膑
16.(知人善任、举贤荐能)的田忌(骄傲自大、争强好胜)的齐威王
17.(沉着、机智、果断)的船长
18.(思维敏捷、机智幽默)的杨氏子
1.6《食物链与食物网》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教科版五下《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6课,要达成的学段目标是:
12.2-1说出不同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动物维持生命需要消耗这些食物而获得能量;12.2-2说出常见植物和动物之间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植物、动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非生物环境,但少有学生系统地认识生物生存所需要的生物环境。
在此背景下,本课引领学生通过分析某一区域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一种动物或者植物可能就是其他动物或者植物生存所需要的条件,进而在学生的心中建立起初步的生物群落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整体”的认识。
本课基于学生前概念,围绕“能量流动的方向”,以食物链为主题,采用交流研讨的方式开展套筒活动,帮助学生认知和理解“生物间的食物关系”,也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生存不仅与周围非生物环境有关,还与周围其他生物环境有关。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四年级《呼吸与消化》单元的学习已认识到食物中存在营养,所以本课的学习起点是动物的生长发育需要营养(能量),摄入食物可以储备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又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这其中就体现着食物中能量的流向问题。
在学能方面,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基于事实证据和知识储备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的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一定区域内的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动植物所需的能量(养料)在食物链上的生物之间依次传递着。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通过“模型”的观察、分析与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科学态度目标
能正确认识动物间的食物关系,保护身边的动植物。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保护一种动植就是保护很多种动植物。
2.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领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建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科学概念。
难点:
引领学生在建构食物链概念时要从植物开始,明白箭头指向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
教学课件、表面贴有动物卡片的圆环。
学生:
为每小组准备贴有四种生物的四个套筒、导学单。
【教学过程】
一、聚焦:
能量是生物生存的基础
1.观察发现绿豆苗圃中的生物。
教师出示图片:
绿豆苗植株的局部图和周边环境图。
提问:
仔细观察绿豆苗圃,都有哪些动物?
预设:
在绿豆苗圃里发现了蚯蚓、瓢虫、蜗牛、蜘蛛、鸟等。
提示:
有些小动物可能躲在植物丛中,我们没看到。
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留下的活动痕迹,来推测生活在这里的动物。
预测:
毛毛虫、蚜虫等。
2.研讨绿豆苗圃中绿豆苗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1)绿豆苗与周围的生物有什么关系呢?
请举例说明。
(2)在绿豆苗丛发现的动物中,哪些动物会吃绿豆苗?
它们又会被谁吃掉?
(3)以蚜虫为例,蚜虫能从绿豆苗那里获得什么?
蚜虫又会被瓢虫吃掉,为什么?
小结:
食物是动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动物通过食物而获得能量。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绿豆苗圃中的生物和讨论生物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绿豆苗的生长离不开周围的生物环境,为下一节课《设计和制作生态瓶》做知识储备。
讨论“哪些动物会吃绿豆苗?
它们又会被谁吃掉?
”,既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动物为生存而吃食其他生物的理解,避免学生对不同动物产生好恶心理。
二、探索:
食物链是流淌着的能量
(一)探讨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1.借助套筒研究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材料:
四个大小不同的套筒,从小到大依次贴上绿豆苗、蚜虫、瓢虫、蜘蛛。
要求:
将这四种生物的食物关系用套筒表示出来,并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如果用“文字”和“→”表示这四种食物关系,你会怎么表示?
理由是什么?
2.学生活动(约8分钟)。
3.学生汇报。
(1)你是怎么用套筒表示这四种生物的食物关系?
理由是什么?
(2)用“文字”和“→”表示这四种食物关系,写在磁铁纸上,汇报时黏贴在黑板)。
预测:
方法一:
最厉害的动物在最上面。
蜘蛛体型最大,瓢虫其次,蚜虫体型最小,绿豆芽是植物。
体型大的动物一般比较厉害,会吃比它小的动物,而蚜虫是吃植物的。
方法二:
最厉害的动物放在最下面。
设计意图:
通过本活动,让学生知道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而进行能量的流动,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铺垫。
(二)自主建构“食物链”
1.概括食物关系。
(1)通过同学们对四种生物的关系描述,可以概括出两种表达式:
谁吃谁:
蜘蛛吃瓢虫,瓢虫吃蚜虫,蚜虫吃绿豆苗。
蜘蛛←瓢虫←蚜虫←绿豆
谁被谁吃:
绿豆苗被蚜虫吃,蚜虫被瓢虫吃,瓢虫被蜘蛛吃。
绿豆→蚜虫→瓢虫→蜘蛛
(2)思考:
哪一种说法最符合食物关系的本质?
2.描述食物链。
为了更好地表示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科学家们的想法和你们一样,从“营养”流动的角度来描述,就是:
绿豆植株中的营养流给了蚜虫,蚜虫的营养流给了瓢虫,瓢虫的营养留给了蜘蛛。
可以用箭头“→”表示营养(能量)的流动过程。
教师板书:
绿豆→蚜虫→瓢虫→蜘蛛
定义:
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摄食的关系(包括捕食和寄生)所形成的一种联系称为“食物链”。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梳理能量的流动过程,告诉学生“食物链”概念,引导学生形成认识:
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吃掉,就相当于给这种生物提供了能量,能量依次传递。
3.探讨食物链的特点。
(1)探讨绿豆苗圃可能存在着的食物链。
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在这片绿豆苗圃内还生活着蚯蚓、青蛙、小鸟。
这些生物之间又存在哪些食物关系呢?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用箭头表示吃与被吃的关系,画出食物链。
(2)汇总食物链。
请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食物链,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如果有不一样的,等他汇报完毕后再进行补充。
(3)交流食物链的特点。
请大家观察这些食物链,思考:
这么多食物链之间有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小结:
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开始于植物,流向较凶猛的动物。
设计意图:
增加三种动物,让学生认识到让这些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变得更复杂,为研究更多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即食物网的引出)做好铺垫。
通过让学生发现不同食物链之间存在的共同点,总结出能量流动的方向都是从低级的植物开始,流向最高级的肉食动物。
(三)自主建构“食物网”
1.画“食物网”。
(1)要求:
从绿豆苗与周围生物的食物关系找出更多的食物链;以小组为单位,在记录单上用箭头表示绿豆苗与周围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2)温馨提示:
如果两种生物间已有箭头连接,第二条食物链时就不再画箭头;不清楚的食物关系可参考导学单上的“信息锁定”栏目。
(3)学生活动成果展示,集体修正。
2.交流“食物网”。
讨论:
仅仅这么几种生物之间竟然存在着这么复杂的食物关系。
小结:
各种食物链相互联系、相互交叉,联结成的纵横交错的营养关系,我们把这样的食物关系网叫做食物网。
设计意图:
通过寻找更多食物链的方式,让学生感知食物链的纵横交织,从而对食物网有更具体、直观的认识。
三、研讨:
生物间的依存关系
在“食物网”中,如果一种生物数量减少了或者消失了,会发生什么情况?
预设:
如果瓢虫数量减少,蚜虫因减少天敌会大量繁殖,绿豆苗会大量减少。
以瓢虫为食的动物在短时间内不会减少,毕竟它们的食物来源比较多。
设计意图: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基于当前对食物链、食物网的认识进行合理的推理,从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他们对大自然的认识能力。
同时,学生也认识到掌握科学知识后将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拓展:
模拟食物网,体验生物间的依存关系
1.游戏规则:
一个小组拿着一个塑料圆环代替某一生物,两名观察者拿着彩线去穿过相关的塑料圆环,表示食物关系,一种颜色的线代表一条食物链;小组放掉塑料圆环,表示这一生物的减少或灭绝。
2.游戏步骤:
第1步:
确定扮演角色,思考“自己能吃谁,自己又会被谁吃”。
第2步:
基于食物关系,观察者用线连接构建“食物网”。
第3步:
模拟物种数量减少或灭绝,分析对其他生物生存、对食物网稳定性的影响。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在食物网内一种生物的生存状况将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最终影响整个食物网的稳定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五 年级 下册 语文 知识点 梳理 人物 特点 汇总 复习 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