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中学生人格与自我意识.ppt
- 文档编号:30871735
- 上传时间:2024-09-13
- 格式:PPT
- 页数:40
- 大小:820.50KB
第四章-中学生人格与自我意识.ppt
《第四章-中学生人格与自我意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中学生人格与自我意识.ppt(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第四章第四章中学生人格发展中学生人格发展本章结构第一节人格概述第二节人格差异和因材施教第三节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2第一节人格概述一、人格及其特征二、人格结构三、人格理论四、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3一、人格及其特征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等四个基本特征。
4二、人格结构
(一)气质与性格
(二)自我调控系统5
(一)气质与性格1、气质的概念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是个体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在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动力特点。
2、性格的概念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
6
(二)自我调控系统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所构成,因此也叫自我意识。
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自我认识:
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评价自我体验:
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包括自信心、自尊心等自我控制:
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7三、人格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二)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三)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8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1、意识层次结构理论2、人格结构模型3、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论91、意识层次结构理论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
意识、前意识无(潜)意识10112、人格结构模型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构成本我(id):
生物,快乐,动力系统自我(ego):
心理,现实,控制系统超我(superego):
社会,道德(至善),监督系统超我的两个成分:
自我理想和良心12133、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论
(1)口腔期(theoralstage,也称口唇期,01岁)
(2)肛门期(theanalstage,13岁)(3)性器期(thephallicstage,也称前生殖器期,36岁)(4)潜伏期(thelatencystage,611岁)(5)生殖期(thegenitalstage,也称青春期,11岁以后)14
(二)艾森克的人格理论艾森克结合了类型与特质的概念,提出了人格的维度理论从人格的特质和维度的研究出发,将人格特征分为三个基本的维度:
E维度:
内-外向(introversion-extroversion)N维度:
情绪稳定性(也称神经质)(neuroticism)P维度:
精神质(psychoticism)1975年编制艾森克人格问卷(EPQ)15(三)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认为,自我是人格中一个相当有力、独立的部分,其作用是建立人的自我认同感和满足人控制外部环境的需要。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在人的一生中都在不断地发展,可以分为8个阶段161、婴儿期(01.5岁)信任感对不信任。
希望2、儿童期(1.53岁)自主感对羞愧和怀疑。
意志3、学龄初期(35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目的4、学龄期(6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
能力5、青春期(1218岁)自我认同感对角色混乱(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
忠实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对孤独感。
爱情7、成年期(2565岁)繁殖感对停滞感。
关怀8、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完善对失望、厌倦。
智慧四、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与生理的影响
(二)环境的影响1、家庭的环境和教育对人格的影响2、学校教育对人格的影响3、文化与社会风气对人格的影响4、自然因素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三)主观能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的作用18第二节第二节人格差异与因材施教人格差异与因材施教一、中学生气质差异及其教育意义二、性格差异及其教育意义19一、中学生气质差异及其教育意义
(一)气质的心理特性
(二)气质的类型(三)中学生气质差异及教育20
(一)气质的心理特性表1气质六个心理特性在四种气质类型的表现21
(二)气质的类型巴甫洛夫提出,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即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具有三种基本特性:
强度、平衡性、灵活性。
依据这些特征可以划分四种气质类型:
强、不平衡型,也称“不可遏制型”强、平衡又兼灵活型,也称“活泼型”强、平衡又兼不灵活性,也称“安静型”弱型,又称“抑制型”22(三)中学生气质差异及教育1、正确认识学生的气质特征2、根据学生的气质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3、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和调控自己的气质23二、性格差异及其教育意义
(一)性格差异表现
(二)中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24
(一)性格差异表现主要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1、性格的特征差异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2、性格的类型差异根据优势心理机能分类机能类型说:
理智、情绪、意志根据心理活动的倾向分类向性说:
内倾、外倾根据个体独立性程度分类独立说:
场独立、场依存25
(二)中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2、充分发挥教学的作用3、注意教师自身言传身教的作用4、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5、利用集体的力量进行感染和熏陶6、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及时进行个别指导7、鼓励并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26第三节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一、中学生自我意识概述二、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27一、自我意识概述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28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1、自我意识的定义2、自我意识的作用291、自我意识的定义自我意识是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是主体觉知到自身存在的心理历程,是人对自身状态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
包括对自身的三个方面的意识成分:
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和评价302、自我意识的作用对态度和行为的调节作用对自我教育的推动作用对意志发展的促进作用31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1、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以分成四个方面: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2、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为: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32二、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一)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三)中学生常见的自我意识困扰33
(一)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自我意识发展的三个时期:
1、自我中心期2、客观化时期3、主观化时期341、自我中心期8个月开始至3岁左右生理自我新生儿,不具有自我意识1岁左右,儿童开始把自己的动作同动作对象区分开来,自我感觉1岁以后,认识自己,把自己当做客体,用自己名字称呼自己2岁以后,儿童逐渐学会使用代词“我”。
352、客观化时期3岁到青春期社会自我幼儿期,自我评价的发展为主要标志从学前后期到小学初期,对自己个别的或某些方面的外部行为表现反映初中开始,从外部行为转向自觉地对别人和自己的内在品质、内心世界做出反映,自我意识第二次飞跃并趋于成熟363、主观化时期从青春期到成人心理自我自我意识成熟,表现出自我意识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强调自我价值和理想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最后阶段。
个性的形成是自我意识成熟的标志37
(二)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高涨期,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主要为:
1、成人感和独立意向显著2、自我开始分化(主我和客我,现实我和理想我)3、自尊心高度发展4、自我评价趋于成熟(独立性、全面性、深刻性)38中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
(1)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强。
(2)自我评价逐渐从片面性向全面性发展。
(3)自我评价已从表面特点向内心品质方面的评价转化。
39(三)中学生常见的自我意识困扰1、波动的自我体验自我体验对着情境和时间改变而波动2、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冲突“我是谁?
”的困惑4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中学生 人格 自我 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