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比较阅读33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
- 文档编号:30869991
- 上传时间:2024-09-12
- 格式:DOC
- 页数:39
- 大小:215KB
《马说》比较阅读33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
《《马说》比较阅读33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说》比较阅读33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
《马说》比较阅读
(截至2020年)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
【乙】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
“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上曰: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代乎?
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德彝惭而退。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注释]①上:
皇上,指唐太宗。
②封德彝:
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
③致治者:
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B)
A.故虽有名马名之者谁
B.正患已不能知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C.而伯乐不常有德彝惭而退
D.虽有千里之能上诘之
10.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C)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但于/今未有奇/才耳D.安可/诬一世之人
11.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D)
A.甲文多次提到“千里马”,方式多样,直称正面提及,表述严正;暗称如“名马”,表述委婉,意在其中,代称如“其”“之”,表意简洁含蓄。
B.乙文通过细节描写刻面人物,“上令封德彝举贷”“上诘之”“岂借才于异代乎”体现唐太宗的焦急与不满,塑造出唐太宗求贤若渴的人物形象。
C.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所不同,在表达方式上,甲文偏重议论,乙文偏重记叙;甲文采用托物寓意手法,行文中洋溢不平与悲愤,乙文直述其事。
D.甲乙两文都讲有关人才的问题,但着眼点不同,甲文主要阐述了“天下无马”的观点,乙文则把关注点放在如何选拔任用人才上。
12.把选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甲文哪一句话可以用来形容乙文的封德彝?
结合对唐太宗的话的理解,你认为封锦彝存在哪些问题?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假如可以“借才于异代”,你会向唐太家举荐谁?
请从初中阶段所学的课文中选择一个古代人物,并从“德”“才”两方面具体说出他的长处。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9.B10.C11.D
12.(4分,第小题2分)
(1)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2)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都要选用它的长处。
13.(4分,句子2分,问题2分)句子:
其真不知马也。
(2分)问题:
不能知人善用、善取其才;(1分)不善于自省,遇事推责。
(1分)
14.(3分,推荐人物1分;理由2分,“德”“才”各占1分)
示例一:
我推荐唐睢,因为唐睢在国家危难之际能临危受命,挺身而出,有一颗爱国之心;而且他能言善辩,足智多谋,处事不惊,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治国人才。
示例二:
我推荐范仲淹,他忧国忧民,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他军事才能卓越,镇守西北边疆,抗击西夏入侵,为国立功。
【参考译文】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贤能的人,过了很久,封德彝也没有举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
“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罢了!
”太宗说:
“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都要选用它的长处。
自古治理国家达到大治的人,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
我们只是忧虑自己不能辨识人才,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
”德彝惭愧地走了。
(2020广西北部湾)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乙】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主簿白:
"群情欲府君先入廨。
"陈曰:
"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为人高洁。
廨:
官署。
式:
通"轼",车前横木,文中是扶着轼的意思。
(1)解释加点的词。
①才美不外见_____②策之不以其道_____
③登车揽辔_____④吾之礼贤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同样是面对人才,【甲】【乙】两文的情感态度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
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
见:
同"现",表现;
②句意为: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
道:
正确方法(规律);
③句意为:
坐上车子,拿起缰绳。
这里指走马上任。
辔:
嚼子和缰绳;
④句意为:
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
贤:
贤士。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句中重点词语有:
鸣,马嘶。
句意为:
而,连词,表转折。
句意为:
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情感的分析能力。
答两文的不同之处在于:
甲文写千里马怀才不遇,千里马被埋没的悲惨处境,彰显了愤愤不平之意;乙文写徐孺子幸遇"伯乐"(太守),从"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等语句中可知,借描写太守的言行,赞扬他礼贤下士赏识人才的善举。
(4)本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
属于开放性试题,接受与不接受均可,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能接受,可围绕"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甘于平凡,做好自己"来回答。
不能接受,可围绕"不甘平庸,一定要有所成"来回答。
答案:
(1)①同"现",表现;②正确方法(规律);③嚼子和缰绳;④贤士。
(2)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3)两文的不同之处在于:
甲文写千里马怀才不遇,乙文写徐孺子幸遇"伯乐"(太守);甲文为千里马抒发委屈和不平,乙文借描写太守的言行,赞扬他礼贤下士赏识人才的善举。
(4)【示例1】能接受。
各行各业,需要大量踏实、埋头苦干的普通劳动者。
从古至今,真正能够超越普通人,成为精英,需要具备多种条件。
我情愿默默无闻,做好自己。
【示例2】不能接受。
人生一世,只此一回,不能重来,机会不能错过。
碌碌无为,平庸度日,不是我的选择。
一定要拼搏努力,轰轰烈烈,千里驰骋,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参考译文】
【乙】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
他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治地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
主簿说: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仲举说:
“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双手扶拭而立。
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对有才能的人以礼相待,有什么不应该呢?
”
(2020贵州黔西南)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鸣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歌为美,正则无景:
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固也。
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①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梅之软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瘾明告鬻②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选自龚自珍《病梅馆记》)
【注释】①斫:
(zhuó),砍削,②鬻:
yù,卖。
9、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养) 以欹为美,正则无景(倾斜)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普通)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约束)
C、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驱赶)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成为病态)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沟通) 遏其生气(抑制)
10、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故虽有名马(连词,即使) B、是马也(代词,这,这样)
C、其真无马邪?
(代词,它,指天下)D、梅以曲为美(介词,凭借)
11、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乙两文虽然文体不同,但都直接批判了统治者肆意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
B、甲、乙两文都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甲文用“千里马”来比喻杰出人才,而乙文则用“病梅”来比喻因受摧残而性格扭曲的统治阶级御用人才。
C、甲文揭示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D、乙文揭示了梅被摧残的根本原因是“文人画士孤癖之瘾”。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BC.正确;
D.有误,句意:
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通:
通晓,明白。
故选:
D。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了解常见虚词的几种基本用法,然后结合句子进行分析。
ABD.正确;
C.有误,句意: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其:
语气词,表反问语气,难道。
故选:
C。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A.有误,两文都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批判了统治者肆意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
BCD.正确。
故选:
A。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
骈,两马并驾。
于,在。
称,出名。
句意:
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槽之间,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②重点词:
之,的。
以,凭借。
为,做。
句意:
又不是愚蠢的想谋取钱财的人凭借他们的智慧和力量能做到的。
答案:
(1)D
(2)C
(3)A
(4)①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槽之间,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②又不是愚蠢的想谋取钱财的人凭借他们的智慧和力量能做到的。
【点评】“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
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
(之:
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
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
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
补充音节)
⑥何陋之有?
(之:
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
定语后置的标志)
【参考译文】
【甲】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能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
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
“天下没有千里马!
”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江宁的龙蟠里,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西溪,都出产梅。
有人说:
“梅凭着弯曲的姿态被认为是美丽的,笔直了就没有风姿;凭着枝干倾斜被认为是美丽的,端正了就没有景致;凭着枝叶稀疏被认为是美丽的,茂密了就没有姿态。
”本来就如此。
(对于)这,文人画家在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却不便公开宣告,大声疾呼,用(这种标准)来约束天下的梅。
又不能够来让天下种梅人砍掉笔直的枝干、除去繁密的枝条、锄掉端正的枝条,把枝干摧折、使梅花呈病态作为职业来谋求钱财。
梅的枝干的倾斜、枝叶的疏朗、枝干的弯曲,又不是那些忙于赚钱的人能够凭借他们的智慧、力量做得到的。
有的人把文人画士这隐藏在心中的特别嗜好明白地告诉卖梅的人,(使他们)砍掉端正的(枝干),培养倾斜的侧枝,除去繁密的(枝干),摧折它的嫩枝,锄掉笔直的(枝干),阻碍它的生机,用这样的方法来谋求大价钱,于是江苏、浙江的梅都成病态了。
文人画家造成的祸害严重到这个地步啊!
(2020湖北荆门)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乙】景公问晏子曰:
“莅①国治民,善为国家者何如?
”
晏子对曰:
“举贤以临国,官能②以敕民,则其道也。
”
公曰:
“虽有贤能,吾庸③知乎?
”
晏子对曰:
“贤而隐,庸为贤乎?
吾君亦不务④乎是,故不知也。
”
公曰:
“请问求贤?
”
对曰“观之以其游⑤,说⑥之以其行。
君无以靡曼⑦辩辞定其行,无以毁誉非议定其身。
如此则不为行以扬声⑧,不掩欲以荣⑨君。
故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
夫上士难进而退也,其次易进易退也,其下易进难退也。
以此数物者取人,其可乎!
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释】①莅:
治理,下文的“临”“敕”与此同义。
②官能:
授予有才能的人官职。
③庸:
怎么,哪里。
④务:
致力,专カ从事。
⑤游:
交游,交结的朋友。
⑥说:
评说,评论。
⑦靡曼:
指言辞华丽。
⑧声:
名声,声誉。
⑨荣:
通“营”,迷惑。
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食不饱,力不足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B.策之不以其道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C.善为国家者何如 弗学,不知其善也(《虽有嘉肴》)
D.夫上土难进而易退也 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6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以此数物者取人,其可乎!
10.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三处)(3分)
故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
11.阅读【甲】【乙】两文,完成
(1)
(2)题。
(5分)
(1)【甲】文中“千里马”喻指 ,“伯乐”喻指 。
【乙】文中,晏子向景公建议的治国方法是“ 。
”(用原文回答)。
(3分)
(2)在对待“贤能”的问题上,景公与“食马者”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分)
【参考答案】
8.D(都是“在朝是做官”的意思A.充足;值得。
B代词,代千里马;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善于;好的方面。
)
9、
(1)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凭着这几种情况来选拔人才,大概就可以了吧!
10.故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
11.
(1)人才 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人 举贤以临国,官能以敕民
(2)景公:
有求贤的主观愿望,虚心求教。
食马者:
埋没人才,摧残人オ。
【乙文参考译文】
景公问要晏子说:
“治理国家和民众,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怎样行事?
”
晏子回答说:
“任用贤人治理国家,投子有才能的人官职,就是他的办法。
”
景公说:
“即使有贤能之人,我怎么能发现呢?
”
晏子回答说:
“贤能而隐居,怎么能算作贤人呢?
您也没有致力于这方面,所以没有发现。
”景公说:
“请问求贤的方法是什么呢?
回答说:
“观察同他交游的是什么人,用他的行为来评论他的品行。
君王不要以华丽的言辞来判定他的品行,不以非议判定他的品性,这样,(他)就不会故意做出某种举动来张扬名声,也不会掩盖自己的的来迷惑君王了,所以通达时看他都些什么,困顿时看他不做什么事;富有时看他向外分放什么,贫穷时看他不要什么。
最贤能的人不轻易进身为官容易引退,次一等的人能轻易为官也能轻易引退,再次的人能轻易为官而不易引退。
凭着这几种情况来选拔人才,大概就可以了吧!
”
(2020辽宁盘锦)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①龙嘘气②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
然龙乘是气,茫洋③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④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⑤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
然龙弗得云,无以神⑥其灵矣。
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异哉!
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易》曰:
“云从龙。
”既曰:
“龙,云从之矣。
”
(韩愈《龙说》)
【注释】①【乙】文题为《龙说》,是《马说》的姊妹篇,文中的龙和云分别喻指君与臣。
②嘘气:
吐气,呼气。
③茫洋:
辽阔无边际的样子。
④感:
通“撼”,摇动,震动。
⑤汩(ɡǔ):
淹没。
⑥神:
这里是显示的意思。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⑴一食或尽粟一石()⑵执策而临之()
⑶云固弗灵于龙也()⑷乃其所自为也()
9.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2分)
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
10.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⑴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⑵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
11.甲、乙两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共同的写作手法?
请结合乙文简要分析。
(4分)
12.在现实生活中,想成为有用武之地的“千里马”,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请谈谈你的看法。
(2分)
【参考答案】
【答案】8、
(1)有时
(2)从高处往下看(3)本来(4)竟然。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答案】9、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
【答案】10、
(1)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
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
(2)但龙如果没有云,它的神妙神通就无法展现出来了。
【答案】11、借物寓意。
乙文,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
【参考答案】12、①主观条件:
要具备千里马的能力;②客观条件:
还要得到赏识,有施展才能的平台。
现实中,我们不仅要提高自己的各种知识能力,随时都能施展才能,还应该将个人理想的实现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努力推荐表现自己,得到赏识。
【参考译文】
【乙】龙吐出的气形成云,云本来不比龙灵异。
但是龙乘着这股云气,可以在茫茫的太空中四处遨游,接近日月,遮蔽它的光芒,震撼起雷电,变化神奇莫测,雨水降落在大地,使得山谷沉沦。
这云也是很神奇灵异的呢!
云,是龙的能力使它有灵异的。
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
但是龙没有云,就不能显示出它的灵异。
失去它所凭借的云,实在是不行的啊。
多么奇妙啊,龙所凭借依靠的,正是它自己造成的云。
《周易》说:
“云跟随着龙。
那么既然叫做龙,就应该有云跟随着它啊!
”
(2019辽宁营口)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鸣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乙】子曰: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
”诚以德为性所固有,非若力之赋于生初,而犹待培于生后也。
是以骥之为骥,知之而性无所加,不知而性无所损。
修其在已,听其在人。
辱于奴隶,弗顾也;死于槽奶,不惜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不计也。
文公所说千里马,食以千里则马显,食非千里则马晦。
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已而听于人。
虽马犹是马,而固有之失不亦多乎!
(选自《古文笔法百篇)岳麓书社1984年版)
【注】骥:
千里马.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C)
A.不以千里称也称:
著称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
喂养
C.才美不外见见:
看见
D.执策而临之临:
面对
7.下列句子中加点“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A)
例句: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人不知而不愠
B.康肃笑而遣之
C野芳发而幽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说 比较 阅读 33 历年 中考 语文 文言文 试题 汇编 答案 翻译 截至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