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课题申报:“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以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ocx
- 文档编号:30852964
- 上传时间:2024-03-02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5.38KB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以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ocx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以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教育课题申报:“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以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与实践研究——以某职业技术学院为
例
学科分类:
职业教育
课题类别:
一般课题
关键词:
课程思政;高职英语;改革与实践;
预期研究成果:
论文集
课题设计论证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
课程思政是“大思政’格局的内在要求,是从国家意识形态的战略高度考虑的。
在“大思政’格局下,思政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课是三位一体的,综合素养课和专业课要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课程思政要求综合素养课与专业课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价值引领,最终实现课堂育人,立德树人。
英语课作为综合素养课,在育人上跟思政课不同。
思政课是显性育人,而英语课是隐性育人,应该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英语课是和思政课协同育人,不能喧宾夺主,不能取代思政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地位,也就是说,英语课可以有思政味,但不能上成思政课。
既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同时英语课在价值引领上应该与思政课同向同行,那么从理论上讲,英语课作为综合素养课,应该引领什么价值呢?
这是本研究问题提出的大背景所在。
(二)课题界定
1、三全育人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的要求。
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融合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
2、课程育人
“课程育人”特指通过课程教育教学对人的全面培育,既注重知识技能的教育,也注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改革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研究前沿。
重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育。
高职院校需要站在育人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宏观领域中,将课程作为育人的核心载体以链接知识技能与人一一学生。
3、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体现,实现立德树人”是所有高校教师的神圣责任和高尚义务。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国外高职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机制研究现状
在德国,思想政治教育课与其它课程的融合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与重视。
“显性教育”在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篇章中临近终点。
德国教育界另辟蹊径,思想政治教育逐渐走向隐性化和生活化。
其主要特点之一是老师引导学生本人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
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师则充分整合多媒体资源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用“润物细无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过程,实现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感悟与体验,教师亦不要在语言上进行过多的显性引导与干预。
德国的思想政治教科书多用浅显易懂的通俗语言,学生拥有自由的思考空间。
在德国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跨学科教学模式是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宝贵经验。
他们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门学科中,进行广泛的“隐性教育
2、国内高职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机制研究现状
在国内,习近平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在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的核心任务,课程是实现育人目的重要途径。
在实现课程育人的路径探索中,“课程思政”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全课程教育的实践的具体形式。
目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方式、内容的确定、实施以及效果评价均没有统一的标准。
如何在讲授基础英语知识的同时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教学目标,如何向基础英语教师传递可操作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等问题需要在课程设计和课程教学实施中完善。
一线教师在教学当中很难把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筛选并形成完整的教学方法,以应用在不同需求的学生身上。
因此在当前“三全育人”的高校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才有了必要性和紧迫性。
(四)选题意义
高职公共英语中“课程思政’的融合,对于高职院校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来说意义巨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文化素养等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政水平,对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研究价值
高职公共英语融合“课程思政’的课程改革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公共英语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受众学生多、开设课时多、专业跨度广,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入学第一年开设的课程。
在第一时间可以为高职学生的意识形态中修筑一根“承重梁”,提高学生未来承受社会重担、承受未来职业人生中重大考验的核心竞争力。
高职公共英语与文化密切相关,更容易与思政教育相结合。
因此,探讨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贯彻渗透思政教育,对“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
(一)主要研究目标
本课题课程改革与实践的重点将围绕现阶段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课程思政'融合的方式、内容的确定、实施以及效果评价均没有统一的标准的答案,通过对企业专家、中职学校、高职院校相关人员实地调查访谈,分析得出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中“课程思政’的融合方式,并重点研究用于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内容、具体教学的实施以及效果评价。
(二)研究内容与重点
本课题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研究如何有意识的挖掘融合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中思政教育素材。
重点研究如何采用权威的评价主体、科学的评价内容、多样化的评价方法等,构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的融合的德育培养体系。
研究问题:
1)如何根据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特点选取适合的思政教育素材?
2)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课程思政,融合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3)在开展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过程中及阶段性试点结束后,如何进行科学的评价?
(三)拟创新点
从高职英语课堂思政内容构建的标准及内容、融合的方式、效果评价等方面展开如何实施高职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渗透,探索高职英语教学德育育人、课程育人体系的建立。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预期成果形式
(一)研究思路
2018年始,我校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改革。
为了更有效地在高职英语课堂融合“课程思政”,本课题研究首先将以实地调研为基础,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就业单位对学生的德育评价及德育要求;其次,从实地调研中得出客观结论,筛选挖掘一批适合在高职英语课堂内采用的思政教育素材;第三,通过广泛的学术交流,以网络为手段,在比较借鉴全国各地课程思政融合英语课程案例的基础上,结合经典成功案例,为后续教学实施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第四,将这些对策与策略应用于我们的高职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并不断完善,形成高职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渗透的教学体系。
(二)研究方法
采用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将主要用于收集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德育评价及德育要求。
比较研究法将用在收集整理用人单位德育评价数据后,对比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进行思政素材的筛选。
行动研究法中,课题组成员按照“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融合的教学设计,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和总结适合高职院校学生英语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案例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将贯穿该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三)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有目的、有计划严格按照“文献调查筛选——现场调研与论证一一制订实施方案——实践研究——交流总结——申请结题”的程序进行。
1、准备阶段(2019年9月―10月)
课题组成员查阅文献资料,对匹配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特点以及三全育人需求的“课程思政”素材进行挖掘整理,并寻找课题研究必要性及理论支撑。
2、调研论证阶段(2019年11月一12月)
对我省部分毕业学生就业单位进行现场调研与分析,总结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德育评价及德育要求。
3、制定方案阶段(2020年1月一2020年2月)
铁路特色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渗透的教学的实施计划制定
4、教学实践阶段(2020年3月一2020年7月)
高职英语与课程思政融合探索改革实施
5、结题总结阶段(2020年8月一2021年5月)
课题成果论文和研究报告的撰写、申请结题验收和研究成果的鉴定。
(四)预期成果形式
1、分析报告:
《关于“课程思政”融合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素材选取内容的分析报告》
2、总结报告: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德育评价及德育要求
3、论文: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4、研究报告: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路径探索与实施的研究报告
四、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核心观点等
(一)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本课题负责人XXX同志,讲师,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
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的
各项工作,负责组织全体成员团结协作,承诺按时高质量完成研究任务,并有能力撰写研究报告。
XXX同志具备较高的研究水平,参与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专项资助重点课题、参与第一期,高职外语教学改革课题”重点课题,参编教材两本,公开发表论文5篇。
另外一篇《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有效路径研究》作为该课题成果的文章将于2019年6月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上发表,已被杂志社正式录用。
xxx同志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并接受挑战,获得多项省级英语教学大赛奖励,2018年获得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
怀抱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热爱。
作为学院的英语专任教师,・・x同志一直关注职业教育英语课程的改革热点,热心于研究工作,在研究时间上是有保证的。
本课题组成员xxx同志,副教授,从事职业教育英语教学、心理健康、教师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xxx同志具备较高的研究水平,主持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专项资助重点课题、参与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主编教材两本,发表相关论文近二十篇。
该同志一直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行业英语教学等热点问题,热心于研究工作,在研究时间上是有保证的。
xxx参与撰写调查报告,参与撰写研究报告。
本课题组成员XXX同志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20多年,理论知识系统完备,实践经验丰富,出版多本规划性应用教材,发表了多篇思政论文,参主持并参与多个省部级课题,时间和精力上有充足的保证。
本课题组成员XXX同志2012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接受了正规、系统的科研训练,具备较强的理论功底,具备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实际工作经验。
长期从事专业课程方面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较高科研水平。
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湖北大学学报》等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现主持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项,参与省级和学院教学改革方面科研课题多项。
本课题组成员XXX同志、XXX同志和XXX同志现为XXXXXX英语教师。
了解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与现状,已发表了多篇论文并参编英语教材。
勇于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教科研改尝试,协助进行数据收集与后期统计处理、研究报告攥写。
(一)主要参加者近三年已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和承担的研究课题如下
(三)课题组主要参加者成果及核心观点
XXX同志与课题组成员XXX同志共同撰写的论文《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有效路径研究》已于2019年6月发表在刊物《文化创新比较研究》上。
是本课题的前期研究的重要成果。
文章主要认为: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也介绍英语文化,必要时进行中西文化对比,寓思想教学于语言教学之中。
在组织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和讲解语言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口授、学生自主思考、学生分组讨论、师生互动交流以及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德育教育有机融入英语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获得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和道德规范。
从具体操作来说,英语教师可以从口语表达的话题设计,讲解单词和短语时所举的例句,课文主题的挖掘,汉译英和作文题目的设计等很多方面来传递正能量,实现价值引领。
文中提到,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有两点倾向需要避免:
第一,英语教师一定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进行德育渗透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价值引领一定要自然合理,要有感而发,有的放矢,不能进行生硬的甚至毫无根基的价值“植入”。
如果教学内容中实在找不到价值引领的依托,没必要牵强附会,不能“为赋新词强说愁”。
第二,英语课作为综合素养课,在育人上跟思政课不同。
思政课是显性育人,而英语课是隐性育人,应该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英语课是和思政课协同育人,不能喧宾夺主,不能取代思政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地位,也就是说,英语课可以有思政味,但不能上成思政课。
另外,XXX同志主持的校级课题成果之一,《湖北省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信念调查及教学干预机制研究》,被多次下载,相关研究结论被多次引用。
XXX同志以第二作者参与撰写的论文《高职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有效衔接的途径分析一以教学内容改革途径为例》在2014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组织的第九次“全国优秀职教文章”评选中获“优秀奖”。
xxx同志以排序第4参与的第一期“高职外语教学改革课题”重点课题《生源结构多样化背景下的高职公共英语分类教学模式研究》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2019年3年拟结题公式中公示为“优秀”。
xxx同志主持完成第一期,高职外语教学改革课题,,《生源结构多样化背景下的高职公共英语分类教学模式研究》,已于2019年1月结题。
主持xxxxxx2016年院级课题《高校学生评教心理调查与分析一基于学生发展的视角》,已于2018年6月结题。
主持xxxxxx院级课题《基于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已于2016年6月结题。
课题组成员xxx同志撰写的论文《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研究》被多次下载,相关研究结论被多次引用,为本课题的深入细致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
(三)主要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三全育人[EB/OL].https:
〃
[2]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http:
〃
[3]刘瑞,周海亮.以立德树人为根基的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机制建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
(2):
82一84.
[4]彭宣红,王楚怡,童丽玲,任朗颖.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
52一55.
[5]魏伟,姜涛.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设计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9)64一67.
[6]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http:
〃news.
[7]许新国,刘占明,温玲.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体系的建设[J].教育与职业,
2019
(2):
77一81
课题编号:
757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教育 课题 申报 课程 视域 高职 英语教学 改革 实践 研究 职业技术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