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白诗歌中的侠义精神.docx
- 文档编号:30844061
- 上传时间:2024-02-02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8.80KB
浅析李白诗歌中的侠义精神.docx
《浅析李白诗歌中的侠义精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李白诗歌中的侠义精神.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李白诗歌中的侠义精神
摘要
摘要:
唐代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高峰期,而李白作为唐朝最为著名的大诗人之一,其成就亦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位绕不过去的一座高峰,其作品中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为其赢得了诗仙的美誉,而其诗歌中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的侠义精神更是为他傲岸不羁、洒脱自由的形象增光添彩。
李白的侠义思想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也有着深厚的时代烙印。
这样的具有侠义精神的形象在其许多代表性的作品中都有体现,本文选择李白的咏侠诗及相关的诗歌进行探究。
着重阐述李白侠义思想的具体内容以及思想内核,并简单分析以其为定型的侠义精神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和现代武侠小说的创作产生的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中国侠文化的历史渊源、李白诗歌中侠文化的具体体现、李白诗歌中侠义精神的具体内涵以及其诗歌中侠义精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四个方面浅析李白诗歌中的侠义精神。
关键词:
李白、诗歌、侠客行、侠义精神
一、引言
(一)中国侠文化的历史文化渊源
侠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中国最早的侠客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所谓侠客更多是指的刺客,他们重义轻利,一诺千金,不惧牺牲,企图以自身武力来触犯禁忌,达到所承诺或者是所期望的目的。
春秋、战国社会纷乱、动荡不居,侠风骤兴。
综观此期游侠,多依傍大人物,《汉书·季布传》颜注谓“侠之言挟也,以权力挟辅人也。
”他们与主人之间关系特别,“往往结以恩义,效力至于不惜死身1”,这种刺客可以说是应乱世而生。
但是人们对于这种具有刺客实质的侠客形象的看法褒贬不一。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在《五蠹》中这样描述:
“侠以武犯禁?
?
群侠以私剑养?
?
其带剑者,聚徒属,立节操,而犯五官之禁”。
由此可以看出,韩非子将侠文化与法律文明放到了对立的位置,认为这些侠客是对统治秩序的重大危害。
而汉朝司马迁在其《史记》中则辟《刺客列传》为刺客立传,并列举了战国时期著名的五位刺客,将他们“以武报恩”、“不畏生死”的精神归入了侠义精神的范畴。
又辟《游侠列传》为侠下定义:
“救人于厄,振人不瞻,仁者有采;不既信,不倍言。
义者有取焉”。
司马迁认为“义”“诚信”是侠的基本精神所在,肯定了侠的正面性。
其后,班固的《汉书游侠传》中指出侠:
“以匹夫之细,窃杀生之权”的负面性,又肯定了其“温良泛爱,振穷周急,谦退不伐”的正面意义。
到了汉朝,普遍意义的侠指的就是布衣之侠,但是汉初社会上侠的数量比以前减少了,但当时侠的活动与以前已有所不同,名的大侠如朱家、剧孟、等都发展成为隐隐与国家政权对抗的地方豪强,这种集团性的侠客群体隐隐的又开始对政权的稳固产生了威胁,于是,汉武帝在大一统之后,对地方豪侠势力坚决打击,从此,真正意义上的侠已经不复存在了。
后来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动荡,当时的士大夫谈玄说理,沉浸于其所谓的魏晋风流。
整个社会风气羸弱不堪,缺少精气神。
这个时候就急需一种重勇尚武的阳刚之气来拯救这个日趋颓靡的社会风气。
此时的侠不仅仅局限于对一种个体形象的认知,而是逐渐转变为大众普遍接受的一种文化形式。
也就是说,侠开始不仅仅指一个群体、一个形象,而是成为了一种文化
(二)李白诗歌侠义思想的来源
李白终身以侠客自诩,而其自己也对侠客这个形象极其的热爱。
少年时,就曾手刃数人,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而后世对其的个人武力也是极其的推崇,称其为大唐剑术第二,这其中的真假有待考据,但是也从侧面说明了其武力不凡,绝非花拳绣腿。
当然李白也不是为了一己私愤,而是为了一吐不平之气与实现自身的远大抱负。
在其之后的许多诗歌中,侠义精神始终贯穿于其中。
李白的这种侠义思想也是有其根源的,李白自称: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1。
”由此可知,他学的东西非常驳杂。
而这其中尤以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其影响更深。
春秋战国时期,对国家兴衰影响最为深刻的便是纵横家。
而对李白影响最深的也莫过于纵横家了,李白师从赵蕤,深受其王霸之道和纵横之术的影响。
刘全白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工信墓碑》说他“性倜傥,好纵横之术”;《新唐书文艺传》中说他“喜纵横术”。
李白笔下的不少侠士也不免带有不可一世的豪情侠气。
而李白自身则慷慨自负,气度宏大。
且具有远大抱负,立志效仿纵横家以布衣之士建功立业。
可以说,纵横家思想是其侠义精神的根本来源。
儒家重视入世,李白从小涉猎各家书籍,他的侠义精神中又兼有: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2的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
纵观李白的一生,始终都怀有建功立业的伟大志向,以报效国家、经世济民为己任。
但同时他又看轻儒生,对那些只知道舞文弄墨的穷儒、酸儒加以讽刺。
在其《行行且游猎篇》中发出了“儒
生不及游侠儿,白首下帷复何益”的感慨。
充分说明了李白的侠义思想中对儒家思想中的积极合理成分的吸收。
道家思想则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基调的来源,李白生活的具体环境使得他更多的接受了道家文化经典的熏陶,从而孕育了李白骨子里的道家思想。
他傲世清高、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叛逆精神是道家思想在他身上的深刻体现。
李白咏侠诗中气势宏大、潇洒豪放的风格以及淡泊名利、功成身退的遁世思想深受道家文化的影响。
当然,李白的侠气也有其时代印记。
唐代游侠之风颇为盛行,而李白身居盛唐时期,强大的国力带来的是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以及思想文化的开放。
此时的唐朝一扫南朝的颓弱风气,自下而上的都有一种阳刚豪放之气。
天下的士子都希望报国杀敌,建功立业,所以这种崇尚个人英雄的侠文化自然就盛行起来。
李白出生在关陇一带,此地风习“融胡汉为一体,文武不殊途。
”更促成了李白喜剑术、尚任侠的风气。
所以李白所具有的侠气也是社会意识影响的产物。
(三)相关研究现状
侠客文化源远流长,但是从1949年到1983年三分之一世纪之多的漫长岁月中,关于咏侠诗研究的论文与期刊竟无一篇。
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文教学术事业的振兴,咏侠诗研究才开始起步。
这一时期主要有两篇论文问世,即钟元凯的《唐诗的任侠精神》(北京大学学报1983.5)和张浩逊的《论唐代的侠义诗》(商丘师专学报1988.3)而到了九十年代,对个体咏侠诗人的研究逐渐重视,而在众多咏侠诗人的个案研究中,对于李白的咏侠诗及其侠义精神的研究数量最多,分量最重。
多数学者认为李白是唐代侠义精神最主要的代表。
在这些研究李白咏侠诗的论文中,有些论文侧重对李白所体现出来的任侠精神进行分析;早期的如葛景春《大唐一诗侠——李白与任侠》一文中李白是一个嫉恶如仇、仗义行侠的侠士形象,任侠既是李白积极用世的一种手段,也是李白的叛逆性格、自由精神的一种表现。
与此研究方向相关的还有孟修祥《论李白诗中的游侠崇拜》与《试论李白游侠崇拜现象》,着重分析了李白的游侠崇拜心理。
而近期的如黄全彦在其的《论李白的侠义精神及影响》中则主要将李白的侠义精神分为个人、家族、国家三个层面,并说明了这三种思想结合在一起的侠义精神对后世产生的巨大影响。
有的论文则偏重从社会文化角度来探讨李白与侠文化的关系,如莫芙青与蒋力余《李白与游侠》,就较为全面地探讨了李白与游侠的关系问题。
作者认为,时代风会和环境濡染是形成李白游侠气质的主要原因。
刘训华的《李白诗中的侠文化及其溯源浅析》(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3.4),文章中将李白一生分为三个时期,认为不同时期的诗作表现了不同的侠文化内涵:
尚气之侠、孤愤之侠、报国之侠。
这些不同时期的侠义思想是诗人自身的理想、对古代侠士精神的感悟以及盛唐王朝时代风气的反映。
从李白自身的欲望追求的角度研究李白咏侠诗作的还是比较少的,主要有侯长生《李白咏侠诗述论》他认为李白的任侠思想贯穿其一生,他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李白的咏侠诗,即:
重视成功、重名轻利、渴望速成。
主要从李白侠义思想中的功利性来分析。
在何李新、吴海燕的《想象的认同-重读李白的咏侠诗》中则将李白的咏侠诗与诗人自身的欲望理想联系在一起,将李白笔下的侠客形象分为少侠,古侠、无名侠三种。
更深层次的去探索李白的主体身份定位。
章继光在他的《论李白的咏侠诗》对李白的咏侠诗进行了全面讨论,将李白的任侠经历和游侠诗放在时代背景下,分析了李白游侠诗的主要内容:
肯定游侠生活、赞颂游侠精神并表达诗人自己经世报国的志向。
20多年来,学界对李白的咏侠诗和他的侠义思想做了一系列的探索,在文化渊源、诗歌研究、精神分析、等方面都有所收获,但是与李白其它题材诗歌的研究相比,仍然是相形见绌,所以依然有非常大的研究空间。
二、李白诗歌中侠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李白的诗作中反映游侠生活,歌颂侠义精神以及抒发个人侠义情怀的咏侠诗将近二十首,主要是乐府诗和古体诗,其内容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歌咏古代侠士,赞颂其侠义精神
李白的笔下歌颂了大量的古代侠客,其中写的最多的就是鲁仲连,《古风》其十中“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谁道泰山高,下却鲁连节?
谁云秦军众,摧却鲁连舌?
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
”《留别鲁颂》“齐心戴朝恩,不惜微躯捐。
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可以说鲁仲连就是李白最为崇拜的人,其身上的智慧勇气、建立大功之后不接受功名利禄而悄然隐退的人生态度是李白毕生追求的境界。
除外,《结袜子》中写了高渐离和专诸“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歌颂他们知恩图报,士为知己者死的重义精神。
在《侠客行》中则着重描写了朱赫和侯嬴两位义士的赫赫功勋。
“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在《结客少年行》和《白马篇》中提到了剧孟的豪侠气概。
即便是自身遭到流放也以前辈侠士为榜样,长存报国之心。
“亚夫未见顾,剧孟阻先行。
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中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
此外李白笔下的苏秦、张仪、毛遂、郭隗、剧辛、谢安等人某种程度上,都成了李白心目中的侠义英雄。
李白遍览群书,其思想兼容并蓄,这些先辈侠士的行为对其影响至深,这些影响贯穿于李白的思想、行为、意识形态中。
形成了其复杂而又独特的侠义精神。
(二)回忆自己任侠经历,表现个人的侠客理想。
李白歌颂侠士,赞扬其侠义精神,而自己也以侠客自居,《新唐书》本传说李白“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刘碣》、《范碑》都有李白任侠的记载,这些在李白的咏侠诗中都可以得到印证.李白展现自己的任侠经历的诗歌约占全部咏侠诗的三分之一。
“青云少年子,挟弹章台左。
鞍马四边开,突如流星过。
”《少年子》叙其少年游冶之事,着力表现入仕之前及时行乐的飘逸之态。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因击鲁勾践,争博勿相欺。
”《少年行其一》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少年行其二》。
《少年行》二首刻画的是豪爽倜傥的少年形象。
从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窥见任气逞能、血气方刚的少年李白的影子。
而即便是在自己不得志而向别人有所求的时候,对自己的任侠往事也是直言不讳。
“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赠从兄襄阳少府皓》少年时的李白就已经遍交豪雄,斗勇杀人了。
在《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中,李白则回忆了自己游金陵时与恶少争斗,在幽州纵马射猎箭穿两虎等事例,丰富了李白自身的侠客形象,在《留别广陵诸公》中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在燕赵一带结交豪侠,骑马佩剑的往事,突出了诗人渴望上阵杀敌,建功立业的报国思想。
三、李白诗歌中侠义精神的内涵
(一)勇武豪纵、潇洒不羁的侠客形象。
在李白的咏侠诗中,武力与潇洒是最基本的要素,在其早期的少年游侠诗中,他以浪漫主义的笔触大量描写了少侠的恣肆激情,将充满暴力的杀人行为变成了一种自由的炫耀。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少年行》其一中展现了少年豪气。
“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
羞道易水寒,从令日贯虹”《结客少年场行》“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当朝楫高义,举世称英雄。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中则突出了少年游侠的武力过人。
这些都成了其笔下少年游侠生活的组成要素。
而在李白后期的诗中,这样的侠客内涵有所升华,但其的形象表现始终未曾改变过,在《侠客行》中前几句便给我们呈现出了一个武力高强,潇洒淡然的燕赵侠客形象。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些侠客在轻描淡写之间杀人离去,显示出一种不染世俗、境界高远的气度风流。
同样的在李白的《白马篇》中也有这样的侠客形象;“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
”李白寥寥几笔就将侠客的武功和气度展现的淋漓精致,形神具备。
(二)建功立业、经世报国的个人理想。
随着少年豪气的挥洒,李白笔下的侠客内核也有了一步步的升华,开始从描写酒市斗勇的少年变成了对古代侠客的赞颂。
而在这些推崇与赞颂背后,倾注的是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
在《侠客行》中李白引入信陵君门客朱亥、侯嬴的典故。
赞扬他们的勇武谋略以及不凡功绩,对他们的行为做出了高度的肯定。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这样的人物即使他们身死,其行为也足以震撼古今,他们丝毫不逊色于那些皓首穷经的扬雄1之辈。
在他的另一李白在这几句里表达出了对具有伟大功绩的古侠的推崇和高度歌颂。
显出了李白从仗剑杀不平的少侠思想向挥剑决风云的大侠的思想的转变。
也是李白从个体意义上的侠向社会意义上的侠的转变。
他歌颂的对象开始从慷慨悲歌的少侠转移到建功立业的古侠,并过渡到诗人自己的理想。
李白歌颂朱赫、侯赢这样得侠士绝对不仅仅是对其行为的钦佩,亦是倾诉自身抱负的一种寄托。
在李白的《将进酒》中,他发出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愤激之气。
表现出了对自身才能的强烈自负,也是对其自身怀才不遇的境遇的一种高调的反抗。
同样的李白在《古风》其十中借助鲁连表达出了在政治上的远大抱负,渴望像自己最崇拜的鲁仲连一样建立功业。
而在他的其它诗中,也表达出了渴望报军投国、使得海内升平的迫切心情。
如: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静妖氛”《塞下曲》,再如《从军行》: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
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愿斩单于头,长驱静铁关。
在唐朝时期,虽然有盛世气象,但是其边境忧患也有很多。
李白在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同时便将自己的一腔豪气倾注到了投军杀敌的愿景当中去。
“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
《出自蓟北门行》他的诗里言语间溢出的满是建立惊世功勋的杀气豪情。
(三)淡泊名利,功成身退的理想境界。
不管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还是汉朝的游侠,大都不得善终,战国时期有名的刺客基本上要么功成身死,要么功业未成,徒留悲壮。
而汉朝的游侠则更多的身陷社会无法轻易脱身。
李白用“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句诗写出了他心中理想的侠客境界,即:
杀气毕、身安退。
俗尘不扰、青史留名。
李白纵然是有着“申管晏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1的政治抱负,但是他不想因此就身陷政治泥潭。
他的政治抱负更多的是来自于个人的追求,为了达到思想境界上的一种满足。
也就是说他认为好男儿就该建功立业,但绝不是为了追求名利,而是一种自我价值的自由实现。
李白渴望像古代的那些游侠一样建立不凡的功业,在历史上留下辉煌的一笔,但他也不愿因为功名而使得自己去迎合当权者、与那些弄权者同流合污。
他的人生理想是“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院内诸学士》;是“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
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州”的悠然潇洒。
同时,在李白的笔下也有大量的写功成身退的诗。
他在《古风》十八中说:
“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
黄犬空叹息,绿珠成衅仇。
何如鸱夷子,散发弄扁舟?
”用李斯、石崇、范蠡三个人物典故,其中李斯、石崇是功成身不退的反面代表,而范蠡则是功成身退的正面典型。
在《行路难》其三中则引用了历史上的许多例证说明贪恋禄位,功成身不退绝无好结果: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认为不如学晋时张翰只图眼前快活,不用去管身后名。
这些都是其功成身退的思想的真实反映。
然而功成身退的前提是建立卓越的功勋,而这也恰恰成了李白求而不得的一种遗憾。
李白纵然是有着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磨墨的巅峰时刻。
但是意气风发的背后却是皇帝的不重视和群臣的谗言。
他意识到唐玄宗只是想让他成为一个舞文弄墨的宠臣词客,自己的政治抱负根本无从实现。
无奈之下只能被逼出京。
此时他笔下的侠客形象也有所变化,从建立丰功伟绩的古侠变成了一种无名侠。
他们没有具体的姓名,也没有显赫的身份,但他们的行为与精神却是值得李白赞颂。
在李白的《白马篇》中,他歌颂的对象是无名的斗鸡儿,“秋霜切玉剑,落日明朱袍……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虽然投身军伍,“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
这个无名侠勇武过人、战绩赫赫。
但关键的行为则是最后“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羞入原宪室,荒径隐蓬蒿”。
这种无名侠的功成身退显示出了一种不累于世俗、超然物外的精神。
也是李白功成身退思想的一种升华。
(四)追求个性绝对自由的理想人格。
自古以来的游侠天性放达,敢作敢为,以武力来触犯禁忌视王权与礼法于无物。
这一特点到了盛唐时期反映为任张个性,纵情优游,追求自由平等的侠义精神。
这种侠义精神在李白身上则表现为诗人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自我理想的追求,这一点在他不走世俗寻常路、不事科举便想加官进爵便可以体现出来,渴望像纵横家那样一出世便直登高位、成就伟业的自由精神的背后是他对自己才能的一种极大的自信。
在《侠客行》中,无论是对燕赵侠客勇武潇洒行为的描写还是对古代游侠伟业的赞颂,都弥漫着诗人对行为自由、理想自由的绝对推崇,侠客的无所畏惧、冷静沉着以及事后拂衣而去的行为表现了诗人不困于规矩、不累于世俗的独立人格。
古侠的谈笑退强敌、煊赫惭穷儒的形象则更是诗人的理想化身。
与之相似的还有《结袜子》这首诗,李白歌颂了专诸和高渐离这两位侠客,借助他们超越功利性的“报恩”行为传递出了李白自身的信念与原则,即自觉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人格力量的自我完成。
李白崇尚人人平等、个性自由的侠义精神还表现在他对封建等级制度的蔑视,他睥睨权贵、愤世嫉俗、追求个性。
“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冬夜于随州紫阳先生餐霞楼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也不会因为所行之事需要违背自己的心意就有所屈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不仅是李白自认为自己追求自由平等,傲岸不屈,在友人任华眼中,李白也是“平生傲岸,其志不可测。
数十年为客,未尝一日低颜色”1而这正是自古以来侠义精神中所包含的自由独立人格在李白身上的反映,也正是这种难能可贵的敢于追求自由平等肯定自我价值的精神使李白一生恃才傲物,成就了他的侠骨豪情。
此外,李白的咏侠诗中还有轻财重义、重视承诺、重侠轻儒等内涵,这种种思想汇聚成了李白充满阳刚气的侠义思想,贯穿其一生的行为中。
不仅反映了李白个人的精神气质,更是盛唐之音的体现,对后世的影响巨大。
李白一生高歌前行,虽人生之路崎岖坎坷,但其身上的侠义精神却始终未曾有所减退,反而在挫折与磨难中逐渐成熟、形成了饱含行侠济世、家国之情的独特的精神品格。
透过李白的豪言壮语,我们触摸到的是灼人的温度,感受到的是诗人那一直未变的灼热的心。
四、李白诗歌中的侠义精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李白诗歌中表现出来的侠义精神是中国侠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在李白之前,侠与儒生文人是基本没有联系的,他们的形象游离于主流文化的边缘。
但是,李白赋予了文人以侠客的理想,并在其中注入了保家卫国的慷慨之气、安邦定国的伟大抱负以及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
使得侠客的形象更加丰富饱满,侠客精神成为了一个成熟的文化精神。
可以说,李白身上所具有的侠骨豪情是中国侠文化的定型。
李白诗歌中的侠义精神对侠客的文学形象、后世某些诗人的情怀以及对现代武侠小说的创作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影响侠客的文学形象
在唐以前,写侠客的文学很少,具体的记载有司马迁的《史记》和曹植的《白马篇》、《名都赋》以及魏晋时期的“志怪”“志人”小说中的寥寥几笔。
而在中唐以后,唐传奇的兴起使得侠客形象正式进入了中国文学的视线内。
豪侠小说成为了唐传奇小说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题材。
而唐侠义传奇之所以能发展成熟;一方面和唐朝任侠风气的盛行离不开关系,另一方面和王维、李白这样的文人侠客有着较深的联系。
通过对李白的咏侠诗和唐侠义传奇的对比我们发现,这两者中的侠义内涵大多都不谋而合,首先李白的咏侠诗里,对武力的描写与推崇贯穿其中。
李白毫不避讳杀人的暴力,反而将其酣畅淋漓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种对武力的肯定同时也是唐豪侠小说的基本要素。
同时李白肯定个人复仇,比如《东海有勇妇》中,李白对东海妇女的复仇行为大为赞颂。
同样的在唐传奇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个人复仇的女性形象,典型的有贾人妻和崔禛思妾,她们依靠着高超的武力来完成了复仇行动。
其形象具有较深的侠客特质。
李白侠义诗中追求自由的理想人格也是唐侠义传奇中人物的重要精神之一。
唐传奇所描写的侠义人物往往智勇双全、特立独行。
他们的言谈举止体现着一种昂扬的自由精神。
具体地说,这种自由精神表现为一种独立、自尊、重视个人意志的人格和气质。
典型的例子有皇甫氏《原化记》中的义侠和唐骈《剧谈录》中的刺客李龟寿,他们虽然是受人雇佣的杀手,但是都具有自己完整独立的思想。
袁郊《甘泽谣》中的红线、裴鉶《传奇》中的聂隐娘、昆仑奴等都是这类人物。
这些人物身上所展现出的对理想自由的坚持和李白的诗歌有着极高的相似。
另外,《虬髯客传》中李靖以布衣身份干谒杨素的志气行为和李白自身追求以布衣之士建功立业的个人抱负是一样的。
而唐传奇中侠客们无视礼法,蔑视等级制度,强烈的叛逆精神都可以看到李白的影子。
所以虽无直接的史料能论述两者之间的联系,但是通过研究对比,我们还是可以看出李白诗歌的侠义精神对唐侠义传奇是有一定影响的。
(二)影响后世诗人思想情怀
李白的这种饱含爱国思想的侠义精神也影响着后世的诗人,宋朝诗歌接受浪潮大致是尊杜抑李,但是赞赏,欣赏李白诗歌的大有人在。
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人称“小李白”,陆游诗歌深得太白雄浑、奔放、遒劲的精髓,并形成了雄豪尚气的爱国情怀。
李白侠义精神中渴望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以及蔑视权贵、傲岸不羁的豪情在陆游身上也体现的淋漓精致。
在《读李杜诗》中这样写道:
濯锦沧狼客,青莲澹荡人。
将李白称为澹荡人,澹荡为放荡不羁的意思,而陆游也以澹荡人自比,“颓然辱奈君无怪,元是人间澹荡人”《春晚风雨中作》,表达了对现实困境的反抗。
陆游对李白的接受不仅在诗歌表层的借鉴与模仿,如《长歌行》“金印辉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模仿李白的《长歌行》“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
桃李务青春,谁能贳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
表达了功业未就的悲慨。
《剑客行》模仿李白的《侠客行》,抒发对古代侠士行为的赞颂,表露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志气。
更深的接受在于对其诗歌豪放的风格,杀贼报国的雄气的继承,做到了遗貌于神,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书写了金戈铁马、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
李白咏侠诗中包含的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精神也影响了一部分人,比如元末的王冕和明朝的唐寅。
清初诗人屈大均,他的不少诗歌继承了李白的具有浪漫主义的侠气精神,具有浓郁的爱国情怀,同时兼有功成身退的思想,而其本人更是以太白自比,自喻:
“自谓五律可比太白”,“赋比青莲思更浓”《柬赵子实》,袁枚更是称他为:
“今太白”。
清人龚自珍在他的《定庵文集补编·最录李白集》这样说道:
“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亦自白始也。
”将其身上的侠气与儒、道精神并列,足以看出李白的侠义精神的影响之深。
(三)影响现代武侠创作
李白文学上的这种影响不光表现显著,对现代武侠文学的影响依然是巨大的,现代著名的武侠小说名家金庸,古龙、梁羽生等的创作都深受其影响,李白咏侠诗中的酒,诗,剑这些组成元素同样也是他们的作品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金庸小说核心思想“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正是李白侠义精神的再现,其笔下的郭靖、乔峰这些经典的“大侠”形象所具有的侠义品质对我们现代思想的影响巨大。
金庸对李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析 李白 诗歌 中的 侠义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