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艺术不太远 梁以瑚.docx
- 文档编号:30823598
- 上传时间:2024-01-30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3.48KB
这艺术不太远 梁以瑚.docx
《这艺术不太远 梁以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这艺术不太远 梁以瑚.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艺术不太远梁以瑚
這‘藝術’不太遠梁以瑚
這「藝術」不太遠梁以瑚這「藝術」不太遠。
這「一條街」不太遠。
皇后大道東──這一條街其實離開家居與工作的地點都不是太近,但因每天都要經過「它」好幾次,感情上是真的很近。
加上自二十多年前搬回香港居住後,總是與「它」沾上一點關係,而每一次都與我心愛的人及物有關。
今年,知道藝術中心會以《展出灣仔》作為其中一展覽節目後,就急不及待的好想與它拉上關係,自我推薦的向他們說:
「讓我也有份吧?
」皇后大道東,很殖民的街道名稱,但它橫切了很多奇怪的街名,有夏門、汕頭、太原(中國地方名),又有晏頓、蘭杜、機利臣、堅彌地等英國姓名,又有日、月、星、大王、船等簡易的名字,石水渠街卻沒有了水渠,有聖法蘭西(St.Francis)又有錫克廟,有時單是行走在一條街道上,看著每一個街道的名字,就可樂上一整天,總是在想著一切可能和這些名字有關的故事。
我和這條街最先連上關係的要追溯到五十年代,與那個「大佛口」的名有關。
年幼時,總愛問大人:
「大佛在哪兒?
他的口在那兒?
」每次要是坐巴士經過,一定會打醒十二分精神地在搜索那一個佛在哪兒,工人們都只是說那棵大樹後就是了,其實我到現在仍不知道。
那時侯也知道最好不要到街尾那間醫院看病,那是肺癆病院,肺癆病是「傳染病」!
要隔離!
那時有一個同學染上了,我們都怕和她玩。
那條街也有兩個防空洞,媽媽爸爸婆婆據說也曾入過,不知裡面是不是很黑很臭?
好不好玩?
那時侯問他們,他們都不願多說,總是答我:
「小孩子,你們不知道那時候多可怕,談什麼好玩!
」現在有時坐車經過,見到在華仁書院山下那一個洞常常有人出入,也有衝動想跟著入內探看,知道最近在那兒也發生了罪案,這隱閉著的黑、陰森森的洞其實也部份藏著了......我幼年時的好奇,那時不知為什麼,總是常常的夢見空襲,而自己總能躲入一個大鐵油桶內,安全地避過,被寂靜的黑暗包圍。
從加拿大回港居住後,到這一條街的機會更多了。
早年在這一條街上的髮型店理髮,理髮後總愛到對面的麵檔吃魚蛋粉,然後到街市買,現在我仍時常到街市買魚和蔬菜,不過肉類和雞等卻轉到合和中心地庫那一間超市去買,心理上覺得比較衛生。
魚蛋粉麵店沒有了好幾間,多了的是車仔麵和果汁生果檔。
小兒子那時也在近金鐘一間英語幼稚園上課,我每天中午總是在街上大廈門口接他放學,然後手拖手到榮華看玩具,那玩具店小小的,但總有最新的玩意,也是全港最平(至少我認為)的地方,店主到現在仍認得我們,好親切(如果要找H.K.玩具史的資料,我一定會找他)。
兒子長大了,興趣轉到砌model那一間店去,現在當然是298,但我仍常常在那兒出入,家中養的曲架犬病了,獸醫在那兒。
從那兒行過少少,有最早期在香港批發和零售的日本壽司專門店,請客時最好的takeoutplace,因是批發價,所以Hmm好好味!
Hmm...扯遠了...其實,我喜愛這條街,因為「它」好看。
由街頭到街尾,有數十間傢具、布藝的店舖,也有古老的金舖、打鐵的、當舖、補鞋匠,更有酒莊、麵包房。
喜愛它,因為它的亂、雜和人性化。
喜愛它,雖然是天天地在變化,但仍是很「灣仔」,沒有中環、甚至金鐘的高貴,沒有銅鑼灣的繁忙、壓迫感,甚至不是軒尼詩道的大街大巷,小巴、電車、的士、巴士排排爭路的大場面。
喜愛它,因每晚在回家途中,從車內往外看著那些商店,亮著柔和的燈照明那一些布藝家具的擺設,一家又一家地,有相同也有著不相同的,都像是一個個向我打招呼、揮手:
「你好,回家了吧!
累了吧!
」──回家真好,可懶懶的躺在沙發上,把窗簾拉上,又可靜靜享受屬於自己的寧靜。
不知為什麼,總是有這樣的一種感覺,其實也許因我家的睡床是在其中一間店舖訂造,露台的竹簾又是在另一家訂購,至於那放在茶几的小擺設......那家店舖,現在可沒有了。
洪聖爺廟旁的補鞋匠好像一直都在那兒,從那一條石階爬上去,可以到達堅尼地道,那時,有一班朋友在那間「鬼」屋大搞藝術展、真人Show,又灑血、又痙攣,在香港搞藝術的回憶,勉強可以說是從這一條街道開始。
今次為著這一個展覽,再一次好好地在這街上來來回回的走,只發覺,對它的喜愛是更多。
搞了藝術這麼多年,高調、純理論的從來不是「mycupoftea」,我不知道──總是想,如果人人都能明白和接觸藝術那多好!
原來藝術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周圍,就在我們身處的社群中。
這一次,和藝術中心的搞作,原先只是希望和這條街道上的店舖合作,借用他們的店舖櫥窗,讓藝術工作者來作藝術裝置,後來覺得不如真的和他們合作,創作及做一些藝術作品出來。
後來和他們傾談了解後,發覺他們原來每一位都有一些獨特的藝術或設計概念,並且身體力行的每天把其中理念實踐出來。
每一間店鋪對自己公司的產品有高度的藝術評價,而在他們了解了今次的展覽目的後,更主導地提供產品展出,也對他們所提供的充滿自信。
很多時候,當我們在策劃一些「社群」藝術的活動時,藝術工作者或藝術機構往往忽略及忽視了群眾的存在,一味的只跟隨著自己已訂的議程和計劃,不理會所合作社群的需要,無論在合作或參予創作時,藝術工作者很多時侯不自覺地不單成了主導,更成為獨裁者,而群眾只淪為幫傭,不能真的參予創作。
就如一些件頭散工,只是工人nosay(不能言)只是followinstruction(跟著做)!
這一次的計劃,令我對社群藝術的運作又多了一層認識,參加此計劃的商舖都有很多不同的背境,售賣的商品也都大大不同,有本地製作及設計,也有純進口的,也有以外國設計為藍本的本地貨,也有傳統的工藝美術,但也因為如此,令到這一個計劃非常的有趣,觸及的層面更深、更廣。
當然他們熱心地參予此計劃其中的一個原因,是因那一個宣傳單張「免費宣傳」所吸引。
這是我和他們溝通的第一步。
在社群藝術的運作中,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元素,就是要和對方擁有相同的語言。
當我們開始溝通的第一步,除了有絕對的盛意,也要取得他們的信任,而如果與他們有相同的腦電波,是「自己人」時,那麼以後的就比較容易理解。
對這一些商業店舖,我用他們關心及熟悉的語言。
記得我在好幾間店舖自我介紹、希望他們能參加這一個《展出灣仔》時,他們往往很戒心地問:
「要不要錢參加的?
」當知道不用時,那一個笑容及態度轉變是那麼的真,那麼的釋然。
不過跟著來的,才是有趣。
接著我繼續向他們解說,參加這一個計劃可以有兩個選擇:
(一)是由藝術中心選定的藝術工作者用他們的shopwindow作一些藝術裝置,或借空間來擺放藝術品;或
(二)由他們自己提供一些他們自己認為有藝術成份的作品來擺放。
十居其九都是選擇後者,因他們不想他們不認識的人來亂搞他們自己認為已是很不錯的擺設,而他們也頗認為自己的產品是有很好的「藝術成分」。
他們喜歡有這樣一個權去選擇自己的作品來作展覽。
這是他們的選擇,他們也能對展出作(產)品的資素有所控制。
不過往後他們又會很擔心的說:
「其實我們的產品也不是太「藝術」,不如你們選擇一件吧!
」當我再三堅持要他們自己挑選一件「心頭好」來作展出時,他們又會說,其實在店中所賣的,都是他們自己認為非常美的產品,真難決定那一件最適合搬到展場去。
我只有連忙的向他們解釋,不是要他們把傢具燈飾都擺到展場去,他們自身的店就是一個最好的展覽地方。
也許很多人仍誤解了藝術跟社會的關係,總是以為在藝術館、博物館擺放的才是「純正」的藝術,擺放在商店的就不是,價值也不高。
當然其中也有例外的好幾間,開在橫街的小店,Choicecup的Gloria就肯定的說:
「我店中所有出售的,我都覺得很美,都是artpiece!
!
」Gloria只在這兒開店二年多,原因是自己心太軟,見什麼都喜歡買,現在由買變賣,到自己因開店而結識了很多朋友,見著別人喜歡及欣賞自己的眼光時,更是高興。
現在她仍有一個夢,就是希望她這一間小店能為藝術家朋友們作一橋樑,推介他們的藝術成果,讓他們的作品能得到更多人欣賞。
以藝術會友,因有共同的趣味,往往是與人溝通的一個最好的媒介。
A:
Ha的設計師也是如此說,她店中所出售的,是在市面比較少見的類別,圓邊的設計在一片方形平面直角的大潮流下,顯得比較和暖及有趣,不過最叫她高興的,就是能夠看到自己設計的概念一天一天的成形,每一次為客人裝修完,她和同伴就好像經歷生孩子一樣,因每一次都要和客人好好的溝通,和判頭好好的傾談。
在她看來,那是藝術生命其中的一個高峰。
她說,以前創作藝術時是非常個人的,而現在做了設計,能夠與人分享,而又得到認同時,才是最快樂。
其實,每一個從事藝術的人,不也都是希望能有人理解、有人明白、有人欣賞嗎?
她興高彩烈地說:
「藝術?
藝術是生活,是給人一個家的感覺!
」家,有新也有舊,有年長的也有幼小的,和諧共存。
她說,她店中的地板是屬於以前那一家店的,很美、很舊,她著意保留。
古舊的東西,很多時會被我們輕看,尤其在香港這一物資極豐富的地方,我們常常就會把舊了、破了的東西一扔了事。
從事鏡框行業好幾十年的曹先生就能把爛了、破了的重新給與一個新生命。
雖然曹先生不停的說,我不是藝術家,我只是把藝術家交給我的藝術作品裝璜起來吧了,我只是一個配角的身份。
但說著說著,他就拿起一些已破了的雕通花紋的古老木床腳,左放放、右改改、重新上潻,再加一面鏡,哈!
一個本是破舊的木床腳有了新的用途,也有了新的意義,人們每天往鏡中一照,也要重新對以前的木工投上美善的一笑。
在藝術文化工作中,不也是要要求我們每天都能以新奇的眼光去探討舊有的規則嗎?
不也是要不停在回憶歷史中尋找新意義嗎?
木工、木匠的師傅,他們的手技往往不被人重視,很多人看重的只是那最原先創作的設計師,但在Artura這一傢具店中,他們最自豪的,就是他們的木傢俬:
「當然,我們很多時是應客人的要求,造出一些的款式,有時甚至是仿照外國的,不過當然會改動一些,為符合香港家居氣候的要求。
」他們認為,作為一個設計師,其中最難掌握的藝術就是如何能完成客人給他們的重任,去幫助客人美化和實現理想。
一點的心思,一點的變化,無瑕的手藝。
他們的店在這一區算是比較歷史悠長的一間,而二十多年來,他們的產品也往往跟著市的需求而變化,曾經做過傳統一點的紅木及籐器傢具,甚至竹器和入口一些東南亞的傢俬擺設,不過他們一直仍然堅持的是:
精美的木工手藝。
也許在現代藝術中、以概念為主導的大思潮下,藝術工作者往往就失去了對精緻完美手藝的追求。
「不過,有時我認為完美、手工精湛的設計,卻常常不是在我店舖中最賣得的產品。
」CasaVouge的Tim無奈地說。
不過就算如此,Tim仍堅持在他店中放上他心中得意之作,一件好的傢具,很多時就會像件雕塑品一樣,靜靜地等待知音人。
Tim的傢具其實真的有如雕塑一樣,為著這一個《展出灣仔》的計劃,他特別造了一件小小的木架miniature,用斑馬紋木,很整潔完全的視覺原素,很純粹。
Tim也很自信地說:
「我覺得這一件作品很美,應該擺放入展覽廳!
」自信及對自己產品滿意的,相信都是今次參加這計劃大部份商店的特性。
LifeInterior的梁先生也是其中之一,他特別叫工場趕製一張單人扶手梳化,放上閣樓的展場。
高高的在上層,從街外一眼就可看到。
梁先生也自我欣賞地說:
「我要製造一個空間,一個美化的空間,整條街都有無數的窗藝傢俬舖,卻沒有人傻得像我把閣樓不要擺貨,放上這一大把水晶燈,又騰出一大截來作擺設!
但藝術就是非常的個人,個人喜歡的也許不是每個人都認同,但開得店來,我不也就是把我個人的品味及喜好推介給我的客人嗎?
」問得真好,設計師和藝術家又是不是如很多人想像中那樣分歧和不同?
其實他們都同是為自己的構思及理念而工作,也同樣以不同的形式將自巳所堅持的推廣出去。
「我公司所代理的布藝設計師都是藝術家!
」Riche的職員鐵定的說,沒有半點猶疑。
看他們店中所售的布,形形色色,都美得叫人「心疼」。
在和他們交談那一天,都幾乎忘了到店中的目的,只是不停的這兒摸摸、那兒摸摸,讓手指在不同的布面、織品、紗、麻、棉、絲上滑過、輕撫那些放在我們面前的布料,而眼睛就貪婪地看著,唯恐一轉眼就會失去一樣。
藝術可不就是如此簡單,有奇異的力量能將觀者整個人都吸引著。
喜歡美的東西是如此的universal(普及性),也令人充滿一種說不出來的歡愉。
「我們最高興能和藝術家合作,你們就拿我們的布料創作藝術吧!
」好,就這樣決定!
!
我記得那天我是唱著歌離開的。
專門批發油畫的陳先生也很高興地參加這次計劃,在他店中有著全最大的一個貼金的雕花畫框,不過他不認為那一些有什麼高藝術價值;反之,他店中所售的都是藝術品,其間他不停的希望我們能為一位年老的畫人作展覽:
「他的畫很好,不過沒有人欣賞,畫了好幾十年,收入比一個油漆工人還要少!
」也許,這也是在香港從事藝術的一種悲哀吧!
(那一種悲哀!
)一個社群的文化及成長,往往也代表著那一群人一些共有的特質,共同的歷史和共有的回憶,這街道也反映了我們這一群活在香港老、中、青幾代人的喜好及生活方式。
由70年代起,這兒時興起的一大批傳統紅木傢俬店,由賣給因67暴動而大批移民海外的中產人仕外,也因這一條街是由南區及山頂到中區上班外藉專業人仕必經之路,而這兒也成了他們搜羅一些具中國特色傢具的地方。
紅木傢俬店、陶瓷、手工藝及籐器傢俬店在這兒遍目都是,現在賣籐器傢俬的沒有剩下多少間,九七回歸後,外國的顧客也相繼沒有多少。
單從店名也許可以看到這一個轉變。
「翡翠籐器有限公司」──他們在這條街上仍有兩間舖位,但賣的是仿古的木製傢俬,小巧,適合本地家居。
「我們店中所維持的是希望一方面能繼承傳統,而另一方面又創新。
」賣的是在香港已漸漸失落了的中國傳統典雅。
最近這兒也多了一兩間專門賣外國設計的傢俬店舖,也有一些小店賣從不同地區搜羅回來的手工藝精品,街角也開了一間美式咖啡專門店PacificCoffee。
不過在那一些現代家居店旁,你每每會發覺在樓梯口對面街那為人看相的掌相師傅仍在。
麵包舖仍準時的讓整條街是「波蘿油」的新鮮出爐香味。
那古老金舖的老掌櫃仍矇著眼在為同樣年紀的街坊看金飾,老裁縫所養的貓伏在案頭上呼呼入睡,有半邊舖位讓了出來做別的生意了。
汕頭街、春園街仍有大牌檔的感覺,各式的人,在走動著。
每天早上,一大批的外地家傭拿著籃在胡忠大廈街市對開的車站下車,灣仔郵政局改了名,現在是環境?
?
舊紙皮石店的地磚與圓角鉛質的傢具並排,外國設計師的布藝加上本地藝術家的手作。
涼茶、果汁或咖啡?
藝術,原來並不是離我們太遠。
皇后大道東,有著我們每一個生活在香的人的影子,也有著人對藝術的某種誤解和執著。
這是一條屬於你和我的街,共同的社群!
共同的藝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这艺术不太远 梁以瑚 艺术 不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