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下.docx
- 文档编号:30822669
- 上传时间:2024-01-30
- 格式:DOCX
- 页数:74
- 大小:91.24KB
唐诗三百首下.docx
《唐诗三百首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三百首下.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唐诗三百首下
卷五(5)
落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译诗】高阁里的客人都已离去,小园中的落花随风乱飞。
纷纷扬扬盖满曲折的小径,飘飘洒洒送走斜阳的余辉。
痛惜落花,不忍除扫。
两眼望穿,春又要归去。
赏花的心境已随归春散尽。
留给我的仅有沾衣的花絮。
【鉴赏】前四句从高楼上的看花人都走了,只见曲陌纷飞,生动地描绘了落花的景象。
后四句是诗人自己的眷恋之情,一片芳心献给春天而春天毕竟挽留不住,既是叹花也是自叹,感叹青春已逝和身世飘零。
送人东游
荒戍①落黄叶,浩然②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③,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④还。
何当⑤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注释】①荒戍:
荒废的军队防地。
②浩然:
豪迈坚定的样子。
③汉阳渡:
湖北汉阳。
④棹:
这里指船。
⑤何当:
何时。
【译诗】荒凉的边塞落满黄叶,你坚决地要离开故乡。
秋风中从汉阳渡出发,太阳升起时就可以到达郢门山。
茫茫江上有几个人?
只有孤舟从天涯回还。
何时才能再相见,举起酒杯安慰离别的愁颜。
【赏析】这是一首送人东游的诗。
首联点明送别的时间和地点:
荒废的哨所黄叶飘零,已是深秋了。
友人决意要离开旧关东游。
第二、三联设想友人东游路途上的情景:
在汉阳渡口,秋风萧萧,郢门山头,秋日初升。
浩渺的江上人影稀少,友人的孤棹要到东边天涯(东部近海,故云)去了。
什么时候才能再次相见,把酒重叙,以慰离情呢?
诗的内容与一般的送别诗毫无二致,但第二联以名词牵合,犹如司空曙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营造出友人旅程上的萧瑟景象。
第三联也高雄俊逸,不愧其才名。
马戴生卒年不详,字虞臣,曲阳(今江苏东海县西南)人。
屡试不第,客留关中。
会昌四年(844)中进士,为太原幕府掌书记,后贬为龙阳县尉,官终国子博士。
长于五律,内容多为身世之叹和羁旅行愁。
灞上秋居
灞原①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②久,何年致此身?
【注释】①灞原:
即灞上,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
②郊扉:
犹郊居。
扉,本指门。
【译诗】灞原上风住雨停,暮色中大雁飞往频频,黄叶随风飘落,这不是故乡的树。
静夜黑沉沉,寒灯伴我孤独人。
园林是这般空寂,只听见,白露点点往下滴。
四壁是如此孤清,只有出家的僧侣相邻。
久居这荒郊野岭,何日才能为君主尽力?
【赏析】这首诗抒写羁旅他乡、进身无路的悲凉境遇。
前六句通过秋天的萧瑟景物,制造了浓烈的客愁氛围,但结句太直露。
张乔生卒年不详,字伯达,池州(今安徽贵池县)人。
懿宗咸通年间,与许崇、喻坦之、任涛、郑谷等合称“成通十哲”。
曾四处漫游,黄巢兵起,隐于池州九华山。
其诗多为旅游题咏,送友赠别之作。
长于五律。
楚江怀古
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译诗】霜露凝聚着寒光,夕阳西下楚山岗。
洞庭树丛里,清猿声声哀啼。
乘驾木兰舟,顺水漂游。
浩翰的湖面明月冉冉升起。
苍莽的青山,夹着喧闹的水流,我望不见云神,彻夜难眠,怀古悼往独悲愁。
【鉴赏】诗题怀古,实是抒发自己的感情。
在秋日的夕阳中沿楚江南下,两岸猿声,青山明月苍茫,固然是一幅绝美的洞庭秋色图,但因为自己怀才不遇,很自然地从《云中君》的诗句想起屈原来,这就不只是秋的萧瑟,而是自身的悲凉了。
书边事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①,白日落梁州②。
大漠无兵阻,穷边③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④,长愿向南流。
【注释】①青冢(zhǎng肿):
指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南。
传说塞外草白,昭君墓上草色独青。
②梁州:
即凉州,在今甘肃省内。
③穷边:
即绝塞。
④蕃:
指吐蕃。
此句喻蕃人之长欲南附。
【译诗】号角划断宁静清秋,征人独自凭倚城楼。
昭君青冢春风吹拂,夕阳西沉边城梁州。
广袤荒漠无兵阻扰,边疆重地有人旅游。
蕃民之情长如此水,千秋万代永向南流。
【赏析】此诗是作者游边塞,见边塞平安无事,心中欣然所作。
秋天,边境的军人用号角断断续续地吹着乐曲,出征的战士闲闲地靠在戍楼之上;王昭君的墓上、墓边芳草依然青青,如在春天;太阳缓缓地落到边塞的山后。
大漠边关没有士兵阻扰游人,因此作者得以到边关畅游。
作者睹此情景,心中十分欣慰,并发出但愿外族的民心像这条水一样永远向着中国流的愿望。
写边塞平静安宁,且风光宜人,在唐人中是不多见的。
崔涂生卒年不详,字礼山,江南人。
光启四年(888)中进士,终生漂泊不定,行踪遍巴蜀、吴楚、河南、秦陇之地。
其诗多写羁旅行愁、失意落魄之感,格调苍凉低沉。
除夜有怀
迢递①三巴路,羇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②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③新。
【注释】①迢递:
遥远的样子。
三巴:
巴郡、巴东、巴西。
泛指今四川一带。
羁危:
旅途生活困难。
②转于:
反与。
③岁华:
岁月。
明日即新年,故曰“岁华新”。
【译诗】三巴的道路悠远绵长,我行走在万里险途上。
黑夜中,乱山重重残雪冷。
烛光闪,照我孤独的异乡人。
骨肉至亲渐渐疏远,反与僮仆亲密无间。
怎能忍受这漂泊的生涯,明日又迎来一个新的年华。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客居他地、除夕怀乡之作。
诗人身在异乡,深感羁旅艰危。
三、四两句写凄清的除夕夜景,渲染诗人落寞情怀。
五、六两句写远离亲人,连僮仆也感到亲切,更表达出思乡之切。
最后两句寄希望于新年,飘泊之感更烈,自然真切。
全诗用语朴实,抒情细腻。
离愁乡思,发泄无余。
其中“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一句,从王维《宿郑州》“他乡绝俦侣,孤案亲僮仆”化出。
本诗作为“万里身”、“异乡人”的深绘,更加悲恻感人。
《除夜有感》: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读之如凉雨凄风飒然而至,此所谓真诗,正不得以晚唐概薄之。
按崔此诗尚胜戴叔伦作。
戴之“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已自惨然,此尤觉刻肌砭骨。
崔长短律皆以一气斡旋,有若口谈,真得张水部之深者。
如“并闻寒雨多因夜,不得乡书又到秋”、“正逢摇落仍须别,不待登临已合悲”,皆本色语佳者。
至《春夕》一篇,又不待言。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孤雁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①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②,孤飞自可疑。
【注释】①渚(zhǔ主):
水中的小洲。
②矰:
短箭。
缴(zhuó)系箭的丝绳。
【译诗】一行行鸿雁都已飞回塞边。
可怜你孤零零,要飞往哪里。
暮雨凄冷,呼唤失散的同伴。
寒塘幽深,迟疑着在天上盘桓。
穿过小洲上低浮的浓云,跟随边关外清寂的冷月。
行程中纵然不会遭箭袭,孤飞毕竟心疑惧。
【赏析】这是一首以孤雁象征诗人流落不遇的诗。
雁飞大都成行,诗人见此雁孤飞,便问:
你要到哪里去呢?
傍晚的雨中,孤雁因失群独飞而悲鸣,欲栖息在清冷的寒塘边,又迟疑不决。
孤雁飞越水渚上的云雾,飞越关塞冷冷的月色。
即使不一定遭到矰缴的暗射而失偶,但它的孤飞是事出有因的啊。
此诗状孤雁孤飞是十分凄切的:
“暮雨”一联,尽见孤雁的凄凉寂寞,“渚云”而“低”,“关月”而“冷”,加上“暮雨”、“寒塘”,诗境的凄凉也到了极致。
而所有这些写孤雁之语,正好也象征了在兵乱流离中的诗人的身世之感。
崔涂久在巴、蜀、湘、鄂、秦、陇等地作客,多羁愁别恨之作,诗歌的调子多似此诗——抑郁低沉,能深深地打动人。
杜荀鹤(846-907),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县)人。
早有诗名,屡试不中,隐于山中。
大明二年(891)年已46,方中进士,宜州节度使田君页辟为从事。
后朱温奏为翰林学士,数日后而卒。
杜荀鹤上承杜甫、白居易等现实主义传统,论诗主张“诗旨未能忘救物”。
其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黑暗和民生疾苦。
专攻律绝,尤善七律。
语言浅近易懂,描写不事雕琢,在唐代律诗中独具一格。
春宫怨
早被婵娟①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②?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③,相忆采芙蓉。
【注释】①婵娟:
形容形态美好。
②若为容:
又叫我怎样饰容取宠呢?
③越溪女:
指西施浣纱时的女伴。
【译诗】 早年我被容貌美丽所误,落入宫中;我懒得对镜梳妆打扮,是没有受宠。
蒙恩受幸,其实不在于俏丽的容颜;到底为取悦谁,叫我梳妆修饰仪容。
鸟儿啼声繁碎,是为有和暖的春风;太阳到了正午,花影才会显得浓重。
我真想念,年年在越溪浣纱的女伴;欢歌笑语,自由自在地采撷着芙蓉。
【赏析】此诗写春日宫女的怨恨。
诗的第一联写这位宫女因貌美而陷入宫中,现在既知美貌误人,所以懒得照镜子梳妆。
第二联更进一步:
既然得宠并不在乎容貌,那么自己该怎样打扮呢?
第三联写宫中的鸟声花影,显得春光和暖,反衬出宫女心情的凄寂。
诗的末联写这位宫女入宫后十分苦闷,使她想起年年采芙蓉的旧伴来:
那个时候她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此诗的第三联极为世人称赏。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三:
“谚云:
‘杜诗三百首,唯在一联中’。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是也。
”
这首诗写的当然不仅仅是宫女幽寂苦闷的生活,也寄托了作者自己不遇知音的怨怅。
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人。
少孤贫,勤于学,屡试不中,曾长期流落江南。
乾宁元年(894)始中进士,授校书郎。
李询奉诏入蜀,召为判官。
后归朝任左补阙。
天复元年(901)复入蜀为王建掌书记,自此终身仕蜀。
天祐四年(907)劝王建称帝,以功拜吏部侍郎兼平章事。
卒后谥文靖,故世称韦文靖。
其诗多为怀古、伤时、旅愁之作,基调感伤低沉。
尤长于七绝,风格清丽自然。
所作《秦妇吟》对黄巢起义前后的现实有一定的反映,为唐代最长的诗歌之一。
章台夜思①
清瑟②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③,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④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注释】①章台:
宫名,故址在今陕西长安。
②瑟:
古代弦乐器。
多为二十五弦。
③楚角:
楚地吹的号角。
其声悲凉。
④殊:
竟,尚。
【译诗】幽怨的琴声在长夜中回荡,弦音悲切,似有凄风苦雨缭绕。
孤灯下,又听见楚角声哀,清冷的残月徐徐沉下章台。
芳草渐渐枯萎,已到生命尽头.亲人故友,从未来此地。
鸿雁已往南飞,家书不能寄回。
【赏析】这是一首身在外地思念家乡的诗。
诗人大概羁旅在楚地。
夜里,弹起瑟来,瑟声清越,在静谧的夜里余音袅袅,像风雨那样哀怨。
瑟声的哀怨当然与作者的心情有关:
孤灯之下,诗人听到的是楚地的角声,残月从章台上落下。
一切都是外乡风景,勾起诗人的思乡情绪。
“残月下章台”一句,可知诗人彻夜未眠。
诗的第三联借写芳草迟暮喻指自己的美好年光已成过去,但老朋友一直未来。
这样一个人羁旅他乡,因时局动荡家书又难寄,眼看着秋雁又南飞,诗人只好望雁兴叹,不能托它传信了。
从此诗的末句来看,诗人待在楚地的时间已很久,思乡之情就越浓了。
但诗作在写法上似未见出色之处。
韦庄以词名,诗则稍为逊色一些,此论确然。
僧皎然生卒年不详。
俗姓谢,名昼,字清昼。
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为谢灵运十世孙,出家为僧,久居吴兴杼山妙喜寺,在当时颇有盛名。
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
寻陆鸿渐①不遇
移家虽带郭②,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③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释】①陆鸿渐:
即茶圣陆羽。
曾授太子文学,不就,后隐居苕溪。
著有《茶经》。
②带:
近。
郭:
泛指城墙。
③扣门:
叩门。
【译诗】 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
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秋天到了却尚未见它开放。
敲门竟连一声犬吠都没有,要去向西家邻居打听情况。
邻人报说他是到山里去了,回来时总要西山映着斜阳。
【赏析】被后人奉为“茶神”的陆羽,是一位隐逸之士。
此诗是皎然寻访陆羽而不遇的题诗。
诗中写道:
陆羽迁家到外城旁,但他的居所附近的小路两旁,长满了桑麻,一派田园风光。
陆羽家门口篱笆边上种了许多菊花,但还来开花。
陶渊明爱菊,后代的隐士起而效之,宅边也多种菊花。
诗的第二联写实见之景,同时也点出了陆羽的隐士身份。
皎然上前扣门,但无人应,也无犬吠,一问陆羽邻家,方知陆羽进山去了,而且,陆羽每次进山,总是到傍晚日斜时才能归来。
这样一首访友未遇诗,被皎然写来,有声有色,语言明白自然,且不必正面刻划陆羽,读者也自然知道陆羽的高隐品格了。
卷六
(1)
七言律诗
崔颢(?
-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
开元十一年(723)中进士。
曾为太仆寺丞、尚书司勋员外郎。
性放浪轻薄,娶妻只挑美貌者,稍不如意,即弃之,前后换了好几个。
早期诗作,轻薄浮艳。
晚年诗风一变而为慷慨高峻,所作边塞诗雄浑豪放。
代表作《黄鹤楼》被评为唐人七律第一。
黄鹤楼①
昔人已乘黄鹤去②,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③。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①黄鹤楼:
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故址在今湖北武昌蛇山黄鹄(鹤)矶。
②昔人:
指传说中的仙人。
黄鹤:
一作“白云”。
【译诗】仙人已驾黄鹤悠悠飞去,此地仅留下空寂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只有渺渺白云千年浮游在空中。
晴天里遥望汉阳树,江水明朗,枝叶鲜亮。
芳草郁郁葱葱,长满鹦鹉洲。
日落黄昏后,独自思忖家乡在何处?
江上起烟波,迷雾腾腾使人愁。
【赏析】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
此诗即由楼的命名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
仙人骑鹤,本属虚无,诗人则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难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表现出世事茫茫的感慨。
诗的前四句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象苍莽阔大。
诗的下半首转到了面对异乡风物又生出的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在黄鹤楼上,可以眺望汉阳、鹦鹉洲;汉阳平原上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萋萋,一派开阔的景象。
日将暮矣,家乡在何处呢?
只见江上烟波浩渺,归程正远,不由得使人伤感。
诗末这种以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的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回应了前面,使整首诗显得一片苍茫,犹如倏忽而来、倏忽而去的神龙。
怪不得李白到了黄鹤楼上要感叹: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
望蓟门①
燕台②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③,论功还欲请长缨④。
【注释】①蓟(jì既)门:
蓟门关。
在今北京市西直门北。
②燕台:
黄金台。
燕昭王建台,置千金于台上,以重金招天下贤士,故称。
③投笔吏:
指汉人班超,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后投笔从军以功封定远侯。
④论功:
指论功行封。
请长缨:
汉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受长缨,羁南越王致之阙下。
后来凡是自愿投军,都叫做“请缨”。
【译诗】一到燕台眺望,我就暗暗吃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
江山积雪万里,笼罩冷冽寒光;边塞曙光映照,高高旗旌飘动。
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
少年时虽不象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赏析】此诗既写了边地的雄壮景色,又写了欲投笔从戎立功疆场的激情,二者又是互为因果的。
诗人来到燕台,被所见的雄奇景象震惊了:
军营之中,击笳之声雄壮威武;眺望远方,是连绵万里的积雪,积雪之寒光蔽天塞地。
曙色中,高悬的战旗猎猎作响。
边境上,到处是熊熊燃烧的烽火,胡地的月亮望去格外清冷;渤海之滨云雾缭绕的群山簇拥着蓟州城,一派肃穆沉静。
这里正是男子汉建功立业的地方!
诗人见了,顿生投笔从戎、欲向朝廷请缨之念——诗人坚信是能建树不朽功勋的。
此诗写边境之景,极其辽阔雄伟,充满着一种男子汉的豪情,绝无肃杀凄凉的色彩。
盛唐之音,毕竟充满慷慨之气!
崔曙(?
-739),原籍不详,后迁居宋州(今河南商丘县)。
少孤贫,曾隐居读书于太室山。
开元二十六年(738)应试时,试题为《明堂火珠诗》,崔曙诗为第一,因此诗名大振,亦得以中进士,授河内县尉,翌年卒。
崔曙诗多送别、登临之作,感伤悲凉。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①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②云山皆北向,二陵③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④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⑤,陶然共醉菊花杯。
【注释】①望仙台:
河上公曾授汉文帝以《老子》而去,后无踪影。
汉文帝筑台以望之,曰望仙台,遗址在今陕西鄂县西三十里。
②三晋:
春秋末,韩、赵、魏三家分晋,称三晋。
今属山西、河南、河北地。
③二陵:
指殽山二陵,在今河南省洛宁县北。
④令尹:
老子西游至函谷关,令尹喜留老子著书五千言,后随老子而去,不知所终。
⑤彭泽宰:
晋陶渊明曾为彭泽令。
渊明嗜酒而爱菊。
有一次重阳节无酒喝,久坐于菊丛中,刚好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后而归。
这里暗用其“九日”事。
彭泽宰借指刘明府。
【译诗】 汉文帝筑有一座高高的望仙台,这天登临时曙色正要散开。
三晋的云山都向着北方,二陵的风雨从东边过来。
当年守关的令尹谁认识?
河上公一去就不再回来。
不如就近寻找彭泽宰,一起畅饮陶醉在菊花酒杯中。
【赏析】此诗前六句写登台所见,末联结出诗题中的“呈”字。
诗人站在汉文帝所筑的望仙台上,但见万里之外,旭日正升,放出万道曙光。
三晋的云烟、山峦一起朝向北面,夏后、文王二陵的风雨,都来自东边。
“三晋”两句,乃远眺所见,境界雄伟阔大。
诗的第三联结合古事、传说(都与望仙台相关):
函谷关的令尹早已成仙,河上仙翁也一去不复还了。
古人既不可寻,诗就自然而然地结出了眼下心情:
不如就近去探望高洁如陶渊明的刘明府,一起饮酒赏菊,陶然共醉。
这样,既写出了“九日登望仙台”所见,又紧扣“呈”字,将一首应酬诗写得有声有色、不落俗套。
送魏①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②唱离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③关城④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⑤。
【注释】①魏万:
又名颢。
上元初进士。
曾隐居王屋山,自号王屋山人。
②游子:
指魏万。
离歌:
离别的歌。
初渡河:
刚刚渡过黄河。
魏万家住王屋山,在黄河北岸,去长安必须渡河。
③“鸿雁”二句:
设想魏万在途中的寂寞心情。
客中:
即作客途中。
④关城:
指潼关。
曙色:
黎明前的天色。
催寒近:
寒气越来越重,一路上天气愈来愈冷。
御苑:
皇宫的庭苑。
这里借指京城。
砧声:
捣衣声。
向晚多:
愈接近傍晚愈多。
⑤“莫见”句:
勉励魏万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年华。
蹉跎:
此指虚度年华。
【译诗】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过黄河。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
潼关树色催促寒气临近京城,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赏析】诗人送魏万上京特赠此诗以作纪念。
诗中将悲秋与客愁融为一体,颇有意境。
又遥想长安秋夜景色,叮嘱魏万莫把岁月蹉跎。
层次分明,对仗工整。
登金陵凤凰台①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②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③成古丘!
三山④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⑤。
总为浮云能蔽日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①金陵:
今南京。
凤凰台:
故址在南京凤凰山。
相传刘宋元嘉间有异鸟集于山,被看作凤凰,遂筑此台。
②吴宫:
指三国吴所修太初、昭明二宫。
③晋代衣冠:
晋代,指东晋,南渡后建都于金陵,豪门权贵聚集于此。
衣冠:
指当时的名门贵族。
④三山:
在今江宁县西南,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⑤白鹭洲:
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⑥浮云蔽日:
喻奸臣当道,障蔽贤良。
【译诗】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赏析】李白所写的七律不多,此诗则是太白诗中的名篇。
李白受谗,被赐金放还后,心系长安,也希望自己能见用于世。
南游金陵,登凤凰台,见景生情。
诗中既抒发了诗人被邪恶势力排斥、志不得伸的愁苦,又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势力的谴责。
诗的前四句写眼前之景,后四句借写山水而抒发诗人内心的忧愤:
凤凰台上,曾经飞集凤凰,如今凤去台空,只有滚滚长江,终古奔流。
三国时吴都的繁华,已埋没在荒草幽深的路径中;晋代在金陵居住的豪门大族,也都已变成一堆堆古坟。
这前四句,李白着意描绘、渲染了一种荒凉破败的景象,为下四句烘托一种深沉忧郁的气氛。
后四句,诗人先写远眺金陵:
三山一半被云雾遮在天外,江中的白鹭洲把江水一分为二。
写出了登临所见的若隐若现、如有还无的景象,但接着诗人的笔锋陡然一转,抒发起内心的忧愤来:
邪恶势力包围着君王,正如浮云遮日。
诗人登高不见长安,心中充满了凄哀。
后人曾说此诗是李白模仿崔颢《黄鹤楼》之作。
就艺术上说,二诗是难分伯仲的,李白绝不是在“东施效颦”。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①。
巫峡啼猿数行泪②,衡阳归雁几封书③,青枫江④上秋帆远,白帝城⑤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释】①谪居:
贬官的地方。
②巫峡:
在今四川巫山县东。
《水经注·江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③衡阳归雁:
相传每年秋天,北方的南飞大雁至衡阳的回雁峰,便不再南飞。
④青枫江:
在今长沙市南。
⑤白帝城:
在今四川奉节县城东瞿塘峡口。
【译诗】我叹息与二位作别,不知有何意想?
请下马,我们把盏谈谈贬谪的地方。
李少府去巫峡,听到猿啼落泪数行,王少府到衡阳,多寄雁书是我所望。
去长沙的可见到青枫江上远航秋帆;往巴东的可想象白帝城边古木疏黄。
如今盛世,朝迁恩泽有如雨露普降;别离总是暂时的,请别再犹豫彷徨!
【赏析】这是一首特殊的送别之作。
之所以说它特殊,因为高适送别的两个朋友,一贬四川,一贬长沙,除了有寻常的惜别之情,更有高适对他们的安慰之语。
诗的第一句是问:
这次相别你们二人心境如何?
答案是不说自明的,因此,诗的第二句是高适从侧面对第一句的回答:
我也只能为你们嗟叹、共饮几杯别离的水酒。
诗的第二、三联写两位朋友将去的贬谪之地的荒凉景物:
巫峡上凄厉的猿啼催客下泪;衡阳北来的归雁,也许会带给我谪居之地的消息。
青枫江上的秋帆是那么遥远,白帝城边的古木是那么萧疏。
这四句,为友人怜惜,见出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也写出了惜别之情。
末联则从皇上圣明,重新聚首之日当屈指可待。
这两句显得有点勉强——缺乏一种说服力。
但高适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在诗中是显示得很清楚的。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①
岑参
鸡鸣紫陌②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③。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④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⑤上客,阳春⑥一曲和皆难。
【注释】①舍人:
官名。
贾至曾任中书舍人。
大明宫:
唐宫苑。
故址在今陕西长安县东。
②紫陌:
指京都的道路。
③皇州:
即帝都,指长安。
春色阑:
春色尽。
④仙仗:
指皇帝的仪仗。
⑤凤凰池:
亦称凤池,指中书省。
⑥阳春:
曲名。
宋玉《对楚王问》:
“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后以此喻艺虽高而领会者少的作品。
【译诗】卫士头戴红巾象雄鸡高唱报告天明,管御服的官员刚把翠云裘捧进宫廷。
重重深宫禁苑一殿殿都已敞开大门;文武百官和客臣拜谒皇帝听候旨令。
蔽日的障扇被晨曦照临着向前移动;香炉的轻烟依傍着皇上的龙袍升腾。
朝拜后贾舍人就用五色纸起草诏书;可听到服饰铿锵声他已回到中书省。
【赏析】此诗是酬和贾至之作。
此诗的写作特色是由远而近:
京城里的鸡叫了,虽然到了暮春,但阳光还不是很暖和。
长安城里柳树上黄莺儿鸣唱着——春天将尽了。
这是对京城的总写。
宫殿里晓钟响起时,千万扇宫门打开了,早朝的官员簇拥着皇帝的仪仗;晓星还没落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