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古文字学参考书目及学者一览表.docx
- 文档编号:30821336
- 上传时间:2024-01-30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26KB
近现代古文字学参考书目及学者一览表.docx
《近现代古文字学参考书目及学者一览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现代古文字学参考书目及学者一览表.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现代古文字学参考书目及学者一览表
近现代古文字学参考书目及学者一览表
本文隶属笔者旧日回答:
如何系统地学习小学(文字、音韵、训诂)?
笔者一直以来就想整理出一份反映当代古文字学研究现状的资料,使得对汉字有兴趣的朋友能够据此按图索骥,自行学习文字学的研究方法,同时即时跟进该学科的研究前沿(瑾昀按:
古文字学面向的材料是出土文物,其研究进展与考古工作息息相关,如上个世纪的甲骨文研究,以及目前最火热的战国简牍研究。
利用新的材料即时更新观念,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裘锡圭先生也指出,一些出版比较早的论著不同程度地存在知识陈旧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它,但是又不能过份依赖。
),最终将兴趣转变为一种实实在在的能力。
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一开始就选错了书(可能是因为自身没有学术辨别能力,又没有专业人士引导,所以买书时容易被诸如《汉字密码》之类的「故事书」的情节所打动),将各种市面上的快餐读物奉为《圣经》,往后必会走火入魔(在此不详述,可参如何评价唐汉、流沙河关于汉字的作品?
和许慎的有什么不同?
)。
目前笔者整理的资料大致包括相关参考书目、活跃在研究前沿的古文字学者一览表(可据此搜索各位学者单独的著作、论文集。
没有出现在这份列表上但又出了关于「汉字形义」方面读物的作者,一般都是学术界外的「民间科学家」,他们的水平参差不齐,引用其观点要格外慎重。
)以及相关网站介绍(这一部分请参考汉字科普网站推荐
(一)——小学堂、汉字科普网站推荐(四)等专栏文章)。
参考书目
这一部分笔者主要转载来自人人网公共主页古文字與先秦史的日志,并且略作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附上该公共主页的地址。
为了防止原日志被删,本文在此将其全文转载如下:
一直以来,想编写一本小型工具书——《古文字学工具书解题》,大致分为以下几章,资料截至到2011年,目的是给入门者一个学习的阶梯,现在把计划草拟出来,请各位同行予以批评指教。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古文字学的概念、范围第二节二十世纪古文字学的学科定位第三节古文字学工具书概况
第二章通论篇第一节古文字专著唐兰《古文字学导论》、《中国文字学》、裘锡圭《文字学概要》、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林沄《古文字研究简论》、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陈梦家《中国文字学》、杨树达《中国文字学概要》、(台)林尹《文字学概说》、刘钊《古文字构形学》、汤余惠《古文字学概要》、陈炜湛《古文字学纲要》、姚孝遂《中国文字学史》、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曾宪通、林志强《汉字源流》、林沄《古文字学简论》、黄德宽《古文字学》等。
第二节古文字辞书(含文字编)华东师大《古文字詁林》、《古文字释要》,刘志基《古文字考释提要总览》、黄德宽《古文字谱系疏证》、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罗文宗《古文字通典》、沈康年《古文字谱》、高明《古文字类编》、董莲池《说文解字考正》、季旭昇《说文新证》、李学勤《字源》等。
第三节古文字集刊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古文字研究》、华东师大《中国文字研究》、(台)中国文字编辑委员会《中国文字》、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出土文献》、《清华简研究》、武汉大学《简帛》、中国文字学会《中国文字学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中国出土文物研究所)《出土文献研究》、张玉金《出土文献语言研究》、(台)许锬辉《中国语言文字研究辑刊》、社科院历史所《甲骨文与殷商史》、《简帛研究》、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帛语言文字研究》、《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华南师范大学《出土文献语言研究》、西北师范大学与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学研究》等。
第三章古汉语专题篇第一节古汉语通假类张儒、刘毓庆《汉字通用声素研究》、高亨《古字通假会典》、王辉《古文字通假字典》、王海根《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字典》、胡望安《通假字汇》、许伟健《上古汉语通假字字典》、白於藍《戰國秦漢簡帛古書通假字彙纂》等。
第二节古汉语音韵类唐作藩《上古音手册》、陈复华、何九盈《古韵通晓》、董同龢《上古音韵表稿》、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周法高《新编上古音韵表稿》、《汉字古今音汇》等。
第三节古汉语辞典类宗福邦《故训汇纂》、王力等《王力古汉语字典》、《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辞典》、《辞源》、《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等。
第四章甲骨金文专题篇第一节甲骨文字编岛邦男《殷墟卜辞综类》、高岛谦一《甲骨文字字释综览》、于省吾《甲骨文字詁林》、吉林大学《殷墟甲骨刻辞摹釋总集》、《殷墟甲骨刻辞类纂》、孙海波《甲骨文编》、刘钊《新甲骨文编》,川大《甲骨文献集成》、郭沫若、胡厚宣《甲骨文合集》、《甲骨文合集补编》、《甲骨文合集三编》、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赵诚《二十世纪甲骨文研究述要》、李宗焜《甲骨文字編》、曹錦炎、沈建華《甲骨文校釋總集》等。
第二节金文字编容庚《金文编》、董莲池《金文编訂補》、《新金文編》、白川静《金文通释》、周法高《金文詁林》、张世超《金文形义通解》、刘雨《近出殷周金文集录》、社科院《殷周金文集成》、陈昭容等《新收殷周青铜器铭文暨器影汇编》、张懋容《青铜器论文索引》、张亚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殷周金文集成释文》、严一萍《金文总集》、汤余惠《战国铭文选》、社科院《金文文献集成》、戴家祥《金文大字典》、赵诚《二十世纪金文研究述要》、张桂光《商周金文摹释总集》、张桂光《商周金文辞类纂》、陈斯鹏《新見金文字編》、毕秀洁《商代金文全編》、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應用中心《金文引得》(殷商西周卷、春秋戰國卷)、張懋鎔《青銅器論文索引》等。
第五章战国文字专题篇第一节通论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战国古文字典》、汤余惠《战国文字编》、(台)陈立《战国文字构型研究》、(港)蕭欣浩《戰國文字構形特徵研究》等。
第二节铜器铭文张守中《中山王器文字编》、程鹏万《安徽省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出土青铜器铭文集释》、董楚平《吴越徐舒金文集释》、江淑惠《齐国彝铭匯考》等。
第三节简帛文字骈宇骞、段书安《二十世纪出土简帛综述》、张守中《包山楚简文字编》、腾壬生《楚系简帛文字编》、郭若愚《战国楚简文字编》、张世超《秦简文字编》、袁仲一《秦文字类编》、王辉《秦文字集证》、曾宪通《长沙楚帛书文字编》、李零《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上海博物馆藏藏战国楚竹书》、《清华大学藏战国楚竹书》、《岳麓书院藏秦简》、《郭店楚墓竹书》、陈伟《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李守奎《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五)文字編》、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增訂本)》、《里耶秦簡》、《天水放馬灘秦簡》、程燕《望山楚簡文字編》、陳建貢、徐敏《簡牘帛書字典》、張新俊、張勝波《新蔡葛陵楚簡文字編》、張守中《郭店楚簡文字編》、饒宗頤《上博藏戰國楚竹書字匯》、李守奎、贾连翔、马楠《包山楚墓文字全編》、方勇《秦簡牘文字編》、楊媛媛《九店楚簡文字編》(碩士論文)、徐在国《楚帛书诂林》、李均明等《当代中国简帛学研究(1949-2009)》、李宝通《简牍学教程》、郑有国《简牍学综论》、徐在國《上博楚簡文字聲系》等。
另外战国秦汉时期的简帛出版物可参笔者这篇答案:
各单位收藏的简牍有哪些出版物?
-趙瑾昀的回答
第四节玺印文字罗福颐《古璽文编》、《古璽汇编》、吴振武《古璽文编校訂》、曹錦炎《古璽通论》、施谢捷《古璽匯考》(博士论文)、许雄志《秦印文字汇编》、田炜《古璽探研》、肖毅《〈古玺汇编〉释文订补》、林素清《〈古玺文编〉补正》、庄新兴《战国玺印分域编》、陈光田《战国玺印分域研究》、羅福頤《秦漢南北朝官印徵存》、《古玺印概论》等。
第五节陶文顾廷龙《古陶文存录》、高明《古陶文汇编》、《古陶文字征》、金祥恒《陶文编》、袁仲一《秦代陶文》、徐谷甫、王延林《古陶字汇》、王恩田《陶文字典》、高明、涂白奎《古陶字錄》等。
第六节玉石文字商承祚《石刻篆文编》、徐宝贵《石鼓文的整理和研究》、山西文物所《侯马盟书文字编》等。
第七节货币文字商承祚《先秦货币文编》、王献堂《中国古代货币通论》、张颔《古币文编》、朱活《中国货币大辞典》、黄锡全《先秦货币通论》、马飞海《中国历代货币大系》、吴良宝《先秦货币文字编》等。
第八节砖铭瓦当文字王鏞《中國古代磚文》、殷蓀《中國磚銘文字徵》、陳建貢《中國磚瓦陶文大字典》、韓天衡《古瓦當文編》第九节传抄古文黄锡全《汗简注释》、徐在国《传抄古文字编》、徐在国《隶定古文疏证》、张富海《汉人所谓古文之研究》、王丹《〈汗简〉、〈古文四声韵〉新证》、施谢捷《魏石经古文汇编》、徐海东《〈古文四聲韻〉疏證》(博士论文)、林聖峯《傳抄古文構形研究》(博士論文)、李春桃《传抄古文综合研究》(博士论文)、(台)李綉玲《〈古文四聲韻〉古文探賾》(博士論文)、王慧《魏石经古文集释》(硕士论文)等。
第十节战国文字分域研究及文字编赵学清《战国东方五国文字构形系统研究》。
齐系——江淑惠《齐国彝铭汇考》、徐在国《论晚周齐系文字的特点》、张振谦《齐系文字研究》(博士论文)。
燕系——冯胜君《战国燕系古文字资料综述》、苏建洲《战国燕系文字研究》(硕士论文)、彭吉思《战国燕系文字地域特征研究》(硕士论文)。
晋系——黄盛璋《试论三晋兵器的国别和年代及其相关问题》、朱歧祥《论中山彝器铭文字体的系统》、王颖《战国中山国文字研究》(博士论文)、张娜《战国中山国文字构形系统研究》(硕士论文)、李蕊《战国晋系文字资料地域特征研究》。
楚系——刘彬徽《楚国有铭铜器编年概述》、《楚系青铜器研究》、李零《楚国铜器铭文编年汇释》、董楚平《吴越徐舒金文集释》、黄锡全《楚系文字略论》、李运富《楚国简帛文字构形系统研究》、王军《楚系文字形体研究》、曾紫薇《曾国文字构形与书体研究》(硕士论文)。
秦系——王辉《秦铜器铭文编年集释》、《秦文字集证》、《秦出土文献编年》、《秦文字通论》、陈昭容《秦系文字研究》、杨宗兵《秦文字字体研究》(博士论文)、刘孝霞《秦文字整理与研究》(博士论文)。
李守奎《楚文字编》、孙刚《齐文字编》、王爱民《燕文字编》(硕士论文)、汤志彪《三晋文字编》、张振谦《齐鲁文字编》、王辉《秦文字编》、刘孝霞《秦文字编》、施谢捷《吴越文字汇编》等。
第六章古文字学者選介第一节二十世纪上半叶(1949之前)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于省吾、叶玉森、林义光、丁佛言、商承祚、唐兰、容庚、胡厚宣、朱德熙、陈邦怀、徐中舒、张政烺、胡小石、孙海波、杨树达、孙常叙、陈梦家、闻一多等。
第二节二十世纪后期(1949至今)姚孝遂、裘锡圭、李学勤、朱凤瀚、林沄、吴振武、张世超、宋镇豪、汤余惠、黄德宽、黄锡全、何琳仪、刘钊、董莲池、曾宪通、张振林、陈炜湛、张桂光、唐明钰、赵平安、沈培、张玉金、陈剑、冯胜君、吴良宝、李守奎、赵诚、王辉、彭裕商、黄盛璋、陈直、张颔、傅嘉仪、袁仲一、张懋镕、徐在国、戴家祥、马承源、陈佩芬、刘信芳、刘乐贤、胡平生、白于蓝、陈伟、李天虹、饶宗颐、陈松长、王人聪、张光裕、彭邦炯、严一萍、金恒祥,朱歧祥、蔡哲茂、许学仁、林素清、季旭升等。
因为相关学科已构建了完整的体系,这本小型工具书就是一个索引,旨在为初学者提供一点帮助,如果对某一方面感兴趣,可先看通论,之后按图索骥。
注:
下划线部分为笔者自行增补值得注意的是,这篇日志搜集的资料截至2011年,此后出版的专著、涌现出来的学者都没有辑录进去,而且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得时效性有所下降。
建议读者随时关注Index引得市的資料來源(以秦汉时期墨迹文字资料居多,可补其他来源之失。
因为西汉文字之前一般不视为「古文字」,而近些年来才逐渐纳入到「古文字」研究范围),以及简帛-武大简帛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等网站列出的书讯。
学习步骤:
第一阶段:
建议初学者先通读「第一节古文字专著」的书籍,掌握正确的古文字研究方法(如果寻不到书可向我索取电子版)。
笔者读的第一本启蒙书是裘锡圭先生的《文字学概要》,受益匪浅。
第二阶段:
对于具体文字的考释,建议看「第二节古文字辞书(含文字编)」的书目(出版时间越近的书越能反映目前的研究现状)。
这类书籍中最新的当属2014版《说文新证》(修订版),详见这则书讯:
《說文新證》2014臺灣修訂版說明特别地,如果要专注某一材料的研究,可看第四五章的甲金文、战国文字专题。
其中有几本是必备的参考书。
包括《古文字诂林》、《甲骨文字诂林》、《甲骨文字集释》、《金文诂林》(含《补》)、《战国古文字典》。
这些书博采众长,十年前的考释成果基本都覆盖到位了。
第三阶段:
至于近十年来的考释成果,往往还没有及时著录成专著,需要读者自行去笔者之前推荐的网站看相应的论文,或者阅读本文「第三节古文字集刊」中的论文集刊,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古文字学者一览表笔者统计的古文字学者一览表主要有两个来源,其一来自古文字與先秦史、其二来自《古文字研究》这本集刊的作者统计(含频数)。
两份表综合起来大致能覆盖绝大部分古文字学者。
古文字與先秦史提供的《古文字学者全编》及古文字学科比较强势的研究所、高校:
首先要做一下区分:
1、所谓古文字一般指秦以前的汉字,近年李学勤先生主张断自汉武,即包括西汉前期的简帛文字在内。
2、古文字的研究一本侧重字形,着重研究出土古汉字,与传统的文字学即现在所说的训诂学不同,两者虽都主张考证,但路子很不一样,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乾嘉时期以钱坫和阮元为代表,道咸时期有徐同柏、许瀚、吴荣光、吴式芬等,同光以后有吴大澄、孙诒让、方濬益、刘心源等,主要研究金文。
陶文和玺印方面有陈介祺等。
清末至民国,有刘鹗、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王襄、叶玉森、林义光、丁佛言、商承祚、唐兰、于省吾、容庚、董作宾,胡厚宣、朱德熙、陈邦怀、徐中舒、张政烺、胡小石、孙海波、杨树达、陈梦家、闻一多等。
其中甲骨方面以罗、王、郭、董最负盛名,号称甲骨四堂。
建国以来,除老一辈外,有古文字有几大重镇,首先是于省吾坐镇的吉林大学,有姚孝遂、吴振武、汤余惠、黄德宽、黄锡全、何琳仪等,现都已卓然成家,姚先生弟子如刘钊、董莲池等亦各主一方。
另,吉大林澐先生亦是古文字专家。
吉大现有冯胜君、吴良宝、李守奎、周忠兵等。
广州中山大学则有容、商二老在焉,曾宪通、张振林、陈炜湛、张桂光、唐钰明、赵平安等,均斐斐然不俗。
胡厚宣先生在上海复旦,裘锡圭先生曾就焉问学,后裘先生调往北大,又从朱德熙先生游,获益良多,发掘出李家浩先生,又培养了沈培、张玉金、陈剑等人才。
北京中华书局有一批人,古文字研究亦可观,如陈抗、赵诚、刘宗汉等。
社科院张政烺门下有李零。
考古所有张亚初等一批人。
清华有李学勤。
王宇信等出其门下。
清华最近进了一批竹简,这下李先生要高兴了。
北大还有高明。
李零也在,李家浩已退休。
徐中舒坐镇四川大学,王辉、彭裕商等出其门下。
西北则有黄盛璋、陈直、张颔、傅嘉仪、袁仲一、张懋镕等。
安徽大学目前有黄德宽、徐在国等。
何琳仪先生已去世。
上海博物馆有戴家祥、马承源、陈佩芬等。
复旦目前人才济济。
郭永秉周波汪少华刘娇陈剑此外,刘信芳、刘乐贤、胡平生、白于蓝、陈伟、李天虹、姜广辉等活跃于简帛研究领域,施谢捷先生、肖毅等用力于古玺印。
香港有饶宗颐、陈松长、王人聪、张光裕等。
台湾有严一萍、金恒祥,朱歧祥、蔡哲茂、许学仁、林素清、季旭昇、许锬辉等。
吉大的古文字学者——于省吾是开山祖师,他代表作是《甲骨文字释林》。
他的学生林沄(在世)、姚孝遂、陈世辉。
姚孝遂的学生是刘钊,张亚初。
林沄的学生有:
吉大副校长吴振武、姚孝遂、曹锦炎、黄锡全、汤余惠、何琳仪(去世),张鹤泉是吉大古籍研究所所长,冯胜君吕文郁丛文俊张金梁张固也朱红林彭励志吴良宝沈刚陈世辉张亚初安徽大学现在是全国四个古文字基地之一,校长黄德宽,还有徐在国《古玺印文字考释》黄锡全(武汉大学)研究货币的《先秦货币通论》。
刘钊(复旦大学古文字中心主任)彭邦炯(研究甲骨文医学的)孙常叙(古文字学家)张世超(研究甲骨文字迹)董莲池宋镇豪刘源中山大学:
曾宪通陈伟武黄文杰陈斯鹏郑刚唐钰明、商承祚、容庚、陈炜湛,刘翔等人《商周古文字读本》。
笔者统计自《古文字研究》(第一~三十辑)的作者及出现频数:
羅福頤19
裘錫圭18
趙誠18
黃錫全15
林澐15
李家浩13
李學勤12
曾憲通12
劉釗12
姚孝遂11
劉雨11
黃盛璋11
王輝11
張亞初11
陳煒湛11
何琳儀10
曹錦炎10
孫稚雛10
吳振武10
于省吾9
張桂光9
彭裕商9
沈建華9
劉桓9
張政烺9
黃天樹9
王蘊智8
張世超8
張振林8
朱歧祥8
白於藍8
連劭名8
劉啓益8
張玉金7
李守奎7
馮時7
蔡哲茂7
馮勝君7
吳良寶7
蕭毅7
趙平安7
陳英傑7
葉正渤7
徐在國7
陳偉7
饒宗頤7
李天虹6
孟蓬生6
羅琨6
季旭昇6
李零6
何景成6
劉宗漢6
李先登6
張富海6
黃文傑6
楊澤生6
張永山6
陳偉武6
沈培6
游順釗6
董蓮池6
魏宜輝6
林宏明5
張頷5
程鵬萬5
程燕5
湯餘惠5
馬國權5
蔣玉斌5
施謝捷5
陳秉新5
朱德熙5
高明5
嚴志斌5
周寶宏5
麥里筱5
殷滌非5
劉樂賢5
劉彬徽5
劉信芳5
羅衛東5
張懋鎔5
大西克也[日]5
林志強4
張光裕4
于豪亮4
伍仕謙4
周忠兵4
沈寶春4
田煒4
禤健聰4
秦曉華4
羅運環4
徐少華4
劉國勝4
胡長春4
蕭楠4
陳世輝4
陳劍4
陳斯鵬4
陳永正4
陳邦懷4
劉源4
徐錫臺4
韓自強4
唐鈺明4
夏含夷[美]4
夏淥4
林小安4
孫常敘4
張連航3
商豔濤3
高島謙一[日]3
商承祚3
蕭聖中3
徐中舒3
李朝遠3
徐寶貴3
楊五銘3
史傑鵬3
黃德寬3
徐廣才3
陳松長3
李裕民3
李銳3
譚步雲3
賴炳偉3
郭永秉3
王志平3
王恩田3
郭靜雲3
鄧佩玲3
宋華強3
周波3
陳初生3
陳家寧3
陳平3
孫敬明3
許進雄[加]3
島邦男[日]3
張新俊3
周世榮3
孫亞冰3
管燮初3
松丸道雄[日]3
陳連慶3
朱鳳翰3
廣瀨薰雄[日]3
胡厚宣3
崎川隆3
臧克和3
范常喜3
陳雙新3
朱鳳瀚3
葉玉英3
董珊3
董琨3
陶正剛3
顧史考3
蔡運章3
張靜2
侯乃峰2
彭邦炯2
前川捷三[日]2
劉嬌2
劉志基2
劉昭瑞2
徐義華2
徐自強2
戴家祥2
牛新房2
王人聰2
王文耀2
王暉2
王蘭2
孫雍長2
田河2
張振謙2
祝敏申2
江學旺2
孫偉龍2
姜允玉2
李彤2
萬業馨2
單育辰2
單周堯2
常玉芝2
蘇建洲2
袁國華2
袁金平2
陳公柔2
武振玉2
師玉梅2
郝士宏2
郝本性2
崔恆升2
郭子直2
湯志彪2
曹兆蘭2
陳曦2
陳絜2
唐蘭2
鄔可晶2
唐友波2
鄭良樹2
門藝2
雒有倉2
焦智勤2
李春桃2
周世容2
劉海洋2
馬承源2
晁福林2
方述鑫2
陳五雲2
趙鵬2
方勇2
魏慈德2
文術發2
黃人二2
曹定雲2
陳光宇2
柯昌濟2
劉風華2
吳辛丑2
伊藤道治[日]2
王恆傑1
劉剛1
王慎行1
劉曉暉1
劉波1
王光永1
王漢珍1
王澤文1
王興業1
劉洪濤1
劉翔1
王貴民1
劉雲1
王錫平1
王長豐1
田宜超1
卞仁海1
叢文俊1
田鳳嶺1
史杰鵬1
石小力1
史樹青1
吉德偉[美]1
吳孫權1
程少軒1
吳曉懿1
吳毅強1
穆海亭1
丁孟1
周亞1
周本良1
羅立方1
周永珍1
周策縱1
肖良瓊1
周言1
胡振祺1
胡澱咸1
周錫?
1
胡雲鳳1
唐復年1
商志(?
香覃)1
范毓周1
莊惠茹1
喻遂生1
嚴學君1
好並隆司[日]1
董楚平1
姚漢源1
姚炳祺1
孔令遠1
孔仲溫1
孫剛1
孫岩1
尚志儒1
尹盛平1
吳紅松1
蘇兆慶1
巴納[澳]1
常正光1
廖名春1
張占民1
許全勝1
許學仁1
許禮平1
張希峰1
詹鄞鑫1
謝光輝1
謝明文1
徐兆仁1
戴尊德1
賈平1
賈雙喜1
房振三1
趙學清1
房振山1
趙思木1
趙瑩1
方孝坤1
趙超1
趙雅思1
時兵1
曹建墩1
邢文1
邨笛1
朱其智1
郝士寵1
朱力偉1
朱活1
朴仁順1
李仲操1
鄒曉麗1
李剛1
李均明1
鄭洪春1
鄭紹宗1
李明曉1
鄭超1
金一1
金國泰1
鍾明立1
鍾柏生1
李梅貞1
關一男1
闞緒杭1
李步青1
李瑤1
李瑾1
李發1
李立芳1
林清源1
梁銀峰1
楊華1
樊溫泉1
樸仁順1
陳振裕1
段凱1
謝濟1
汪中文1
沈之瑜1
陳漢平1
下田誠1
于成龍1
于秀卿1
陳絮1
陳致1
沈長雲1
陳送文1
沙宗元1
洪家義1
陳隆文1
涂白奎1
陳魏俊1
游國慶1
陸岩1
陸煬1
于薇1
雙劍簃主1
雷煥章1
鞠煥文1
韓朝1
倪德衛[美]1
風儀誠1
滕壬生1
濮茅左1
劉一曼1
劉傑1
王世民1
劉傳寶1
王俊1
高智1
王偉1
王克林1
魯家亮1
麥耘1
王子楊1
王子超1
黃光武1
王學理1
王宇信1
王帥1
王彥飛1
黃錦前1
劉傳賓1
黃鶴1
齊文心1
另附一则私信:
***:
再次打扰您。
我想请教下,当初被唐汉的西交大客座教授的名号骗了,信了他不少东西,这种人既然是属于民科范围的,为什么又会有省人文研究院的研究员的称号呢?
然后该怎么纠正和剥离他作品给我的影响?
谢谢。
2014年10月15日12:
31趙瑾昀:
各个学科内部都有所谓的「同行评审」,用以确保所发布的论著的质量。
理工科写学术论文的讲究「SCI影响因子」,人文学科也是这样。
看这人的学术成果是不是被学术界所接收,只要看看他有没有在专业期刊(比如《古文字研究》、《出土文献研究》等)上发表文章就可以。
然后事实是,唐汉除了在市面上出书以外,在文字学专业期刊上根本找不到这一号人。
迟复为歉
2015年7月23日13:
53至此,笔者的坑总算是填完了。
︿( ̄︶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古文字学 参考书目 学者 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