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企业管理(2-2)(2).pptx
- 文档编号:30811431
- 上传时间:2024-01-30
- 格式:PPTX
- 页数:38
- 大小:1.02MB
国际企业管理(2-2)(2).pptx
《国际企业管理(2-2)(2).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企业管理(2-2)(2).ppt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与国际企业管理相关的基本理论,1,主要内容,2.1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2.2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2.3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2,2.2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2.2.1垄断优势理论2.2.2内部化理论2.2.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2.2.4国际生产折衷理论2.2.5小岛理论,2.2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返回,3,2.2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维农(RaymondVernon)首先提出。
1966年,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
2.2.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一、代表人物,4,2.2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产品生命的含义产品在市场上的营销寿命。
产品生命周期的含义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竞争地位的变化过程。
2.2.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二、产品生命与产品生命周期,5,2.2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在不同的国家里有不同的特征,国际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与产品生命周期有关。
2.2.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三、主要内容,6,2.2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2.2.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注:
t0为美国开始生产时间;t1为美国开始出口和西欧开始进口时间;t2为发展中国家开始进口时间;t3为西欧国家开始出口时间;t4为美国开始进口时间;t5为发展中国家开始出口时间。
产品生命周期,7,2.2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
(一)贡献较好地解释了美国对西欧和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
从企业垄断优势和特定区位优势相结合的角度深刻揭示了出口企业转向直接投资的动因、条件和转换过程。
2.2.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三、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评价,8,2.2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
(二)局限性不能解释非标准化产业的对外投资;无法解释不具备技术产品垄断优势的企业向外投资的现象;它所构造的发达国家一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流向的梯度模式,不能解释一般发达国家向最发达国家投资,以及发展中国家也向外投资的现象;它的母国垄断优势消失导致对外直接投资的假设,无法解释现实中许多跨国公司在保持母国技术优势的同时,又进行大规模国外直接投资的现象。
2.2.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返回,9,2.2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英国里丁大学教授约翰邓宁(JohnJ.Dunning)1976年,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与多国企业:
折衷理论探索1981年,国际生产与跨国企业一书和一系列专著和论文,形成了完整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2.2.4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一、代表人物,10,2.2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吸收了以往各种国际生产理论的精华,形成了一种综合理论;可以解释各种不同形式的国际直接投资;能够解释跨国公司国际经营的三种主要方式。
2.2.4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二、主要特点,11,2.2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
(一)所有权优势
(二)内部化优势(三)区位优势,2.2.4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三、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12,2.2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含义也叫“竞争优势”或“垄断优势”,是指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得到别国企业没有或难以得到的生产要素禀赋、技术创新能力、无形资产以及规模经济等方面的优势。
内容技术优势管理优势规模经济优势金融和货币优势,2.2.4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一)所有权优势,13,2.2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内部化优势是指拥有所有权优势的企业为避免市场不完全性,而把企业的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所获得的优势。
内部化优势是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
内部化优势决定着国际企业如何选择对外投资的形式和规模。
内部化优势越大,企业越容易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2.2.4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二)内部化优势,14,2.2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含义是指东道国所特有的、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优势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包括优势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巨大的潜在市场、良好的社会经济和投资环境以及相应的法规制度等。
2.2.4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三)区位优势,15,2.2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区位优势对跨国经营的影响直接影响着国际企业投资项目的选址和跨国经营的战略部署主要内容劳动力成本市场潜力投资环境东道国政策,2.2.4国际生产折衷理论,16,2.2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是决定国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必备条件,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所有权优势是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
内部化优势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实依据,它决定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和形式。
区位优势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充分条件,它决定了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和战略部署。
2.2.4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四、三优势模式,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对外直接投资,17,2.2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2.2.4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五、企业经营方式选择与优势组合,返回,18,2.2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2.2.5小岛理论,日本的小岛清教授1987年,专著对外贸易论,一、代表人物,19,2.2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2.2.5小岛理论,
(一)“反贸易导向型”投资与“顺贸易导向型”投资
(二)日本模式与美国模式对外投资的差异对外直接投资的起点产业不同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规模不同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不同,二、主要内容,20,2.2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2.2.5小岛理论,许多西方学者对小岛理论持怀疑和反对态度,认为把对外直接投资区分为“顺贸易导向”和“反贸易导向”,在理论和实务两方面都难以令人信服。
小岛理论过分美化了日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产生的正面作用。
小岛理论在一定时期(例如,60-70年代)、一定产业范围(例如,劳力密集型产业以及高技术产业中劳力相对密集部分)内,仍有它的存在价值和实用意义。
三、对小岛理论的评价,返回,21,2.3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2.3.1小规模技术理论2.3.2技术地方化理论2.3.3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2.3.4产业集群理论,2.3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返回,22,2.3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2.3.1小规模技术理论,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刘易斯威尔斯(LouisT.Wells)1983年,代表著作第三世界跨国企业,一、代表人物,23,2.3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2.3.1小规模技术理论,
(一)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竞争优势的来源
(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三)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的前景,二、主要观点,24,小规模技术优势使用当地资源种族产品其他的革新【阅读材料2-5】中小企业也能跨国经营,2.3.1小规模技术理论,
(一)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竞争优势的来源,2.3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25,保护出口市场谋求低成本寻求廉价原材料,2.3.1小规模技术理论,
(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2.3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26,较先进的发展中国家对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起着技术过滤器的作用,这种作用几乎肯定会继续,甚至还会扩大。
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投资的最一般起因出口市场受到威胁可能继续存在。
驱使企业进行投资但不是单纯转让其技术优势的因素也仍然存在。
2.3.1小规模技术理论,(三)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的前景,2.3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返回,27,2.3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2.3.2技术地方化理论,英国经济学家拉奥(SanjayaLall)著作新跨国公司第三世界企业的发展,一、代表人物,28,2.3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2.3.2技术地方化理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不仅能够简单地模仿先进技术,同时,也能对外国技术的局部环节进行大幅度调整,这种技术地方化的过程,使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具有竞争优势。
二、主要观点,29,三、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来源,30,2.3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2.3.2技术地方化理论,技术、知识当地化与发展中国家要素价格和质量相联系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产品适合于它们自身的经济条件和需求第三世界国家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仅来自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与当地的供给条件和需求条件的紧密结合,而且,来自于在创新活动中所产生的技术在小规模生产条件下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在产品特征上,第三世界国家的企业仍然能够开发出与名牌产品不同的消费品,四、竞争优势形成的条件,返回,31,2.3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2.3.3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英国里丁大学教授坎特威尔(Cantwell)20世纪80年代末期提出了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一、代表人物,32,2.3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2.3.3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从产业分布上看从海外经营的地理扩张上看从产业结构和技术能力上看从对外投资上看,二、主要内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受其国内产业结构和内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返回,33,三、国际经营理论1.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约翰森和瓦尼为代表的北欧学派,从企业国际化成长角度分析了企业国际化的发展原因。
主要观点:
企业国际化经营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
经过四个阶段:
不规则出口阶段、通过代理商出口阶段、建立海外销售子公司阶段、海外生产和制造阶段。
原因:
市场知识、心理距离,2024/1/29,34,2.天生全球化理论背景:
经济全球化发展,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加速,要求缩短企业国际化进程,跨越某些传统的国际化阶段。
内涵:
天生国际化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并不是遵循传统阶段逐步发展的,而是在成立的初期便开始国际化经营。
代表性成果:
国际企业地位集成模型、3DPLC理论模型。
2024/1/29,35,3.企业国际化网络理论约翰森和麦特森(1988)提出,主要观点:
(1)任何企业都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生存,一个行业就是企业间的社会关系网络。
因此,企业国际化的过程是企业国际关系网络扩大的过程,是企业逐步利用其它企业资源进入国际市场的过程。
(2)企业之间会发生合作,这种合作是通过企业在网络中的相互作用进行的。
2024/1/29,36,4.企业国际化战略管理理论
(1)竞争优势理论
(2)资源基础理论(3)动态能力理论(4)企业战略管理理论,2024/1/29,37,2.3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讨论:
国际贸易理论综述1.讨论国际贸易与投资理论,对其中的一种理论进行陈述(主要理论观点、现存的争议,本人的基本观点?
),返回,3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 企业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