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激光光凝.pptx
- 文档编号:30803670
- 上传时间:2024-01-29
- 格式:PPTX
- 页数:97
- 大小:56.62MB
视网膜激光光凝.pptx
《视网膜激光光凝.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视网膜激光光凝.pptx(9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视网膜的激光光凝治疗,第一节视网膜的激光光凝治疗总论第二节各种视网膜疾病的激光光凝治疗,第一节视网膜的激光光凝治疗总论,
(二)视网膜激光光凝前的准备,
(一)视网膜光凝的生物学效应,(三)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的并发症及其处理原则,激光的生物学效应,激光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是复杂多样的,激光作用于组织产生的生物效应也有多种形式,它们包括热效应、电离效应和光化学效应三大类视网膜的激光治疗基础是激光产生的生物学效应:
热效应,光化学效应,
(一)视网膜光凝的生物学效应,影响激光能量的因素:
光斑大小(spotsize),功率(power)和光照时间(exposuretime)均影响激光能量1、光斑大小通常后极部光凝用小光斑,周边部用大光斑,临床光斑以100-500um为多,在光照时间、功率已定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与光斑大小成反比。
当光斑减小,功率与面积之比增加,温度上升。
因此,要向获得确切的光凝效应,必须先调整好光斑。
2.功率和光照时间用一已确定的光斑做光凝,若需加强光凝效应可增加功率和光照时间,一般增加光照时间比提高功率安全。
提高功率,光凝损伤中心的温度会显著提高,而增加光照时间则升温轻微。
因此,临床光凝用低功率、长时间比高功率、短时间达到同一光凝效果为安全。
由于光凝处色素不等,同样光的能量所致的反应不一,因此判断光凝的能级以眼底出现的即刻表现为最好的凭证。
眼底光凝斑直径的大小除了与激光束的光斑直径和功率有关外,曝光时间也起主导作用:
曝光时间短,视网膜热损伤局限,光凝斑直径较小,边界分明曝光时间长,热能向周围和纵深扩散,光凝斑边界模糊,直径较大,视网膜光凝损伤的分级:
视网膜,有效光斑:
既保证对病变发挥最佳治疗作用,又同时对正常视网膜组织损伤最小的光斑不同反应强度的光斑在视网膜产生的肉眼可见的颜色不同根据临床光斑强度和组织病理学改变,Tso将视网膜光斑由弱到强分成4级,级光斑:
光斑淡灰色,依稀可见组织病理学反应:
RPE层急性期:
激光治疗后24小时,RPE水肿并形成空泡,视细胞外节和脉络膜毛细血管轻度水肿。
恢复期:
激光治疗后1-3个月,RPE细胞增生及移行至光斑部,视细胞内外节恢复正常。
作用:
破坏功能失代偿的RPE细胞,刺激RPE活性,促进RPE增生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RPE渗漏性病变的治疗,如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黄斑水肿,II级光斑:
光斑灰白色,外有一圈雾状淡灰色环组织病理学反应:
外核层和RPE层中心白色反应是视细胞核坏死,其外的淡灰色环为RPE层损伤区作用:
不形成脉络膜视网膜瘢痕,因此不适用封闭视网膜裂孔和格子样变形区;激光光斑不损伤视网膜内层,因此不能阻止视网膜血管性渗漏,III级光斑:
光斑浓白色,外围有两个淡灰色环组织病理学反应:
内外核层和RPE层急性期:
白色中心是内核层坏死区,外两个灰白色环分别是坏死的外核层和RPE层愈合期:
内核层及脉络膜毛细血管阻塞,形成脉络膜视网膜瘢痕,作用:
抑制视网膜内层的血管渗漏,降低视网膜耗氧,能形成较强的视网膜脉络膜瘢痕粘连临床应用:
眼底激光治疗应用最多的光斑反应,广泛应用于视网膜血管性,阻塞性,缺血性,渗出性,增生性病变,以及视网膜裂孔,视网膜格子样变性等,IV级光斑:
光斑强白色中心,外围灰白色环组织病理学反应:
急性期强白色中心是光斑反应损伤全层视网膜,其外围灰白环是RPE和视细胞坏死扩散,同时视网膜血管阻塞及脉络膜大、中血管层破坏和毛细血管阻塞恢复期视网膜全层萎缩,RPE无增生,不能形成脉络膜视网膜瘢痕,作用:
视网膜全层损伤,脉络膜大中血管层破坏,毛细血管阻塞临床应用:
脉络膜视网膜肿瘤,特别应用于脉络膜恶性肿瘤的治疗,光凝损伤表现I级淡灰色依稀可见II级灰白色外围一灰晕III级浓白色外围两灰晕IV级强白色中心,外围灰白环,
(二)视网膜激光光凝前的准备,一、术前检查1、远、近视力及矫正2、常规眼部检查:
瞳孔大小,对光反应、眼压、角膜、前房及晶状体等。
3、眼底检查:
直、间接眼底镜观察视网膜后极部及周边部的情况。
4、其他检查:
视野、ERG、EOG等,二.术前解释1.激光治疗眼底病是利用激光的热效应,作用于视网膜异常组织,使之受热凝破坏,产生瘢痕,达到治疗的目的。
2.简要解释所患疾病的发展规律,预期该眼病在自然病程中将日益恶化,甚至激光治疗后,视力还会降一些。
3.说明光凝治疗所需的时间,次数及间隔时间。
4.让患者知道激光治疗并无保证必然成功,可能会有并发症的出现,三、术前用药,激光治疗中,一般不需要镇静剂,以下患者可注射2%利多卡因1、非常畏光2、痛阈特别低3、位于中心凹或很近中心凹处的视网膜下新生血管。
周边视网膜比后级部疼痛敏感,光凝时速度宜放慢,间隔时间略延长。
可偶尔做球后麻醉。
四、操作前后处理,医师需查询激光机的准备是否妥善,核对激光输出正常后,再安置患者头部,通常用裂隙等上的固定带绕枕部固定。
治疗后取下接触镜,滴非甾体抗炎药水。
五、术后注意事项,一般术后不要提重物,注意眼压、前房闪光,瞳孔区有无粘连,玻璃体有出血者瞩高枕卧。
(三)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的并发症及其处理原则,1、出血光凝过度有可能伤及血管,使之破裂出血。
光凝时勿用小光斑,高功率,宜用较大光斑,避开视网膜血管,直接光凝血管瘤时勿伤及引流静脉。
2、黄斑损伤光凝黄斑时,患者的意外转动眼球或因能量偏高等原因误伤黄斑中心凹,使视力下降。
术前要准备充分,解释合作的重要性,宜用最轻能量,分次治疗。
3、继发性脉络膜脱离和视网膜脱离光凝可增加渗出反应,出现脉络膜渗漏、脱离,并偶引起继发性青光眼,加重渗出性网脱。
分次进行PRP并注意能量适度可避免此并发症。
4、脉络膜新生血管光凝时由于光斑小,功率高而使脉络膜玻璃膜破裂,以后新生血管由脉络膜长入,引起渗出和出血。
光凝时宜用大光斑,较低功率,切忌过度光凝。
5、纤维膜增殖过度光凝视网膜组织,破坏了内界膜,可导致视网膜前膜形成。
故首次光凝时应避免光凝过度,以免过早的发生纤维膜形成。
6、视网膜前膜或黄斑前膜皱缩光凝治疗后视网膜水肿、出血会消退,而视网膜前膜更加明显,应估计到可能加重前膜增殖。
7、黄斑瘢痕、黄斑皱缩与旁中心暗点当黄斑受到损伤或光凝过量,以后形成癍痕并有旁中心暗点。
应注意掌握能量与核对渗漏部位,避免伤及中心凹可防止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8、视野缺损分支静脉阻塞经常伴发动脉供血不足,光凝前已有相应的视野缺损,因而激光治疗前,应尽可能进行各项必要的检查。
9、虹膜炎光凝周边可能伤及瞳孔,术前应充分散瞳,术后滴非甾体抗炎药水3天,一般可以消退。
第二节各种视网膜疾病的激光光凝治疗,
(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五)老年性黄斑变性,
(二)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激光治疗,(三)视网膜裂孔的激光治疗,(四)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概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是糖代谢异常造成的眼部严重并发症,为目前发达,国家主要致盲眼病之一,我国近年来也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它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及年龄无关,但与糖尿病的病程密切相关,病程越长视网膜病变患病率越高。
糖尿病分型,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WHO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及中国在内已接受此分类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
青少年、更年期、欧美、多发酮症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
成人占的比率高,酮症倾向不明显其他类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期非增生型:
I期:
微血管瘤合并小出血;II期:
微血管瘤,出血斑并有硬性渗出III期:
出现棉絮状软性渗出,并有更多的微血管瘤和出血灶增生型:
IV期:
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出血V期:
增生性视网膜玻璃体病变,眼内反复出血VI期: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NPDR),微血管瘤(microaneurysm),微血管瘤,微血管瘤是眼底镜下最早可见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或暗红的斑点,边界清楚,光滑。
微血管瘤(microaneurysm),荧光素血管造影,微血管瘤多在静脉早期出现,以后陆续增多,沿动静脉均有,呈点状高荧光。
微血管瘤常位于毛细血管闭锁区周围的毛细血管上,表明其发生和局部组织缺氧有关,是毛细血管壁的囊样膨出和或毛细血管内皮增殖所致。
微血管瘤,硬性渗出(hardexudate),硬性渗出为黄白色边界清楚的蜡样斑点,可数个或成堆出现。
有时围绕一个或数个微血管瘤呈环形排列,还可互相融合呈大斑片。
病情好转后,经过较长时间才逐渐吸收。
荧光造影中硬性渗出不似出血或色素那样遮挡背景荧光,本身也不显影。
大片硬性渗出可呈假荧光。
硬性渗出环中央可见渗漏的微血管瘤及扩张的毛细血管。
棉絮斑(cotton-woolspot,或软性渗出),棉絮斑为边界不清的灰白色斑,检眼镜下呈白色棉絮样。
通常消退较慢,可持续存在,长达数月之久。
陈旧者色浅淡而薄平,边界较清楚。
消退后显出轻度色素紊乱,有的残留一堆硬性渗出斑。
棉絮斑荧光造影表现为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的低荧光区,其外围扩张的毛细血管常有荧光素渗漏。
出血斑,在早期病程中,一般多为小点状或圆形出血,多位于视网膜深层,出血可逐渐吸收。
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浅层条纹状或火焰状出血,甚至大片内界膜下或视网膜前出血。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视乳头新生血管(neovesselsonthedisc,NVD),视乳头新生血管,视网膜新生血管(neovesselselsewhere,NVE),定义:
除外视乳头新生血管,其它视网膜任何部位的新生血管称为视网膜新生血管。
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期的新生血管),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有视网膜脱离),纤维增殖,“舟状”网膜前出血,虹膜新生血管(neovascularizationoftheiris,NVI),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glaucoma,NVG),激光治疗的原理,激光通过屈光间质到达眼底靶组织上,经过该组织所含的黑色素和血红蛋白的吸收,将光能转化为热能,使靶组织产生炎症反应最终瘢痕化而起治疗作用。
光凝的作用,局部光凝视网膜内微血管瘤和扩张的毛细血管使之闭塞,以减少视网膜渗出和水肿光凝破坏了视网膜外层,特别是耗氧量高的光感受器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从而降低了视网膜外层的新陈代谢和耗氧量,使视网膜内层得到更多的营养和氧供给,光凝使视网膜变薄,使原来只供应视网膜外层的脉络膜血管内的氧更容易扩散进入内层视网膜,使视网膜内层氧分压增高,以改善视网膜内层的新陈代谢和氧供给光凝使视网膜小动脉收缩和扩张的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收缩和闭塞,从而减少血管渗漏,使视网膜渗出和水肿减轻光凝封闭了大片无灌注区使视网膜缺血得以改善,从而减少因缺血而诱导的新生血管生长因子的分泌。
减少新生血管形成和使新生血管消退,激光治疗的一般适应症:
众所周知,光凝治疗对患者的视力是有负面影响的,病例的选择与方法的选择是一个需要医生与患者共同仔细权衡利弊和慎重决定的事情。
一般说来,、期患者不需做光凝治疗,、期为光凝治疗的最佳选择,、期的光凝并发症重且效果很差,不宜做常规的激光治疗,可以考虑实施眼内激光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指征,轻-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用于局部光凝无灌注区及有渗漏之处或格栅样光凝治疗黄斑水肿。
不建议做全视网膜光凝,认为增加视网膜水肿。
如果在随诊中发现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高危指征,则需及时做全视网膜光凝。
无灌注区non-perfusion,NP区,造影表现为斑状或片状的无荧光暗区。
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photocoagulation,PRP),长期的临床实践表明,只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有眼底新生血管出现就要做PRP,对新生血管做局部光凝不能阻止它们发展。
若有视盘新生血管和视网膜玻璃体新生血管存在,特别是它们处在生长活动期并伴有玻璃体或视网膜前出血,就应该做PRP,以破坏高耗氧的视网膜。
全视网膜光凝的范围:
PRP通常是指从赤道部到后极部,除外视盘颞侧上下血管弓之内的斑盘束及黄斑区的,广泛密集的视网膜光凝。
一般光凝点达赤道部即可,如果无灌注区较广泛或新生血管较多而活跃,特别是有NVD时,最好达到周边部(三面镜下)。
激光参数:
后极部用小光斑(100-300um),赤道及周边部用大光斑(300-500um),时间0.1-0.2s,能量100-200mw,灰白反应即可光凝斑间距1个光斑,病变严重部位可密集些,病变轻微部位可稀疏些。
如果有视盘新生血管存在,光斑可近至视盘鼻侧1/2PD的地方,晶状体、玻璃体混浊以及视网膜水肿时,所用激光能量较大,视网膜光凝反应强度要达到级中度。
光凝顺序:
我们把眼底分为3-5个区域,一般先从后极部视盘鼻侧视网膜开始,也可以先光凝下半部,如发生出血,仍可进行上半部治疗。
单次治疗的优点:
在患眼出现玻璃体积血混浊之前完成治疗,这对患者和医生都是有益的。
多次完成的优点:
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光凝时不需做球后麻醉,我们部赞成单次完成PRP。
光凝治疗需要在FFA的指导下进行,选黄绿激光为宜,光斑直径200-300um,曝光时间0.2s,功率200-400mw,光凝斑间隔距离为1/2光斑直径,眼底光凝度为级轻度至中度。
光凝部位:
包括无荧光区周围的正常视网膜,距中心凹3PD以内的无荧光区不在此光凝法之列,这种光凝大多可1次完成。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macularedema)是指黄斑中心1PD范围内视网膜增厚,和或在此范围内有硬性渗出。
是造成糖尿病患者视力减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分类:
局灶型水肿和弥漫型水肿。
眼底病变越重,黄斑水肿就越多见,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则高达71%。
A:
黄斑中心凹500um内有视网膜增厚,B:
在上述范围内有硬渗,并且临近视网膜有增厚,C:
视网膜增厚范围大于或等于1PD,其任意部分在距中心凹1PD范围之内,黄斑水肿激光光凝的标准,局灶性黄斑水肿(focalmacularedema),微血管瘤和微血管扩张均可引起局灶性黄斑水肿,因此在此范围内的微血管瘤和其他局部渗漏处均应作局部光凝光凝仅限于黄斑中心凹500um以外的微动脉瘤和荧光素积存区光凝参数:
光斑大小50-100um,能量100mw,时间0.1s,散在的孤立的微血管瘤可直接击射使微血管瘤变白即可,成簇的微血管瘤用200-500um较大光斑。
局灶性黄斑水肿,周边部视网膜增厚伴有完全或不完全的环形硬性渗出,FFA显示局部渗漏采用局部光凝预后较好,弥漫性黄斑水肿(diffusemacularedema),由血视网膜内外屏障破坏引起采用“C”形或环行格栅样光凝,距黄斑中心500-1000um范围内光凝光凝参数:
内圈光斑大小50-100um,外周的为200um,能量100mw,时间0.1s,光斑间隔200um,光凝点呈灰白色反应即可,弥漫性黄斑水肿,弥漫性视网膜增厚常伴有囊样黄斑水肿,FFA弥漫性渗漏宜采用格栅样光凝视力预后差,黄斑水肿的激光治疗,局部光凝,50-100um,100mw,0.1s击射微血管瘤使其变白,黄斑中心凹500um范围内除外,格栅样光凝,50-100um,100mw,0.1s光凝点呈灰白色反应即可黄斑中心凹500um范围内除外,黄斑水肿的格栅样光凝,环形格栅样光凝,“C”形格栅样光凝,激光光凝治疗后的评价,持续性的新生血管形成出血需要进一步光凝预后较差,新生血管消退残存的退化的血管或纤维组织预后相对较好,
(二)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cclusion)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视网膜静脉血管的闭塞,血流受阻所致,其特征为受阻静脉迂曲扩张,视网膜上沿受累静脉又火焰状出血、水肿及渗出。
临床上根据阻塞的部位将其分为中央静脉阻塞和分支静脉阻塞,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出血遮蔽,激光治疗的机制
(1)制止视网膜出血,促进出血吸收
(2)解除黄斑水肿,有利于中心视力的恢复(3)封闭视网膜无灌注区,抑制新生血管的发生和发展,激光治疗的适应症
(1)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年龄40岁以上,病程超过3个月,药物治疗无效年龄30以下,出血型者,发病1个月以上FFA显示视网膜大片无灌注区,或视盘视网膜有新生血管虹膜新生血管形成或眼压升高,发病1个月以上,视力0.5以下阻塞区视网膜或视盘及周围有新生血管形成者黄斑部有明显水肿或囊样变性者FFA示有较大面积无灌注区病变早期视野缺损明显,视力减退显著,FFA显示阻塞静脉壁荧光渗漏,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激光治疗方法:
(一)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治疗光凝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视力,而是要预防和阻止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形成和发展。
1全视网膜光凝除了保留盘斑束和黄斑区外,从锯齿缘到颞侧视网膜上下血管弓做广泛的视网膜光凝,可分4-5次,每次一个象限。
光斑直径200-500um,功率300-500mw,曝光时间0.2-0.3s,后极部光斑要小,周边部光斑要大,两光斑间隔一个光斑。
3、阻塞区视网膜网状光凝对于黄斑以外的视网膜病变区,特别是无灌注区和新生血管,则需要做广泛的网状光凝。
光斑直径200-500um,功率300-700mW,曝光时间0.2-0.3s。
如果FFA显示黄斑区有明显缺血者,则不适合该方法。
病变重的部位光凝密集些,距中心凹1PD-2PD的范围内不做光凝。
并发症视力减退眼内出血视野缺损加重视网膜脱离,(三)视网膜裂孔的激光治疗,一、视网膜周边裂孔的激光治疗视网膜组织的全层破损称为裂孔(hole)或撕裂(tear),前者是视网膜组织变性萎缩的结果,后者是由于玻璃体视网膜粘连牵引所致,成功的激光治疗在于有效地封闭视网膜裂孔。
(一)必须做光凝治疗的情况1、视网膜裂孔边缘或盖上存在有中度的玻璃体牵引者。
2、裂孔附近有视网膜前膜形成,或有玻璃体积血者。
3、裂孔附近有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或视网膜下少量积液者。
4、视网膜脱离手术复位后发现裂孔封闭不佳者。
5、裂孔合并有眼底异物或寄生虫等需做手术取出者,激光治疗的适应症,
(二)可考虑做光凝的情况1、视网膜裂孔伴有5D以上近视存在者。
2、裂孔位于水平子午线以上者。
3、裂孔周围无色素增生,也无其他证据表明视网膜裂孔形成时间较短者。
4、日常生活中需要做体力劳动的患者5、对侧眼有视网膜脱离病史或家族史,激光治疗的方法:
1、氩激光首选,参数为光斑直径200-300um,功率200-400mW,曝光时间0.2s,眼底光凝斑反应以白色为度。
2、激光方式:
在裂孔周围视网膜做2-3排光凝,间隔1个光斑。
如有视网膜浅脱,光凝部位应退后到没有视网膜脱离处,一周后网膜复位再行裂洞边缘包围法光凝。
3、在视网膜下或视网膜前出血的部位,激光功率密度应该降低,以防严重的过度光凝。
4、对于马蹄形裂孔的盖或牵引的玻璃体条索一定不要光凝,否则会使牵拉加重。
(四)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是由于黄斑或其周围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屏障功能受损所致。
脉络膜毛细血管的渗漏液经过该受损区进入视网膜神经上皮下,从而引起黄斑部神经上皮脱离。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激光治疗适应症:
1、FFA显示距中心凹200um以外的,随时间推移荧光渗漏扩大的病例,应立即光凝2、有视力减退、视物变形、黄斑区有水肿的,但FFA显示渗漏点不扩大的病例也应考虑光凝3、药物治疗无效、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5,FFA显示距中央凹500um以外有细小的点状荧光着色者激光治疗的目的是提高视力,所以距中心凹200um以内的任何病变都不宜光凝治疗,激光治疗方法:
(1)氪黄激光为首选,也可用氪红或氩绿激光
(2)光斑直径100-200um,功率100-200mW,曝光时间0.1s,灰白色光斑即可,一般做1-3个光凝点即可完全封闭渗漏。
(3)当渗漏点上方有浆液性网脱时,应将激光束聚焦在视网膜色素上皮而不是脱离的神经上皮(4)FFA显示色素上皮有细小点状荧光着色者,可在荧光着色点做级光凝,目的时促进病变的色素上皮细胞更新。
(五)老年性黄斑变性,老年性黄斑变性(senilemaculardegeneration)是一种局限于黄斑部的视网膜退行性病变,原因不明,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
临床分型:
本病分为干性与湿性两型,也有人观察到干性可以转化成湿性。
1.萎缩性老年性黄斑部变性,萎缩性亦称干性或非渗出性,两眼常同期发病且同步发展。
本型的特点为进行性色素上皮萎缩,临床上分成两期。
1早期(萎缩前期)中心视力轻度损害,甚至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正常或接近正常。
黄斑部有比较密集的硬性玻璃膜疣。
在玻璃膜疣之间,有点片状色素脱失斑及色素沉着,中心凹反射不良,裂隙灯显微镜加前置镜作光切面检查,可见微微隆起其周围有暗红色光晕,提示色素上皮层存在浅脱离,中期病变-黄色小疣汇合并大面积地沉积在视网膜下。
早期病变-黄色小疣及色素沉积在黄斑区,2晚期(萎缩期):
中心视力严重损害,有虚性绝对性中央暗点,检验镜下有密集融合的玻璃膜疣及大片浅灰色萎缩区。
萎缩区境界变的清楚,其内散布有椒盐样斑点,亦可见到金属样反光,板层裂孔。
萎缩性变性发病缓慢,病程冗长。
早期与晚期之间渐次移行,很难截然分开。
加之个体差异大,所以自早期进入晚期时间长短不一,但两眼底的病变程度基本对称。
黄斑变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地图状萎缩,2.渗出性老年黄斑部变性,渗出性亦成湿性,即老年性盘状黄斑部变性。
本型的特点是色素上皮层下有活跃的新生血管,从而引起一系列渗出、出血、斑痕改变。
临床上分为三期。
早期(盘状变性前期):
中心视力明显下降,其程度因中央窝损害轻重而异。
黄斑区色素脱失或增生,中心凹反射不良,玻璃疣融合。
中期(突变期):
此期主要特征为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渗漏,形成色素上皮层和/或神经上皮层浆液性或/和出血性脱离。
视力急剧下降。
晚期在多数病例,当出血及渗出被斑痕所替代之后,病变并不结束,而在斑痕边缘处出现的新生血管,再度经历渗出、出血、吸收、斑痕的过程。
如此反复,使斑痕进一步扩大。
因此,对这一类病人的长期追踪观察是十分必要的。
老年性黄斑变性激光治疗的适应症主要限于渗出性的患者,目的是通过光凝封闭新生血管膜及渗出灶,使其变为一个干性稳定的瘢痕,从而阻止视力的进一步减退
(1)对侧眼已经确诊为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这只眼已出现早期眼底改变,但FFA未见新生血管,病变在中心凹500um以外。
(2)眼底镜检查为中期改变,FFA发现新生血管及渗出,病变在200um以外。
(3)晚期患者,瘢痕病灶边缘又出现明显的渗漏,特别是靠近中心侧者。
(4)有些病例的新生血管被出血等遮挡,但种种迹象表明又脉络膜新生血管存在,可做ICG,病灶在中心凹500um以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视网膜 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