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作文押题:真正的智者最懂得以退为进的智慧.docx
- 文档编号:30802362
- 上传时间:2024-01-28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20.28KB
2023年高考作文押题:真正的智者最懂得以退为进的智慧.docx
《2023年高考作文押题:真正的智者最懂得以退为进的智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作文押题:真正的智者最懂得以退为进的智慧.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23年高考作文押题:
真正的智者,最懂得以退为进的智慧
作文。
中国自古就有“大丈夫能屈能伸”之说,典出《易•系辞下》: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而《孟子•滕文公下》中说: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这两种说法各有其价值,但又似乎相互矛盾。
这类现象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少见,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也不难遇到。
你如何看待这类现象?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
(1)自拟题目,
(2)800字以上。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
蛰,以存身也”的意思是尺蠖这种小虫子身体弯曲起来,目的是为了伸长;龙蛇这样的事物,身体是要蛰伏起来的,为的是可以继续生存。
意思就是为了以后的发展,不放暂时委屈一下,顺便积蓄力量;“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指出金钱及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和腐化,贫苦和穷困也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及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
这两种说法自是不矛盾的,只所处环境不同,学生需要结合实际,联系自己的理解行文即可。
参考立意:
①能屈能伸,方能成就大事。
②坚守也需要变通。
【范文】
第
4页 4页
共
真正的智者,最懂得以退为进的智慧
在固有的观念中,人们总是认为,痛是因为感觉到生活不如意。
如果肯往深的方面考虑,人之所以痛苦,其实在很大原因上就是不懂得。
不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弯腰,磕着的就是自己所谓高昂的头颅;不懂得选择恰当的时机宣传自己,醇香的酒最终只能在小巷子里飘香;不懂得人生的起伏跌宕,就很难有一个很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成败得失。
一个人最痛苦的时候绝不是身处险境,背后是万丈悬崖,而是处于十字路口时,茫然不知方向。
有的人能够承担自己的痛苦,那是因为他懂得痛苦的价值。
人们往往羡慕智者,并不是因为智者有着多么高的智商,而是在岁月的积淀中,他们懂得了常人不懂的人间真理。
春秋时期,楚庄王为了增强自己的势力,发兵攻打庸国。
由于庸国奋力抵抗,楚军一时难以推进,楚将杨窗也被俘虏了。
三天后,由于庸国的疏忽,杨窗竟从庸国逃了回来,他对楚庄王说明了庸国的情况:
“庸国人人奋战,如果我们不调集主力大军,恐怕难以取胜。
”楚将师叔出了一个主意,建议用佯装败退之计,以骄庸军,从而再去进攻他们。
因此,师叔带兵进攻,开战不久,楚军佯装难以招架,败下阵来向后撤退。
像这样一连几次,楚军节节败退,庸军七战七捷,不由得骄傲起来,军心麻痹,军队渐渐松懈了斗志,对敌人的戒备也渐渐消失。
在这种情况下,楚庄王率领增援部队赶来,师叔说:
“我军已七次佯装败退,庸人已十分骄傲,现在正是发动总攻的大好时机。
”于是楚庄王下令兵分两路进攻庸国,此时庸国将士正陶醉在胜利之中,怎么也不会想到楚军突然发起进攻,庸国士兵仓促应战,抵挡不住,结果庸国被一举消灭。
一个对成功抱有希望的人,并不是单纯地希望等待成功,
他们懂得如何获得成功。
没有一个人愿意将成功寄托在不靠谱的表现之中。
在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人们的年龄在增加,心智也在逐渐地成熟。
特别是在进退为难之时,为了最终的结果不如先退让,一味地向前横冲直撞,不仅事情办不成,最终也许还会事与愿违。
退不代表妥协,不代表失败,有时这仅仅是一种策略。
在强攻不成的时候,试着退后一步,说不定会发现一个新的出口,至少给了自己一个缓冲的空间。
人应拼搏,却不应将自己逼上绝路,在退一步更好的选择下,不要盲目勉强自己向前,败给冲动。
以退为进是人生的大智慧,更是常人难及的胸怀,不计较眼前得失,才能在未来闯出更为广阔的天地。
成功者需要借鉴的不只是方法,还有胸怀。
在生活中,我们确实需要前进,但是要记住,暂时的后退也可以换得未来的前进,暂时的舍去也能够换得更多的收获。
懂得以退为进的人是聪明的,退不是消极退让,而是为我们下一次的进步积蓄力量。
【点评】材料作文准确审题立意的方法: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
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
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高 作文 押题 真正 智者 懂得 以退为进 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