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科三基考试题库基础知识试题附有答案.docx
- 文档编号:30800371
- 上传时间:2023-10-27
- 格式:DOCX
- 页数:191
- 大小:94.11KB
传染科三基考试题库基础知识试题附有答案.docx
《传染科三基考试题库基础知识试题附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科三基考试题库基础知识试题附有答案.docx(19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染科三基考试题库基础知识试题附有答案
细菌感染
第二节细菌感染一、猩红热
(总分13,考试时间600分钟)
一、选择题
A型题
1.可用狄克(Dick)试验进行辅助诊断的疾病是:
()
A.登革热
C.风湿热
E.出血热
B型题
A全身散在斑丘疹、水疱疹
B感染性休克、惊厥、呼吸衰竭
C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吸气末鸡鸣样吼声
D发热、流涕、结合膜充血、口腔黏膜斑
E发热、全身皮肤充血、鸡皮样皮疹
2.中毒性痢疾的临床特点:
()
3.百日咳的临床特点:
()
4.猩红热的临床特点:
()
5.水痘的临床特点:
()
6.麻疹的临床特点:
()
二、填空题
1.猩红热的特殊体征除杨梅舌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猩红热病原治疗_________为首选。
对其过敏者可选用_________或_________等。
三、是非题
1.猩红热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A.正确B.错误
2.猩红热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
A.正确B.错误
3.少数猩红热患者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并发症。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
1.简述典型猩红热三大特征性临床表现。
2.简述猩红热诊断要点。
B.波浪热
D.猩红热
1.D2.D3.C4.E5.A6.D7.正确8.正确9.正确
10.线状疹(Pastia线)
口周苍白圈
皮肤脱屑
充血性弥漫性针尖样丘疹
11.青霉素
红霉素
头孢菌素
12.猩红热的三大特征临床表现是发热、咽峡炎、第2病日出现皮疹。
典型皮疹是在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出现分布均匀的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褪色,伴有痒感。
在皮肤皱褶处,皮疹密集或因摩擦出血而呈紫色线状,称为“线状疹”(亦称Pastia线)。
颜面部位仅有充血无皮疹。
口鼻周围充血不明显,与面部充血相比显得发白,称为“口周苍白圈”。
皮疹多于48h达高峰。
继之依出疹顺序开始消退。
2~3日内退尽,重者可持续1周。
疹退后开始皮肤脱屑,皮疹越多越密脱屑越明显。
发疹之同时出现舌乳头肿胀,初期舌被白苔,肿胀的舌乳头凸出覆以白苔的舌面,称为“草莓舌”。
2~3日后舌苔脱落,舌面光滑呈绛红色,舌乳头凸起,称为“杨梅舌”。
13.猩红热的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资料:
当地是否有本病流行,有无接触史。
(2)临床表现:
骤起发热,咽峡炎,病后2日内出疹,为在充血的皮肤上有猩红色皮疹者。
若疹退后皮肤有脱屑,则临床诊断可能性更大。
(3)实验室检查:
血象:
白细胞总数增高,多在(10~20)×109/L,中性粒细胞常在80%以上,严重病人可出现中毒颗粒。
咽拭子或脓液培养分离出A组溶血性链球菌,或标本涂片用免疫荧光法有A组溶血性链球菌则可证实诊断。
第二节细菌感染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总分36,考试时间600分钟)
一、选择题
A型题
1.在我国流行期间,脑膜炎双球菌带菌率与发病呈平行关系的菌群是:
()
A.A群为主
C.C群为立
E.Y群为主
2.对流脑、乙脑患者在急诊时有很重要临床鉴别诊断意义的变化是:
()
A.脑实质损害程度
C.皮肤淤点、淤斑
E.颅内压增高程度
B.脑脊液
D.发病季节
B.B群为主
D.D群为主
3.流脑脑膜脑炎型患者出现昏迷、潮式呼吸和瞳孔不等大时,最主要的抢救措施是:
()A.肌注苯巴比妥
E.使用人工呼吸机
4.普通型流脑用磺胺嘧啶治疗1天,第2天临床症状无改善并出现颅高压,主要应采取的措施是:
()
A.改用青霉素
C.肝素应用
E.加用激素
5.暴发型流脑休克型临床特点中,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起病急骤,休克出现快
C.脑膜刺激征阴性
E.伴DIC
第6~8题
A.中毒型菌痢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型
D.肺炎双球菌性脑膜炎C.再生障碍性贫血伴感染
E.流行性乙脑脑炎
7.下列处理中,错误的是:
()
A.立即腰穿,做脑脊液检查
C.抗生素应用
E.呼吸兴奋剂应用
8.除病原治疗外,此时下列措施最重要的是:
()
A.20%甘露醇应用
C.肝素应用
E.激素应用
第9~11题
A.普通型B.败血症休克型
D.暴发型混合型C.暴发型脑膜脑炎型
E.慢性败血症型
10.在抗休克常规治疗中,应重点纠正哪项病理变化:
()
A.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C.纠正DIC
E.改善休克肺
11.与患儿有密切接触的父母亲应进行的预防措施是:
()
A.早期检查,及时发现继发新病人再及时治疗
C.口服利福平
E.中草药预防
第12~14题
D.高锰酸钾溶液漱口
B.菌苗预防
B.纠正血pH
D.改善肾功能
B.扩容抗休克
D.升压药应用
B.快速静滴甘露醇治疗
D.扩容抗休克
B.有出血点并常迅速扩展
D.由于起病急,脑脊液常规起病后即为化脓性变化
B.加强脱水治疗
D.腰穿放脑脊液
B.20%甘露醇静脉快速注入
D.立即气管切开C.注射山莨菪碱(6542)
12.急诊时应重点查询检查是:
()
A.注意观察全身皮肤有无散在性淤点、淤斑
C.腹部有无压痛及肌卫、肿块
E.体位有无角弓反张
13.体检发现脑膜刺激征(-),锥体系体征(-),但皮肤出现散在淤点及淤斑多起,急诊时应首先做的检查是:
()
A.淤点或淤斑细菌革兰染色涂片
C.头颅CT
E.头颅核磁共振
14.临床诊断为:
()
A.中毒型菌痢
E.脑型疟疾
第15~17题
男,11岁,于2月3日发病,突起高热,头痛,呕吐2天入院。
体检见全身皮肤有淤点、淤斑,昏睡,颈有抵抗,血白细胞19.2×109/L(19200/mm3),中性0.93,淋巴0.07。
15.目前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案为:
()
A.腰穿做脑脊液常规及一般细菌培养
C.尿常规D.大便常规检查
E.钩端螺旋体显凝试验
16.检查已证实有细菌性中枢感染,并在淤点、淤斑涂片中找到革兰阴性双球菌,此时应首选的抗生素为:
()
A.第三代头孢菌素
C.庆大霉素
E.氨苄西林静脉应用
17.病人用有效脱水治疗已7天,应否停药的依据为:
()
A.血象恢复正常B.临床症状、体征消失
D.脑脊液恢复正常后方可停药C.用足14天后停药
B.磺胺嘧啶
D.青霉素静脉应用
B.血培养一般菌
B.暴发型流脑(休克型)
D.钩体病脑膜脑炎型C.流行性乙型脑炎
B.腰穿查CSF常规
D.血常规及血小板计数
B.神经系统体检
D.肺部有无提示炎症体征
E.血及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后停药
18.流脑败血症期主要病变是:
()
A.血管内皮损害,炎症,坏死,血栓形成
C.全身性广泛性小血管损害
E.颅底化脓性炎症和粘连
B型题
第19~20题
A青霉素
B氯喹
C甲硝唑
D第三代头孢菌素
E吡喹酮
F利巴韦林(病毒唑)
B.全身小血管中毒性损害
D.脑内血管微血栓形成
G两性霉素
H丝裂霉素
I诺氟沙星、氧氟沙星
J盐酸小檗碱(黄连素)
19.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抗病原治疗应选用:
()
20.暴发型流脑休克型抗病原治疗应选用:
()
C型题
第21~22题
A颅内高压症
B微循环衰竭休克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21.暴发型流脑混合型有:
()
22.乙型脑炎有:
()
第23~24题
A皮肤淤点、淤斑
B微循环衰竭休克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23.暴发型流脑会出现:
()
24.乙型脑炎会出现:
()
PMP型题
1.判断在急诊应做的处理中正确与否:
①及时进行传染病报告。
()
②皮肤淤斑渗出物涂片革兰染色找细菌。
()
③腰穿脑脊液常规检查。
()
④血常规。
()
⑤血培养。
()
⑥尿常规检查。
()
⑦开通静脉通路。
()
⑧化验DIC:
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定量、3P试验。
()
2.判断送入病房后的处理正确与否:
①扩容。
()
②纠正酸中毒。
()
③激素应用。
()
④大剂量青霉素静滴。
()
⑤升压药应用。
()
⑥防治DIC。
()
⑦观察尿量。
()
⑧头颅CT。
()
⑨血沉。
()
⑩X线胸片检查。
()
11血气分析。
()
12吸氧。
()
3.判断经扩容后血压正常,次日颈项强直,克氏征(+),布氏征(+),昏迷,应做的处理正确与否:
①做腰穿脑脊液常规、生化及一般细菌培养。
()
②适当加大青霉素剂量。
()
③20%甘露醇125ml,每6h1次,静脉点滴。
()
④地塞米松10mg/d静脉点滴。
()
⑤头颅核磁共振检查。
()
⑥头颅CT检查。
()
⑦复查DIC全套。
()
⑧停用凝血因子。
()
⑨心电图检查。
()
⑩检查Na+、Cl-、K+及肾功能。
()
二、填空题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多见于_________季,_________发病率高。
2.流脑主要临床表现是突发_________、剧烈_________、频繁_________、皮肤黏膜_________及_________。
三、是非题
1.暴发型流脑临床分型:
①休克型;②脑膜脑炎型;③混合型。
A.正确B.错误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及脑实质损害,脑脊液呈非化脓性改变。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
1.简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血象及脑脊液检查结果。
2.简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普通型的临床表现。
五、问答题
1.试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型的临床分型及其表现。
2.试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型的诊断要点。
3.试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型的治疗原则。
1.A2.C3.B4.A5.D6.B7.A8.A9.D10.C11.C12.A13.A14.B15.A16.D
F20.A21.C22.A23.C24.D25.正确26.错误
27.冬春
儿童
28.高热
头痛
17.B18.A19.呕吐
淤点、淤斑
脑膜刺激征
29.
(1)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30.
(2)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
31.(3)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32.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血象:
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多在20×109/L以上。
(2)脑脊液检查:
白细胞数明显升高,在1000×106/L以上,以多核细胞增高为主。
蛋白质含量增高,糖及氯化物明显减低。
3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普通型在临床上最常见。
前驱期(为上呼吸道感染期)。
败血症期重要体征是约70%~90%病人有皮肤黏膜淤点或淤斑,病情严重者淤斑迅速扩大融合。
脑膜炎期主要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颈项强直,克氏征及布氏征阳性等脑膜刺激征。
重者有谵妄、神志障碍及抽筋。
恢复期约10%病人出现口唇疱疹。
34.暴发型的临床分型及表现为:
(1)休克型:
起病急,高热、寒战,严重者体温不升,伴头痛、呕吐及全身严重中毒症状,精神萎靡及烦躁不安。
全身皮肤黏膜广泛淤点、淤斑,可迅速融合成大片伴中央坏死。
循环衰竭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末端厥冷、发绀,皮肤呈花斑状,脉搏细速甚至触不到,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出。
但脑膜刺激征大多缺如。
可有呼吸急促,易并发DIC。
脑脊液检查大多澄清,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加。
(2)脑膜脑炎型:
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损害,除高热、头痛、呕吐外,意识障碍加深,并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反复惊厥,锥体束征阳性。
血压升高,心率减慢,瞳孔忽大忽小或一大一小,眼底检查见静脉迂曲及视神经盘水肿等脑水肿表现。
严重脑水肿可发生脑疝,常见枕骨大孔疝,并迅速出现呼吸衰竭,亦可有天幕裂孔疝,表现为昏迷,同侧瞳孔散大及对光反应消失,眼球固定或外展,对侧肢体瘫痪。
均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3)混合型:
以上两型临床表现同时或先后出现。
35.暴发型的诊断要点是:
(1)流行病学:
流行季节多为冬春季,儿童多见。
当地有本病发生及流行。
(2)临床表现:
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淤点、淤斑及脑膜刺激征。
严重者有败血症、脑实质损害,而有感染性休克、循环衰竭、神志障碍、惊厥及呼吸衰竭。
(3)实验室检查资料: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脑脊液检查颅压升高及化脓性改变。
细菌学检查阳性即可确诊。
36.暴发型的治疗原则是:
(1)休克型:
尽早应用有效抗生素。
迅速纠正休克。
肾上腺皮质激素,短期应用。
抗DIC治疗应输入新鲜血、血浆及应用维生素K以补充被消耗的凝血因子。
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2)脑膜脑炎型:
治疗的关键是早期发现颅压增高,及时脱水治疗,防止脑疝及呼吸衰竭。
(3)混合型:
结合休克型和脑膜脑炎型的治疗原则。
第二节细菌感染三、伤寒、副伤寒
(总分42,考试时间600分钟)
一、名词解释
1.伤寒复发
2.伤寒再燃
二、选择题
A型题
1.最能引起伤寒不断传播或流行的传染源是:
()
A.伤寒极期病人
C.暂时带菌者
B.潜伏期末的病人
D.慢性带菌者
E.伤寒恢复期及缓解期病人
2.伤寒杆菌从肠道感染后进入血液通过:
()
A.动脉进入
E.毛细血管进入
3.一位伤寒极期患者高热,24h体温相差超过1℃,但最低未达正常,此热型为:
()A.稽留热
C.间歇热
E.马鞍热
4.明确为伤寒的病人,病史中在病程第2~3周时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
A.中毒性肝炎
C.肠穿孔
E.支气管肺炎
5.女,31岁,2002年8月3日起发热,食欲不振,咽痛轻咳,经一般对症治疗未见效,发病第6天热达39.8℃,症状加重,腹胀气,神志忧伤,血压正常,心率88次/分,律齐,肺(-),肝肋下3cm,脾肋下4cm,血白细胞3.5×109/L,中性0.56,淋巴0.39。
以发热待查而入院,诊断应为:
()
A.流行性乙型脑炎
C.肝炎
第6~8题
男,41岁,农民,不规则发热持续2周伴腹胀,近1周来体温持续39~40℃,高热时脉率80次/分,肝肋下2cm,脾(-),血白细胞2.5×109/L,中性0.7,淋巴0.3,入院后第2天排便突然头昏、心慌、出冷汗,大便中有鲜血,扶入病房,血压9.3/6.7kPa(70/50mmHg),原有青霉素过敏史。
6.最可能的诊断是:
()
A.中毒性休克
E.痔疮出血
7.下列处理中错误的是:
()
A.输血补液纠正血容量
C.抗菌治疗
E.禁食,绝对卧床休息
B.止血药应用
D.立即手术
B.伤寒肠出血
D.出血性肠炎C.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D.伤寒
E.流行性感冒
B.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B.中毒性心肌炎
D.肠出血
B.弛张热
D.回归热
B.肝门静脉进入
D.由淋巴管通过胸导管进入C.直接从肠壁穿过进入
8.病原治疗中应选用:
()
A.氟嗪酸或环丙氟哌酸
C.阿莫西林
第9~10题
男,41岁,持续高热3周伴腹胀,便秘4天,曾用氯霉素治疗无效。
入院前自用番泻叶通便,当日10时许突然右下腹剧痛,心悸,头晕,脉细速,肝浊音界消失,X线腹界消失,X线腹部透视见膈下有游离气体,血白细胞19.0×109/L,多核球85%,EOS计数为零,血清肥达反应:
“O”1∶640(+),“H”1∶640(+)。
9.患者诊断为:
()
A.斑疹伤寒
C.胃穿孔
E.腹膜炎
10.此时应选用何种抗生素抗病原治疗:
()
A.氟嗪酸
C.SMZCo
第11~13题
男,20岁,持续高热1周,伴腹痛、腹泻。
体检:
肝肋下2cm,质软,脾肋下2cm。
11.此时最可能的疾病诊断是:
()
A.上呼吸道感染
C.细菌性痢疾
E.葡萄球菌感染
12.此时最有价值的实验室检查为:
()
A.血常规
C.血培养
E.肝功能
13.经3天有效抗生素治疗后,体温开始下降,腹泻中止,此时最合适的处理为:
()A.继续抗生素治疗全程共2周
C.保持大便通畅
E.绝对卧床休息
第14~17题
男,39岁,渔民,居住于上海松江县血吸虫疫区,常有饮生水不良习惯,持续高热3周,呈弛张型,40℃,伴腹胀,有黏液性大便,每天2~3次,肝肋下2cm,脾肋下1cm,血白细胞3.0×109/L,中性0.55,淋巴0.45,EOS计数为零,时有咳嗽。
14.最可能的诊断为:
()
A.日本血吸虫病
C.疟疾
E.粟粒性肺结核
15.入院后第2天,突发右下腹痛,大汗淋漓,此时应先做的检查是:
()
A.腹部X线摄片
C.血常规检查
E.腹腔穿刺
16.体检:
有下腹肌卫,肝浊音界消失,此时应做的紧急处理是:
()
B.B超
D.腹部CT
B.伤寒
D.败血症
B.小剂量激素治疗
D.补液利尿有助毒素排泄
B.大便常规
D.肥达反应
B.病毒性肝炎
D.副伤寒
B.氯霉素
D.氨苄西林
B.伤寒肠穿孔
D.阑尾炎穿孔
E.第三代头孢菌素
B.氨苄西林
D.氯霉素
E.第三代头孢
A.绝对卧床休息
C.镇静
E.抗感染治疗
B.禁食
D.立即手术
17.病变部位最可能的是:
()
A.胃或十二指肠
C.回肠末端
E.降结肠
第18~20题
男,40岁,农民,渐起高热已11天,为稽留热,40℃,同时伴有纳呆,脉搏88次/分,轻度黄疸及肝、脾肿大,AIT200U,精神萎靡,无腹胀及腹水症。
18.此时最合适的治疗是:
()
A.补液,退热剂应用
E.选用红霉素
19.病程第2周,患者体温渐降,但便秘已5天,此时处理应为:
()
A.应用强导泻药通便
C.米醋高位灌肠
E.食用粗纤维食品
20.确诊患者所患疾病最适宜的检查是:
()
A.严格测体温
C.血培养
E.大便培养
B型题
第21~23题
A骨髓培养
B血培养
C尿培养
D大便培养
E肥达反应
21.伤寒第1~2周时阳性率最高的是:
()
22.伤寒第3~4周时阳性率最高的是:
()
23.整个伤寒病程中阳性率均不高的是:
()
第24~26题
A血培养
B骨髓培养
C大便培养
D尿培养
E胆汁培养
24.已用氯霉素治疗而未能确诊的疑似伤寒病人应采用的培养是:
()
25.解除伤寒病人隔离,应采用的培养是:
()
26.伤寒慢性带菌者必要时应采取的培养是:
()
第27~28题
伤寒并发症有
B.做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D.血沉
B.生理盐水低位灌肠
D.用新斯的明
B.大剂量青霉素
D.应用第二代头孢菌素C.应用第三代喹诺酮药物
B.空肠末端
D.横结肠
A肠穿孔
B肠出血
C支气管肺炎
D中毒性肝炎
E中毒性心肌炎
27.伤寒第3周体温从40℃突起下降,伴冷汗,脉快,可能是并发:
()
28.老年伤寒患者常易并发:
()
C型题
第29~31题
A伤寒原发性菌血症
B伤寒第二次菌血症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29.释放内毒素产生伤寒症状:
()
30.血培养阳性率最高的是:
()
31.不产生临床症状,临床上称为潜伏期:
()
第32~33题
A伤寒复发
B伤寒复燃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32.血培养可分离到伤寒杆菌:
()
33.血清肥达反应可立即再升高:
()
PMP型题
急诊病员,高热39℃持续10天,伴肠胀气,神志恍惚,谵妄,肺部无啰音,心率80次/分,巩膜微黄
1.急诊应做下列哪些处理:
①做血常规()
②做尿常规、尿三胆()
③肝功能检查()
④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⑤胸片()
⑥开通静脉输液通路()
⑦血培养一般菌()
⑧血培养真菌()
⑨注射退热剂()
⑩头置冰袋()
11头颅CT()
12做脑脊液检查()
2.患者经退热剂治疗后热下降至37
多核0.75,淋巴0.25,凝血酶原时间
5℃时,神志略有改善,血白细胞3.0×109/L(3000/mm3),正常,高热时心率80~86次/分。
应做的处理是:
①做血EOS绝对计数()
②血肥达反应()
③抗生素选用氨苄西林()
④用泻剂通便()
⑤用支链氨基酸制剂治疗()
⑥做骨髓穿刺及培养()
⑦选用地寒米松退热()
⑧输血或输白细胞()
⑨加用兴奋骨髓增生药物()
3.血EOS计数为零,体检发现肝脾肿大,体温仍39℃,应做的处理是:
①重新讯问病史及发病经过()
②B超查肝、胆、胰、脾()
③尿培养一般菌()
④吸氧()
⑤抗菌药物改成喹诺酮类()
⑥肠胀气用新斯的明()
⑦饮食中增加粗纤维类蔬菜以排大便()
⑧饮食进行严格管理,禁止食用粗硬及有渣的食物()
⑨静脉输1500~2000ml液体()
⑩加强支持疗法()
三、填空题
1.伤寒__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的严重并发症。
2.伤寒临床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与_________。
四、是非题
1.伤寒患者饮食不当,有可能诱发肠出血、肠穿孔。
A.正确B.错误
2.伤寒患者高热时不宜用物理降温方法,宜用大量退热药。
A.正确B.错误
五、问答题
1.请试述伤寒典型的临床表现的四期经过。
2.请试述伤寒的诊断要点。
1.D2.D3.B4.C5.D6.B7.D8.A9.B10.A11.D
C
35.错误
12.C13.A14.B15.A16.D17.C18.
19.B20.C21.A22.E23.C24.B25.C26.E27.B28.C29.B30.B31.A32.C33.D34.正确36.肠出血
肠穿孔
37.持续发热
相对缓脉
白细胞减少
38.伤寒复发:
少数患者退热后1~3周,临床症状再现,血培养再度阳性,称为复发。
39.伤寒再燃:
部分患者在病后2~3周体温开始下降但尚未恢复正常时,体温又再复升,血培养可为阳性,称为再燃。
40.
(1)①+②+③+④+⑤—⑥+
⑦+⑧—⑨+⑩+11—12—
41.
(2)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42.(3)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43.伤寒的典型四期:
①初期(侵袭期):
病程第1周。
发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体温呈阶梯形上升,可在5~7日内高达39~40℃,发热前可有畏寒,少有寒战,出汗不多。
②极期:
病程第2~3周。
常有伤寒的典型表现,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较多在本期出现。
发热以高热、稽留热为主要热型,持续10~14天。
神经系统症状:
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听力减退,重者可出现谵妄、昏迷、病理反射等中毒性脑病表现。
循环系统症状:
常有相对缓脉或有重脉,如并发心肌炎,则相对缓脉不显。
肝、脾肿大,并发中毒性肝炎时,肝功能异常,部分病者可有黄疸。
病程7~13天部分病者皮肤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玫瑰疹)。
③缓解期:
病程第3~4周。
体温出现波动,并开始逐步下降。
④恢复期:
病程第5周。
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
44.伤寒的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资料:
注意流行地区、季节、当地是否有伤寒正在流行、既往病史、预防接种史以及曾与患者接触史。
(2)临床表现:
持续发热1周以上,表情淡漠、呆滞、腹胀、便秘或腹泻,相对缓脉,玫瑰疹,脾肿大等。
并发肠出血或肠穿孔则有助诊断。
(3)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计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肥达反应阳性。
确诊的依据是检出伤寒沙门菌。
第二节细菌感染四、细菌性食物中毒
(总分22,考试时间600分钟)
一、名词解释
1.肠毒素
2.侵袭性损害
二、选择题
A型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 科三基 考试 题库 基础知识 试题 附有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