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绪论.pptx
- 文档编号:30798364
- 上传时间:2023-10-09
- 格式:PPTX
- 页数:41
- 大小:905.02KB
微观经济学绪论.pptx
《微观经济学绪论.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绪论.ppt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观经济学,导论,一、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渊源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它是为现实服务的,它的发展是市场经济现实发展的结果。
西方经济学从它的产生到现在,主要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和现代主流经济学等阶段。
1、重商主义,西方经济学的萌芽阶段,它产生于世纪,终止于世纪中期。
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与确立期。
主要观点:
重商主义把金银即货币作为财富的唯一形态,认为一切经济活动和一切经济政策都是为了获取金银。
要使一个国家财富增加,除了直接增加金银矿的开采外,就是通过对外贸易的顺差。
主张国家应当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鼓励出口,限制或禁止进口,以便尽量扩大外贸顺差,使外国的金银流入本国,增加本国的财富。
反映了原始积累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即反映了当时商品货币关系和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
仅限于对流通领域的研究,即仅把流通领域作为研究对象,因而不可能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实质,未形成完整的经济学体系。
与重农主义观点的主要区别重农主义认为只有农业生产才会创造和产生财富,而其他部门都不会创造或形成财富,因此重农主义将研究对象放在生产过程,而重商注意将研究对象放在流通过程。
2、古典经济学,从世纪中期到世纪年代前为止,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时期。
在英国由威廉配弟开始,经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发展为完整的体系。
最后被大卫李嘉图推向高峰;在法国则由布阿吉尔贝尔开始,经过魁奈和杜尔哥的进一步发展,到西斯蒙第而结束。
最重要经济学家的是亚当斯密,亚当斯密,在分析继承前人经济思想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经济理论体系,被公认为资产阶级“经济学之父”。
于1776年发表了其最主要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国富论中研究的主题是如何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提出了“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
考察了市场价格因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波动的情况,认为市场价格机制就象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个人追求私利的活动,客观上又实现了社会利益,使社会资源能合理而有效率地分配到各种商品的生产上去。
最基本的特征是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主张国家不应去干预国民经济活动,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因此自由放任是古典经济学的核心,其它问题都是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
3、新古典学派,从世纪年代的“边际革命”开始,到世纪年代结束。
其中心仍然是自由放任,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仍然是古典经济学的延续。
它用新的“边际效用分析法”,从新的角度来论述自由放任思想,从而,引发了经济学上的“边际革命”,对数理经济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1890年英国剑桥大学的阿弗里德马歇尔出版了经济学原理一书,他综合了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和边际效用主义的观点,形成一个新体系,建立了一个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经济学体系。
从此建立了微观经济学体系开创了经济学的一个新时期。
4、凯恩斯主义,从世纪年代到年代之前。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社会失业现象严重,资本主义处于覆灭当中。
以自由放任为核心的微观经济学,在经济危机的严酷现实面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给传统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以严重的打击。
马歇尔的门徒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抛弃了传统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思想,创立了以国家调节为主线的宏观经济学。
他于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一书,是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作和“凯恩斯革命”的标志。
凯恩斯运用宏观总量的分析方法在通论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经济理论。
提出了传统经济学倡导的自由放任政策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必然会因有效需求不足而发生经济危机,即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因而引起萧条和失业,并提出了以国民收入决定为中心,由政府干预经济以保证充分就业、避免危机的一整套经济理论、政策主张和方法,从而创立了宏观经济学体系。
他的理论当时在资本主义国家得到了广泛的承认和应用,而且他被称为“现代宏观经济学之父”。
5、新古典综合派新旧范式的联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20世纪60年代末。
以美国的萨缪尔森为首的一些西方经济学者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公私混合经济”,由“私营”和“公营”两部分所组成。
混合经济的特征就是“综合”,既包括政府的作用,又包括竞争的作用。
企图一方面弥补西方经济理论体系内部的漏洞,另一方面企图通过经济理论体系维护资本主义是理想社会的说法。
他们认为传统的自由放任和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两种理论是相辅相成的,把凯恩斯的理论作为宏观经济学,把传统的新古典理论作为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以充分就业为前提,宏观经济研究不同就业水平的决定,因此可以被纳入同一体系之中,两种理论的政策主张只不过是代表同一理论体系所涉及到的两种不同的情况。
把马歇尔的新古典学派理论和凯恩斯的经济理论结合起来,并把这种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结合称为“新古典综合”。
6、现代主流经济学,在20世纪70年代至今。
西方世界出现的滞胀,即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并存。
此时出现了用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无法解释滞胀存在的窘况,给新古典综合派的宏观经济学部分以很大的打击。
在滞胀的现实面前,政策的选择只能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这便是近年来,特别是19731975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之后主要西方国家面临的困境。
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已经承认无法摆脱这种困境。
由于宏观和微观经济学的综合已经成为西方学者的共识,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摒弃“新古典综合”字样,除了维持原有的基本观点外,尽量吸收和容纳其他学派的观点。
现代主流经济学已成为缺乏统一理论体系的各学派的混合物。
二、经济学的相关概念,现代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用于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和劳务,以及在不同群体中进行分配。
具体而言,经济学研究人类在生产、消费、交换和分配中的行为和相互关系。
经济学可分为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主要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
应用经济学主要有产业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
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人的经济理性和资源的相对稀缺性人的经济理性:
也可以称为“合乎理性的人”或者“理性人”。
基本特征就是:
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或者说每一个经济人都是力图以自己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取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是指无论资源多么富有,其资源都是相对有限的。
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但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生产资源是稀缺的,即在一定时期里与需求相比较,供给总是相对不足的,正是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家需要关注并加以研究的经济问题:
怎样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求问题。
2、机会成本,由于稀缺性的存在,人们必须对现有的资源使用做出选择:
是用于生产x还是y;由于你的货币收入有限,你必须决定是用于购买A还是B。
因此稀缺性隐含着选择,选择是稀缺性的必然结果。
既然要选择,那么每一个经济人需不需要付出何种代价呢?
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另一种价值最高的东西,便称之为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用所有选择中的次优选择的价值来度量的,或者用所失去的最佳选择的价值来度量。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不仅仅是明智的流行语,更是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以上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简图来表示:
资源有限性,欲望无限性,稀缺性,选择,机会成本,思考:
我们现在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三、三大基本经济学问题,任何一个社会,无论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无论是一个泱泱大国,还是鲁宾逊的个人漂流世界,都共同面临着以下经济组织的三大基本经济问题: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1)生产什么,实质上包括了生产什么品种,生产数量,生产时间以及生产地点等四个问题。
何谓生产呢?
生产将投入转为产出的活动。
投入又称生产要素,指的是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物品或劳务。
产出是指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各种有用的物品或劳务,它们可以用于消费或用于进一步生产。
如鸡蛋、面粉等的投入,而可口的面包则是产出。
西方经济学家将生产要素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2)如何生产,包括以下四个问题:
由谁生产;用什么资源生产;用什么技术生产;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生产。
谁生产枪炮,谁来生产黄油,是用柴油还是煤电?
用手工生产还是机械化生产钟表呢?
是国有企业来生产电脑还是私有企业呢?
等等。
(3)为谁生产,指谁来享有生产出来的商品。
为谁生产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国家收入的分配和消费问题。
换句话说,这些商品如何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分配呢?
毫无疑问,商品的分配取决于收入的分配。
收入高的就比收入低的人可以消费多更好的商品。
国家是希望财富集中在极少数人手里还是希望财富平均分配呢?
社会应该给穷人提供最低消费还是严酷地遵循不劳不得食的原则呢?
四、市场循环流,为了理解经济的运行,我们采用一个直观的经济模型来绘制经济组织的活动,该模型称之为市场的循环流。
(与p19的图21类似),上图的左右分别表示公众和企业,也就是消费者和生产者。
图的上方表示产品市场,由企业和公众共同决定生产什么;图的下方表示生产要素市场,企业对投入品的需求和公众对生产要素的供给相结合共同决定工资、租金与利息。
具体来说,公众首先在生产要素市场上提供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动或者资本等,获得收入(包括工资、租金、利息等),然后在产品市场上购买所需的商品,如衣服、食品等,同时企业也通过商品的出售获得利润,为了继续生产会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如雇佣一定的工人等,此时公众又获得了收入,进而再在产品市场上购买商品,如此循环下去,消费者和厂商的经济活动通过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而联系起来。
五、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把经济学原理或经济理论区分为两大组成部分或两个分支学科: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
宏观经济学:
把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
1、微观经济学,也称为“个量分析”,包括三个层次:
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分析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的决定;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
大致框架为:
需求供给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供给理论(生产理论与成本理论)市场理论生产要素的价格与收入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2、宏观经济学,也称为“总量分析”,研究宏观经济学总量的一门学科,并提出一套理论来解释一系列宏观经济变量如何决定,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改变这些变量并使之达到较为理想的目标。
主要包括:
国民收入及其增长、价格总水平、就业与失业、利率水平和国际收支,3、两者的联系,微观与宏观经济学虽各有其研究的课题和相应的分析工具,它们作为一门科学的理论体系,两者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
整体与构成整体的个体之间的关系。
两者使用同样的分析方法,即科学的抽象、静态均衡分析和动态过程分析的分析方法。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例如失业与通货膨胀必然涉及到劳动力的供求与工资决定的工资理论。
六、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
阐述客观事物是怎样(Whatis,wasorwillbe)的经济理论。
它会从“现有的事实”,推导出“将会是什么”的逻辑结构。
实证命题可能正确,可能不正确。
规范经济学:
考察事物之间不论是否有因果关系,而应该怎样(Whatoughttobe)行动的问题。
它会从“现有的事实”,推导出“应当如何”的逻辑结构。
从经济思想的发展史来看,除少数经济学家主张经济学应是象自然科学一样的纯实证科学以外,基本上一致的看法是,经济学既是一门实证科学,也是一门规范科学,同样一个政策的效果会得到好坏不同的结论,是由于个人的价值判断不一样。
实证分析的逻辑结构,1、定义行为变量,2、列出假说,3、推导出假说,4、做出预测,5、检验预测,通过检验:
接受,没有通过检验:
拒绝,提出新的理论,2、经济模型,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研究的经济现象之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
一般使用描述变量的函数关系的一个或一组数学方程式来表示,在大多数场合,一个经济模型还可以用几何图形的表现形式。
变量是经济模型的基本要素。
变量可以区分为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和参数。
内生变量是指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
外生变量是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
参数指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通常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的,参数也往往被看成是外生变量。
经济模型所研究的每一个经济事物,往往要舍弃一些基本的因素,只就经济事物的基本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
换句话说,经济模型使用了大量的假设,来简化现实生活。
3、均衡分析,定义:
当正反二种力量正好相等,相互抵消时,我们说此时处于均衡状态。
经济学中常区分为局部均衡和总体均衡。
局部均衡,局部均衡的方法,是马歇尔(Marshall)在经济学原理中所经常使用的分析方法。
这是分析一个产品、一个市场中的供需均衡问题,也可以扩展为对一些产品或一些市场中的均衡问题。
为了进行这样的分析,就不能不排除其他产品或其他市场对正在进行的均衡分析的影响。
所以,这种分析方法是建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假定前提下的。
总体均衡,总体均衡是瓦尔拉斯(Walras)首先使用的分析方法。
这是以一个系统中所有的市场都能够同时实现均衡为前提的分析方法。
3、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分析是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当所使用的变量,都是同一时期的,即这是不考虑时间因素时的经济分析方法,就是静态分析。
“当价格是3,需求为5”是一个静态分析的结果。
比较静态分析法是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比如,“价格上升,需求下降”,“收入增加,需求曲线右移”等,都是比较静态分析的结果;,以上两种分析中,时间的因素被省略了,所分析的所有变量都在同一个时期。
动态分析法则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在不同时点上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它考察了经济活动的实际的发展变化过程。
动态分析的中心在于经济状态随时间而变动的过程或变动的机制。
而不是对变动前后状态的比较。
动态分析在函数表达中的基本特点是变量具有时间特征。
4、经济学学习中要注意的一些谬误,不能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经济学分析中大量使用一个假设就是“其他条件不变”。
合成谬误对局部正确的对总体来说不一定正确。
如果认为局部真则总体也真就犯了合成谬误。
后此谬误仅仅因为一件事发生在另一件事之前,就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原因,就犯了后此谬误。
教材:
高鸿业主编: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平狄克、鲁宾费尔德:
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曼昆:
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人民出版社。
周惠中:
微观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观经济学 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