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施工控制网的建立.pptx
- 文档编号:30797270
- 上传时间:2023-10-09
- 格式:PPTX
- 页数:43
- 大小:350.55KB
第五章施工控制网的建立.pptx
《第五章施工控制网的建立.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施工控制网的建立.ppt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章施工控制网的建立控制网按其用途不同分为两大类,即国家基本控制网和工程控制网。
国家基本控制网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坐标框架。
其特点是控制面积大,控制点间距离较长,点位的选择主要考虑布网是否有利,不侧重具体工程施工利用时是否有利。
它一般分级布设,共分四等。
工程控制网是针对某项工程而布设的专用控制网,它分为测图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变形监测网等。
测图控制网是在工程施工前勘测设计阶段建立的测图控制网,其目的主要是为测绘地形图服务。
点位的选择是根据地形条件来确定的,并不考虑工程建筑物的总体布置,因而在点位分布和密度上都满足不了后续工程建设的需要。
施工控制网是为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放样提供控制;其点位、密度以及精度取决于建设的性质,施工控制网点的精度一般要高于测图控制网,它具有控制范围小,控制点的密度大,精度要求高,受施工干扰大等特点。
施工控制网与国家或城市控制网相比较,其最大的不同是:
在精度上并不遵循“由高级到低级”的原则。
例如,厂区施工控制网主要是为工业厂区各工程建筑物的布局放样而建立的,而对于车间或厂房,其内部设备放样的相对精度要求更高,这样就存在厂房矩形控制网比厂区控制网要求更高的精度。
变形监测控制网是在施工及运营期间为监测建筑工程对象的变形状况而建立的控制网。
由于平面坐标是相对于几何参考面,而高程是相对于物理参考面,因而,控制网点位的表述通常是分解为平面坐标和高程坐标两个方面,故工程控制网应包括有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本章将从工程建筑物放样的程序和要求、控制网精度的确定方法、国家高精度控制点的利用、施工控制网的设计以及典型工程施工控制网布设等方面进行阐述。
5-1控制网精度确定的一般方法在建筑施工中,测量工作将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的各个阶段。
从做准备工作开始,就需要进行场地平整、建立施工控制网;根据施工控制网进行建筑物放样;为了解基础沉降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及建筑物使用期间,还要进行沉降测量,为了便于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管理、维修、扩建等,建筑工程完工时,应作竣工测量。
由此可见,建筑施工的全过程是离不开测量的,它对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的规范化都起着重要作用。
工程施工中的测量工作与其他的一般测量工作不同,它要求与施工进度配合及时,满足施工的需要。
我们知道,原有的测图控制网在布点和施测精度方面主要考虑满足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需要,不可能考虑将来建筑物的分布及施工放样对点位的布设要求。
因此,在施工期间这些测量控制点大部分会遭受破坏,即使被保留下来的,也往往不能通视,无法满足施工测量的需要。
因此,工业企业建筑物在施工之前都要在原有测图控制网的基础上建立施工控制网。
工程建筑物放样的程序,应遵守由总体到局部的原则,即首先在现场定出建筑物的轴线,然后再定出建筑物的各个部分。
采用这样一种放样的程序,可以免除因建筑物众多而引起放样工作的紊乱,并且能严格保持所放样各元素之间存在的几何关系。
例如放样工业建筑物,则首先放出厂房主轴线,再确定机械设备轴线,然后根据机械设备轴线,确定设备安装的位置。
又如放样大坝,则首先放出大坝的主轴线,然后再放样各坝段轴线,根据坝段轴线再放出坝段每层的形状、尺寸等。
工程建筑物主轴线放样的精度要求,主要根据建筑物的性质、与已有建筑物的关系以及建筑区的地形(主要决定工程量的大小)和地质(主要决定建筑物的稳固性)情况来决定。
例如扩建的工业场地上建筑物的主轴线,要考虑与现有建筑物的联系,而大坝主轴线的放样,主要是考虑地形与地质情况。
当施工控制网仅用于放样建筑物的主要轴线位置时,由于主要轴线位置的放样精度要求并不太高(相对细部放样而言),例如,工业场地上厂房主轴线放样精度为2cm。
因此,对厂区施工控制网的精度要求也不太高。
但是当施工控制网除了用于放样主轴线外,尙需直接用来放样辅助轴线和个别细部结构时,则对施工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就大大提高。
例如桥梁的施工控制网,除了用以精密测定桥梁长度外,还要用它来放样各个桥墩的位置,保证其上部结构的正确连接,因此其精度要求就比较高。
施工控制网建立以后,即可进行建筑物轴线的放样。
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是一次就将场地中所有的建筑物轴线都放样出来,而是按照施工的需要,依次地把它们标定出来。
这是因为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常有修改,而且也不是所有的建筑物同时施工,过早地放样出来,标桩也不容易保护。
为了使放样工作正确无误,必须要了解设计的内容、性质及其对测量工作的精度要求,认真阅读图纸,了解施工的全过程,并掌握施工现场的变动情况,使测量工作能够与施工密切配合。
正确制定工程建筑物放样的精度要求,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如果订得过宽,就可能造成质量事故;反之,若订得过严,则给放样工作带来不少困难,从而增加了放样工作量,延长了放样的时间,也就无法满足现代化高速度施工的需要。
建筑物放样时的精度要求,是根据建筑物竣工时对于设计尺寸的容许偏差(即建筑限差)来确定的。
建筑物竣工时的实际误差是由施工误差(包括构件制造误差、施工安装误差等)和测量放样误差所引起的,测量误差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为了根据验收限差正确地制定建筑物放样的精度要求,除了测量知识之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工程知识。
在确定了建筑物放样的精度要求以后,就可以用它作为起算数据来推算施工控制网的必要精度。
此时,要根据控制网的布设情况和放样工作的条件来考虑控制网误差与细部放样误差的比例关系。
以便合理地确定施工控制网的精度。
对于桥梁和水利枢纽地区,放样点位一般离控制点较远,放样不甚方便,因而放样误差较大。
同时考虑到放样工作要及时配合施工,经常在有施工干扰的情况下高速度进行,不大可能用增加测量次数的方法来提高精度。
而在建立施工控制网时,则有足够的时间和各种有利条件来提高控制网的精度。
。
因此在设计施工控制网时,应使控制点误差所引起的放样点位的误差,相当于施工放样的误差来说,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以便为今后的放样工作创造有利条件,这就是我们通常应该遵循的“忽略不计原则”。
根据这个原则,对施工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分析如下:
设M为放样后所得点位的总误差;m1为控制点误差所引起的误差;m2为放样过程中所产生的点位误差,则设,则有:
若令时可认为,则有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把作为确定控制网的点位精度。
5-2国家高精度控制点的利用目前,我国国家大地测量控制网依高斯投影方法按6或3带进行分带和计算。
对工程测量,一般也采用高斯投影方法,这样既与国际惯例相一致,也便于利用国家高精度控制点的现有成果。
本节将对投影带与投影面的选择、工程平面坐标系的选择以及不同平面坐标系的转换等问题进行讨论。
5-2-1投影带与投影面的选择一、投影变形分析控制测量中的投影带和投影面的选择,主要是解决长度变形问题,这种变形主要由两种因素引起:
1、实测边长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的变形影响,其值为:
式中:
为归算边高出参考椭球面的平均值,S为归算边的长度,R为归算边方向参考椭球法截弧的曲率半径。
归算边长的相对变形,由上式可计算每公里的长度投影变形值如表5-1:
2、将参考椭球面上的边长归算到高斯投影面上的变形影响,其值为:
二、工程测量投影面和投影带选择的出发点工程测量控制网不但作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控制基础,更主要是为工程各施工阶段的放样提供依据,这就需要满足施工所需要的精度要求。
一般情况下,为了满足测量结果的一测多用,在满足工程精度的前提下,工程中应采用国家统一3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当边长的两次归算投影改正不能满足工程所需要求时,为保证工程测量结果的直接利用的计算方便,可以采用任意带的独立高斯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归算测量结果的参考面可以自己选定。
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来实现:
1)、通过改变从而选择合适的高程参考面,将抵偿分带投影变形,这种方法通常称为抵偿投影面的高斯正形投影。
2)、通过改变,从而对中央子午线作适当移动,来抵偿有高程面的边长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的投影改正。
3)、通过既改变,又改变,来共同抵偿两项归算改正变形。
5-2-2工程平面坐标系统的选择在工程控制测量时,根据施工所在的位置、施工范围及施工各阶段对投影误差的要求,可采用以下几种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国家3带高斯正形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由表5-1和表5-2可知,当测区平均高程在50m以下,且值不大于20km时,其投影变形值和均小于1.0cm,这个精度基本可以满足绝大部分线型工程的测图和工程放样的精度要求。
因此,在偏离中央子午线不远和地面高程不大的区域,无需考虑投影变形问题,直接采用国家统一的3带高斯正形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作为工程测量的坐标系,使二者相一致。
二、抵偿投影面的3带高斯正形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在这种坐标系中,仍采用国家3带高斯投影,但投影的高程面不是参考椭球面而是依据高斯投影长度变形而选择的高程参考面,在这个参考面上,长度变形为零。
当采用第一种坐标系时,超过允许的精度要求时,可令,即:
三、任意带高斯正形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在这种坐标系中,仍把地面观测结果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但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不按国家3带的划分方法,而是依据补偿高程面归算长度变形而选择的某一条子午线作为中央子午线。
即保持不变,可求得:
比如某测区相对参考椭球面的高程Hm=500m,为抵偿地面观测值向参考椭球面上归算的改正值,可得y=80(km),即选择与测区相距80km的子午线为中央子午线。
四、具有高程抵偿面的任意带高斯正形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在这种坐标中,往往是指投影的中央子午线选在测区的中央,地面观测值归算到测区平均高程面上,按高斯正形投影计算平面直角坐标。
这种方法是综合二、三两种坐标系长处的一种任意高斯正形投影计算平面直角坐标,因而能更有效的实现两种长度变形改正的补偿。
五、独立平面直角坐标当测区控制范围较小时,可不进行方向和距离改正,直接把局部地球表面看作为平面,建立独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这时,起算点坐标及起算方位角最好能与国家网或城市网联系,如联测困难,可自行测定边长和方位角,而起始点坐标可假设。
在上海市磁悬浮工程和芦洋跨海大桥工程,由于工程区域内绝对高程和平均高差较小(一般均在20m以下),且整个工程线路长度在30km左右,故均采用了具有高程抵偿面的任意带高斯正形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
5-2-3不同平面坐标系统间的坐标转换为了使工程方便利用现有的资料,使设计得以具体的实施,应将施工坐标系统与城市坐标系统或国家坐标系统建立一定的衔接和换算关系。
在上海市磁悬浮线工程中,磁悬浮线路坐标系是采用任意带高斯正形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选择过磁悬浮工程线路中间位置的子午线为中央子午线进行高斯投影,投影面为平均高程面,保持X坐标轴与上海平面坐标系的X坐标轴平行,Y轴与上海平面坐标系的Y坐标轴重合。
再经平移,使原点的坐标值保持原上海平面坐标系统坐标值。
通过这样的相互转换,使得设计单位在上海平面坐标系中所设计的各项设计坐标可直接在磁悬浮高速铁路坐标系中实施放样。
当大型工程的起点和终点横向距离超过了具有高程抵偿面的任意带高斯正形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所能补偿的范围时,此时应分段建立若干个施工坐标系区段。
一般来说,在工程设计完成后,根据设计所要求的精度,计算最大投影带区的范围,用图解法在地图上确定每一个施工坐标系区段的位置,根据国家平面直角坐标值,确定其投影带中心位置的大地坐标。
在工程坐标系区段衔接处,必须包含足够的重叠部分,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工程控制点的衔接。
在线型工程中,根据分级布网的原则,其首级网点间距大约为3km,在重叠部分,应至少各包含首级控制点3个(约6km的范围)。
对采取区段建立的工程坐标系,其纵坐标和横坐标应以线路的前进方向和垂直其前进方向来确定。
在不同的坐标系区段,也应建立相互的坐标转换关系。
在坐标系统的转换时,必须建立双向转换关系,使每个点在坐标系中可自由转换。
如在东海跨海大桥工程中,由于在水上、岛上及陆地间建设的不同,设计时采用的坐标系统也不一样,这就更需要在不同的坐标系统间进行数据的转换。
5-3施工控制网的设计一、施工平面控制网的网形工程施工平面控制网是专门为工程施工放样服务的,根据工程的特点,平面控制网一般有以下几种网形:
(1)导线网在工程施工控制测量中,导线网形是比较常用的,他包括单一导线和具有一个或多个结点的导线网。
网中的观测值是角度(或方向)和边长。
其特点是网中各点上的观测方向较少,除节点外只有两个方向,因而受通视要求的限制较小,易于选点和降低觇标高度,甚至不需要造标;它的图形非常灵活,选点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变化;网中的边长都是直接测定的,因此边长的精度较均匀。
但导线网中的多余观测数较少,有时不易发现观测值中的粗差,因此可靠性不高。
因此它比较适用于障碍物较多的平坦地区或隐蔽地区。
(2)边角网
(2)边角网边角网是指既测边又测角的以三角形为基本图形的平面控制网。
目前随着全站型仪器的发展,测角及测距的精度不断提高,边角网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其特点是图形简单,网的精度较高,有较多的检核条件,易于发现观测中的粗差。
但在障碍物较多的平坦地区或隐蔽地区布设较困难。
(3)GPS网近年来随着GPS定位技术的发展,GPS相对定位精度在几十公里的范围内可达到1/1000000-1/100000,完全可以满足城市二、三等网的精度要求。
GPS网的网形在很大程度上与使用接收机的数量和作业方式有关。
目前,在地铁及公路的建设过程中,首级网的布设,很多都是采用了GPS网。
除了以上三种常用的施工控制网形外,目前还有个别工程采用建筑方格网的控制形式。
二、控制网建立的过程施工控制网的设计一般经过下列过程:
根据建立控制网的目的、要求和控制范围,经过图上规划和野外选点,确定控制网的图形和决定参考基准(起始点);根据测量仪器条件拟定观测纲要(观测方法和观测值的预期精度);根据观测所需的人力、物力进行成本预算;根据控制网图形和观测精度进行目标成果的精度估算与分析,并与预定的要求相比较,作必要的方案修正,以上称为控制网的设计工作;然后是付诸实施,埋设标志,建立观测墩、台和观测标志,按预定纲要进行观测,按观测数据评定观测精度;最后进行成果处理、平差计算,平差值及目标成果的精度评定。
在控制网的建立过程中,除了外业测量和内业计算的仪器设备和人员的技术素质作为必要条件以外,控制网的优化设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控制网优化设计的质量标准控制网的质量是控制网设计的核心和宗旨。
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控制网的质量好坏,不仅取决于工程的性质和要求,而且取决于标准制定的合理与否。
因此,标准的制定对控制网的设计非常重要。
而这个标准就是控制网优化设计的质量标准,又称为质量指标、质量准则。
通常,我们用一些数值指标来描述控制网质量的好坏。
根据对控制网的要求不同,一般有下列四个方面的质量指标:
精度描述误差分布离散程度的一种度量;可靠性发现和抵抗模型误差的能力大小的一种度量;灵敏度监测网发现某一变形的能力大小的一种度量;经济建网费用。
下面将分别对其质量指标作系统地讨论,并对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及综合指标的制定原则和方法作初步介绍。
1、精度指标精度指标是描述误差分布离散度的一种度量,常用方差或均方根差来描述。
对于一般控制网,均可以用高斯马尔柯夫模型来描述。
式中,L是n维观测向量,X为t维未知参数向量(通常选择控制网中待定点的高程或坐标作为未知参数),A为系数矩阵或设计矩阵,为权阵,为单位权方差,D(L)和E(L)分别为L的方差和数学期望。
根据最小二乘原理,(5-12)的平差结果为未知参数的方差阵或协因数阵在控制网的精度评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需的各种精度指标都可以由它导出来。
因此,可以认为或包含了控制网的全部精度信息。
我们称它为控制网的精度矩阵。
显然,用精度矩阵就可以完整地描述控制网的精度情况。
但是,就实际应用来说,这样做会带来一些不便。
因为我们很难直接地将两个不同的精度矩阵之间进行比较,判别出哪一个精度高,哪一个精度低。
因此,我们总是抽取精度矩阵的一部分信息,定义一些数值指标,以此来作为比较精度高低的标准。
1)整体精度整体(总体)精度用于评价网的总体质量。
因为精度矩阵(或)是一非负定阵,其特征值也必非负,设按大小排列为2)局部精度控制网中某一个元素的精度称为网的局部精度,如某一条边长、某一个方向和一个点位等的精度。
局部精度均可以看成是未知参数的某个线性函数(即权函数式),2、可靠性标准可靠性概念是荷兰Barrda教授(1968年)针对观测值数据中的粗差提出来的。
测量控制网的可靠性是指控制网探测观测值粗差和抵抗残存粗差对平差成果影响的能力,它分为内部可靠性和外部可靠性。
1)内部可靠性内部可靠性是指某一观测值中至少必须出现多大的粗差(下界值),才能以所给定的检验功效在显著水平为的统计检验中被发现?
2)外部可靠性外部可靠性是指无法探测出小于下界值的观测值,而保留在观测数据中的残存粗差对平差结果的影响;即没有发现的粗差对待估参数的影响。
3)多余观测分量,由于内、外可靠性均与多余观测分量有关,多余观测分量不仅代表了该观测值在总的多余观测数中所占地位,而且也可以作为可靠性评价中的一个重要量度局部可靠性。
同时,多余观测数r越大,表明对发现粗差越有利。
因此,我们也可以用多余观测的平均值作为另一可靠性度量整体可靠性指标。
3、可检测性准则灵敏度准则变形观测控制网以灵敏度准则作为其特殊的质量准则,是由变形观测控制网的性质、特点和用途所决定的。
我们知道,变形观测控制网的目的就是要证明监测对象是否存在显著变形,和一般控制网相比较,监测网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具有周期性和方向性,即通过多期观测来发现建筑物在某一特定方向上的变形。
例如,重力坝主要是发现垂直于坝体方向的变形等。
而变形观测网的灵敏度则正是用来描述监测网发现变形体在某特定方向上变形的能力。
因此,灵敏度应作为变形观测网的主要质量准则;在重复观测中预期可能监测到的最小变形值应满足需要。
4、经济性准则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实现对控制网的精确性与可靠性要求。
在控制网的设计中,每个基本要求都可以分别作为目标函数。
控制网的优化设计是在限定一些其他基本要求的情况下来寻求某一目标函数的极值,例如在一定的测量费用(成本)的约束下要求目标成果具有最高的精度,或在精度与可靠性的约束下寻求最低的成本等。
四、控制网优化设计的类控制网优化设计一般分为四类(四方面内容):
零类设计(基准问题),一类设计(图形问题),二类设计(权比问题),三类设计(加密问题)。
这四类的设计内容可以用参数法平差的函数模型与随机模型来解释,设:
零类设计为基准(起始数据)的设计,固定参数为A(控制网的图形)和P(观测值的先验精度),待定参数为X(未知参数平面网点的坐标或高程网点的高程)及(未知参数的协因数阵)。
本类设计是在控制网图形和观测值的先验精度已定的情况下,选择起始数据使网的精度达到最高。
一般方法是按既定的网形和观测精度进行自由网平差,以判断控制网本身的精度,然后在不同参考系之间进行相似变换,以选择一个最优的参考基准,使达到(5-14)式的精度标准。
一类设计为控制网图形的设计,固定参数为P和,待定参数为A。
能完整地表达控制网成果所能达到的精度,在此作为固定参数即代表对控制网成果精度的全面要求,因此作为固定参数的称为准则矩阵。
本类设计为控制网成果的精度要求及观测手段可能达到的精度已定的情况下,控制网图形设计的优化,即点位的最佳布设和采用最佳的观测方案。
二类设计为观测值权的设计,固定参数为A(控制网图形)和(准则矩阵),待定参数为P。
本类设计为控制网的图形和网的精度要求已定的情况下,设计观测值的精度,此时应受到观测值权的总和(代表测量费用)的约束、最大权(代表不能超过的最高精度)的约束和可靠性(多余观测的分量不能,小于某一定值)的约束。
因此观测值权的设计也是最适当的权分配问题,其中包括仪器设备的最佳利用以及各种观测手段的合理组合。
三类设计为控制网改进的设计(加密设计),固定参数为和部分A、P,待定参数为另一部分A、P。
本类设计用增删部分观测值和改变部分观测值的权,以及增删及移动点位来改善控制网成果的精度。
各类设计划分的简单表示方法如表5-3所示。
五、误差椭圆与相对误差椭圆的理论及应用求得误差椭圆的长半轴e,短半轴f和长半轴的方位角后,即可画出误差椭圆。
由误差椭圆用切线垂足法(若要求方向的误差,可垂直于该方向作椭圆的切线,则垂足与原点的连线长度即为方向的中误差)可求得点位在任意方向的误差大小,用以判断要求的精度是否满足。
当我们不需要点位相对于起始点的精度,而需要网中任意两点(I,J)相对位置的精度时,可以绘出其相对误差椭圆来进行分析。
求得I,J两点相对误差椭圆的三参数,即可在I,J两点中间绘出其相对误差椭圆,它全面地反映了I,J两点的相对位置精度。
用切线垂足法即可求得相对点位在任意方向上的误差大小。
相对误差椭圆在施工测量中应用较广,例如可用于隧道贯通误差预计,由零距离两贯通点的相对误差椭圆在贯通面上的投影长度之半即为隧道横向贯通误差。
据此可对隧道施工控制网进行设计。
六、控制网优化设计方法控制网优化设计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模拟法。
模拟法设计又称试验修正法,对于初步确定的网形与观测精度,模拟一组起始数据与观测值,输入计算机,按间接平差原理与计算方法,组成观测值方程式、法方程式,求逆而得到未知参数的协因数阵,并计算点位误差椭圆和相对误差椭圆的参数,与要求的精度相比较,若结果太好或不满足要求,可以修改设计:
(1)增加或删去某些观测值,
(2)改变某些观测值的权。
每当设计者输入修改信息后,计算机按序贯公式算出实时矩阵,并显示新的误差椭圆。
这个过程重复,直至获得符合各项设计要求的满意的设计方案。
为说明施工控制网设计的过程,举例如下:
某大桥施工控制网主网由桥轴线12两侧的一个大地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所组成,如图5-3所示,其中1点为起始点,为起始方向。
正桥桥长1340m,要求桥轴线的边长相对精度达到1/15万(即)。
拟采用边角网方案建网。
初始方案,以2级经纬仪6测回观测全部方向,测距仪测量全部边长,其中方向观测中误差1.5秒,测边精度5+5ppm,结果1、2两点的相对误差椭圆化为1-2方向上的误差线段,其边长精度6.2mm即为,比设计要求的精度高得多。
修改设计,降低方向观测精度,以2级经纬仪4测回观测全部方向,测量全部边长且精度不变,结果6.6mm,仍比设计要求的精度高。
再次修改设计,减少测量五条边长,亦即测距仪只测三条边长,方向全测,精度仍为,结果,正好满足桥轴线上边长精度8.9mm的设计要求,此设计方案即为大桥施工控制网的优化设计方案。
由于模拟法设计的计算简单,易于编制设计程序,修改是通过设计人员的分析判断来进行的,因此具有灵活性与可行性。
模拟计算结果除了数据以外,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屏幕或绘图仪的图形(例如控制网的图形和点位误差椭圆)显示,有利于设计者的分析判断,设计可以利用“人机对话”的形式进行。
模拟法的缺点是需要化较多的计算时间,优化设计方案需要设计多种方案比较或逐步趋近而获得,并且也有可能“漏掉”最优的设计方案。
模拟法适合一、二、三类设计,是根据经验和准则,通过计算,比较和修改得到最优解。
解析法也是控制网优化设计一种的方法,它适合各类设计,是通过数学方程表达,用最优化解算。
解析法缺点是数学模型往往相当复杂,有的难以建模,求解,而模拟法过多依赖经验,有可能漏掉最好的方案,改进是两者结合。
5-4典型工程施工控制网布设施工控制网分为高程和平面控制网。
高程控制网为用各种等级的水准测量测定施工场地上的一系列水准点和其他高程控制点的高程,其密度要求安放一站水准即能测设所需要放样点的高程。
平面控制网的布置形式随工程建筑物的种类而有所不同,例如大型桥梁施工控制网、隧道施工控制网、水利枢纽中的大坝施工控制网、大型工厂企业施工控制网等。
5-4-1桥梁施工控制网的布设东海大桥起始于上海浦东南汇区的芦潮港,北与沪芦高速公路相连,南跨杭州湾北部海域,直达浙江省嵊泗县崎岖列岛,的小洋山岛,如图5-4。
东海大桥为全长约31公里的曲线桥梁。
整座桥包括两座大跨度海上斜拉桥、四座大跨度的预应力连续桥梁、大量的大跨径为整跨安装的非通航孔。
东海大桥按双向六车道加紧急停车带的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桥宽31.5米,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大桥设计基准期为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 施工 控制 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