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pptx
- 文档编号:30795756
- 上传时间:2023-10-09
- 格式:PPTX
- 页数:40
- 大小:233.97KB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pptx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ppt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教学重点:
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教学难点: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含义,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第一节社会生产过程中生产关系第二节生产资料所有制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第一节、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四环节之间的关系二、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环节间的关系三、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环节间的相互关系,存在原因:
社会分工条件下人们生产的产品不是为自己消费,因此就存在复杂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关系。
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环节间的相互关系,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与交换是中间环节。
生产环节从两方面对分配、交换与消费环节起决定性的作用:
(1)生产的结果决定着分配、交换与消费的对象与数量;
(2)生产的社会性质(即生产关系)的结果决定着分配关系、交换关系与消费关系。
分配、交换与消费对生产也有积极的反作用。
(什么叫反作用?
),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环节间的相互关系,1、生产与消费
(1)生产是消费,消费是生产。
(2)生产决定消费(3)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环节间的相互关系,1、生产与消费
(1)生产是消费,消费是生产生产的过程就是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行消费的过程,称生产性消费。
正是进行生产性消费才生产出产品。
消费(人们通常讲的消费是指生活消费)则是再生产出劳动力的过程,因此消费过程也是一种生产。
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环节间的相互关系,1、生产与消费
(2)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生产决定了消费的方式生产的性质也决定了消费的性质,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环节间的相互关系,1、生产与消费(3)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使生产得到最终的实现消费为生产提供目的与动力,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环节间的相互关系,1、生产与消费
(1)生产是消费,消费是生产
(2)生产决定消费(3)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环节间的相互关系,2、生产与交换的关系
(1)生产决定交换
(2)交换对生产也有反作用,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环节间的相互关系,2、生产与交换的关系
(1)生产决定交换生产的产品的品种与规模决定着交换的内容与规模。
生产中劳动分工的程度,决定着交换的范围与规模。
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环节间的相互关系,2、生产与交换的关系
(2)交换对生产也有反作用交换的规模影响着生产的规模交换的发展影响着生产中社会分工的深化,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环节间的相互关系,2、生产与交换的关系
(1)生产决定交换
(2)交换对生产也有反作用,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环节间的相互关系,3、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分配的两种含义:
生产要素的分配与产品的分配。
一般,生产要素的分配又称为资源的配置与所有制问题相联系,在生产之前发生,是生产的前提。
故通常讲的分配是指产品的分配。
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环节间的相互关系,3、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1)生产决定分配
(2)分配对生产也有反作用,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环节间的相互关系,3、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决定分配的对象生产决定分配的方式,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环节间的相互关系,3、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2)分配对生产也有反作用分配对生产效率有激励作用分配的结构影响着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环节间的相互关系,3、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1)生产决定分配
(2)分配对生产也有反作用,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环节间的相互关系,4交换、分配、消费各环节间的关系
(1)交换影响分配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交换中对价值的实现程度直接影响微观单位可供分配的价值量,如企业的分配。
(2)交换影响消费交换通过影响可供分配的价值量而影响消费(3)分配影响消费分配的结构影响着消费力,(收入分配均等化?
还是拉大差距?
不同分配结构对国民总消费力有不同的影响)积累和消费的结构影响着消费力(高积累低消费?
还是相反?
),二、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环节间的关系,1、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2、在交换中关系3、在分配中的关系4、在消费中的关系,二、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环节间的关系,1、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
(1)由生产资料决定的关系是所有者?
还是无产者?
是支配他人?
还是被支配?
(2)由基本生产方式决定的关系在分工中是合作关系?
还是竞争关系?
是管理者还是直接生产者?
二、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环节间的关系,2、在交换中关系
(1)直接生产过程内部的交换关系
(2)社会再生产过程国民经济各部门、地区、企业之间的交换关系(3)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交换关系,二、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环节间的关系,3、在分配中的关系
(1)生产资料的分配关系即所有制的关系,所有制的结构问题(单一的公有制?
多种所有制并存?
)
(2)产品的分配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主要由所有制的关系所决定(按劳分配?
按要素分配?
首先取决于所有制),二、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环节间的关系,4、在消费中的关系人们在产品消费中的关系主要是指在消费结构、数量、方式、水平上体现的相互关系。
三、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资料所在制问题是生产活动得以发生的前提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第二节、生产资料所有制,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含义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质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内容四、所有制与所有权,第二节、生产资料所有制,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含义含义:
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体系。
意义:
它决定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着产品的分配关系。
一个社会可以同时有多种所有制,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决定该社会的性质。
第二节、生产资料所有制,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质获取经济利益,获取经济剩余,第二节、生产资料所有制,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内容1、生产资料所有制包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四权的关系2、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关系可统一,可分离。
可统一于一个经济主体中,典型的如自然经济;也可以分离于不同的经济主体中,典型的如股分公司。
第二节、生产资料所有制,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内容3、由于所有制的实质是获取经济剩余,所以当四权统一,则经济剩余统一归一经济主体所得;当四权分离,则经济剩余在不同的经济主体间进行分割。
第二节、生产资料所有制,四、所有制与所有权二者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区别:
所有制-经济范畴,反映经济利益关系。
所有权-法律范畴,指出对象的排他性。
联系:
所有制的性质内容决定所有权的性质内容;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
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二、制度创新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的影响,二、制度创新的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影响,1、调整生产关系的两途径2、政治经济学中“制度”的两种含义3、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区别与联系4、判断一种制度是否优越的唯一标准,二、制度创新的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影响,1、调整生产关系的两条途径:
(1)变革一个社会的根本制度,以新制度取代旧制度即对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整套生产关系进行一个根本性的变革
(2)在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经济体制进行调整既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对其他的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二、制度创新的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影响,2、政治经济学中“制度”的两种含义
(1)经济制度一个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经济体制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
二、制度创新的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影响,3、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区别与联系区别:
(1)经济制度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反映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利益关系;经济体制反映的具体运行方式。
(2)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经济体制则具有多样性与易变性。
同一种制度在不同的国家可取不同的体制;同一种制度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也可有不同的体制。
联系:
(1)二者同样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2)经济体制的具体形式会影响到经济制作用的发挥。
二、制度创新的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影响,4、判断一种经济制度或经济体制是否优越的唯一标准看其是否适应生产力的性质,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 研究 对象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