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公路隧道应建立安全风险性、可靠性评估体系.pptx
- 文档编号:30790936
- 上传时间:2023-10-03
- 格式:PPTX
- 页数:76
- 大小:7.63MB
修建公路隧道应建立安全风险性、可靠性评估体系.pptx
《修建公路隧道应建立安全风险性、可靠性评估体系.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建公路隧道应建立安全风险性、可靠性评估体系.ppt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修建公路隧道应建立安全风险性、可靠性评估体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1,今后就任何一项工程从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直到运营都应进行安全、风险性、可靠性评估体系的分析,目前在预可性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只进行经济投资风险的评估,这是很狭义而不全面的。
随着公路隧道的增多,和水文地质复杂性不确定性的存在,如何优质、快速、安全建成而不留隐患进行运营,需进行全方位、安全风险性、可靠性评估。
2,评估的内容分为四个阶段应考虑的主要问题见附表:
3,一、线路规划中影响、安全、风险的几个问题,1、为保证隧道内满足行车视距要求,以及路面超高的变化以利运营安全,中短隧道内应禁止设置S型反向曲线,长大隧道必须设置时,在反向曲线间必须设置一段缓和曲线或直线段,从司机安全操作出发,一般曲线长度是不宜过短,同时小偏角、大半径曲线容易使司机产生直线错觉易出现行车事故,曲线转角应大于7度为宜。
4,5,6,一、线路规划中影响、安全、风险的几个问题,2、隧道纵坡一般为不小于0.3%、不大于3%,对于二、三、四级公路的中短隧道可适当放宽到5%以下,隧道内的变坡点不宜过多,要有较大直径的竖曲线以满足视距要求。
7,一、线路规划中影响、安全、风险的几个问题,3、隧道洞口经常由于设置了缓和曲线进洞,而引起交通事故不断,所以联络洞口的线路应为直线,洞口附近不易设置竖曲线,变坡点应距离洞门有一定距离,凸形曲线上的车辆在接近变坡点时,由于视距较小,经常出现不安全事故。
所以,在进洞口附近更不宜设置较大的下坡和小直径的平面曲线进洞。
出洞口附近更不宜设置较小的平面曲线,设计者应考虑壁洞效应,在进出洞口应考虑司机在生理上、心理上的变化,这是确保安全、防止风险之本。
8,一、线路规划中影响、安全、风险的几个问题,4、线路与隧道设置线路与隧道设置原则应遵守在丘陵地带以中、短隧道群为主,尽量取代半填半挖式的线路。
上挡刷坡很高今后也不安全、费用高,环境破坏严重,下挡路基边坡处理也很难保证不下滑、不沉。
沿沟选线采用以桥代路,不破坏环境为宜。
9,10,11,12,一、线路规划中影响、安全、风险的几个问题,5、公路选线应靠山、不占良田,线路间距应尽量靠近,中间隔离带,在满足绿化、安全的前提下应越窄越好,以节约土地,尤其耕地,2003年仅公路建设占用耕地达56.6万亩,比2002年增加40万亩,大手笔的占地设计不可取。
13,14,一、线路规划中影响、安全、风险的几个问题,6、越岭线路的隧道宜长不宜短,尤其北方应将线路标高降到冰冷线以下。
二郎山隧道为了缩短隧道长度,靠西藏边洞口仍在冰冻线以上,造成不能全天侯运营。
秦岭终南山隧道长18km,是世界第二长公路隧道,缩短线路65km,实现了全天侯安全运营。
15,16,17,二、隧道勘测、设计阶段在安全风险上应注意的问题,1、隧道洞口位置、间距的确定原则
(1)从洞口安全、环保出发,应遵守早进晚出、不刷洞口仰坡,甚至可设置明洞段进洞,应追求环境效益第一、社会效益第二、工程本身效益第三的原则,一味追求短而省钱的理念应予克服。
18,19,20,21,22,23,二、隧道勘测、设计阶段在安全风险上应注意的问题,
(2)隧道洞口应选在从山梁上突凸处进洞,切勿沿沟凹处进洞,造成洞口引线处在深路堑之间,从水文、地质条件评价,这都是最不利的断层发育带,给设计、施工、运营会带来许多长久性的灾害。
24,25,26,27,二、隧道勘测、设计阶段在安全风险上应注意的问题,(3)洞间距的设计原则为宜近不宜连。
尤其在软弱地层段、城市隧道洞口场地紧张段等地,更应遵守。
连拱隧道从结构设计、防水,施工难度上均存在很大的缺点,已被已建好的工程所证实,保证不了开展和漏水,不是一个好的结构型式、地铁工程、铁路工程在可能的条件下均将连拱改为小间距隧道。
28,29,30,31,32,33,34,35,36,37,二、隧道勘测、设计阶段在安全风险上应注意的问题,两洞间距已不受2.5倍3倍洞径的规定,当时规范是按松散特沙基原理确定的,该理论已不符合目前施工技术不断提高的要求,目前一些隧道设计已取消了这个规定,这是一大进步。
38,39,40,二、隧道勘测、设计阶段在安全风险上应注意的问题,(4)从运营通风角度考虑,防止上下行洞口污着空气短路,(既从上行排出洞口的废气,又被下行洞口的进风带进去)。
因此,上下洞口之间应设置高挡墙,或建筑小品,或将上下行的洞口在里程上错开30m左右,不要设在一个横断面上。
41,42,43,二、隧道勘测、设计阶段在安全风险上应注意的问题,2、支护结构衬砌形式必须采用复合式衬砌,这对防水、防裂、运营通风都有好处。
一次支护设计荷载应考虑全部土压力和部分水压水,当变位稳定后可施作二次衬砌。
二次衬砌实质上是安全储备,但由于复合衬砌按连杆法计算,属于超静定结构,多次实验量测证明,当二次模筑衬砌做好后,荷载会自动将一次支护反受荷载的30%转移到二次衬砌上,这正是超静定结构的特点,但决不应理解为一次支护应按70%荷载进行设计,这种误解经常导致一次支护太弱,造成施工过程中的塌方、变位过大,所以应重视一次支护的设计,以调整适应不同围岩的受力,而不是用二次衬砌厚度来调整。
44,45,二、隧道勘测、设计阶段在安全风险上应注意的问题,3、从环保出发,从保护水资源出发,尤其不能因施工降低了地下水位而影响人居和农田时,必须采用“以堵为主,限排为辅”的防水设计原则,二次衬砌应按折减后的水压力进行设计。
在岩溶、石灰岩地区的隧道更应重视这个问题。
取消中心水沟的设计构思。
设计两边水沟,水沟深应低于路面以下20cm左右,是正确的。
46,二、隧道勘测、设计阶段在安全风险上应注意的问题,4、洞口段及洞门要考虑地震的影响,可设计不受力的斜洞门或不设洞门。
洞口段一般在30m50m处设一条减震变形缝,全洞不得变形缝。
47,二、隧道勘测、设计阶段在安全风险上应注意的问题,5、隧道设计从安全出发不应设计上下行共用一个隧道的做法,上下行应分洞设置,两洞之间的联络通道,尤其车辆通道应适当加密,以利防灾和调头,通道两端畅通,不设防风门、该门对通风作用不大,反而影响防灾。
48,49,50,51,52,53,54,55,二、隧道勘测、设计阶段在安全风险上应注意的问题,6、结构设计的首要任务是做好方案设计:
结构设计包含方案设计(概念设计、结构创作、构思、选型)和结构分析或核算两个内容,目前重分析、轻方案的做法很传统,许多设计人员把结构设计看成是规范加计算,很少重视结构创新,在设计中采用低安全度带来的节约仅能是工程造价降低12%,而引入的风险可能贻患无穷,如一次支护安全度设计相当低,是造成塌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把精力集中到方案设计、概念设计上来,跳出因方案陈旧又使材料消耗指标过高、结构安全度过低的设计误区。
56,二、隧道勘测、设计阶段在安全风险上应注意的问题,7、走信息化设计的道路隧道和岩土工程紧密相关,勘测在初步设计阶段仅是宏观的水文地质,而不是施工中的水文地质,这个设计应叫“预设计”,设计人员必须结合工程所揭示的水文地质、岩土特性验证和修改自己的设计参数。
否则,会造成重大灾害,在实践中增长经验和判断能力。
信息化设计的重要手段是用先进的量测仪器进行及时量测、及时反馈、及时研究、及时修正,要重视时空效应所带来的灾害。
57,三、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评估应重视的几个问题,1、必须将地质超前预报做为工序配设备、配人员有费用。
工程的风险、安全离不开超前预报,尤其在岩溶地区,若不明确前方是否存在含泥砂、水的岩溶,将会造成大的人身伤亡。
我国有近三分之二的岩溶地区,必须重视。
其预报手段必须采用几种方法同时进行检测的综合性预报。
58,三、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评估应重视的几个问题,2、必须进行信息化施工量测是安全、优质建成隧道工程的重要手段,通过量测可及时检查施工方法是否妥当、设计参数是否合理,各施工工序是否正确。
目前应用先进的无尺量测仪器和软件是非常必要的。
做到及时修正、决策,不及时,必带来灾难。
59,三、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评估应重视的几个问题,3、施工方法正确选择硬岩采用全断面开挖法或超前导洞后部扩大法,无轨运输、无轨装碴;软弱地层必须采用正台阶法,台阶不分长、中短,一律一倍洞高,过长会引起大变形、塌方,过短会引起工作面失稳。
半断面禁止使用。
当正台阶法满足不了地层的稳定,可采用CD法、CRD法和双侧臂导洞法等。
60,61,62,63,64,65,三、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评估应重视的几个问题,4、辅助工法应正确选用长管棚是公路爱采用的进洞方法,但洞内是不适宜,应以小导管为主。
特殊情况下才在洞内采用长管棚,该方法造价高,严重影响工期,扰动地层严重,采用深孔注浆以取代洞内长管棚。
管棚直径不宜过大,目前地铁有向大直接发展的不好趋势,通过计算和工程实践,当管棚直径超过125mm时,对仰止变形已不明显,反而浪费。
66,67,三、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评估应重视的几个问题,5、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是确保安全、风险最小的良药。
当前政绩工程必须禁止,要有科学发展观,合理的设计周期能全面优化方案设计和结构设计,过短的设计周期和不合理的施工工期是违背科学的,赶工期、低造价是严重影响安全,可靠性的大忌,风险大、质量低、百年寿命都不能实现。
68,三、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评估应重视的几个问题,6、建立工地实验室严把材料关:
材料是占工程费用的大头,对钢筋、水泥、砂、石大宗料必须有严格的投招标优选制度,甲方提供甚至监理方规定都是可以的,但必须规范自己的制度和行为,从爱护工程出发,爱护各级干部出发,公开、透明、严格检验签字负责是搞好工程的先决条件,今天做为技术条件必须提出来。
69,四、公路隧道运营的风险,1、隧道内的设计速度可以是80km/h但真正运营速度不宜过高,一般不易超过60km/h,也就是1km长的隧道1分钟穿过去比用0.75分钟穿过要安全,仅少了0.25分,有什么意义。
因此,运营期间限制运营速度是安全行驶的前提,条件较差的隧道可以限制到40km/h也不会影响高速的效果。
70,四、公路隧道运营的风险,2、应分期、分批、安装通风设备一般一公里以下的隧道不设通风和照明,用自然风、活风、反光石是能实现节约运营的要求,经济风险可化成零风险。
71,72,四、公路隧道运营的风险,对中、长隧道,根据车流量、根据隧道上坡、下坡的特点可分洞、分阶段设置,CO和可见度这两个指标通过射流通风机和清扫路面能实现3km隧道不通风的要求,加强管理可实现经济风险的化解。
对于大于3km以上的长隧道,应改善通风的计算方法,通过实测,以确定合理的通风方式,竖井采用分半进风和抽风的设计是不好的,隔板受力复杂,适用寿命不易保证,大型风机耗电严重,都需认真研究,一般6km长的隧道,目前装机容量达到5000kw左右,其运营经济风险是较大的。
73,四、公路隧道运营的风险,3、建立简易的报警、救灾、监视措施。
手机报警、报警电话应优先考虑,往往比火灾传感器报警要快,要省费用,要准确,应坚持可靠、适用而不要追求先进。
在谈到风险安全时,设计投入的仪器设备很多,在今后的运营中多被闲置、放坏,应求真务实的调查研究。
74,总之,随着公路隧道的大量出现,尤其超过3km以上的中长隧道的出现,修得起、用不起的呼声越来越大,从减少运营灾害出发,又要装许多寿命不长的各种设备和仪器,又要耗不少电能,这种运行模式对我国贫困地区更形成反差,这是阻碍各等级公路隧道大量发展,而耗大量土地用路堑取代隧道并用展线降低线路运营条件。
因此,开展无动力照明、通风、设置流动救灾设备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75,谢谢!
7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修建 公路 隧道 建立 安全 风险 可靠性 评估 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