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概述(PPT 62页).pptx
- 文档编号:30789215
- 上传时间:2023-10-01
- 格式:PPTX
- 页数:62
- 大小:257.98KB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概述(PPT 62页).pptx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概述(PPT 62页).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概述(PPT 62页).ppt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产业组织的内涵,准确把握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了解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产业的内涵,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渊源,尤其是SCP分析框架,可竞争理论和沉没成本。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配合课件,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有关知识,第二章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2023/10/1,1,一、产业组织的定义与思想渊源1、产业组织的定义指的是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这种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
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对产业组织的研究主要是以竞争和垄断及规模经济的关系和矛盾为基本线索的。
需要指出的是,产业组织考察的是同一产业的企业,即处于同一商品市场的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
这里所指的商品同一性,主要指企业之间或同一企业生产的商品的主要性能、必须基本相同,商品之间具有高度的替代关系。
第一节产业组织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2023/10/1,2,2、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渊源
(1)萌芽时期如果追根溯源,一般认为马歇尔(A.Marshall)的新古典经济学是产业组织理论的源头;其后如20世纪前半叶的斯拉法(P.Sraffa)、张伯伦(Chamberlin)、琼罗宾逊(J.Robinson)的垄断竞争理论;克拉克(J.M.Clark)的“有效竞争理论”这三种理论都对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起了推动作用,但当时的产业组织理论还处于萌芽阶段。
2023/10/1,3,a、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柏拉图对劳动分工的分析,是经济学体系的一块基石。
亚里士多德从讨论封闭交换进而扩展到讨论垄断,对垄断的讨论是他在政治学中考量不同类型的攫取时造成的。
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他在书中系统地论述了通过“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竞争力量来自发决定的价格体系)如何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市场秩序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认为:
政府政策的的制定应着眼于如何维护正常的竞争秩序以保证竞争机制的正常运行,只有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状态,就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
2023/10/1,4,他通过对其经典的“大头针”案例进行剖析,他揭示了分工产生的专业化和协作能够带来经济效率的提高。
(一个人抽铁线,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尖线的一端,一个人磨另一端,以便装上圆头。
),2023/10/1,5,b、“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亚当斯密关注竞争机制的作用及分工协作产生经济效益,却忽视了竞争与规模经济之间的关系问题,填补这一空缺的是最早将产业组织概念引入经济学的新古典经济学家、产业经济学的先驱马歇尔。
马歇尔在产业经济学一书中强调指出,把产业内部的结构定义为产业组织。
在经济学原理中分析了分工的利益、产业向特定区域集中的利益、大规模生产的利益等现代产业组织的主要概念和内容。
在分析规模经济的成因时,发现了被后人称之为“马歇尔冲突”的矛盾。
2023/10/1,6,竞争和垄断问题吸引了许多经济学家的研究,以英国、美国的经济学家为代表,引发了一场有关“马歇尔冲突”的理论争论。
张伯伦在1933年的垄断竞争理论。
书中:
提出了垄断竞争的概念;分析了特定产业内的市场结构、价格、利润、广告和效率等的相互关系;提出了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集团及与之相关的厂商企业的关系问题;界定了“产品差别”的内涵及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
同年,年仅30岁的罗宾逊夫人出版了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她探讨了垄断市场需求特征、垄断企业的成本、垄断企业的短期和长期均衡以及多厂垄断和双边垄断等。
2023/10/1,7,张伯伦提出了垄断竞争的概念并对具体垄断竞争市场进行了分类与分析。
他认为,完全竞争和纯粹垄断只是两种极端的市场形态,现实经济则是介于这二者之间的“中间地带”,现实的市场既存在竞争因素,也存在垄断因素,二者的并存与交织形成了所谓的“垄断竞争”格局。
其根本原因在于:
每个厂商提供的产品具有差异性,所以它是个垄断者;但该产品又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因而对生产同类产品的其他企业来说,它又是一个竞争者。
于是,垄断竞争市场便形成了。
2023/10/1,8,张伯伦界定了“产品差别”的内涵及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
“产品差别”包括三个层次涵义:
1商品的品质、包装等产品本身的差异;2产品销售条件、服务态度的不同;3消费者“想象”的心理差别,如品牌、广告等。
以产品差别化为基础,张伯伦进一步分析了垄断与竞争的关系,他认为产品差别既是垄断因素,又是一种竞争力量,只要销售量与产品差别有关,则产品差别的非价格竞争就可能比传统的价格竞争更重要。
2023/10/1,9,罗宾逊和张伯伦为分析产业组织提供了实践模拟基础,从不完全竞争出发研究市场结构和厂商行为的变异及绩效,从而对市场结构研究具有开创性,并直接推动产业组织理论向市场结构方向发展,尤其是张伯伦在其上述著作中提出的一些概念和理论观点,成为了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来源,他本人也因此被认为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奠基人。
马歇尔的经济学将行业的分析推向了前台,一个行业由许多生产完全替代产品的厂商组成,在张伯伦及罗宾逊的理论中,对行业的分析让位于对厂商的分析。
克拉克提出的“有效竞争理论”,对产业经济学的产生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尽管如此,当时产业经济学还处于萌芽状态,真正意义上的产业经济学并未产生。
2023/10/1,10,
(2)形成时期产业组织理论(TheoryofIndustrialOrganization),在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以及日本又称产业经济学,是国际上公认的相对独立的应用经济学科,是国外经济学核心课程之一,也是近年来经济学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之一。
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产业组织理论产生于美国,作为一种理论体系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距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
产业组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是伴随着上个世纪大型制造业公司的大量涌现,与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在解释垄断或不完全竞争问题上的失败分不开的。
产业经济学以市场与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市场角度研究企业行为或从企业角度研究市场结构。
2023/10/1,11,a、哈佛学派和SCP分析范式以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梅森和贝恩为主要代表,形成了著名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范式,简称SCP范式。
哈佛学派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完整的SCP理论范式,哈佛学派认为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企业行为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所以,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政策来调整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贝恩(1959)产业组织标志着哈佛学派理论的正式形成,提出了“结构绩效”范式。
2023/10/1,12,继贝恩之后,也在同年,经济学家凯森和法学家特纳(DFTurner)又合作出版了著名的反托拉斯政策一书。
此外,凯维斯(RECawes)、谢勒(FMScherer)、谢菲尔德(WHShepherd)、科曼诺(WSComanor)等人对产业组织理论的体系和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谢勒在1970年出版了产业市场结构和经济绩效一书,进一步揭示了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总结了有关市场行为特别是价格形成、广告活动、研究开发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弥补了贝恩产业组织一书中对市场行为论述的不足,并考察了微观和宏观的周边条件对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影响,提出了完整的SCP范式,从而将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2023/10/1,13,凯维斯在为贝恩当助理教授和继梅森之后担任哈佛大学教授期间,在对美国及主要西方国家产业组织的实证研究、对国际经济学与产业组织理论结合等方面也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为产业组织理论的体系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这些研究主要以哈佛大学为中心展开的,因此学术界称之为产业组织的哈佛学派。
由于哈佛学派十分重视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和市场效果的决定作用,因此又称为结构主义学派。
SCP范式的形成标志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初步成熟;产业经济学因此而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学科。
2023/10/1,14,应用:
迈克尔.波特在分析企业竞争战略时使用的“五力模型”就是建立在SCP范式的基础上的。
即基本条件、结构、行为、绩效和政府政策之间多重关系的描述。
基本条件,结构,行为,绩效,政府政策,2023/10/1,15,迈克尔.波特:
“五力模型”,潜在的进入者,供应商,购买者,替代品,行业内的竞争者,2023/10/1,16,b、芝加哥学派和可竞争市场理论自60年代以后,SCP分析范式成为理论界和经济界讨论与批评的热点,这些批评主要来自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们,包括施蒂格勒(J.Stigler)、德姆塞兹(H.Demsetz)、波斯纳(R.Posner)等人。
正是在这一批判的过程中,芝加哥学派崛起,并逐渐取得了主流派地位,其代表人物施蒂格勒还由于其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开创性研究而被授予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该学派在理论上皈依新古典经济理论,坚信瓦尔拉均衡和自由竞争理论依然有效,厂商行为是厂商预期的函数,政府无需干预。
2023/10/1,17,该学派特别注重市场结构和效率的关系,而不像结构主义者那样只关心竞争的程度,故被理论界称为效率主义者。
在芝加哥学派形成的过程中,以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波斯纳(R.Posener)为代表的学者们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法学家与经济学院和商学院的经济学家们共同合作,应用价格理论对反托拉斯法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不仅推动了美国反托拉斯政策的重大转变,而且推动了新兴边缘学科法学经济学的诞生。
芝加哥学派对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另一重要贡献是施蒂格勒、德姆塞兹和佩尔兹曼(S.Peltzman)等人对政府产业规制的分析,这一分析的结果是开创了经济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规制经济学。
2023/10/1,18,1966年施蒂格勒的名著产业组织一书问世,标志着芝加哥学派理论上的成熟。
认为市场竞争过程是市场力量自由发挥作用的过程,是一个适者生存,劣者淘汰,即所谓适存检验的过程。
主张国家应尽量减少对市场竞争过程的干预,把他仅仅限制在为市场竞争过程确立制度框架上。
在方法上,坚持认为产业组织及公共政策问题应从价格理论的视角来研究。
不认可集中度利润率假说,认为在高度集中的市场中,企业拥有市场权力并获得高额利润,这只是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时的暂时现象。
坚信唯有自由企业制度和自由的市场竞争秩序,才是提高产业活动效率、保证消费者福利最大化的基本条件。
2023/10/1,19,作为对传统的SCP范式的批判,鲍莫尔(W.J.Baumol)、帕恩查(J.C.Panzar)和韦利格(R.D.Willig)等人在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于1982年合作出版了可竞争市场与产业结构理论一书,系统阐述了所谓的“可竞争市场理论”(TheoryofContestableMarkets)。
该理论以完全可竞争市场和沉没成本(sunkcost)等概念为中心,来推导和说明高集中度的市场结构是可以和仅仅效率并存的。
他们对贝恩的进入壁垒理论提出了强烈批评,认为问题不在于是否存在进入壁垒,而在于是否存在人为的进入壁垒,这一理论对80年代鲍莫尔(1982)提出的“进退无障碍理论”(ContestabilityTheory,又译“可竞争性理论”)有很大影响。
2023/10/1,20,在政策上该学派主张:
政府的竞争政策与其重视市场结构,倒不如说更应该重视是否存在充分的潜在竞争压力,而确保潜在竞争压力存在的关键是要尽可能地降低沉没成本。
与哈佛学派相同,芝加哥学派对美国反托拉斯活动和政府管制政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学派的许多经济学家都曾在里根政府的司法部反托拉斯局、联邦贸易委员会等重要部门担任要职,直接参与反垄断商业活动的司法实践。
SCP范式的衰落是多种原因的综合结果。
2023/10/1,21,一方面该范式缺乏深刻而又明确的理论基础,正是由于“旧产业组织学”与30年代就被普遍接受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不能很好地融合,它对大型企业的成长与行为和日益突出的产业集中趋势缺乏解释能力,才导致70年代后期SCP范式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地位不断衰落;另一方面,人们在实践中无法发现那种稳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型关系,导致对统计结果的解释自相矛盾。
还有就是博弈论(GameTheory)的广泛运用,企业在市场中的策略性行为以及企业内部代理人的策略性行为,为博弈论的应用提供了广泛的机会,如斯宾塞(Spence)、萨洛普(Salop)、泰勒尔都在这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预示了产业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2023/10/1,22,3、新奥地利学派-20世纪70年代,在米赛斯和哈耶克等人提出的经济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产业经济学流派。
是建立在门格尔、庞巴维克始创的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传统思想和方法之上的。
-注重个体行为的逻辑分析,在理解市场时着重过程分析,而不是新古典主义的均衡分析,其研究目标是从个人效用和行为到价格的非线性因果传递,而不是为人熟知的新古典主义数学函数的相互决定,与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在基础理论上的区别构成了新奥学派的最主要特征。
-认为完全竞争的概念仅仅是描述了作为竞争结果的均衡状态,却不谈导致均衡的竞争过程。
-他们从信息的不对称、人的有限理性和环境的不确定性出发来理解市场,认为完全竞争理论的分析前提是不符合现实的。
2023/10/1,23,-他们把市场看做是分散的知识、信息的发现和利用过程,因此特别强调企业家及其创业精神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
-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强烈反对政府干预,抨击行政垄断。
认为政府的信息也是不完全的。
-在对反垄断政策的批判上,认为利润是对企业家进行了成功创新的报酬,他给企业家传递市场机会的信息,在动态竞争过程中引得企业家不断重新分配资源,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论,认为经济学属于社会学科,主张对经济问题必须与道德伦理、政治学、法学和哲学等联系起来研究。
2023/10/1,24,(3)产业组织理论的修正与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可竞争市场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博弈论等新理论、新方法的引入,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手段和研究重点等发生了实质性的突破,大大推动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产业组织的发展出现了新的高潮,进入了“理论期”,理论模型取代统计分析并占据了主导地位,形成了以突出理论研究为特征的“新产业组织理论”。
在研究方法上,80年代前后,以泰勒尔、克瑞普斯等人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将博弈论引入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领域,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整个产业组织学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改造,逐渐形成了“新产业组织学”的理论体系。
2023/10/1,25,新产业组织理论在研究方向上不再强调市场结构,而是突出市场行为,将市场的初始条件及企业行为看作是一种外生力量,而市场结构则被看作内生变量,并且不存在反馈线路,寻求将产业组织理论与新古典微观经济学进行更加紧密的结合。
新产业组织理论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
从重视市场结构的研究转向重视市场行为的研究,即由“结构主义”转向“行为主义”;突破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单向、静态的研究框架,建立了双向的、动态的研究框架;博弈论的引入。
主流产业组织理论注重产业组织之间的关系的话,新制度经济学则将研究重点深入到企业内部,从企业(公司)内部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来分析企业行为的变异及其对市场运作绩效的影响。
2023/10/1,26,该学派组织理论的主要特点在于它引入交易费用理论,对交易费用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基本假说、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作了系统的阐述,彻底改变了只从技术角度考察企业和只从垄断竞争角度考察市场的传统观念,为企业行为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对产业组织的深化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是近年来崛起的以科斯(R.H.Coase)等人的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从制度角度研究经济问题的“新制度产业经济学”,也被称之为“后SCP流派”,其代表人物有科斯、诺斯(North)、威廉姆森(O.E.Williamson)、阿尔钦(Alchian)等人。
2023/10/1,27,二、产业结构理论-17世纪,威廉配第发现了产业结构的不同是形成国民收入差异及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的关键原因。
-马克思把社会资本再生产分为、两大部类,并阐明了社会资本再生产要顺利进行,两大部类必须符合比例关系。
-20世纪30年代,费歇尔提出了三次产业分类法,克拉克在1940年,通过对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时期三次产业劳动力投入和总产出统计资料的整理分析,得出了后来著名的“配第克拉克定理”的结论。
-7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研究了70年代前后的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发现了“经济服务化”趋势。
-1986年,钱钠里总结了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演进的若干规律,提出了“发展型式”理论。
2023/10/1,28,三、产业关联理论-主要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研究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投入产出分析法由列昂剔夫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
其思想来自法国重农学派的魁奈的经济表、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再生产理论和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的市场相互依存理论。
-50年代后,运筹学、计量经济学和计算机技术在经济分析中的运用,投入产出分析在方法和应用上有了新的进展,提出了各种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应用范围覆盖了微观、中观和宏观领域。
2023/10/1,29,四、产业布局理论-1826年,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理论。
-1909年,韦伯论述了工业区位理论。
-20世纪30年代初,出现了产业布局的市场学派。
-20世纪50年代,佩鲁提出了发展极理论,后经补充,发展形成了增长极理论。
-产业聚集是产业空间分布上的一个重要现象,马歇尔在192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就强调大量专业化中小企业地域集中和发展的重要性,波特利用“钻石模型”对产业聚集的竞争优势进行了系统分析,,2023/10/1,30,产业经济学的代表作泰勒尔(法国)1988年出版的产业组织理论是近10年来国外大学最具权威性的产业组织学教科书。
1987年产业经济学杂志以特刊形式出版的一期论文集。
1990年由威廉姆森主编出版的产业组织学论文集。
1994年由英国威尔士大学教授卡布尔主编出版的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
这些著作包括了产业经济学的经典文献、“新产业组织学”的代表作及“芝加哥学派”和“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些成果,基本上反映了整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产业经济学各个流派取得的最新进展。
2023/10/1,31,三、产业组织理论在中国的引进和发展,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一直缺乏对产业组织理论的系统研究,但由于在经济建设中我们仍然遇到与产业组织有关的问题需加以解决。
因此,经济学界还是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对产业组织问题进行过一些分析和研究,如对工业经济领域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与协作问题的研究,以及对工业生产的联合化和集中化等问题所进行的研究。
进入60年代以后,一些学者开始从规模经济的角度研究分析工业托拉斯的优点(李必强,1968)。
但由于这些研究仍然是在传统范式下进行的,其研究的出发点只是如何通过计划来引导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因而这些研究均未对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问题“马歇尔冲突”作理论上的分析。
2023/10/1,32,1978年以后,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进入一个引进与研究范式初步转换的时期,在整个80年代,从研究的理论视角和范式看,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双重性:
一方面传统的范式和在传统范式影响下进行讨论的问题仍然得以继续;另一方面,随着对外学术交流的展开,一部分学者已开始尝试运用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范式对我国产业组织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一些大学也开设了产业经济学课程。
1990年我国对学科专业门类作了调整,产业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大类中应用经济学这个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第一次位列其中,在学科设置上初步与国际惯例接轨。
2023/10/1,33,最早介绍到我国的产业组织著作是美国学者W.G.谢佩德(W.G.Shepherd)的市场势利与经济福利导论(易家祥译),该译著于1980年出版时并未引起学术界的注意,更谈不上深入研究了。
1985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杨治编著的产业经济学导论出版,这是国内第一本以产业经济学为名的著作,在国内影响较大。
其后国内出版的产业经济学教材的基本框架大多与其相近,尽管这本著作没有附参考文献,但从书中所引的数据来源和理论框架来看其受日本产业组织理论影响的痕迹很重。
2023/10/1,34,与西方不同,该书的研究范围较为宽泛,将产业结构、产业发展、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政策等都纳入了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这种做法并不符合主流经济学的要求。
同年,世界银行经济发展学院和清华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举办经济管理讲习班,编印了产业组织经济学,比较系统地对西方产业组织理论进行了介绍。
1988年,日本学者植草益的产业组织论翻译出版,这是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国外产业组织理论的译著,虽然篇幅不大,只有不到10万字,但结构框架比较完整。
随后,国内又陆续翻译出版了几本西方学者研究产业组织的著作,如K.W.克拉克森和R.L.米勒的产业组织:
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J.施蒂格勒的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上述著作的翻译出版,对我国产业组织范式的转变起到了推动作用。
2023/10/1,35,进入90年代以后,新范式下产业组织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繁荣阶段经过改革开放10余年的引进、吸收,新的研究范式已成为产业组织研究的主导范式。
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使得原本只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出现的一些产业组织现象和问题在我国的经济转型期也得到了充分的暴露,为产业组织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国内一部分学者也开始对我国产业组织问题展开研究。
2023/10/1,36,因此,这一时期的研究相对活跃,出现了一批分析比较规范的研究成果。
陈小洪、金忠义.企业市场关系分析产业组织理论及其应用.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1990年。
王慧炯.产业组织及有效竞争中国产业组织的初步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
马建堂.结构与行为中国产业组织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
夏大慰.产业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
于立、王询.当代西方产业组织学.东北财经大学.1996年金碚.产业组织学.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苏东水.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2023/10/1,37,杨公仆、夏大尉.现代产业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王俊豪.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周新生.产业兴衰论.西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王国生安同良刘志彪.现代产业经济分析.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简新华、魏珊.产业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王文潭、李芸.现代产业组织与竞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邓伟根.产业经济学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孙天琦.产业组织结构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邬义钧、胡立君.产业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李悦李平.产业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2023/10/1,38,李明志柯旭清.产业组织理论.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臧旭恒徐向艺杨惠馨.产业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杨建文.产业经济学.学林出版社.2004年史忠良何维达.产业兴衰与转化规律.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李悦.产业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研究生用教材)杨公朴、干春晖.产业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李贤沛、胡立君.21世纪初中国的产业政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芮明杰.产业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2023/10/1,39,二、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竞争是商品生产者之间进行经济实力较量和利益争夺的一种关系。
竞争机制被西方古典经济学认为是对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各种问题,能给出最优解决的组织形式,它能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自由竞争的力量来自于自发决定的价格体系。
2023/10/1,40,亚当斯密认为,通过“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能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市场秩序和最优的经济社会,由于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人、财、物等资源会自动地从资源分配过多、价格下跌的产业向资源分配不足、价格上涨的产业转移,同时又不断地从经济不善、效率低下的生产者向效率更高的生产者转移。
这样就能自然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概述PPT 62页 产业 经济学 理论基础 及其 发展 概述 PPT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