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7.农业可持续发展.ppt
- 文档编号:30787376
- 上传时间:2023-09-22
- 格式:PPT
- 页数:41
- 大小:1.88MB
农业生态学7.农业可持续发展.ppt
《农业生态学7.农业可持续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生态学7.农业可持续发展.ppt(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生态学7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概念,1981年R.布朗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主持的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2年里约热内卢会议。
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公众所接受。
1、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的提出,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从自然属性定义:
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
从社会属性定义:
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
从经济属性定义:
在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
从科技属性定义:
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它自然资源的消耗。
可持续发展原则,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谐性原则、需求性原则、高效性原则、阶跃性原则,4、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管理、法制、科技、教育的支撑作用。
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取决于决策、管理、法制、政策、科技、教育、人力资源、公众参与等内容。
(1)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
(2)可持续发展的法制体系。
(3)可持续发展的科技系统。
(4)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系统。
(5)可持续发展的公众参与。
5、可持续发展的实践,1992年,里约热内卢会议,183个国家。
102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与会。
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
反映了关于环境与发展领域合作的全球共识和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
1997年,京都议定书,对减排温室气体的种类、主要发达国家的减排时间表和额度作出了具体规定。
2007年,通过巴厘岛路线图,强调国际合作,并提出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开发与转让等问题。
世界各国总体上是合作的。
(1)各国的共同行动,稀释排放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端治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循环回收利用(20世纪70年代),清洁生产(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
(2)先进理论、技术的不断应用,方案的实施,技术革新推动环保战略转型,(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后不久,中国政府就组织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
阐明了70多个行动方案领域。
是世界上首部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4年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用实际行动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十六大报告把“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态环境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目标之一,并对如何实施这一战略进行了论述。
2012年中共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实施五位一体战略。
一、历史上农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第二节农业的发展历程与现代农业发展思潮,
(1)原始农业,时间:
持续时间约为7000年特点:
刀耕火种、熟荒、撂荒,基本只有种和收两个环节问题:
只取不给,土地营养平衡完全靠自然植被的自我恢复,掠夺经营,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后果:
转移农业,背井离乡,
(2)传统农业(约4000年),劳动生产低效;对自然的依附状态不能得到改善;难以较大规模上合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人力、畜力为主要动力,输入低;人粪尿、动物粪便、绿肥培肥土壤;间作、轮作、套作等利用土地资源,保持多样性;顺天时,应地利,顺应自然规律;男耕女织,固定农业,自给自足,丰衣足食。
生态合理性:
经济不合理性:
(3)石油农业(近200年),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和电气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提高。
生态不合理性:
经济合理性:
高输入、高能耗,加剧世界能源危机;机械化耕作,不合理的种植导致土壤流失;化肥和农药用量上升,引起严重环境污染;单一种植使生态失衡,引发大规模病虫害。
二、现代农业的思潮,1.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几种思潮1).农业现代化思潮。
从原始农业转变为传统农业,再从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或地区农业发展所经历的道路。
70-80年代:
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化学化、电气化80-90年代:
现代化的农业设施、现代化的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农业管理;21世纪:
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农业信息化,2)绿色革命思潮。
这一思潮与行动的重要内容是通过推广高产新品种(如矮干小麦、矮干水稻、杂交稻等)带动了农业的全面发展,并形成了“种子+化肥+灌溉”三架马车一起上的局面。
中国与印度被认为是绿色革命的典范。
3)自然农业思潮。
20世纪70年代西方出现了替代农业的第一次尝试,即自然农业思潮。
如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生物农业、替代农业、再生农业、自然农业、超工业农业等等,形成了一股在学术界颇有影响的思潮。
4)可持续农业思潮。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可持续农业的思潮,可持续农业思潮既强调粮食安全与发展农村经济,又强调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生产、经济、生态三个持续性的统一;既强调发展当前的农业,而又不破坏资源环境,兼顾当前与长远,促使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替代农业模式回归型:
自然农业、有机农业;替代型:
生态农业、集约农业、立体农业、生物动力学农业持续性农业:
低投入持续农业、高效率持续农业、精久农业等,
(1)自然农业(Naturalfarming),五十年代日本的福刚正延开始实践。
哲学:
道教的“无为思想”方法:
不翻耕,靠植物根系、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对土壤进行自然疏松;不施化肥,靠秸秆、绿肥回田;不中耕;不用除草剂,用生物覆盖或水淹;不施农药,依靠自然徘徊机制产量:
水稻产量与常规差不多,
(2)有机农业(Organicagriculture)或叫生物农业bioagriculture,有机农业: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农业。
目前在美国、西欧约有1%的农户实践有机农业。
思想认识:
人培土、土培苗的原则,反对人培苗农业生产多样化,注意物质的循环利用,身心的健康比物质利益更重要方法:
轮作(用地养地)、农牧结合、堆肥、耕作(少耕、免耕)、非化学防治病虫害产量:
减产5-10%,干旱年代则相等或高于,投入工业辅助能大大降低,收入下降,(3)国外生态农业(Ecoagriculture),1971年Acres杂志提出生态农业思想1981年英国科学家定义为“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的,经济上有生命力的,目标在于不产生大的和长远的环境方面和审美方面不可接受的小型农业。
这与中国的生态农业是有明显区别的。
主张:
低投入、不施化肥、农药、小型农业。
(4)替代农业的特点,都有独特的哲理和世界观基础;重视环境与生活质量;强调利用自然过程,减少人类不必要的干预。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其内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首先是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提高食物生产的产量,保障食物安全;其次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以满足人们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包含了经济持续性、生态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三节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农业,二、可持续农业的基本概念可持续农业的思想是产生于人类对“石油农业”、“绿色革命”沉重代价的反思与“替代农业”的实践之上的。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潮,人们开始将农业功能的思考从单纯的经济方面扩大到生态和社会,各国纷纷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始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实践探索。
此后,可持续农业的研究与发展不断有高潮兴起,二、可持续农业的基本概念可持续农业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8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可持续农业研究法”中提出的。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2000年转向可持续农业的全球政策。
”198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了“持续农业生产对国际农业研究的要求”的文件。
1991年在荷兰召开的“农业与环境”国际会议上,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了“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丹波斯宣言和行动纲领。
“世界可持续农业协会”也与同年成立,至今已在超过40个国家建立了分部。
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二十一世纪议程”,其中的第4章是“促进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提出了可持续农业(SustainableAgriculture)的概念,随着发展过程人们认识到SustainableAgriculture与RuralDevelopment的密切关系。
之后又提出了受到更普遍接受、更完整的SustainableAgricultureandRuralDevelopment(简称SARD)的新概念。
二、可持续农业的基本概念可持续农业是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调整技术和机制变化的方向,以便确保获得并持续地满足目前和今后世世代代人们的需要。
因此是一种能够保护和维护土地,水和动植物资源,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在技术上适当可行,经济上有活力,能够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农业。
可持续农业的内涵是:
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并将此同当代人及其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实现资源与环境的持续利用必须进行技术和制度的创新:
要选用适应农业生产生态规律的农业技术,使系统的产业增长建立在资源与环境改善的基础上,形成良性循环。
同时制度的创新要有利于促进适宜技术的应用与生产者以可持续方式利用农业资源;将农业的发展同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社会发展结合起来:
首先要努力生产足够的食物和纤维,满足人类最基本的温饱需求,其次要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消除农村贫困状况,要在多样化综合经营中提高资源效率与经济效益。
要在促进农村综合发展中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
第四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系统及其建设,一、环境与资源支持系统环境与资源支持系统作为农业生产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坚强后盾。
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培育与合理利用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际上就是保护农业生产力。
对水资源、土地资源、林地资源、海洋渔业资源、草地资源等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二、生产与管理支持系统是农业活动的主要形式和具体内容。
包括:
农业资源环境管理、农业组织与经营管理、农产品生产过程管理与田间管理。
三、经济与市场支持系统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效益和单位投入4个因素共同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产生影响。
经济与市场是农业发展的两大驱动力,制约着农业生产的规模与发展方向,四、技术与信息支持系统技术和信息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关键所在。
科学技术已成为农业生产力发展中最活跃、最有决定意义的一个因素。
目前世界上以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遥感技术为代表。
关键技术:
生物技术、资源节约型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不可再生资源替代技术、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技术、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信息技术等。
五、政策与法律支持系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立法工作;加大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与法律的宣传、教育与执法力度。
六、社会与伦理支持系统可持续发展需要社会安定、持续的消费模式、健康稳定的社会关系和组织模式等,第五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框架结构(Zhang,2002),经济和社会市场信号农业和财经资源政府政策技术社会文化人口,环境农业生态系统土地的属性气象随机事件,农业输入和输出化学品使用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农业管理行为作物和牲畜的密度等,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改变动植物自然分布地质地貌,自然资源土壤水空气,健康与福利杀虫剂喷撒牲畜气味,农业食物链响应技术进步安全与质量标准,农户行为改变农业输入和管理行为与外界的合作手段,政府政策变化行政管理经济手段培训和信息研究与开发农业政策,消费者响应食物消费模式,推动力,状态,反应,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评估的多方法性农业可持续发展内涵的丰富性多指标综合评价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基本思路是:
-基本原则:
根据内涵,构建指标体系-根据各指标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对重要性,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根据评估目的和评估对象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对评价对象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根据评估的内容构建相关评价指数,建立综合评估的数学模型;-把评估对象的数据代入相应的模型,计算出评价结果。
耕地面积变动量人均耕地面积农业机械化总动力耕地有效灌溉面积比重农用化肥量农业环境状况劳动力资源素质万人拥有农业科技人员数量农业成本纯收益人均农业生产总值人均纯收入人均住房面积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人口自然增长率农业总产值递增率农业固定资产比重粮食作物产量递增率,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协调,农业可持续发展度,稳定性协调性持续性,例如:
张忠根,2005,指标体系如何建立?
权重如何处理?
正向与逆向指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 生态学 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