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胀、中医诊疗优化方案(网).docx
- 文档编号:30786777
- 上传时间:2023-09-22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24.45KB
肺胀、中医诊疗优化方案(网).docx
《肺胀、中医诊疗优化方案(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胀、中医诊疗优化方案(网).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10年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方案优化
一、定义:
1、中医定义:
肺胀:
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肺管不利,气道不畅,肺气壅滞,胸膺胀满为病理改变,以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胸闷如塞,或唇甲紫绀,心悸浮肿,甚至出现昏迷,喘脱为临床特征的病证。
2、西医定义:
西医学中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矽肺、重度肺结核、肺间质纤维化等合并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者,当这些疾病表现与肺胀相似者,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二、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依据:
参照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①主症:
为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中等为主要表现,以喘、咳、痰、胀为特征。
②兼症:
病程缠绵,时轻时重,日久可见面色晦暗,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甚或喘脱等危重证候,严重者可出现“昏迷、痉厥、出血、喘脱”等危重症侯。
③诱因:
有长期慢性喘咳病史及反复发作史,一般经5-10年或更长时间形成;发病年龄多为老年,中青年少见。
常因外感而诱发,其中以寒邪为主,过劳、暴怒、炎热也可诱发本病。
④脉象:
浮紧、滑、滑数、沉细无力、结代等。
(二)西医诊断依据:
参照1996年10月第11版《实用内科学》制定。
①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相关病史;
②体格检查:
可见桶状胸,胸部叩诊为过清音,肺部闻及哮鸣音或痰鸣音及湿性锣音,且心音遥远。
③辅助检查:
如X线、心电图、CT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三:
治疗:
(一)外寒里饮:
症状:
咳逆喘满不得卧,气短气急,咯痰白稀量多,呈泡沫状,胸部膨满,口干不欲饮,面色青暗,周身酸楚,头痛,恶寒,无汗,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苔白滑,浮紧。
治法:
温肺散寒,涤痰降逆
方药:
小青龙汤加减;
麻黄10g、桂枝10g、干姜5g、细辛3g、半夏10g、甘草5g、五味子5g、白芍10g
优化:
表寒不著,咳嗽胸闷气喘为主,可用射干麻黄汤加减;饮郁化热,烦躁而喘,脉浮,用小青龙汤加石膏汤,解表化饮,兼清郁热;
中成药:
温肺化痰口服液:
10mlTid;
分析总结评估:
2010年我科共收治外寒里饮型的肺胀病人18例,治愈14例,好转2例,其中咳嗽胸闷气喘者重改用射干麻黄汤加僵蚕5g、全虫5g等药物治疗后缓解较明显。
(二)痰浊壅肺:
症状:
咳嗽痰多,色白粘腻或呈泡沫,胸膺满闷,短气喘息,稍劳即著,畏风易汗,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暗,苔薄腻或浊腻,脉小滑。
治法:
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方药: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半夏10g、茯苓20g、陈皮10g、甘草5g、白芥子5g、苏子10g、莱菔子10g
优化:
痰多胸满不能平卧加葶苈子泻肺祛痰;肺脾气虚,易汗、短气乏力,痰量不多,酌加党参、黄芪、白术、甘草,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中成药:
咳喘灵口服液10mlTid;
分析总结评估:
2010年我科共收治痰浊蕴肺型的肺胀病人48例,治愈36例,好转10例,其中痰多气喘胸闷不能平卧者加用葶苈子10g、僵蚕5g、全虫5g加强降逆化痰等药物,治疗后缓解较明显。
(三)痰热郁肺:
症状:
咳逆喘息气粗,痰黄或白,粘稠难咯,胸满烦躁,目胀睛突,或发热汗出,或微恶寒,溲黄便干,口渴欲饮,舌质暗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方药:
越婢加半夏汤;
麻黄10g、石膏15g、半夏10g、生姜10g、甘草5g、大枣5g
优化:
痰热壅结,便秘腹满者,加大黄、风化硝,通腑泄热;痰鸣喘息,不能平卧者,加射干、葶苈子,泻肺平喘;若痰热伤津,口干舌燥,加花粉、知母、麦门冬,以生津润燥;
中成药:
清金止咳口服液10mlTid;或痰热清针20-30ml静滴Qd;
分析总结评估:
2010年我科共收治痰热肺郁型的肺胀病人28例,治愈22例,好转4例,其中痰多粘稠难咯不能平卧者加用竹黄10g、川贝、黄芩6g、制胆星10g加强清热化痰等药物,治疗后缓解较明显。
(四)痰蒙神窍:
症状:
咳逆喘促日重,咳痰不爽,表情淡漠,嗜睡,甚或意识朦胧,谵妄,烦躁不安,入夜尤甚,昏迷,撮空理线,或肢体困动,抽搐,舌质暗红或淡紫,或紫绛,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滑数。
方药:
涤痰汤加减,另服安宫牛黄丸;
半夏10g、茯苓20g、甘草5g、竹茹10g、胆南星10g、橘红10g、枳实10g、菖蒲10g、人参1包冲服
优化:
若舌苔白腻而有寒象者,以制南星易胆南星。
若痰热内盛,身热,烦躁,谵语,神昏,舌红苔黄者,加黄芩、桑白皮、葶苈子、天竺黄以清热化痰;热结大肠,腑气不通者,加大黄、风化硝,或用凉膈散或增液承气汤通腑泄热;若痰热引动肝风而有抽搐者,加钩藤、全蝎、羚羊角,凉肝熄风;唇甲紫绀,瘀血明者,加红花、桃仁、水蛭以活血祛瘀;如热伤血络,见皮肤粘膜出血、咯血、便血色鲜者,可加生地、丹皮、紫珠草、生大黄等配药以清热凉血止;如血色晦暗,肢冷,舌淡胖,脉沉微,为阳虚不统,气不摄血者,可配炮姜、侧柏炭、白芨等药以增温经摄血之效;
中成药:
安宫牛黄丸半粒至1粒搅溶鼻饲Qd;
分析总结评估:
2010年我科共收治痰蒙神窍型的肺胀病人2例,治愈1例,好转1例,其中身热,烦躁,谵语,神昏,舌红苔黄者加用竹黄10g、川贝、桑白皮10g、黄芩6g、制胆星10g、苏合香10g、菖蒲20g、钩藤10g、僵蚕6g加强清热化痰、熄风定惊等药物,治疗后缓解明显。
(五)肺肾气虚:
治法:
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方药:
补虚汤合参蛤散;
人参1包冲服、黄芪15g、茯苓20g、甘草5g、蛤蚧1包冲服、五味子5g、干姜5g、半夏10g、厚朴10g、陈皮10g
优化:
肺虚有寒,怕冷,舌质淡者加肉桂、干姜;兼阴伤低热,舌红,苔少者加麦冬、玉竹、生地;气虚瘀阻,颈脉动甚,面唇紫绀明显者当归、丹参;
中成药:
咳喘灵口服液10mlTid;黄芪针、参麦针30-50ml静脉滴注Qd;
分析总结评估:
2010年我科共收治肺肾气虚型的肺胀病人42例,治愈33例,好转6例,其中肺虚有寒,怕冷,舌质淡者加用肉桂10g、人参10g另炖干姜10g加强温肾补肺、引火归元等药物,治疗后缓解明显。
(六)阳虚水泛:
症状:
面浮,下肢肿,甚或一身悉肿,脘痞腹胀,或腹满有水,尿少,心悸,喘咳不能平卧,咯痰清稀:
怕冷,面唇青紫,舌胖质黯,苔白滑,脉沉虚数或结代。
治法:
温阳化饮利水
方药:
真武汤合五苓散;
附子10g、桂枝10g、茯苓20g、白术10g、猪苓10g、泽泻10g、生姜10g、白芍10g
优化:
还可加红花、赤芍、泽兰、益母草、北五加皮以行瘀利水;水肿势剧,上渍心肺,心悸喘满,倚息不得卧,咳吐白色泡沫痰涎者,加沉香、黑白丑、椒目、葶苈子以行气逐水;
中成药:
黄芪针、参附针30-50ml静脉滴注Qd;
分析总结评估:
2010年我科共收治肺肾气虚型的肺胀病人52例,治愈44例,好转5例,其中水肿势剧,上渍心肺,心悸喘满,倚息不得卧,咳吐白色泡沫痰涎者加沉香10g、黑白丑10g、椒目10g、葶苈子10g、静滴参附针加强行气逐水、温阳化气等药物,治疗后缓解明显。
三、中医治疗难点与对策:
㈠中医治疗难点:
1、中医药对肺胀的救治,特别是心力衰竭、肺水肿、二型呼衰、休克、肺性脑病等危急重患者的抢救,目前仍是一个比较薄弱环节。
2、对于年老、频繁发作咳喘气促患者,运用中医药疗法控制预防病情尚欠理想。
3、多数患者对于中医的汤液口服较为认可,而对以中医药的“针灸、穴位贴敷、药液浸泡、火罐、理疗、中药超声雾化导入、中药熏蒸”等传统特色治疗方法,较为排斥,目前广泛推广还相对困难。
4、目前临床多数肺胀患者,因活动度明显降低,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便秘,依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腑气不通则肺气蕴塞,从而导致喘促加重、或发热等症状。
㈡今后研究思路及对策:
1、开发研制使用方便、作用迅速、安全高效的急救药物,是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
2、加强中医药“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及“固本扶正”的治疗理念,研制比较新型的增强人体免疫中医药治疗方药;
3、加强传统医药在治疗和预防疾病方面优势宣传;临床上积极开导患者配合中医中药的治疗方案,善加总结,不断提升传统医学在临床的运用效率,探讨总结更加完善的中医药治疗方案。
4、临床上积极加强通便处理,大便通则肺气宣降,明显改善喘促的症状。
五华县中医医院内二科
2013年01月
第4页共4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肺胀 中医 诊疗 优化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