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docx
- 文档编号:30772375
- 上传时间:2023-08-23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0.60KB
第4课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docx
《第4课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4课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第4课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首位不能整除的)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57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
2.指导学生观察、思考计算方法;
3.学会估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商。
教学重点:
被除数十位上的余数再除。
教学难点:
被除数十位上数不能整除与个位上的数一起再除。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把这5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两个班,每个班能分到多少个?
二、新课学习
1.动手分一分,说一说,
2.我们一起来写出算式:
(弄清算式中每个数字的意思)
3.52÷2=26(个)
4.让我们来验算一下。
(让学生自己选择说明或是计算的方法)
5.边说边做:
78÷3=84÷6=92÷2=80÷5=
6.验算上面的计算题。
7.根据三个数量,请你提出一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想想做做第5题)
8.估算:
你能估计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多少吗?
64÷5=85÷3=95÷4=91÷2=
(10多)(20多)(20多)(40多)
三、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四、小结:
说说今天学的除法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
五、布置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2.4题。
教学反思:
第6课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59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
2.指导学生观察、思考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个位商写0的计算、理解不够商1要用0占位。
教学难点:
被除数十位上数能整除而个位上的数不够商1时,为什么要写0?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今天,老师要把62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班,每个班能分到多少个?
二、新课学习
1.让我们写出算式来。
(剩下2个羽毛球,商怎样写呢?
)
62÷3=20(个)……2(个)
2.让我们来验算一下。
3.边想边做:
83÷4=63÷6=92÷3=61÷2=(注意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4.算一算,比一比:
42÷2=41÷2=63÷5=53÷5=
5.找找错在哪?
(想想做做第3题)
6.想想做做第5题注意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可以灵活点。
7.至少要搭多少顶帐篷?
(让学生体会余数问题在生活中的合理运用,不要求讲进一法)讨论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第二页想想做做1.2。
四、小结:
大家今天有什么收获啊?
五、布置作业:
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最后两题。
52÷5=43÷4=82÷4=74÷7=
2.有75千克的大米,每次搬运10千克,至少要搬运多少次?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体会从条件开始想起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能运用这一方法,正确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有知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到进行有条理和富有个性的思考,并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的能力。
重点:
掌握从条件想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难点:
将本课学习的策略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问:
什么叫策略?
你在哪些地方见过?
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讨论,交流。
谈话:
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需要策略,今天我们就学习解决实际总是过程中常用的策略。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教材第71页例1情境图,学生装读题,提问:
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
要求什么?
学生分析题目。
小组讨论“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是什么意思?
(1)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
(2)第一天摘的个数加5个第三天摘的个数,第二天摘的个数加5
提问: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你打算怎样解答?
氢你的想法告诉小级的其他成员。
学生装通过喜欢的方法(列表、列式或其他方法)计算求出答案。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30
35
40
45
50
第二天:
30+5=35(个)
第三天:
35+5=40(个)
第四天:
40+5=45(个)
第五天:
45+5=50(个)
现在你知道第三天和第五分别摘了多少个了吗?
你还有其他方法?
2.小结策略
提问: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1)要弄清题中每个条件的含义,自清要求的问题。
(板书:
弄清题意)
(2)可以从条件开始想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表找出答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2页“想想做做”第1题。
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说怎能样解答。
2.完成教材第73页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装读题,说说条件和问题。
提问:
怎样理解“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这一名话?
1.完成教材第73页想想做做”第3题。
2.完成教材第73页想想做做”第4题。
3.完成教材第73页想想做做”第5题。
四、课堂小结。
提问: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重点:
进一步掌握从条件想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难点:
将本课学习的策略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还记得是什么策略?
(从条件想起)运用这一策略要注意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注意点。
小结: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新授
1.教学例2
出示教材第74页例2情境图,再看图说说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求什么?
:
提问:
你能先在下面的图中填一填,再看图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吗?
(小组讨论,填图)
指名填线段图,集体交流知道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绿花有12朵,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红花比黄花多7朵,要求红花有多少朵)
提问“根据地题材中的数量关系,你打算怎样解答?
在小组内讨论后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
可以根据前两个条件,先求出黄花有多少朵。
求出黄花的朵数后,就能求出红花的朵数。
让学生列式,想一想怎样算,指名板演。
(1)黄花有多少朵?
12×2=24(朵)
(2)红花有多少朵?
24+7=31(朵)
订正时提问:
你第一步算的是什么?
2.教学“想一想”。
出示问题:
如果“红花比黄花少7朵”应当怎样解答?
谈话: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自己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再解答。
学生装小组交流,列式解答。
12×2=24(朵)24-7=17(朵)
展示学生装的讨论结果,集体订正,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比较,小结。
谈话:
刚才的两个问题,都是从条件想直,再解决问题的。
这两题的解答过程,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小结:
(1)都是根据前两个已知条件,先求出黄花有多少朵。
(2)有一个已知条件不同,求红花朵数的方法也不同。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线段图。
小组交流,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问题,并说说怎样解答。
学生装独立完成,全班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2题。
从条件想起,用的时间少代表跑得快,用的时间多代表跑得慢。
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读题,提问:
根据条件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装讨论,交流。
小结:
先求杜鹃花和茶花的总盆数,再求这个总盆数的2倍也就是月季花的盆数。
学生解答,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读题。
提问:
我们可以怎样分析数量关系?
从条件想起,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独立列式,说谋取你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全班订正,教师评价。
四、课堂小结
提问: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
我们继续学习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学会了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题思路,然后列式计算。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第一课时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再现和在教学中的活动和分类,让学生感受平移和旋转,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
2.能力目标: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
体验平移和旋转的价值,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判断图形平移的距离,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1.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火车吗?
它是怎么运动的呢?
用手势比划一下。
其实物体的运动就在我们的身边,比如运行在半空中的缆车,在公路上奔跑的汽车,还有我们头顶上的电风扇等。
(多媒体出示)
2.能不能用手势说明一下,这些物体将会如何运动?
(指名演示:
你真棒,把火车的运动比划得很形象!
)
3.有谁能把电风扇的运动用手势形象的比划出来?
(你也很棒!
)大家对比一下刚才这两个同学比划的运动方式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自由发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4.这几幅图片是从我们的生活中找来的,认真观察它们的运动方式,你能按照刚才的运动方式分类吗?
边说边用手势比划。
师:
对,象拍球、飞机的飞行、火车的运行等沿着直线运动的(手势做出平移的动作),可以叫平移。
(板书平移)
那么,象风扇、地球仪、钟面的时针等围绕一个点或轴转动的,我们可以把它叫旋转。
(板书旋转)
师: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物体运动的两种方式,“平移”和“旋转”。
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平移和旋转的物体是如何运动的?
5.你会用手势表示平移和旋转吗?
6.小结:
对,平移不但可以上下移动,还可以前后,左右移动。
师: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平移与旋转的现象,你能判断吗?
7.多媒体出示:
(P25“想想做做”第1题)
请用画“—”的符号表示平移,用画“○”的符号表示旋转。
8.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9.汇报小结:
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广泛存在,人们利用这些特征做了很多了不起的大事呢。
让我们看一段录像吧。
(上海音乐厅)
(设计意图:
让学生用动作表演平移和旋转现象,实际就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让他们用独创的肢体语言来表达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特征,从中获得积极的体验,从分感知这两种运动方式。
)
二、探究平移的距离。
平移的力量可真大啊,提出这种想法的工程师们更是了不起。
今天我们也来当一会小小工程师吧,我们这儿也有一间房子需要平移,但平移之前我们要先学会观察:
1、出示房子的幻灯片:
师:
小房子向什么方向移动?
从哪里可以知道呢?
(箭头对这个箭头是表示平移的方向的,在平移的图中是不能少的)房子向右平移了几格呢?
(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2、房子究竟向右平移了几格?
从房子的哪个点比较容易看出它平移的格数?
我们一起来看(多媒体演示)
3、引导学生找其它的对应点。
(除了看这一组对应点之外,还可以看哪些对应点?
)
4、交流讨论,达成共识:
要知道是平移了几格,先“找点”,找出两处相对应的点,比如房子的房顶就是一组对应点,然后看对应点之间移动了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
对应点不止一对,所以还可以继续找第2对、第3对……,但数一数后会发现,每一组对应点之间都相差4格。
5、练习:
课本P24的练习。
6、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业,订正。
7、小结:
我们要知道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我们只要先“找点”,找出两处相对应的点,然后数一数,这两个点之间平移了几格,那整个图形也就平移了几格。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交流,并用电脑演示平移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移格数的规律。
借助动态效果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化难为易。
)
三、根据特征、画平移的图形
师:
刚才我们根据图意,知道了平移的情况。
现在你能根据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吗?
1、出示三角形
2、学生先试一试
3、组织学生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找点、移点、描点)
问:
画完后的图形和原来的三角形相比,有什么变化吗?
什么没变?
(引导学生发现:
图形没变,但位置是改变了的。
)
(设计意图:
学生理解并掌握平移格数的规律后,亲自动手画一画,议一议,比一比,加深对平移的理解,有效的突破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
四、全课总结
师:
同学们,学习了今天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我们一起走进了“平移与旋转”的世界。
其实,大自然对于平移与旋转的创造,还远不止这些,仰望苍天,俯瞰大地,何处没有平移与旋转足迹?
看啊,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清晨的第一道曙光中缓缓升起,“神舟”五号带着国人的希望,载着我们的英雄离开了发射台,直冲太空,这些你难道没有感受到平移的力量吗?
奥运赛场上,链球运动员借助旋转的力量打破了奥运记录,再看看浩翰宇宙中的行星运转吧,难道你没有感受到旋转的神秘吗?
同学们,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今天就让我们借助平移与旋转的力量,一起走进生活,走进数学吧。
教学反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4课时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课时 两位数 除以 一位数 笔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