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管理制度.docx
- 文档编号:30760606
- 上传时间:2023-08-20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6.83KB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docx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课程管理制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民主开放的课程决策过程,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参与决策的全过程,肩负着审议开发过程中重大决策的任务。
1、鉴于审议委员会成员的特殊构成,因此,要求所有成员,特别是教师代表、家长、社区人士,必须认真自学校本课程开发理论,如《校本课程开发:
理论与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的相关论述等,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技术。
2、校本课程开发起始阶段,审议委员会成员应该进行自我技术培训,如审议《课程纲要》、评价《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培训等。
3、审议委员会的成员应该参与确立学校教育哲学的研讨,组织对各方人士的调查,分析、研讨调查信息,与大家一起共同确立学校教育哲学。
4、分析评估学生、学校、社区的不同需要,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一手资料,便于指导工作,解决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5、审议委员会必须本着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基本原则,客观、公正、科学、民主地参与校本课程的审议活动,确保校本课程开足课时,开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6、认真负责地审议教师撰写的《课程纲要》,一要审《纲要》内的项目是否齐全;二要审授课时间是否确定;三要看课程目标的确立是否恰当、合理,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是否与学校校本课程总体目标紧密联系;四要看课程内容是否适合授课对象;五要看课程实施建议的可行性;六要看课程评价是否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对审议内容要作好详细记载,经过大家讨论、分析、归纳后,确立所开课程,并公告审议结果。
7、审议委员会两月召开一次全体人员例会。
每次会议,每个成员必须先汇报自学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的情况,提出疑难问题,大家研讨解决;必须对学校课程实施现状进行分析,评价与反馈,提出促改意见,还应及时向社会、家长报告相关信息。
8、制定开发校本课程的相关制度,如《校本课程开发激励制度》、《校本课程评价制度》,并监督制度的执行与落实。
9、检查与督促《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执行情况,对工作完成好的人员给予奖励。
10、及时地将各学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报送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校本课程培训制度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基地,以学校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而在学校中开发的课程。
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首要任务就是对教师进行培训,从而使教师们以新的思想投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过程中。
为了较好地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校中层领导为成员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教研主任为工作小组组长,负责带领教师根据国家或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以期解决学校自身的教育问题。
为此,我校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制定了校本课程的培训制度。
一、组织教师培训,帮助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有赖于教师真诚参与的意愿、教师在课程开发方面的能力以及他们所能够获得的课程资源。
因此学校将采用请进来走出去和校内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对教师进行陪训。
使老师们在生动具体的实例中感到:
校本课程就在我们手中、校本课程资源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消除了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二、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课程实验教师要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课程资源,要充分挖掘本校、本社区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与信息、资源,把各种课程资源在时空上合理地统等安排。
三、学校领导要深入课堂听课,指导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制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案,把握校本开发的质量。
每位参与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一学期至少听六节校本课程课,并作好听课、评课记录。
四、责任到人,分管的主要领导要靠上抓,并将课程开发的实施情况与学校的奖评制度相结合,将校本的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落到实处,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与数量。
五、校本课程年级组长要组织好小组成员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有关校本课程的各项任务。
六、学校每学年组织开展一次有一定规模的校本课程公开活动,每位老师在一学年中至少上一节校本课程观摩研讨课。
七、每月请专家对授课教师进行讲座。
八、学校对校本课程教师的工作进行定期评价,每学期期末进行“校本课程优秀工作者评比”。
九、每学年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将组织有关人员对已有校本课程进行积效评估,对校本课程教案进行修订完善,使之成为正式教材。
从学生、家长、社会效益和学校规划及培养目标等多角度出发,对每门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和开展提出改进方案。
十、以校本课程门类为单位形成研究共同体,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小组活动每月一次,大组活动每学期两次。
十一、教研内容主要有两方面:
小组活动以专业知识进修和教学活动设计,预案编写讨论等为主;大组活动以校本课程理论培训、课程纲要撰写方法介绍等为主。
十二、每位教师每学年要撰写一篇有质量的校本课程研究论文或两篇校本课程故事。
十三、每学期期初和期末各召开一次学校校本课程研讨会,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反馈课程实施中的一些问题,逐一剖析、反思,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共同商讨下一步对策、措施。
校本课程开发激励制度
为调动广大教师主动与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确保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学校特制定如下激励制度:
1、倡导主动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技术。
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开发指南》、《课程纲要》等文件撰稿人,作为学校科研成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对优秀的《课程纲要》,学校将向区以上教育研究部门推荐发表,学校视级别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2、鼓励求索与创新。
对教师选用、改编、新编又能形成序列的校本课程教材,教师自主开发的课程资源,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给予适当奖励。
对获得好评,并在区级以上教育教学杂志上发表的,视级别给予物质奖励,并作为教师科研成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茧自缚教师年度考核、晋级、评优的重要条件。
3、要求教师努力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知识,掌握开发技术,对积极参加集体研讨、集体学习以及校本培训的教师学校将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4、为执教校本课程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和参与培训的机会,不断提高校本课程教师的专业素养;给予教师特许时间,专用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学习和钻研。
5、鼓励教师开放校本课程课堂教学,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对学生、家长反响好,确实有助于学生学习知识,发展特长,形成能力的优秀课执教者给予奖励。
6、营造团结合作的氛围。
鼓励非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实验,集思广益,共同研究。
对主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实验,为校本课程开发出谋划策,为校本课程者排忧解难的非校本课程执教教师给予“智慧奖”、“协作奖”。
校本课程教研组活动制度
教师是开发校本课程的主体,校本课程教研组成员的研究情况直接关系到我校校本课程的质量,故制定本制度
一、教研室活动制度
1、教研室每月组织教师进行一次学习活动,学习《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校本课程管理与开发》等书籍,收集精彩文章,使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基本理论。
2、教研室加强教研组建设,每学期组织两次专题研讨活动,并请区市教研员及专家听课指导。
3、教研室认真研究、制定《校本课程评价表》。
每周至少听一节《服饰设计》,加强研究。
组织教师依据《校本课程评价表》进行说课、做课、听课、评课,始终用《校本课程评价表》来指导和监控学习过程。
4、教研室负责人通过与教师、学生、家长座谈,通过听课、发调查问卷等形式,随时了解校本课程的效果,收集各方面的资料,总结分析各种实验结果,不断调整课程。
二、教研组活动制度:
1、搜集资源:
教师围绕自己的课程主题,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各种途径搜集相关的、大量的资料,并筛选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
2、编写教材:
认真地翻看学校《服饰设计》总纲要,顺应总纲要设计思路,每一个环节要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按时认真完成校本教材的编写。
3、做研究课:
教师每学期做一节研究课,写一篇教学案例或课例。
设计学生调查问卷,并对所搜集的相关实验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课要认真准备,注意与信息技术整合。
4、听课评课:
本小组教师的研究课,全组成员无特殊情况必须听,听后依据《校本课程评价表》进行说课、评课,不断完善本课程。
5、定期总结:
每学年第一学期末教师撰写一篇论文或实验工作总结,第二学期末围绕自己的课题撰写研究报告。
校本课程评价制度
一、评价项目及标准
1、《课程纲要》评价标准
看课程目标是否与木校学生需要相吻合;看课程内容能否适应实现目标的要求;看实施建议能否保证学生自主、愉快地学习;看评价建议是否有利促进师生发展。
2、教学过程(一次教学活动的过程)评价标准:
看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结合目标是否全面实现。
开教学内容组织是否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
看教学中是否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精神。
看学生兴趣是否充分激发并指向学习目标。
3、议程实施效果(阶段性效果、终结性效果)评价标准:
看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极性是否不断提高;看学生的个性特长是否得到发展;看学生价值观是否日趋正确,人格是否日趋健全。
4、对《校木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在《课程纲要》、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评价的基础上进行。
主要看对本校学生需要的适切度,对学校办学思想体现的准确度,对校本课程开发指导的有效度。
二、评价主体及方式
校本课程评价由区教育局主管部门、学校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各课程开发实施者和学习者共同参与。
对《课程纲要》的评价主要由校本课程审议委会采用集中审议的方式进行,同时重视开发者与实施者在实施过程中的随机评价和实施后的终结性反思评价。
对教学过程的评价由课程实施者、学校有关负责人和其他教师与教学实施同步进行,主要采用交流、讨论方式。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学生和施教者自评为基础,学校有关负责人组织专业人员参与,可采用个人反思、集体评议、问卷调查、书面与实践测试等多种方式进行。
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由学校业务土管部门组织进行,请本校教师、学生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共同参与,主要采用实效评估、理论分析等方式。
最终呈送区教育局审定。
十、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系怎样?
1、课程价值不同(针对的问题不同)。
2、课程的管理主体不同,校本课程由学校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国家管理。
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特殊的国家课程,它具有过渡性,校本性。
3、课程内容不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纲要规定了四个领域,是针对传统课程中的弊端而设置的,它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与活动课程联系。
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则完全由学校决定。
4、课程的实施方式不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主题活动,具有特殊的“教学”模式,而校本课与学科课有相似之处。
虽然二者之间有如此多的不同,但在实施中,它们又有许多联系、很多交叉的地方。
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时也可以以校本课程的形式来实施管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很多内容有的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
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课虽然是国家课程,有规定的学习领域,但主要也是由学校开发,从课程开发的主体的角度来考察,学校往往把综合实践活动课放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统一规划中整合实施,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校本课程开发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
十一、校本课程与兴趣小组、课外活动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兴趣小组、课外活动是校本课程的前身,校本课程由兴趣小组、课外活动发展而来。
活动课程的弊端集中体现在课程管理松散、教学内容学科化倾向严重、课程没有地位成为学科课的延伸和补充、课程评价不到位等方面,而校本课程进行了提升和弥补,并且十分明显地突出了以校为本的特色,这是活动课程所没有的优势。
十二、什么是标志性校本课程?
怎样确立标志性校本课程?
标志性校本课程是完全自发、自主的课程开发,是完全出于学校内部需要(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完全依靠自身的条件和资源的全员参与、自我评价的课程。
学校的校长、教师、社区代表等就学校的校本课程进行共同对话、集体审议和决策,根据从事课程设计的学科专家、地方教育行政领导的意见,汇集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和教训,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的信息数据度,共同制定校本课程开发质量认证体系。
通过这样的集体审议的过程,学校的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开展校本化的课程实验,开发出的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
校本课程是“实践---开发---反思---改进”的“草根”开发模式,而标志性校本课程是“研究---开发---实践反思---再开发---推介---质量认证”的新模式,其主要特点是:
(1)自发、自愿;
(2)自我控制和地方控制;(3)回应内部需要;(4)利用自身资源;(5)内部评价;⑹共同对话、集体审议和决策;⑺从事课程设计的学科专家、地方教育行政领导、学校、家长共同制定校本课程开发质量认证体系。
确定标志性校本课程的原则:
区域性原则:
我校位于繁华的市场中心,紧邻湖南省最大的服装加工批发一条龙服务的服装、布匹、鞋帽市场群,如芦淞服装市场、环洲城、智超服装市场、华丽服装市场、星通鞋城、城中布匹批发市场等,服饰设计氛围好,条件优越。
学校中的1200多学生60%来自于这些市场经营户家庭,服饰资源得天独厚,社区资源为我们进行服饰教学创设了有利条件,也是社区对学校教育需要。
发展个性原则:
学校开发校本课程遵循“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以自愿选择为前提,以学校办学条件为基础,通过评估学生的需要,通过充分发挥社区与学校的课程资源优势,开发了包括科学素养类、技艺类及人文素养类在内的24门校本课程,学生对这些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经过比较、斟酌,终于如愿以偿地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课程。
经过一年的实践,我们发现,《服饰设计》这门课程越来越赢得了更多学生的喜欢,它在广大教师、家长、学生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学校课改工作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服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尊重爱护扶持学生天生的生命冲动和原创表现。
以动手设计、制作为主,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趣味性原则:
《服饰设计》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反复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性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去,在“做、观察、调查、实验、探究、服务、劳动”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利用作品欣赏、时装表演,给芭比娃娃缝制服装竞赛等形式,有目的、有系统地把教学内容融入到形式多样、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认真,从而达到乐学、爱学的教学目的,让学生高兴自愿地参加服饰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初步的动手制作能力,让学生掌握好服饰设计基础知识。
可行性原则:
《服饰教学实验》开展以来,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得到了发展,专职美术教师如孙丹、欧阳雪梅、刘舒颖的业务素质高,积累了丰富的服饰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我们学校则利用学校的地方优势,成立了《小学服饰教学实验》子课题组,对学校美术教育进行改革,注重各年级劳动、美术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学科的综合性,在四、五、六年级开始有目的、有系统地铺开服饰教学,在美术学科中每册插入服饰教学内容三至四课时,注重知识结构的条理性,循序渐进,服饰教学实验由专职美术教师承担,其他学科教师配合完成课程实施计划。
十三、怎样建设标志性校本课程?
贺家土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提出理由
2002年我校根据自身的基本条件和办学特色、通过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确定了将“环保教育”课题以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予以研究。
三年来,我校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中大胆实践、积极反思引导教师走上了一条研究之路,通过课题研究我们欣喜看到:
综合实践活动开阔了学生视野,增加了学生接触社会、自然的机会,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加了、社会责任感增加了、校园环境美了,与此同时2004年下期,我们也在思索,学生环保意识增加伴随而来的应该是学生行为习惯的改变,但据考察,学生间文明习惯.人与人交往的行为有待改进。
怎样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系统的进行交际礼仪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带入良好人际关系的殿堂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2004年下期芦淞区教育局“JQ”工程所提倡“净、敬、竟、轻、青、亲”正与我们的“文明交际礼仪教育”想法不谋而合。
另外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人类的一切活动,是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为前提的。
对于人来说,交往是一种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活动。
在现实社会中,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们与世界各国间的交往日趋频繁,国际往来日益重要,人们对人际交往中的礼仪更加关注。
随着我们对交往礼仪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我校已在学科教学中加强礼仪教育渗透,学校德育政教处也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
但这些做法都是零散的,不能使之系统化。
而作为文明交际礼仪的启蒙教育,我们重在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文明礼仪风范,使之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得到人们的认同,受到人们的欢迎。
再之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从而推动社区以及我国社会文明的发展。
也正由于开展文明交际礼仪教育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与客观的前瞻性,我校决定把“文明交际礼仪教育”由学科渗透发展到作为校本课程主科目来开发,确定了以“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从一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交际礼仪教育。
一、课程开设的需要评估:
1、学生现状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而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长起来的独生子女,更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一方面,长辈的溺爱,导致了他们的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或不懂得与周围的人交往。
而那些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由于家长整日忙于谋生,四处奔波,放任孩子自由生长,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使之染上不良恶习,野蛮霸气,缺乏教养。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我国在引进外国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带进了一些自由散漫的消极思想,人们讲究个人自由,忽视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大部分人重智轻德,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问题。
而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文明礼仪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
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文明交际礼仪教育活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2、学校发展的需要
我校地处株洲市贺家土繁华的商业地带,近几年来周边接踵而来新建天鹅花园、泰苑小区、湘园小区、翠塘小区、翡翠花园五个小区的建设,外来人口显著增加,加之贺家土大市场、北石港建材大市场与我校一路之隔。
一方面,社区中各类闲散、外来人员多,难免对学生的精神风貌起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我校生源有部分来自当地农民子弟和周边地区新迁入的新富起来的个体户子女。
他们家庭经济条件好而文化底蕴不足,又忙于生意上的事务无暇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正确引导。
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与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样尊老爱幼,怎样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样着装,怎样待客做客,怎样遵守社会公德,怎样讲文明、讲礼貌等等显得比较薄弱。
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因此,开设文明交际礼仪教育课程是我校发展的需要。
3、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心理学家调查表明:
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其次才是学会学习,只有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
再加上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小学生阶段开设“文明交际礼仪教育”课程,使他们从小系统地受到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其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4、我校育人目标的需要
我校的校训是“勤奋、深思、求实、进取”。
育人目标是:
“全面发展、基础扎实、学有特长、个性优良。
”因此首要解决的目标,就是要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
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为了更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较连续性、完整性的教育训练,也为了落实我校的育人目标,拓展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我们拟将“文明交际礼仪教育”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来开发,以此促进我校学生思想更好的形成,更好地养成文明的校园风貌。
5、丰富的课程资源
我国早已颁布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日常行为规范》。
我校各班还制订有学生《文明公约》。
去年我国公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一书。
社会上服务性行业,如“宾馆酒店”“市场超市”等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准则与礼仪规范。
再加上我校图书馆的丰富的藏书以及即将建成的宽带网、校园网将更方便人们对网上资源的利用……这些都是我们对孩子进行交际礼仪教育的资料来源,为我校该校本课程开发提供资源保障。
二、课程的目标:
1、促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基本礼节,养成在各种场合经常使用文明礼仪的习惯。
2、自觉参加交际实践,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校园特色文化,以此影响并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三、课程的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三个单元:
“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
具体见下:
(课程内容虽然分为三大单元,但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交叉进行。
)
课程
内容
课程目的
具体课程
内容
校
园
礼
仪
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尊重老师.尊重同学
学会请教.学会商量
学会倾听.学会劝阻
学会合作.学会感恩
学会师生间的礼仪
家
庭
礼
仪
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
做客礼仪.迎宾礼仪
待客礼仪.祝贺礼仪
邀请礼仪.服饰礼仪
长、晚辈之间的礼仪
社
会
礼
仪
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问路礼仪.乘车礼仪
购物礼仪.影剧院礼仪
邻居间的礼仪……
四、课程的实施:
我们初步设想本课程在一至三年级预先开设,再向全校铺开,三个单元交叉进行。
每一个单元都是以“交际礼仪”为切入口,以发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研究为突破口,突出“社交技能”的主题。
逐渐建立规范的家庭礼仪和校园礼仪,然后再向社会推进,争取社区、共建单位的配合支持,争取社交礼仪建设的良好效果,同时让学生养成文明交际礼仪风范,以此促进学校校风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1、专项课程设置。
我们把该课程纳入正式课表,每班每周安排一个课时。
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交际礼仪教育,使学生粗通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2、学科渗透。
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渗透文明交际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
3、课外实践:
①调查走访:
走访宾馆酒店、商场超市等服务性强的单位,学习有关礼仪知识。
②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通过上网、上新华书店与各级图书馆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
③竞赛展览:
举行邀请函设计活动、感恩语言描绘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锻炼能力。
④角色体验:
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如“我是小报童”、“小小服务员”“我是家里小主人”、“小导游的一天”等,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
5、主题活动:
由德育政教处牵头,通过班队主题活动、全校主题活动,如“JQ”工程的实施等向学生进行文明交际礼仪的教育,使学生精神风貌得到改善,形成讲文明、懂礼貌校园氛围。
五、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合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校本 课程 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