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docx
- 文档编号:30759154
- 上传时间:2023-08-20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5.72KB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docx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13、《动手做做看》的教学反思
《动手做做看》这篇阅读课文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一次,科学家朗志万故意把一个错误结论告诉小朋友,再问为什么。
目的是让孩子们明白:
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伊琳娜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她不迷信权威,在妈妈的启发下动手实践,获得了正确的答案,并明白了科学家真正的目的。
用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引出了教育专题——“用心思考,勇于创造”,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的生动教材。
在学习《动手做做看》时,如果我们教师只停留在“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个科学素养的培养定位上,显然过于肤浅。
所以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设计了“朗志万和伊琳娜有什么区别”,旨在让学生明白“朗志万是科学家,他可以说是知识的权威。
”然后紧紧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对待“朗志万”提出的问题的不同态度,来引导学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发光的品质──那就是敢于向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
让学生感悟这道理就是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这也是动手做做看的前提,发明创造的关键!
也是现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质啊!
小孩子的思维最容易被牵引,人云亦云的。
比如我们老师上课提一些导向性的问题:
“这张图美吗?
”学生肯定会迎合你回答:
“美──!
”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以及提倡学生质疑问难。
选入这样的文章无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见,敢于质疑的好素材。
我们天天喊着“尊重学生”,我们可以潇洒地把课堂对学生拱手相让,可以允许学生自选作业……然而,你可曾想到,往往是我们老师对教材没有深层的处理,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一次提升素养的机会啊!
14、《邮票齿孔的故事》的教学反思
《邮票齿孔的故事》讲的是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
本节课中要求通过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语文即生活,生活实际才是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的源泉。
而空洞的讲解,乏味的说教,早已经被现在的小学生所厌倦,又何谈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因此,本文的教学我就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情况,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实践。
以此完成导学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学习于轻松、不知不觉中。
我们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是生活的再现和提高,应该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生活的过程。
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所以,通过上节课也让我感受到: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学习语文,实际上是为学生选择了一条学习语文有效、有趣的捷径。
另外课堂中问题的提出要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自主性。
比如提出的"可是当邮票撕下来以后,身旁没有胶水,没法把邮票贴到信封上,这又该怎么办呢?
谁能像敢想敢做的阿切尔一样来解决这个难题?
"和语文实践中提出的"搜集有关邮票的资料",都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潜在动机。
不仅学生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形式多样,效果好。
回顾上完的这节课总感觉应该更精彩。
不是老师,而是我的学生们,他们应该更出色些。
是什么影响了学生?
仔细琢磨,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知、感受、感悟到发明来源于生活,懂得细心的爱思考的人才能成为发明家。
在学习了这类课文后,我相信有无数的小发明家正在成长。
15、《画风》的教学反思
《画风》这篇课文塑造了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同时考虑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我设定“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为教学重点;“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为教学难点。
如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不同,不能再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应在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求知,掌握学法,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做到快乐学知识,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为此,我设立了“四步两问”的学法导向,层层推进教学。
(一)复习旧知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新课标教材对此十分重视。
为进一步巩固对生字的识记,我通过出示三个小朋友名字,让学生与他们打招呼。
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过程中巩固了生字。
再用“摘苹果、找朋友、填一填”三个环节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活跃的气氛中让学生巩固旧知。
(二)深入理解,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后,让学生分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找出自己“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这是“四步两问”中的两问,这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虽然二年级的学生只能说出一些表面的东西,但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动脑筋了,而且思维十分活跃。
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一问中,学生提出了一个十分有价值的问题“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他们到底是怎样画风的?
我把这个问题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来讲,让学生一起讨论,语,请大家用笔把他们画风的句子勾画出来”以此来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要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首先得通读全文,了解每个小朋友的态度、观点;再动笔勾画三个小朋友画风的不同做法,并引起思索:
为什么他们画风的方法不同却都画出了风呢?
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感受。
然后我再采用学生边汇报我边出示图片、句子的方式和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和交流。
并以此为契机,让学生以“风来了,风把_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里。
”这样的句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朗朗上口的句式让学生觉得非常有趣,而对“小诗人”的夸奖,让学生在表达上越来越来棒。
最后让学生悟出三个小朋友为什么能画出风来?
学生感悟到遇到困难国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这个道理。
(三)动手画风
在这一个环节里我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情、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艳丽的色彩,喜欢每天拿着笔描描画画。
因此,我让学生找到生活中的风后再动手画风。
也许,孩子们的笔法不那么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很和谐,但在这愉悦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四)总结延伸,拓展认识。
拓展延伸中,我引导学生想办法画出声音、气味,对学生的思维将是更好的训练。
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觉得自己还要多学习一些教学理论,并在自己的教学中去实践、体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机智,让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及时的抓住课堂生成的精彩的教学瞬间,增强驾驭课堂的能力,来更好的胜任语文教学工作。
16、《充气雨衣》的教学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让学生每天10到12小时坐在那里读书、听课、思考、记忆、回想、再现,以便能回答教师的问题——这真是一种无法胜任的、使人精疲力竭的劳动,它归根结底会摧残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冷漠和漠不关心的态度……”因此,新课程积极倡导和实践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充气雨衣》是一篇科普略读课文,篇幅较长,情节清晰。
我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学习默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明白小林发明充气雨衣的重要性,指导朗读小林想的句子,初步感受小林的爱思考。
”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自主质疑,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自读自悟的方式既能为学生提供自由空间,同时也能激发学生个性化的独特体验。
1、默读课文,质疑解难。
我让学生带着“小林为什么会想到要发明充气雨衣呢?
”来默读1——3自然段,让学生找找相关的语句。
接着让学生进行朗读感受。
之后又让大家快速默读第四自然段,小林看到了什么情景?
让学生按照“小林看到---------”这个句式来回答。
通过问题的提出、解决,能给后面的感情朗读做好铺垫。
2、联系实际,深入感受。
我通过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到小林遇到了与自己一样的难题,就有了认同感,这样就能将自己做体验到的感觉带如文本中,让学生朗读出味来。
如让学生回答小林想到发明充气雨衣的原因时,我结合实际提问: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当时有什么样的感觉?
让学生将自己的雨天穿雨衣的感受表达出来,学生在朗读时就能读出雨衣上的雨水落到身上的冷来。
3、通过引读,感受体验。
我通过引读,让学生明白小林是一直在想这个难题,从早想到晚,所以“早上,小林在想:
-------;中午,小林也在想:
-------;晚上,小林还在想---------。
”将朗读逐步升级,推向一个高度。
这一课的教学带给我很多思考,最重要的一点是应该在把握文本重点的前提下,大胆处理教材,大气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成效。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5.《泉水》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课时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大意,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你觉得泉水怎样?
喜欢他吗?
并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积累,在读中体会到奉献的幸福感。
感悟泉水的纯洁无私,美丽可爱的心灵。
整堂课学生学习兴趣较浓,课堂中书声朗朗。
但学生对一些词语理解还不够透彻,主动积累词语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反思
备课时,我想雷锋的名字虽然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但是由于时代的相隔,孩子无法很快真正进入课文情境。
如何让孩子动情?
是这节课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开始,首先让学生谈谈自己课前所了解到的有关雷锋的信息,综合多种信息,让学生对人物肃然起敬,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领悟。
在教学中,因为本文是诗歌,注重了对文本的诵读感悟。
对雷锋的精神学生能够理解一点,但是还不够深入。
应该说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基本上达到了目的,但还存在问题,比如:
教学难点突破不够。
对于重点句子“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这句话中的的“雷锋叔叔”指那些像雷锋一样,具有雷锋精神的人。
学生虽有所体会,但当老师问到:
“我们身边有这样的活雷锋吗?
”学生只能简单的说出班级某某同学就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但却说不出他们做的什么事,深入不进去,另外这个问题的回答思路也非常窄,由于时间的约束,在这里我也没有深入引导,草草收场。
7.《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本文叙述了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把爸爸、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的故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
通过对妈妈两句话的研读和对小萨沙保护蔷薇花的举动的体会,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自强、自信的可贵品质。
本节课开始的时候,先让学生说说课文中谁是最弱小的,引出蔷薇花以后,再对比着读读蔷薇花在不同情况下的状态,使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到蔷薇花的弱小,然后以此引入妈妈和小萨沙的对话。
这样的设计,看似顺水推舟,但实际上从蔷薇花的弱小到妈妈和小萨沙的对话,在教学环节上有些脱节。
课后经过思考,觉得可以作如下的修改:
读题后,先让学生谈谈“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句话是谁说的?
(萨沙)追问:
谁认为萨沙是最弱小的呢?
(妈妈)由此引出妈妈和小萨沙对话,教学环节上更加紧凑。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比如说:
当教学在滂沱大雨中弱小的蔷薇花的时候,我设计了“在滂沱大雨中,娇嫩纤弱的蔷薇花会说些什么?
”来引导学生进行想像说话,使学生进入文章的角色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能较好的站在蔷薇花的立场,说出蔷薇花无奈,沮丧,希望得到帮助的心情。
使蔷薇花弱小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烙下深深的印迹。
当蔷薇花得到的萨沙的保护的时候,我设计了“当蔷薇花受到了萨沙的保护,它有什么心里话想说”这样一个问题,使学生站在蔷薇花的立场来体验接受保护以后的心情。
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强的品质,自觉承担起保护弱小的责任,并能以此为快乐。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训练。
特别是萨沙和妈妈的一段对话,我先让学生体会说话人的语气,心理活动,逐句训练。
在整体感知整段对话后,让学生自由练读,分角色表演。
随后,我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题,在读中再次体验小萨沙的心声,从而使小萨沙的心声成为我的心声,他的心声,所有人的心声。
8.《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反思
由于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没有要求会写的字,加之课文篇幅较长,内容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出人意料的情节产生的吸引力,能抓住孩子的心,使其一口气读下去。
所以教学时,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激趣导入
你喜欢小猫吗?
你了解小猫吗?
说一说小猫的可爱之处,小猫喜欢什么活动?
孩子们听了后,兴致特别高,有的说,小猫能抓老鼠,小猫胡子有什么作用;有的说,小猫爪子特别可爱,有的说小猫最喜欢玩线团。
一下子,小猫可爱的样子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学生眼前。
课堂气氛特别活跃。
二、朗读感悟
在教学时,我先有声有色地读了一遍课文,孩子们都听呆了,于是,我说,你们想自己读一读吗?
听清老师的要求,集中注意力,不出声,边读边画出写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
孩子们按要求读了,他们确实没有出声读,但他们在读的过程中,都发出咯咯地笑声,课文内容真是太有趣了,我没有对孩子们给以约束,我想:
这就是内心情感的流露。
孩子们真是太可爱了。
在孩子们默读后,我说:
“说一说你画的有趣的句子吧。
”
孩子们汇报着:
他一蹲下,小猫就扑扑地一个个跳出来,朝屋里跑;晚上,家里可不得了了,小猫在钢琴上跳来跳去,叮叮咚咚响成一片。
小猫钻进抽屉里,橱柜里。
有人从门外进来,门后会突然扑出一只小猫,吓人一大跳……孩子们边汇报边笑着,我第一次看见孩子们上课这么开心。
这样,学生学习默读课文,在默读中体会小猫的得与失在卡罗尔内心引起的情感变化,感悟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感受小动物带给人们的生活情趣。
三、激发情感。
学习最后三段时,让学生感受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们创造绿色的生命;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与我们和谐相处;如果我们真诚地关爱他人,他人就会真情地关爱我们!
四、遗憾之处
孩子们大多没有养过小动物,如果他们有养过小动物的体会,学习此篇课文,他们的感受会更深刻。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25:
《玲玲的画》
(二)
首先,在学习“玲”字的时候,考虑到“玲”字组词对孩子来说有点难度,就出示“小巧玲珑”一词让学生认识,但我只举了一个例句,孩子可能还没完全明白什么是“小巧玲珑”;“端详”一词对二年级的孩子确实有难度,所以我找了另外两个对比较鲜明的词“张望”和“注视”让学生作比较,讲到端详一词时,我并没有做到引导孩子理解这个词,而是通过做动作、举例句让孩子理解,这个过程并没有实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
其次,在引导孩子体会人物心情变化,有感情朗读课文时收效不大,我没有更好地让孩子体会到爸爸和玲玲的心情。
最后,孩子在回答什么是“好事”和“坏事”时,我没有一步步地引导孩子说出答案,而是急于让孩子说出正确答案,导致大部分孩子都不能很好地理解。
26.<<蜜蜂引路>>教学反思
<<蜜蜂引路>>的教学目标是,理解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简单画出线路图。
能区分“往常”与“常常”表示不同的意思。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养蜂人见到列宁时惊讶的语气,并体会人物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的特点。
在这节课里,我能按照预设的目标进行教学,贯彻新课标的理念思想,让学生反复读书,在读中理解课文的含义,并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学,如:
小组合作、同伴交流、师生对读。
并把握课文的重点难点,利用简笔画画出列宁怎样通过蜜蜂找到养蜂的线路图。
从整节课来看还存在着许多缺点,老师在时间的把握还有待加强,学生的自主性不足;教学流程不够流畅,语言不够精炼;在今后在教学工作中,我要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贯彻和落实好新课标的理念,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并落实好。
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总之,教与学都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27.转变“拔苗助长”教避免“守株待兔”学
目前,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正在全面实施阶段,新的课程理念是这样要求的:
教师只能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自主学习,而不能让学生被动学习。
如何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呢?
我们应该首先想到学生是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内驱力,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效率。
一、创设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最终服务于生活。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学活生生的数学。
让他们感到数学知识与自己形影不离、无处不在,使之产生浓厚的兴趣。
1、注重体现学生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知道什么是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避免把现成的理论知识搬上讲台,首先设计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多样化的探究活动来完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培养情感。
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定一户人家,先画出一张简易的平面图,然后一起测量出所需的数据,最后利用所学的面积计算方法计算出实际居住面积有多大。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引导学生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通过观察具体实例加深对轴对称的认识,同时我还在班级中开展剪窗花等活动,使学生在观察、欣赏窗花的过程中,理解知识的实质,陶冶爱美的情操,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思维意识得到培养。
2、重视自主确定解题策略,鼓励算法多样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独立去探索,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使他们有机会展示个性,探索创新。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
“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
”错误是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学生犯错的过程应看作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对待学生的学习错误,我们更多地把“错误”当成教育的敌人,“以至于不错成了我们不懈的”追求。
在实践中则把重点放在分析错因,制定对策上。
这一点固然重要,但重要的是把错误看成闪光的“火花”,若能善待宽容“错误”,则能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创新思维,提高反思能力,为学生开辟出一片“新田地”。
在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中,算法多样化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
比如说课堂积极思考,交流讨论氛围很浓,但到了练习阶段,部分学困生却摸不着头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
或者说表面上课堂学习气氛很好的算法多样化的教学过程,却会客观导致知识与技能领域的课堂教学目标无法更好地完成。
这是因为我们教学时过分强调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分重视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反而淡化了知识与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
因此在教学中最好能根据学生的回答让他们达成共识,哪一种方法最简便,要让学生掌握一种最简便的方法。
同时也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其他方法,要保底但不要封顶,达到一种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有机结合。
二、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机会
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大量合作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自由发展见解,学会倾听意见,合理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达到较为完善的认知状态,获取自主学习的成功。
1、自主探索得到多样化的结果,成为丰厚的交流基础
如在教学27-8时,首先让学生分组操作,说想法,结果说出几种不同的分法:
第一种:
从2捆中拿一捆拆开与7根合起来,先用17-8得9,9再加10得19;第二种:
从2捆中拿一捆拆开,先算10-8得2,再把2根和17根加起来是19根;第三种:
先拿一捆拆开1根给7根合起来,即8-8得0,剩下19根是结果。
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个个精神抖擞。
教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这是学生认知的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
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的课,未必是一堂好课。
这种表面上的“课堂流畅”可能把教师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藏了,把所经历的曲折或最有意义的感性东西抽掉了,学生认为“我真笨”,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形成。
所以教师不仅要有范例,还应展示失败和挫折,让学生了解探索的艰辛。
在交流中暴露思维过程,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训练了思维,更重要的是能从中体验到成功。
如:
教学“乘数是10”的口算,当学生列出5×10这个式子后,教师并不急于讲解课本中的算法,而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结果学生合作商量后,有的说将原题变成10×5,有的说5×1=5,直接在5的后面添上一个0,还有的说:
先算5×9=45,再算45+5=50等多种不同的算法,这里不但找到了口算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解决问题的愉悦,创造的潜能得以开发,同时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良好的情感体验
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学生学习数学要能积极地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密切联系生活的素材,让学生经历操作实践过程,通过合作交流,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和兴趣,感受数学的价值与作用。
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由于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学生在家庭中接触、使用人民币的机会是很多的,对“元”、“角”、“分”的基本票面的人民币及其使用并不陌生。
教学时,教师考虑到这些因素,教师大胆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购物活动游戏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去规范和加深对元、角、分的认识,及爱护人民币的价值,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目的是生活的需要。
四、培养学生自主性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学习,应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索,给学生一定条件和问题,让他们各抒己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他们去合作、去创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具备了自主性才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和实践性。
总之,在现实教育中,有一些教师急功近利,对待学生“拔苗助长”,急于求成,导致学生只能“守株待兔”,墨守陈规,没有创新意识。
没有创新的一代就是没有希望的一代,没有创新的民族就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作为教育工作者,仅仅教会学生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如何去塑造一个有创新意识的人
28.《丑小鸭》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是童话之父安徒生的作品。
我从小就喜欢读他的作品。
在没上这篇童话故事之前,我去给一(4)的学生上悦读课《丑小鸭》。
我边讲边和学生互动,也许是偏爱童话故事的缘故吧,讲起来绘声绘色,入情入境。
当讲完丑小鸭被兄弟姐妹欺负,被养鸭的小姑娘讨厌,被公鸡啄,被猎狗咬,被小鸟讥笑,因而被迫离家出走,差点丢掉了性命这一小结后,竟然有个小女孩哭了。
我问她为什么哭?
她说他们怎么这么坏?
为什么欺负丑小鸭?
丑小鸭太可怜了!
小女孩被故事感动了,我被小女孩深深地感动了!
我感到了优秀的童话故事的魅力所在,竟是这样浸润孩子的心灵。
我想把这份感动继续延续,并以此为切入点引起我班孩子的共鸣。
于是我很用心地设计这篇童话故事,并分三课时把此课授完。
授完此课,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反思此课有以下几个板块值得称道。
一、运用原生态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由于我校没有多媒体设备,要想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童话故事里,我利用现有的资源——黑板,用鲜艳的画笔画出了美丽的图画,创设出了丑小鸭出生的地方以及他的兄弟姐妹的图片。
之后又出示丑小鸭的图片,我的设计意图是:
这么美的地方、这么美的小鸭,更衬托出丑小鸭的“丑”。
丑小鸭的丑一下子映就在了孩子们的头脑中,也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二、丑小鸭变天鹅
当我把丑小鸭的图片和天鹅的图片放在一起的,问学生:
“丑小鸭后来就变成了这样的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四 单元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