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 期末 生物 会考 复习 资料 试题 提纲.docx
- 文档编号:30758213
- 上传时间:2023-08-20
- 格式:DOCX
- 页数:70
- 大小:555.49KB
初二 期末 生物 会考 复习 资料 试题 提纲.docx
《初二 期末 生物 会考 复习 资料 试题 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 期末 生物 会考 复习 资料 试题 提纲.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期末生物会考复习资料试题提纲
八年级生物会考复习提纲
--ZYandzy
姓名: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部分
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
有无生命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运动规律的学科。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1.最早的显微镜是由荷兰眼镜商发明的。
2.最早发现细胞的是英国的罗伯特·虎克。
3.显微镜可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4.显微镜的结构:
目镜:
接近眼睛的镜头,将看到的物体放大。
镜筒:
光线通过的地方。
转换器:
其上可安装物镜。
低倍:
短、更亮
物镜(接近观察物体的镜)
高倍:
长、更暗
压片夹:
固定玻片标本
载物台
通光孔:
光线通过
大光圈:
光弱使用
遮光器:
其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
小光圈:
光强使用
凹面镜:
聚光能力强、光弱使用
反光镜:
平面镜:
聚光能力弱、光强使用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调节物体清晰度
镜臂:
右手握镜的地方。
镜柱:
起支撑作用。
镜座:
起支撑作用。
5.相关知识
1镜头应用专业擦镜纸擦拭。
2显微镜成倒立的像(180°旋转)。
3移像:
看到物体在哪个方向就往哪个方向移。
4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量越少;一个细胞体积越大,视野越暗。
5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6双眼增开,左眼观察。
7判断污点:
目镜、物镜、玻片标本。
6.使用显微镜的步骤:
1取镜和安放(目镜、物镜)【安放在偏左位置】
2左托镜座,右握镜臂
3对光: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转动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3)使用凹面镜反射光线,直至视野中呈现出一片圆形白亮部分。
4观察
5清洁收镜:
1)取下目、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降至最低点。
2)清洁桌面。
第二节细胞的结构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7.对材料的要求:
薄而透明。
8.分类及制作方法:
切片(从生物体上切取一薄片制成)
涂片(液体材料经涂抹制成)
装片(撕下或挑取少量材料制成)
9.玻片的保存分为永久和临时两种。
10.制作洋葱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步骤:
①擦:
用纱布擦拭载、盖玻片。
②滴:
向载玻片中央滴一到两滴水(保持细胞形状)。
③撕:
用镊子撕取少量洋葱内表皮。
④展:
防止细胞重叠。
⑤盖:
将盖玻片倾斜四十五度,一侧先接触水滴,另一侧再缓缓放下(防止气泡产生)。
★区别气泡和细胞。
气泡边缘黑且厚,中央一片空白,挤压气泡会移动、会变形。
⑥染:
稀碘液。
⑦吸:
吸水纸。
11.制作人体口腔内壁上皮细胞步骤
①擦②滴:
向载玻片中央滴1~2滴0.9%的生理盐水,保护细胞形状。
③刮:
消毒牙签④反复涂抹⑤盖⑥染⑦吸
12.植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壁:
支持、保护。
①有用物质进入
细胞膜:
保护、控制物质进出:
②排除废物
(紧贴细胞壁,且透明)③阻挡有害物质
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
不断流动,促进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液泡:
细胞质的一部分,其内的液体为细胞液,溶解有各种物质。
叶绿体:
细胞质的一部分,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线粒体:
细胞质的一部分,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释放有机物中的能量。
◎植物细胞的各种结构分别有各自的功能,它们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13.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
①保护;②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
内含遗传物质
细胞质:
不断流动,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内含线粒体)
◎人的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基本形态和结构是一样(但不完全一样)的。
在人体中的或动物体中的细胞,形态并不完全一样(如:
人的肌肉细胞、神经细胞)。
人体或动物体的各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基本结构却是一样的,都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第二章细胞的生活
第一节细胞需要物质和能量
14.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
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
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15.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16.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
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是细胞内的“绿色工厂”。
线粒体:
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车间”。
二者联系:
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7.动植物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但动物没有叶绿体。
第二节细胞核是人体的遗传信息库
18.遗传信息:
受精卵内指导身体发育的全部信息,它存在于细胞核中。
19.遗传物质:
染色体:
能被碱色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在同种生物中的染色体的数量一定,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DNA(有机物):
呈双螺旋的梯子状,DNA上每个片段叫一个基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
20.三者关系:
DNA是最主要的遗传物质,也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第三节细胞的分裂
21.细胞的生长(体积增大)
①概念:
从外界吸收营养以构建细胞。
②细胞不可能无限制生长。
22.细胞分裂(数目增多)
①概念:
有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②计算公式:
细胞数量=
(
=原有细胞数量、
=分裂次数)
③分裂过程:
核分裂→质分裂→膜分裂(→细胞壁分裂)→核酸
④分裂前,染色体会复制成原来的两倍,再平均分配给两个新细胞(保证遗传稳定性)。
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受精卵(分化)→组织(4)→器官→系统(8)→动物体
23.细胞分化:
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形态、结构、功能出现了变化,且形成不同的组织。
24.组织:
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组织。
25.组织分类:
名称
组成
功能
举例
上皮组织
由上皮细胞构成
保护、分泌
人的口腔上皮、腺体
结缔组织
分布广泛
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等
骨组织、血液、肌腱
肌肉组织
由肌细胞构成
收缩、舒张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神经组织
神经细胞
产生并传导兴奋(冲动)
26.组织形成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
27.器官形成八大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第二节植物的结构层次
受精卵(分化)→组织→器官[①根茎叶(营养器官)②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
植物体
28.植物的组织:
①保护组织:
保护;②营养组织:
储存营养物质;
③输导组织:
运输营养物质;
④分身组织:
其内的细胞具有终生分裂的能力,还可以分化为其他三种组织。
29.植物和动物的对比:
结构层次相同
植物
动物
都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组织形成器官。
结构层次不同
植物无系统
动物有系统
第三节单细胞生物
30.单细胞生物
概念:
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体。
特点:
个体小,只能用显微镜观察
常见种类:
【单细胞真菌】酵母菌
【单细胞植物】衣藻
【单细胞动物】草履虫、眼虫(有叶绿体)、变形虫
31.草履虫:
①形态:
倒转的草鞋。
②生活环境:
有机物丰富的水环境(水的表层——表层溶解的O2多)。
③结构:
v细胞膜(表膜):
纤毛:
帮助草履虫旋转前进;
口沟:
取食;
泡肛:
排出不能清洗的食物残渣。
v细胞质:
食物泡:
食物泡取决于食物的多少;
伸缩泡、收集管:
收集废物,由细胞膜排出。
v细胞核:
营养核(大)、生殖核(小)
④生殖方式:
分裂。
⑤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趋向有利刺激,躲避有害刺激。
32.单细胞生物与人类关系:
有害:
形成赤潮,致病;
有利:
鱼饵,净化水源。
第四章病毒
33.结构:
无细胞生物,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34.生活方式:
寄生在活细胞内,离开细胞后变成结晶体。
35.寄生种类:
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36.内部结构:
①外:
蛋白质;②内:
遗传物质(DNA或RNA)。
37.繁殖:
利用细胞内的营养物质复制遗传物质。
38.与人类的关系:
有害:
致病;
有利:
制成疫苗。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部分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2.血浆:
形态及成分:
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透明液体。
其中含水90℅、血浆蛋白7℅、葡萄糖、氨基酸等.
功能:
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3.血细胞(由造血干细胞产生):
包括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
v红细胞:
形态:
成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数量最多、寿命最长(120天)。
成分:
内含血红蛋白(Hb,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Hb的特性:
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作用:
运输O2和少量的CO2。
v白细胞:
形态:
血细胞中个体最大,有细胞核,可做变形运动。
功能:
防御和保护作用 。
特性:
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并吞噬。
v血小板:
形态:
血细胞中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
功能:
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4.缺乏症:
①RBC或Hb过少→贫血(铁和蛋白质)。
②WBC过多,说明身体有炎症。
③PTL过多→血栓
PTL过少→血流不止(英国皇室有一种遗传病,在受伤后血流不止,叫做血友病)
5.血液的种类:
(只要与肺有关,都流相反的血)
动脉血:
含O2多,颜色鲜红的血液
静脉血:
含O2少,颜色暗红的血液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6.血管:
动脉 多数分布在身体深处,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
如果动脉出血,应在近心端止血。
静脉 多数分布在身体表面,把血液从全身输送到心脏去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速慢 (四肢静脉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如果静脉出血,应在远心端止血。
毛细血管 分布广,数量多;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还有管腔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特点 。
如果毛细血管内出血,在消毒后会自然止血。
7.血管可以通过血流方向来判断,血液可以通过O2的多少和血液的颜色判断。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8.心脏:
作用:
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位置:
胸腔中部,略偏左下方。
结构:
①心脏膈肌将心脏分为左右两个部分。
②血流方向
左:
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流动脉血)
右:
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右心室→肺动脉(流静脉血)
③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房室瓣(两个):
只朝心室开;
动脉瓣(两个):
只朝动脉开。
④心脏由肌肉组织(心肌)构成
心室壁厚于心房壁,左心室壁最厚(将血液运输到全身,必须收缩力最强。
)
9.心脏的功能:
心肌发达,能强有力的收缩,将血液运输到全身。
10.心脏工作过程:
①左、右心房收缩,心房→心室(房室瓣膜开,动脉壁关闭)
②左、右心室收缩,心室→动脉(动脉瓣打开,房室瓣关闭)
③全心舒张,静脉→心房(房室、动脉瓣关闭)
11.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1体、肺循环在心脏连通;
2体循环(起点:
左心室;终点:
右心房)
肺循环(起点:
右心室;终点:
左心房)
3体、肺循环同时进行;
4实质:
体循环:
血液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动脉血→静脉血;
肺循环:
血液与细胞进行气体交换,静脉血→动脉血。
12.相关知识:
①心率:
单位时间内心脏跳动的次数(成年人:
60~100次/min)
②血压:
血液对血管的侧压力
类型:
收缩压/舒张压(成:
100/140,60/100)
13.血型:
ABO血型:
A、B、AB、O型。
Rh型:
Rh阳性、Rh阴性(被称为“熊猫血”)。
14.输血原则:
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血型
凝集源
血清凝集素
A
A
抗B
B
B
抗A
AB(万能受血者)
AB
无
O(万能献血者)
无
抗A、B
15.血量:
①成年人占体重7~8℅(约400ml);②失血400ml以内不会有危险;③献血:
200~300ml为宜。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排出物质的方式:
排遗:
排除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
排泄:
排出细胞新陈代谢后产生废物。
排泄途径:
1)皮肤:
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呼吸系统:
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统:
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1.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
产生尿液;
输尿管:
运输尿液;
膀胱:
暂时储存尿液;
尿道:
排出尿液。
2.肾脏:
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结构。
3.血液流入肾脏的途径:
4.尿液的形成过程:
尿的形成包括两个过程:
①肾小球的过滤作用;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5.几种病状:
血尿、蛋白质尿:
肾小球
糖尿病:
①肾小管;②胰岛素分泌过少
尿毒症:
肾衰竭
6.排泄的意义:
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作用。
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
7.人粪尿的价值——农家肥料
8.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
①沼气发酵;②高温堆肥
《生物学》八年级上册部分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目前己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
根据分类法(方法)将动物分类
①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根据体内没有脊柱):
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
②这些动物还可以分为三大类(根据生活环境):
一类是陆生动物,一类是水生动物,另一类是空中飞行动物。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
1.鱼的分类(海洋、淡水)
2.鱼能生活在水中的两个至关重要的特点:
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3.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①体形:
梭形(减少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
②体色:
背面灰黑色,腹面白色(保护色);
③体表:
有鳞片,分泌黏液(减少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
④身体分为头、胸、腹;
⑤侧线:
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⑥鱼鳔:
控制沉浮;
⑦鱼依靠各种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背鳍、腹鳍、臀鳍、胸鳍调节身体平衡,其中背鳍起关键作用;
尾鳍摆动时提供前进的动力并且控制前进方向。
⑧用腮呼吸:
鳃包括四个部分:
鳃盖、鳃丝、鳃弓、鳃耙。
鳃的位置:
在头部两侧。
呼吸:
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开闭。
结果:
水中的CO2增多、O2减少;鳃中有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⑨鱼游泳的动力:
通过尾鳍与躯干部分的摆动产生游泳的动力。
⑩游泳:
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
(11)探究:
(观察法、实验法)
实验法:
对照实验、模拟实验(用模型)、直接实验(用捆绑)。
(12)叫鱼不是鱼的动物:
鲸鱼(哺乳动物)、娃娃鱼(两栖动物)、章鱼、鲍鱼、鱿鱼(软体动物)、甲鱼(爬行动物)。
3.鱼的主要特征:
体表常常有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4.其他水生动物:
腔肠动物:
有口无肛门,有触手,有消化腔。
(如:
水母、珊瑚虫)
软体动物:
身体柔软、无骨骼、有贝壳保护。
(如:
章鱼、田螺)
甲壳动物:
体表有质地坚硬的甲。
(如:
虾、蟹、水蚤)
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5.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
6.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v气候相对干燥
适应:
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
皮肤、爬行动物的鳞或甲、昆虫的外骨骼)。
v无水的浮力作用
适应:
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v陆地环境中有大气
适应:
具有专门在空气中呼吸的呼吸器官(如:
昆虫的气管、哺乳动物的肺、蚯蚓的皮肤)。
v环境复杂多样
适应:
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7.观察蚯蚓:
①生活环境:
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深层的土壤中。
②生活习性:
穴居、昼伏夜出,以枯叶、朽根等腐殖质为食,为杂食性。
③形态结构及功能:
v身体由许多环状体节构成,为环节动物(作用:
运动更灵活)
v环带:
靠身体前端(生殖带)
v背:
凸、色深;腹:
扁,色浅。
④运动:
肌肉和刚毛(作用:
增大摩擦力)的配合蠕动。
⑤生殖: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⑥呼吸:
湿润的体壁和体表粘液。
⑦其他特点:
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大的土壤深处,属于变温动物。
⑧与人的关系:
饲料、处理垃圾、改良土壤、监测环境。
⑨环节动物:
有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如:
蚯蚓、水蛭、沙蚕等)。
8.兔的生活:
(1)外形:
①体表被毛(保温)。
②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
③前肢较短,后肢较长,尾短,适于跳跃。
(2)体腔:
分为胸腔和腹腔。
(3)摄食、消化:
①牙齿:
门齿:
切断植物纤维;臼齿:
咀嚼食物;犬齿:
撕裂食物。
②消化道长、盲肠发达(消化植物纤维)。
③食性:
植食性(如兔);肉食性(如狼);杂食性(如人,犬齿退化)。
(4)循环:
心脏四腔,分体循环和肺循环,运输能力强。
脊椎动物的心脏:
鱼(一房一室)、两栖(两房一室)、爬行类(两房一室,有膈膜)、鸟类和哺乳(两房两室)
(5)体温恒定(原因:
用肺呼吸;气体交换能力强;心脏四强,运输能力强;神经发达控制体温。
)
(6)神经:
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有发达的四肢,能迅速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
9.哺乳动物:
①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种。
②特征:
体表被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
(特有的是:
体表被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胎生哺乳)
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
10.鸟(恒温动物、哺乳动物)
(1)种类: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2)运动方式:
行、飞(有鸵鸟、企鹅、家禽等少数不能飞行)、游。
(3)飞行意义:
①扩大活动范围;②觅食繁殖。
(4)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v外部形态结构
①体形:
呈流线形,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②体表:
羽毛(尾翼:
助飞)分正羽和绒羽(有保暖作用)
③前肢成翼(飞行器官),表面积大,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v内部结构
①胸肌发达:
牵动两翼(发动机)
②骨骼:
龙骨突(胸部附着发达的胸肌);薄、长骨中空(减轻体重)。
v生理功能
①消化特点:
消化能力强,直肠短,不贮存粪便(减轻体重);有喙(huì)无齿,有味囊(贮存)、砂囊(磨碎)
②心脏:
工作能力强,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强。
③呼吸:
用肺呼吸,气囊(不是呼吸器官)辅助双重呼吸。
双重呼吸:
鸟类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经过肺,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
v其他特点
体温:
高而恒定
记忆口诀(鸟类六怪):
流线身体羽毛盖,前肢成翼胸肌开,没有牙齿砂囊袋,喙囊就是食品袋,有了粪便随时排,气囊辅助呼吸快。
(6)鸟类特征:
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骨中空,内充气体;有喙无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双重呼吸;体温高而恒定;卵生。
11.昆虫(种类最多、运动能力最强,属于节肢动物)
(1)种类:
100万种(占动物种类的4/5)
(2)运动方式:
①三对足:
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
②大多数有翅,能飞行。
(3)翅:
昆虫的翅分为前翅和后翅
对昆虫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取食,逃避敌害,扩大活动和分布范围,有利于寻偶交配,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
(4)形态特征
v形态结构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外骨骼:
保护、支持体内部结构,防止体内水分散失。
它不能随身体长大,且会有五次蜕皮。
头部:
(感觉、取食中心)
触须:
感觉器官
包括复眼:
视觉中心
口器:
咀嚼式、取食中心
胸:
(运动中心)
两对翅膀:
腹翅(前翅保护、后翅飞翔)
包括
三对足:
前足、中足:
爬行;后足:
跳跃
腹:
(呼吸和生殖中心)
气门(鼻):
气体进出
包括气管(肺):
气体交换
生殖器官:
生殖中心
v记忆口诀
身体分为头胸腹,两对翅膀三对足,头上两根感觉须,里头是肉外是骨。
(5)昆虫共同特征是:
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12.节肢动物分纲
昆虫纲:
蝗虫
甲壳纲:
虾、蟹、水蚤
蛛形纲:
蜘蛛
多足纲:
蜈蚣
13.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第四章广泛分布的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培养基:
适于细菌和真菌生长的环境(营养物质:
琼脂)。
2.接种:
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
3.菌落:
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4.观察菌落(区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菌落类型
大小
形状
颜色
细菌
大
光滑粘稠
粗糙干燥
白
无色
真菌(霉菌)
小
绒毛状、絮状
蜘蛛网状
红、褐、绿
黄、黑
5.培养细菌或真菌:
①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材料:
琼脂、牛肉汁、牛奶等);
②高温杀菌(消灭杂菌);
③冷却后接种:
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
④恒温培养(25℃)
6.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广泛存在,不同环境分布有差异。
7.生存的基本条件:
有机物(营养物质)、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氧)
氧:
①需氧型;②厌氧型:
有氧时受抑制(乳酸菌→厌氧菌)
营养来源:
①自养: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②动物、细菌、真菌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
第二节细菌
8.第一个发现细菌的人是列文·虎克。
9.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
①发现乳酸菌(细菌)和酵母菌(真菌)
②发明了巴氏消毒法(高温消毒)
10.巴斯德的贡献③进行了著名的鹅颈瓶实验,证明了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原有细菌繁殖而成的。
11.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①个体十分微小;
②形态(单细胞):
杆状、球状、螺旋状。
③细菌结构:
基本结构:
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DNA(无真正的细胞核)
特殊结构:
荚膜(保护)、鞭毛(运动)[生活在水中]。
④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细胞种类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叶绿体
荚膜
鞭毛
细菌
√
√
√
√
√
真菌
√
√
√
动物
√
√
√
植物
√
√
√
√
√
12.营养方式——异养(无叶绿体,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
寄生:
在活的生物体上吸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二 期末 生物 会考 复习 资料 试题 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