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第2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中考题2汇总.docx
- 文档编号:30758009
- 上传时间:2023-08-20
- 格式:DOCX
- 页数:35
- 大小:179.42KB
第16章第2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中考题2汇总.docx
《第16章第2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中考题2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章第2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中考题2汇总.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6章第2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中考题2汇总
2017年01月19日taianliu20的初中生物组卷
一.选择题(共37小题)
1.某些鸟类具有随季节变化而变更栖息场所的行为,这是( )
A.生殖行为B.觅食行为C.迁徙行为D.洄游行为
2.动物迁徙的意义是( )
①寻找充足的食物
②寻找适宜的生活环境
③有利于进行生殖.
A.①②B.②③C.③①D.①②③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一种“臭气”,利用这种气体将敌害“击退”或“击晕”该行为既是先天性行为也是攻击行为
B.杜鹃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这种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C.猫捉老鼠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行为
D.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是动物之间进行动作信息交流
4.下列哪项不是鸟类迁徙的意义( )
A.获取足够的食物B.寻找适宜的生活环境
C.产生有利变异D.有利完成生殖活动
5.捣蜂窝的人会被蜂蛰伤,蜂蛰人是蜂的( )
A.社会行为B.防御行为C.攻击行为D.繁殖行为
6.“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描绘的是大雁的( )
A.取食行为B.繁殖行为C.迁徙行为D.防御行为
7.今年3月,手机微信上流传这样一段视频:
一条长1.6米的蛇爬上树梢偷吃了鸟窝里的﹣只雏鸟,亲鸟发现后.与这条大自己几十倍的长蛇激烈对战了12分钟,最终凭借坚强的毅力和尖锐的喙啄死了这条长蛇.亲鸟的这种行为属于( )
A.攻击行为B.防御行为C.繁殖行为D.领域行为
8.动物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来适应所生活的环境,从而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物种的延续.下列对动物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动物的迁徙属于取食行为
B.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C.动物的先天性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
D.乌贼遇敌害时喷出“墨汁”属于攻击行为
9.鹿科动物的小尾巴反面是白色的,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就将尾巴撅起,露出反面的白色,其他“同伴”见了会相继尾随而逃,这是依靠下列哪项传递信息的?
( )
A.声音B.气味C.分泌物D.动作
10.白蚁的群体中,工蚁的职能是筑巢及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兵蚁则专司蚁穴的保卫,雌蚁是专职的“产卵机器”,也叫蚁后.这段话,着重体现了具有社会行为动物的哪个特征( )
A.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
B.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C.群体中形成一定的等级
D.全体内部成员之间形成一定的等级制度
11.蟑螂是昼伏夜出的昆虫,傍晚活动最活跃.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里活动.尽管这时实际上是白天,蟑螂仍出来活动.关于蟑螂的这些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蟑螂昼伏夜出,说明它不具有昼夜节律行为
B.该实验说明,动物的生物钟不受环境的周期性因素的影响
C.根据蟑螂的习性,施毒或捕杀它的最佳时间是傍晚
D.根据蟑螂的习性,施毒或捕杀它的最佳时间是白天
12.一个蚁群中有工蚁、蚁后、雄蚁、兵蚁,它们各司其职,这种行为属于( )
A.节律行为B.取食行为C.繁殖行为D.社群行为
13.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是( )
A.行为过程是否激烈B.行为结果有无伤亡
C.行为双方是否同种D.行为双方是否主动
14.黏虫的幼虫危害小麦.当黏虫大发生时,农民常用木棍、簸籏等工具,顺麦陇敲打小麦植株,黏虫受震就会装死跌落在簸簱中,便于集中消灭.农民的这种做法利用了动物的( )
A.防御行为B.攻击行为C.社会行为D.节律行为
15.蝶类白天活动,蛾类夜间活动的行为属于( )
A.昼夜节律B.潮汐节律C.季节节律D.没有节律
16.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繁殖行为的是( )
A.雄鸟在雌鸟身旁“跳舞”B.鸟占巢区并筑巢
C.松鼠将蕈类挂在树枝上D.亲鸽衔虫喂雏鸽
17.下列例子中,属于攻击行为的是( )
A.椿象(俗称“打屁虫”)被捉时,会突然喷出有恶臭的液体
B.猫赶走正在啄食鱼骨的鸡
C.雄山鸡赶走进入自己巢区内的其他雄山鸡
D.食蛋蛇遇敌时盘成塔形,头部作出攻击状
18.狗熊偷食蜂巢中的蜜蜂,巢中工蜂“群起而攻之”,对每一只工蜂的个体行为属于( )
A.社群行为B.攻击行为C.取食行为D.防御行为
19.许多猫科动物如猫、老虎、狮子、猎豹等用撒尿做标记,这种行为是( )
A.领域行为B.觅食行为C.繁殖行为D.防御行为
20.对动物行为分为:
生殖行为、防御行为、觅食行为、迁徙行为、洄游行为、节律行为、攻击行为、社群行为,其依据的是( )
A.行为获得途径B.行为的发生C.行为的功能D.行为的等级
21.人类养蜂取蜜,是利用了蜜蜂的( )
A.攻击行为B.繁殖行为C.取食行为D.防御行为
22.每到冬天,熊就会冬眠,熊的这种行为属于( )
A.繁殖行为B.防御行为C.节律行为D.社群行为
23.狮群中,“头领”会发出一种特殊气味,其他成员都顺从它,这种现象属于( )
A.攻击行为B.防御行为C.社会行为D.繁殖行为
24.猫头鹰昼伏夜出,这是一种( )
A.攻击行为B.节律行为C.捕食行为D.繁殖行为
25.如图是乌贼释放墨汁的情境,乌贼释放墨汁,这属于什么行为,能使乌贼进行什么运动( )
A.攻击行为,倒退运动B.防御行为,倒退运动
C.攻击行为,漂浮运动D.防御行为,漂浮运动
26.一位老人,手中提着喂小雁的食物,身后追随着一群竖一字排列的小雁(如图),这是课本中一个动物行为例子.请分析,这个例子小雁的行为就是( )
A.领域行为B.学习行为C.节律行为D.迁徙行为
27.动物行为对于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雄鸟占领巢区,建造鸟巢是防御行为
B.蜥蜴自动断尾是攻击行为
C.公鸡报晓,北雁南飞是先天性行为
D.只有脊椎动物才有后天性行为
28.动物具有节律行为,是由于( )的作用.
A.动物的生活环境B.动物的习性
C.动物的生活经验D.生物钟
29.下列各项中,属于昼夜节律行为的是( )
A.青蛙冬季藏在洞中B.猫头鹰夜晚出来捕食
C.星鸟把榛子堆起来D.秋后大雁结队南飞
30.涨潮时,牡蛎将壳张开进行取食,退潮时则将壳紧闭.这种行为属于( )
A.繁殖行为B.节律行为C.领域行为D.攻击行为
31.下列动物的行为中,不属于攻击行为的是( )
A.两只公鸡为争夺一只母鸡而打架
B.两只狼为一只羊而撕咬
C.两只海豹为一片海域而相互攻击
D.一只猫向一只老鼠发起攻击
32.下列的动物行为与生物钟无关的是( )
A.猫的昼伏夜出B.公鸡清晨报晓C.蚂蚁储存粮食D.大雁南来北往
33.关于动物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
A.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说明了黄蝶具有觅食行为
B.俗话说: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蚂蚁通常用动作进行交流
C.失去雏鸟的红雀给水池中的金鱼喂食属于学习行为
D.“孔雀开屏”和“蜻蜓点水”都属于动物的繁殖行为
34.“飞蛾扑火”是一种( )
A.攻击行为B.繁殖行为C.学习行为D.先天性行为
35.猫头鹰绝大多数是夜行性动物,昼伏夜出,白天隐匿于树丛岩穴或屋檐中不易见到.猫头鹰的这种行为属于( )
A.社群行为B.攻击行为C.繁殖行为D.节律行为
36.非洲有一种花鸟,展翅时象花瓣,头部似花蕊,这样既能躲避敌害,又可轻取飞来的昆虫,这种行为在生物学上叫( )
A.防御行为B.攻击行为C.节律行为D.贮食行为
37.引起雄性三刺鱼产生攻击行为的信号是( )
A.红色B.白色C.绿色D.雌性三刺鱼
二.解答题(共3小题)
38.复杂多样的动物行为,对于生物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动物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完成表.
动物行为的类型
概念
特点
意义
举例
获取生存所需食物
维持个体生存
猫捉老鼠
同种生物维持群体生存的行为
有利于种族生存和延续
蚂蚁群
攻击行为
有利于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
防御行为
躲避敌害
有利于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
繁衍后代的行为
母鸡抱窝
节律行为
随地球、日、月的周期变化形成的有周期、节律的行为
动物适应环境节律的结果
39.分析下列现象属于哪种行为?
(1)新西兰有种原始蜥蜴,一年中有半年冬眠.
(2)孔雀开屏.
(3)两只黄鼬为争夺一只鸡而争斗.
(4)黄鼬遇到敌害,肛门旁的臭腺释放臭气.
(5)老猴发现猛兽后,高声吼叫并带领猴群逃跑.
A.社群行为B.繁殖行为C.攻击行为D.防御行为E.节律行为.
40.羚羊依靠嗅觉寻找食物争斗行为
雄鲤鱼追雌鲤鱼觅食行为
壁虎断尾求生繁殖行为
两只公鸡打架防御行为
群居的蚂蚁贮食行为
美洲狮把吃剩下的食物藏在树丛中社群行为.
2017年01月19日taianliu20的初中生物组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7小题)
1.(2016•潮州校级模拟)某些鸟类具有随季节变化而变更栖息场所的行为,这是( )
A.生殖行为B.觅食行为C.迁徙行为D.洄游行为
【分析】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行为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可以分为防御行为、觅食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等.
【解答】解:
迁徙行为指某种动物或鸟类中的某些种类,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鸟类的迁徙行为有利于寻找适宜的生活环境,获取足够的食物,有利完成生殖活动.
故选:
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迁徙行为的概念和意义.
2.(2016•澄海区校级模拟)动物迁徙的意义是( )
①寻找充足的食物
②寻找适宜的生活环境
③有利于进行生殖.
A.①②B.②③C.③①D.①②③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动物迁徙的意义,据此解答.
【解答】解:
季节节律是指有些动物的活动随季节的改变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如动物的迁徙、冬眠.动物的迁徙是对环境因素周期性变化的一种适应性行为,迁徙有其重要的意义,利于寻找充足的食物、寻找适宜的生活环境,还有利于寻找配偶进行生殖,繁殖后代.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注意理解和掌握.
3.(2016•岱岳区校级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一种“臭气”,利用这种气体将敌害“击退”或“击晕”该行为既是先天性行为也是攻击行为
B.杜鹃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这种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C.猫捉老鼠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行为
D.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是动物之间进行动作信息交流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
【解答】解:
A、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一种“臭气”,利用这种气体将敌害“击退”或“击晕”该行为既是先天性行为也是防御行为,错误.
B、杜鹃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这种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生殖行为,正确.
C、猫捉老鼠是由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捕食行为,错误.
D、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不是动物之间进行动作信息交流,错误.
故选:
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先天性行为、防御行为的特点.
4.(2015秋•阜宁县期末)下列哪项不是鸟类迁徙的意义( )
A.获取足够的食物B.寻找适宜的生活环境
C.产生有利变异D.有利完成生殖活动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鸟类迁徙的意义.解答时可以从迁徙行为的概念意义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
迁徙行为指某种动物或鸟类中的某些种类,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鸟类的迁徙行为有利于寻找适宜的生活环境,获取足够的食物,有利完成生殖活动.鸟类迁徙,鸟类体内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因此不会产生变异.
故选:
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迁徙的意义.
5.(2015•海东地区校级模拟)捣蜂窝的人会被蜂蛰伤,蜂蛰人是蜂的( )
A.社会行为B.防御行为C.攻击行为D.繁殖行为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各种行为,据此答题.
【解答】解:
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防御行为:
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繁殖行为:
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因此,捣蜂窝的人会被蜂蛰伤,蜂蛰人是蜂的防御行为.
故选:
B
【点评】明确动物的各种行为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6.(2015•岳阳模拟)“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描绘的是大雁的( )
A.取食行为B.繁殖行为C.迁徙行为D.防御行为
【分析】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如取食行为,迁徙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等.
【解答】解:
迁徙行为,指某种动物或鸟类中的某些种类和其它动物,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描绘的是大雁的迁徙行为.
故选:
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的功能.
7.(2015•利川市模拟)今年3月,手机微信上流传这样一段视频:
一条长1.6米的蛇爬上树梢偷吃了鸟窝里的﹣只雏鸟,亲鸟发现后.与这条大自己几十倍的长蛇激烈对战了12分钟,最终凭借坚强的毅力和尖锐的喙啄死了这条长蛇.亲鸟的这种行为属于( )
A.攻击行为B.防御行为C.繁殖行为D.领域行为
【分析】攻击行为:
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
防御行为:
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
繁殖行为:
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
领域行为:
领域行为是动物为了自己的生活环境等而占领地域的行为.
【解答】解:
题干中鸟的行为是为了保护雏鸟的行为,属于防御行为.
故选:
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能结合具体的例子来灵活分析动物的几种行为.
8.(2015•高县校级模拟)动物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来适应所生活的环境,从而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物种的延续.下列对动物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动物的迁徙属于取食行为
B.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C.动物的先天性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
D.乌贼遇敌害时喷出“墨汁”属于攻击行为
【分析】动物行为从其获得途径上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解答】解:
A、动物的迁徙属于节律行为,不符合题意;
B、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不符合题意;
C、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符合题意;
D、乌贼遇敌害时喷出“墨汁”属于防御性为,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后天学习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9.(2014•桓台县模拟)鹿科动物的小尾巴反面是白色的,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就将尾巴撅起,露出反面的白色,其他“同伴”见了会相继尾随而逃,这是依靠下列哪项传递信息的?
( )
A.声音B.气味C.分泌物D.动作
【分析】鹿科动物将尾巴撅起,这是用动作将危险信号告知“同伴”.
【解答】解:
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
如性别、年龄、大小、敌对性或友好性等等.动物语言有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鹿遇到危险时,会把尾巴崛起,露出反面的白色属于动作.
故选:
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
10.(2014•海林市模拟)白蚁的群体中,工蚁的职能是筑巢及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兵蚁则专司蚁穴的保卫,雌蚁是专职的“产卵机器”,也叫蚁后.这段话,着重体现了具有社会行为动物的哪个特征( )
A.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
B.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C.群体中形成一定的等级
D.全体内部成员之间形成一定的等级制度
【分析】营社会行为的动物一般具有明确的分工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分析答题.
【解答】解:
社会行为:
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如,白蚁的群体中,工蚁的职能是筑巢及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兵蚁则专司蚁穴的保卫,雌蚁是专职的“产卵机器”,也叫蚁后,就体现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故选:
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社会行为的特点.
11.(2014•福田区校级模拟)蟑螂是昼伏夜出的昆虫,傍晚活动最活跃.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里活动.尽管这时实际上是白天,蟑螂仍出来活动.关于蟑螂的这些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蟑螂昼伏夜出,说明它不具有昼夜节律行为
B.该实验说明,动物的生物钟不受环境的周期性因素的影响
C.根据蟑螂的习性,施毒或捕杀它的最佳时间是傍晚
D.根据蟑螂的习性,施毒或捕杀它的最佳时间是白天
【分析】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
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节律行为等.
【解答】解:
A、节律行为是动物随着日月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螳螂昼伏夜出,说明它具有昼夜节律行为,A错误.
B、该实验说明,动物的生物钟受环境的周期性因素的影响,B错误.
C、螳螂在夜晚活动,因此放毒或捕杀螳螂的最佳时间应该是夜晚,C正确.
D、螳螂在夜晚活动,因此放毒或捕杀螳螂的最佳时间应该是夜晚,D错误.
故选:
C
【点评】明确蟑螂昼伏夜出的行为属于节律行为,放毒或捕杀螳螂的最佳时间应该在夜晚为最佳.
12.(2013•邵武市校级模拟)一个蚁群中有工蚁、蚁后、雄蚁、兵蚁,它们各司其职,这种行为属于( )
A.节律行为B.取食行为C.繁殖行为D.社群行为
【分析】动物的行为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
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
【解答】解:
A、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题干中蚂蚁的行为不属于节律行为,A错误.
B、取食行为:
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题干中蚂蚁的行为不属于取食行为,B错误.
C、繁殖行为:
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等一系列行为,题干中蚂蚁的行为不属于繁殖行为,C错误.
D、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蚁群中有工蚁、蚁后、雄蚁、兵蚁,它们各司其职,这种行为属于社群行为,D正确.
故选:
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13.(2012•孝南区校级模拟)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是( )
A.行为过程是否激烈B.行为结果有无伤亡
C.行为双方是否同种D.行为双方是否主动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可结合其概念来分析.
【解答】解:
攻击行为:
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防御行为:
为了保护自己,防御其它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可见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是行为的双方是否同种.
故选:
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概念,明确二者的本质区别是行为的双方是否同种.
14.(2012•淄博一模)黏虫的幼虫危害小麦.当黏虫大发生时,农民常用木棍、簸籏等工具,顺麦陇敲打小麦植株,黏虫受震就会装死跌落在簸簱中,便于集中消灭.农民的这种做法利用了动物的( )
A.防御行为B.攻击行为C.社会行为D.节律行为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行为的分类.解答时可以从动物行为的目的、获得途径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
防御行为:
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
攻击行为:
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
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如昼夜节律、月运节律、季节节律等.随着昼夜交替、季节变化、潮汐涨落产生有规律的昼夜节律行为、季节节律行为、潮汐节律行为.
黏虫受震就会装死跌落,是保护自己,免受剧烈运动的防御行为,农民的这种做法利用了动物的防御行为.
故选:
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的目的、获得途径.
15.(2013•惠阳区校级模拟)蝶类白天活动,蛾类夜间活动的行为属于( )
A.昼夜节律B.潮汐节律C.季节节律D.没有节律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动物的节律行为的相关内容,分析解答.
【解答】解:
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如昼夜节律、月运节律、季节节律等.随着昼夜交替、季节变化、潮汐涨落产生有规律的昼夜节律行为、季节节律行为、潮汐节律行为等.蝶类白天活动,蛾类夜间活动的行为属于昼夜节律行为.
故选:
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几种主要的节律行为,重点了解昼夜节律行为.
16.(2013•惠阳区校级模拟)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繁殖行为的是( )
A.雄鸟在雌鸟身旁“跳舞”B.鸟占巢区并筑巢
C.松鼠将蕈类挂在树枝上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6 动物 行为 主要 类型 考题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