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原子结构的模型》教案.docx
- 文档编号:30756840
- 上传时间:2023-08-20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77.69KB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原子结构的模型》教案.docx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原子结构的模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原子结构的模型》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原子结构的模型》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原子结构的模型》教案第一章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浙江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第一章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
二、考点清单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2、了解同位素的结构特点,能说出1-2项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
3、知道物质也可由离子构成,认识离子微粒大小的数量级。
(二)重难点分析:
重点:
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难点:
对原子结构知识的初步了解。
三、全面突破
[知识要点1]原子结构
1、原子结构是通过科学家不断地建立与修正原子结构模型而得到的。
年份
模型类型
内容
1809
道尔顿模型
实心球模型:
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的单位,原子是一个实心小球。
1897
汤姆生模型
西
瓜模型:
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镶嵌在其中。
1911
卢瑟福模型
行星模型:
带正电的原子核像太阳,处于中心,电子像行星围绕核运行。
1913
玻尔模型
分层模型:
电子在核外固定的轨道上分层运动。
20世纪20年代以来
现代模型
(电子云模型)
电子云模型:
原子由
处于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电子在核外绕核运动所形成的带负电的云团构成,电子位置不确切。
2.原子结构
在原子中:
(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
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
(2)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3)原子内可以没有中子。
3.电子的质量在整个原子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中子的质量和质子质量相近,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很小,原子核更小,原子核的体积仅为整个原子的几百万亿分之一。
4.
水的微观层次分析:
【典型例题】
例1.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
A.质子、中子、电子B.质子、电子
C.中子、电子D.质子、中子
精析:
解决这道题的关键要清楚原子的内部结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两部分构成的,所以,原子核中没有电子。
答案:
D
例2.200年来,原子模型已经帮助科学家成功解释了物质具有的各种性质,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原子模型也不断改变,下列模型中建立最早的是()
A.卢瑟福(Rutherford)模型B.道尔顿(Dalton)模型
C.玻尔(Bohr)模型D.汤姆生(Thomson)模型
精析:
解这道题不需死记硬背,只要通过大概的了解就可以正确解答了。
因为教材中各种模型的改变介绍得比较详细。
具体来说,1808年道尔顿模型建立,他认为原子是一个坚硬的小球。
1897年汤姆生模型建立,他认为原子是一个带正电荷的球,电子镶嵌在里面,原子好似一块“布满浆果的松糕”。
1911年卢瑟福模型建立,他通过实验推出,原子的大部分体积是空的,电子随意围绕着一个带正电荷的很小的原子核运转。
1913年玻尔模
型建立他认为电子不随意占据在核的周围,他用模型表明电子在固定的层面上运动,当电子从一个层面跑到另一个层面时,原子便吸收或释放能量。
答案:
B
例3.有下列粒子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其中带正电荷的有,带负电荷的有。
精析:
解这道题关键是要弄清楚五者的关系以及各自的特点,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原子中电子带负电荷,原子核中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所以原子核带正电荷,又由于原子中电子所带的负电荷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相等,因此原子本身不显电性。
所以分子也不显电性。
答案:
质子电子
例4.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
B.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C.一切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对原子而言,核内质子数必等于核外电子数。
精析: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但从内部结构上看,它还可以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又可以再分成质子和中子,但氢原子只有质子,故A、C错误,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等,故B也错,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答案:
D。
例5.
(1)填写下表
原子种类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1
1
0
碳-12
6
6
磷-31
15
16
硫
16
16
镁
12
12
(2)分析此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精析:
本题首先要根据原子的结构知识确定原子中的微粒个数;
解题依据: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其次要进行纵向、横向比较,归纳得出结论。
答案:
(1)氢1,1;碳6,6;磷15,15;硫
16,16;镁12,12。
(2)①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②中子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
③在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并不都相等;
④原子种类不同,质子数一定不同。
[知识要点2]元素和离子
1.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如氧元素就是所有氧原子的总称。
注意:
(1)区别元素的本质依据:
原子的核电核数即质子数不同。
(2)“一类原子”是指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中子数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
2.同位素:
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原子。
同位素原子属于同种元素但不是同种原子。
大多数元素都有同位素原子。
如氢有氕、氘、氚三种同位素原子,我们依次用符号写成
,表示它们的质子数均为1,中子数依次为0、1、2。
同位素原子在工业、农业、医疗、国防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化学分析、消除细菌、医学诊断、发电等。
3.离子
(1)离子的定义: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带正电的叫阳离子,如钠离子(符号Na+);带负电的叫阴离子,如氯离子(符号Cl-)。
(2)离子与原子的关系:
原子
离子
电性及结构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或夺得电子
阳离子:
带正电荷,核外电子数小于核电荷数。
阴离子:
带负电荷,核外电子数大于核电荷数
关系
离子和原子间可通过得失电子实现相互转化。
(3)离子与分子、原子一样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如氯化钠(俗称食盐)由钠离
子(Na+)和氯离子(Cl-)构成;硫酸铜晶体由铜离子(Cu2+)和硫酸根离子(SO42-)构成。
【典型例题】
例6.有三种原子,A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B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和9个中子,C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和B是同种原子
B.B和C核外电子数有可能相等
C.A和B是同种元素,且互为同位素原子
D.A和B核电荷数不同
精析:
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若质子数相同,则必定属于同种元素,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A和B
原子质子数相同,故必属同种元素,但因中子数不同,所以定是不同种原子。
答案:
C
例7.用线把物质与构成物质的粒子连接起来。
金属钠分子
氯气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原子
硅
稀有气体
硫酸铜晶体离子
氯化钠
精析:
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构成,记住由原子构成的一些物质有金属、硅、稀有气体、碳等。
由离子构成的有氯化钠、硫酸铜、高锰酸钾等。
(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
答案:
例8.关于离子和原子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故从电性上看,原子不显电性,而离子显电性。
B.离子是由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
C.从结构上看,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在离子中两个数不相等。
D.钠离子和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但它们不属于同种元素。
精析:
原子得失电子后会带上电荷显电性变成离子,且质子数不再等于核外电子数,但由于质子数不变,故钠离子和钠原子仍属于同种元素。
答案:
D
例9.元素的种类决定于原子的()
A.最外层电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D.质子数
精析:
所谓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
我们知道原子的结构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原子核,二是电子。
电子在核外做高速运转,有可能会失去,也有可能会获得,从而变成离子,这就说明电子数不是很稳定。
至于中子数,即使是具有相
同的质子数,中子数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同位素原子。
故,在原子中比较稳定的是质子数。
答案:
D
例10.如图所示是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时的电子得失图,根据下述信息可得出哪些结论?
精析:
从图中观察可以推断出:
钠原子、氯原子在自然界中属于不稳定结构,需通过得失电子来达到稳定结构。
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成带负电的阴离子。
化学性质稳定的阴离子(氯离子)和阳离子(钠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相互吸引构成了稳定的化合物氯化钠
答案:
(1)原子得失电子会带上电荷显电性变成离子;
(2)失去电子的原子变成阳离子,得到电子的原子变成阴离子;
(3)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4)氯化钠本身不显电性。
例11.对某种离子变成原子的下列分析判断中,正确的是()
A.一定失去电子
B.一定得到电子
C.得、失电子都有可能
D.既不需得到电子,也不需失去电子
精析:
解决这道题目首先要知道原子是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的,原子失去电子而变成阳离子,获得电子而变成阴离子。
因而阳离子要变回原子就要把失去的电子要回来,而阴离子就要把得到的电子失去以后才能变回原子。
答案:
C
四、应考锦囊
本节课的内容在中考中难度要求不大,只是需要知道原子的内部结构以及原子结构模型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
因此,学习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过程和典型实验,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科学史的记忆上,要放在对建立模型
的思想的体验上。
在了解原子结构的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这种科学研究的方法。
通过对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通过模型分析其内部微观的变化,从而理解电子的得失使原子带上了电荷形成了离子。
五、本讲小结
1、要清楚原子结构是通过科学家不断地建立与修正原子结构模型而得到的。
2、要知道原子的内部结构。
3、要清楚原子和元素的关系以及原子与离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六、超前思维
下次上课前请同学们做好以下预习:
预习第4-5节组成物质的元素;表示元素的符号
(一)学习目标:
1、从组成物质元素角度出发理解物质初步分类思想。
2、知道组成人体、地球的主要元素。
3、认识常见元素符号(H、O、C、S、Si、Na、Fe、Cu、Cl、Ca、Ag、Al、I、K、P),会查阅元素符号。
(二)阅读内容:
课本15~20页
(三)带着问题上课堂:
1、物质是怎样分类的?
2、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四)牛刀小试:
1、根据元素的分类,将下列元素分别填入相应类别中:
铁;②钠;③硫;④碘;⑤溴;⑥汞;⑦氧;⑧氢;
⑨氩;⑩氦。
*根据物质分类,将下列物质分别填入相应的类别中:
①氯化钠溶液;②铁;③液氧;④水;⑤氯酸钾;⑥臭氧;⑦二氧化碳;⑧石灰水。
2、将地壳中所含下列元素的比例从大到小排列①硅;②氧;③铝;④铁;⑤钙。
3、人体中所含元素比例最高的是,其次是,再次是。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
C.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D.水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5、元素符号C可代表的化学意义有:
宏观上表示这种元素;微观上表示个碳原子。
而2C仅表示。
6、元素周期表中共有个横行,代表个周期;同一周期中元素从左到右一般是按元素、元素和元素这样排列的;原子序数在数值上与相同。
7、元素周期表可以横着(按读),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依次;也可以竖着(按读),这些元素的化学性质。
*8、熟记1-20号元素,对应序号后写出其元素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
30分钟)
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最本质的区别是其原子的()
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
C.核外电子数不同D.原子质量不同
2、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一定相同的是()
A.质子数B.电子数C.质量D.核外电子数
*3、在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属箔时,发现小部分α粒子发生偏转,极少的α粒子甚至像碰到硬盒似的反弹回来,大部分α粒子却能通过原子,已知α粒子带正电,这一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原子核极其微小
B.原子核质量比电子大得多
C.原子并不是一个实心球体,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D.α粒子发生偏转是因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电子质量往往忽略不计
B.因为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C.原子中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总是相等的
D.质子、中子是由更小的夸克构成的
5、原子中一定相等的是()
A.质子数和中子数B.中子数和电子数
C.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D.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
6、两种不同的原子,一种核内有15个质子、15个中子,另一种核内有15个质子、16个中子,则
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属于不同的元素
B.它们属于同一种元素
C.它们的质量是相等的
D.它们虽然属同位素,但核电荷数是不同的
7、同类原子中具有相同的()
①中子数②核外电子数③核电荷数④质子数⑤原子核组成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②④⑤
8、有三种不同的原子,A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6个中子,B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8个中子,C原子核内有7个质子7个中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和B是不同种元素B.A和B的核电荷数不同
C.B和C核外电子数相等D.A和
B互为同位素原子
9、下列氢原子的各种模型图中,正确的是()
*10、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10-10~10-15S)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
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A.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的过程
B.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的过程
C.氧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氧原子内部质子、中子、电子的运动
11、关于同位素原子在医学、农业、环保等方面广泛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医学上同位素主要用于显像、诊断和治疗,另外还包括医疗用品消毒、药物作用机理研究和生物医学研究
B.同位素的辐射育种技术为农业提供了改进质量、增加产量的多种有效手段
C.同位素在测定从工厂排放出来的温室(效应)气体的途径及其被植物同化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从而增加了我们对CO2带来的环境冲击的了解
D.当前在大多数应用中,同位素技术已被现有可更替的技术所取代
12、如下图为氢的三种同位素,比较它们的结构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A.同位素的质子数不同
B.同位素的电子数不同
C.同位素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
D.同位素的质子数相同,但电子数不同
13、1934年,卢瑟福等科学家通过核反应发现氢的同位素原子——氚。
氚可用“
”表示(其中“l”表示核电荷数),氚原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的粒子是()
A.原子核B.质子C.中
子D.核外电子
**14、“2005年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之一:
我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实现单分子自旋态控制。
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反应。
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
A.原子个数B.原子种类C.分子种类D.元素种类
15、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粒子中:
(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2)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有。
(3)显示电中性的粒子有。
(4)带正电荷的粒子有。
(5)带负电荷的粒子有。
(6)质量最小的粒子有。
(7)参加化学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粒子有。
(8)在同一原子里数目相等的有。
*16、最新科技报道,夏威夷联合会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氢元素的一种新粒子,它的组成可用H3+表示。
1个H3+粒子中含有个质子,个电子。
*17、生物在有生命时,同位素碳—14在生物体内的质量分数与外界环境中的碳—14的质量分数是相等的(即碳—14在所有碳原子中所占的质量分数是恒定的)。
生物一旦死亡,碳—14的含量不会再从环境中吸收。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体内碳—14的含量会不断减少。
科学实验证明,经过5730年,其碳—14的含量恰好减少一半。
利用碳—14的含量减少一半的时间,即可推测出生物的死亡年代。
某一植物化石中碳—14的含量是新鲜植物的1/32,请你推测
出该生物生存的年代距今有多少年。
【试题答案】
1~5AABBC6~10BCDAD11~14DCBC
(提示:
10、“飞秒(10-10~10-15S)化学”只是使运用激光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而原子的内部结构必须借助于放大倍数极高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看得见。
14、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只是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
15、
(1)分子、原子
(2)分子、原子(3)分子、原子、中子(4)质子、原子核(5)电子(6)电子(7)分子(8)质子、电子
16、32(提示:
H3+表示三个氢原子结合在一起,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而一个氢原子中有一个质子,所以三个氢原子就有三个质子,又由于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核外有两个电子。
)
17、28650年(提示:
1/32即25分之一,也就是经过了5个5730年。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原子结构的模型 浙教版 科学 年级 下册 原子结构 模型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