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docx
- 文档编号:30756100
- 上传时间:2023-08-20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7.28KB
宋词.docx
《宋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词.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宋词
宋词
第一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继承与发展并存,因循中求变的时期,是宋词发展的第一期。
第一节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以艺术圆熟、意境浑成之作,继承和深化了唐末五代词人的创作范式与文本体式,所谓“沿其流而扬其波”;但在继承中又有革新求变的一面。
晏欧诸人因袭南唐大于花间。
“宋初诸家,靡不祖述二主,宪章正中”(冯煦《篙庵词话》),“冯正中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刘熙载《艺概·词曲概》)
一、晏殊(991-1055)
作词特点:
1、清丽疏淡,温润秀洁。
(对五代词风的净化)
2、雍容闲雅,情中有思。
(理性诗人)
如《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又如另一首《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二、欧阳修(1007-1072)
对词作的革新:
1、扩大词的抒情功能,进一步以词抒发人生感受。
如《朝中措》: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2、使词的审美趣味向通俗化发展。
a、吸收民歌养分,以纯白的口语、俚俗语入词。
如《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以德业文章著称的欧阳修写了一些带“世俗之气”的艳词,表现出其风流放任的一面,如《南歌子》。
《钱氏私志》载:
欧阳文忠任河南推官,亲一妓。
时先文僖(钱惟演)罢政,为西京留守,梅圣俞、谢希深、尹师鲁同在幕下。
惜欧有才无行,共白于公,屡讽而不之恤。
一日,宴于后园,客集而欧与妓俱不至,移时方来,在坐相视以目。
公责妓曰:
“末至何也?
”妓云:
“中暑往凉堂睡著,觉失金钗,犹未见。
”公曰:
“若得欧推官一词,当为偿汝。
”欧即席云: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小楼西角断虹明。
阑干倚处,待得月华升。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
凉波不动簟纹平。
水晶双枕,旁有堕钗横。
”坐客皆称善。
遂命妓满酌觞歌,而令公库偿钗。
既作雅词,也写艳曲,表现了他们公私生活的两个方面。
b、借鉴和吸收了民歌“定格联章”的表现手法。
此二条线索在词史上贯穿始终,是柳永的先声。
诗词在情感表达上的分野由欧阳修开始确定的。
作词的特点:
豪放中有沉着之致。
王国维《人间词话》:
“永叔‘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所以尤高。
”
《玉楼春》: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
第二节开拓词境的尝试
一、范仲淹(989-1052)
《渔家傲》:
把边塞诗的内容带进词的领域,其苍凉沉郁的风格是豪放词的先声。
《苏幕遮》:
对元曲影响很大。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二、王安石(1021——1086)
一洗五代词风,无丝毫柔靡之气,首创怀古咏史词,向诗风靠拢。
《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清人刘熙载《艺概•词曲概》称:
“王半山词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
”
第三节词风的转变
张先、柳永的出现,使宋代词风为之一变。
创作慢词,喜用铺叙手法。
在内容上,表现都市生活。
一、张先(990-1078)
生活疏放,优游卒岁。
“张三中”——“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
“张三影”
“桃杏嫁东风郎中”——“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
对词体发展的贡献:
1、以词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提高了词的地位。
2、率先使用题序,改变了以往词有调无题的传统局面,加强了词的现实感和纪实性。
3、创作慢词。
“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二、柳永(987?
-1053?
)
(一)柳永其人
一生的命运与填词联系在一起,成也填词,败也填词。
儒家用世的志意与不拘礼法的浪漫天性
叶梦得《避暑录话》:
“柳耆卿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醉蓬莱》:
“此际宸游,凤辇何处?
度管弦声脆。
太液波翻,披香帘卷,月明风细。
”
(二)柳永其词——对宋词的开拓
内容上:
1、艳词。
以铺陈的长调,通俗坦率的语言,表现市井歌妓舞女的现实感情和生活。
如《定风波》。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
“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情切清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
”
2、都市风光词。
繁荣华丽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的描绘。
如《望海潮》。
3、羁旅行役词。
抒写一生宦游求索的切身经历与感受。
如《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艺术上:
1、大力创作慢词,改变了晚唐五代以来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平分秋色。
2、铺叙手法的运用。
词的赋化。
小令:
意象烘托的比兴手法。
“诗是精粹的语言,暗示是它的生命。
”暗示得从比喻和组织上作工夫,利用读者联想的力量。
组织得简约紧凑;似乎断了实在连着。
比喻或用古事成辞,或用眼前景物;典故其实是比喻一类。
-------朱自清
慢词:
铺叙衍情的赋法。
章法结构。
白描手法。
3、语言的通俗化和口语化。
第二章北宋中后期词坛
继晏欧、柳永等词人而起的是苏轼、周邦彦为代表的元祐词人。
元祐前后半个世纪的词坛,是多种风格情调共存并竞的繁荣期。
其中创造力最盛、影响力最深远的是苏和周,前者开“苏辛”派,后者开“姜张”派。
第一节晏几道(1030?
一1106?
)
回流而行,承传五代“花间”的传统,陈振孙说:
“叔原词在诸名胜中,独可追逼花间,高处或过之。
”(《直斋书录解题》)
词体上以小令为主,主要表现他与莲、鸿、萍、云之间的悲欢离合之情,寄寓了盛衰今昔之感。
晏几道的身世浮沉和个性禀赋
家道中落的身世之变
“痴”而“傲”的性格:
“痴”是就是他性情真淳,没有机心,天真纯朴;“傲”是指其禀性耿介孤高,与世不合。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第二节苏轼(1037-1101)
王灼《碧鸡漫志》云:
“东坡先生非醉心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
刘辰翁《稼轩词序》云:
“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
“以诗为词”革新的主要成就:
一、提高词品
词至东坡,其体始尊,从此词取得与诗并驾齐驱的地位。
二、扩大词境
苏轼作词,“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无论什么题材、思想情感,都可用词来表现,从而将词从花间、尊下引向了广阔的现实生活。
1、抒写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气。
2、引入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增强词的哲理意蕴。
3、农村词。
4、雄奇阔大的词境。
5、咏物词。
三、改变词风
苏轼认为词“自是一家”,从而在婉约风格之外有意识地大量创作豪放词,开创了一种与诗相通的,雄壮豪放、开阔高朗的艺术风格。
四、音乐性的突破。
作词以意为主,不拘守词调原有句律句法,使词既有能歌的特点,又与诗一样成为独立的文学样式,从而使词从附属于音乐向独立于音乐转变。
第四节秦观
按词体大略有二:
一体婉约,一体豪放。
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
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
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故东坡称少游“今之词手”;后山评东坡词“如教坊雷大使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明人张綖《诗馀图谱·凡例》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秦少游自是作手,近开美成,导其先路,远祖温、韦,取其神不袭其貌,词至是乃一变焉。
然变而不失其正。
”
秦观兼学“花间”、柳永,自成一家。
其词淡雅轻柔,情韵兼胜,被誉为婉约之宗。
在苏轼以诗为词开拓词境的背景下,秦观词有一种对词的本质重新加以认定的意义。
一、善于表达心灵中一种最为柔婉精微的感受。
冯煦说:
“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
得之于内,不可以传。
”(《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如《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二、情韵兼胜,即情感真挚,语言优雅,意境深婉,音律谐美,符合词体的本色。
以小令语言含蓄,意境深婉的作法来弥补慢词中的不足,从而达到情韵兼胜的审美效果。
如《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三、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之中。
深寓身世之感,词境凄婉,形成秦观特有的词风。
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少游词境最为凄婉。
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为凄厉矣。
第四节周邦彦
“词中老杜”,成就主要表现在技巧方面的精工博大,以思力安排为精心结撰:
一、精于音律。
(周邦彦填词按谱、审音用字非常严格,不仅分平仄,而且严分平上去入四声,使语言的字音高低与曲调旋律节奏的变化完全吻合。
)词至周邦彦,可谓研律愈精而持律益严,遂开后来词律家一派。
二、重法度。
周邦彦作词似杜甫,精心结撰,“下字运意,皆有法度”。
章法结构严密,而有开阖变化之妙。
重视语言的锤炼,做到既浑成自然,又精致工巧。
兰陵王·柳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少年游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
向谁行宿?
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三、言情咏物,穷极工巧。
周邦彦的咏物词,善于将身世飘零之感,仕途沦落之悲,情场失意之苦与所咏之物打成一片,而开南宋咏物一派。
如《六丑蔷薇谢后作》:
“正单衣试酒
结北开南。
他在词艺上集结了北宋的大成,而开拓了南宋先声的人物。
第三章李清照和南渡词人
南渡词人的创作生涯横跨承平的北宋末年和动荡的南宋初年,以靖康之乱为界限分为前后两期。
南渡时期词的创作表现为三种倾向:
一是以张元干为代表,南渡后,词风由清丽婉转一变而为悲壮慷慨,抒发对国事的痛恨和英雄失路的苦闷。
代表了南渡词坛的主流,为日后辛弃疾爱国词派导夫先路。
一是以朱敦儒为代表,处在危难的时代里,虽有爱国之情、故国之思,忧愤之气,总的倾向却不免消极颓废,使他们后期的词作染上了放达闲适的色彩。
一是李清照,不随众流,戛戛独造,在两宋词派中独树一帜。
第一节李清照
南北宋之交的大词家,列为李煜、秦观之后的词家正宗。
(清)王士祯《倚声前集序》认为词中婉约一派“(李)璟、煜为之祖,至漱玉、淮海而极盛”。
一、“别是一家”的词论
《词论》是现存词学史上第一篇比较完整的论著。
词“别是一家”主张提出的背景:
苏轼“以诗为词”的改革,为词开拓出一片高远阔大的新境界,同时作为一种反响,也应对词的本质特征加以重新认识。
1.词须协律
苏词为“句读不葺之诗耳”。
2.词须典雅、有情致
“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则主情致,而少故实”。
周词兼有情致与故实,却未曾提及。
李清照创词“别是一家”之说,是为了维护词体与传统词风,以严诗词之别,从进一步确立了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看,不是没有意义的,但她将革新词风的苏词排斥于外,未免显得保守和片面。
苏轼“以诗为词”改革宋词,他用词这一形式抒发自己的性情怀抱,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所以他称自己作词是“自是一家”,因为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就自有一种风格、性貌。
苏轼的改革一方面为宋词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但另一方面也打破了诗词之间的界限。
故李清照在《词论》中针对苏轼的“自是一家”提出了词“别是一家”,是为了维护词体与传统词风,以严诗词之别,从而进一步确立了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
二、生平经历
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三、创作历程
(一)生活安定美满的前期
1.表现其多愁善感的才思情致。
如《如梦令》。
2.轻盈妙丽的望夫词。
如《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
3.展示其精神境界雄奇阔大的一面。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二)国破家亡后流浪悲苦的后期
1.沉痛哀伤,催人泪下的生死恋歌。
如《声声慢》。
2.写黍离之悲。
如《永遇乐》。
四、艺术特色
以寻常的语言创造了不寻常的意境。
第二节朱敦儒和张元干
一、朱敦儒
早年以婉丽明快为主;中年以悲壮慷慨为特色;晚年以清疏晓畅见长。
二、张元干
在词风上,上承苏轼的豪放风格,下开辛弃疾爱国词派的先河。
代表作:
《贺新郎》。
第四章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宋人推动词体发展的三条途径:
一是“以诗为词”,代表人物是苏轼;
一是“以赋为词”,代表人物是柳永与周邦彦;
一是“以文为词”,代表人物是辛弃疾,议论说理、经史百家、问答对话,统统拿来入词。
第一节辛弃疾
一、词的内容:
苏轼把以诗为词上升到理性自觉的高度,“词自是一家”,词品如人品,词就是自我的呈现。
但是,苏轼的词仍不能说是其自我生命的完整呈现,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其儒家用世的志意和社会责任感、关怀天下的情怀在词中并没有呈现。
所以苏轼之于词,又不过是以余力为之,而非全力的投注。
以其全部才力都完全投注于词的写作,使其生命中的志意与理想得以本体呈现的作者,一人而已——辛弃疾。
正因为如此,辛能在苏轼的基础上,开拓发展,词境更为阔大,而雄踞词史的巅峰。
英雄之词;农村词;闲适归隐词,言情词。
二、艺术成就
形式的解放。
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以文为词”,不仅打破了诗词的界限,并且达到了诗词文合流的境界。
第二节辛派词人
南宋孝宗一朝,以辛弃疾为盟主,张孝祥、韩元吉、陆游、陈亮与之声气相通,词风与辛相近,都喜写爱国内容,并崇尚豪放,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最大的爱国词派,史称“辛派词人”。
一、张孝祥
辛派词人远学东坡,而近学稼轩,而从东坡到稼轩,其间直接的桥梁则是张孝祥。
二、陆游
写词以余力为之。
三、陈亮
比辛词更接近于词论。
四、刘过
江湖派诗人,人称“诗侠”,词风则属辛派。
五、辛派词的后劲。
刘克庄与刘辰翁。
第五章姜夔与格律词人
南宋词坛,有两种创作倾向,一是以辛弃疾为代表的辛派词人,他们沿着苏轼的艺术创作道路,写诗化词、写豪气词,用词来抒发英雄志士的壮怀理想和壮志难酬的压抑苦闷;一是以姜夔为代表,注重炼字琢句、审音守律,在词的艺术形式、语言技巧方面作了新的探索。
如果前者沿着苏轼作词的精神,开拓并发展了苏轼的道路,强调词的思想性和时代性,那么后者则继承了周的作词精神,务求辞句雅正工丽、音律和谐精密,偏重于词的音乐性和艺术性。
西蜀南唐而后,作者日盛,宣和君臣,转相矜尚,曲调愈多,流派因之亦别。
短长互见,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
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练,归于醇雅。
于是史达祖、高观国羽翼之;张辑、吴文英师之于前;赵以夫、蒋捷、周密、陈允衡、王沂孙、张炎、张翥效之于后,譬之于乐,舞箾至于九变,而词之能事毕矣。
——清••汪森《词综序》
一、姜夔
(大约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人。
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一)生平经历
漂泊江湖,贫困落拓的一生。
苏洞《到马塍哭尧章》:
“除却乐书谁殉葬?
一琴一砚一《兰亭》”。
多才多艺,有极深厚的艺术造诣,精通诗、文、词,音乐与书画。
人品清高雅洁:
范成大称他“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齐东野语》卷十二),陈郁称他“襟期洒落,如晋宋间人”(《藏一话腴》)。
(二)姜词的“因”与“革”
姜词的“因”与“革”,表现在与周邦彦词的渊源关系上。
1、姜词的“因”
(1)审音创调
姜夔具有音乐的才能,他一面能创制新谱,一面又能改正旧调,如《扬州慢》、《长亭怨慢》、《暗香》、《疏影》。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
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
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姜夔在他创作的17首自度曲中注明了工尺谱,为后人留下唯一的词谱资料。
(2)字琢句炼
用字精微深细,造句圆美醇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扬州慢》)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念奴娇》)
(3)用典咏物
为了讲求典雅工巧,一面琢字炼句,同时又爱用典故。
词旨晦涩含糊,如“雾里看花,总隔着一层”。
好用典故,善咏物,是姜派词人的共同特点。
2、姜词的“革”。
姜夔于周邦彦多所取法,但变其软媚为骚雅,变其秾丽为空淡深远,在这基础上另开宗派。
(1)清空
宋•张炎《词源》卷下:
“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
清•沈祥龙《论词随笔》:
“词宜清空,然须才华富,藻采缛,而能清空一气者为贵。
清者不染尘埃之谓,空者不著色相之谓。
”
具体在表现手法上:
淡化情感
虚处传神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
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清空:
所谓“清空”指风格而言,“清者不染尘埃之谓;空者不着色相之谓”(沈祥龙《论词随笔》)。
即取其神理而不着色相,呈现出以清虚为体而空灵淡远的特征。
(2)清刚
以江西诗派廋硬生新之笔改造晚唐以来温、韦、柳、周的软媚之词。
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说:
“白石脱胎稼轩,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
盖二公皆极热中,故气味吻合。
”
(3)清冷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白石词以清虚为体,而时有阴冷处,格调最高。
”
二、其他词人
1、吴文英
张炎《词源》:
“词要清空,不要质实。
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
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
”
宋•沈义父《乐府指迷》:
“梦窗深得清真之妙,其失在用事下语太晦处,人不可晓。
”
思深而曲折,辞隐而幽微,且多用代字及生僻之典。
2、史达祖
咏物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