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30756034
- 上传时间:2023-08-20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00.71KB
山西省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山西省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西省2020年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公共危机主要是指对社会公众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与社会安全事件。
人类正在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迈进,公共危机表现出不同以往的新特点,对工业社会建立起来的以控制为导向型的危机管理模式提出严峻挑战。
作为维护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的一种重要手段,公共危机管理必须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直面我国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的现实,积极探索适应时代需要的模式变革。
公共危机管理也被称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按照传统观念,公共危机管理与公共安全相对应,而与国家安全鲜有关联。
这是因为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分别主要指称国家的外部安全与内部安全,二者没有交集。
如今,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框架下,国家安全理念将内外部安全整合在一起。
今天的公共危机管理具有双重使命:
一是有效预防、应对公共危机,最大限度地限制、控制其影响,确保公众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二是防止公共危机传导、放大、演化为国家安全危机。
不确定性是我们今天所处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
我们难以根据既往的经验或对未来精准的预测来全面把握公共危机的缘起、演进,它们往往会超越人的常规思维。
公共危机越发不受地理边界或职能边界的限制,具有较强的传播与扩散能力。
在全球化时代,关键基础设施在世界范围高度互联,其崩溃将造成全球供应链中断,引发公共危机的全球跨境传播。
2011年泰国发生洪突,淹没了众多生产金业,由于泰国生产全球28%的硬盘驱动器,洪灾发生后,世界各地的笔记本电脑等产品生产受到影响。
进入21世纪后,以控制为导向的工业社会危机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受到空前的挑战与质疑。
工业社会对一切事物进行严格、精确的控制,以产生所追求的秩序,公共危机管理者可以按照控制的逻辑,构建应急组织并采取按部就班的响应行动。
但是,以控制为导向的危机管理模式适合应对复杂程度低、确定性强的突发事件,而不适合应对复杂程度高、不确定性强的突发事件。
而且,控制需要拥有清晰职责边界的响应组织。
后工业社会公共危机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强大的跨界性使清晰的职责边界,变得形同虚设、破绽百出。
在后工业社会这样一个网络化社会,公共危机的影响沿着社会网络中的关系链条扩散、菱延,形成一个异常纠结的局面。
从某种意又上讲,公共危机也形成一个复杂的影响网络,应对网络化危机需要采取网络化模式。
公共危机的应对不仅是每个社会单无的职责,还是每个社会成员的职责。
各个相关主体之间要形成密切协同关系,特别是要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广泛、深入的合作,对公共危机开展有效的共同治理:
最后共同享有公共危机治理的收益与成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共危机管理应针对社会转型的新变化、公共危机的新特点,探索新模式。
B.相比于传统观念,现今对公共安全定位的认识应调换到国家外部安全层面。
C.当今转型社会的公共危机表现出复杂性高、不确定性强、跨界性大等特征。
D.构建多元共治共享的网络化危机管理模式是时代的要求和国家安全的需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公共危机新特点到公共危机管理新模式,文章既分析问题又指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B.文章以泰国洪灾导致国外企业受影响的事实,论证现今公共危机具有跨界性的观点。
C.文章着重比较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不同特征,以强调公共危机管理应因时而变。
D.文章通过对网络化社会公共危机特点的揭示,阐明应该采用网络化模式应对的理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防止公共危机演化为国家安全危机比预防公共危机产生更重要。
B.只有打破常规思维以及加强精确控制,才能应对复杂程度高、不确定性强的突发事件。
C.响应组织的职责边界不再清晰,使得以控制为导向的危机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受到质疑。
D.网络时代公共危机的演进、影响更难测、复杂,其演化为国家安全危机的可能性也更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金庸本名查良镛,出生于海宁袁花镇,2018年10月30日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
消息一出,海宁各中小学开展悼念追忆活动。
金庸于1935年从袁花镇中心小学毕业,1992年首次重返家乡时,金庸给学校捐资建图书馆。
当地教育部门介绍,金庸生前回乡时曾多次走进海宁校园,自称是学子的“大师兄”,为家乡传递正能量。
金庸及其侠义精神,今后将作为海宁中小学名人文化教育传承项目,继续深入校园、课堂,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蓬勃发展。
(摘编自蒋亦丰《再见了﹒大侠校友》)
材料二:
(摘编自李阳《一周(2018年10月29日至11月4日)文旅观察:
金庸逝世引发全民追思各省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密集挂牌成立》)
材料三:
2007年6月,金庸先生在北京大学进行了一场演讲并与北大学子交流。
整理笔记素材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只要照着笔记往电脑里敲字就行了,先生的每一句话,落在文字上,根本不需要重,新组织语言,语言结构完整同时富有文釆。
我想,正因为这样的功底,先生才在办报、写小说、做学问上游刃有余。
让我服气的还有金庸先生那天的演讲内容,是关于中华文明融合发展的,有理有据,是他自己的研究成果。
我喜欢看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但最喜欢的还是他写的《袁崇焕评传》,而听完他的演讲,我理解了先生的历史观因何而来。
后来我在一篇报道中看到,先生说他真正喜欢的是做学问,写小说只是玩玩,这让我知道所谓厚积薄发的境界。
我接触金庸先生时,他已年过八十,刚在剑桥大学完成硕士学位。
金庸先生说,现在的知识早已远离了靠记忆力的阶段,过去,什么东西不懂到图书馆查几本书就可以明白。
现在,做学问的关键是要有所创新,要有提出问题的能力。
彼时,是2007年,距今已有11年。
而今天,创新正成为全体中国人的共识和努力方向。
(摘编自王庆环《时时真诚事事谦恭——采访金庸先生二三事》)
材料四:
2001年5月,在雅静的南开明珠园,77岁的金庸先生和90岁数学家陈省身先生重逢了。
老友相见格外动情,除了陈先生刚组建的数学研究中心的话题外,谈论的都是金庸的武侠和江湖。
交谈中陈省身说,他最喜欢《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蓉。
我请教陈先生为何最喜欢黄蓉,金庸先生心领神会地笑着说我小说里的人物,黄蓉是最懂算数的,是武侠中的数学家。
”听到这个解释,陈省身先生纵声大笑起来。
陈省身先生解释为何喜欢金庸的武侠小说,他认为武侠和数学在最高层面是相通的。
数学其实也是一门艺术,是关乎心灵与智力的学问,是常人难以达到的境界,而金庸的武侠小说里蕴藏着高度的美感和哲学内涵,这和数学的境界是相通的。
温暖的笑声中,两位大师投入和沉浸的表情,加之充满哲学意味的交谈,令人感动和折服。
(摘编自张建星《侠之大者温润如玉忆金庸大师》)
材料五: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曾摘取自己14部武侠小说书名的第一个字,创作了这幅浑然天成的对联。
他曾在一篇文章中总结自己的小说体现的人生观,他说: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金庸小说完成了“经典化”蜕变,融入了对大众疾苦冤屈的关怀,告诉人们包括自己竭尽全力做自己所当为之事,同时渗透着现代精神。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发展中的问题不断凸显,人们在文化消费品的选择上,普遍倾向于娱乐化、轻松化、治愈系。
当今时代的大众文化话语,已成为玄幻、修真、盗墓、穿越。
我们不禁要发问:
作为一种中国独有的文化形态,武侠文化真的要消亡了吗?
武侠文化该怎样发展?
(摘编自连锦添《金庸﹒带着武侠梦远去了》等)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庸的去世引发了家乡中小学开展悼念追忆活动,而金庸生前也关心家乡发展,为学校捐建图书馆,多次走进校园,为家乡传递正能量。
B.梳理2018年10月29日至11月4日一周的文旅行业热点信息可知,武侠小说家金庸逝世引发了全民讨论,话题热度最高。
C.金庸先生有着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和对中华文明的深入理解,随意玩玩,就能创作出深受欢迎的作品,把武侠小说推到新高度。
D.金庸在武侠小说里寄寓了自己的人生观,体现了对大众疾苦冤屈的关怀,倡导竭尽全力做自己所当为之事,即“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文旅观察显示,金庸逝世那一周,金庸逝世信息传播渠道主要是APP、微信,各省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逐一亮相,主要是微信、新闻。
B.金庸先生有远见,他不看重记忆,因为不懂的东西到图书馆査几本书就可明白,他认为做学问的关键是要有所创新,要有提出问题的能力。
C.金庸先生和陈省身先生惺惺相惜,从他们关于数学与武侠小说的对话中可看到一代大师虽研究领域不同,但对学问的认知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
D.虽然金庸先生的小说完成了“经典化”蜕变,但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玄幻、修真、盗墓、穿越等小说的兴起,表明大众文化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6.金庸之后,武侠文化该怎样发展?
根据所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大雨如注(节选)
毕飞宇
丫头怎么就那么好看呢!
主要是气质好。
姚子涵四岁那一年就被母亲韩月娇带出去上“班”了。
第一个班就是舞蹈班,是民族舞。
在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接受过很好的礼仪训练,举止得体,高贵。
她下过四年围棋,有段位。
写得一手明媚的欧体。
素描造型准确。
会剪纸。
“奥数”竞赛得过市级二等奖。
擅长演讲与主持。
能编程。
古筝独奏上过省台的春晚。
英语还特别棒,美国腔。
她的成绩始终稳定在班级前三、年级前十。
这是骇人听闻的。
附属中学初中部二年级的同学早就不把姚子涵当人看了,他们不嫉妒,相反,他们怀揣着敬仰,一律把姚子涵同学叫作“画皮”(“画皮”出自《聊斋志异》,指妖怪伪装成美女时披在身上的人皮,比喻掩盖挣拧面目或丑恶本质的美丽外表)。
可“画皮”站有站相,坐有坐姿,亭亭玉立,是文艺青年的范儿。
姚子涵对自己非常狠,从懂事的那一天起,几乎没有浪费过一天的光阴。
和所有的孩子一样,这个狠一开始也是给父母逼出来的。
可是,话要分两头说,这年头哪有不狠的父母?
都狠,随便拉出来一个都可以胜任副处以上的典狱长。
结果呢?
绝大部分孩子不行,逼急了能冲着家长抄家伙。
姚子涵却不一样,她的耐受力就像被鲁迅的铁掌挤干了的那块海绵,再一挤,还能出水。
大姚在家长会上曾这样控诉说:
“我们也经常提醒姚子涵注意休息,她不肯啊!
”——这还有什么可说的。
晚上七点是舞蹈班的课,姚子涵没有让母亲陪同。
凉风习习,姚子涵骑在自行车上,心中充满了纠结。
她不允许父母陪同其实是事出有因的,她在抱怨,她在生父母的气。
同样是舞蹈,一样地跳,母亲当年为什么就不给自己选择国际标准舞呢?
姚子涵领略“国标”的魅力还是不久前的事。
“国标”多帅啊,每一个动作都咔咔咔的,有电。
姚子涵只看了一眼就爱上了。
还有古筝。
他们当初怎么就选择古筝了呢?
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姚子涵开始痴迷于“帅”,她不再喜爱在视觉上“不帅”的事物。
姚子涵参加过学校里的一场音乐会,拿过录像,一比较,她的独奏寒碜了。
古筝演奏的效果甚至都不如一把长笛,更不用说萨克斯管和钢琴了。
既不颓废,又不牛掰。
姚子涵感觉自己猥琐了,上不了台面。
傍晚的风把姚子涵的短发撩起来了,她眯起了眼睛。
姚子涵不只是抱怨,不只是生气,她是恨。
他们的眼光是什么眼光?
他们的见识是什么见识?
——她姚子涵吃了多少苦啊。
吃苦她不怕,只要值。
姚子涵最郁闷的地方还在这里:
她还不能丢,都学到这个地步了。
姚子涵就觉得自己亏,亏大发了。
她的人生要是能够从头再来多好啊,她自己做主,她自己设定。
现在倒好,姚子涵的人生道路明明走岔了,还不能踩刹车,也不能松油门。
飙吧。
人生的凄凉莫过于此。
姚子涵一下子就觉得自己老了,凭空给自己的眼角想象出一大堆的鱼尾纹。
说来说去还是一个字,钱。
她的家过于贫贱了。
要是家里头有钱,父母当初的选择可能就不一样了。
但是,归根到底,钱的问题永远是次要的,关键还是父母的眼光和见识。
这么一想,姚子涵的自卑涌上来了。
所有的人都能够看到姚子涵的骄傲,骨子里,姚子涵却自卑。
同学们都知道,姚子涵的家坐落在师范大学的“大院”里头,听上去很好。
可是,再往深处,姚子涵不再开口了——她的父母其实就是远郊的农民。
因为师范大学的拆迁、征地和扩建,大姚夫妇摇身一变,由一对青年农民变成师范大学的双职工了。
为这事大姚的父亲可没少花银子。
自卑就是这样,它会让一个人可怜自己。
姚子涵,著名的“画皮”,百科全书式的巨人,觉得自己可怜了。
没意思。
特别没意思。
她吃尽了苦头,只是为自己的错误人生夯实了一个错误的基础。
回不去的。
多亏了这个世上还有一个“爱妃”。
“爱妃”和姚子涵在同一个舞蹈班,“妖怪”级的二十一中男生,挺爷们的。
可是,舞蹈班的女生偏偏就叫他“爱妃”。
姚子涵和“爱妃”谈得来倒也不是什么特殊的原因,主要还是两个人在处境上的相似。
“爱妃”告诉姚子涵,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发明一种时空机器,在他的时空机器里,所有的孩子都不是他们父母的,相反,孩子拥有了自主权,可以随意选择他们的爹妈。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姚子涵领略到“国标”的魅力后开始在内心抱怨父母当初的安排,这其实是她开始自我觉醒的表现,她由此意识到自己的人生是一个错误。
B.“我们也经常提醒姚子涵注意休息,她不肯啊”,大姚在家长会上的发言看似是对女儿不听劝说的“控诉”,实际上是引以为傲,借此炫耀。
C.作者以“子涵”这一社会上高频出现的名字为主人公命名,意在表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无法自主的现象具有社会普遍性,应当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D.小说倒数第3段交代了姚子涵家庭的“真实”情况,一方面提示了姚子涵内心自卑的原因,另一方面反映了姚子涵对大姚世故钻营的厌恶。
8.“画皮”意义深刻,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含义。
(6分)
9.“姚子涵”现象十分普遍,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选,字士贤,临海人。
选自幼端悫寡言笑,以圣贤自期。
天顺四年会试第一,成进士。
授御史,巡按江西,尽黜贪残吏。
广寇流入赣州,奏闻,不待报,遣兵平之。
宪宗即位,尝劾尚书马昂、侍郎吴复等。
言虽不尽行,一时惮其风采。
已,督学南畿。
颁冠、婚、祭、射仪于学宫,令诸生以时肄之。
作《小学集注》以教诸生。
按部常止宿学宫夜巡两庑察诸生诵读除试牍糊名之陋曰己不自信何以信于人
成化六年,迁河南副使。
寻改督学政,立教如南畿。
汪直出巡,都御史以下皆拜谒,选独长揖。
直问:
“何官?
”选曰:
“提学副使。
”直曰:
“大于都御史耶?
”选曰:
“提学何可比都御史,但忝人师,不敢自诎辱。
”选词气严正,而诸生亦群集署外。
直气慑,好语遣之。
以母丧离任,行李萧然,车一辆而已。
士民号泣而送,为立生祠。
久之,进按察使。
决遣轻系数百人,重囚多所平反,囹圄为空。
治尚简易,独于赃吏无所假。
历广东左、右布政使。
肇庆大水,不待报,辄发粟振之。
二十一年诏减省贡献,而市舶中官韦眷奏乞均徭户六十人添办方物。
选持诏书争,帝命与其半,眷由是怒选。
番人马力麻诡称苏门答剌使臣欲入贡,私市易。
眷利其厚贿,将许之,选立逐之去。
撒马儿罕使者自甘肃贡狮子,将取道广东浮海归,云欲往满喇加更市以进。
选疏言不可许,恐遗笑外番,轻中国。
帝纳其言,而眷憾选甚。
先是,番禺知县高瑶没眷通番资钜万,选移檄奖之,且闻于朝。
至是眷诬奏选、瑶朋比为贪墨。
诏遣刑部员外郎李行会巡按御史徐同爱讯之。
选尝黜吏张褧,眷意其怨选,引令诬证。
褧坚不从,执褧拷掠无异辞。
行、同爱畏眷,竟坐选如眷奏,与瑶俱被征。
至南昌,病作。
行阻其医药,竟卒。
年五十八。
(节选自《明史·陈选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按部常止宿学宫/夜巡两庑/察诸生诵读/除试牍糊名之陋/曰/己不自信/何以信于人/
B.按部常止宿学宫/夜巡两庑/察诸生诵读除试/牍糊名之陋/曰/己不自信/何以信于人/
C.按部常止宿/学宫夜巡两庑/察诸生诵读除试/牍糊名之陋/曰/己不自信/何以信于人/
D.按部常止宿/学宫夜巡两庑/察诸生诵读/除试牍糊名之陋/曰/己不自信/何以信于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巡按,唐始置,一般由朝廷临时委派监察御史担任,职责是到各省巡视,考察吏治。
B.长揖,古代礼仪,双手抱拳举过头顶鞠躬,不分长幼尊卑都可用,多用于平辈之间。
C.生祠,为活着
人建立并加以奉祀的祠庙。
其对象都是深得人心的官员或普通百姓。
D.入贡,古代少数民族、附庸国等进献财物土产给朝廷,以此谋求朝廷的庇护与援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选重视教育,激励诸生上进。
他在南畿担任督学时,颁布各种礼仪,命令诸生按时练习,并编写了《小学集注》来教导他们。
B.陈选刚直耿介,不畏朝中权贵。
他曾经弹劾尚书马昂等官员;在接待权臣汪直时,他不卑不亢,并没有像其他官员那样毕恭毕敬。
C.陈选治事简易,区别对待囚犯。
他任按察使一职时,审判释放了轻罪囚犯,推翻旧案、重新审判了重罪囚犯,但对赃吏毫不宽恕。
D.陈选体恤民情,敢于为民担责。
遇到广东流寇,他不请示朝廷就出兵平叛;面对肇庆洪灾,他同样果断处置,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1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选疏言不可许,恐遗笑外番,轻中国。
帝纳其言,而眷憾选甚。
(2)选尝黜吏张褧,眷意其怨选,引令诬证。
褧坚不从,执褧拷掠无异辞。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14~15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故衫
白居易①
暗淡绯衫②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
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残色过梅③看向尽,故香因洗嗅犹存。
曾经烂熳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
【注】①本诗作于宝历元年(825),白居易从忠州刺史徙杭州刺史再徙苏州刺史时作。
②绯衫:
大红色官服。
唐代官员三品以上着紫红,四品五品官员的朝服为绯红官服。
③梅:
梅雨季节。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暗淡绯衫称老身”是说衣服虽旧,但合身,“半披半曳”指随意地披在身上。
B.颔联诗人用“新诗本”“旧酒痕”概括了自己在吴郡、杭州任上诗酒人生的经历。
C.颈联“残色”“故香”既紧扣诗题中“故”字,同时也映合了诗人生活穷困的处境。
D.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旧衫的色泽以及穿衫的经历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情感。
15.诗人想借“故衫”抒发怎样的心情?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节选)》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和“_________________”一句分别直接点明展翅万里的鲲鹏和天地间活动的各类事物都是有所待的。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一句和“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分别与阿房宫的“负栋之柱”、“钉头磷磷”形成数量上的对比。
(3)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交代了朋友王昌龄被贬之地的荒凉、行路的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交代了诗人将内心的愁闷寄托给明月随风飘到朋友到达的地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17~19小题。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拓展‘智能+’”首次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未来的重要基础性技术,人工智能已连续三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可以预见,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深入应用,生产生活的数字化转型是。
人们在拥抱人工智能、迈向数字社会的同时,()。
只有,研判和防范潜在风险,才能安享“智能+”的时代红利。
人工智能应用,同时也带来安全风险隐患。
根据一项调研显示,当前无节制滥用个人信息现象较为普遍。
同时,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场景下的数据收集、专业化多样化的数据处理技术,使得信息主体难以了解、控制其信息是如何被收集和利用的。
信息安全保护已经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课题。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势所趋未雨绸缪方兴未艾无所不在
B.势如破竹未雨绸缪如火如荼无所不在
C.大势所趋防患未然方兴未艾无所不至
D.势如破竹防患未然如火如荼无所不至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根据一项调研,当前无节制乱用个人信息现象较为普遍。
B.根据一项调研显示,当前滥用个人信息现象较为普遍。
C.一项调研显示,当前滥用个人信息现象较为普遍。
D.一项调研显示,当前胡乱滥用个人信息现象较为普遍。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在安全、伦理、法律法规、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挑战也需要被正视。
B.也需要正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在安全、伦理、法律法规、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挑战。
C.也需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在安全、伦理、法律法规、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挑战。
D.在安全、伦理、法律法规、社会治理等方面挑战的人工智能新技术应用也需要被正视。
20.下面是某市交管部门“高考期间部分区域车辆禁止驶入通告”的内容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5分)
道路交通管制这段时间,不准任何车辆(执行任务警车、押运考试试卷车辆、警保联动服务车辆除外)驶入,接送考生的私家车和其他车辆合理选择停车地点,避免因车辆停放不合理,造成交通拥堵,影响有序通行。
请求广大市民在高考期间乘坐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务必提前选择好出行路线,以减轻考场管制旁边道路的交通压力。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6分)
小说要刻画人物,离不开一定的手法,不是语言描写,就是行动描写。
俗话说:
“言为心声。
”只有语言描写,才能准确表现人物的心理。
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又是人物思想的生动表现,同样不能忽视。
所以,抓住了小说对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就准确把握了小说的人物思想。
①刻画人物的手法,除了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还有其他描写。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报载,青岛市政府出台《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其中规定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应当进行批评教育或者适当惩戒,且应将惩戒规定向学生公开。
此消息一出,迅速引起广泛讨论。
赞成方认为,中小学和教师应该拥有“惩戒权”,小惩大戒对孩子成长有积极意义。
反对方则认为,中小学和教师不应拥有“惩戒权”,惩戒容易助长体罚学生现象,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态度中立方认为,学生犯错应该惩戒,但须明确惩戒的范围和方式,把握好惩戒尺度。
对于这一问题,你是怎么看的?
请结合材料和现实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B2.C3.D
4.C“随意玩玩”说法不当,文中说的是:
“后来我在一篇报道中看到,先生说他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高考 仿真 模拟 语文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