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30754604
- 上传时间:2023-08-20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18.79KB
湖北省黄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x
《湖北省黄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黄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黄石市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
1.B日界线为零时经线和180°经线(国际日界线)。
此时东经120°为2月9日20时,那么180°经线为24时,即零时,两个日期分界线重合,全球处于同一日期。
2.C2019年10月18日至27日期间,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向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逐渐缩短;南半球昼长夜短,且夜逐渐缩短;
3.B4.B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②表示岩浆的喷出,可以形成火山。
第4题,图2中地貌景观为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山前冲积扇,图甲中③表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
5.B6.D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a处为山岭、向斜。
背斜找油,向斜找水,a为向斜,b为背斜;日本富士山为活火山,而d处为地壳运动形成的断块山;c处有一断层,地下水容易沿裂隙上升至地表。
7.C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呈上升态势、风力减小,最可能是暖锋过境,受暖气团控制而气温回升。
8.D昨天西南风3—4级,大气污染物因风大而不易存留,一般污染不会很严重,则A错误;今天受单一暖气团控制而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则B错误;明天为晴天所以大气保温作用较弱,则C错误;周二为小雨天气,不适宜洗车,则D正确。
9.B根据图中气压曲线,可判断①气压呈下降状态,是暖锋过境。
③气压呈上升状态,是冷锋过境。
④气压先下降,后升高,是气旋过境。
这三个天气系统都可能有阴雨天气,看到明月的可能性小,则A、C、D错误。
②曲线气压先升高,后降低,是反气旋过境,为晴朗天气,最可能看到明月,B正确。
10.D图6为日本的西北季风,源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性质寒冷干燥;图7为澳大利亚西北部的西北风,北半球冬季时因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北风,性质温和湿润。
11.B图7为澳大利亚西北季风盛行的时候,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黄河下游收摘棉花是在秋季,中国东南沿海多台风活动是夏季,三江平原播种小麦是在春季,武汉中山公园里的寒梅怒放在北半球冬季。
12.C13.C[第12题,东亚位于北半球,7月为夏季,气温高,环节①水汽蒸发量较大;南亚是热带季风气候,1月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环节②降水的量较小;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1月受副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多,环节③地表径流的水量较大;悉尼是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7月是其冬季,,环节⑥水汽输送的水量较小。
第13题,目前人类活动对环节③地表径流的影响最大;修建水库,使水库面积扩大,增加了下渗量,使环节⑤地下径流的水量增加;植被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植树造林可以使环节④下渗的水量增加,C正确;跨流域调水可以改变环节③地表径流水量的空间变化。
]
14.B15.D第14题,甲地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沿海地区降水较多;乙地有秘鲁寒流经过,沿海地区降水较少,受上升流影响,该海区渔业资源丰富,此地区水温异常升高会导致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
第15题,洋流能扩大海洋污染的范围;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北海道渔场而非北海渔场;海轮顺暖流北上能加快航速;丙为日本暖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活跃了海陆间的水循环。
16.A17.D解析:
第16题,图中①内蒙古自治区以游牧业为主,住帐篷,便于迁徙。
为“游动的家”;②陕西省地处黄土高原,黄土土层深厚,具有直立性,形成特色民居窑洞,是“地下的家”;
③西藏自治区属于高寒气候区,利用当地原料建成传统民居碉房,形成“石头的家”;
④云南省南部气候湿热,建成高架的竹楼,通风、散热、防潮,形成“竹木的家”。
第17题,华北为冬小麦种植区,春季小麦返青,但春季少雨,应抓紧春灌,但要注意防御晩霜冻害;皖南山区春茶已开始抽芽,应及时追施速效肥料,防治病虫害,力争茶叶丰产优质,①④正确。
渭河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适宜种植冬小麦和棉花,麦子收割应在6月初,而播种棉花在4月,②错误。
江南梅子开始成熟应在5月末6月初,③错误。
故D项正确。
18.D由图可知,滇池流域轻度水蚀荒漠化面积比重2000年不是最大;中度水蚀荒漠化分布逐渐减少;重度水蚀荒漠化面积先增大后减小;水蚀荒漠化的总面积趋向于减少。
19.C本题考查水蚀荒漠化。
滇池流域水蚀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区域地表崎岖,表土较薄;气候湿润,雨季降水强度较大,冲蚀作用强,导致水蚀荒漠化,A项正确。
20.B本题考查水蚀荒漠化的治理。
大规模开山采石会破坏植被、表土等,从而加剧水蚀荒漠化,而植被恢复需要一定周期,A项错误。
推广使用沼气、沼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可以使农民减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从而减轻荒漠化,B项正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减轻其荒漠化,C项错误;陡坡不能修建梯田,D项错误;
21.D22.B23.C解析:
第21题,图中①资源调配线路为西气东输线路,资源主要来自新疆和中亚。
该线路没有经过第一级阶梯,穿越了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目标市场是珠江三角洲地区。
第22题,②资源调配线路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能够自流,水质较好,但需开挖新的河道,成本较高。
第23题,图中③工程为西电东送南线工程,该工程起点为云贵高原,该地区降水丰沛,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同时贵州、云南一带煤炭资源较丰富,因而输出的电力以水电为主,火电为辅。
24.B25.D解析:
第24题,横向看,两个阶段产业布局都是乙地区高于甲地区,说明甲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乙地区,故①正确;纵向看,两个地区都是阶段Ⅱ比阶段Ⅰ的产业更高端,说明实现了产业升级同时也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升,故②③正确。
第25题,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落后产业,主要是此阶段甲地区发展此类产业比乙地区更有优势。
26.【解析】第
(1)题,根据图形信息,甲岛地处阿拉伯海与亚丁湾的交接处,处于亚丁湾东南端,是印度洋通向红海和东非的海上交通要道,是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要道,构成连接亚、非、欧三大洲的海上生命线,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根据材料一,甲岛大陆架较宽广,海水浅,无大型良港,不利于大型船只停泊,影响交通地位的提升。
第
(2)题,4—9月为北半球夏半年,甲岛海域盛行西南季风。
该区域西南季风是离岸风,离岸风带走表层海水,深层冷水上涌补偿,将海底盐类物质带至表层,浮游生物繁殖,饵料增多,所以渔业资源丰富。
第(3)题,甲岛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
气候干旱,导致植被稀疏,多为旱生植物,物种独特单一,植被少,造成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贫瘠。
降水少,外力以风力作用为主,风化作用强。
石灰岩广布,降水少,岩溶地貌发育较差。
地表水和地下水都缺乏,河流稀少。
气候、植被、土壤、地貌、河流等方面,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参考答案】
(1)有利条件:
甲岛(地处阿拉伯海与亚丁湾的交接处,处于亚丁湾东南端),是印度洋通向红海和东非的海上交通要道;(2分)甲岛(是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要道),构成连接亚、非、欧三大洲的海上生命线,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2分)
不利条件:
大陆架较宽广,无大型良港,不利于大型船只停泊。
(2分)
(2)4—9月为北半球夏半年,甲岛海域盛行西南季风;(2分)西南季风(离岸风)带走表层海水,深层冷海水上涌补偿,将海底盐类物质带至表层,浮游生物繁殖,饵料增多,渔业资源丰富。
(2分)
(3)①甲岛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2分)
②植被稀疏,多为旱生植物,物种独特单一;(2分)
③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贫瘠;(2分)
④外力风化作用强,石灰岩广布,岩溶地貌发育较差;(2分)
⑤地表水(和地下水)缺乏,河流稀少。
(2分)
27.解析:
第
(1)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不同,结合当地自然环境说明。
第
(2)题,云南“怪”多,主要是因为地形、气候复杂,民族众多,不同民族之间差异显著。
第(3)题,部分民俗现象消失的原因主要有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等。
【参考答案】
(1)陕西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戴帕可遮雨拭汗(2分);
冬季寒冷多风沙,戴帕可防寒、防风沙;(2分)陕西水资源短缺,可用水少,减少洗浴。
(2分)
(答对2点得4分)
(2)云南纬度较低,而地势高(云贵高原),四季气候如春,年温差变化不大;(2分)但昼夜温差较大,降水前后温差较大(或“一雨即成秋”)。
(2分)
(3)东北地区冬季严寒而漫长,蔬菜不能越冬生长,以前须大量腌制蔬菜以备冬荒;(2分)
近年由于温室栽培技术、保鲜技术的普及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人民收入的提高,市场经济的活跃,时鲜蔬菜可得到大量供应;(2分)
人们食品卫生意识的提高,大量腌制蔬菜的现象已很少见。
(2分)
(答对2点得4分)
28.【参考答案】
(1)各月发电量不稳定(不均衡);(1分)每年有2个发电量高峰期(3~5月和9~12月发电量较大。
)(1分)
原因:
当地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径流量不稳定,故各月发电量不稳定(不均衡);(2分)
受气候的影响,一年中河流有两次汛期,故出现两次发电量高峰期。
(2分)
(2)①该流域降水量大,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可开发水电;(2分)
②流域内河湖广布,可发展淡水养殖业;(2分)
③水旱灾害较多,可通过水利工程,改善农业灌溉条件,稳定粮食生产;(2分)
④保护流域生态,发展旅游业等。
(2分)
(答对3点得6分)
(3)①破坏原有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增加下游河流含沙量;(2分)
②减少下游的径流量;(2分)
③泥沙沉积造成河湖面积萎缩,加剧洪涝灾害;(2分)
④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造成下游水质下降,威胁流域生态稳定等。
(2分)
(答对3点得6分)
2019/12/1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黄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湖北省 黄石市 学年 高二上 学期 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扫描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