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资料.docx
- 文档编号:30753615
- 上传时间:2023-08-20
- 格式:DOCX
- 页数:41
- 大小:46.90KB
初中语文资料.docx
《初中语文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资料.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资料
第一章拼音知识
一、音节
(一)概念
听觉能感受到的最自然的语音单位叫做音节,由一个或几个因素组成。
一般地说,一个汉字的读音是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写成一个汉字例如:
“精神文明”四个汉字的读音“jīnɡshénwénmínɡ”就是四个音节。
但在一些儿化音里,两个汉字是一个音节,如“花儿”(拼音huār)就是一个音节。
(二)因素的概念
语音的最小单位是“因素”,他是从音色角度中划分出来的。
例如:
“sǎ”这个音节,是由“s”“ɑ”和上声调三个因素组成的。
每一个因素具有不同的音色,根据发音特征,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普通话中的元音有10个:
ɑ、o、e、i、u、ü、er、–i(zhi的后半部)、–i(zi的后半部)、ê;辅音有22个:
b、p、m、f、d、t、n、l、ɡ、k、h、j、q、x、zh、ch、sh、r、z、c、s、nɡ。
(三)元音的概念
元音,也叫母音,是构成音节的主要成分。
发音时,气流在咽部、口腔能顺畅地通过,不受任何阻碍,身带颤动,声音洪亮,能高能低。
(四)辅音的概念
辅音,也叫字音,是构成音节的辅助成分。
发音时,气流在咽部、口腔受到一定的阻碍,声带一般不颤动,声音不洪亮,不能延长。
(五)音节的组成
音节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
有些音节开头没有声母,例如:
安(ān)、凹(āo)、恩(ēn)等,这些音节的声母是零,因此又叫“零声母”。
思考与讨论:
你能区别元音和辅音吗?
试试看,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什么是音节?
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
因素的概念是什么?
你知道的元音和辅音有多少?
4、背诵并默写22个辅音。
声母
1、声母的概念
一个汉字音节开头的辅音叫声母,例如:
帮(bāng)这个音节,辅音“b”就是它的声母。
《汉语拼音方案》声母表中共有21个(指辅音声母,不含零声母)。
声母都有辅音,但辅音不一定有声母,例如:
“nɡ”是辅音,但它在普通话中不作声母,只作韵尾。
由于i、u、ü等字母可以自成音节,如:
chuānyī(穿衣)、tānwán(贪玩),如果不用y、w隔开,就成了分不清的chuānī、tānuán,所以y、w起隔音作用,在小学课本中也被当做声母来学,所以我们学习的声母就有23个。
2、声母的分类
声母按照发音方法,可以分为塞音、塞擦音、擦音、鼻音、边音五类。
按照发音部位,可以分为双唇音、唇齿音、舌面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根音。
这里介绍发音部位。
(1)双唇音:
bpm发音时,上下唇接触形成阻碍。
(2)唇齿音:
f发音时上齿接近下唇形成阻碍。
(3)舌面音:
jqj发音时,舌面和硬腭、齿龈接触形成阻碍;x发音时,舌面和硬腭、齿龈贴近形成阻碍。
(4)舌尖前音:
zcs发音时,舌尖平伸,与上齿背构成阻碍。
(5)舌尖中音:
dtnl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形成阻碍。
(6)舌尖后音:
zhch发音时,舌尖后缩,卷起,接触硬腭形成阻碍;shr发音时,舌尖后缩,卷起,贴近硬腭形成阻碍。
(7)舌根音:
ɡk发音时,舌根接触软腭形成阻碍;h发音时,舌根贴近软腭形成阻碍。
3、零声母
指以ɑ、o、e、i、u、ü等元音开头的字音的声母,例如:
安(ɑn)、恩(en)等。
3、小学声母表(23个)
bpmfdtnlgkhjqxzcsrzhchshyw
思考与讨论
什么是声母?
试举两列。
Y、w为什么是声母?
背诵并默写声母表。
三、韵母
(一)韵母的概念
韵母是汉语字音中声母、声调以外的部分。
例如:
收敛(shōuliǎn)中ou、iɑn就是韵母。
普通话语音中共有39个韵母,但在小学课本中变通为24个。
(二)韵母的分类(小学阶段)
1、单韵母6个
单韵母就是只有一个元音的韵母。
单韵母6个,他们是:
ɑ、o、e、i、u、ü
2、复韵母8个
ɑi、ei、ui、ɑo、ou、iu、ie、üe
3、特殊韵母1个
er
4、鼻韵母9个
ɑn、en、in、un、ün、ɑng、eng、ing、ong
四、整体认读音节
不分声母和韵母,也不用拼读的方法,而是整个直接认读出来,这些音节就称为整体认读音节。
汉语拼音中有16个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uan、yin、yun、ying
整体认读音节是独立的音节,不再和其它声母组成新的音节。
在整体认读音节中的zhi、chi、shi、ri、zi、ci、si的发音,与声母zh、ch、sh、r、z、c、s发音相似,但要读得稍长一些,后面的i不再读i(衣)的音。
思考与讨论
小学拼音表中韵母有哪些?
他们分别是什么?
背诵并默写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韵母。
卑(b_)禁(j_)箱(x_)红(h_)
板(b_)衡(h_)读(d_)喝(h_)
4、给下面词语注音,不用标声调。
知识()月亮()英雄()慈祥( )
郁闷( ) 海鸥()日子()
五、声调与标调
(一)声调
1、概念
声调也叫字调,表示汉字读音的高低升降变化。
它是音节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例如ma这个读音,可以读成麻(má),也可以读成马(mǎ)。
声调不同,字的意思就完全不同了。
声调的变化,汉语里主要表现在音节的韵母上。
2、声调的分类
普通话中声调有四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也称作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
读法是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二)标调
1、概念
按照一定的规则给音节标上调号,表示这个音节就读几声。
声调符号主要标在元音上面,即韵母的韵腹上,轻声不用标调。
2、标调规律
一个音节一个调,声调符号像顶帽。
声调符号标在哪?
只在韵母头上标。
看见ɑ母ɑ上标,不见ɑ母找o、e。
i、u并列标在后,轻声上面不用标,i上标调去掉点。
3、轻声
普通话中有时出现又轻又短的声调,叫做轻声。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轻声不标调,例如:
“我们”(wǒmen)。
思考与讨论
什么是声调?
它主要标在哪里?
标调有什么规律?
试着给下列词语标上声调,若标在i上的应先把i上的点去掉哦。
痴想(chixiɑnɡ)凝成(ninɡchenɡ)喧腾(xuɑntenɡ)
哀求(ɑiqiu)脆弱(cuiruo)坚硬(jiɑnyinɡ)
4、给下面词语注音,并标上声调。
团结()奋斗()创新()打假()
密码()旷课()情感( )嫉妒( )
丑陋( )恐惧( )喧闹( )风骚( )
六、拼音方法
拼音是按普通话的音节构成规律,把声母和带调的韵母快速连续拼合,构成一个完整的音节。
常见的拼音方法有以下三种。
两拼法
只有声母和韵母的采用两拼法。
在拼读时,声母念得轻而短,韵母念得重而长,快速连续,气流不要中断。
例如:
z-ǎo→zǎo(澡),sh-àn→shàn(善),h-ōnɡ→hōnɡ(哄)。
(二)三拼法
对有声母、介音和韵母三段的音节,采用三拼连续法。
拼读时,声母应读得轻短,介音读得要快,只起过度作用,最后的韵母要读得响亮。
例如:
h(声母)-u(介音)-ān(韵母)→huān(欢),x(声母)-i(介音)-ànɡ韵母)→xiànɡ(向),sh(声母)-u(介音)-ānɡ(韵母)→shuānɡ(双)。
(三)直呼音节法
直呼音节法就是看到一个音节不再进行拼读,直接读出字音的方法,如:
zōnɡ→综,shuǎi→甩,yìnɡ→应。
七、拼写规则
(一)单音节的拼写规则
y、w是起隔音作用的字母。
例如:
把“大衣”二字连写成dɑi,就会认为是一个音节“带”。
用了y写成“dɑyi”,音节的分界就分明了。
j、q、x、y和ü、üe、ün相拼时,ü上的两点应省略。
例如:
jù(剧)、què(确)、qún(群)、xù(序)yù(预)。
n、l和v相拼时,v上的两点不能去掉,例如:
lǚ(旅)nǚ(女)。
韵母“ü”,不跟声母b、p、m、f相拼。
韵母“o”,只能跟b、p、m、f相拼,而不跟别的声母相拼。
例如:
mō(摸)、fó(佛)、pò(破)。
(二)多音节词的拼写规则
在汉语拼音中,词要连写。
例如:
“我们是中国人”这句话是由“我们、是、中国人”四个词组成的,所以拼写成“Wǒmen
shìzhōnɡɡuórén”。
八、音节的大写
1、汉语人名的姓和开头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例如:
杜甫(DùFǔ).
2、句子开头的第一个字母和诗歌每行开头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例如:
风烟望五津(Fēngyānwàngwǔjīn)。
我们要刻苦学习(Wǒmenyàokèkǔxuéxí)。
3、专有名词和专用词组中每个词开头的字母要大写。
例如:
北京(Běijīng)。
文章标题可以全部大写,也可以每个词开头的字母大写,有时为了简明美观,可以省略声调符号。
例如:
中学作文(ZHONGXUEZUOWEN)
汉语拼音(HanyuPinyin)
九、拼音表
声母:
bpmfdtnlgkhjqxzhchshirzcsyw
韵母:
ɑoeiuüɑieiɑoouɑnenɑngengongiɑieiɑoiouiɑniniɑngingionguɑuouɑiueiuɑnuenuɑnguengüeüɑnüner
整体认读音节:
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inyunyuɑnying
思考与讨论
拼写方法常见的有哪几种?
试分别举两列。
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在拼写时有什么规则?
拼读下列词语注音。
(zǔzhòu)(ɡōngxūn)(chuánbó)(quèdìng)
给下列词语注音。
竣工团结坚决白鹅今后黑板快乐方案
追求娃娃绽开忍俊不禁伫立污浊魅力
老师客人朗读拜佛剧本大衣洗澡
试着给下面这首诗注上拼音(诗歌每行开头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枯藤老树昏鸦,小巧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背诵并默写拼音表。
第二章标点符号
第一节标点符号的概念及作用
标点符号的概念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表示说话的停顿、间歇、语气和语调,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能帮助读者分清句子的结构,辨别语气,正确地理解文意,使人们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理解别人的语意。
因此,在写作时我们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的作用
表示语气
我们说话、写文章都是一句一句说的、写的,一句话就叫一个句子。
我们说的每句话都有一定的目的;或说明一件事情,或提出一个问题,或表示请求与命令,或表示某种感情。
在书面语中,句子的不同语气就用标点符号来表示。
表示陈述语气,就在句末用句号。
例如:
“这件衬衫是小强的。
”“板底中学的风景很美。
”等
表示凝问语气,就在句末用问号。
例如:
“这件衬衫是小强的吗?
”“板底中学的风景美不美?
”
表示感叹语气,句末一般用感叹号。
例如:
“板底中学的风景多美啊!
”“这件衬衫多漂亮啊!
”
表示命令或请求的,具有强烈感情的句子用感叹号;语气不强烈的祈使句用句号。
例如:
“请不
要大声喧哗!
”“请不要吸烟!
”“你走吧,小强”。
表示停顿
我们说话是用一连串的声音来表达情意,这一连串的声音并不是一口气说完的,说完一句话,或一个意思表达完后需要适当的停顿,在书面语中就需要用不同的标点符号来表示停顿,构成句子的词语相同,但因为用的标点符号不同,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也就会发生变化,甚至偏离了说话人的意思。
例如:
小明、小强和张三在看书。
小明,小强和张三在看书。
小明:
小强和张三在看书。
(剧本中的台词)
表示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有些词语用上了标点符号,就能表示这一词语所指的是什么。
例如:
鲁迅的风筝。
《鲁迅的风筝》。
鲁迅的《风筝》。
这三句意思不同,第
(1)句表示鲁迅的风筝的意思,第
(2)句表示鲁迅的作品《风筝》,第(3)句表示鲁迅作品名称是“鲁迅的风筝”。
第二节标点符号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一、标点符号的种类
中学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为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1)点号
句号(。
)问号(?
)感叹号(﹗)逗号(,)分号(;)冒号(:
)顿号(、)
(2)标号
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着重号(.)间隔号(·)连接号(–)专名号(—)
注:
括号占两格,破折号占两格,省略号占两格,书名号占两格,着重号标在字下,间隔号标在字间,连接号占一格,专名号标在字下。
二、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点号
点号表示语言中的种种停顿,其中,逗号、顿号和分号是表示句中停顿的符号;句号、感叹号和问号一般是表示句末的停顿符号。
(1)句号
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一般用在表示陈述语气的句末。
例如:
他是一名中学生。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祈使句和感叹号一般用感叹号,但有时为了使祈使句和感叹句的语气委婉舒缓,句末也可用句号。
例如:
妈妈,我们走吧。
累了,做一会儿再走吧。
有的句子是疑问句,但不表示真正的发问,而是表示陈述语气,句末也用句号。
例如:
我不知道他的作业做完了没有。
我觉得谁都可以做好这件事。
(2)逗号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主语部分较长,或者为了突出主语,便在主语加逗号。
例如:
他,就是我们的英语老师。
句子开头的修饰部分、独立成分同别的成分之间用逗号。
例如:
晚饭过后,他还要看书。
宾语部分太长时,用逗号隔开。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好了。
用逗号表示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停顿。
例如:
板底中学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民族文化浓厚。
用在并列词组之间的停顿。
例如:
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这是党对我们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要求。
用在关联词语之后的停顿。
例如:
但是,和以前相比,他的成绩下降了很多。
(3)顿号
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例如:
他是那么单纯、善良、美丽。
(4)分号
分号所表示的停顿,一般比逗号大,比句号要小一些,因此常用来表示复句的分句之间一个较大的停顿。
例如:
天上下雨,地面就湿;太阳出来,东西九容易晒干;火会烧东西,水可以灭火。
(5)冒号
表示提示性话语之间的停顿。
(6)感叹号
表示一个感情强烈的句子完了之后的停顿和语气。
例如:
板底中学的景色真美啊!
(7)问号
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
例如:
你叫什么名字?
你去吗,小强?
2、标号
(1)引号
表示引用的部分或特别指出的部分。
引文之内又有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括号
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一般不需要读出来。
例如:
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
破折号
表示他后面有个注释,或表示语意的转折,递进或语音的中断、延长、或总结上文,或对事物的分项列举等。
(4)省略号
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
(5)着重号
表示文中特别重要、需要强调的词句的标号。
(6)书名号
表示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及戏曲、歌曲等名称的符号。
(7)间隔号
主要用在省略的月份和日期、书名和篇名、词牌名和题目中。
例如:
纪念“一二·九”运动。
《念奴娇·赤壁怀古》
(8)连接号
表示时间、地点、数目等起止的标号,比破折号短,只占一个空格。
例如:
中国–日本友好协会。
“贵阳–遵义”旅游列车。
(9)专名号
专名号用于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面。
第三章修辞手法
一、修辞手法的概念
修辞手法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而采取的有一定表达效果的语言方式。
用好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初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十九种,这里列举十三种。
(一)借代
借代是指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和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事物代替。
例如:
然而(圆规)很不公平,显出鄙夷的声色。
(鲁迅《社戏》)
(二)反复
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气,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这种修辞手法叫反复,反复可以连续,也可以间隔。
例如:
风!
你咆哮吧!
咆哮吧!
尽力地咆哮吧!
(三)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来表达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一种修辞方法。
例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敢为孺子牛。
(四)对比
对比是把正反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对照比较的修辞方法。
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五)引用
说话或者写文章时,引用别人的话,或引用大家熟悉的成语、典故等叫引用,它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
例如:
(1)鲁迅先生有两句话: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敢为孺子牛。
” 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
(2)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周,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六)反语
反语就是故意说反话,是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自己意思的修辞方法,反语表达的感情更强烈,更耐人寻味。
(1)表示讽刺的反语。
例如:
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志极了。
(作者用“实在标志极了”来讽刺“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的丑态。
)
(2)表示亲密友好感情的反语。
例如:
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用“狠心贼表达女人们对自己丈夫的爱。
)
(七)双关
双关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的一种修辞方法。
例如:
(1)“碰壁?
”我说,“你怎么会碰壁?
是不是走路不小心?
”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
(八)设问
设问就是无疑而问,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手法。
例如: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有的文章用设问作标题,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有的用在一段或一节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总之,设问能提醒读者注意,引发思考,突出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九)反问
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它是无疑而问,表达的意思均包含在问句里。
常用肯定形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表肯定。
例如
(1)这是闹着玩的吗?
(2)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十)排比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来表达相关的内容,借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
例如: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十一)夸张
为了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有意扩大或有意缩小的一种修辞方式。
可以分为缩小夸张、扩大夸张和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如:
农民们说:
“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超前夸张)
以上这句话从“鲜绿的苗”中“嗅出了白面包子的香味”,表现了农民们展望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夸张可以强调事物的特征,鲜明地表现作者的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丰富的联想。
(十二)比拟
比拟就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方式。
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事物,让事物像人一样活动,有思想,有情感,能说话叫拟人。
把人当做物来写,叫拟物。
作用:
使文章情景交融,更好地抒发感情,烘托气氛。
使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人的言行和思想感情,更生动逼真。
例如: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十三)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列外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它的作用是使描述、说明的事物更具体、生动、形象,让读者容易理解。
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又可分为明喻、借喻和暗喻。
(十四)顶真
顶真就是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的一种修辞手法。
作用:
说理准确,严谨,周密,条理清晰。
例如: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第四章怎样阅读文章
第一节阅读方法
(一)、精读、略读、浏览
1、精读
(1)精读的概念
精读又叫细读,是一种基本的、有效的阅读方式。
他要求按照文章的顺序,逐字、逐句、逐段地读下去,对每个词语、每个句子、每个段落和每篇文章进行升入的思考弄清含义。
当代作家秦牧曾给“精读”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精读就像老牛的‘反刍’,老牛先是粗粗咀嚼食物,咽下去后再回到嘴里细细咀嚼,然后吞下去消化吸收。
”这个比喻不仅生动说明了精读的必要性,而且也指明了精读的具体方法—反复阅读。
(2)精读的要求
精读对于语句,不仅要准确理解它的字面意思,还要深入领会它所表达的深层含义和感情色彩;对于段落,不仅要概括其大意,还要弄清它的内部层次和在全篇中的地位、作用。
对于全篇,不仅要把握它的内容和中心思想,还要了解它的写作思路和写作特点,好要对文章做出自己的评价。
因此,作为刚进入中学的学生,面临的文章非常多,我们必须认真细读、精读,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水平。
(3)精读的对象
精读适用于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优美,篇幅短小精悍的文章。
对于较长的文章,可以在通读的基础上选择精彩的章节和段落来认真细读、精心揣摩。
略读
(1)略读的概念
略读就是初略的读,它着眼于通观大意,专门寻找自己所需要资料,对于文中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常常略去不看。
作家秦牧也对“略读”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
“略读就像鲸吞食,张开大口,喝进大量的海水,然后嘴角一闭,留下小鱼和小虾,让海水汩汩地从鲸缝里流掉。
”
(2)略读的特点
略读的基本特点就是纵观大意,迅速把握主要之处。
因此,在阅读时注意力应多放在重点段、重点句上,着重把握文章的脉络和主旨。
3、浏览
浏览是一种快速阅读的方式,常常是跳跃式阅读,力图从文字材料中迅速吸收有用的信息。
浏览也是一种快速的阅读方式,在浏览中可以博采众长,吸收信息,积累知识,提高阅读速度。
常用的浏览方法有扫读、跳读、截读。
(二)复述与背诵
(1)复述的要求
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用普通话复述,做到声音清楚响亮,态度自然得体,突出中心思想,不遗漏主要内容,语言连贯有条理,会适当运用作者的语言和自己的语言。
复述主要有三种形式:
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
(2)背诵
背诵是积累语言材料的有效手段,通过背诵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背诵要建立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之上,一般有以下几种背诵方法:
A、抓住文章脉络背诵。
B、抓住重点词语背诵。
C、填空式背诵。
D、在活动中背诵。
不管是哪种背诵方法,我们必须理解文章大意,顺着作者的写作思路去进行背诵,效果会更好,也不容易忘记。
第二节怎样阅读一篇文章
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多读文章,积累材料。
那么,怎样才能阅读一篇文章呢?
一、要初读课文,学会字词,了解大意,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词。
同时对文章的语言、作者的思路及写作目的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二、细读课文,弄懂语段,分清上下文联系。
弄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再根据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在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弄清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再从段与篇的内在联系上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深入思考。
遇到不懂的内容及时请教他人。
三、精读课文,抓住重点,理解文章内容。
我们在阅读文章时一定要对重点语段仔细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