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0113更新.docx
- 文档编号:30752788
- 上传时间:2023-08-20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2.04KB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0113更新.docx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0113更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0113更新.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0113更新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
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有互相转化的可能性。
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变心心理学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和特点;而精神病学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
第二单元学科简史
公元前400年,希波克拉底,体液说是变态心理学的雏型。
心理是脑的功能;
1)精神分析
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性冲动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力必多三个发展阶段:
口腔期,肛门期,生殖器期;心理结构:
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人格组成:
自我(现实原则),本我(快乐原则),超我(道德原则);
精神分析理论对于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
固着,焦虑和压抑。
2)行为主义:
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直接说明人的心理异常现象;用“实验神经症”模型说明“心理冲突机制”;桑代克是用动物实验的结果后推论人的心理第一人;
3)人本主义:
提出潜能的概念;心理异常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阻,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第二节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
第一单元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
1)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2)保障人作为正常社会实体正常进行人际交往;
3)使人正常地,正确的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
第二单元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李心天提出四类区分标准:
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内省经验标准;社会适应标准。
常识性区分:
1)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2)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3)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4)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非标准化区分:
1)统计学角度:
偏离统计常模;2)文化人类学角度:
偏离文化习俗;3)社会学角度:
对社会规则的破坏;4)精神医学角度:
无效的观念或行为;5)认知心理学角度:
主观上的不适体验
标准化区分:
1)医学标准;2)统计学标准;3)内省经验标准:
包括病人和观察者内省经验;4)社会适应标准
心理学区分原则(郭念峰):
主客观世界统一,心理活动内在协调,人格相对稳定;
第三节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
心理咨询师了解异常心理症状的目的是为了鉴别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以便将精神障碍转诊,留下非精神障碍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
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理咨询的条件:
1)经过治疗,病理性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2)目标是康复和预防复发;3)必须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
第一单元认知障碍
感觉障碍:
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和内感性不适;
知觉障碍:
错觉、幻觉(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
按幻觉体验的来源:
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真性幻觉:
幻觉形象清晰,与客观事物一样,并引发相应的情感和反应;
假性幻觉:
形象模糊,与客观事物不一样。
按幻觉产生条件:
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
思维形式障碍:
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松驰或思维散漫、破裂性思维、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思维云集、病理性赘述、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
妄想:
1)毫无根据的设想,不合实际的结论,2)对结论坚信不疑,不能纠正;
妄想包括:
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特殊意义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自罪妄想、疑病妄想(坚信有病,四处求医)、嫉妒妄想(坚信配偶不忠,有外遇)、钟情妄想(被钟情,坚信别人爱上自己)、内心被揭露感;
按妄想的起源分为:
原发性妄想(突然发生,不可理解,找不到心理学上的任何解释)、强迫观念、超价观念;
强迫观念:
1)某观念反复出现2)知道想法不对,并力图加以摆脱3)摆脱不了而苦恼;
超价观念:
1)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2)有事实基础,但观念是片面的,与事实有出入3)强烈的感情色彩,影响到患者的行为;
注意障碍:
注意减弱、注意狭窄;
记忆障碍:
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错构、虚构;
错构:
记忆的错误,对过去经历的事情,在时间、地点、情节上的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移;
虚构:
回忆中将过去从未发生的事情说成确有其事;
智能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和痴呆;
精神发育迟滞指先天或围产期或在生长期成熟以产,由于致病因素的影响,使大脑发育不良或受阻;
痴呆:
意识清楚情况下后天获得的记忆智能的明显受损;
自知力是精神科用来判断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精神障碍严重程度以及疗效的重要指征之一;
第二单元情绪障碍
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
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恐怖;
以性质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
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
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
情感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
第三单元意志行为障碍
意志行为障碍:
意志增强、意志缺乏、意志减退、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
精神运动性抑制:
木僵、违拗、蜡样屈曲、缄默、被动性服从、刻板动作、模仿动作、意向倒错、作态、强迫动作;
强迫动作;违反本人意愿,反复出现的动作,清楚知道这些动作无意义,并努力摆脱,但无效;
第四节常见精神障碍
第一单元精神分裂症与其他妄想性障碍
精神分裂症:
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
多起病于青壮年,病程迁延,患病期自知力基本丧失。
精神分裂症常见类型:
青春型,偏执型,紧张型,单纯型。
妄想性障碍又称偏执性精神障碍:
病因不明,30以后起病,多女性,未婚者多见;发展缓慢;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1)两周内起病2)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3)起病前有相应的心因4)2-3月痊愈;
第二单元心境障碍
心境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心境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
严重者可有幻觉,妄想等症状。
躁狂发作:
特点是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
抑郁发作:
特点是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
双相障碍:
情绪高潮与情绪低落交错发作;
持续性心境障碍:
持续性并常有起伏的心境障碍,每次发作极少严重到足以描述为轻躁狂,甚至不足以达到轻度抑郁;
第三单元神经症
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非精神病性功能性障碍;
神经症五特点:
意识的心理冲突;精神痛苦;持久性;妨碍病人的心理或社会功能;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做基础。
心理冲突一般评定方法包括三方面:
1)病程,不到3月为短程,评分1;3月到1年为中程,评分2;1年以上为长程,评分3;2)精神痛苦程度:
可主动摆脱,评1分;借别人或环境能摆脱,评2分;无法摆脱,评3分;
3)社会功能:
能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评1分;部分工作、学习,生活受影响,评2分;完全不能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评3分;
如果总分为3,不能诊断为神经症,如果总分不小于6,诊断可以成立,4-5分为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观察。
对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才行。
共同特征是:
一组心因性障碍,人格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主要致病因素,但非应激障碍;障碍性质属功能性非器质性;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具有一定的人格物质基础但非人格障碍,可逆的,外因加大时加重,反之则减轻,社会功能相对良好,自知力充分;
恐怖症:
场所恐怖,社交恐怖,特定恐怖;
焦虑症:
惊恐障碍(急性焦虑发作),广泛性焦虑障碍(慢性焦虑症);
强迫性障碍:
分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两类;
强迫思维:
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疑虑,强迫性对立观念;
强迫行为:
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性洗涤,强迫性询问,强迫性计数等;
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化障碍,疑病症,躯体形式的植物功能紊乱,身体形式的疼痛障碍;
神经衰弱:
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注意力难集中,回忆及联想增多且难以控制,对声,光噪音敏感,易烦恼,紧张性疼痛,入睡困难,多梦;
第四单元应激相关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
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数分钟至数小时发病,表现为意识障碍,定向障碍,感知迟钝,强烈恐惧;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
适应障碍:
遇到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出现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1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
第五单元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明显影响社会功能和职业功能,可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苦;
第六单元心理生理障碍
进食障碍:
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和神经性呕吐;
睡眼障碍:
失眠症,嗜睡症,发作箼睡眠异常情况(睡行症,夜尺,梦魇);
第七单元癔症
旧称歇斯底里,是一种没有器质性病变,以解离(精神)症状和转换(躯体)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多以要各倾向为基础,自知力基本完整,病程多迁延;
分为三类:
分离性障碍;转换性障碍,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
第五节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第一单元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
1946年定义心理健康要点: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有幸福感4)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关有效率的生活;
本书定义(现在):
心理健康指各类心理形式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第二单元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
许又新提出的三标准:
1)体验标准2)操作标准3)发展标准
郭念峰十标准:
1)心理活动强度2)心理活动耐受力3)周期节律性4)意识水平5)暗示性6)康复能力7)心理自控力8)自信心9)社会交往10)环境适应能力;
第三单元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
正常和异常是讨论有精神障碍或没有精神障碍;健康与不健康是讨论心理正常的水平的高低和程度如何;
静态角度看,健康心理是一种心理状态,在某一时段内展现着自身的正常功能,动态角度看,健康心理是在常规条件下,个体为应对内、外环境,围绕某一群体的心理健康常模,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的平衡过程。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
第六节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第一单元概述
心理健康咨询的工作对象,只是心理不健康的各类状态,而不是各类异常心理状态;
对“心理不健康状态”进行分类的用途:
使咨询心理学与邻近科学相区分;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限定心理健康咨询范围;咨询方案的制定;疗效评估;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职业培训;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自我心理保健需要;
效度:
确定“心理不健康状态”真实存在的标尺。
可使用以下三项指标:
症状学效度;预测效度;结构效度。
影响“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因素:
人口学因素;个性心理特征;身体健康水平;社会变迁。
第二单元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一、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现实等因素所致的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
2)不良情绪不间断持续满1个月,或不间断满2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的生活,学习,但效率下降;
4)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限于最初事件;
归纳为:
由现实因素引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二、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必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引发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
2)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持续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
4)与最初刺激类似的刺激也可引起此类痛苦(泛化);
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冲突是现实的或道德性的,持续时间限在一年之内;
鉴别神经症的要点是:
内心冲突的性质和病程;
三、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
焦虑症状:
1)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和体验2)精神运动性不安3)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烦恼是对过去的事后悔和对现状不满,焦虑是对未来的恐惧;
第七节关于健康心理学
第一单元概述
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
1)身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
2)促进和维护健康的心理学问题;
3)疾病患者的心理学问题;
4)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政策的制定;
第二单元常见的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
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
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情绪低落;时间感觉发生变化;精神偏离日常状态。
第八节压力与健康
第一单元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
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行为体验过程。
压力按对主体的影响分三类:
生物性压力源,精神性压力,社会环境性压力源;
社会性压力源分为:
纯社会性环境性压力源;自身状况造成人际适应问题等社会性压力源
压力源的测评量表有三种:
A社会再适应量表,B日常生活中小困扰的测量,C知觉压力的测评;
勒温和米勒按冲突的形式分类:
双趋冲突、趋避冲突、双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
第二单元压力的适应
压力的种类:
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叠加性压力(同时叠加和继时叠加);破坏性压力。
战场疲劳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灾难症候群的产生及其特性有三个阶段:
1)惊吓期,2)恢复期,3)康复;
适应压力的三个阶段(塞利):
警觉阶段,搏斗阶段,衰竭阶段;
第三单元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
压力引发疾病的机制有两种解释:
体质、压力论和器官敏感论。
从压力源到出现临床相,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对压力的响应阶段,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临床相阶段。
中介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
认知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和生物调节系统。
三个系统都有性质相反的两种功能:
增益功能和消解功能。
认知影响压力相对强度的方式有三种:
认知的结果有两种可能;对事件严重性的评估;对自己能力的评估;
局面控制类型有三类:
行为的自我控制,认知的控制,环境的控制。
人格:
外控型人格和内控型人格。
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表现在:
一是具体支持当事人,二是给当事人精神支持。
生物调节系统包括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状态好,可防止或降低应激后果的躯体化症状,反之则不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 健康 心理学 0113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