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芗城中学高三第二次抽考试题语文.docx
- 文档编号:30748798
- 上传时间:2023-08-20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6.63KB
福建芗城中学高三第二次抽考试题语文.docx
《福建芗城中学高三第二次抽考试题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芗城中学高三第二次抽考试题语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芗城中学高三第二次抽考试题语文
福建芗城中学2019高三第二次抽考试题-语文
说明:
〔一〕本试卷共五部分18小题。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所有答案必须写在规定的答题纸上。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1.背诵默写〔6分,每处1分〕
(1)夙兴夜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氓》)
(2)生乎吾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从而师之。
(韩愈《师说》)
(3)顺风而呼,________________,而闻者彰。
(荀子《劝学》)
(4)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5)_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假设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15分〕
武夷精舍记
[宋]韩元吉
武夷在闽粤直北,其山势雄深磅礴。
自汉以来,见于祀事。
闽之诸山皆后出也。
其峰之最大者丰上而敛下,岿然假设巨人之戴弁①。
缘隙磴道,可望而不可登,世传避秦而仙者蜕骨在焉。
溪出其下,绝壁高峻,皆数十丈。
岸侧巨石林立,磊落奇秀。
好事者一日不能尽,那么卧小舟抗溪而上,号为九曲,以左右顾视。
至其地,或平衍,景物环会,必为之停舟,曳杖徙倚而不忍去。
山故多王孙②,鸟那么白鹇、鹧鸪,闻人声或磔磔集崖上,散漫飞走而无惊惧之态。
水流有声,竹柏丛蔚,草木四时敷华③。
道士即溪之六曲,仅为一庐,以待游者之食息。
往往酌酒未半,已迫曛莫而不可留矣。
吾友朱元晦居于五夫里,去武夷山一舍④,而近假设其后圃,暇那么游焉。
与其门生弟子挟书而诵,取古诗三百篇及楚人之词,哦而歌之,潇洒啸咏,留必数日。
盖山中之乐,悉为元晦之私也,予每愧焉。
淳熙十年,元晦既辞使节于江东,遂赋祠官之禄⑤,那么又曰:
“吾今营其地,果尽有山中之乐矣。
”盖其游益数,而于其溪之五折,负大石屏,规之以为精舍,取道士之庐犹半也。
诛锄茅草,仅得数亩。
面势幽清,奇石佳林,拱揖映带。
使弟子辈具畚锸,集瓦竹,相率成之。
元晦躬画其处,中以为堂,旁以为斋,高以为亭,密以为室。
讲书肄业,琴歌酒赋,莫不在是。
予闻之,恍然如寐而醒,醒而后,隐隐犹记其地之美也。
且曰:
“其为我记。
”
夫元晦,儒者也。
方以学行其乡,善其徒。
非假设畸人隐士遁藏山谷,服气茹芝,以慕夫道家者流。
然秦汉以来,道之不明久矣。
吾夫子所谓志于道,亦何事哉?
夫子,圣人也,其步与趋莫不有那么。
至于登泰山之巅而诵言于舞雩之下,未常不游,胸中盖自有地。
而一时弟子鼓瑟锵然,“春服既成”之咏⑥,乃独为圣人所予。
古之君子息焉者,岂以是拘拘乎?
元晦既有以识之,试以教夫来学者,相与酬酢于精舍之下。
俾或自得其视幔亭之风⑦,抑以为何如也。
是岁八年,颍川韩元吉记。
(有删节)
【注】①弁:
帽子。
②王孙:
猴的别称。
③华:
通“花”。
④舍:
古代计量单位,一舍为三十里。
⑤赋祠官之禄:
宋代优待官吏,官吏脱离实际职务,能够挂名掌管某祠,享受俸禄。
⑥“春服既成”之咏:
语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与弟子谈志向,曾皙鼓瑟,咏唱“春服既成”,其思想得到了孔子的赞同。
⑦幔亭之风:
相传秦始皇时仙人武夷君,中秋节在武夷山设幔亭一座,宴请山下的乡人。
2、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已迫曛莫而不可留矣莫:
通“暮”,天黑
B、规之以为精舍规:
规划
C、元晦躬画其处躬:
亲自
D、善其徒善:
好的
3、以下句子中,全基本上描写“武夷精舍”环境与布置的一组是(3分)()
①仅为一庐,以待游者之食息②于其溪之五折,负大石屏③岸侧巨石林立,磊落奇秀④奇石佳林,拱揖映带⑤中以为堂,旁以为斋
A、①③⑤B、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②④
4、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武夷山山势宏伟,山形奇特,历史悠久,充满神话色彩,令人流连忘返,但一日之游时间仓促,游览者往往匆匆而返。
B、因居住地距武夷山较近,朱元晦与门徒常携书前往,颂《诗经》《楚辞》,饮酒长啸。
辞官后,享受祠官的俸禄,更能常游武夷山水。
C、武夷精舍面溪背石,是朱元晦与门徒亲自建筑出来的,其规模比邻近的道庐大了一倍多,而且各功能区域划分明确。
D、朱元晦是一介儒生,心中有“道”,虽居深山,却不行寻仙访道、炼丹吃灵芝之举,而是效仿孔子收徒讲学,逸情于山水。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盖山中之乐,悉为元晦之私也,予每愧焉。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晦既有以识之,试以教夫来学者。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6分〕
葡萄①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①这是徐渭为《墨葡萄图》写的一首题画诗。
〔1〕【一】二句描绘了一个怎么样的诗人形象?
〔3分〕
答:
〔2〕这首诗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试简要赏析。
〔3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以下各项中,对作品故情况节表达有误的两项〔〕
A.爱斯梅拉达被诬陷刺杀弗比斯,被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判处绞刑。
在刽子手行刑时,加西莫多挺身相救,勇劫法场,把爱斯梅拉达救到圣母院,用心照顾保护她。
从此,加西莫多成了爱斯梅拉达的忠实朋友。
B、成千上万的巴黎流浪人和乞丐,前来攻打巴黎圣母院,营救爱斯梅拉达。
不明真相的加西莫多怎容这些人冲入教堂,他从楼顶上扔下巨大的石条石块,翻倒灼热的金属液体,企图驱散众人。
勇敢的乞丐终于攻破大门,救走了爱丝美拉达。
C、加西莫多站在楼顶上,看着爱斯梅拉达又被吊在绞刑架上,痛不欲生。
当他发明克洛德正在钟楼上对着爱丝美拉达狞笑,他把那个道貌岸然的野兽举过头顶扔了下去。
从绞刑架上解下来的爱斯梅拉达的尸体,被人们放在蒙孚贡大坟窟里,加西莫多找到她之后,静静地躺在她身旁。
两年之后,人们发明了两具紧紧抱在一起的尸骨。
当人们试图分开他们时,尸骨便化为尘土。
D、惜春的性格一向孤冷。
她通常的表现是胆小怕事,乖僻离群,心底里是对现状悲观无望,幸免牵累。
她的丫头侍书私藏了哥哥交存的银锞子,被人疑为贼赃;凤姐尤氏都以为这不算什么过失,但是这主人自己毫无正义与同情,坚决地要把一个悲伤的丫头撵走,同时还由此把问题扩大到与宁府断绝关系。
E、芳官是一个漂亮的小优伶,作者把她写成一朵活泼浓艳而怒开着的小花朵。
但她的一切言行都表现在阳面上,因此王夫人撵晴雯时,把她和四儿一齐都驱逐出去。
王夫人明白芳官是怎么样压倒过她自己的干娘,怎么样和别人吵架,还认为她成精鼓捣,“调唆宝玉,无所不为”,因此叫了她们几个小优伶的干娘都领了去配女婿。
却没有想到那个唱戏出身、年纪幼小的孩子会突然想去当尼姑!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1〕这时,只见他那只干涸。
焦灼的眼睛里,滚动着大滴泪珠,然后沿着那张因失望而长时间皱成一团的丑脸,缓缓地流下来。
这不幸的人掉眼泪,也许依旧他平生第一遭吧。
他是谁,什么原因会留下平生的第一滴泪?
请简述相关情节。
〔2〕、以下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一段判词,暗指《红楼梦》中一个女子的命运。
请指出那个女子是谁,并分别简述其身世与命运。
①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6分〕
①子贡问曰:
“乡人皆好之,何如?
”子曰:
“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
”子曰:
“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论语·子路》〕
②子曰:
“乡愿,德之贼①也。
”〔《论语·阳货》〕
③〔孟子曰〕“〔乡愿〕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
”〔《孟子·尽心下》〕
[注]①贼:
败坏,侵害,危害。
〔1〕孔子观赏什么样的人?
请依照选段①简要概括。
〔2分〕
〔2〕孔、孟对“乡愿”这种人持什么态度?
请简要分析。
〔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文化交流中,我们欠缺什么
盛宁
国内常听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如此一种说法。
这应该是指文化的价值表达在它的独特性、与其他文化的差异性上,倘假设雷同,文化就失去了它的差不多存在价值。
然而,当我们认识到文化的价值在于其独特性、差异性之后,我们假如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认为只要是“民族的”,就一定是“世界的”,那可能又陷入了另一种片面性,一种简单的思维方式,缺乏一种深层次的、辩证的思考。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的人之因此能够彼此理解,相互沟通,不同文化之因此能够交流,是因为在至高的精神层面上存在着某种普世共通的精神价值。
这种普世性的精神价值,是站在文化同意方的立场、为同意方所认可的那种带有普世性的精神价值。
文化学者余秋雨曾谈及他亲历2001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和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的感受。
汉诺威世博会开幕前,依照当地的民意测验,中国馆在“最想去看的馆”一项中排在第二位。
然而,那次世博会上的中国馆,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万里长城和京剧脸谱的图片,还有一座不大的长江三峡的塑料模型等。
结果,所有排队进来的外国观众,几乎特别少有人在馆内的某一个角落停下脚步,都只是用了几分钟时间匆匆走过,就直奔出口。
而在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上,中国馆显然也做出了努力,但在宣传理念上依旧没有太大的改观。
当时,世博会的大门口有一个电脑屏幕,上面标示出如今此刻到哪一个国家馆需要在门口等候多少时间,那块屏幕成了各国文化魅力的一块竞赛牌。
譬如,法国三小时,韩国三个半小时,日本四小时,而中国馆的门口却差不多不需要等候。
余秋雨说,这两次世博会上的窘境反映了中国文化在对外交流时的几个重大弊病:
(1)找不到一个真正能吸引人的中华文化的象征图像;
(2)几乎不明白当代国际间的高层审美趋向;(3)国家文化窗口的设计变成了某政府部门下属的一个行政行为,越是层层审查就越是平庸刻板;(4)盲目高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魅力,以为四大发明、出土文物等会让各国观众停步仰望。
因此,我们与德国馆相比,缺少了智慧的巧思;与法国馆相比,缺少了自嘲的幽默;与日本馆相比,缺少了面对以后的创新;与韩国馆相比,缺少了通俗的亲切和漂亮……
这诸多的“欠缺”合在一起,反映了我们在认识上缺乏一种文化的自觉,这确实是忽略了文化在至高的精神层面上,是一种人类共通的普世价值,结果有意无意地将民族价值置于人类普世价值之上,造成了文化交流和沟通的障碍。
(节选自《书摘》2017年12期,有删改)
10、从文本上看,以下不能表达“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说法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文化的价值表达在它的独特性、与其他文化的差异性上,倘假设雷同,文化就失去了它的差不多存在价值。
B、因为在至高的精神层面上存在着某种普世共通的精神价值,因此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的人能够彼此理解,相互沟通。
C、2001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展出的万里长城和京剧脸谱的图片,还有一座不大的长江三峡的塑料模型等。
D、世博会德国馆所表达的巧思、法国馆所表达的幽默、日本馆所表达的创新、韩国馆所表达的通俗的亲切和漂亮……
11、以下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汉诺威世博会期间,观众“排队”进中国馆,说明对中国馆有期待;“匆匆走过”说明他们对中国馆的展出内容不认同。
B、尽管也做出努力,但因在宣传理念上没有太大的变化,日本爱知世博会期间,外国观众对中国馆一点也不感兴趣。
C、余秋雨认为,政府部门层层审查的行政行为导致的文化窗口设计的平庸刻板是造成两次世博会出现窘境的缘故之一。
D、余秋雨认为,盲目高估四大发明、出土文物等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魅力,是造成两次世博会出现窘境的缘故之一。
12、在对文化价值的认识上,作者不完全认同“只要是‘民族的’,就一定是‘世界的’”这种观点。
从文本中看,缘故是什么?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类、有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此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中国式尊严
冯华
近几年,大批富起来的中国游客蜂拥前往世界各地观光,你能在不同的陌生国度看到越来越多的中文警示牌:
禁止随地吐痰、禁止随地大小便、禁止吸烟……这让我们这些能看懂中文的人真有些无地自容。
如何在全世界面前保持尊严?
我去吉隆坡读书的第一天就不得不面对那个问题。
来自各国的留学生(比例最大的是中国人)必须先通过一次语言水平测试,依据测试成绩确定入学等级。
考试地点在一个大阶梯教室,学生们自由落座,由英语系两位老师监考。
当其中一位深色皮肤、一口标准英式英语的S小姐草草视察过座位布局后,突然暂停发试卷,匆匆跑上讲台。
“请注意,所有中国学生不同意坐在相邻的座位!
”她大声宣布,“中国学生必须和其他国家的学生相邻而坐。
”
特别多学生英语水平差,没听懂她的话,交头接耳地打听。
我听懂了,同时明白邻桌的也是位中国学生,然而我没动。
教室一片大乱,在S小姐的再三催促下,大部分中国学生都按她的要求间隔开来落座了。
我周围的中国学生也要换开,我阻止了他。
“假如我们换位置,就证明我们的确有作弊的嫌疑。
”我说,“反正我不换。
”他也不换了。
S小姐特别快走到我们面前。
“你们基本上中国学生吧?
”她说,“请将座位换开。
”
我坐在原地一动不动,心平气和地用英语回答她:
“别国的学生不换,我也可不能换。
假如你因为我们是中国学生就认定我们会作弊,你能够一直站在我们周围监考。
这总能够了吧?
”
她看了我几秒钟,没说什么,转身走开,宣布考试开始。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一直能感受到她刀子似的目光。
她不时从我面前走过,我视假设无睹。
后来我提早完成试卷离场,同时顺利地通过了这次测试,直截了当进入专业课的学习。
那天和几个中国同学在电梯里又碰到了这位S小姐。
“祝贺你,你这次考得特别好!
”她显然记住了我,态度热情,同时瞥了一眼电梯里另外几个中国学生,语速特别快地补充说,“但特别多中国学生必须从最低级别开始英语学习,同时那天的确抓到几位中国学生作弊。
”
我承认我被她的态度刺激了,接下来我头脑一热,选择了她所教的一门功课作为专业课之一。
为了维护尊严,我吃尽了苦头。
每次上她的课之前,至少要用足两小时做预习,查清所有生词,否那么完全无法跟上她那语音标准但语速极快的讲课。
那段时间,除了学校课程之外,我正在规划自己以后的人生方向,并决定要以写作作为终身职业。
我买了电脑,开始第一部长篇小说的创作。
在小说写到近一半时,我终于决定暂停学校课程,用心把小说写完。
去办休学手续时,最令我踌躇的确实是S小姐的课,尽管有充足的理由,但仍有逃离的羞愧。
在办公室看到S小姐,出乎我的意料,她特别温柔坦诚地告诉我,她看到了我自入学以来付出的所有努力,也看到了我的每一点进步。
“假如你认为分数会给你目前的学习造成过大的压力……”她特别诚恳地对我说,“以后的测试我能够不为你打分,直到你自己认为解脱困境为止,你觉得如何样?
”
我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然后我告诉她,为了尽快完成我的小说,我必须休学半学期,盼望得到她的理解。
她显得特别惊讶,兴致勃勃地询问了小说的内容,并大加欣赏,直到我脸红为止。
“你为维护尊严所做的一切……”她说,“我都明白,对不起,我为你骄傲!
”
最后这句话害得我差点儿掉下泪来。
13、以下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部分写各种中文警示牌,说明特别多中国旅客在国外缺少尊严,为下文故事的发生提供背景,该部分在结构上也有推动情节进展的作用。
B、“我”通过测试之后,在电梯里和S小姐相遇,她对“我”补充说的话是想说明自己之前的做法是有道理的。
C、虽有充足的理由暂停课程,但“我”仍感到羞愧,缘故是自己暂停学业,有知难而退的嫌疑,有损尊严。
D、文章结尾说“我差点儿掉下泪来”,这泪里既有“我”通过努力获得尊严的欣慰,也有对S小姐给予“我”理解和鼓舞的感动。
E、文章开头写S小姐对中国学生的偏见,要求中国学生必须和其他国家的学生隔开,而后来却对“我”大加欣赏,可见,S小姐是个虚伪的人。
14、小说中的“我”具有什么样的性格?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小说什么原因以“中国式尊严”为题?
这篇小说给你怎么样的启发?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有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慧眼识英才
1956年8月,“全国数学论文报告会”在北京进行。
经华罗庚推举,陈景润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宣读他的论文。
那个报告会是中国数学界元老俊杰云集的群英会,能在其中占一席之地,并非易事。
陈景润被分配在数论代数分组,该组的论文宣读大会在古香古色的北京大学的一个教室中进行。
站在讲台上,陈景润发明,与会的30多位数学家的目光,全系在他的身上。
他,难道变成了一只受惊的小鹿,不知如何是好。
论文宣读一开始,所有预备好的言辞,全部逃遁得无影无踪,头脑一片空白,牵强说了几句,结结巴巴,不知如何表达才好,猛然记起,应当在黑板上写个题目。
转身写完题目,说了一二句,又急匆匆地转身在黑板上演算起来……
这确实是华罗庚极力赞扬的陈景润吗?
台下的听众开始摇头,接着,嘀咕开了。
当年,陈景润在中学教书,第一堂课也是如此的。
思维缜密的数学家,言辞表达委实让人感到遗憾,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真是急煞人了。
满头大汗,背上更是冷汗如洗,台上的陈景润开始痴痴地站在那儿,不知该说什么。
他的老师,厦门大学的李文清自告奋勇地走上讲台,对陈景润的论文作了补充介绍,但人们仍感到不甚满足。
这时,一个魁梧的身影在众人的目光中缓步移上台去,喔,是华罗庚,这位中国数学界堪称泰斗的大人物,颇有风度地向大伙笑了笑,接着,阐述了陈景润这篇论文的意义和不凡之处,充分评价了陈景润所取得的成果。
关于陈景润的这篇论文,1956年8月24日的《人民日报》在报道这次大会时,特别指出:
“从大学毕业才三年的陈景润,在两年的业余时间里,阅读了华罗庚的大部分著作,他提出的一篇关于‘他利问题’的论文,对华罗庚的研究成果有了一些推进。
”那个评价客观且不乏冷静,陈景润的成果终于得到了公认。
貌不惊人的陈景润在宣读论文时出了“洋相”,但他那锐利的进取精神,却使华罗庚深深地感动了。
华罗庚是江苏金坛人,家境贫寒,又身患残疾,没有上过大学,精湛的数学造诣和深厚的数学功底全靠自己自学的。
当初,只在金坛初中任会计兼庶务,幸有唐培经、熊庆来、杨武之、郑洞荪、叶企荪等人对他的奖掖和关心,把他调到清华大学工作,并给予无私的关心和逐步的提携,才使他成为中国数学界的一代宗师。
以己推人,华罗庚把期望寄托在仅此见过一面的陈景润身上。
他曾经对弟子们说过:
“所以我们不鼓舞那种不埋头苦干专作嘶鸣的科学工作者,但我们应当注意到科学研究在深入而又深入的时候,而出现的‘怪僻’‘偏激’‘健忘’‘似痴假设愚’,不对具体的人进行具体的分析是不合乎辩证法的。
鸣之而通其意,正是我们热心于科学事业的职责,也正是伯乐之因此为伯乐。
”
华罗庚极力推举陈景润到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工作,数学所主动和厦大协商,得到了厦大党委、王亚南校长和数学系的全力支持。
1957年9月,陈景润正式调到北京,进入全国最高研究机构,揭开了他生命史上坎坷而最辉煌的一页。
进京以后,陈景润仍然保持那种孤雁独翔式的科研方式,他适应于一个人独处,适应于单枪匹马去叩响科学的殿堂。
华罗庚充分理解陈景润这种难以移易的独特个性,他身为研究所所长,给了陈景润充分的自由天地。
关于这一切,陈景润感激不尽。
滴水之恩,必涌泉相报。
陈景润在自己身患重病住院的日子里,依旧牢记着华罗庚当年对他的厚爱之心。
华罗庚于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讲学时,心脏病突发而不幸去世,陈景润闻讯悲痛万分。
后来,为了永久纪念这位数学大师,人们在中关村数学研究所门前的院子里竖起了一尊华罗庚铜像。
在铜像揭幕仪式上,已是病重住院的陈景润,眼睛睁不开,坐着轮椅,坚持到那个地方向尊敬的恩师表示感激之情。
他终于来了,他把绵绵的思念和无限的崇敬,永久留在了那个地方。
(节选自沈世豪《陈景润》,稍有改动)
13.以下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在华罗庚的推举下,陈景润参加了“全国数学论文报告会”,并在会上宣读了他的论文,这才使陈景润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认可。
B、陈景润尽管思维缜密,勇于探究,但却是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语言表达能力太差,这使他的研究成果经常难以得到大伙的认可。
C、尽管陈景润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华罗庚胸怀宽广,看重的是陈景润的数学才华和进取精神,极力推举把陈景润调到数学研究所。
D、陈景润在科研方式上适应于独往独来,孤雁独翔,单枪匹马,华罗庚特别欣赏他的这种科研方式,给了他充分的自由天地和大力的支持。
E、陈景润知恩图报,即使自己重病住院,坐着轮椅,也坚持参加华罗庚铜像揭幕仪式,以表达他对华罗庚知遇之恩的无限感激之情。
14、文中介绍华罗庚的出身、简历及唐培经、熊庆来等人对他的提携和关心,如此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陈景润身上具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13分〕
1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4分〕
①2018年第八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将在我省福州市举办。
②城运会既能反应一个城市体育运动进展水平,就能展示一个地区社会综合实力。
③体育也是一种生产力,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④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都让当地城市面貌有了的进展。
⑤全国大型体育运动会落户福州,是福州新一轮进展的〔qì〕机,必将促进我市双文明建设获得大丰收。
⑥全市人民闻讯,无不欢欣鼓舞,精神振奋。
〔1〕第⑤句横线处,依照拼音写出汉字〔1分〕
〔2〕在④句横线处填写一个合适的成语〔1分〕
〔3〕本段文字有两处语病,指出并改正。
序号,修改〔1分〕
序号,修改〔1分〕
17、从今年5月1日起,我国在室内公共场所实行全面禁烟,请你为校园内的“禁烟提示牌”编写一条温馨提示语。
要求:
①符合场景;②语言表达简明、生动、得体;③不超过20字。
〔2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7分〕
材料一:
由邓飞等媒体人发起和推动的“免费午餐基金”,借助互联网等新媒体推广和公开其活动,运行一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共募集善款接近2000万元,覆盖14个省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 中学 第二次 抽考 试题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