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docx
- 文档编号:30746552
- 上传时间:2023-08-20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47.99KB
教育论文.docx
《教育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论文
2010年第二期
(总第2期)
2010年12月1日
▊各抒己见
对我县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及其原因的分析
近几年,全县积极稳妥的推行教育改革,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的实行,学校布局的调整,教师正常合理的流动,教育目标管理体系、督导评估制度等一系列机制的建立……可以说是全县学校一盘棋,一心一意谋教育,齐抓共管促发展。
应该说,我们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纵向比较,全县各学段的教学质量也在稳步提升。
但与周边市县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由于我县教师对课改的理解认识不足,对课改命题的思路、方向不够明确,导致每年的六年级检测、中考及高考的质量都很低。
回顾我县“十一五”期间的教育教学工作,教育教学质量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始终徘徊在红河南部六县的末位,教育教学质量与上级部门的要求和学生家长的期望相差甚远。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对全县各学段教学质量进行分析:
小学学段:
一、小学教育教学发展很不均衡。
纵观全县小学教育教学,由于师资匮乏、条件简陋,全县小学发展极不均衡,有的乡镇小学教育发展很好,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有的乡镇教育发展滞后,教学质量落后。
教育发展不均衡表现在:
(一)城乡小学教育发展不均衡。
城内学校由于条件的相对优裕和区位优势,在师资力量、生源素质、教学条件等方面都是比较优越,再加上经常性的开展活动,学生接受多方面的知识与信息,能够在生活与学习中丰富自己,因而学生的学习基础也比较厚实。
而农村学校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教育发展相对缓慢,虽然经过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经过了布局调整,教育教学有了一定的起色,但是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教学仍然处于艰苦的岁月。
(二)全县乡镇小学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
就全县农村学校来讲,农村学校之间发展也出现很大的不均衡现象。
有的农村小学教育发展一直很好,教学质量很高;有的农村小学教育一直滞后不前,有一些乡镇小学教育十几年如一日,没有什么变化,甚至还有大量的简旧的复式班与复式教学,在经济发展迅猛的今天,教育还停留在遥远的过去。
当然这种状况从客观上讲与各级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农村环境的优劣等有很大的关系,但更多的需要学校不断努力、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不断创新。
只要全县上上下下都重视起来了,都行动起来了,有这么一股努力的气势,教育教学质量当然就能够得到提高。
而有的学校教学质量波动很大,抓了这丢了那,没有形成很好的全方位的观念意识,没有对自我的教育教学状态进行整体分析,往往是盲目冲动的大干死干,加班加点的上课复习,这么做,劳苦而功不高。
同是乡镇学校,客观条件都差不多,为什么在教育教学质量上却有这么大的差别?
原因在哪?
这里要求学校要冷静下来,仔细分析,摸清自己的家底,再找对策,对症下药。
(三)区域学校内部发展也不均衡。
同一校区学校之间,同一学校班级之间的教育教学也呈现不均衡现象。
造成跛腿班级与拖腿学校。
在教学检测中,会出现一个乡镇学校某一个教学点,或者某一个班,教学成绩很不理想,同一乡镇学校内出现这么大的差异,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是能力问题、态度问题、还是学校资源配置问题?
区域学校内部发展不均衡,至少说明课堂教学有着严重的缺陷,一至六年级的教学并不是一步一个脚印踏上去的。
二、小学教学观念还比较陈旧。
(一)教师知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教了几十年书,由于缺乏学习与积累,教师脑海里就仅存小学课本中的一点知识、一点文化。
由于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上起课来老牛拉车,坑坑拉拉,零零散散,空空洞洞。
教学没有效益,更谈不上教学艺术。
(二)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教师没有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没有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
上课还是满堂灌、满堂问。
以为教学就是把书上的知识灌给学生就行了。
导致教学不是激励学生的发展,而是抑制学生的发展。
(三)教师教研能力非常薄弱。
村小学校教师普遍的教研意识不强,很多村级小学根本就没有从事教学研讨活动。
同时大多数分散的农村小学由于地处乡村,条件落后,教师进修的机会少,再加上农村学校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的限制,可供老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
导致老师只是埋头教死书,教研能力薄弱。
由于是这样一种现状,再加上长期乡村小学的教学无人问津。
导致教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机械僵化的教学,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导致整体上形不成教学研讨的浓厚氛围,也导致教师自身工作、生活的萎缩、思想的倦怠、心龄的老化,变得没有朝气,不能展现出很好的精神风貌。
三、小学教育教学存在很多的薄弱环节。
(一)教学设施上的薄弱。
硬件不硬,软件不软,村校危房四起,教学学具是零,农远工程配备的彩电为防盗只得寄存在教师家中,更谈不上学生开展活动的活动室。
(二)师资力量的薄弱。
我县小学教育教学的主要问题是师资。
师资力量非常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队伍存在整体性和结构性缺编的矛盾。
从全县总体上看,全县小学教师整体存在严重的缺编。
多数偏远乡镇学校严重缺编(如平河乡,三猛乡),造成在岗教师满负荷的工作和兼顾多个课头的教学,使教师没有时间去学习和思考,渐渐的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埋头苦干、应付课堂的工匠。
为了补足教师,许多学校请临时代课教师,代课教师学历参差不齐,有的是小学毕业,有的是初中毕业,有的甚至小学都没有毕业就任课,这些不但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占用了学校仅微薄的经费,还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学科结构不合理,一个教师要承担多课头的教学,疲于应付,十分辛苦,也导致打疲劳战,无心学习,没有时间思考,导致体艺常识学科课程行同书设,教育残缺。
二是小学教师年龄老化突出。
小学教师队伍出现两头多中间少的现象,两头多,一头指的是老年教师多,老年教师从知识结构、教学水平、工作精力上讲,毕竟年岁不饶人,教学肯定略显不足;另一头是指近几年涌进教育行业的非正规师范毕业的青年教师,这些年轻的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却无力去学习,整天不去思考,教学很成问题;中间少,指的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少;不把教育当工作而把教育当事业去追求的教师少;积极投身课堂改进教学的得力教师少。
这样教学的直接后果就是降低了小学教育的质量,削弱了教育的基础。
这样的师资不合理,分配状况也损害了农村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表现出教育的不公平。
与此同时,另一种情况是农村小学教师长期得不到补充,长此以往,必然造成农村小学教师年龄结构的断层,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埋下隐患。
三是青年、骨干教师不合理的流动。
由于近年高中教育发展快,高中规模的扩大,导致现有教师不合理的流动:
高学历的年轻教师得不到补充,近几年出现高中向初中抽调教师,初中就在小学抽调教师。
使小学教师队伍雪上加霜。
而且教师这种不合理的非正常流动现象,对在职教师队伍的稳定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教学管理的薄弱。
纵观全县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虽然各个乡镇学校加大了教学管理的力度,制定了教学管理细则,但我们看到最多的是学校制定的很多条规则,规定了许许多多的“不准”。
这些钢性化管理的条条框框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表现在:
一是学校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在教学管理上、教师考评上为了应付检查而重视计划、教案等纸面文章。
重视语文、数学等智育学科。
不能贯彻国家的全面办学教育方针。
导致教师制订了详细漂亮的计划,书写了十分工整的教案,指导学生做了大量的练习题。
而丢掉了体艺常识学科的教学,丢掉了学生的发展。
这既是教育的残缺,也是对教育的摧残。
二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没有进一步在“实”上做好文章。
重在管而不在理。
学校在教育教学上,只重视制度不重视过程,在教学教研上,只重视形式不重视实质效果。
有的学校单纯地以“考试多少就发奖,考试不好就扣钱”这样简单化的制度来束缚老师,使老师的教学伸不开手脚。
向管理要质量,“管”是约束,更是规范;“理”是引导,更是激励。
要重视管理的科学性,更重视管理的艺术性、人文性。
只有这样,学校的管理者才有影响力,才有感召力,才有凝聚力。
三是教师的学习、培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对教师的培训学习上学校重视的力度不够,认为只要教师按部就班地上课了,批改作业了,教完一本书就行了。
把教师工作等同于工人的工作,这样的后果是导致教师教学的守旧,导致课堂死气沉沉,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四是没有形成一套好的适应本乡镇的针对学校层次、教师年龄层次不同的评估体系。
许多学校是全乡一个模式运作,使一些教师不敢带基础差的班,不敢花大力气去转化后进生。
也使一些老教师为了争取好一点的量化分数,工作苦不堪言。
(四)育人环境的薄弱。
一方面由于近十几年,小学教师的自我要求不高,造成周边环境对教育的误解;另一方面由于外出务工的影响,大多数是留守孩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几乎是零。
这样的状况也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正是因为学校管理和教学教研的薄弱,许多学校没有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造成管理松懈,工作疲惫;有的学校则是只管不理,只知道制订各种制度把教师管得死死的,而不理顺各种关系各种问题,理不清工作的思路,不为教师服务,造成教师的被动无奈,消极应付。
在管理观念上也十分落后,大多数农村学校在办学理念上还处于“应试教育”状态,好像一切教学工作都是为了对付县教育局组织的考试,为了在全县考个好名次,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的课程就是课程表上有,实际中不学。
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结果学生的学习变成是人为的、机械的、工厂式的,一个模式的训练,统一操作,统一灌输。
教师的教学是短式的、近式的、功利式的,巴不得一夜之间就把学生训练得能考满分。
目前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索然无味,兴趣被泯灭,自然人的创造性被压抑了。
初中学段:
一、师资队伍
(一)教师数量不足,专业不合理
首先,和小学师资队伍一样,我县初中教师队伍也存在整体性和结构性缺编的矛盾。
从全县的初中教师分配来看,大部份年青教师和骨干教师都集中在县城,县城区教师资源丰富,专业结构配备相对合理,开展教学工作井然有序;而乡镇中学在整体上就存在教师编制不足和专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虽然近几年通过实施特岗教师计划,在量上得到了一定的补充,但是大部份教师都没有受过正规的师范院校的学习,教学经验不足,科研能力不强。
其次,许多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或是通过关系调到县城初中,有部份优秀教师被其它部门借用或改行,这些行为极大地削弱了农村初中的师资力量。
相当一部分乡(镇)中学,教师不配套,造成许多事实上的薄弱学科,专业搭配不尽合理,如语文教师上数学,或上物理等……;再如部份学校音、体、美、劳等学科几乎没有教师,给教学质量的提高埋下了隐患。
再次,有的乡镇学校,一个老师兼任几个学科这种情况还非常普遍,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青年教师比重偏大,中年教师比重偏小,骨干教师几乎出现断层,这种教龄短、学历低、教学经验不足初中教师队伍,很难适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
二、社会方面
“读书无用论”的再次兴起,给许多农村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认为完成初中学业拿个毕业证书就万事大吉,参不参加中考或考好考坏都不在乎;还有的学生借国家“两免一补”大好形式,不愿待在家里,到学校得过且过,根本没有心思学习。
三、学生方面
(一)部分考生的自由散漫、学习行为欠规范。
就考试、卷面反馈的情况来看,部分学生不懂得规范,如在中考中学生答题卷面不整洁、解题不规范(缺乏必要的过程或步骤)、字迹模糊或者涂蹋不清;英语小作文,有不少学生由于词汇积累不多,存在抄卷面题的现象。
这一切,都反映到平时的学校管理工作和教师的教学工作松懈,没有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没有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规范教育、习惯教育。
(二)“双基”教学有待进一步巩固。
从卷面看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普遍不强,看不准、算不对、画不全、说不清的现象很普遍。
反映出来的原因就是在平时教学中的学习习惯养成训练不够。
这说明是“双基”不牢,今后“双基”教学仍是有待研究和反思的主要问题。
规范教学,再夯基础仍然是我县初中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途径。
(三)学科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往年的中考试题,在突出“双基”考查的基础上,各学科都注重了应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从试卷上可以看到:
许多学生对于应用学科知识来解决生活、生产实际中的问题一片茫然,不知道怎样来处理,或者比较简单的问题也答不上来。
或者学生就没有能力达到这个高度来审视此类题目。
这也映射出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反映了我们对学生综合运用以及方法迁移等方面技能思维的训练和培养还远远不够。
反映出教学不能站在严谨治学的高度来扎扎实实的进行能力训练。
(四)偏科问题相对严重。
偏科问题表现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学生个人偏科,结果影响总分;另一方面是学校由于某些学科的专业教师缺乏,常规教学都不能保证,从而造成实质性偏科,导致学校的整体成绩不理想。
高中学段:
一、高考,反映整个县的基础教育薄弱。
教育是一个长效工程,教育的周期性很长,从小学到高中一个教育周期需要12年。
今年参加高考学生的高考成绩应追溯到学生这12年受教育的情况,应该是12年甚至更长时间教育的累积和总结。
从整体上看,高考成绩能反映考生从小学到初中连续9年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状况。
从这个角度讲,我县高考成绩的不理想能映照出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教育上的苍白和薄弱。
小学教育受师资、教学硬件、教学观念的制约,虽然小学教师任劳任怨、从态度上讲认认真真,但是全县小学教师用“老弱病残”来形容并不过分。
再加上小学旧房低舍,教学受地域限制,因循守旧,所以小学教育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初中教育缺乏规范机制的引导,没有约束力,因而出现初中教育“疲踏”现象,造成“中部沦陷”。
应该说初中的师资不算弱,可是初中缺乏学习的动力,缺乏务实的精神,缺乏严谨治学的态度。
正是因为这样的状况,导致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中的学习一直很平庸,甚至僵化。
劣质的教育不但没有提升学生的学习品味,反而遏制了学生的学习爆发力,泯灭了学习创造力,造成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起跳不起来。
再有,就是优质生源留不住。
因我县教育资源的薄弱,每年小学毕业学平测试和中考成绩前100名的学生通过各种关系往外流失,留下的只是没有关系或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学校招生紧张,只要参加中考就能入学,给高中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一定的障碍。
二、高考,反映我们的教育战略思路有偏差。
例如,近几年我们高中学校热衷于高考信息,淡化实际教学;研考能力弱,盲从复习多;只注重经验沿袭,不关注变化。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思路,再加上为了学校声誉,追求高考的绝对值,追求短期效应,仅仅重视高三的复习迎考,没有重视也没有能力重视高一高二的教学。
这样的做法等同于剑走偏锋,导致矛盾积聚。
再例如,在备考复习中,我们的师资配备有问题。
在师资配备上我们显得没有经验,不成体系。
往往是短期搭配,没有顾及到教师这个梯队的成长与发展。
近年,为了适应我县高中的发展,高中学校涌进了大量的新教师。
这些老师年轻、有活力。
但缺乏实践经验,往往是凭一腔热血,尚不能满足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
而我们的优秀教师的教学时间长,教学任务重,很少有时间用于思考,用于科研,用于教师之间的交流,这里有个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应当在适当的时候给优秀教师“减负”,让他们成为校本培训过程中的带头人,实行“师徒结队”和“利益捆绑”,走师徒双赢之路,让他们带出一批新人,带出一批骨干,带出教育发展的强劲势头。
三、高考,反映出整个高中教学缺乏整体性和前瞻性。
所谓整体性,是指不少学校的领导急功近利。
在教师的配备和教学管理上过多地向高三倾斜,高一、高二的教学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发展到最后必然是高三基础薄弱。
高一、高二的基础没有打好,到了高三一年时间内,虽然教师疲于奔命,但是学生心理紧张,复习效率自然不高。
实践证明对教育的持续发展没有一个整体认识,科学决策,最后必然是顾此失彼。
所谓前瞻性,是指高一、高二的教学内容未能主动与高考改革的趋势相适应,高一、高二的日常教学缺乏前瞻性。
譬如如何在高一、高二的各科教学中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关注社会、关注生、用活知识、联系实际;如何在单科教学中注意学科间知识的渗透,树立教学的综合意识;如何在常规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角度、多视点去分析现象,审视问题,把握联系,探索规律等。
这些方面我们的高一、高二教师很少给予关注,等到高三复习时才关注这些方面的引导和指导,由于越在高一、高二中缺乏这种意识,导致学生到高三进行复习时,学习心理一时难以适应,进入备考的状态缓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一时难以形成,从而导致复习的进度提不起来。
因此我们强调高一、高二的教师也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高考,在日常教学中要具有渗透高考的意识。
要明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一简单道理。
四、高考,反映教育管理潜在着很大的问题。
我们抓高考,并不仅仅是为了高考。
而是为了工作。
通过高考,能折射出我们学校教育在管理上有着很大的问题。
首先是管理上要进一步精细化。
为了备战高考,应该做到全县一盘棋,全校一条心,高中学校要竭尽全力,出点子想办法,一切围绕高考转。
学校要对照管理,对照教学,找到了很好的结合点,使学校的管理切换实际,使学校的教学促进管理,达到了管理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要强调管理的精细化,强调细节决定成败,抓备战高考的每一个环节都不放松,深入高考背后去挖掘高考的精神内涵,把工作做到极致,形成严谨治学、笃志明学的教学风气。
总体来说,我们近年与其说是狠抓高考工作,还不如说是以高考为抓手,带动其他工作,使高中教学稳步推进,使高中管理井然有序,从整体上改造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形成好的校风、教风、学风,进而促进行业优良工作作风的形成。
这正是我们抓高考工作的目的所在,意义所在。
其次在管理上要大力发扬团队精神。
班级授课教师在班主任的组织下,要戮力同心,凝聚一起,互相协调,相互通融,彼此传递着备战高考的方法与信息,传递着决战高考的信心和勇气。
备战高考好比足球赛,同心协力与协同作战并重,这方面,我们要逐步走出狭小的天地,消除狭隘的心里,整合集体的力量,形成强大的工作势头。
这几年的高考表明:
学校也好,学科也好,如果我们不形成合力,不捏成拳头,不开阔我们的视野,不调整我们的焦距,我们就难以实现大步的跨越。
这也是高考的精神所在,是我们抓高考意义所在。
再次是教学课程管理上随意性大。
我县许多学校在课程计划上没有按规定操作,随意挪动、更改、增减课时,破坏了课程体系原有的结构,有的学科课时偏紧,有的学科课时过松,学校课程管理太盲目、随意。
这样的结果是课堂教学效益甚微。
有的老师因课时充裕,在课堂上看似讲了很多,但是不考虑学生的吸收程度和掌握情况,就等于在课堂上不断地制造差生。
“每一点都是一知半解,讲100遍也是没用的”。
事实上教师是重复教了几十遍,很辛苦,但仍然没有把学生教会,教懂,这种教法也就没有意义。
最后,忽视了对年轻教师的管理和培养。
由于我县高中教育发展滞后,近年有大批新教师进入高中学校任教。
这些老师有潜力,有智力,充满信心,溢满朝气,但缺乏经验,缺乏思考,缺乏冷静分析。
通过近几年高考战场上的摸爬滚打,这些年轻教师逐渐成熟,走向了高三教学第一线,将为我县高考发挥巨大的作用。
从教育上讲,这也是我们抓高考的另一条生产线——通过高考促使青年教师培训与提升。
这同样也是我们抓高考的目的意义所在。
但是我们学校埋头于事务之中难以自拔,没有冷静分析自己的师资,盘活学校的资源。
没有对这些年轻教师进行很好的管理和培养。
(教科室-李劲峰)
对绿春县中小学开展校本课题研究
活动的几点思考
——“云南省第四期教育科研骨干及第一期教学骨干培训”感言
当前,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在更多领域向广大教师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以研促教,科研兴校”成为每一所学校发展的战略。
在教学中大胆革新教法,努力探究教育教学方略,已成为教师个体能否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关键所在。
站在时代的高度,目睹内地及其先进学校热火朝天地开展校本课题研究活动的镜头,反思我县中小学开展校本课题研究活动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确感差之甚远,责任重大,并开陈偏失,胡诌数言,但做妄自抛砖,仅供忙碌于教学中的广大教师在教研活动方面启发思路的引子,实在大而无当,不足为据,以求教于方家。
一、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开展校本课题研究活动的重要性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引领下,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在全国各地悄然驻足,并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
但由于各种原因,广大边疆地区仍处于由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艰难过度时期,不少教师深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始终徘徊在传统教育的阴霾里,教学教法陈旧呆板,把教师作为谋取生路、养家糊口的职业,唯唯诺诺地彰显着“教书匠”的昔日英名,在“灌入式”的教法中自甘自醉。
岂能料到:
作为教育更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已在迫切地召唤着广大教师尽快实现自身质的飞跃,不断增强校本课题研究意识,努力转变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充分认识和领会校本课题研究活动的重要性,增强积极参与校本课题研究活动的内驱力,着力实现教师由“教书匠”到“教书专家”的飞跃发展。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教师的质的飞跃呢?
众所周知,教研源于教育,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崭新的教育管理理念都来自于严谨的教研实践活动中。
而校本课题研究活动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具体的实践活动之一,是实现教师自我更新和管理者不断创新管理理念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师在繁忙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树立校本课题研究意识,增强积极主动参与教研活动的内驱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不断促进教师自我的专业化发展,是学校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总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只有稳步、扎实、有序地推行校本课题研究活动,深刻认识校本课题研究活动的重要意义,在活动中找出解决课堂问题的方法规律,并把其物化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建章立制
常言说:
“无规矩不成方圆”。
任何一项校本课题研究活动都要经历一个艰辛的过程,付出巨大的代价和牺牲,没有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是无法顺利进行的。
校本课题研究活动作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我们精心设计的课题就难于顺利开展,其结果将半途而废一事无成。
因此,在组织开展校本课题研究活动之前,学校应着眼于本校实际,出台相应的系统的规章制度。
如:
根据《绿春县教育局关于印发教育科研工作“十一五”计划的通知》精神,制定出“XX中小学教研工作职责”、“XX中小学教研工作奖励办法”、“XX中小学校本课题研究方案”,“XX中小学校本课题研究手册”等。
为校本课题研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理论上和制度的支撑。
三、构建教研网络
校本课题研究活动形式不能过于单一,应该本着全员参与的原则去构建全面的教研网络,让广大教师置身于其中,使教研成果会泽所有教师。
目前,我县各中小学的校本课题研究活动仍处于弱势,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问题。
如:
教研机构不够完善;活动参与人员面窄;教研意识不强等,至使许多学校的领导经过一番努力后申请立项的课题,不是搁置屋梁就是半途而废,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很多教师在活动中没有积极参与校本课题研究活动的意识,把教研活动当作个别领导和教师的事,大部分教师则在袖手旁观、隔岸观火,有的则把它当作多余的负担,采取应付的方法去对待,甚至有的学校却急于求成、囫囵吞枣,把严谨有序的校本课题研究活动简单化,忽视阶段性研究成果的论证过程,导致研究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其实,在校本课题研究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应该着力构建严密的教研网络,校长应充当好领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全面负责布置安排工作,了解掌握课题研究进度,适时鼓励各级教研员,激发教研员的工作热情;副校长、教导主任必须亲临“战场”,负责各项具体教研工作的实施,把任务落实到每个教研员,使他们任务清楚,目标明确;各年级组长和学科骨干必须根据学校布置的工作任务,引导各教研员适时开展校本课题研究活动,这样,所有教师就置身于校本课题研究活动的滚滚浪潮中,让他们在校本课题研究活动的这片海洋上遨游,尽情地吸取知识的养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和能力,为实现教师自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四、物化成果,全面提高教育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