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化三校语文深度学习单元主题教学案例.docx
- 文档编号:30746267
- 上传时间:2023-08-20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6.29KB
隆化三校语文深度学习单元主题教学案例.docx
《隆化三校语文深度学习单元主题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隆化三校语文深度学习单元主题教学案例.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隆化三校语文深度学习单元主题教学案例
“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
南川隆化三校主题教学案例
2016年4月30日
一、教学案例基本信息(每校每学科提交1个案例)
学校:
重庆市南川区隆化三校学科:
小学语文
主题名称:
《寻美之旅—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年级:
四年级
教师姓名:
周小娅、罗小兰、李秀容、刘霖、王兰手机号码:
QQ号:
电子邮箱:
二、教学案例设计、实施、成效、评价
1.教学设计:
在本主题教学设计中,教师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
请根据以下题目进行简述。
(并以附件的形式,提交你所做的单元教学设计文本等相关资料。
)
(一)学习主题的生成
1.2011年版中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
第143页
(1)提出了关于文章的一般阅读目标: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二学段)。
要求阅读行为从文章的整体出发,也就是整体感知。
第二学段提出“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建立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的,这一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也是学生心智充分投入的过程,是与“体会文章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须臾不离的过程。
第152页
(2)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机整合,收集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整体提高。
”(3)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别提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第154页(4)“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
2.教材编者意图
《教师用书》单元说明中提到:
我们要充分引导学生用心品读词句,边读边想象,让他们真正走进文本,在读中感受自然界的神奇和美妙,从而激起他们对自然、对生活、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3.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5篇课文《迷人的九寨沟》、《五月的青岛》、《华山的险》、《松坊溪雪景》、《古诗两首》。
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九寨沟秀丽隽永,五月的青岛迷人的海滨,华山的险天下闻名,松坊溪雪景中充满乐趣,品读这一组文章,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喜爱的情感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
4.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但整体阅读能力还不强。
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用中学,但探究能力缺乏,有合作的愿望,但合作学习的能力不强。
(二)学习目标的确定
1、通过活动一:
“感受美丽的大自然”达成目标:
通过欣赏不同的画卷,直观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活动二:
“走进美妙的大自然”达成目标
浏览课文,初步感受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美妙,边读边想象画面。
看图片猜地名,并概括各自特点。
3、通过活动三:
“领悟美的表达方法”达成目标
品读课文:
(1)类比相同的景物描写方法,作者都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来描绘景物的;
(2)对比不同的景物描写方法,针对不同景物,作者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出景点特色的。
4、通过活动四:
“寻找身边的美”达成目标
课外拓展,寻找身边的美景,通过不同的方式,如摄影、绘画、文字或图片等在小组内展示所搜集的材料。
5、通过活动五:
“描绘你眼中的美”达成目标
习作百花园,写一处自己喜欢的美景。
(三)学习活动的设计
1.通过活动一:
“感受美丽大自然”
2.通过活动二:
“走进美妙大自然”
3.通过活动三:
“领悟美的表达方法”
4.通过活动四:
“寻找身边的美”课外拓展,寻找身边的美景,通过不同的方式,如摄影、绘画、文字或图片等在小组内展示所搜集的材料。
5.通过活动五:
“描绘你眼中的美”达成目标习作百花园,写一处自己喜欢的美景。
活动一:
“感受美丽大自然”
课题
“看一看”直观感受美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2016年2月底
学习目标
1.通过欣赏不同的画卷,视频(九寨沟、青岛、华山、、、、)直观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2、能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学习重点
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学习难点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对比观察法
学习准备
图片、视频等
学习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感受美丽画卷”
(一)谈话引入:
你们到过哪些地方?
留下什么印象?
(二)展示配乐图片,视频。
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1、谈谈自己去过的地方
2、欣赏图片
二“品味美妙大自然”
(一)通过欣赏美景,你印象最深刻的美景是哪里?
为什么让你有深刻的印象?
(二)再次想象所看到的美景。
回味自己欣赏过的美景
三“表达美的感受”
1、用简要的语言描述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处景物。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1、自主学习。
2、讨论交流
四
反馈总结
(九)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1、各小组代表发言
2、相互评价
板书设计
“看一看”直观感受美
说说印象最深的景物
课题
“读一读”感受文本中的美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2016年3月初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勾画并积累文中好词好句。
(学习本单元生子词语)
2、通顺的朗读课文。
(熟悉文本)
3、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各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
目标1
学习难点
目标2、3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读写结合法
学习准备
生字词语PPT
学习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勾画并积累文中好词好句。
2、小组内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3、积累好词。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语。
2、小组内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积累词语。
二初步感知文本中的美景。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通顺的朗读课文
三、初步感受大自然不同的美。
1、回味欣赏过的图片和视频,结合文本说说几篇课文各自描写了什么地方,分别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它的特点。
2、感受大自然不同的美。
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图文结合感受不同的美
将图片和景点名称搭配起来
搭配图片和景点
板书设计
“读一读”感受文本中的美
九寨沟:
美
华山:
险
青岛:
迷人
松坊溪:
乐趣
活动二:
“走进美丽大自然”
课题
“品一品”走进文本中的美
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
2016年3月
学习目标
1、勾画课文中优美的句子,积累佳句。
2、品味课文中的重点段落,随着优美的语段再次走进神奇的大自然,激发学生对汉语言的热爱。
3、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目标1、2
学习难点
目标3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读写结合法
学习准备
1、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2、课外收集有关写景的文章或片段。
学习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品味句子的美
1、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积累佳句。
1、读句子。
2、积累句子。
二、品味文段的美。
1、出示精彩课文片段,品味语言,边读边想象画面,并给片段加上合理名字。
2、有感情的读一读精彩的文段。
读、想象。
三、品味文章的美。
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有感情的读一读。
读课文
四、品味写景一类文章的美。
1、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写景一类的文章。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片段读一读。
拓展阅读
板书设计
“品一品”走进文本中的美
勾——读——品
通过活动三:
“领悟美的表达方法”
课题
“比一比”学会表达美
第四课时
授课时间
2016年3月
学习目标
1、类比找出写作共同点。
2、对比找出写作不同点。
3、品味语言,积累写景的词句。
感受美的表达方式。
学习重点
目标:
1、2
学习难点
目标:
3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对比学习法
学习准备
小组合作学习指导表
学习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勾画表达美的句子。
1、勾画本单元描写颜色的句子。
2、勾画本单元的比喻句、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
勾画句子
二、品一品句子在表达美效果上的作用。
1、反复读句子,仔细品味。
2、思考这些句子在表达效果上的作用。
1、读句子
2、归纳句子的作用。
三、对比句子表达美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1、思考同一类句子在表达作用上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并完成表格。
1、自主学习
2、小组讨论交流
四、感受美的表达方法。
1、全班交流表格内容。
2、教师指导总结,写景一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1、讨论交流
2、初步感受美德表达方法
板书设计
“比一比”学会表达美
勾——读——品——归纳方法
活动四:
“寻找身边的美”
课题
“找一找”发现身边的美
第五课时
授课时间
2016年3月
学习目标
通过郊游等社会实践活动,寻找大自然美的事物和景物,并用手中的笔,相机记录身边的美景。
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寻找美的事物和景物。
学习难点
记录美
学习方法
观察法
学习准备
笔记本、画笔、画纸、相机
学习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到大自然中寻找身边的美
1、提出活动的要求。
2、对活动作一定的指导。
利用周末或假期郊游记录美好的事物。
板书设计
本课时属于根据本单元学习需要所设计的综合实践课。
活动五:
“描绘你眼中的美”
课题
“谈一谈”交流身边的美
第六课时
授课时间
2016年3月
学习目标
1、整理自己的从身边发现的美好事物,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资料的能力。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所收集的资料。
3、全班交流展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
目标1、2
学习难点
目标3
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
学习准备
收集图片、文字、视频资料
学习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整理表现“美”的资料
1、对自己手中的资料进行分类。
(图片、文字、视频三类)
2、组织简短的语言对自己收集的资料作介绍。
为展示做准备
二、交流“美”
1、小组内交流自己所发现的美的事物。
(整理的资料)
2、各小组评选出最能代表本组的作品。
小组讨论交流。
三、展示“美”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成果。
2、评比最佳小组。
(1、资料效果。
2、解说词。
3、语言表达三个方面进行评比。
)
全班交流
四、活动小结
1、教师对活动过程中好的表现和不足之处作小结。
2、开辟班级展示栏,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
1、总结经验
2、准备班级展示栏。
板书设计
“谈一谈”交流身边的美
图片——视频——文字
课题
“写一写”描绘身边的美
第七课时
授课时间
2016年3月
学习目标
1、掌握写景这一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2、根据所学的方法,完成第二单元的习作。
学习重点
目标1
学习难点
目标2
学习方法
练习发
学习准备
作文本
学习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确定要写的美景
1、回顾自己所看过的美景。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美景写一些。
选材
二、拟定描绘美的步骤(提纲)
1、根据自己掌握的素材拟定写作提纲。
2、教师根据学生情况作相应的指导。
拟写作提纲
三、选择描绘美的方法(修辞手法的运用)
1、回顾所学过的美的表达方法。
2、根据习作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
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四、描绘身边的美
指导学生习作
完成习作
板书设计
“写一写”描绘身边的美
素材——提纲——方法——习作
课题
“改一改”完善习作的美
第八课时
授课时间
2016年3月
学习目标
1、通过互评习作,让学生掌握作文修改的方法。
2、通过修改,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文。
学习重点
目标1
学习难点
目标2
学习方法
互评法、自评法
学习准备
了解作文的修改方法
学习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作文修改的方法。
1格式是否正确。
2找出错别字。
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下标记,在后面写上正确的字。
3找出病句。
挑出病句划上横线,修改正确。
4标点符号。
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
5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掌握一定的作文修改技巧
二、自评
1、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复看审核,查找出标点、错别字以及不通顺的句子,并进行改正。
2、从题意、中心、内容、感情、结构、语言等方面来一个“回头望”,多问几个“是什么”或“怎么样”,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从点到面,实事求是的评价。
自己修改作文
三、小组评
在组长的带领下,针对每一个组员的作文进行一一的共同阅读,共同修改。
小组互评
四、展示优秀习作
各小组推选一篇习作,全班交流。
展示优秀的习作
板书设计
“改一改”完善习作的美
自评——互评
附图表:
(第四课时)
授课阶段
授课班级
课型
授课教师
展示汇报第4课时(总8课时)
四年级4班
深度学习语文单元教学
李秀容
学习目标:
3、类比找出写作共同点。
4、对比找出写作不同点。
5、品味语言,积累写景的词句。
感受美的表达方式。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合篇目
深度学习项目
归结点
颜色相关语句及表达效果
比喻句以及表达效果
排比句以及表达效果
拟人句以及表达效果
1《迷人的九寨沟》
共同点:
不同点:
2《五月的青岛》
3《华山的险》
4《松坊溪雪景》
5、《古诗两首》
好词佳句:
(附:
照片和视频录像)
(四)持续性评价的设计
大自然的美是无处不在,是多姿多彩神奇美妙的,让学生感受不同季节不同地方的美,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多娇与壮丽,从而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然而学生的感知仅停留于表面,“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引导学生去品味美的语言,沿着作者语言的足迹去发现探索美的表达。
于是设计五个不同层次的活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感受美,发现美、探寻美、创造美。
从图片的直观感知到走进文本感知,从对美的整体的感知到把握美的具体特点:
比如华山的险、九寨沟的秀丽隽永、青岛海滨城市的迷人,从语言的品味到画面的想象,从类比对比中提炼写作手法。
相应的持续性评价是: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达成度分析
1.通过文本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学会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描写景点特色。
3.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实践、发现,感受美的不同,进一步掌握写景方法,并即时写下眼中的美景。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增长度测评
1.学生感受大自然神奇的美,激发对自然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
2.学生善于寻找身边的美景,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深度整合效果
活动打破传统以单篇为主学习形式,整合课程,以单元形式组织学习,更利于知识的系统化。
活动悄然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为主要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活动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走进文本,不拘泥文本,在生活中发现美,表达美,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2.教学实施: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
具体的方法与过程是什么?
(请在以下空白处简要说明,并以附件的形式,提交教学实施过程记录、照片等相关资料,提交本节深度学习教学视频录像20-40分钟。
)
教学实施中,我们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的具体做法是:
一、课前预习是实施深度学习的基础性前提。
首先让学生们课前预习,通过读书、勾圈画知识点,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理解课文的基本精神,这是提高学生接受新知识、强化要点知识达成的基础。
然后学有余力的同学开展做题练习,进行巩固、强化、提升,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认同,产生对所学知识的同向强化。
这个环节是关键,保证基础知识字词的学习,保证基本技能的熟练,甚至强化。
这些工作为我们开展深度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选择兴趣点,开展深度学习。
二、教师设计有利于学生开展研究,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的积极性的深度学习的环节。
可以这样说:
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形成能力,变成学生自身发展技能。
因此,我们让学生把知识变成可以看得到,想得出、用得上的知识技能。
这样我们就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开展知识的应用探索之旅,这样学生的学习动能就能被激发出来,兴趣也就能够坚持下去,一切的困难也就变得轻松,变得自如,他们不再把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看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了。
如:
学生对于写作一直视为“老大难”为此我们设计了“领悟美的表达方法”的环节,让学生通过对比归纳掌握写景这一类文章的写作方法,这样学生就会由不愿习作而变得愿意写作。
三、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开展深度学习的环节。
我们在设计上出发点都是围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这样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效率,学生愿意学习,愿意开展工作,也愿意付出自己的精力和时间。
例如:
学生对视频、图片的兴趣远远大于文字资料。
所以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结合文本内容,搜集了九寨沟、青岛等景点的宣传视频以及图片。
通过“看一看”直观感受美的环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来学习文本打好了基础。
3.教学成效:
(主要考察学生的参与与收获,及其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
学生的学习反馈意见的文本等
尝试之后,我们在课堂教学改进方面的积累的经验有
(1)提高了教研的实效性:
学校依托“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加大了教研力度,改变了原有的上教研课模式:
由一位教师说——作—评,改为由一个年段一个学科的教师共同完成说——作—评,即一位教师上课,一位教师说课,另一位教师评课。
全校语文教师互评,同时请教科所的专家现场指导。
提升了同年级教师合作研课的能力,同时对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有了新的认识,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大大提高了学校教研的实效性。
(2)促使师生个性发展
活动中,师生一起浸润于深度学习中,体验课堂教学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换、教学行为习惯的变化,教与学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在研究中教师掌握了课堂教学的技巧,真正成为教学的引导者。
而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大大地提高了,因此教与学的质量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3)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 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教师满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动”是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解答、讨论。
)静(教师讲,学生安静的听)互补。
有教师在每讲一个内容时,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积极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
4.评价与反思:
教师对本次单元教学设计、实施、成效做自我评价与反思(分别从肯定价值、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三方面来写)。
(一)肯定价值方面
作为实验区学校,我们认为“深度学习”并没有淡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三维目标,而是对三维目标的具体化叙写,是把我们追求的教学思路从学生的角度提出的新概念。
从整个单元出发,整合单元学习内容,从而让学生对知识有了整体的把握,更加有利于达成三维目标,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深度学习”和我们过去讲的理念是一致的,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旨在建设互动的、开放的课堂,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讨论中深化认识,在质疑中养成探索精神,在联系中建立知识建构,在运用中实现能力提高,在合作中和反思中实现不断成长。
不同的是出发点不同。
“深度学习”是基于学生的需要出发,其主语是学生,是对学生学习状态的一个描述,我们认为这一点是这个新概念的带给我们的最大价值。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深度学习的认识不够。
部分教师认为“深度学习”只是教育中的一种“跟风”现象,就像曾经倡导过一段时间“目标教学”、一样,现在流行“深度学习”明天不知又会出现什么?
把深度学习简单的理解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还有部分教师任抱有“不管黑猫、白猫只要能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的观念,认为只要学生能应付考试就行,应考心理太强;“问题意识、成果意识”还比较薄弱,还不能主动地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对教学的探究与发展作更多的深入的思考。
对单元主题教案有些抵触,很多教师仍按课时教案组织教学,不注重利用课堂共生知识。
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潜意识里依然还存在着对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控制欲和支配欲,“讲台意识”仍旧严重。
学生和教师的共同体验未被充分激活,教师关注的对象仍然是少数学生,学生的学习还较多地体现为外在的“注入”;教学过程仍然遵循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教学。
而不是按照学生已有体验基础上的认知发展规律来展开。
(2)“教师综合素养”有待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虽然组织学生进行了合作交流,但多数是停于浅层,课堂表面热闹、活跃,实际上教学效益不高。
简单的把小组学习理解为合作学习,缺乏对合作学习的调控力,在进行对话、沟通、交流、互动、合作中暴露出教师综合素养和跨界能力不足,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不够,教师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拓展和灵活使用教材上显得乏力。
对于课标中提出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目标不能进行有机整合,往往顾此失彼。
(3)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待加强。
一是课前的预习习惯有待加强,学生课前不能做好充足的准备,布置了让学生回家预习的任务,但部分学生不能按时完成,教师检查有无从下手,导致教学过程中一部分孩子达成预定目标快,而一部分学生在预计的时间内无法顺利完成任务。
二是认真聆听的习惯有待加强,活动过程中课堂气氛是活跃,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人人争着要发言,一只只小手举得老高老高,怕老师看不见恨不得站在走道里,嘴里还在不停地喊着:
“我来我来!
”对于同伴的发言充耳不闻,不能达到很好的交流效果。
(三)如何改进
(1)提高教师的培训力度和密度。
该项目实施可否纳入国培,让其普及程度更高,让深度学习更有群众基础,培训时多提供优秀视频和案例更好。
除了理论支撑更多的是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指导。
(2)借助多媒体的手段,扩大教师的培训面。
例如采取远程培训的方式。
或者建立深度学习的资源库,让所有教师都能分享资源。
更加方便的指导教师的实际教学,及时解答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困惑。
(3)改变现行的教学常规管理办法;加快研制出台有关考试评估的方案,给教师吃定心丸,让他们放心搞课改;尽快制定颁布课改实验奖惩、评估的相关措施;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课改奖励制度。
对参与实验的教师,在评职、聘任和评优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取得重大成果的实验区和教师要给予奖励。
综上所述,是我们学校语文组一年来的项目推进历程,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导,我们将反思,把工作向更好的方向推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隆化 语文 深度 学习 单元 主题 教学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