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东疆港区.docx
- 文档编号:30742904
- 上传时间:2023-08-20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62.56KB
天津市滨海新区东疆港区.docx
《天津市滨海新区东疆港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滨海新区东疆港区.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市滨海新区东疆港区
一、税收优惠政策
1.享受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
2.国内货物(含区内企业耗用的水、电、气、热)入港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
3.对境外运入保税港区的企业加工出口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件以及转口货物在区内存储货物实行保税;
4.货物出港区进入国内销售,办理报关手续,并按货物实际状态征税;
5.港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
保税港区企业生产供区内销售或运往境外的产品,免征区内加工环节增值税;
6.对境外运入保税港区的企业建设所需机器、设备和基建物资等,企业自用的生产、管理和合理数量的办公用品及所需维修零配件、生产用燃料、设备等免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7.保税港区内加工企业生产销往国内的产品,按照产品所含境外料件的比例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8.外国投资者从外商投资企业中取得的利润和股息,免征所得税。
9.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10.从事港口码头、机场、铁路、公路、城市公共交通、电力、水利等项目的投资经营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功能区布局与产业特色
滨海新区实施“一核双港、九区支撑、龙头带动”的发展策略。
“一核”指滨海新区商务商业核心区,由于家堡金融商务区、响螺湾商务区、开发区商务及生活区、解放路和天碱商业区、蓝鲸岛生态区等组成。
“双港”指天津港的北港区和南港区。
“九区支撑”指通过滨海新区九个功能区的产业布局调整、空间整合,打造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纺织、国防科技等8大支柱产业,形成产业特色突出、要素高度集聚的功能区,成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发展载体,支撑新区发展,发挥对区域的产业引导、技术扩散、功能辐射作用。
“龙头带动”指通过加快“一核双港九区”的开发建设,凸显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龙头带动作用,在加快天津发展,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振兴,推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先进制造业产业区
先进制造业产业区包括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括东区和西区)、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海河下游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深加工区。
总规划面积155平方公里。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和装备制造、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型能源和新型材料等产业,努力建设成为服务和带动环渤海地区产业升级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
临空产业区
临空产业区包括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空港物流加工区、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等,总规划面积102平方公里,依托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优势资源,重点发展临空产业,努力建设成为以航空物流、民航科技产业、临空会展商贸、民航科教为主要功能的现代化生态型产业区、总部经济聚集区。
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第一个由国家科技部和天津市政府共建的国家高新区,规划面积30.5平方公里。
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的领航区、国际一流的高新技术研发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人才聚集中心、绿色宜居的生态科技城。
主要包括绿色能源、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产业、高端信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支柱产业。
临港工业区
临港工业区包括临港工业区(一期)、港口功能区、临港产业集聚区、物流功能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成套设备、造修船和海洋工程、交通运输设备和港口机械、风力发电及输变电设备等重型装备制造业,并开辟天津港第二航道。
南港工业区
南港工业区定位于以世界级重化工业为核心的具有持续竞争力的工业区域,规划面积20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以石油化工、冶金钢铁、重型装备制造、港口物流4大主导功能。
海港物流区
海港物流区是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重要载体,包括天津港、天津保税区和东疆保税港区,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
重点发展海洋运输、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保税仓储、分拨配送及与之配套的中介服务业,形成货物能源储运、商品进出口保税加工和综合性的国际物流基地。
中心商务区
中心商务区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包括于家堡金融商务区、响螺湾商务区和开发区商务区。
重点发展金融、保险、商务商贸、文化娱乐、会展旅游等产业。
中心商务区努力建设成为环渤海地区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国际性文化娱乐中心,高品质的国际化生态宜居城区。
滨海旅游区
滨海旅游区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其中围海造陆75平方公里,陆上25平方公里。
滨海旅游区重点建设主题公园娱乐游、海上娱乐休闲游、海上休闲度假游、海上高端商务游、生态湿地休闲游、海上健身游等旅游项目,以滨海航母主题公园和影视文化主题公园为核心,开发军事体验、影视文化等休闲娱乐项目。
中新天津生态城
2007年11月,中国新加坡两国共同签署协议,在天津滨海新区规划建设中新天津生态城。
生态城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将全力构筑生态型产业体系,重点发展高端、高质、高新的现代服务业。
它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非传统水资源所占的比例要达到50%,绿色出行比例达到90%,可再生能源使用率达到20%,所有建筑都要符合绿色建筑标准,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60%
天津滨海新区
滨海新区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的东部临海地区,由天津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保税区、原塘沽、汉沽、大港三个管委会和东丽、津南区的一部分组成。
简介
天津滨海新区是全国惟一聚集了天津高新区、港口、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区港联动运作区和大型工业基地的地区,具有体制创新优势。
自1984年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快速增长,外资大量进入,成为中国北方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天津滨海新区是东北亚地区通往欧亚大陆桥距离最近的起点,是从太平洋彼岸到欧亚内陆的主要陆路通道,也是华北、西北以至于中亚地区最重要、最便捷的海上通道。
无疑,天津滨海新区具有启东开西、承外接内,辐射华北、西北、东北亚、中亚的强大战略功能。
核心提示:
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撤销,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以原3个区的行政区域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天津滨海新区行政体制改革启动。
按照改革方案,新区将建立统一的行政架构,构建精简高效的管理机构。
这场改革由何而起,又将带来哪些变化呢?
2009年11月9日上午,天津市委、市政府召开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动员大会。
大会宣布:
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以原3个区的行政区域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
“大幕终于拉开了!
”参与改革方案起草的一位同志长舒一口气。
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正式启动。
“不改革,没有出路!
”
原来新区里有7个公安分局、5个工商局、6个国税局和5个地税局、6个法院机构、5个检察院机构
滨海新区的管理体制随经济发展而设置:
1994年,天津市决定10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成立了新区领导小组,翌年,成立了新区领导小组办公室;2000年设立了滨海新区工委和管委会,并赋予组织编制规划、确定产业布局等职责;2002年,天津市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新区条例。
原来的天津滨海新区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3个行政区和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海高新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南港工业区、东疆保税港区、中新天津生态城、天津港区、滨海旅游区8个功能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近年功能区拓展为9个,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
“大”区套“小”区,“区”中有“区”,自家人讲不清楚,外来客更听不明白。
有人把这里称为“三方四国”的“独联体”。
据天津市政府人士介绍,原来的新区里共有7个公安分局、5个工商局、6个国税局和5个地税局、6个法院机构、5个检察院机构。
新区的核心区塘沽重叠机构更多,造成了管理效能难以提高,协调难度大,行政效率低,运行成本高等问题。
首先是规划难以统一实施。
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总体规划由天津市审批,控制性详规由各区自行审批,项目和土地按权限分别由市主管部门和各区审批,缺乏与新区整体规划的衔接,影响整体规划的统一、严肃和权威;
其次是产业聚集效应难以实现。
功能区与行政区的职能分工交叉,
各区域相互独立,大而全、小而全、各自为政,不同程度存在重复建设和产业雷同;
此外,新区各功能区、行政区的经济政策和审批权限不统一,招商引资存在无序竞争现象,使整体优势难以发挥。
功能区拥有财力优势,但不掌握土地等要素,行政区拥有土地资源,但缺乏财力支撑,造成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动不畅,影响了新区的整体竞争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说,滨海新区能不能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尽快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改革是根本动力,不改革,没有出路!
”
“最彻底”的改革方案
新区的事在新区办。
凡新区能办的事,支持先行先试
2008年3月,国务院批复的《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要求: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既集中统一领导又发挥各方优势、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管理体制”。
据知情人士透露,9日呈现的方案是候选方案中改革“最彻底”的一个。
据天津市市长黄兴国介绍,改革主要包括:
建立统一的行政架构。
撤销滨海新区工委、管委会,撤销塘沽、汉沽、大港区现行建制,建立滨海新区行政区,辖区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全境;
构建精简高效的管理机构。
建立滨海新区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同级机构比原有3个行政区大幅度精简,领导职数和行政编制也相应减少;
组建两类区委、区政府的派出机构。
一类是城区管理机构,成立塘沽、汉沽、大港3个工委和管委会,主要行使社会管理职能,保留经济管理职能。
一类是功能区管理机构,成立9个功能区党组和管委会,主要行使经济发展职能;
形成新区的事在新区办的运行机制。
赋予新区更大的自主发展权、自主改革权、自主创新权。
凡属于天津市权限范围内的,新区可以自行决定的事情,原则上都下放给新区。
凡新区能办的事,支持先行先试。
凡新区需要报送国家审批的事项,市有关职能部门不再审批,按程序报送。
“塘沽、汉沽、大港三区辐射地域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全境常住人口147万,此次调整力度之大为国内沿海区域所罕见。
”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立群教授告诉记者。
地理位置
天津滨海新区地处于华北平原北部,位于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交汇点上、海河流域下游、天津市中心区的东面,渤海湾顶端,濒临渤海,北与河北省丰南县为邻,南与河北省黄骅市为界,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8°40′至39°00′,东经117°20′至118°00′。
紧紧依托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拥有中国最大的人工港、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和最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
以新区为中心,方圆500公里范围内还分布着11座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
对外,滨海新区雄踞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位置,与日本和朝鲜半岛隔海相望,直接面向东北亚和迅速崛起的亚太经济圈,置身于世界经济的整体之中,拥有无限的发展机遇。
滨海新区自然资源丰富,这里有大量开发成本低廉的荒地和滩涂,具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原盐、地势、海洋资源等,同时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是国内外公认的发展现代化工业的理想区域。
滨海新区拥有海岸线153公里,陆域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
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包括:
三个功能区:
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全部;
三个行政区:
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城区部分;
海河下游冶金工业区:
东丽区无瑕街、津南区葛沽镇。
2008年常住人口202万人。
组成部分
天津港保税区
天津保税区1991年5月经国家批准设立,是我国北方规模最大,华北、西北地区唯一的保税区。
保税区以建设服务中国北方的国际物流中心为目标,坚持思路上与时俱进,工作上持之以恒,瞄准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十五"期间经济总量翻了两番,现代物流、国际贸易和工业加工三大产业全面发展,主要指标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位居全国保税区前列,在环渤海和中国北方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服务辐射和带动作用。
天津开发区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TEDA-TianjinEconomic-TechnologicalDevelopmentArea)于1984年12月6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建立,为中国首批国家级开发区。
“TEDA”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英文名称缩写,“泰达”是其音译。
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距离天津市40公里,距离北京国际机场180公里,距离天津滨海国际机场38公里,距离天津港5公里。
塘沽区
塘沽距天津市中心45公里,距北京160公里,素有"京畿门户"之称。
面积859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
塘沽拥有92.16公里海岸线,盛产近百种海产品,可供开发的土地120平方公里,滩涂130平方公里,宜于工业、仓储开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塘沽海、陆、空交通便捷。
天津港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有业务往来,定期班轮航线70多条,拥有目前我国北方最大的集装箱码头,是亚欧大陆桥国际运输线的起点之一。
汉沽区
汉沽是天津市的一个远市区,位于天津市东部,是天津通往东北三省的门户。
东距河北省唐山市50公里,西距天津市中心区60公里,距天津新港和经济技术开发区20公里,距石油产地天津市大港区90公里。
南濒渤海湾,北接宁河县,蓟运河由北向南流经区内,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辖区面积43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3平方公里。
汉沽有取之不尽的海洋化工资源。
辖区海岸线长32公里,盐业生产已有千余年历史。
现有盐田13933公顷。
有丰富的海淡水资源,生物资源,地热资源、石油资源。
大港区
大港土地面积1113.83平方公里,人口31万,拥有丰富的自然及劳动力资源,是天津市工业发展基地。
大港区是一个以石油、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精细化工为主体,兼有农业、渔业、牧业、商业、旅游业的新兴卫星城。
大港区是中国石油化工基地之一,拥有众多国家大型、特大型企业,其中大港油田年产原油430万吨,天然气4亿立方米,天津石化公司原油加工能力600万吨,并生产聚酯切片和涤纶长短丝,天津联化公司年产乙烯14万吨及聚乙烯、聚丙烯等塑料产品。
开发布局
一轴、一带、三个城区、七个功能区
一轴
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游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
一带
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
三个城区
在轴和带的T型结构中,建设以塘沽城区为中心、大港城区和汉沽城区为两翼的宜居海滨新城
七个功能区
先进制造业产业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区、滨海化工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商业区、海港物流区、临空产业区(航空城)和海滨休闲旅游区以及若干现代农业基地。
发展概况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的东部临海地区,由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三个功能区及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组成,面积2270平方公里、2005年常住人口140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快速增长,外资大量进入,成为中国北方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1986年8月21日,小平同志在视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时指出:
“你们在港口和城市之间有这么多荒地,这是个很大的优势,我看你们潜力很大,可以胆子大点,发展快点”,并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
为落实小平同志指示,天津市在总结开发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于1994年市人大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的阶段性目标。
其基本构想是,以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为骨架,现代工业为基础,外向型经济为主导,商贸、金融、旅游竞相发展,形成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齐全、面向新世纪的高度开放的现代化经济新区。
十年来,滨海新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主动与国际经济接轨,不断完善投资条件,力争创造一流的投资环境。
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由1994年的112.4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1608.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8%。
十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3364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24亿元。
外贸出口由1994年的5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184.69亿美元,增长34.8倍。
工业总产值由1994年的213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3996.73亿元。
十年累计批准三资企业项目6300多个,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87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有70多家在新区投资。
新区已成为外商投资汇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经过十年不懈努力,昔日的荒滩如今已初步建成了以外向型为主的经济新区。
形成了电子通讯、石油开采与加工、海洋化工、现代冶金、机械制造、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等七大主导产业。
建立起多层次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人才创业基地,一大批国际知名的企业落户新区,一栋栋的高楼和工厂不断建成,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正在迅速完善,一个现代化海滨城市的面貌正在展现。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新区对外辐射和服务功能也不断增强。
2005年,天津滨海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3.31亿元,增长22.6%,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22.99亿元,可比增长34.1%,天津港2005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4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80万标箱,近70%的货物和60%的集装箱来自全国各地。
新区与国内各省市共签定经济合作协议2000项,吸引投资200多亿元。
上千家企业为新区产业直接配套。
滨海新区产业传递、对外服务和辐射功能日益增强,与周边地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
功能定位
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开发的意义
一是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利于探索新形势下深化改革开放的新经验。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各方面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有了一个基本框架,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对外开放中也面临不少新问题,坚持不懈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仍是今后的重点任务。
把握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新特点,发挥天津滨海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先行试验一些重大的改革措施,探索新的思路和发展模式,可以为全国提供有益的经验。
二是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有利于提升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背靠京津,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是我国北方大陆桥的重要出海口,是京津冀都市圈的海上门户,内陆腹地广阔,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增长潜力巨大。
推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可以促进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发挥比较优势,有效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三是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完善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关键是要促进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开放条件优越,是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依托。
天津滨海新区的开放开发,必将带动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地区的发展,从而促进沿海地区优化开发,带动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
四是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有利于探索新时期区域发展的新模式。
入世后过渡期即将结束,我国将在更大程度上融入国际经济,并将受到世贸规则的约束,原来特区和开发区等实施的一些优惠政策将逐步淡出。
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措施,放宽外资准入门槛,扩大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的竞争空前加剧。
因此,在新形势下,坚持高起点和国际视野,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特点,用新的思路和发展模式,推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有利于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探索出一条区域创新发展的新路。
五是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利于发挥天津市和滨海新区特有的优势。
滨海区位条件良好,交通设施健全,土地资源相对充足,近海油气等资源也比较丰富,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
同时,天津作为环渤海地区的特大城市,发展的潜力巨大。
加快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可以进一步发挥天津特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拓宽发展的空间,增强发展后劲,提升发展水平。
滨海新区“十大战役
“十大战役”涉及滨海新区的改革开放、科技创新、功能区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涵盖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加快南港区域建设,打造世界级重石化工业基地和我国北方重要的轻纺工业基地;
二、加快临港工业区建设,打造我国沿海高水平的重型装备制造业基地;
三、加快核心城区建设,打造具有改革开放前沿特点的现代化新城区;
四、加快中心商务区建设,打造于家堡金融改革创新基地和响螺湾商务商业聚集区;
五、加快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能实施、能复制、能推广的宜居生态新城;
滨海新区七个功能区
六、加快东疆保税港区建设,打造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程度最高、功能最齐全的保税港区;
七、加快滨海旅游区建设,打造我国北方知名的国内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高品位的休闲区;
八、加快北塘区域建设,打造具有我国北方传统小镇特色的国内外会议举办地和小企业总部聚集区;
九、加快西部区域建设,打造具有强大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高端企业总部经济区;
十、加快中心渔港建设,打造我国北方水产品加工物流产业中心和游艇产业发展基地。
未来发展规划
功能定位和战略目标
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不仅对天津,而且对推动中国北方乃至全国经济发展都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
新区具备了诸多发展优势和潜力。
区位优势
滨海新区地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地带和欧亚大陆桥的东起点,是中国与蒙古共和国签约的出海口岸,也是哈萨克斯坦等内陆国家可利用的出海口,拥有“三北”辽阔的辐射空间。
交通优势
滨海新区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发达,是连接海内外、辐射“三北”的重要枢纽。
同时拥有跻身世界20强深水大港的天津港,是中西部重要的海上大通道。
滨海国际机场是我国重要的干线机场和北方航空货运中心。
资源优势
在滨海地区有1199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建设的荒地、滩涂和少量低产农田。
渤海海域石油资源总量98亿吨,其中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2亿吨、天然气近2000亿立方米。
工业基础优势
滨海新区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开采与加工基地。
电子信息业名列全国前茅。
海洋化工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世界知名、全国领先。
石油套管产量跻身世界四强。
体制创新优势
滨海新区拥有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海洋高新区、出口加工区等一批功能经济区,已经建立了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政府管理体制和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在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培养了一批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和通晓现代管理的外向型人才
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津市 滨海新区 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