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文学试题参考答案.docx
- 文档编号:30742031
- 上传时间:2023-08-20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9.64KB
秦汉文学试题参考答案.docx
《秦汉文学试题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汉文学试题参考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秦汉文学试题参考答案
秦汉文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吕不韦门客集体撰写的《____吕氏春秋________》成书于秦王政八年(前239),这部著作体系完整,广泛吸收诸子百家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2.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___李斯_________),他的《谏逐客书》铺陈排比,纵横议论,逻辑性强,富有文采。
3.记载秦始皇巡游封禅的刻石铭文多出自(__________李斯__)之手,除《琅邪台》铭文外,都是三句一韵的特殊诗体,质实雄壮,对后世碑铭文有影响。
4.文坛在经历了秦代和汉初的沉寂之后,到西汉(____文帝与景帝________)时期作家群体再度生成,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生不已,人才辈出。
5.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以讲授儒家经典(___五经_________)为主,其中就有《诗经》这部文学作品。
6.西汉时期,解读(《 楚辞 》)是一种专门学问,例如武帝时的朱买臣、淮南王刘安都擅长此学,宣帝亦修武帝故事,深推重之。
7.汉宣帝时,宫中曾经用诵读奇文及自己作品的方法为宣帝的太子、亦即后来的元帝治病解闷的方法,这种精神疗法效果明显,不但太子得以康复,而且经他倡导在后宫形成了诵读( 王褒赋 )的风气。
8.诵读( 辞赋 )在汉代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是士人文化素养的标志。
9.因擅长文章辞赋而被录用的著名作家,武帝朝有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宣帝朝有王褒,成帝朝有( 扬雄 )等。
10.自武帝起,许多高官显宦都参与其间,成为西汉朝廷一大雅事的是创作辞赋,由此形成了向天子( 进献辞赋 )的制度。
11.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吴王刘濞、梁孝王刘武、( 淮南王刘安 )。
12.西汉武、宣、元、成诸帝都是文学爱好者,其中( 武帝 )还有诗赋传世。
13.淮南王群臣不但著书立说,而且还是一个从事( 辞赋 )创作的群体。
14.东汉后期,长期把持政权身居显位的( 外戚 ),大量招纳宾客,东汉许多著名作家都当过他们的幕僚。
15.“妄自菲薄”、“作奸犯科”出自(《 出师表 》)。
16.“披坚执锐”、“破釜沉舟”、“作壁上观”、“沭猴而冠”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
17.“茕茕独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出自《 陈情表 》。
18.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是《___过秦论__________》。
19.“疾虚妄”是王充名作《____论衡_____》的基本精神。
20.汉大赋在结构上常采用___主客问答体___________的形式。
21.张衡的《归田赋》属于东汉辞赋中的_______抒情小赋_____类型。
22.司马迁说他编纂《史记》的宗旨,是要“究天人之际,___通古今之变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______________。
”
23.《史记》的人物传记主要载录在___本纪_____、_世家_______和列传中。
24.鲁迅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____无韵之离骚________________。
”
25.赵晔的《_____吴越春秋_______》是东汉杂传的代表作。
26.______乐府______是汉代出现的一种合乐诗体。
27.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的是《______古诗十九首___________》。
28.游记、碑文等体裁肇兴于__东汉_______时期。
三、 名词解释
1.《吕氏春秋》:
》:
《吕氏春秋》是秦统一以前,由吕不韦召集他的门客集体编纂的。
全书由十二纪、八览、六论组成,后又简称为《吕览》,一共有二十余万字。
《汉书·艺文志》称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为“杂家”,即认为它是先秦以来阴阳、儒、墨等各家的折衷和调和。
《吕氏春秋》的编著目的,就是博采众说,为当时秦国正在进行的统一天下的活动作理论上的论证。
这部书文字朴素简练,和先秦其他的子书一样,有不少地方都是借用寓言故事来说理,因而富有文学的意味。
书中还保存了大量的先秦时代的文献和遗闻佚事。
2.汉赋:
汉代流行的文学体裁。
吸取《楚辞》、荀卿《赋篇》体制词藻、纵横家铺张的手法而形成。
有小赋和大赋之分,小赋多为抒情作品,大赋多写宫观园苑之盛和帝王穷奢极侈的生活,在篇末有时寄寓讽谏之意;间有辩难、说理之作。
为当时统治者所喜爱。
3.辞赋:
楚辞、先秦散文都是赋的源泉,其中楚辞的影响最直接,故称辞赋。
两汉辞赋盛行,经历了骚体赋、大赋、抒情小赋的演变。
它的文体是诗和文的综合体,其基本的一些文体特征:
1、从音律上说,有音节而不入乐,所谓“不歌而诵谓之赋”;2、从体式上说,骈散不拘,韵否不定。
类似散文、骈文、韵文之混合;3、从风格上说,善于铺陈夸饰,《文心雕龙》所谓“极声貌以穷文”;4、从组织上说,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便于反复渲染,驰骋铺张;5、从功用上说,继承儒家诗教传统,重视讽谏作用。
六朝骈文盛行,抒情小赋也演变为骈体赋,抒情和描写功能更强。
4.骚体赋:
汉赋发展的第一个时期是从高祖初年到武帝初年。
当时的社会是“大汉初定,日不暇给”。
封建统治者在思想文化上禁锢不严,儒家思想尚未占据统治地位。
从当时诸王纳士和著书的情况来看,西汉初年的文化思想还是比较活跃。
这一时期的辞赋,主要是追随楚辞的传统,内容多是抒发作者的政治见解和身世感慨之作,而在形式上与楚辞比较起来初有转变,但是不大。
这时较有成就的作家是贾谊、淮南小山和枚乘等。
贾谊有《吊屈原赋》和《鹏鸟赋》。
淮南小山有《招隐士》,枚乘有《七发》。
5.散体大赋:
汉赋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从西汉武帝初年到东汉中叶,约二百多年的时间。
这个时期的作家作品最多,尤其武帝、宣帝时代,汉赋达到鼎盛。
这个时期的赋作,内容大都描写汉帝国威振四邦的国势,新兴都邑的繁华,水陆物产的丰饶,宫室园囿的富丽以及皇室贵族的田猎、歌舞时的壮观场面等等。
一方面夸耀国势和一时文物之盛,充满了自豪的感情;一方面又对统治者挥霍享乐的行为流露出某些不满,进行委婉的劝谏和讽刺,所谓劝百而讽一。
主要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扬雄、班固等。
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是《子赋虚》、《上林赋》;扬雄有《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河东赋》等。
班固有《东都赋》和《西都赋》,合起来叫《两都赋》。
6.抒情小赋:
东汉中叶以后,是汉赋发展的第三个时期。
这一时期,汉赋从思想内容、体制和风格上都开始有所转变,那就是歌颂国势声威、美化皇帝、专以铺采摛文的散体大赋开始衰微,而反映社会黑暗、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开始兴起。
这一转变,主要是因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张衡是这一转变开始的代表作家,其后有蔡邕、赵壹、祢衡等人。
《归田赋》是张衡抒情小赋的代表作。
赵壹《刺世疾邪赋》也很有名。
7.纪传体:
纪传体是司马迁的《史记》所开创的史书体例,他以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构成一个完整的叙事网络,上自黄帝,下至武帝太初(公元前104-前101)年间,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
“本纪”除《秦本纪》外,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则是叙述国外和国内少数民族君长统治的历史。
其中本纪、世家、列传最具文学价值。
《史记》的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以类相从的原则。
在传记的体例上,有单传、合传、类传等类型。
各传之间血脉贯通,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8.互见法:
是《史记》传记选材写人的方法。
司马迁写人物并不是有事必录,而是有所选择。
为了既不伤害人物形象的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作者常常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的篇章中,用以积极地运用资料,为突出人物的特征服务。
司马迁使用这种方法的情况很复杂,有的注明,有的并没有注明。
如在《留侯世家》中有这样的话:
“语在项羽事中”、“语在淮阴事中”。
又如《项羽本纪》集中了许多重要事件突出他的喑噁叱咤、气盖一世的性格特征,传赞中虽有所贬责,但热情的歌颂、深切的同情却是主要的。
作者在本纪中没有过多地去批评项羽这个人物的缺点和军事上政治上的错误,而把它放在《淮阴侯列传》,借韩信之口说出。
9.《史记》:
原名《太史公书》,西汉司马迁著,共一百三十篇,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约于汉武帝太初元年至征和二年间(公元前104-前91年)撰成。
后其书有缺,元帝、成帝间褚少孙补撰《武帝纪》、《三王世家》、《龟策列传》、《日者列传》等篇,又附缀武帝天汉以后史事。
司马迁职居史官,据《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及诸子百家之书,利用国家收藏的文献,再加以实地采访的资料,取材丰富。
记事起于传说的黄帝,迄于汉武帝,共三千年左右,尤详于战国、秦、汉。
体裁分传记为本纪、世家、列传,以八书记制度沿革,立十表以通史事的脉络,为后世各史所沿用。
其中《陈涉世家》肯定陈涉起义的作用;《河渠书》、《平准书》和《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记述了少数民族的活动,都是本书的优点。
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在文学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
10.《汉书》:
东汉班固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创始于其父班彪继《史记》而作的《后传》,彪死,班固整理补充,撰成本书。
其中八表和《天文志》未成稿,由班固的妹妹班昭和马续续成。
本书体例大略与《史记》相同,惟改书为志,废世家入列传,并创《刑法》、《五行》、《地理》、《艺文》四志,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准绳。
本书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分一百二十卷。
它叙述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二百二十九年的断代历史。
本书包举一代,是研究西汉历史的重要资料。
其精华在于对西汉盛世各类人物的生动记述,由此全面地展示了西汉盛世的繁荣和时代风貌。
其中李陵、苏武的传记酣畅淋漓,悲壮沉郁,可与《史记》名篇媲美。
《汉书》的笔法严谨有法,形成了与《史记》截然不同的风格。
11.乐府:
“乐府”有二层含义:
一是指古代音乐官署,“乐府”一名始于秦。
秦及西汉惠帝时均设有“乐府令”,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
哀帝时废除,从此乐府机构消失。
东汉的黄门鼓吹署的职能大体相当于乐府。
二是诗体名。
魏晋以后,把乐府所唱的诗也称“乐府”,于是乐府便由机构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后人因此把词和散曲也叫做乐府。
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按照音乐的不同,将乐府诗分为十二类:
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歌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这个分类为后人所遵从。
汉代乐府诗的精华是民歌,它们大多保存在《乐府诗集》的《相和歌辞》中。
12.《孔雀东南飞》:
此诗最早见于陈朝时每个人徐陵编的《玉台新咏》,题作《古诗无名人为焦仲卿妻作》,后人常取此诗首句,称为《孔雀东南飞》。
是汉乐府中最长的叙事诗,也是中国叙事诗的代表作。
它讲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因受到礼教迫害而被迫分离,最终双双殉情的爱情悲剧,深刻揭露和鞭斥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对诗中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和反抗精神寄予同情和赞扬。
诗的结尾以幻想的形式对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予以描绘和歌颂。
作品展现了很高的叙事技巧,人物刻画曲尽其妙:
刘兰芝的贞刚、焦仲卿的温厚、焦母的霸道、刘兄的势利,无不入木三分。
此外,个性化的对话和恰如其分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
情节双线交叉,结构谨严,剪裁得当。
它的出现标志着汉乐府中的叙事诗发展到了高峰。
本篇在《乐府诗集》中属《杂曲歌辞》。
13.《古诗十九首》:
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东汉末无名氏所作的十九首五言抒情诗。
非一人一时之作,但因其相似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而被编辑在一起。
其题材不出乎游子思妇的离情别思与失意士人的羁旅愁怀、坎懔之悲。
其主题紧紧围绕着人生短暂和对死亡的忧惧而展开,诗人或渴望青春爱情,或渴望功名和物质享乐,从努力实现人生不朽到满足于耳目口腹之欲,都是为了达到战胜死亡的目的。
其艺术表现手法既继承了诗、骚的比兴传统,又吸取了汉乐府五言诗的长处。
总之,哀婉、感伤、忧惧和狂放的情感以及沉重的人生哲理思索及其率真的表达,都具有强烈的震撼力,故刘勰称其为“五言之冠冕”。
14、七体:
枚乘的《七发》辞藻繁富,多用比喻和叠字,以叙事写物为主,是一篇完整的新体赋,标志着汉赋体制的正式确立。
自此以后以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文体,号称“七体”,后世作家时有模仿。
四、简答
1、简述李斯《谏逐客书》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答:
文章鉴于当时秦王驱逐非秦人士,作者先叙述秦自穆公以来皆以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若无客的辅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然后列举各种女乐珠玉虽非秦地所产却被喜爱的事实作比,说明秦王不应该重物而轻人。
文章辞彩华美,排比铺张,音节流畅,理气充足,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兼具汉代辞赋之丽。
末尾作结,指出秦人“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的危害,有极强的理论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
《谏逐客书》最精彩的是中间一段,语辞泛滥,意杂诙嘲,语奇字重,兔起鹘落,可谓骈体之祖。
2、简述汉代文学样式的嬗变。
答:
1、汉赋介于诗歌散文之间,并对诸种文体兼收并蓄,借鉴楚辞主客问答形式、战国策的铺张恣肆文风、先秦史传文学叙事手法以及诗歌的表现方式。
枚乘《七发》是其正式形成的标志,司马相如代表最高成就。
汉赋四大家。
张衡《归田赋》开创抒情小赋先河。
2、骚体赋,学习模拟屈原等楚辞体而作,如果说汉赋重在正面赞颂讽喻,而楚辞类赋重在咏物抒情而且多发抑郁之情。
如贾谊《吊屈原赋》3、叙事散文:
《史记》《汉书》到《吴越春秋》,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碑文:
品评人物,裁量公卿风气影响的结果;最早较为完整的游记:
马第伯《封禅仪记》;政论文:
贾谊、晁错在汉初的政论。
4、五言诗:
叙事《孔雀东南飞》;抒情《古诗十九首》。
3、简述枚乘《七发》的结构特征及其对汉代大赋的影响。
答:
《七发》是汉代新体赋的标志,这主要是改变了骚体赋的传统,让汉赋偏离诗歌的体制而倾向于散文。
在表现形式上,它确立了主客问答的体制,这主客是虚构的人物,是他借以表现自我思想的工具,加上《七发》说七事(音乐、饮食、车马、游览、田猎、观涛、要言妙道)以“卒章显志”,从而对以后汉赋的结构产生了巨大的指导意义,很多人仿效《七发》,故有“七体”的流行。
如傅毅的《七激》、刘广世的《七兴》、崔骃《七依》、李尤的《七款》、张衡的《七辩》等。
同时,正像文学史所说,“《七发》在体制上沿袭《楚辞》的《招魂》和《大招》,都是大肆铺排饮食之盛,歌舞之乐、女色之美以及宫室游观鸟兽之事。
区别在于,《招魂》和《大招》的上述铺排对象都是作为正面人物出现,以此诱导游魂的回归;而《七发》则把上述铺排对象作为否定性因素加以处理,是对贵族公子养尊处优生活方式的批判。
”在表现方法上,它的铺陈夸饰从不同的方面展开,恢闳博大的气象充分显示了枚乘的想象力,也启示了后来的汉赋作家。
在表现风格上,《七发》和以后的汉大赋(主要是游猎京都赋)有所不同,它的语言较有生活的气息,不像以后的汉大赋在铺述中获取了一种基本的套路,反而显得板滞了。
4、汉代作家群体的持续生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1、官学与私学讲授儒家经典,其中文学性著作如《诗经》得到广泛传播;同时汉代初期以来好楚声,从而造成社会上普遍诵读辞赋的习气。
2、汉代的人才录用制度中不仅重视经通行修,有时也录用文士。
3、诸侯王多喜欢招纳文士,当时著名者有吴王刘濞pì、梁孝王刘武、淮南王刘安。
《汉书》:
“汉兴,高祖王兄子濞于吴,招致天下之娱游子弟,枚乘、邹阳、严夫子之徒兴于文、景之际。
而淮南王安亦都寿春,招宾客着书。
而吴有严助、朱买臣,贵显汉朝,文辞并发,故世传《楚辞》。
”;作为文学爱好者的帝王参与文学创作,如汉武帝好赋并亲自制赋,并形成了自武帝起向天子献赋的制度;外戚招纳宾客,让文人成为幕僚。
4、文化机构的设立为文人生长创造条件:
西汉的乐府,一方面收集歌词,一方面制作歌词;后汉的洛阳东观,主要是一批学者从事于经典校雠,闲暇之余从事于吟唱;灵帝时期在洛阳设立的鸿门都学,是皇家学校,专学习辞赋书画。
5、游宦风气,为作家群体生成注入活力。
5、《史记·项羽本纪》中“垓下之战”如何描写英雄末路的悲哀?
答:
第一层:
在垓下被围,美人帐中作歌,英雄与美女惺惺相惜,渲染浓郁的悲剧氛围,表现出作者对项羽的怜惜之情。
第二层:
东城之战,再次表现了他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表达了对项羽绝世才华的爱惜。
同时也表现了项羽失败的主观原因,是对自己的失败不能自责,反而怨天尤人,同时通过被田父欺骗,也表现出项羽的失败客观上在于不得民心。
第三层:
乌江自刎是项羽一生中最悲惨,也最壮烈的一个场面。
宝马酬知己,头颅赠故人,义不过江东,司马迁用浓墨重彩表现英雄悲壮的死,并把这种英雄气概同汉朝军队的贪生怕死形成鲜明的对比,让项羽最后一次展现性格中光辉的一面,并最终完成了这个悲剧人物的描写。
6、举例说明《史记》强烈的抒情色彩。
答:
(1)鲁迅先生曾盛赞《史记》为“无韵之离骚”,含义之一就是指这部著作的强烈的抒情性而言。
《史记》是一部饱含着作者激情的文学著作,司马迁主要是要通过写史来表现他的政治理想。
《史记》中有的作品通篇像一首抒情诗,如《伯夷列传》、《屈原贾生列传》。
《史记》中这种全篇都像一首诗的作品虽然不多,但一篇之中有一个或几个抒情段落的篇章则是很多的。
有些段落中,作者还特意引入一些歌谣谚语,特别是那种让作品人物“自己”的即景作歌,突出地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
如《刺客列传》荆轲在易水送别时作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史记》的文章常常夹叙夹议,这些议论往往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写到廉颇失势时,作者借廉颇与宾客的对话抒发了他对世态炎凉、人情淡薄的感慨。
(3)《史记》语言的总体风格是朴拙、浑厚、气势沉雄,这种特点在那些记述悲剧英雄人物的篇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项羽本纪》、《伍子胥列传》、《荆轲列传》等就是如此。
7、试分析《汉书·苏武传》的思想和艺术。
答:
《汉书》中写得最好的人物传记是《苏武传》。
他表扬了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尚品德。
文章通过许多具体生动的情节描写和鲜明的对比,突出地表现了汉使臣苏武不畏强暴、不为利诱、受尽折磨、宁死不屈的民族英雄形象。
如李陵劝降时,表现发苏武始终如一凛然不可侵犯的严正态度,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尽管李陵动之以情义,诱之以利害,娓娓动听,但苏武却丝毫不为所动。
他的言语不多,却字字有力,表现出为国家宁愿肝脑涂地的坚强信念。
因此,当苏武说出“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的话时,李陵竟不禁自惭形秽而喟然叹息地说:
“嗟乎!
义士!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两相对照,形象异常鲜明生动。
最后写李陵送苏武返汉,虽只写了李陵向苏武表白自己内心悲痛的一段谈话,但其中流露的重个人恩怨得失而轻国家民族的思想,两相对照,却更加反衬出苏武留居匈奴十九年坚持民族气节的高尚品格。
《苏武传》正是通过这些情节描写、生动的人物对话和鲜明的对比,绘声绘色地表现了苏武这个人物的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他在迫害之下和诱降面前的大义凛然的不屈态度,真可以说是高风亮节。
苏武的事迹是十分激动人心的,而班固的文章也写得可歌可泣。
8.简述《陌上桑》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答:
思想上:
《陌上桑》则是通过面对面的斗争歌颂了一个反抗荒淫无耻的五马太守的采桑女子秦罗敷,塑造了一个美丽、勤劳、机智、勇敢、坚贞的女性形象。
汉时太守,照例要在春天循行属县,说是“观览民俗”,“劝人农桑”,实际上是“重为烦扰”。
《陌上桑》揭露的正是当时太守行县的真象,所谓“重为烦扰”的一个丑恶斋,是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的。
艺术上:
《陌上桑》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罗敷和使君的对话,表现出罗敷的机智与勇敢。
形式上是五言体。
《陌上桑》从精神到表现手法都具有较明显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因素。
诗中的主人公秦罗敷,既是来自生活的现实人物,又是有蔑视权贵、反抗强暴的民主精神的理想形象。
在她身上集中地体现了人民的美好愿望和高贵品质。
正是这种疾恶如仇的现实主义和追求理想的浪漫主义的这两咱精神有有机结合,以及现实主义的描写和浪漫主义的夸张虚构这两种艺术方法的相互渗透,才塑造出罗敷这一卓越的形象。
9、《史记》一书的体例。
答:
《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方面的极其宝贵的贡献。
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本纪”除《秦本纪》外,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则是叙述国外和国内少数民族君长统治的历史。
《史记》就是通过这样五种不同的体例和它们之间的配合和补充而构成了完整的体系。
它的记事,上自黄帝,下至武帝太初(公元前104-前101)年间,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
10、简述五言诗的起源。
答:
五言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与其它诗歌样式一样,也是从民间产生的。
早在四言诗盛行的时代,五言诗就已经开始萌芽,《诗经》中的四言诗中偶然杂有五言诗句。
到了春秋末期,楚国的《孺子歌》、秦始皇时的《长城谣》等,已可看作是五言诗的雏形。
西汉时,五言的歌谣越来越多,自汉武帝以后,五言歌谣被大量地采入乐府,成为乐府歌辞。
它们有不少的新故事以及相当的艺术技巧,逐渐吸引文人们的注意和爱好。
文人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开始模仿起来,于是就有了文人的五言诗。
最早的文人五言诗当是班固的《咏史》。
歌咏缇萦救父的故事。
虽“有感叹之词”,但“质木无文”,缺乏形象性。
文人模仿民歌创作的五言诗当以辛延年的《羽林郎》为著名,它是模仿《陌上桑》而写的。
东汉桓、灵之际的《古诗十九首》则标志着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成熟。
这便是五言诗的起源。
五言诗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11、文人创作的五言诗究竟产生于什么时候。
答:
文人创作的五言诗究竟产生于什么时期呢?
它的首创者又是谁呢?
对个问题看法很不一致。
有人认为是枚乘、卓文君、班婕妤、李陵等人是文人五言诗的创始者,但是考察当时诗歌发展的情况,证明这些说法并不可靠。
比较可信、而且得到公认的说法,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班固写作的《咏史》。
这首诗的内容写的是汉文帝时孝女缇萦为赎免其父亲的刑罚请求没身为奴婢的故事。
这首诗只是老老实实地叙述事实,缺乏诗歌应有的形象性,所以显得枯燥,缺乏文采。
这说明文人运用这一新体还很不熟练,因而不免幼稚。
但从表现形式看,这已经是一首典型的五言诗了。
班固以后,作这种新诗体的逐渐多起来了,如张衡的《同声歌》、秦嘉的《赠妇诗》、赵壹的《疾邪诗》二首,比班固的《咏史》已有长足的进步。
这些都是有作者姓名的完整的五言诗。
此外还有一些无名氏的作品,如《古诗十九首》,以及曾经被误认为苏武、李陵的一些作品,大概也产生于这一时期,就是产生于班固以后的东汉时期。
特别是《古诗十九首》这一组诗,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艺术成就。
12、《古诗十九首》的艺术表现以及其情感内容。
答:
《古诗十九首》反映的思想内容就很复杂。
有写热中仕宦的,如“今日良宴会”;有写游子思妇的,如“行行重行行”;有写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如“驱车上东门”;有写朋友交情淡薄的,如《明月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秦汉 文学 试题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