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数学听课记录.docx
- 文档编号:307334
- 上传时间:2022-10-08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0.21KB
六年级下数学听课记录.docx
《六年级下数学听课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数学听课记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下数学听课记录
六年级下数学听课记录
六年级下数学听课记录一
教学设计:
一、复习
1、口算。
(教师说算式,学生口算)
2、笔算(出示一个不进位加法算式,学生列竖式计算)。
二、探索新知
(―)
1、出示课本14的情景图。
2.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
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二
(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1.尝试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
35+37=?
2.交流算法,指名学生说口算的过程。
3.图式结合,探究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1)学生操作摆小棒。
(2)组织学生交流,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3)尝试列竖式计算,理解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
弄清为什么“5”与“7”对齐?
(相同计数单位的数)
(4)PPT演示列竖式,进一步明确“个位与个位对齐,先从个位上的数加起”的道理。
4.即时练习。
师生小结: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三、巩固练习
(一)教材第14页“做一做”。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意,独立列竖式计算。
2.集体交流。
第3小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ppt显示的第15页第5题,找错误。
四、课堂总结
(一)回顾小结,完善课题。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利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计算时,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是否满十?
听课有感:
1、周老师整节课的教态自然,调动了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整节课感觉老师的节奏不紧不慢,很有耐性。
3、本课周老师未能突破难点和突出重点,没有板书。
建议:
1、课前为了方便练习竖式,老师提前给每个孩子准备草稿,让孩子养成打草稿的好习惯。
2、这节课的课题只是在课件上出现过,在后面的学习中就没有再出现过,所以一节课的课题还是很有必要板书出来,因为孩子看在眼里,才能记在心里。
六年级下数学听课记录二
一、导入:
1、生活中你在哪见过圆?
对于圆我们有没有深入学习的必要呢?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一下。
2、看见过方形的车轮吗?
(课件:
唐老鸭骑方形车轮的车子) 为什么笑呀?
(生述原因)
3、摸一摸手中的圆片,在桌上滚一滚,感觉怎么样?
(没有棱角) 我们说方形能给人以阳刚之美,那么圆形给人以曲线美,圆形是平面内一种封闭的曲线图形。
4、唐老鸭骑车时它的表情怎么样?
为什么会这样?
(不平稳) 学生模拟平稳着走路。
5、(课件:
小强骑车)车轮安装时该把车轴安装在什么地方?
(圆的中心) (课件:
小红平稳骑车)猜想为什么安在中心走起来就能平稳了?
(圆点到圆边的长度一样)
板书:
圆中心的一点到圆边上任意一点的线段都一样长。
6、指名指出课题中圆的圆边上、圆内、圆外。
二、新课:
下面我们来证实圆中心到圆上的线段都一样长。
1、可以怎么证明,师述方法,学生找手中圆的中心,找到后小组交流。
2、指名说是怎样找的?
谁用的是对折的方法?
能找到圆中心到圆上的线段吗?
能找到几条?
画出来。
圆里这样的线段有无数条。
3、证明这无数条线段一样长,你有什么方法?
小组讨论。
指名说方法。
4、边展示边指出定义:
圆心、半径(一样长、无数条) 能解释车轴为什么安装在圆心上了吗?
5、看圆形的折痕有没有比半径更长的线段的呢?
有什么特性?
自己来解决,完成“工作报告单”。
学生尝试,教师巡视。
全班对照报告单交流。
(通过圆心,两个端点都在圆上,叫直径,无数条,长度相等,和半径的关系,用字母表示)
6、回顾我们学到的这些知识是怎么得到的?
观察――猜想――实践――获得 提倡这种学习方法。
三、会画圆吗?
自己画一画。
指名板演画圆,师问生答:
每一步要做什么?
学生再画一个圆。
比较大小两个圆,为什么大小不一样?
(指出:
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
四、练习拓展:
1、体育课上要在操场上画圆,你打算怎么办?
2、生活中随处可见圆,圆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美感,欣赏课件:
有关圆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一种封闭的曲线图形
圆心O 圆中心的一点 半径r
圆中心的一点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都一样长。
直径d 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都一样长。
直径=2*半径 半径=1/2直径
《圆的认识》评课记录
圆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
陈老师在教学中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掌握圆的画法及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
学生获取知识兴趣浓厚,积极主动。
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一、从生活实际引入,并在进行新知的探究活动中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接着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圆。
课的开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学生很自然的说出是圆。
接着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圆形的物体。
然后让学生欣赏大自然中的圆形物体。
让学生知道圆在一切平面图形中是最美的。
课的结尾让学生讨论车轮为什么要制成圆的,车轴要装在什么地方并出示形象的动画,使学生具体的感知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学习目的教育。
二、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
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本节课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教学圆的画法时,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讨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学圆的认识时,老师注重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体验,自己产生问题意识,自己去探究、尝试,总结,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关于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半径的特征以及两者间关系的教学。
这应是本课的重点,我觉得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清晰的理解掌握概念、帮助其提升思维水平。
如:
在同一个圆中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它们的长度都相等吗?
在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学生在圆形纸片上通过画、量、折、比等操作活动中;怎样证明直径和半径的关系的讨论过程中。
这里的教学由于时间关系还不够细致,有待改进。
六年级下数学听课记录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应用圆柱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授课教师:
刘艳玲(解放小学206班)
课堂实录:
一、复习圆柱知识。
师:
我们学过圆柱,知道了哪些知识?
生1:
它有两个相等圆,一个侧面。
生2:
它的侧面展开图有可能是正方形或长方形。
生3:
它还有无数条相等的高。
……
师:
谁知道怎样求圆柱侧面积呢?
生:
圆柱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点评:
关于圆柱相关知识的回答,学生很积极有6名同学发言,教师能适时总结,及时跟进。
建议教师板书学生回答的纲要。
练习1:
补充条件,只列式不计算:
(用小黑板出示)
一个圆柱 ,高5厘米,它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
请你先补充条件,再列计算式子。
生1:
底面周长5厘米,S侧=5×5。
生2:
底面直径8厘米,S侧=3.14×8×5。
生3:
底面半径4厘米,S侧=2×4×3.14×5。
师:
S侧=ch=∏dh=2∏rh
点评:
练习1的设计很好,所需的三种情况,在一个题目中全部展现了,为学生下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只列式不计算,提高了时效。
二、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练习2:
(用小黑板出示)
一个圆柱形,底面直径6厘米,高1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厘米?
师:
谁来读一下题目,在题目中你知道什么,要求什么?
生1:
读题
生2:
我知道底面直径6厘米,高10厘米,求表面积。
师:
什么是表面积?
生:
S表=S侧+2S低。
师: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解答,谁愿意上黑板解答?
(两个学生上黑板练习,集体点评)
师:
运用圆柱表面积知识,还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板书课题:
圆柱表面积的应用)
点评:
通过已有知识,进行练习,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了充分准备,这个环节的教学承前启后。
学生读题后,列举所获得的信息,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得到了很好的练习。
这种方法学生的掌握很熟练,说明教师平时注重了这些方面练习。
三:
运用圆柱表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练习3:
(用小黑板出示)
做一个高6分米,底面半径2分米的无盖圆柱形铁皮水桶,大约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得数保留整数)
师:
请同学们读题,看你们知道些什么?
生:
已知高6分米,底面半径2分米。
求需要多少铁皮?
师:
你还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
生1:
没有盖子,只需要求一个底面。
生2:
得数保留整数,我觉得取材料保留整数要用“进一法”。
师:
保留整数我们学过“四舍五入”法,“进一法”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生2:
“进一法”:
就是小数点后面有数就进一。
师:
好的,我们就带着这些提示开始练习,我请两个同学上黑板练习。
学生练习后,师生集体点评。
师:
在生活中,我们会有很多事情需要应用圆柱表面积公式解决,但一定要灵活运用。
点评:
教师通过建立的知识进行练习,问题生活化。
学生关于“进一法”的说法很到位,学生的思维,随着练习坡度的增加,达到高潮。
四:
运用圆柱表面积知识,解决稍复杂的生活问题。
出示练习3:
出示练习六第七题:
“博士帽”是用黑色卡纸做成的,上面是边长30厘米的正方形,下面是底面直径16厘米,高10厘米的无底无盖的圆柱,制作20顶这样的“博士帽”,至少需要黑色卡纸多少平方分米?
师:
请同学们读题后思考,“博士帽”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求“至少需要黑色卡片多少平方分米”是求什么。
生1:
博士帽有一个正方形和一个无底的圆柱组成。
生2:
需要卡片多少平方分米就是求表面积。
生3:
需要把单位转换,平方厘米换成平方分米。
师:
同学们说的很好!
下面请你们推荐男女各一名上黑板比赛,看谁能得到“博士帽”
生:
我们推荐刘学敏和**
师生:
集体点评
点评:
“推荐”“慢点,”“得博士帽”等一些教学语言,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兴趣很高,教学效果很好。
五:
小结
师: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
我学会了求圆柱表面积的'公式。
生2:
我知道了“进一法”。
生3:
我知道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的生活中的问题。
……
师:
是啊!
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事物,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
课堂作业:
练习六第8、9题。
点评:
1、教师在课堂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思维围着学生转,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由学生解答,学生要注意的问题也是学生提醒。
2、为了突破教学中,学生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师课堂练习的设计做了充分的预判,练习的难度由简单到复杂,通过已有知识,进行练习,建立知识后再练习,再练习,呈坡度体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至高点,完成了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数学 听课 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