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道地过程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修道.docx
- 文档编号:30710586
- 上传时间:2023-08-19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0.48KB
证道地过程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修道.docx
《证道地过程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修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证道地过程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修道.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证道地过程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修道
证道的过程:
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修道
证道的过程:
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修道证得结果的方式
首先讲结果。
前面在戒学中讲到四种具足戒:
比丘戒、沙弥戒、居士戒、八斋戒。
以四具足戒为基础,进入大乘愿发心;要进一步发挥作用需要进入行发心,实践三十七处雍仲法,也叫三十七菩提分法,在十一普光地得到自利法身和利他两色身境界。
在尽所有和如所有智慧的了悟当中,似平常的大慈大悲延续当中,轮回不空为止去利益众生。
中观中讲到两种真理:
行一切善行,圆满一切资粮,利他而得两种色身;圣义好比虚空,明显的悟到无实有,圆满智慧资粮,得自利的法身。
尽所有和如所有等于是遍知,因为达到了十一地普光地,得到了利他利己的三身。
尽所有是显现的一切存在,如所有是对一切了如指掌。
在这种了悟中以无间断延续的大慈悲,轮回不空度化众生。
雍仲三十七法在加行道、资粮道、见道和修道中圆满。
资粮道资粮道分小、中、大。
小资粮道时,以道与非道的分析智慧修行,是四念住。
《兰觉》讲:
“念属于智慧,住是在智慧认识的状态中安住。
”比如刚开始用智慧分析色身,以智慧了解当中也是在念当中安住,消除对色身的执着,认识到色身的变化,消除我们对白发和皱纹的恐惧,消除对身体任何一部分产生不适所带来的恐惧和不接受。
类似的,对感受和无常的意识,对不太快乐的感受,对像跳蚤一样不稳定的意识,对意识及行为聚集的一切现象都观为法无我。
对境为五蕴,把五蕴观为法无我,法无我其实就是去用智慧观察,而不是盲目的认为是这样或那样,或者只是一个具体的组合上用抽象的概念去观察。
这时认识到法我无,认识到五蕴的和合、相互依赖。
这时不仅仅是在观,而且是住,念住。
住就是我们有意念去行动,真的看为五蕴,蕴一定是堆积的,堆积一定是很多不同的因素组合形成,这决定它很脆弱,一点点组织或因素破坏,整体将受到影响。
这时不仅仅用智慧的念去认识,而且真正的安住于这种现状。
任何时候我们看色蕴,感受外在的现象都用这样的方式,而不用习惯性的方式去感受和跟随。
不仅念很重要而且住更重要,意念的实践与行动是念,佛教中经常把“住”说成“安住”,“安”是平静,“住”是这么看待,所以带有一点“止”,止观中的止。
我们已经用智慧的念认识到现状,因此不能再习惯跟从,念住的关系就是这样。
对自身的五蕴去念住修行,这是小乘的方法,大乘的方法不同,是用自他一切的五蕴为对境去观修。
了悟空性。
在安住当中是无生空性,在回收时观一切为幻象,分两种。
一种是安住与平静,把一切视为无生,完全把一切的根本——意识,认识为空性的状态当中,是无生的空。
为什么叫无生?
它里面没有太多的行动,不像原来外在的一切现象连接起来。
忘我,忘掉了我们一直以来认为我的作用,即六根。
在忘我的状态中,六根诸蕴没有起到与外在连接的作用,没有产生,所以是非生、无生空。
我们六根不工作了,忘我了。
在回收时,这一切都是幻象,幻景而产生的。
必须明白这个,不然很多人误以为了悟空性的状态中外在现象就不存在了,其实一切还在。
我们还要吃饭,去别的地方还要坐车,甚至还会想要一辆好车。
虽然我们五官的认识没有跟它连接起来以后一切可以不存在,但在相对世界当中加上我们的概念观点它又可以存在。
这就意味着存在要依靠我的认知,如果没有我的认知,至少它对我不存在,如果以依靠而存在,如果存在需要证明,说明它不是独立存在,不是稳定的存在,不是长久的存在,只是目前存在而已。
因此,最主要的问题不在于它是否存在,而在于我们用真实的眼光去感受一个固有的东西加以执着放不下。
从今天到明天,哪怕是一刹那它都在改变当中,不断地由于不同的因素使它变成不同的现状,可我们一直停留在一种认识状态当中,因此我们受苦、受累、受压迫、被毒害、被现象弄得团团转。
佛教总说空性,说不存在,有什么意义呢?
就在这儿,不在于是否存在,如果没有产生影响,它存不存在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而它恰恰严重地影响着我们。
我们不得不思考,甚至有了少许的了解之后我们禁不住去同情碰壁的人,禁不住去同情想从监牢出来的人,不禁会产生慈悲与怜悯。
安住与回收的时候对这种现象的认识很重要。
《极密经》讲:
“用念住的方式对身、意、受、法用智慧去观察时,念为重”,不然就没什么可住的,有点儿像止观中的观,观察事物的现状。
在小资粮道中我们了悟了四念住。
中资粮道的修行是断以及对治,用断与对治对道与非道取舍精进,叫四断证。
《空幻库》讲:
“四断证是:
未生的善法令生,已生的善法增长,未生恶法不生,已生恶法令断。
”就像我们整理仓库,不好的东西清理出去,好的东西保存下来而且尽量增加,外面不好的东西不要搬进来,外面的好东西搬进来,这是在做断与取。
用令生的善法和令增长的法把握自己时为小乘,对境为自他时为大乘。
比如对境是别人,去引导和唤醒别人的善,去鼓励别人具备的善,不去引发别人的恶,去帮助别人回避恶,在生活中这样善巧地去和别人接触,成为大乘菩提心。
大资粮道,无动安住在无我禅定的四神足。
《极密经》讲:
“四神足是:
愿、精进、心、行为。
欲定断行具神足,勤定断行具神足,心定断行具神足,观定断行具神足。
”
共十二法在资粮道陆续圆满。
加行道加行道:
修十法。
加行道分四段:
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法。
暖位与顶位对善法娴熟的五根:
对信念的虔诚、对修法喜乐的精进、不忘所修境象的正念、专心的禅定、辨别的智慧。
忍位与世第一法,消除五根对立的特别力量的原因称五力,修的方式看个人根器。
加行道五根和五力,虔诚、精进、正念、禅定、智慧五根。
五根五力在加行道圆满。
暖位快要到达见道,见道好比火,在见到火之前感到温暖的征兆,称暖位。
顶位,善根超出了动摇之地,快见道了。
见道是无我,已经是菩萨境界。
顶位,我们的善不受影响不动摇,有不退转的前兆。
具备五根,修行非常喜悦,没有强迫、劳累或痛苦的感受。
像一个人非常热爱一个职业一样,面对职业再辛劳也快乐,类似已经把幸苦、劳累转化成了快乐。
就像我们去锻炼身体,累得半死还挺高兴,因为接受、愿意,越精进越快乐。
一切境象总被正念观察着,正念成了监督者,很难逃过正念的眼睛,像鹰一样的盯着,没有逃避正念的角落。
这些认识,在禅定中安住。
辨认的智慧已经在非常详细的给予很多建议。
五力,五种力量把五根对立的一切消除,它具备这种特别力量。
忍位和世第一法强有力地消除对立,因为有了暖位和顶位的经验与认知,最后可以把反面的东西完全消除掉,具备这种能量,能量自然成为抵抗,反面的一切无法达到能量所及的围。
谁达到了暖顶,进入忍位和世第一法就具备了阻止的抵抗力,与五力抵触的一切不能进入。
比如,不虔诚、懈怠等等不可能存在了,一种强大的力量抵抗着。
境象中产生的永远都是正念,监督者寸步不离,恶的动念都没有机会。
没有起心动念,当下就是专注的禅定,没有办法不专注。
因为我们到了珍宝岛,想找一块普通的石头也找不到,同时不会因为菩提岛石头少而认为石头比珍宝更贵重,不会产生这样的误会。
智慧地知道我拥有的珍宝才是真正的稀有,现在稀有的东西(非正念)并不珍贵,因为我们不允许它在这里存在,所以才消失的,这是分辨的智慧。
消除对立面的五种力量在忍位和世第一位产生。
这些都是离于形式化的,完全是心里的认识、活动、工作,完全是精神的活动,当然也不偏离物质。
我们避免不了看到这外在世上一切现象的对境,对境象不断产生正念,而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我们还是能看到境象。
但是,我们的看法与以前不同了,也不需要那么用力了,自然当下就具备五力了。
这时我们准备走向见道,成为菩萨。
我们感叹,佛陀真是遍知,他不是展现自己的力量,只是把世界人类的观点、解脱的过程一一讲出来,而且作了明显的路标以免我们迷路,以免我们走上邪路。
他亲自体会,并把一切讲出来,我们还有什么看不清的呢!
加行道是五到七地,见道是第八地。
见道
见道修七雍仲支法:
道中的正念娴熟于境法;对外境的辨别思想有力,把实有意识烦恼消除;见道的精进把一切功德尽快的圆满;见道的喜乐增长正法的境象;见道的轻安使身心堪受善法;禅定使善心无动摇;平等舍消除对立的感受。
正念熟练于境法,正念境法把诸法辨认,消除了实有烦恼。
消除了粗重的看法、不理智的看法、习惯性认识,因此消除了实有的烦恼。
平常是不加仔细观察,不加分析,只是用宏观的、粗略的、概括性的、合自己意的、能暂时满足虚妄的看法去认识。
有人觉得烟酒好,有人觉得毒品好,有人觉得贪心好,很多事情人们没有分析,目光短浅使我们自己和后代都受到影响,缩短了世界的存在,缩短了人类的寿命。
我们无法从自己的行为、观点、概念和现在引以为荣的这些现象的魔爪中逃脱。
我们自己也是受害者,同样培养出不假思索的对应者,好比父母用昂贵的价格买了毒品,吸了感受不错,于是尽力推荐给儿女一样。
我们的正念熟悉于境法,境法是对烦恼对治的法,对实有的、粗略的、不加分析的、概况化的、适合自私就足够的现象的对治。
由于熟悉境法,可以消除这些现象,明智地看问题,很难被反面影响。
不仅如此,而且是精进的,使一切功德尽快增长圆满。
由于喜心,正法的境象就产生,直接看到了真正的面目,消除了显现。
正法的境象由于喜乐心不断增长,不断揭开外在现象的谜底,揭开面具。
这是喜心的作用,从加行道一直培养,最后增长正法境象。
轻安使我的身体与意念有基础、勇气和足够的条件担任起善法。
身体不会垮掉,心不会碎,不容易被外在的舆论压倒,反而会不断影响着他们。
因此,我有足够的力量、勇气、能力担当善法。
犹如大地母亲的胸怀一样,有无限的承载力,堪能承担大地上的一切善与不善的思想行为、任何物质。
禅定使善法、善心没有任何变化,不受影响,非常稳固,直接看到本性和任何事物的真面目。
这时候,任何东西都不能动摇,不能改变我的主义,改变我对善法始终的追求和我得到的经验。
平等舍把对立面的一切感受的大部队消除。
不然对立面的感受是巨大的力量,是个大部队,它永远在影响我们,因此我们需要平等舍。
修道
在修道中修八圣道支:
1.无边缘的见;
2.从执着实有的限制当中解放;
3.语言能展现见解;
4.熟悉离诸业障的行为;
5.不沾染邪命;
6.不被玷污;
7.无误、易于断除剩余的所断。
所知障,也是细微的业或俱生的业。
所知障很细微,和外在的人与事没有关系,只是八识上细微的影子,行者达到了很易断除这些。
8.指向清晰同时不是无念,无懈怠的禅定。
这是菩萨八法,在修道当中具足。
以上共三十七菩提支法(八圣道、雍仲七支、加行十法、资粮十二法),这三十七支法在四道上陆续圆满。
无修道
无修道,是四道的结果,只是命名为无修道,是异熟果,不是真正的道。
没有修的行为,超越十地,到了最高境界。
他的意念丝毫不生起烦恼、情绪不跟随外在升起,因此,随时随地都在非常清晰的指向当中。
同时没有任何失念,没有少许不在指向的状态下,没有少许在凡夫念上,没有少许认为自己在打坐,所以在正念上。
他不会观察外在或和人接触时又成了凡夫,他丝毫不离正念,不离指向,永远在禅定中而没有造作和困难。
具备寿,不沾染邪命,邪命是不正确的谋生方法,比如:
旁敲侧击,献媚,为获利而搅乱局面,类似的行为,离于一切障碍当然也就消除了一切邪命。
生活当中邪命是人类的共性,只有在无修道才能消除类似的观念,不然人会不知不觉地升起这种意念。
现在社会中是特别明显,自己的目的关联在不同的地方,我们想到利益就会抓住关联的对象,想尽办法拉近,使他产生对自己的作用,培养想象的状况,这是人类本能的共性。
在修道离于一切障碍时,会消除这样的观点,也真正消除了很多期待,完全消除一切期待后,不再认为自己盲目的期待都应该达成,进而消除了一切对食物欲望和不存在希望。
这不是说离开了社会,不是没有朋友,不是脱离了人类,不是回避了一切,而是自己的一切现象拥有与否一切很自然了。
不是因为希望和期待而来的,也不是拒绝的,因此拥有的一切变得非常真实,哪怕是一点点都起到很好的作用,没有担心。
因为本身一切就不是期待而来的,有什么就痛快用吧,不用想保修、保养、损坏之类的事。
东西不为难你,一切现象纯粹自然存在,你就去纯粹地享用,不用担忧。
这会导致我们用破东西、弄脏东西吗?
也不会,好的现象自然出现。
离于一切邪命,任何现象都不会为难我们,都不让我们期待和恐惧,我们变得很宽敞。
世界是无穷的,宇宙是无边的,我们的渴望也可以无穷,为了不变成失望,我将放下期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地 过程 粮道 行道 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