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第一轮课时跟踪检测题48.docx
- 文档编号:30700618
- 上传时间:2023-08-19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534.16KB
高考地理第一轮课时跟踪检测题48.docx
《高考地理第一轮课时跟踪检测题4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第一轮课时跟踪检测题48.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第一轮课时跟踪检测题48
阶段性测试题三(必修一 第三单元)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2014·四川成都二诊)下图是“南美洲部分地区图”,读图完成1~2题。
1.如果图中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则平原地区最可能出现( )
A.水土流失加剧 B.泥石流频发
C.土地沙漠化D.河流含沙量增大
2.下面四幅山地垂直植被带模式图中,与10°S附近西部山地相符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图示区域位于亚马孙平原,植被破坏会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多。
第2题,10°S附近西部山地沿海为热带沙漠气候,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东部基带为热带雨林带。
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示可以简单看作是“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
正确反映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是( )
A.①动物 ②绿色植物 ③O2 ④CO2
B.①动物 ②绿色植物 ③CO2 ④O2
C.①绿色植物 ②动物 ③CO2 ④O2
D.①绿色植物 ②动物 ③O2 ④CO2
4.上图可以说明( )
①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②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 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④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
3.A 4.D
解析:
第3题,动物均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所以①是动物,②是植物,植物的光合作用从大气圈中吸收CO2,制造O2,所以③是O2,④是CO2。
第4题,人类开发利用矿物燃料,可使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所以①②③④在“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中均有体现。
“厄尔尼诺”现象指南美洲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向西延伸,经赤道东太平洋至日期变更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高的现象。
正常年份,此区域东南信风盛行。
可是每隔数年,东南信风减弱,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升高,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结合材料完成5~6题。
5.“厄尔尼诺”年会使秘鲁渔业受损,下图表示“厄尔尼诺”年秘鲁渔场的关联图,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鱼类和海鸟大量死亡②上升流减弱
③浮游生物减少④营养盐类减少
A.①③②④B.②④③①
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
6.下列地理现象,可能与“厄尔尼诺”有关的是( )
①澳大利亚东岸干旱
②秘鲁沿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
③印尼森林大火
④2008年我国南方冰灾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5.B 6.A
解析:
第5题,“厄尔尼诺”年,秘鲁沿岸由于东南信风减弱,使得上升流减弱,营养盐类上泛减少,使浮游生物减少,鱼类和海鸟大量死亡。
第6题,在“厄尔尼诺”年,西岸由于气流上升减弱,澳大利亚、印尼等地干旱;而东岸荒漠地带却出现暴雨成灾、洪水泛滥。
2008年我国南方冰灾与“拉尼娜”现象有关。
(2014·南昌十九中月考)读图,结合我国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回答7~8题。
7.图中最能反映自然景观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的是( )
A.图中①—②—③的变化B.图中③—④—⑤的变化
C.图中①—③—⑤的变化D.图中①—⑥的变化
8.图中⑤处的天然植被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草原D.温带荒漠
答案:
7.B 8.D
解析:
第7题,图中横坐标从西向东表示热量和降水的变化是从高寒逐渐变为湿热,而纵坐标从北向南表示热量逐渐增多,所以图中最能反映自然景观干湿度地带规律(降水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逐渐减少)的是③—④—⑤的变化。
第8题,由上题分析可以得出③为森林带,④为草原带,⑤为荒漠带。
(2014·江西模拟)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三座山地纬度自低到高依次为( )
A.甲—乙—丙B.乙—丙—甲
C.丙—甲—乙D.丙—乙—甲
10.图中丙山苔原带缺失主要由于( )
A.纬度高B.海拔不够高
C.山脉南北走向D.地处内陆,降水少
答案:
9.D 10.B
解析:
第9题,山麓地区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的分布,海拔越低,其纬度越高。
第10题,苔原带的缺失是由于丙山所在的纬度低,当地气温高,而山脉的相对高度不够高,达不到苔原带所需要的较低温度。
下图为“某代表团的亚、欧、非考察路线和活动区域图”,据此回答11~12题。
11.导致沿途①和③、②和③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
c.地形d.洋流
A.ab、cB.ab、d
C.a、cD.b、d
12.从③→④→⑤体现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
答案:
11.A 12.A
解析:
第11题,①和③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其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①地受季风环流影响,③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两地因大气环流不同使降水存在差异。
③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同纬度的②地则为热带草原气候,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②地海拔高。
第12题,③→④→⑤纬度不同,热量发生差异,体现了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中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2014·北京西城模拟)下图示意“北半球某森林带分布上限海拔与经纬度的关系。
”据此回答13~14题。
13.该森林带分布( )
A.最南界线为25°S
B.最北界线为60°N
C.上限海拔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D.上限海拔最高可超过5000米
14.自沿海向内陆,引起该森林带分布上限海拔逐渐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B.地形
C.水分D.土壤
答案:
13.C 14.C
解析:
第13题,此图所示为北半球森林带的分布,其最北界线在60°N以北地区,上限海拔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最高接近5000米,故C正确。
第14题,沿海地区水分充足,森林带分布海拔较高,而内陆地区,降水少,森林带分布海拔较低。
读“海陆分布示意图(甲)和某地气压、气温年变化示意图(乙)”,据此完成15~16题。
15.甲图中与乙图所示气压、气温年变化状况相一致的地点最有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与甲图中①地相符的自然带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荒漠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
答案:
15.A 16.D
解析:
第15题,乙图中显示的地点在北半球(最热月在7月)且位于大陆上(北半球海洋上最热月在8月),①处地点符合。
第16题,①地地处高纬且位于大陆的内部,为亚寒带针叶林带。
下图为“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植物生长量四要素随纬度分布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7~18题。
17.图中代号与各要素对应正确的是( )
A.①—蒸发量B.②—降水量
C.③—植物生长量D.④—气温
18.影响②曲线在纬度20°附近发生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热量B.水分
C.植被D.土壤
答案:
17.D 18.B
解析:
第17题,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④为气温随纬度变化曲线,副热带地区晴天多,温度高,蒸发旺盛,③为蒸发量随纬度变化曲线,赤道地区植物生长量最大,副热带地区多沙漠,植物生长量较小,②为植物生长量随纬度变化曲线;赤道和中纬度地区降水量较大,①为降水量随纬度变化曲线。
第18题,纬度20°附近多为沙漠气候,降水少,植物生长量小。
读“某山垂直自然带谱”,回答19~20题。
19.该山可能位于( )
A.赤道附近 B.欧洲南部
C.内蒙古高原D.山东半岛
20.下列关于该山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迎风坡雪线高
B.背风坡雪线低
C.南坡高寒荒漠带范围小是因为降水较多
D.南、北坡的自然带类型相同
答案:
19.A 20.C
解析:
第19题,该山基带为热带雨林带,据此可判定该山可能位于赤道附近。
第20题,从图中可看出,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故A、B项错误;该山山麓地带南坡为热带雨林带,而北坡则缺失,因此南、北坡的自然带类型是不完全相同的,D项错误。
(2014·山东东营一模)读“我国不同纬度两座山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完成21~22题。
21.影响甲、乙两山高山草甸带分布的海拔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条件B.热量状况
C.经度位置D.海陆位置
22.甲山A坡缺失云杉林带,其主要原因是( )
A.相对高度小,云杉林难于生长
B.地处阴坡,热量不足
C.地处背风坡,降水少
D.土层浅,不利于云杉林生长
答案:
21.B 22.C
解析:
第21题,两山地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因而热量状况不同,导致同一自然带出现的海拔不同。
第22题,森林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条件,该山A坡在草原带与草甸带之间未出现森林,说明该位置降水较少,位于背风坡。
读下图,回答23~25题。
23.该地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 )
A.黄土高原地区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D.东北地区
24.下列河流流量曲线图符合该地区的是( )
25.该地区森林面积锐减对本地区的土壤和河流的影响主要有( )
①土壤腐殖质增多
②水土流失加剧,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
③河流含沙量减小
④降水多时易形成洪水,无降水时河流水量锐减甚至断流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
23.D 24.A 25.D
解析:
第23题,通过对图中信息如三面环山、温带季风气候、冻土、沼泽等的分析,可判断该地区为我国的东北地区。
第24题,该地区的河流一年中有两个汛期,其中夏汛是最主要的汛期,是雨水补给形成的;春季因季节性融雪补给而形成春汛。
第25题,植被的破坏会使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大,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大。
第Ⅱ卷(综合题 共5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指出从甲地到丁地所反映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
(4分)
(2)写出甲自然带的名称并说明其未横穿大陆的原因。
(4分)
(3)分析丙地气候的形成原因并从气候对地貌、水文、植被等要素的影响,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2分)
答案:
(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热量
(2)热带雨林带。
原因:
未横穿大陆是由于东部为东非高原,地势高。
(3)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及来自内陆的信风影响,再加上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作用,气候极其干旱。
由于水分不足,地表径流很少或有季节性河流,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强烈,形成大片沙漠和沙砾,动植物很少,从而体现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27.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3分)
(1)图甲中数码表示的自然带名称是: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4分)
(2)图甲中自然带从⑤~①表示的是自然带的________________规律和________________规律。
(2分)
(3)自然带②在南半球的同纬度有无分布?
为什么?
(2分)
(4)图乙是沿46°S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乙中A的自然带与图甲中的________(填序号)自然带相符;图乙中B自然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5)自然带⑤在________________洲分布最广,自然带④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中的________________地区。
(2分)
答案:
(1)寒带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纬度地带分异 垂直地带分异
(3)无分布。
因为南半球该纬度绝大部分是海洋。
(4)③ 温带荒漠带 位于西风带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
(5)南美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28.(2014·上海十三校调研)读“某山地的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图1),以及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图(图2)”,丁是该山地所属的高山气候区的范围,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图1中①、②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是________。
(1分)
A.山地常绿阔叶林、高寒荒漠
B.针阔叶混交林、高山草甸
C.高山草甸、高寒荒漠
D.高寒荒漠、高山草甸
(2)在南坡耕地和林地交界处,夏季的气温约是________。
(1分)
A.10℃ B.15℃
C.20℃ D.25℃
(3)比较该山地南、北坡森林类型在分布特点上的差异,并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4分)
(4)图2中,甲代表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丙代表的自然带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甲、乙两种气候类型差异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5)分析该山脉北侧形成许多世界著名滑雪场的主要自然原因。
(3分)
答案:
(1)C
(2)B
(3)南坡落叶阔叶林分布比北坡广,北坡针叶林分布比南坡广;南坡山地落叶阔叶林和山地针叶林分布的上限高度都比北坡高。
原因:
南坡气温高,光照充足;北坡气温低,降水多,环境冷湿。
(4)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5)山脉北部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冬季降雪多;山脉北部气温低,积雪不易融化,适合滑雪运动的地区多,可以滑雪的时间也比较长。
29.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27日在广州圆满闭幕,第17届亚运会将于2014年9月18日至10月4日在韩国仁川举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9分)
材料 广州与仁川的气候资料。
城市
年平均
气温/℃
1月平均
气温/℃
8月平
均气温/℃
年平均
降水量/mm
仁川
11.4
-3.1
24.9
1152
广州
21.9
13
28.4
1695.9
(1)珠江的航运价值巨大,试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说明其原因。
(3分)
(2)据表分析仁川与广州气候的差异并指出其主要影响因素。
(4分)
(3)广州与仁川的自然带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答案:
(1)珠江流域所处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长,降水多,河流水量充沛;冬季温暖,无结冰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水流平稳。
(2)差异:
广州1月、8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均高于
仁川,气温年较差小于仁川;广州年平均降水量多于仁川。
主要影响因素为纬度和(冬、夏)季风影响程度。
(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0.高山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森林生长的上限(图甲)。
限制林线海拔高度的最大因素是植物生长期的平均气温。
中国的高山林线与植物生长期平均气温8.2℃等温线大致重合。
读“中国高山林线海拔高度分布示意图”(图乙),完成下列各题。
(6分)
(1)攀登亚热带的高山,自山麓到山顶能够欣赏到的森林景观依次是________(填序号)(①针叶林 ②山地阔叶林 ③常绿阔叶林)。
形成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异现象的自然因素是________。
(2分)
(2)据图乙概括我国高山林线海拔高度的分布规律,并简要分析原因。
(4分)
答案:
(1)③②① 热量和水分(海拔)
(2)自南向北林线海拔高度逐渐降低,因为气温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西部地区的林线高于东部,因为西部地区远离海洋(大陆性比较强),植物生长季节气温高于东部沿海地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地理 第一轮 课时 跟踪 检测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