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总体规划.docx
- 文档编号:30697972
- 上传时间:2023-08-19
- 格式:DOCX
- 页数:43
- 大小:41.62KB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docx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咸新区总体规划.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指导和规范西咸新区建设,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新规划理念和发展模式,按照彰显文化底蕴、集聚现代产业、建设良好生态、统筹城乡发展、塑造城市形象的思路,充分发挥新区历史文化、生态水脉、资源要素和综合区位优势,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布局、集约发展等原则,把西咸新区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环境友好、设施现代、社会和谐、开放包容、彰显历史文化、产业有序集聚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构建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打造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级新区。
使西咸新区成为中国未来城市建设的典范,全面提升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品位。
第三条规划原则
以人为本、开放创新;城乡统筹、科学布局;生态低碳、集约发展。
第四条规划理念
组团布局发展、快捷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现代农业衬托,历史文化传承、城市特色塑造。
第五条规划范围
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西起茂陵及涝河入渭口,东至包茂高速,北至规划中的西咸环线,南至京昆高速,规划区面积88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272平方公里。
按照组团发展的格局,新区分为五个组团(组团名为暂定):
泾河新城:
包括泾阳县的泾干、永乐、高庄(部分)三镇和崇文乡,总面积146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47平方公里。
空港新城:
包括泾阳县的太平镇,渭城区的底张镇、北杜镇和周陵镇福银高速以北的区域,总面积141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36平方公里。
秦汉新城:
包括渭城区的正阳、窑店、渭城、周陵镇福银高速以南的区域,秦都区的双照镇,兴平市茂陵的周边区域,泾阳县的高庄镇(部分),总面积291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50平方公里,遗址保护区面积104平方公里。
沣西新城:
包括户县的大王镇,长安区的马王街道、高桥乡,秦都区的钓台、陈杨寨街道,总面积143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64平方公里,遗址保护区面积8.6平方公里。
。
沣东新城:
包括长安区的斗门街道、王寺街道,秦都区的沣东街道,三桥街道、六村堡街道西安绕城以西的部分,总面积161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75平方公里,遗址保护区面积13.3平方公里。
第六条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分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10—2015年,为启动实施阶段;
第二阶段,2016—2020年,为全面提升阶段。
第七条规划依据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相关法规与技术标准,依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等编制本规划。
第二章发展战略和目标
第八条发展定位
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
引领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建设的国家级新区;
彰显历史文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历史文化基地;
统筹科技资源的新兴产业集聚区;
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体化建设示范区。
第九条发展战略
以推进实现西咸一体化、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推动陕西加快发展为使命,传承历史文脉,突出生态理念,集聚新兴产业,统筹城乡发展,保护生态和谐,奠定新区组团发展的基本格局,实现新区与西安、咸阳主城区协同互补发展。
第十条发展目标
以全新的规划理念和发展模式建设西咸新区,使其成为中国未来城市建设的典范,全面提升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品质。
通过十年的建设,力争“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十年大跨越”,使西咸新区成为历史文化一脉相连、高端产业集群化发展、人居环境适宜优美、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基础设施完备均等、服务全国联通世界的城市特色功能新区,形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在西部具有强大积聚和辐射带动功能的一体化开发示范区。
第十一条发展规模
1、人口规模:
2015年城市人口150万人;
2020年城市人口236万人,其中泾河新城47万人,空港新城27万人,秦汉新城42万人,沣西新城53万人,沣东新城67万人。
2、用地规模:
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160平方公里;
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272平方公里,人均115.2平方米,其中泾河新城47平方公里,空港新城36平方公里,秦汉新城50平方公里,沣西新城64平方公里,沣东新城75平方公里。
第三章总体布局
第十二条空间策略
延续新区原有绿色生态基底,组团布局城市建设用地,增强区域内部分工协作,有机组织各个功能组团,构建组团式发展的现代田园城市格局。
第十三条发展格局
1、优化大都市发展格局,构建大都市“核心区+城市组团+外围组团”的空间发展格局,形成新的城市形态。
2、通过“两环六放射”的快速交通廊道,构建国际化大都市主城区与外围组团高效便捷的交通联系。
外围
组团
交通联系方式
通勤
时间
距离
户县
规划期内以西咸环线、京昆高速、西成高铁及西余铁路为主,其他道路为辅。
15
分钟
15
公里
蓝田
规划期内以西咸环线、福银高速及关中城际铁路为主,其他道路为辅。
30
分钟
26
公里
临潼
规划期内以西咸环线、连霍高速、关中城际铁路及地铁一号线延伸段为主,其他道路为辅。
20
分钟
15
公里
阎良
规划期内以西咸环线、京昆高速及西阎城际铁路为主,其他道路为辅。
远景规划将城市轻轨3号线向北延伸至阎良。
30
分钟
40
公里
三原
规划期内以西咸环线、包茂高速及关中城际铁路为主,其他道路为辅。
远景规划将地铁2号线延伸至三原。
20
分钟
30
公里
兴平
规划期内以西咸环线、连霍高速、陇海铁路及关中城际铁路为主,其他道路为辅。
远景规划将轻轨3号线延伸至兴平。
20
分钟
30
公里
高陵
规划期内以西咸环线、京昆高速及关中城际环线为主,其他道路为辅。
远景规划将城市轻轨延伸至高陵。
15
分钟
23
公里
3、新区作为大都市新的城市核心,根据《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辐射三原、户县、兴平、高陵等城市外围组团。
4、通过公路及轨道交通网络,构建新区与外围组团高效便捷的交通联系。
至三原:
通过包茂高速、包茂复线、西咸环线、省道208、咸铜铁路、关中城际铁路环线,远景规划将地铁2号线延伸至三原;
至户县:
通过西咸环线、京昆高速、国道310、西三环、草堂快速路、西余铁路、西成高铁。
至兴平:
通过西咸环线、连霍高速、省道103、西宝城际、陇海铁路,远景规划将轻轨3号线延伸至兴平。
至高陵:
通过西咸环线、京昆高速及关中城际环线,远景规划将城市轻轨延伸至高陵。
第十四条空间结构
以“大开大阖”的空间发展模式,并沿承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空间结构,构建新区“一河、两带、四轴、五组团”的空间结构。
通过两条帝陵遗址带,渭河、沣河、泾河三条生态景观廊道,以及组团间的楔形绿地为分隔,形成“廊道贯穿、组团布局”的田园城市总体空间形态。
一河:
以渭河为纽带,渭河两岸集中高端服务业,着力构建横贯东西的百里渭河生态长廊,建设大都市渭河核心区带。
两带:
沿五陵塬遗址,构建渭北帝陵风光带;沿周秦汉都城遗址带,构建周秦汉古都文化带。
四轴:
沿正阳大道拓展城市功能,对接西安钟楼南北线,共同构建大都市南北主轴带;以沣泾大道为轴带,对接大都市开发区经济发展带;以红光大道为轴带对接大都市东西主轴带,完善大都市的发展格局;以秦汉大道为轴带,连接秦咸阳宫与汉长安城遗址,构建大都市秦汉文化主轴带。
五组团:
泾河新城、空港新城、秦汉新城、沣东新城和沣西新城。
第十五条用地布局
沿帝陵遗址带、古都历史文化带、渭河、泾河、沣河景观廊道形成开敞空间,在组团内集中布置建设用地。
形成“疏密相间”的用地布局。
居住用地分片区布置,强化片区间隔离绿化;
公共设施用地分级配置,渭河北岸及沣河西侧配置新区级公共设施,各组团内合理布置功能完善的公共设施;
在泾河两岸、机场东侧及沣西组团布置一、二类工业用地;
在机场西侧、泾河新城东部布置仓储用地;
结合塬、河流、交通线布置各类绿地。
第十六条空间管制区划
1、禁建区
指河湖湿地等原则上禁止任何城市建设行为的地区。
主要包括:
渭河、泾河、沣河河道及两侧绿地,渭北五陵塬历史遗址保护区、阿房宫遗址、沣京遗址、镐京遗址,昆明湖及周边绿地,区域性生态廊道,区内国道两侧15米范围以内,高速公路和铁路两侧50米以内范围,市政基础设施走廊及基本农田和外围农田。
2、限建区
指需限制建设活动的区域,在确保自然生态安全的情况下,适当预留重点项目的发展空间。
主要包括:
区内高速公路和铁路两侧50米以外、200米以内的区域,咸阳国际机场净空要求的限制范围内及区内的各类绿地。
3、适建区
指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地势相对平坦、没有其它建设限制条件的区域,或采取一定工程措施后可进行开发建设的区域。
主要包括:
咸阳机场周边区域、泾河两岸区域、渭河北岸1500-3000米范围内、渭河南岸大部分区域。
4、已建区
指实际已开发建设并集中连片、基本具备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地区。
第十七条空间管制措施
根据空间管制区划,分别制定管制要求。
1、禁建区管制要求
禁建区范围内禁止城镇建设行为,处于历史遗址保护范围内的违法建设须限时拆除。
2、限建区管制要求
限建区范围内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前提,制定相应的建设标准,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和开发强度。
对基本农田严格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或占用,确需占用的必须经国务院批准,并进行占补平衡。
严格控制新区北部和西部的生态绿地、五陵塬、渭河、泾河、沣河等生态控制带以及组团隔离绿地等地区的开发建设行为,不得建设与生态无关的项目。
3、适建区管制要求
新区建设严格按照总体规划要求进行,优先满足基础设施用地和社会公益性设施用地需求。
4、已建区管制要求
区内建设必须遵循总体规划的要求,延续城市文脉和整体风貌,保持城市特色。
第十八条“四线”管制
1、城市紫线
(1)紫线范围
新区范围内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界限为紫线控制范围。
(2)紫线管制
在紫线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
违反保护规划的大面积拆除、开发;对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格局和风貌构成影响的大面积改建;损坏或者拆毁保护规划确定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修建破坏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占用或者破坏保护规划确定保留的园林绿地、河湖水系、道路和古树名木等;其他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构成破坏性影响的活动。
在紫线范围内进行新建或者改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应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进行。
2、城市绿线
(1)绿线范围
新区范围内规划确定的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边界为绿线控制范围。
(2)绿线管制
绿线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建设;因建设或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绿线内用地的,必须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在绿线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限期迁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绿线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居住区绿化、单位绿化及各类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都要达到《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的标准;对于违反规定擅自改变城市绿线内土地用途,占用或者破坏城市绿地的,由新区规划、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城乡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
3、城市蓝线
(1)蓝线范围
蓝线控制区域主要为渭河、沣河、泾河等河流水体的防洪制导线以内。
(2)蓝线管制
蓝线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
违反城市蓝线保护和控制要求的建设活动;擅自填埋、占用蓝线内水域;影响水系安全的爆破、采石、取土;擅自建设各类排污设施;其它对城市水系保护构成破坏的活动。
在蓝线内进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新区规划。
在蓝线内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应当依法向建设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城市规划许可,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手续。
4、城市黄线
(1)黄线范围
包括区内的综合交通枢纽、水厂、污水处理场、电厂、区域变电站、电信端局、热电厂、区域锅炉房、天然气门站等市政基础设施。
(2)黄线管制
在黄线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
违反城市规划要求,进行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建设;违反国家有关技术规定进行建设;未经批准改装、迁移或拆毁原有城市基础设施;其他损坏城市基础设施或影响城市基础设施安全和正常运转的行为。
迁移、拆除黄线内城市基础设施的,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手续。
对于违反黄线管制要求者,依据《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四章用地规划
第十九条居住用地
布局原则:
组团布置、宜居舒适、设施完善。
在新区5个组团中,共规划47个居住区,每个居住区约5万人。
新区规划居住用地6588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24.2%,人均居住用地面积27.92平方米。
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占新区住房总面积的比例在30%以上,且在新区各个组团均有一定的分布。
第二十条中、小、幼儿园布局
按照居住区规模,配置47所中学,每所占地4公顷。
配置118所小学,每所占地2公顷。
配置236所幼儿园,每所占地0.4公顷。
第二十一条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布局原则:
兼顾区域、分类配置、分级均衡。
公共服务设施分三级布置,形成2处新区级、5处组团级、多处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构建多层次、网络型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规划公共服务设施总用地474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17.4%,人均20.08平方米。
第二十二条科研中心布局
规划形成超过52个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
第二十三条体育设施布局
规划28个体育场馆;沿渭河景观带建设若干大型市民体育健身场所;结合社区建设,配套居民健身设施。
第二十四条医疗设施布局
医疗设施分三级布置:
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站。
布置22处综合医院(400床),每处用地4.5公顷以上。
布置56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处用地0.25公顷以上。
布置180处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处用地0.08公顷以上。
第二十五条工业用地
布局原则:
依托交通、分区布置、集约建设。
规划工业用地总面积345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12.7%,人均14.63平方米。
集中安排三处工业用地,其中:
机场周边,面积842公顷;泾河两岸(包茂高速以西),面积1908公顷;沣河西侧,面积582公顷。
适时搬迁、改造不符合新区总体规划的有关工业。
第二十六条仓储物流
规划仓储物流用地总面积154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5.7%,人均6.55平方米。
建设两个物流中心。
空港物流中心,面积773公顷;泾河物流中心,面积342公顷。
.
结合产业布置仓储用地,面积431公顷。
第二十七条地下空间开发
开发利用原则:
因地制宜、远近兼顾、综合开发、分期建设。
充分利用广场、绿地、公园、城市道路、体育场馆、大型公共建筑物、其它建筑物的地下空间资源,建设交通、商业、市政、人防等各类地下设施。
地下交通设施:
包括地下人行交通和地下停车设施。
地下停车空间主要为各类建筑配建停车库。
地下人行通道要与城市广场、城市中心、片区中心人流集散地段、城市交通干线穿越等系统相结合,统筹安排。
地下街:
用于连接各类地下设施,完善地下交通功能,加强与地面空间、地上公共建筑物间的联系,并成为城市商业空间的有机补充。
其他地下市政设施:
根据市政设施规划、地下空间利用的总体要求统筹安排,在城市建设空间密集地段以及旧城改造地段建设地下变电站、地下公厕等地下市政公用设施,在重要地段建设地下综合管沟等。
第五章历史文化保护与彰显
第二十八条文化彰显策略
以周秦汉历史遗迹和渭北帝陵历史遗存带为依托,以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环境融合为原则,梳理贯通城市文化脉络,发掘历史文化潜在的价值,彰显城市文化特色。
第二十九条历史遗存的保护
建设历史文化保护特区,保护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
严格按照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划定的保护范围内切实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建设活动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手续。
第三十条开发利用
延续大都市帝陵文化、秦汉文化、古都历史三条文化带,通过发掘与环境整治形成展示公园、博物馆和文化创意旅游产业集中区,与渭河生态景观带相呼应。
以汉长安城为纽带,连接渭北帝陵遗址带及周秦汉古都遗址带,建设国家级秦汉文化展示区和国际化大都市生态文化遗址公园。
第六章城乡统筹规划
第三十一条城乡统筹策略
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联动,均衡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发展。
第三十二条空间规划
统筹城乡空间要素,形成“城市组团+绿色廊道+优美小镇”的城乡空间格局。
划定城市用地增长边界,确定永久性生态用地规模。
在组团间的绿色空间,结合都市农业和生态旅游发展,建设10处文化旅游、农园风情、关中民俗和滨水休闲等生态田园特色小镇,和6处高容积率低密度开发的省级重点示范镇。
第三十三条产业发展
发展以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外向型农业为特色的都市农业、现代农业。
建设十个以上万亩标准农田、4处市民农园、若干花卉果蔬种植基地和景观林木基地。
第三十四条农村城镇化
按照集约节约土地和尊重居民意愿的原则,在城市建设用地内就近分片建设生活居住区,完善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将村庄集中转化为城市社区。
规划建设28个社区,安排居住用地800公顷。
第七章产业发展规划
第三十五条产业发展策略
按照“依托、整合、错位布局、集群化发展”的思路,着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低碳节能环保产业、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第三十六条产业发展方向
以科技、文化为支撑,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会展商务、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等产业,实现五个组团产业互补、错位布局、协同发展。
第三十七条组团功能与产业布局
泾河新城
功能定位:
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和循环经济园区。
主导产业:
以低碳产业为主,重点发展节能环保、高端制造业、测绘、新能源、食品加工和都市农业等产业。
空港新城
功能定位:
西部地区空港交通枢纽和临空产业园区。
主导产业:
以临空产业为主,重点发展空港物流、国际商贸、飞机改装维修、现代服务业、高端电子制造业、现代农业等产业。
秦汉新城
功能定位:
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秦汉历史文化聚集展示区和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生态田园示范新城。
主导产业:
以生态、文化和商业为主,重点发展秦汉历史文化旅游、生态休闲、行政商务、金融商贸、总部经济、房地产开发、纺织工业、现代农业等产业。
沣东新城
功能定位:
西部地区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基地和体育会展中心。
主导产业:
以高新技术和会展业为主,重点发展高新技术研发和孵化、体育、会展商务、文化旅游、现代农业、房地产开发等产业。
沣西新城
功能定位:
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兴产业基地和综合服务副中心。
主导产业: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重点发展信息技术、新材料、物联网、生物医药,以及行政商务、现代农业等产业。
第八章生态体系及绿地系统规划
第三十八条生态绿化策略
充分利用区内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以水为脉,贯通城市绿色廊道,打造都市绿心,营造都市绿色生态环境。
第三十九条生态格局
延续区域生态格局,构建“两带、三廊、多绿楔”的生态绿化体系。
“两带”——渭北帝陵风光带、周秦汉古都文化带。
“三廊”——渭河、泾河、沣河三条生态景观廊道。
“多绿楔”——楔入各功能组团间的生态绿地。
第四十条城市水脉
以河流为依托,建设湿地公园、水景公园。
将水系引入建设用地,形成水脉渗透、绿水相融的城市灵动空间。
第四十一条绿地规划
1、公园绿地
在五陵塬地区规划国际化大都市生态文化遗址公园和秦咸阳宫遗址公园;沿渭河规划湿地公园4处,沿沣河规划滨河公园2处,沿泾河规划滨河公园2处;在丰京、镐京、阿房宫遗址北侧规划遗址公园。
在每个组团内规划公园1-3处。
规划沿主要生活性道路、景观道路两侧及居住区出入口附近设置多处街头绿地。
2、防护绿地
在组团周边、河流两岸、过境铁路、公路两侧、高压线走廊、工厂与居住区之间的绿化隔离带、仓储区周围配置不同类型的防护绿地。
3、遗址保护区绿化
在重点保护区内采用草坪、地被和浅根系的灌木等;在一般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内常规绿化。
4、外围绿色增长边界
沿西咸环线向西北向扩展,形成宽度约2km的防护林带,包括生态农田、经济林带、苗圃、郊野公园、森林公园等绿化形式,隔离新区与外围城市空间,限定新区发展范围。
第九章景观风貌规划
第四十二条景观风貌策略
以农田、河流、山塬作为景观背景,尊重现有自然生态特色,控制和引导城市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形成具有田园城市特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城市景观风貌。
第四十三条景观风貌控制
充分利用各类景观要素,对新区各个功能组团景观风貌予以规划和控制,构筑层次多元、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新区。
1、泾河新城
打造生态化商业办公空间,塑造绿色工业片区。
建筑以小高层和多层为主,建筑体量以中小体量为主;建筑形式简洁,色彩以冷色调为主,节点位置点缀暖色,展现城市活力。
2、空港新城
体现高效、现代的门户景观风貌。
建筑以多层,小高层为主,风格上趋向现代,色彩以明快的冷色调为主。
3、秦汉新城
注重田园景观和帝陵遗址的综合展示,渭河沿岸重点打造建筑与自然融合的生态景观。
建筑层数以多层和小高层为主,建筑风格应当简约,建筑色彩以活泼的暖色为主。
4、沣东新城
结合秦阿房宫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利用镐京遗址周边良好的生态,构建生态化、现代化的办公环境。
建筑高度以高层和小高层为主,建筑体现科技感,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建筑色彩以冷色调为主,点缀绿色。
5、沣西新城
组团北侧强化公共建筑组群的布局,体现现代、高效的行政商务环境,建筑以多层为主,建筑体量较大,色彩以展现行政办公建筑庄严肃穆的冷色调为主;南侧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建设生态式厂区,建筑以低层为主,色彩以白色为主。
第四十四条渭河生态景观带
1、总体构想
以河堤建设、河道治理、生态绿化、景观打造为重点,把渭河打造成为西安大都市的城中河;着力构建横贯东西的百里滨河生态长廊、文化展示长廊、滨水休闲长廊、大都市形象展示长廊。
在渭河两岸集中发展金融、会展、酒店、商务办公、总部经济、信息服务和文化娱乐等产业,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商务休闲中心和标志性形象展示区。
2、总体结构
形成“四绿心、四板块”的结构框架。
以涝渭湿地公园、沣渭湿地公园、灞渭湿地公园、泾渭湿地公园为绿心;打造城市文化、城市运动、滨水休闲、湿地生态四大滨河板块。
3、功能分区
将渭河生态景观带分为河流生态控制区、湿地生态区、灞渭休闲观光区、休闲生活区、特色风景林营造区、秦汉文化展示区、文化产业集中区、高档居住区、奥体生态区和生态农业展示区等十类功能区。
4、分级控制
渭河两岸河堤外各1500米实行分级控制,按照<200米,200-500米、500-1000米、1000-1500米的控制范围确定不同的开发方式和开发强度。
第十章综合交通规划
第四十五条综合交通策略
贯彻公交优先原则,倡导低碳交通方式,构建立体、便捷、通畅的交通网络,实现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和路面公交等多级公交网络无缝衔接,形成覆盖全区、连接西咸两市、辐射西安大都市圈的综合交通体系。
第四十六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区 总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