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中的松腰开跨.docx
- 文档编号:30697639
- 上传时间:2023-08-19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8.31KB
太极拳中的松腰开跨.docx
《太极拳中的松腰开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极拳中的松腰开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太极拳中的松腰开跨
太极拳中的松腰开跨
胯是大拳头!
全身是手手非手!
百分之九十九习太极拳者(当然包括晨运的公公婆婆在内),恐怕仍不知道太极拳是何物,何况一般人了.而最受误解的,
是他们都以为太极是柔拳,总之甚么都柔,便是太极,他们以为这样柔,就可以克刚,真是太天真了。
太极大分阴阳,叫得做太极拳的,当然包含了刚和柔,是一个刚柔同体的格局.我不是跟你开玩笑的,太极一拳真的可以打死你.
而且里面的刚,属於至刚,所以太极高手,没必要不会打人,推人便算了.近代太极重要人物杨露禅,教了吴存佑功夫,
是为吴家太极之始.后来杨露禅告老回乡,吴存佑尾随不舍.杨便下轿对他说:
"我当天发誓,全部功夫都已教你,没有一招留起,
总之你记著,\'圈内打人,圈外推人\'便是."所谓圈内,即盘骨发力范围;所谓圈外,即盘骨发力范围以外.
太极拳不是只以柔劲来化解人家来势的,它也可以发力打人,而力量的终极来源,就是盘骨.古老的说法是腰胯,这只是笼统的讲法,
实则只指盘骨.所以练太极拳者,而用腰肢发力,已经不对。
人体最大块的骨头,是盘骨,而太极拳正就是用盘骨来打你,这个部位,
在太极拳中叫作"大拳头",反而手掌握成的拳头,仅"小拳头"而已,
从来不加重视.一个娇滴滴女流,只要懂得开胯,以盘骨的收束,开张以致旋动来发力,带动通身骨骼出击,
那么纤纤玉手一掌打死你不奇。
.
盘骨的发力,外表上看不到,所以对手被打得折肢断臂,仍不知何事,也所以太极拳千年以来都是秘拳,也所以失传了的太极宗派,
都要找一种力量来附会一番,例如附会气功,气劲之类......
成人的盘骨,尤其是男人,已经硬化,其构合缝隙的软骨,也已钙化,连成一起,所以成年后才学太极,不易开胯.两年而能开胯
已经算快.
学懂用盘骨运动来发力,还同时要学脊骨的"节节用力,节节贯通".换言之,太极拳是由盘骨带动脊骨,再带动四肢筋骨发劲的.
当年杨露禅带同两个儿子入神技营任总教习,各路英雄当然循例请他先来个表演,他用了近半小时耍了一百零八式,慢条斯理的,
看得各路英雄一头雾水,
虽然耍完之后人人掌声雷动,但每个人心里其实都暗道:
"唔系下话你......总教习."
太极耍得这样慢,有理由的,就是要学懂和练习"节节用力",身上每根骨头都要能做到节节推进,而过程中半点肌肉的力量也不用.
如果耍得不够慢,
便无法体会每节脊骨,每节手骨如何活动,而且太快的话,练习者对姿势和重心平衡的掌握和对错没有那么自觉,够慢的话,
会知道自己的姿势有没有不妥.姿势对,筋骨便顺,才能运用每一节骨;姿势错,筋骨不顺,便不能逐块骨头控制.不过,太极高手也兼练快架,
这在以前是关上门才练的了.
说太极拳是种"筋骨拳"便是如此意思.你大可以叫它作"白骨阴阳拳",除了听起来邪邪地不好听之外,理论上并无不对.
以筋骨发力,是太极拳不同於一切其他武术之处.其他武术,都以肌肉发力,所以练西洋拳者,背肌发达;练跆拳道者,腿肌发达,
无一例外.
即使我很尊敬的咏春拳,练之有恒,一样会在腋下和前臂出现结实的肌肉,皆因咏春虽不用"死力",仍极著重"?
t底力"故也.
咏春拳也有
"三节骨发力"和"七节骨发力"的讲法,其中七节骨发力便要用上脊椎力,但咏春对脊椎的运用,远不及太极精微.
循上所言,练太极拳者,没可能练出肌肉,练得出肌肉的就不是太极拳.也因此,太极高手是最没有"样子"给你辨认的.
而太极古籍中常提到的
"用意不用力",令人费解,如果我说"用骨不用肉",可能令人更加明白.用骨,就如瑜伽之用不随意肌,要用意来控制和练习,
是以太极拳重视"意",因为这种拳要人以超乎正常的方式,细致地控制骨骼.
杨露禅入神技营正式任总教习之前,要竭见皇上,皇帝批准,方可就职.当时的皇帝是谁,我已忘记,但据说他已年老,身体痴肥,
而且已不能行动,
大家可以自己去查一查他是谁.
当时人们叫杨露禅在皇帝面前表演,他就上前用手搭著皇帝的手,皇帝居然起立,而且自己走了三步.这皇帝自然明白杨是高手,深表敬佩,
正式任命他为神技营的总教习.上面的说出来,不以为意,以为只是杨露禅以力相扶,或者以为只是传闻,并不可信.
其实这是太极拳的高功力境界,也是太极拳之能令对手失重心的原因,所以这个故事一说出来,我们便知道它一定是真的,因为这种情况,
确是太极拳所能做到者.杨露禅其实是以自己久经锻练的骨架,?
[搭皇帝的骨骼,通过自己的骨架的活动,令胖皇帝的骨架活动.
说杨所施的是神技,是因为他竟能这么准确地控制人家的骨架,而且做出了Active的操纵.
我以为,今天已无高手可以达此境界.
一般高手,在打架时也在做同类的事,但用力Passive得多,往往是借人的力来改变该人的骨架形态弄至他失却重心.骨骼一搭上敌人,敌人骨架即受控制,便是太极拳令对手跌得晕陀陀的原因.有一种表演,是一排人手搭著肩相连在一起,然后一个太极拳手一掌打去第一人,
结果人人无事,只有排最尾的人个向后飞跌十余尺.
常人又以为是气功作怪,其实是骨头作怪.太极刀,太极剑和太极枪之所以厉害,也只是因为使用者的骨头,那张刀或那柄剑,都只是"传媒",是
"导体",是太极剑客与敌手骨骼相接的一道桥梁.只要两人的骨架相接,太极拳手便能破坏对方的骨架平衡,如果对手用的力大,
平衡愈易被破坏.
在太极拳手的腰胯暗地里一收一放,一紧一松之间,对手便即"领?
S".只要对方跌得狼狈,你怎样劈死他已不算甚么学问了.
能够轻描淡写破坏,已是太极高手.但像杨露禅那样,反过来令皇帝"得以平衡",把破坏力扭过来变为建设力,就真是很深很深的功夫了
.
由於真正的太极拳要求拳手,对周身每节骨头都能号令,所以无论对方碰到他身上任何部位,他都能立即就在该部位进行反击.而且,这种反击
是之谓"全身是手手非手".各位,有没有一种拳法,要求拳手用尾龙骨打人的呢?
或者用心口打人的呢?
或者用脊骨打人的呢?
脊骨在任何他种拳法中,都是力加保护的项目,但太极拳则要求习者在别人打其脊骨时,直接就用脊骨反击,而这种反击,还包含精微的旋转力
把打来的力量,以旋转的形式,
反送给击者.因此,世上也只有一种拳法,是欢迎对手打到自己的身体上的,最好是拳拳到肉,不要落空.习太极者常言所谓"舍己从人
",是以做到了"全身是手手非手"为依归的.如果连全身是手手非手是甚么也未知道,就去舍己从人,便等於任人宰割,
给人打得变泥巴了.
而我所见到的,就是无数根本不知筋骨运用的太极练习者,阔论高谈舍己从人,真是替他们担心.
关於速度,常人会以为像李小龙那样,就是疾似奔雷了.但在真正的太极高手眼中,李小龙只是自己以为自己很快.太极拳一点也不怕手脚快的人
原因有二,一是这些人用的只是肌肉的力量,其力并不绵长,很易化解.第二,是任他们身体多快,要Cover的
Distances都很长,
至少一两尺.但太极高手要Cover的Distances则极短,只不过是脊骨那无一小转,盘骨那么一收束而已.
这些在体内骨节间的细微动作,一定快过世上最快的脚,最快的拳,而且快很多很多.
当然,太极拳是人类与人类之间的搏击技术,它也是有其极限的.虽然我还未找到另一种比太极更快,破坏力更大的拳术,但你一枪射向杨露禅
他还是乖乖中弹身亡的.太极拳虽能化解来势,以四?
I之力,拨动千斤,但你开部Mini撞过去,太极高手还是要给撞得头破血流
.
你放一个小炸弹在太极高手身旁引爆,他也是无法化解,只能化为灰烬的.
我以上所讲的,大家不会在书藉中看到,一方面著书的"大师"大都不懂,另方面真懂也不会出来,因为这些都是门派之秘.我写出来不是要揭人之秘,只是觉得再不写的话,太极拳便在屈辱中失传,我很想大家能够真正明白中国古人的智慧,是去到哪个地步,
从而反思一下今天的一切一切,不过想?
疃?
已.况且,我就算讲了出来,读者也不可能知道盘骨要怎样动,每节骨头又要怎么转.
我不属於任何派别,也不能运用上面我所讲的筋骨学问,所以大家不必向我挑战,以印证太极.我只是知道这些,就说出来而已,
也希望有天大家要学太极,或大家的子女要学太极时,可凭上述而善择老师.把秘密说出来,你也不可能做得到,这是太极拳宝贵之处.
凡是宝贵的东西,
都很难学,很难有成,但又很易失传的.真是想起都欷?
[,下其再谈谈有关太极拳的其他罢.
#日志日期:
2007-5-14星期一(Monday)晴
评论人:
朗朗书声评论日期:
2007-5-1416:
48太极拳松腰略说(仲浩群)[转帖]习拳札记松腰略说
1.松腰的法子是有的,从形上讲,有一种直腿松腰法,其法是将五心之气向命门处收;人坐在床上有点像卷曲的大虾,前些年,我在光孝寺见过一个和尚就是这么做的。
还有一种松腰法,其状宛若蹲墙一般,是一种站式松腰法,其姿势外看上去像是太极图中的S,整个人像是立体的太极图。
2.从气上讲,下元之气充盈饱满了,气的能级高了,气能聚散如意了,松腰就容易了。
从意上讲,“山”字功可以帮助人松腰,命门处有个松垂的十字,竖松横必散;意形分开,劲能分开,有出去的,就有回来的。
3.松腰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其实,真正的松腰应包括松尾闾、松胯、松脊。
尾闾松垂胯自开,人的尾闾下面有了东西了,人好像有了第三条腿了,第三条腿能够腾挪了,腰胯就松得就有意思了。
4.人身上有个窍点在脊柱上,这个窍叫“身柱”,念“松”这个音的时候,震动的就是这个窍,要想松腰先得松开这个窍。
松腰是无止境的,应用心去悟,人的身体处处是空的;你可以在定态里悟,将心定在命门处悟,火候到了,腰就松开了。
5.松腰之后,接劲时,劲力可以径直传导到脚下,恰如脚在接劲、化劲一般。
松腰之后,炼精化气会自动进行,人可以彻底杜绝梦遗之类的事情,这时候人也可以恬淡于性事,凡事随缘,虚无而为,真正享受到其乐融融的生命情趣。
松腰再说松腰松到如同肚皮一样松软的程度,有这种功夫的前辈是有的,其人师承的是朱怀元先生一系的东西。
说到朱先生,我也但闻其名而已,只知道他寿龄很高,想必是修为很好的了。
朱先生有一路通臂太极创了出来,不知何许人将其继承了下来。
朱先生师承的是汪永泉先生,其功夫突飞猛进的分水岭就是在他明白松腰诀窍的时候;而在这之前,他一个劲法打二年,八个劲法下来就是十六年,用功可算勤勉的了。
有幸见识过汪先生功夫的人,觉得汪先生的功夫是神秘莫测的;据说汪先生坐在座位上,来人与其接手的话,不知怎地,人就腾空飞出去了。
像汪先生这样的功夫,现在不多见了,搭手即跌的功夫,我倒是见过的。
老派一点的老师往往有一些脾气,像李经梧先生,李先生是我莱州的老乡,脾气就很大,可他的功夫确实好。
老先生传松腰法的时候,是单独传授弟子的。
后来,弟子无意之间将所学内容透露出去了,老先生当着弟子的面,将眼镜往桌子上一摔,火了。
一段师生缘便就此结束了。
这个松腰法,我也会的,样子像是批斗时,地富反坏右站在台上挨批时的那种姿势。
当然,外形并不太紧要,而心法才是最主要的。
松腰好了,那个地方便能忽闪忽闪地动了。
松腰看似简单,实际不然,全身有一处不通的话,你松腰也是松不到家的。
腰部这个地方是人的命门,生命之门啊,也就是形体生命的根本了。
松腰的本质是人体内外上下的气机彻底活跃起来了,和谐起来了;这样的话,松腰当然便与人体之健康、生命力之旺盛有着重大关联了。
站在整体论角度上看,松腰也的确是不简单的,松腰关乎到生命体的健康层次啊;不然的话,腰这个地方为何叫命门呢?
彻底的松腰,是不容易的;然而,低层次的松腰还是有办法校验的:
两手举过头顶,仿佛直插云霄似的,而后两手沿着天边划一道彩虹;脊背像刺猬一般卷曲着,节节放松下来,两手触地,再将两手按在大地上。
注意,校验的时候,两腿并拢,两腿绷直。
如果你的全手掌能轻轻松松按在大地上了,你的腰算是松了一些了;如果不能的话,你赶快找你的太极拳老师去。
你做不到上面的低层次松腰,腰部还是僵化的,你揉手时用的也多半是笨力气了。
老师可以给弟子如下法松腰:
弟子如上法弯腰已毕,一身舒适了,而后,老师便以蕴含着外气的空心掌,自上而下,反复拍击弟子的脊背。
拍击的时候,腰部可以用大一点的松沉劲拍打,腰部以上,就不能用大劲拍打,只能用小小的劲了。
老师的意念可以深入身体里面去,仿佛深入进了宽阔的草原,深入进了深邃的湖泊。
松腰的诀窍在于松尾闾。
尾闾真松了,尾闾便能微微转动了,就像鹿尾巴似的,或是像乌龟尾巴似的。
松尾闾之难,比起松腰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开后胯的难度比开前胯的难度更大,因为松开骶骨是极为艰难的。
前胯开了,打坐就可以双盘了;后胯开了,腰就差不多松开了。
腰松到家的标准是炼精化气能自动自如进行,到了这时候,练功者的身体便深入无漏之境了。
松腰到了极值了,腰部能够像肚皮一样松软如意地动弹了。
问题在于,我们自以为是的松腰还不能说是真松腰了,包括一些大师级别的人物也是如此的。
真正松腰了,他的身心状态一定会非常好。
反之,一个太极拳修炼家,不管他的功夫有多高,倘若他的身体过早出现了病态现象,人也过早地离世了的话,那这必定是与松腰不到家有关的了。
松腰是无止境的,那些功夫好的人,他的腰会比一般人松得好,可是,他滥用身体能量之后所造成的后果,也必然是其命门气机虚衰。
假如说命门处有50个能量通道的话,真正松腰的人,命门处的50个能量通道全都打开了;这时,人体能量真相便自动呈现出来了。
唯有如此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功夫大师。
不练功的人,他需要5个能量通道就能维持全身气机平衡了。
一般练功者,命门处有10个能量通道,就可以维持其身心平衡了。
着重技击的太极功夫者,他命门处开了30个能量通道也未必能满足他贪得无厌、欲竭其精的耗功之需要啊。
我说的松腰法是隐居于怀柔乡下的前辈传出来的法子,另有几种松腰法需口传心授才行。
当然,这个法子不是你说做就能做得出的。
其实,你这时做不到也没有什么的,我说的只是一种检验法,你至少知道向那个目标迈进就行了。
还有,这个法子就像站桩一样的,也不是让你一下子就蹲下去的,你大半个钟头能下去的话,也是很好的了。
这个法子是非常珍贵的,得来不易;它也确实是太极门里面的东西,只是,少有人知道罢了。
蹲的时候,胸的两扇门向后敞开;背气圆散,全身透空,深入忘我境界。
安光先生所说提肛、命门后撑诸多问题,其实就是松腰、松命门的问题。
松腰了,那些外形上的东西,也就都该放下了。
松腰是无止境的,松腰到了极值了,腰部能像肚皮一样松软地动弹了。
怀元先生打拳十六年,不得其门而入,老师一说这个窍要,他就茅塞顿开了。
松腰与否可以检验一下:
不穿鞋,两脚并拢,脚尖抵住门板,鼻尖贴平滑的门板下划,人体下蹲;两手不扶任何东西,脚尖也不上翘,你能蹲下来,再原样站起来就算松腰到位了。
当然,这个动作本身就是修炼松腰的功法。
平时练松腰的时候,可以降低一点要求:
两脚分开,不贴门板站;功夫深了,你再慢慢缩小那个距离就行了。
真诚拜佛了,其附带的好处便是松腰。
松腰还有一些秘传的方法,老师能教你松腰之法了,这个老师就是行家了。
松腰了,练精化气可以自动进行,不漏了;揉手也可以左右逢源了。
一些大师过早去世,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松腰没到家;他的功夫越大,他的功夫越会伤害到他的健康了。
松腰不好,上实下虚;气滞于上,命门亏虚。
发劲越多,隐患越大。
一些大师多发心脑血管疾患,以及由于命门亏虚所致疾患,像糖尿病一类的疾患,其病根多在此也。
松腰松胯往往跟尾闾联系在一起。
要松腰,往往就得松胯,胯不松,腰也不好往后突,要松腰松胯就必须伴随垂尾闾。
尾骨有四节,连到一起成一个整的了,但它又不是直的。
有的人小尾巴还翘着。
要是翘着的,你得慢慢让它直着下垂。
尾闾这一关非常关键。
看它体积很小,都以为小尾巴是废物。
人的尾巴进化没了,但是那个气机还在。
尾骨与骶外面被韧带封住了。
脊柱管里面的脑脊液直接跟脑子连着,尾骨一转动,就把骶管裂孔的韧带动了,使得椎管里面的液体受到振动,一直传到脑子里。
这里面是通过共振作用传上去的。
咽津、咽唾沫要注意食道的管壁,可以从管壁一下子传到小肠、丹田里面去了。
而尾闾一动弹,从椎管振动到脑脊液,一下子也可以到脑子里面去了。
转转尾闾,脊柱里面、脑脊液里面有什么感觉没有?
尾闾不是死的,平时不动,现在我们就动动尾闾,它牵着骶椎韧带,振动椎管里面的脑脊液,还有马尾神经。
马尾神经从椎管里面下来有好多,到最后只—根下来,它非常敏感,一动弹整个地都传上去了。
练功结合着现代科学知识,就能增加它的感受性。
我们学的知识不能白学,要结合它去体会体内的变化。
你练练功,体会体会,这儿有什么感觉,那儿有什么感觉,拿什么做标志,那你就得记住它了。
尤其是脊柱,脊柱管里面的脊髓、网膜腔、脑脊液循环,还有脑脊液从哪儿渗出来、怎么走,等等,这些都很重要。
讲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处?
如脑子里面的脑脊液环流,现在大家还都没有注意到。
练周天,按丹道功应该是走脊柱管里边。
练周天功的要是懂得这些科学道理,练功要快多了。
我们现在有了这些科学知识,练周天可以很快。
为什么不这么练呢?
因为从脊髓的中央孔往上走,如果在第四脑室到第三脑室这一段通不过去,就能冲死人,有些危险。
将来练功的人多了,哪能管得那么细呀?
所以现在我们还从外边练,比它更快更省事。
我们学了这些知识就得经常想着。
我们安排这些基础课都非常有意义,现在把专业课先弄起来,将来基础课还得加上气功的知识。
武术气功讲“尾闾中正神贯顶,气透三关入泥丸”,练内家功的也讲这句话。
尾闾要中正,不能歪着;体形歪,尾闾也要正,直着往下垂。
尾闾中正往下垂,似坐非坐,好像下面有一根绳子垂着,而你坐在上面。
下面讲一讲松尾闾的四步功诀。
第一步是垂尾闾。
同学们练三心并站庄,一开始就练垂尾闾。
按前述三心并站庄练法的请求,尾闾下垂,呈似坐非坐相。
能否练好垂尾闾的要害正在于尾闾下垂指向地面的地位能否正确。
初练功者下蹲程度小,尾闾与指所在的联机成一向后的斜线,随下蹲的程度加大,其联机亦渐趋笔挺,待成笔挺线时,即可转进第二步。
第二步,泛臀。
臀部往外泛。
泛臀是开后胯的意思,不是撅屁股,脚尖往里扣,膝盖往里拧,胯关节往外翻,一翻一拧,把后面撑开,臀就往外翻出去了。
两足平行站立,上身不动,两股骨头(髋关节部)向外后撑,膝内扣轻轻内收,大腿根内侧松开,向后收,臀向后突(上身勿前倾),但不是上翘。
这一行动可以拔开腰骶关节,抓紧臀后面的骶髂关节(这是一个假关节,除妇女妊娠后期外,一般不克松动),从而使臀向后、外泛(亦做翻)张,至骶髂关节能松动,即可转进第三步。
第三步,扣尾闾。
尾闾往前扣。
随着泛臀的熬炼与下蹲程度的添加,尾闾逐步移到指所在的后面,尾闾与指所在的联机呈向前倾斜的直线,于是尾闾从下垂形态酿成向前扣的形态。
指所在可以从三角形中点渐向前移,直至两足联机中点。
待下蹲到大腿呈程度状时,即可进进第四步。
第四步,转尾闾(亦喊尾闾划圈):
两足尖稍向外撇,两手向前或侧平举,开端尾闾做前后划弧摆动,继而做左右划弧摆动,最后做转圈行动。
此式微与形神庄中的转腰涮胯行动似同实异。
彼是力催形动,转动整个骨盆;此乃丹田气动,转动仅正在尾闾。
昔人把尾闾转动喻为钟锤、钟摆,一是证实其重看程度,一是为隐瞒。
须知这是腰胯全松卖前之事:
尾闾灵动自如,气机圆活无滞,已达全身一家、意气合一之境界;与开端即以意念为用而变动一些混元气不可混同。
转尾闾。
会扣尾闾了,骨盆不动,转动尾闾骨。
能转尾闾,过去叫尾闾如钟锤、如钟摆。
这句话是太极拳祖师讲的。
因为周身的气通过尾闾来发动后,阳气就上升了。
怎么去调动全身的气呢?
靠尾闾,尾闾轻轻一动,就把会阴的气提起来。
这是一个关口。
尾闾不会动,会阴的精气自然上升是不大容易的。
道家功讲,练丹重视精气,怎么办呢?
提谷道,谷道往上一提一缩(缩谷道的目的是让尾闾动一动,如尾闾不动弹,光缩谷道,阳气往上上天梯不好上),尾闾一动弹,气就引过来了,它自己往上升。
这是从内景上讲的。
我们不练周天功,不着意它,但我们练功的时候,周天自己会动,里面自然而然要变化。
练意念周天,用意念一导,想气到尾闾,气到命门,有股热气就上去了,那是皮下的混元气。
经脉之气就不是那么简单,需要通过呼吸来推动,经脉之气走的是脊柱外面,比皮肤之下的混元气要深一点。
真走脊柱里面非动尾闾不行,不动尾闾气不好进去,当然不是绝对进不去。
过尾闾关头顶要有气感,头顶一痒,尾闾跟锥子扎一样疼。
一痛,真气透过封脊椎管的韧带和结缔组织,从脊柱管往上走。
尾闾要不会动弹,不好进去,走脊柱管里不大好走。
咱们不搞周天功,
腰、胯、尾闾这三者是一个整体,这儿讲的是形。
太极拳,练八个劲,叫掤、捋、挤、按、采、挒、肘、靠。
尾闾还要靠气,意念一动胯骨就转,胯骨一点不动弹也不容易。
通过肛门收缩,尾闾前后可以动,转圈就不好动弹了,需要慢慢练。
垂尾闾虽然在武术书上有,如形意拳和太极拳,都讲垂尾闾,但到底怎么练,一般人都没有多去注意这个问题。
八卦掌讲裹臀靠胯,胯往前靠着,不是垂尾闾,它相当于垂尾闾的第三步功,直接走扣尾闾。
尾闾一扣,章门往上提气,把海底封住。
练轻功有些窍穴,比如,从会阴往命门一提,从百会一走,往印堂一穿,往前发力很快,一个箭步就窜出去了。
用这些窍点把气打起来。
要往后退,用章门提会阴,一提气,到了肚脐,从那儿整的非常快,一提到百会,玉枕往后一带,自然而然,“哗”就往后窜出去了。
这是用穴位、气脉的运行来练功夫的。
你就以为蹦蹦跳跳这么练?
那就费死劲了。
跳高跳一辈子,才跳两米四多,人家跳两丈多,那样练怎么跳得了?
那是内在的气脉练法。
动一动尾闾,注意百会要提着,“尾闾中正神贯顶”,如果神不贯顶,经常注意尾阊,精气聚到海底,没有往上提就容易跑。
要注意松尾闾、垂尾闾跟提肛、提顶结合起来。
龟、鹿、鹤这三种动物长寿,现代科学没怎么研究,古人认为它们的长寿都跟尾巴有关系。
鹤休息时头拧过去拿嘴跟尾巴连上;鹿小尾巴根会转,而牛、驴、马的尾巴根不会转;龟尾巴不长,尾巴根也能动弹。
它往前冲时,尾巴一动弹(不是用爪子划水),身体箭一般出去了,爆发力非常强。
说明尾闾一动弹,全身的气发动很厉害。
一个吊着的大钟,钟中间有一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太极拳 中的 松腰开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