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docx
- 文档编号:30697152
- 上传时间:2023-08-19
- 格式:DOCX
- 页数:80
- 大小:472.16KB
施工组织设计.docx
《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组织设计.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组织设计
渑池县九六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组织设计
矿长:
李民
技术负责人:
雷显功
参加编制人:
胡智友杨志国
路天义刘国政
李聚根
二0一三年十月
前言
渑池县九六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原渑池县九六八煤矿)为资源整合技改矿井,九六八煤矿是由原渑池县宏远煤矿和原九六八煤矿整合而成。
经河南省煤炭铝土矿资源整合领导小组以豫资源整合办[2005]5号文“关于对三门峡市资源整合初步设计方案的批复”批准整合后矿井保有地质储量1340.5万t,生产能力0.45Mt/a,服务年限14.6a。
2009年矿方委托河南省煤炭工业郑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了《渑池县九六八煤矿技术改造初步设计》,2009年9月20日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业厅以豫工信[2009]192号文对渑池县九六八煤矿技术改造设计予以批复。
2013年8月9日《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技术改造初步设计修改的批复》豫工信[2013]578号文件对初步设计进行了修改批复。
2013年9月30日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豫西监察分局以豫西煤安监【2013】39号文《关于渑池县九六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改造初步设计修改安全专篇的批复》进行了批复。
渑池县九六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从批复正式开工建设,到目前为止,矿建工程主井、副井均已落底,井底车场及其主要硐室已基本形成,+340m水平轨道和上仓皮带均已完成,12采区轨道上山和皮带上山也已形成。
矿井首采工作面上、下顺槽分别已施工800余米和210余米。
地面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办公及生活福利设施等土建工程基本已完成,矿井大部分设备已购置并已安装。
矿建工程仅剩余首采面下顺槽590米、切眼120米、避难硐室76.2米和1203采面及采区接替工程。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受建设条件变化以及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工程设计部分内容在施工中发生了一些变更和修改,同时根据矿井目前巷道揭露情况,二1煤层厚为较稳定煤层,巷道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发现较大构造,考虑到矿井二1煤层赋存稳定且开采技术条件简单,同时为了提高矿井安全性能,建设高产高效矿井,2013年5月矿方委托河南省煤炭工业郑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了《渑池县九六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改造初步设计修改》,包括说明书、设备清册、概算书及附图。
2013年7月30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有关人员对该院编制的《渑池县九六八煤矿技术改造初步设计修改》进行了评审。
为了安全、科学、高效、经济的完成矿井技术改造剩余工程,并在10个月内完成联合试运转,我们在认真分析设计图纸资料及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本工程设计的特点和现有项目部装备和技术特长编制了此项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本设计仅作建井期间的技术指导。
一、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
1.煤炭工业郑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的渑池县九六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改造设计修改说明书、概算书、主要设备清册及相关图纸;
2.国家颁发的有关煤矿建设方面的技术政策、规程、规范、标准、定额等文件;
3.可能参建的施工企业技术装备、施工力量、技术及管理水平,以及可能达到的施工机械化程度和工程进度指标等资料;
4.建设单位对渑池县九六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建设的具体要求;
5.河南省国土资源研究院编制的《河南省渑池县九六八煤矿资源储量核查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豫国土资源备自【2007】27号《豫煤资源整合办[2005]05号《关于<对三门峡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批复>矿方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
二、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遵循的原则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对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有关规程、规范、标准、定额等规定;
2.按照矿区技改规划的原则安排和矿井初步设计的具体要求,统筹规划,合理组织各种资源,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实现设计的意图和目标;
3.根据矿井的技改条件及设计要求,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办法;
4.统筹全局,保护重点,合理进行施工布置,使各类工程密切配合、分期分批配套施工,以达到缩短建设工期、迅速交付使用和形成综合生产能力的效果;
5.根据矿井技改特点及施工规律,合理安排施工准备工作及工程施工顺序,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组织工程和工序之间的平行流水或立体交叉作业,并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优化,选择最佳方案,据以确定建设总工期;
6.积极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推广国内外行之有效的先进经验,选用成熟配套的施工机械设备,提高机械化程度、改善劳动条件,努力提高生产率;
7.贯彻自力更生、勤俭建国的方针,因地制宜,就地就近取材,采取革新、改造、挖潜措施,降低工程造价,节约建设投资;
8.尽量利用永久设施、减少临时工程,合理紧凑改造施工场地,节约施工用地,不占或少占农田,建设期间的“三废”处理符合环境保护标准;
9.做好人力、物力、资金等综合平衡,做好冬季、雨季施工安排,力争全年连续均衡施工;
10.在矿井技改期间,要为分期建设,要考虑生产人员提前进矿的因素和提前出煤的措施。
三、本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和深度
矿井施工组织设计,经主管部门批准后的主要作用:
是建设单位据此科学地组织和指导矿井建设的重要依据;是招标选择施工单位的依据;是确定建设总工期及施工顺序的依据;是编制单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设计的依据。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建设条件
第一节井田概况
一、位置交通
渑池县九六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渑池县坡头乡不召寨村北500m,南距县城12km,有简易公路与县城相通,连霍高速公路、310国道、陇海铁路、南闫公路从县城穿过,交通便利。
见交通位置图1--1。
交通位置图1-1
二、自然地理
1、地形、地貌
矿区属低山丘陵区,地势北高南低。
区内地面最高点为海拔755m,最低点海拔为715m,相对高差40m,地形相对平坦。
区内南北向冲沟发育,尤其在扩边区东西两端,冲沟最深处相对高差可达35m,一般15m左右。
2、水系
矿区属黄河流域,洛河支流,涧河水系。
南北向冲沟内暴雨时形成洪水,其它时间干涸,区内地表无水体。
3、气象
本区地处北温带,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据渑池县气象站资料,年平均气温12.4℃,元月份平均气温-2℃;七月份平均气温25.7℃,年最高气温41.6℃(1966年6月),最低气温-18.7℃(1969年1月)。
年最大降雨量lOl3mm(1964年),年最小降雨量371.2mm(1986年),年平均降雨量662mm。
降雨量多集中于7、8、9三个月,日最大降雨量138.1mm(1982年7月30日)。
降雪一般在11月至来年三月,日最大降雪量为30cm(1963年3月9日)。
年最大蒸发量2368.7mm,最小为1583mm,平均1994.7mm。
年平均无霜期为216天。
年平均结冻期
为100天,最大冻土层深度为34cm,一般为12-19cm。
风速最大为20m/s,平均为3.3m/s。
4、地震
据国家地震局武汉地震大队编制出版的河南省地震资料,本区属5级地震区、震中烈度6~7度,按6度地震烈度设防。
三、生产矿井情况
渑池县九六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为资源整合技改矿井,矿区内原有九六八煤矿和宏远煤矿,现分述如下:
1、原九六八煤矿
原九六八煤矿位于先九六八煤矿的北部,始建与1996年8月,与1997年投产,年生产能力6万吨,为一小型矿井。
1998~2000年受煤炭市场低迷的影响,曾短暂投产。
本矿经过数年的开采,目前开采深度已达+515m水平。
井下巷道揭露二1煤层厚度O.30~3.73m,平均厚度l.80m,开采中未见夹矸,煤层结构简单。
在已采的范围内,遇到三个不可采带,最大的位于矿区西部边界,揭露长度东西长220m,南北宽150m,其它两个较小,一个位于浅部,一个位于深部。
井下二1煤层产状,走向约270~290°,倾向180~200°,倾角17~22°,未见断层。
2、原宏远煤矿
位于原九六八煤矿东部,始建于1996年5月,设计年生产能力6万吨,开采二1煤层,煤厚O.50~5.30m,平均煤厚2.84m左右,煤层结构简单,无夹矸,矿井涌水量1~2m³/h,瓦斯矿井,开采中未见断层。
第二节地质特征
一、地层
矿区地层属华北地层区(I级)豫西北分区(II级)、渑池一确山(Ⅲ级)。
矿区范围内全被第四系覆盖。
根据钻探揭露及矿区北部外围出露,矿区范围内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第四系,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㈠、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
由灰色、青灰色厚层状石灰岩组成。
上部铁质含量较高,常呈淡红色。
夹泥灰岩薄层,局部见角砾状灰岩,平均厚44m,与下伏寒武系上统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㈡、石炭系(C)
平行不整合于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之上,缺失下统,保留中上
统,平均厚度45.50m。
1、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自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灰岩(O2m)顶至太原组一1煤层底板铝土岩
之底。
厚6.20~23.00m,平均厚度9.50m。
底部为透镜状、鸡窝状褐铁矿层(山西式铁矿),下部为浅灰色铝质泥岩,上部为具鲕状或豆状结构的灰色铝质岩(铝土矿层),顶部为灰色泥岩、砂质泥岩。
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与下伏本溪组为连续沉积,平均厚度36m,由生物灰岩、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夹薄煤层组成,据其岩性特征,可划分为三段。
①、下部灰岩段
下自一1煤层底板铝土岩之底,上至L4灰岩之顶。
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含有较多的动物化石,局部含隧石结核。
灰岩一般有2~3层,最多为四层,中夹薄煤线4层。
以底部的一1煤层发育较好,层位稳定,偶尔可采,本段平均厚13.50m。
②、中部砂泥岩段
下自L4灰岩之顶上至一7煤层之底。
岩性为灰色、灰白色细-中粒砂岩,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中偶夹L6灰岩及薄煤线。
本段平均厚12.50m。
③、上部灰岩段
下自一7煤层底,上至二1煤层底板砂岩之底,中下部主要以L7灰岩为主,岩柱为深灰色,厚层状生物灰岩,硅质灰岩,夹薄层状硅质条带,上部灰黑色泥岩夹薄层石灰岩(L8),本段平均厚10m。
㈢、二叠系(P)
据钻探揭露,本区仅保存下统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中下部,与下伏太原组呈连续沉积。
1、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h)
本组以二1煤层底板砂岩(Se)之底为界,上至于砂锅窑砂岩(Ssh)之底。
为本矿区主要含煤地层。
含煤1~2层,其中二1煤层位于本组的下部,全区发育,全区基本可采,为本矿的开采对象。
二5煤位于本组顶部,不可采。
本组揭露厚度69.00m~88.84m,平均79m。
按岩性可分为四段叙述如下:
①、二1煤层段
下自二1煤层底板砂岩之底,上至大占砂岩之底。
平均厚度13.5
m,由灰、深灰色粉砂岩、泥岩、砂质泥岩和煤层组成。
底板砂岩为
粉砂岩,夹黑色泥质条带,以层面上有较多的白云母片和与层面斜交
的动物潜穴、具良好的脉状层理和透镜状层理为特征。
二1煤层即位于本段的顶部。
②、大占砂岩段
下自大占砂岩(Sd)之底,上至香炭砂岩(Sx)之底;平均厚度约24m。
下部为大占砂岩(Sd),岩性为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底部为细砾岩,具正粒序和交错层理,以层面富含白云母片为特征,为一区域良好的对比标志层,中上部为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产大量植物化石,夹煤线。
③、香炭砂岩段
下自香炭砂岩(Sx)之底,上至瑶岭砂岩(Sy)底,平均厚22.Om。
岩性为中、细粒砂岩、泥岩、砂质泥岩,产植物化石,夹薄层煤线。
以砂岩中含有较多的菱铁质假鲕为特征。
④、小紫泥岩段
下自瑶岭砂岩(Sy)底,上至砂锅窑砂岩(Ss)之底,平均厚19.5m,岩性主要为紫灰、浅紫色泥岩、灰黑色泥岩、粉砂岩、细砂岩。
其中以紫灰色泥色(俗称小紫泥岩)以富含鲕状菱铁质假鲕为特征:
偶夹二5煤层。
2、二叠系卡统下石盒子组(P1x)
本组按岩性组合共划分为四段(P1x1-4),本矿区仅揭露下部两段即P1x1、P1x2,分述如下:
①、下石盒子组三煤段(P1x1)
底界为砂锅窑砂岩(Ssh)之底,上界止于四底砂岩(Ss)之底,厚70m。
岩性特征:
底部为浅灰色、灰白色中一粗粒石英砂岩(Ssh),具正粒序和大型板状交错层理。
下部为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
(俗称大紫泥岩),中上部为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局部产植物化石夹薄煤线。
②、下石盒子组四煤段(P1x2)
底界以四底砂岩之底,上界止于四、五分界砂岩。
厚68m,岩性特征:
底部为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具正粒序,中型交错层理,物成熟度低,岩屑较多,下部为紫斑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中部为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产植物化石,夹薄煤线,上部灰、浅灰色微带绿色细砂岩夹紫斑泥岩等。
㈣、第四系
以角度不整合于各系地层之上,下部为砾石层夹黄土,砾石成份以砂岩、灰岩为主。
中部为红色粘土、亚粘土,夹钙质结核。
上部为黄色、褐色、亚砂土。
厚94~128.13m。
二、地质构造
本区在大地构造区划中位于华北地台(I级),华熊台缘坳陷(II级),渑池-确山陷褶断束(III级)。
处于渑池向斜的北翼,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270°~290°,倾向180°~200°,倾角17°~22°。
西缓东陡。
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
根据矿井开采及钻探证实,区内构造简单,未发现断层。
但在今后开采中,不排除遇到小断层的可能性;开采中应引起注意。
三、煤层及煤质
1、煤层
本区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总厚200m,共计含煤2层,即二1煤层和二5煤层,其中二1煤层较稳定,为矿井开采的对象。
二1煤层层厚1.63~4.90m,平均厚度2.84m。
,结构简单,没有夹矸。
二1煤层属较稳定煤层,其直接顶为大占砂岩,直接底为灰黑色泥岩。
到目前为止,12采区轨道上山和胶带上山也已形成。
矿井首采工作面上、下顺槽已分别施工800余米和210余米。
根据矿井目前巷道揭露情况,二1煤层厚度1.9m~5.1m,巷道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发现较大构造。
2、煤质
二1煤呈黑色,为土状及鳞片状。
含黄铁矿结核,镜面及揉褶镜面发育,主要力度在1毫米以下,属于以糜棱煤为主的构造煤。
视密度为1.35t/m3。
原煤灰分(Ad)产率10.65~21.89%,平均19.84%,全硫(st,d)含量1.68~2.87%,平均2.45%,收到恒基低位发热量(Onet,v,ar)27.15~31.10MJ/kg,平均28.80MJ/kg:
灰熔融性软化温度(ST)1360℃。
浮煤挥发分产率为16.69%,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为12.2mm,粘结指数(G值)72.6。
依据《中国煤炭国家分类标准(GB5751-86)》,属焦煤类(JMl5)。
综上所述,本矿区二1煤层属低中灰、中高硫、特高热值、高熔融性粉状焦煤(JMl5)、由于硫分偏高,不易单独炼焦,适宜水泥厂及烧石灰使用。
如能降低硫含量或可作为工业动力与炼焦配煤。
四、水文地质条件
㈠、含水层
1、奥陶系灰岩含水层
岩性主要为青灰色,厚层块状灰岩,夹泥灰岩及角砾状灰岩,厚44m左右,据煤炭部水源开发队抽水试验资料,静止水位34.93m(坻坞),降深12.09~20.97m,涌水量6.28~13.48L/s,单位涌水量O.300~1.115L/s·m。
该层局部岩溶较发育,含水性、导水性不均一,属岩溶裂隙承压水。
该层上距二1煤层约45m。
为底板间接充水含水层,正常情况下该层水不会直接进入矿井,如遇断层使该层水涌入矿井,对矿井安全影响极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90年代以后,由于义马市在洪阳、渑池县第二电厂在坻坞大量抽水,致使本层水位大幅度下降,目前水位标高+500m左右。
2、石炭系太原组下段灰岩含水层
由L1~L4灰岩组成,厚7.50m,岩溶裂隙不发育,含水性较弱,为极不均匀的岩溶裂隙承压水。
3、石炭系太原组上段灰岩含水层
据煤炭部水源开发队资料,该段由L6~L8灰岩组成,以L6、L7为主,厚4.50m,最大降深41.54m,涌水量0.5L/s,单位涌水量O.012L/s·m,渗透系数O.0902m/d。
本层岩溶裂隙发育较差,含水性及导水性极不均匀。
属岩溶裂隙承压水,为二1煤层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
4、山西组砂岩含水层
由中、粗粒砂岩组成,以香炭砂岩和大占砂岩为主要含水层。
平均厚15m左右。
岩石较完整,裂隙不发育。
为二1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属孔隙-裂隙承压水,含水性弱,导水性差。
据水源开发队资料,水位标高为+580m。
5、第四系含水层
主要由冲积、洪积、坡积成因的砾石层组成,本区厚94~128.13m,平均厚100m,上部为黄土层夹钙质结核,底部有砾石1~3层,农民饮用水井均在此层中,水位受大气降水影响显著,季节性变化大,属孔隙潜水型含水层。
由于有多个煤矿井下排水,使水位下降,现民井多己干涸。
㈡、隔水层
1、本溪组隔水层
由铝质岩与铝质泥岩组成,厚约9.50m。
隔水性能好,一般情况下,能阻隔奥陶系与太原组含水层发生水力联系。
但在该层薄弱地带或遇构造破坏将失去隔水作用。
2、太原组中段隔水层
主要由泥岩、砂质泥岩及细粒砂岩组成。
厚约12.5m,正常情况下,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可以阻止太原组上、下段灰岩含水层发生水力联系。
3、二1煤层底板隔水层
由太原组灰岩顶界至二1煤层底之间的泥岩、砂质泥岩与细粒砂岩组成。
厚20m左右,具一定隔水性,正常情况下可以阻止山西组砂岩含水层与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发生水力联系。
4、二1煤层顶板隔水层
由二1煤层以上至砂锅窑砂岩间的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组成。
层位稳定,一般可阻止山西组砂岩含水层与其以上砂岩含水层发生水力联系。
㈢、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1、大气降水
大气降水是引起矿井充水的主要因素之一。
大气降水主要通过补给各含水层使矿井涌水量增大,还可沿断裂、及其断裂带和采矿引起的地裂缝等直接进入矿井。
据生产矿井调查,雨季矿井涌水量要比枯水季节明显增大。
因此,雨季应特别加强防水与疏排工作。
2、地表水
矿区地表迳流主要为洪流,由于排泄较畅,隔水层较厚,一般情况不会直接进入矿井。
3、地下水
开采二1煤层时进入矿井的地下水,主要来自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
奥陶系灰岩水与太原组灰岩水在断层破碎带附近、底板隔水层厚度较薄等地段有可能涌入到矿坑,此在开采过程中应对底板水引起重视。
4、小断层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通过本次勘查,未见深部有落差大于10m的断层,但不能排除小断层出现的可能性。
小断层破碎带既是地下水赋存空间,又是地下水活动的主要通道之一,一般富水性较强,且比较复杂。
断层的存在一是沟通上、下含水层的水力联系;二是地表水可通过断裂带直接进入矿井。
故开采中需特别警惕,以免突水事故的发生。
5、老窑积水
矿井属于资源整合矿井,整合前原九六八煤矿和宏远煤矿均在浅部不同程度的开采过,矿井浅部+500m以上基本上为采空区,采空区内是否有积水还未查清,还需要进一步调查,并在井下采掘中注意老窑水,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
(四)、矿井涌水量预测
根据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队2009年12月编制的《渑池县九六八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资料,九六八煤矿+340m水平以浅矿井正常涌水量为52m3/h,最大涌水量为104m3/h。
全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12m3/h,最大涌水量为224m3/h。
(五)、水文地质类型
矿区所采二1煤层是以顶板孔隙裂隙水充水为主的矿床,单位涌水量小于0.1L/s.m。
水文地质条件属于简单类型,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属三类二亚类一型。
五、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1、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
二1煤层直接顶为中~细粒砂岩,岩石抗拉、抗压、抗剪强度较大,工程地质条件好。
二1煤层底板为泥岩,抗压强度较弱,应属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2、瓦斯
根据相邻矿井阳光煤矿瓦斯资料,阳光煤矿勘查区内共采取瓦斯样12孔16个样品(其中3403、3504和5405-1四个样品因Ad>40%结果不予利用)。
二1煤中甲烷成份两极值为0~48.43%;二氧化碳为1.66~46.60%;氮气为44.98~98.34%,甲烷含量0.02~4.90m3/t·daf。
甲烷成份均小于80%,埋深在500~800m之间,煤层标高+139.03~-93.09m,经分析该区瓦斯逸散带的深度在600m以浅。
阳光井田浅部边界煤层赋存标高为+620m,井田深部边界煤层赋存标高为-600m左右,九六八煤矿深部边界煤层赋存标高为±0m,设计根据阳光煤矿钻孔瓦斯资料统计,渑池县九六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全矿井瓦斯含量为0.02~2.91m3/t·daf,平均0.85m3/t·daf,应为瓦斯矿井。
原渑池县九六八煤矿新矿区采用两立井单水平开拓,开采浅部二1煤层,开采标高约+450m水平,生产能力为6万t/a,根据三门峡市煤炭管理局文件三煤字【2005】30号文关于渑池县2004年度乡镇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原渑池县九六八煤矿瓦斯绝对涌出量0.417m3/min,瓦斯相对涌出量4.5m3/t·d,属瓦斯矿井。
随着开采范围的增大,瓦斯相对涌出量将增加,故在开采的过程中要加强瓦斯的监测。
3、煤尘
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提供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本矿开采的二1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
4、煤的自燃
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提供的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本矿开采的二1煤层自燃发火倾向为Ⅲ级,属不易自燃煤层。
5、地温
据九六八煤矿井下资料,矿井无热害。
条件类似的义马矿务局陈村矿、曹窑矿开采深度已达+300m水平,未见有热害的报导,可以认为本区无热害。
第二章井田开拓
第一节井田境界与储量
一、井田境界
根据河南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
4100000730634),本井田走向长2275m,倾斜宽约1570m,井田面积3.889km2。
井田范围由12个拐点坐标点圈定,详见井田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2--1。
井田范围拐点坐标表
表2-1
点号
纬距X
经距Y
点号
纬距X
经距Y
1
3857520
37569370
7
3856876.7
37570890
2
3857300
3770100
8
3855520.7
37570900.5
3
3857300
37570213
9
3855503.3
37568613.4
4
3857213
37570540
10
3857105.8
37568601.4
5
3857100
37570618
11
3857108.5
37568957.1
6
3856912
37570587
12
3857080.4
37569313
允许开采标高+600~0m。
二、井田储量
1、矿井资源储量
矿井资源储量计算范围为上述划定的井田范围。
资源/储量计算的最低可采厚度为0.7m,最高灰分40%。
最高硫分为3%,最低发热量为22.1MJ/kg。
根据河南省国土资源厅2007年3月6日备案的《河南省渑池县九六八煤矿资源储量核查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矿井资源储量1438.4万t累计动用资源储量97.9万t,保有资源储量1340.5万t;二1煤层资源储量估汇总见表2--2。
二1煤层资源储量估算汇总表
表2--2单位:
万t
煤层
动用储量
保有资源储量
查明资源储量
(111b)
探明
(111b)
控制
(122b)
推断
(333)
小计
二1
97.9
25.9
102.2
1212.4
1340.5
1438.4
2、矿井保有地质资源储量
矿井地质资源储量为井田范围内勘探查明煤炭资源的全部(121b)+(122b)+(333)的资源储量,即14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施工组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