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第十三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docx
- 文档编号:30696715
- 上传时间:2023-08-19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314.79KB
山西省第十三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docx
《山西省第十三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第十三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第十三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山西省第十三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中职组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赛项规程
一、赛项名称
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
赛项组别:
中职组
二、竞赛目的
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赛项围绕“十三五”工业“强基工程”而设置,以机械装置测量、手工绘图能力和CAD成图技术能力为竞赛内容,促进职业学校培养具有数字化与信息化制造技术素养的专业综合技能人才。
赛项要求选手熟悉典型机械装置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掌握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及其相互配合的基本知识,并具备初步应用能力;具备机械装置测量、徒手绘制草图、计算机制图等工程技术基本技能。
赛项通过对零部件测绘、徒手绘图、CAD成图、三维建模、机械装配、质量检测、团队协作等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全面考核来检验选手岗位综合技能水平。
三、竞赛内容
给定某机械部件或装置产品装配实物,要求:
完成该产品或装置的测绘,徒手绘制指定零件的草图,用竞赛软件绘制该部件或装置的装配图和各零件的零件图、完成各零件的造型及其三维装配。
给定部件或装置中的某零件图纸及尺寸,要求:
通过对给定尺寸的零件的综合检测,完成零件的质量检测报告,得出零件质量的合格性。
通过观察实物,了解部件或装置的用途、性能、工作原理、装配关系和结构特点,在分析的基础上,按赛题要求对装置进行必要的改进或优化,使该装置的结构更为合理和完善。
选手在连续4小时内完成下列任务:
1.观察竞赛装置实物,阅读装置工作示意图,了解装置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应用特征、各零部件的连接形式与装配关系等。
2.确定零部件的拆卸步骤,记录零件名称和数量。
遇到不可拆的永久性连接,请不要拆卸。
任务完成后,请“恢复原机”。
3.选择正确的测量基准,测量并草绘若干指定零部件。
4.正确处理测量误差,根据测绘原则,对实测值要进行适当圆整,尤其对非功能尺寸必须进行圆整。
5.按要求在零件图、装配图上标注各类尺寸、几何公差及表面的精度要求。
6.对于零件上的标准结构要素,测得尺寸后,应参照相应的标准查出标准值,如齿轮的参数、滚动轴承参数、弹簧参数、螺纹参数、键槽与花键参数、弹簧挡圈参数等。
7.对零件结构进行优化改进。
明确每一处结构的作用和来由。
在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指定条件及给定素材对零部件进行优化改进,使该零件的结构更为合理和完善。
8.对零件进行质量检测。
选用指定工量具,对某一给定零件进行常规尺寸与几何精度的质量综合检测。
9.使用竞赛指定的软件,绘制该装置的各零部件装配图和零件图。
10.使用竞赛指定软件完成该装置各零部件的三维模型和机构的三维装配图。
成绩构成:
团体成绩由零件测绘与计算机绘图(54%)、二维装配图(21%)、三维设计与装配(25%)和职业素养(采用倒扣制,从总分中扣除,最多扣除5%,)四个模块构成。
四、竞赛方式
学生组竞赛以团体赛方式进行,每组2名选手。
参赛选手必须是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一至三年级(含三年级)的全日制在籍学生,不限性别,年龄须不超过21周岁。
往届全国或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同类赛项中获一等奖的选手,不得参加同一项目同一组别的赛项。
以省内各职业院校为单位组队参赛,2人一组,每校限报2组。
指导教师须为本校专兼职教师,每名学生选手最多可配备1名指导教师。
本次竞赛设教师组。
教师组竞赛为个人赛,参赛对象为我省中职院校在编在岗教师,每所院校限报1~2人。
本项目不含理论测试。
人员变更:
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报名获得确认后不得随意更换。
如备赛过程中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因故无法参赛,须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于开赛5个工作日之前出具书面说明,经大赛执委会办公室核实批准后予以更换,否则视为自动放弃竞赛。
五、竞赛流程
竞赛时间为连续4小时。
参赛选手提前30分钟到指定地点,核实身份→抽取座位号→依次进入赛场、按座位号入座→清点赛场下发试题→开始答题→比赛结束15分钟前提醒选手→裁判长宣布比赛结束→上交所有相关试卷并签字确认。
六、竞赛试题
本赛项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紧密联系企业生产实际,参照国赛同类竞赛项目的竞赛规程及样题,组织专家命题。
七、竞赛规则
(一)熟悉场地
1.赛前在大赛执委会安排下,各参赛队统一有序地熟悉场地。
2.熟悉竞赛场地和设备,不允许绘制图形。
3.熟悉场地严格遵守大赛各种制度,严禁拥挤喧哗,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不发表没有根据以及有损大赛整体形象的言论。
(二)文明参赛要求
1.参赛选手凭参赛证、身份证(两证必须齐全)和意外伤害保险凭证按正式比赛开始时间提前30分钟准时到达赛场集合,抽取比赛座位号,现场裁判将对各参赛选手的身份进行核对,赛前10分钟选手进入比赛现场。
比赛开始20分钟后不得入场,开赛1小时之内不得退场。
各代表队领队、指导教师以及非工作人员一律不得进入竞赛场地。
2.竞赛现场提供计算机、竞赛软件与测绘机械部件或装置等,选手可自带一本工具书(如机械设计手册、国家标准)入考场,不得携带其他任何纸质资料和存储工具,如出现较严重的违规、违纪、舞弊等现象,经裁判组裁定取消比赛成绩。
3.参赛选手必须将全部数据文件存储至计算机指定盘符下,不按要求存储数据,导致数据丢失者,责任自负。
4.比赛过程中选手不得随意离开座位,不得与其它选手交流或擅自离开赛场。
如遇问题时须举手向裁判员示意,询问后处理,否则按违规行为处理。
选手若需休息、饮水或去洗手间,一律计算在竞赛时间内。
5.竞赛过程中,参赛选手须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接受裁判员的监督和警示。
若因选手个人因素造成人身安全事故和设备故障,不予延时,情节特别严重者,由大赛裁判组视具体情况做出处理决定(最高至终止比赛)并由裁判长通报竞赛监督员;若不是选手个人因素造成设备故障,由大赛裁判组视具体情况做出延时处理并由裁判长通报竞赛监督员。
6.比赛过程中只允许裁判员、工作人员进入现场,选手必须严格遵守比赛规程,确保安全,并接受现场裁判和工作人员的监督和警示。
若因选手个人因素无法继续比赛,裁判长有权决定终止比赛。
7.比赛结束前15分钟,裁判长提醒比赛即将结束。
比赛结束后,选手不得再进行答题,试卷经裁判员收验,选手签字确认后方可离开赛场,试卷不得带出赛场。
裁判长宣布比赛结束后,选手应立即停止各项工作并等待裁判员收卷。
在比赛结束后3分钟之内必须把赛卷、任务文件上交至裁判员。
延时交卷1-3分钟扣3分,延时交卷3-6分钟扣5分,延时交卷6分钟扣10分。
8.参赛选手若提前结束竞赛,应由选手向裁判员举手示意,竞赛终止时间,由裁判员记录,并且配合工作人员完成竞赛结果的确认工作。
9.竞赛结束,选手应立即清理并恢复现场,经裁判员和现场工作人员确认后方可离开赛场,此项工作将在选手职业素养环节进行评判。
(三)参赛队上场顺序的确定
本次比赛各参赛队的抽签顺序和参赛选手比赛出场次序,在领队会议上以校为单位现场抽签确定。
每个选手比赛的赛位号,在比赛前抽签确定。
抽签工作由赛项执委会、承办校、裁判长、赛场工作人员主持,赛务组负责组织实施,竞赛监督人员现场监督。
八、竞赛环境(设备、工具等 )
1.竞赛场地:
华北机电学校机械CAD实训室
2.计算机配置:
处理器I3≥3.0G,内存≥4G,硬盘≥100G,独立显卡,17寸及以上显示器,备用机配置与竞赛机配置完全相同。
九、技术规范
本赛项依据相关国家职业技能规范和标准或ISO标准,注重考核基本技能,体现标准程序,结合生产实际,考核职业综合能力,并对技能人才培养起到示范指导作用,赛项涉及的技术规范如表-2:
表-1零件测量技术规范
类别
内容
要求
测量技术
长度尺寸测量
能使用各类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深度千分尺、中心距游标卡尺等量具测量零件的长度、宽度、深度、高度、中心距等尺寸。
轴径测量
能使用各类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等量具测量零件的轴径尺寸
孔径测量
能使用各类游标卡尺、内径千分尺等量具测量零件的孔径尺寸
圆弧测量
能使用R规,采用透光法测量圆弧尺寸。
偏心测量
能使用各类游标卡尺或采用打表法测量轴、盘套类零件偏心距
锥度、角度测量
能使用万用角度尺测量角度或锥度。
螺纹测量
能使用公法线千分尺或螺纹样规测量三角螺纹、T型螺纹
齿轮测量
能使用公法线千分尺、齿距仪等量具测量直齿圆柱齿轮、圆锥齿轮
蜗轮蜗杆测量
能使用钢直尺、公法线千分尺、齿距仪等量具测量蜗轮蜗杆
专业基础
机械制图知识
图纸幅面与格式、标题栏、比例、字体和图线及尺寸标注;轴、套、盘、叉架及箱体类零件图、标准件、装配图的表达方法;尺寸公差与配合、几何公差、测绘技术等。
机械加工知识
轴、套、盘、箱体等零件的常用机械加工工艺与技术要求。
测量技术知识
各类量具使用方法,各类尺寸、角度,常见的直线度、平面度、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圆跳动等几何误差的测量技术,质量检测报告书的填写及不同质量产品的处理措施等。
机械基础知识
各类机械零件的材料、结构,各类机械机构的运动原理、结构特点等。
软件操作
二维软件
操作技术
常用绘图与编辑命令、参数化绘图、视图操作与图层控制、文字输入、表格绘制、尺寸与尺寸公差以及几何公差标注、图块与外部参照、图纸的打印输出及外部的交互等。
能根据国家标准与赛题要求设置工程图式,熟练掌握工程图标注工具,视图表达方法,包括基础视图、投影视图、剖视图、局部视图、各类断面图,尺寸、明细栏、引出序号等标注工具。
三维软件
操作技术
能熟练操作软件的基本建模工具,如拉伸、旋转、扫掠、放样、加强筋、拔模、曲面等。
能熟练构建轴套类、盘类、叉架类、箱体类、直齿与锥齿轮、蜗轮与蜗杆等零件,以及弹簧、螺钉、销、键等各类标准件的模型。
能熟练将零部件组合,装配成组合体,并能对零部件进行约束、联接等操作。
同时,本赛项还采用以下技术标准、规范及参考工具书:
(一)《机械制图员》国家职业标准
(二)《机械制图图样画法视图》GB/T4458.1-2002
(三)《机械制图图样画法剖视图和断面图》GB/T4458.6-2002
(四)《机械制图尺寸注法》GB/T4458.4-2003
(五)《机械制图尺寸公差与配合注法》GB/T4458.5-2003
(六)《机械制图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七)《机械制图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或其他出版社
(八)《机械工程手册》机械工业出社其他技术规范还包括职业院校中与“机械零件测绘”相关的课程大纲、手册、教材等。
(九)《机械制图》
(十)《机械基础》
(十一)《公差与配合》
(十二)《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
(十三)《机械制造技术》
十、技术平台
1.竞赛软件:
中望机械CAD教育版2018、中望3D2018教育版
2.测量工具(自带):
卡尺、千分尺、半径规、米制螺纹规、深度尺、表面比对量块、直尺等,为保证对所有选手公平原则,只能用普通量具,不能用数显量具。
建议清单表-2如下:
(详细清单,于赛前一个月随赛卷公布)
表-2建议测量工具(自带)清单表
序号
量具名称
规格与精度等级
参考图片
1
钢直尺
0-150mm
2
游标卡尺
(普通或带表)
0-150mm
0.01mm
3
偏置中心线卡尺
(普通)
0-150mm
0.01mm
4
外径千分尺
(普通)
0-25mm
25-50mm
50-75mm
0.01mm
5
内径千分尺
(普通)
5-30mm
0.01mm
6
深度卡尺
(普通)
0-150mm
0.02mm
7
万能角度尺
(普通)
8
半径规
1-6.5(1副)
7-14.5(1副)
9
公制螺纹样板
M0.25-6mm
10
内螺纹规
M3-M6mm
11
表面粗糙度
比较样块
12
齿厚卡尺
m1-25
十一、成绩评定
(一)成绩评定
本赛项采用结果评判的方式评定选手成绩,赛项设置了徒手绘图、计算机二维绘图(含零件图、结构优化与装配图)与质量检测、计算机三维建模与设计以及现场职业素养四个模块,各模块评分方法、细则及评分原则如下表-3。
表-3评分方法、细则与原则
模块
模块内容
判分内容
分值
模块分
权重
零件测绘与计算机绘图
根据大赛提供的实物产品,选手使用规定的测量工具测量指定零部件,在给定坐标图纸上徒手绘制指定零件图纸,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绘制指定零件的二维视图及装配图;完成特定零件的质量检测报告
视图表达
视图数量、视图比例、布局、清洁度,装配图的运动机构原理表达清晰。
15
100
75%
尺寸标注
零件尺寸数量完整,标注准确、正确、简洁;能根据指定要求,在零件上正确标注尺寸精度;装配图的重要配合尺寸完整。
25
质量检测报告
完成对给定尺寸数据的检测和复核;填写对应的质量检测报告;
判断零件尺寸是否合格
6
几何公差标注
根据指定要求,在零件上正确、合理、清晰地标注几何公差。
20
表面精度标注
通过零件测量,正确判断零件表面粗糙度或根据指定要求,在零件表面正确标注表面粗糙度。
10
装配精度标注
根据指定要求,在装配图上正确标注各部件间的装配精度。
8
完成优化零件结构的设计
根据给定实物装置的装配关系和结构特点,完成优化零件结构的设计
6
技术要求
对所测绘的零件合理标注机械加工、热处理、加工精度等技术要求。
6
其他
图层线型设置、零件与装配图的标题栏、零件图的虚拟打印等。
4
计算机三维建模及装配
根据计算机绘制的二维视图,使用计算机三维建模软件,对实物产品的所有零件进行建模,并装配成完整的虚拟产品模型
零件模型
各零件特征完整,尺寸、结构正确
80
100
25%
装配模型
装配体零件完整,装配关系正确,零件约束关系正确,零件的权限位置约束准确。
20
职业素养
选手在赛场综合素养表现
综合素养
测量工具使用的规范性,竞赛位的7S职业素养维护情况
采用倒扣分制,最多扣5分,在总分中扣除。
选手竞赛成绩=模块1×75%+模块2×25%-职业素养扣分
表-4评分细则表
模块
模块内容
评分内容
模块
权重
主要内容
评分明细
模块1:
零件测绘与计算机绘图(含手工绘图与计算机绘图)
手工及计算机绘制零件图;
质量检测报告
(72%)
视图表达
(22%)
零件视图数量完整
12%
75%
零件视图比例合适
5%
零件视图布局合理、规范
5%
尺寸精度、几何公差及技术要求(40%)
零件尺寸完整、准确
10%
零件尺寸标注简洁
5%
零件几何公差标注
10%
零件表面粗糙度标注
10%
零件其他技术要求
5%
质量检测报告(5%)
检测特征尺寸的正确性
2%
检测特征尺寸公差的精确性
2%
数据收集填写的规范性
0.5%
对收集数据分析的正确性
0.5%
其他(5%)
零件图标题栏符合国标
2.5%
零件图图线、文字符合图层设置
2.5%
模块2:
二维装配图
计算机绘图装配图及优化零件结构设计
(28%)
视图表达
(10%)
装配图选取比例合理
1%
装配图数量完整、布局合理、各零部件配合关系表达清晰、完整
4%
运动机构原理表达清晰
2%
各零件序号标注符合国标
3%
配合精度及技术要求(8%)
装配图重要尺寸齐全、准确
3%
配合尺寸完整、准确
3%
技术要求符合机构工作特征
2%
优化零件结构设计(5%)
零件特征设计合理
3%
与关联零件配合尺寸正确
2%
其他(5%)
零件图图线、文字符合图层设置
1%
零件图标题栏符合国标
1%
明细栏内容与装配图一致
3%
模块3:
三维建模及装配设计
计算机三维建模与绘图
零件模型
(80%)
建模特征完整
60%
25%
零件尺寸准确
20%
装配模型
(20%)
装配零件完整
10%
装配关系正确
5%
零件约束关系正确
5%
模块4:
职业素养
(5%)
职业素养
(5%)
按要求拆装工件
2%
倒扣分制,最多扣5分,在总分中扣除。
工量具使用规范性
2%
现场7S执行情况
1%
选手的徒手绘图、计算机二维绘图作品、三维建模与装配作品均采用流水阅卷方式,各个评分环节均由2名裁判员打分后取平均值的方式评定成绩,当2名裁判所给分值差别超过该项成绩20%时,由裁判长另指定其他裁判评定成绩。
每个评分点采用倒扣分规则,每错(漏绘、漏标注等)一处扣规定分值,直至本评分点配分扣完为止。
(二)成绩复核
为保障成绩评判的准确性,监督组将对赛项总成绩排名前30%的所有参赛队伍的成绩进行复核;对其余成绩进行抽检复核,抽检覆盖率不得低于20%。
如发现成绩错误,以书面方式及时告知裁判长,由裁判长更正成绩并签字确认。
复核、抽检错误率超过5%的,裁判组将对所有成绩进行复核。
(三)最终成绩
赛项最终得分按100分制计分。
最终成绩经复核无误,由裁判长、监督组和仲裁组签字确认后公布。
十二、奖项设定
1.参赛选手奖 本赛项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前三个奖项数量占本比赛项目参赛选手人数的比例分别为10%、20%、30%。
2.指导教师奖 对获得本赛项三等奖以上学生选手的指导教师,由大赛组委会颁发优秀指导教师奖。
十三、申诉与仲裁
1.参赛选手对不符合比赛规定的设备、夹具和辅料,有失公正的检测、评
判、奖励,以及对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等,均可在比赛结束后2小时内提出申诉。
2.选手申诉均须通过本代表队领队,按照规定时限用书面形式向仲裁组提出。
仲裁组受理申诉,并应尽快将处理意见通知领队。
3.仲裁组的裁决为最终裁决,参赛选手不得因申诉或对处理意见不服而停止比赛,否则,按弃权处理。
本规程由大赛组委会解释。
附件
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技能大赛
(样卷)
注意事项
1.参赛选手在竞赛过程中应该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如有违反,则按照相关规定在竞赛的总成绩中扣除相应分值。
2.参赛选手的竞赛任务书用抽签后的机位号标识,不得写有姓名或与身份有关的信息,否则视为作弊,成绩无效。
3.竞赛任务书当场启封、当场有效。
竞赛任务书按一组一份分发,竞赛结束后当场收回,手绘的图纸作为评分依据与任务书均不允许参赛选手带离赛场,也不允许参赛选手摘录有关内容,否则按违纪处理。
4.比赛结束时,参赛选手必须停止所有与竞赛相关的操作。
5.请在竞赛过程中注意实时保存文件,由于参赛选手操作不当而造成计算机“死机”、“重新启动”、“关闭”等一切问题,责任自负。
6.在提交的电子文档和手绘图纸上不得出现与选手有关的任何信息或特别记号,否则将视为作弊。
7.若出现恶意破坏竞赛设备或影响他人比赛的情况,取消参赛选手竞赛资格。
8.请参赛选手仔细阅读任务书内容和要求,竞赛过程中如有异议,可向现场裁判人员反映,不得扰乱赛场秩序。
9.遵守赛场纪律,尊重考评人员,服从安排。
任务要求
一、任务名称与时间
(一)任务名称:
测绘齿轮螺旋机构
(二)竞赛时间:
240分钟
二、已给任务条件
(一)齿轮螺旋机构实物
现场提供齿轮螺旋机构装配实物,如图1所示。
图1齿轮螺旋机构装配实物
(二)齿轮螺旋机构技术说明
齿轮螺旋机构由机座、机盖、输入齿轮轴、输出齿轮轴、移动滑块、支承座、标准件等12种零件组成,齿轮为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其装配示意图及其零件信息如图2所示。
图2齿轮螺旋机构装配示意图
运动传递原理说明如下:
输入齿轮轴4通过齿轮啮合,带动输出齿轮轴3转动,输出齿轮轴3通过螺纹旋合,使移动滑块9实现往复运动。
三、任务要求
任务一:
测绘机座零件
参赛选手测量机座零件,并徒手绘制其草图。
要求:
1.参赛选手必须用赛场提供的坐标纸,徒手绘制草图。
2.视图表达方案合理:
主视图方向正确,其他视图完整并表达恰当。
3.尺寸齐全、正确、清晰。
4.要有适当的图框(尺寸不作要求)、简易的标题栏(主要表达零件的材料、名称和数量等信息)。
5.务必在坐标纸左上角画方框格,写上“机位号”,作为选手成果标识。
6.比赛结束后,草图由工作人员统一收取。
任务二:
CAD软件绘制零件图
参赛选手继续测量齿轮螺旋机构的机盖、输出齿轮轴、输入齿轮轴、端盖、移动滑块及支承座等6个零件;用赛场提供的绘图软件,绘制齿轮螺旋机构的机座、机盖、输出齿轮轴、输入齿轮轴、端盖、移动滑块及支承座共7个零件的零件图。
要求:
1.按下表要求设置图层及其属性(图层底色为黑色)。
名称
颜色
线宽
轮廓线
白色
0.50
虚线
洋红
0.25
细线
青色
0.25
中心线
红色
0.25
剖面线
黄色
0.25
标注
青色
0.25
文字层
绿色
0.25
2.设置文字样式和标注样式,应满足机械制图国家标准要求,建议字体为isocp.shx,宽度因子为0.7。
3.选择合适比例、标准图幅。
4.表达方案合理,视图绘制正确。
5.尺寸标注正确、齐全、清晰。
6.根据给出各零件的精度要求,在相应的零件图上标注尺寸公差、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等几何精度要求;未给出的可查阅相关设计手册。
7.其余技术要求内容基本符合零件工作要求。
8.正确填写标题栏。
9.文件保存为DWG格式,并以装配简图中的零件名称命名,保存到子文件夹“图样”内。
任务三:
填写质量检测报告
给出了导柱(零件10)零件图纸和尺寸标注。
要求:
1.根据图纸的标注尺寸和公差,复核检测零件对应尺寸。
2.完成质量检测报告的填写,并判断零件加工尺寸是否合格
3.提交质量检测报告。
检验记录单
测量结果(毫米)
零件
名称
法兰盘
检测日期
序号
项目
尺寸要求
使用的量具
测量结果
项目
判定
NO.1
NO.2
NO.3
NO.4
NO.5
1
外径
Φ45
外径千分尺
合否
2
内径
Φ25
内径千分尺
合否
结论
处理结果
备注:
此为质量检测报告单样稿,仅说明报告单的格式
任务四:
绘制装配图
根据装配示意图,绘制齿轮螺旋机构的装配图。
要求:
1.各视图应清楚表达齿轮螺旋机构的装配关系和运动原理。
2.装配图的图号为:
JZJS-00
3.正确标注主要的四类尺寸。
4.正确引出零件序号。
5.按装配示意图绘制并填写明细表,尤其是代号;
6.写出如下技术要求:
①所有零件装配后,输入齿轮轴能带动输出齿轮轴正常运转,无干涉或卡顿现象。
②输出齿轮轴正反向转动时,能够带动移动滑块左右往复运动。
③整个机构装配后,机座与端盖能够平稳放置。
7.文件保存为DWG格式,并以“装配图”命名,保存到“图样”文件夹中。
任务五:
结构优化设计
根据部件或装置的用途、性能、工作原理、装配关系和结构特点,对机构中可能存在的或某一零件缺失、或若干零件尺寸问题、或机构结构影响运动等问题,在给定已知条件下,或设计某一缺失零件、或修改若干零件尺寸、或优化影响机构运动的部位。
案例:
1.问题情境:
齿轮传动过程中,发现齿轮啮合部位松动。
2.给定条件:
齿轮模数、压力角等参数。
3.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第十三 职业院校 技能 大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