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课本 附录二论语名句辑要.docx
- 文档编号:30688583
- 上传时间:2023-08-19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1.52KB
论语选课本 附录二论语名句辑要.docx
《论语选课本 附录二论语名句辑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选课本 附录二论语名句辑要.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语选课本附录二论语名句辑要
附录二 论语名句辑要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1‧1)
译:
学习之后,又时时加以温习、练习,不是令人很欣喜吗?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学而1‧1)
译: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1‧1)
译: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就是一位君子吗?
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学而1‧2)
译: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培养,根本建立后,做人的正道自然就产生了。
5.巧言,令色,鲜矣仁。
(学而1‧3)
译:
说好听的话谄媚别人,装出和善的脸色奉承别人,这种人是很少具有仁心的。
6.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1‧4)
译:
我每天拿三件事来反省自己:
替人谋划事情,是否有不尽心的地方呢?
与朋友交往,是否有不诚信的地方?
老师所传授的课业,是否有不努力学习的?
7.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1‧6)
译:
如果还有多余的心力,再去学习各种的典籍知识。
8.过则勿惮改。
(学而1‧8)
译:
有了过错,要不怕改正。
9.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学而1‧9)
译:
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诚敬地追念祭祀祖先,风俗民情自然趋于淳厚了!
10.礼之用,和为贵。
(学而1‧12)
译:
礼的运用,以达到和谐为最可贵。
1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1‧14)
译:
君子对于饮食不求精美,居住不求舒适,做事勤敏而且说话谨慎,亲近有德的人来匡正自己的缺失,就可称得上是好学了。
1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学而1‧16)
译:
不要忧虑别人不知道我有才德,只忧虑不能辨别他人的是非善恶。
1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为政2‧1)
译:
为政者用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就会像北极星一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就会环绕在它的四周。
14.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为政2‧3)
译:
用政令引导人民,用刑罚整顿他们,人民只求免于受罚却无羞耻心;用道德教导人民,用礼教约束他们,人民不但有羞耻心,且能端正自己,达到至善。
1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为政2‧4)
译:
我十五岁时,便立志发愤向学;三十岁时,就能明道守礼,懂得立身处世之道;四十岁时,便能通达事理,没有疑惑;五十岁时,便能穷理尽性,懂得天命;六十岁时,听到别人的谈话,就能知道说话者的心意;七十岁时,便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越法度。
16.父母唯其疾之忧。
(为政2‧6)
译:
父母最担忧的就是子女生病。
17.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为政2‧7)
译:
现在所谓的孝,只是在饮食、物质等方面能奉养父母。
至于狗马,也能供给食物畜养;假如对父母没有诚敬之心,那和养狗马又有什么分别呢?
18.有事,弟子服其劳。
(为政2‧8)
译:
有事时,由弟子操劳。
19.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人焉廋哉?
(为政2‧10)
译:
先看他所做的事,再观察做这件事的动机,再探究审察他做此事后是否心安,用这三个步骤去观察一个人,这个人的善恶真伪怎么能藏匿得了呢?
怎么能藏匿得了呢?
2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2‧11)
译:
温习已有的学问,而且随时追求新的知识道理,就可以为人师了。
21.君子不器。
(为政2‧12)
译:
君子不像器皿一般,只限于固定的用途。
22.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为政2‧13)
译:
在没有说之前,先去实行。
等到做到后,然后才说出来。
2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为政2‧14)
译:
君子处事公正不偏,不会结党营私;小人结党营私,不能公正不偏。
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2‧15)
译:
学习而不思考,终将迷惘无所得;光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会危殆不安了。
2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2‧17)
译:
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样才算是真知啊!
26.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为政2‧19)
译:
举用正直的贤士,安置在那些邪枉的人之上,人民就悦服;举用邪枉的人,安置在那些正直的人之上,人民就不悦服。
2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为政2‧22)
译: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他如何立身处世。
28.见义不为,无勇也。
(为政2‧24)
译:
看到正义的事却不去做,这是没有勇气。
29.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八佾3‧1)
译:
如果这种事都能容忍,那还有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30.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3‧3)
译:
人如果没有仁心,那么礼又有什么用呢?
人如果没有仁心,乐又有什么用呢?
31.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八佾3‧4)
译:
礼节,与其排场奢侈铺张,宁可俭约朴实;丧事,与其只注重仪式的隆重周全,宁可内心哀戚。
32.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
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八佾3‧7)
译:
君子没有什么好争胜的,有的话只是在比赛射箭的时候吧!
相互作揖,互相谦让,然后升堂比射。
比赛结束后,走下堂来,胜者向负者作揖,并请他升堂饮酒。
这样的竞争,可说是君子之争。
33.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八佾3‧26)
译:
在上位不能宽宏大量,行礼时不恭敬,遇到丧事时却不哀伤,这种人我要从哪里看得出他的长处呢?
34.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
(里仁4‧1)
译:
乡里间具有仁厚的风俗,是一件美事。
不选择风俗仁厚的地方来居住,怎么算得上是明智呢?
35.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里仁4‧2)
译:
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处于贫穷、困窘的环境中,也不可以长久处于富贵、安乐的环境中。
心性仁厚的人,会自然而然、毫不勉强地实践仁德;明智的人知道仁的好处,所以也能行仁。
36.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里仁4‧3)
译:
只有仁者才能公正无私地喜好所应喜好的人,厌恶所应厌恶的人。
37.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里仁4‧4)
译:
一个人如果立志于行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38.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里仁4‧5)
:
君子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成就君子的美名呢?
39.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里仁4‧5)
译:
君子在很短暂的时间也不违背仁德,在匆忙仓促的时候坚守仁德,在困顿流离时也还是坚守仁德。
40.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4‧8)
译:
早上悟得人生的真理,就是当天晚上死了也无憾!
4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里仁4‧9)
译:
士立志求道,却以衣食粗劣为可耻,这种人就不值得和他谈论道理了。
42.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里仁4‧10)
译:
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既不预存绝对如此的心,也不预存绝对不如此的心,一切依从义理来决定。
43.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里仁4‧11)
译:
君子念念不忘的是德业的增进,小人一心想念着居处的安乐;君子念念不忘的是遵行礼法,小人一心想念着获得别人的恩惠。
44.放于利而行,多怨。
(里仁4‧12)
译:
做人处事完全依据私利来考量,必定招致许多的怨恨。
45.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里仁4‧14)
译:
不必忧虑没有职位,该忧虑的是自己没有用来立身于职位上的才德;不必忧虑别人不了解我,只要求自己有才德可让别人知道。
4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4‧16)
译:
君子只晓得义理,小人只晓得利益。
4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4‧17)
译:
看到贤德的人就想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内心就自我反省有没有像他一样的过错。
48.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里仁4‧18)
译:
子女侍奉父母,(如父母有过失)应委婉地劝谏。
若父母不能接纳劝谏,仍须恭敬不违逆,内心虽然忧愁却也不怨恨。
49.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里仁4‧19)
译:
父母在世时,子女不出门远游。
如果一定要出远门,一定要让父母知道去处。
50.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里仁4‧21)
译:
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记得。
一方面为他们的健康高寿而欢喜,另一方面为他们的日渐衰老而忧惧。
51.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里仁4‧22)
译:
古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啊!
52.以约失之者,鲜矣!
(里仁4‧23)
译:
因为简约节制而犯错的人是很少的。
5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里仁4‧24)
译:
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快敏捷。
54.德不孤,必有邻。
(里仁4‧25)
译:
有德的人不会孤立,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亲近他。
55.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
(公冶长5‧5)
译:
靠巧辩锐利的口才去应付人,往往会被人厌恶。
56.听其言而观其行。
(公冶长5‧9)
译:
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5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公冶长5‧14)
译:
他天资聪敏而好学不倦,不以下问为耻。
58.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公冶长5‧22)
译:
伯夷、叔齐两兄弟,不记挂过去的仇怨,因此怨恨他们的人就很少了。
59.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公冶长5‧26)
译:
我还没有见过能自己发觉过失,而内心自我责备的人。
60.不迁怒,不贰过。
(雍也6‧2)
译:
不把愤怒移转到无关的人身上,不犯同样的过失。
61.犂牛之子,騂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雍也6‧4)
译:
一头毛色驳杂的牛所生的小牛,毛色纯赤且两角端正;人们虽然不想用牠来作牺牲祭品,但是山川的神明哪里会舍弃牠呢?
6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6‧16)
译:
质朴多于文采,就流于粗野;文采超过本质,就流于浮夸。
文采与质朴能兼备匀称,如此才称得上是君子。
6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6‧18)
译:
(对于学问)了解它的人比不上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又比不上有心得而乐此不疲的人。
64.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雍也6‧19)
译:
资质中等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道理;资质中等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道理。
6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6‧21)
译:
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
智者活跃,仁者沉静;智者常乐,仁者长寿。
66.敬鬼神而远之。
(雍也6‧20)
译:
尊敬鬼神但是要远离祂们。
(意谓不要迷信。
后有时用以指对不好的人要保持距离。
)
67.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雍也6‧28)
译:
有仁德的人,自己要立身,也要使他人能立身;自己要通达,也要使他人能通达。
6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述而7‧2)
译:
将所见所闻默默牢记在心,好学而不厌倦,教诲他人从不倦怠,这些对我有什么困难呢?
69.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述而7‧10)
译:
空手搏虎,徒步渡水,到死还不知悔悟的人,我是不会和他一起的。
必定要临事而能戒慎,善用谋略而能成事的人(我才会和他同去)。
70.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述而7‧11)
译:
财富如果合于道可以求取,虽是手执皮鞭为人驾车的差事,我也愿意去做。
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去追求,就依照我喜爱的去做。
71.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述而7‧14)
译:
谋求仁德而得到仁德,又怎么会有悔恨呢?
7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述而7‧15)
译:
吃粗糙的饭,喝清水,弯着手臂当枕头睡,这样的生活我也乐在其中啊!
7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7‧15)
译:
不合道义而得到的富贵名利,对我而言,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
74.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述而7‧18)
译:
他这个人嘛,做学问发愤起来,连饭都忘了吃,有心得时,快乐得连忧愁都忘了,也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如此而已啊!
75.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7‧19)
译:
我不是天生就知晓道理的人,只是个喜好古代文化、典籍,又敏捷勤奋地学习的人。
76.子不语:
怪、力、乱、神。
(述而7‧20)
译:
孔子不谈论:
怪异荒诞、好勇斗力、违背礼法、迷信鬼神的事。
7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7‧21)
译:
三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取法的人。
选择他们的长处加以学习,他们的缺点则作为改正的借鉴。
78.子以四教:
文、行、忠、信。
(述而7‧24)
译:
孔子以四项科目教人:
六艺之文、德行、忠诚、信实。
79.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述而7‧26)
译:
孔子用钓竿钓鱼,不用鱼网捕鱼;用系上丝绳的箭来射鸟,但不射栖息在树上巢中的鸟。
80.仁远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
(述而7‧29)
译:
仁道距离我们很远吗?
只要我想求得仁道,那么仁道就会到来!
81.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述而7‧3)
译:
品德不修养,学问不研究,听了正确的道理不能照着去做,有了错误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担忧的。
82.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述而7‧5)
译:
我好久没有再梦见周公了!
83.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述而7‧6)
译:
立志于道,据守于德,依傍于仁,优游于六艺。
84.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述而7‧7)
译:
若有带着薄礼来拜师的,我没有不教诲的!
8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7‧8)
译:
不发愤求知,就不去开导他;不到努力想说而说不出来,就不去启发他。
好比方形的东西,已经提示了一个角,却不能类推其余的三个角,就不再教导他了。
86.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述而7‧35)
译:
奢侈就会显得不谦顺,太俭省就显得简陋;与其不谦顺,宁可简陋。
8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述而7‧36)
译:
君子胸襟宽广开阔,小人常忧虑不安。
88.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述而7‧37)
译:
孔子对人和气但态度严肃端庄,有威仪但不凶猛,恭谨但舒然安详。
89.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泰伯8‧3)
译:
要小心谨慎呀!
好像站在深渊边,好像踏在薄冰上。
90.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泰伯8‧4)
译:
鸟快死时,牠的叫声悲凄;人将死时,所说的话是和善的。
9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8‧7)
译:
士人的心志不可不远大坚毅,因为所负的使命重大而且路途遥远。
把行仁当作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
直到死后责任才停止,这路途不是很遥远吗?
9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泰伯8‧8)
译:
读诗可以鼓舞心志,让人兴起向善的品德;学礼可以端正行为,懂得立身处世的道理;习乐可以陶冶性情,培养高尚的情操。
93.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泰伯8‧11)
译:
一个人如果有周公一样的美才,却为人骄傲而且鄙吝,即使还有其他长处也不值得一看了。
9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泰伯8‧14)
译:
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去谋划那个职位上的政务。
95.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泰伯8‧17)
译:
求学问好像追逐什么,生怕赶不上似的,得到了还怕失掉它。
96.子绝四: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罕9‧4)
译:
孔子戒除四种弊病:
不凭空揣测,不武断偏颇,不固执己见,不自私自利。
97.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子罕9‧6)
译:
我小时候很贫贱,所以学会了许多谋生的小技艺。
98.吾不试,故艺。
(子罕9‧6)
译:
我因为没有受到重用,所以学会了许多技艺。
99.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子罕9‧10)
译:
(夫子之道)愈仰望愈觉得崇高不可及,愈钻研愈觉得坚厚不可入,观望时好像在前方,忽然又到后面去了。
100.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子罕9‧13)
译:
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粗陋的呢?
101.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子罕9‧16)
译:
光阴的消逝好比这奔流的河水啊!
不分昼夜,不停地流动着。
102.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9.18)
译:
为学好比堆土成山,还没有完成,只差一筐土,就停止下来,是我自己要停止的呀!
为学又如同填平洼地,虽然刚倒了一筐土,但继续往下倒(总能把它填平),这是我不断努力才能完成的啊!
103.苗而不秀者,有矣夫!
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子罕9‧21)
译:
长出禾苗却不吐穗开花的,有这样的情形啊!
开了花却不结成谷实的,有这样的情形啊!
104.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子罕9‧22)
译:
年轻人最值得敬畏,怎么知道这些后生晚辈将来的成就,不如现在的我们呢?
但到了四十、五十岁时,还没有名声的话,那么就不值得敬畏了!
10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9‧25)
译:
军队的主帅可以被更换,但是男子汉的志气是不能被改变的。
(勉人要守志不移。
)
106.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子罕9‧26)
译:
不忌恨加害人,也不贪求,那还有什么不好的呢?
10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9‧27)
译:
天气寒冷了,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落的。
10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9‧28)
译:
有智慧的人不会困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虑,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09.未知生,焉知死?
(先进11‧11)
译:
人生的道理还不能尽知,又怎能知道死后的事呢?
110.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颜渊12‧1)
译:
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都合乎礼就是仁。
一旦能做到克制私欲,言行合乎礼,天下的人就会称许你是仁人了。
111.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12‧1)
译:
实践仁德要靠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
11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12‧1)
译:
不合礼的事不要看,不合礼的话不要听,不合礼的话不要讲,不合礼的事不要做。
1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颜渊12‧2)
译:
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
114.仁者,其言也訒。
(颜渊12‧3)
译:
仁德的人说话谨慎,不轻易说出口。
115.君子不忧不惧。
(颜渊12‧4)
译:
君子不忧虑不恐惧。
116.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颜渊12‧4)
译:
君子自己内心省察,毫无愧怍,还忧虑什么?
还恐惧什么呢?
117.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颜渊12‧5)
译:
四海之内的人都是你的兄弟。
118.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12‧11)
译:
做国君的要尽国君的责任,做臣子的要尽臣子的本分,做父亲的要尽父亲的责任,做儿子的要尽到儿子的本分。
11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颜渊12‧16)
译:
君子成全他人的好事,不助长他人做坏事;小人却相反。
120.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颜渊12‧17)
译:
政的意义就是正啊。
您用正道来领导臣民,谁敢不正呢?
121.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颜渊12‧19)
译:
在上位者的德行像风,百姓的德行像草。
草被风一吹,必定会随风仆倒啊!
122.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颜渊12‧22)
译:
举用正直的人安置在不正直的人之上,能使不正直的人变得正直。
123.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颜渊12‧23)
译:
朋友有过失,要尽心地劝诫他,且委婉地劝导他,如果对方不接受就要停止,不要自取其辱啊!
124.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颜渊12‧24)
译:
君子以诗、书、礼、乐来结交朋友,与朋友相互切磋以增进仁德。
125.名不正,则言不顺。
(子路13‧3)
译:
名分不正,那么言论就不能合理。
126.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虽多,亦奚以为?
(子路13‧5)
译:
读了诗经三百篇,把政事交付给他,却不能完成任务;派他出使各国,又不能临机应变,懂得应对。
这种人虽然读了很多诗篇,又有什么用呢?
12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路13‧6)
译:
在上位的人,本身做得正,不下命令,政务也能推行;本身做得不正,虽然下了命令,人民也不听从。
128.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子路13‧13)
译:
不能端正自身,又怎么去纠正别人呢?
129.近者说,远者来。
(子路13‧16)
译:
境内百姓蒙受恩泽而心悦诚服,境外的人闻其教化而前来归附。
130.欲速,则不达。
(子路13‧17)
译:
急求速效,就不能达成目标。
131.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路13‧17)
译:
只看重小利,那么大事就不能成功。
132.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13‧20)
译:
说话一定诚实可信,做事一定果敢坚决。
.
133.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子路13‧21)
译:
狂者积极进取,狷者不去做不合义理的事。
13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路13‧23)
译:
君子与人和谐相处但不党同偏私,小人党同偏私却不能与人和谐相处。
135.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路13‧26)
译:
君子安详舒泰却不骄矜傲慢,小人骄矜傲慢却不安详舒泰。
136.刚、毅、木、讷,近仁。
(子路13‧27)
译:
心志坚强不屈、行事果决坚忍、性情质朴敦厚、言语谨慎近似迟钝,具有这四种品德的人,就很接近于仁德了。
137.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子路13‧29)
译:
善人教化民众七年,也就可以使他们从军卫国了。
138.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子路13‧30)
译:
让未受过教育和训练的人民去作战,这样叫做弃绝人民。
139.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宪问14‧3)
译:
读书人如果贪恋生活的安适,便不配做一个读书人了。
140.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宪问14‧5)
译:
有道德的人一定能说出有价值的言语,但是能言善道的人不一定有道德。
仁人一定勇敢,但是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141.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宪问14‧11)
译:
贫困时却能不怨恨,很难做到;富贵时能不骄傲,则比较容易。
142.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宪问14‧13)
译:
见到利益,便先想到是否合乎义;面对危难,敢于献出生命;长期处于贫困,也不忘记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就可以算是品格完备的人了。
143.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宪问14‧18)
译:
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都要披头散发,衣襟向左开,沦为夷狄了!
144.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宪问14‧21)
译:
一个人大言不惭,那么要他实践也就难了!
145.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宪问14‧25)
译:
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充实自己,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表现给别人看。
14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宪问14‧29)
译:
君子以他所说的话超过实际作为而感到可耻。
147.子贡方人。
子曰:
「赐也贤乎哉?
夫我则不暇。
」(宪问14‧31)
译:
子贡评论人物的优劣长短。
孔子说:
「赐啊,你自己就够好了吗?
要是我就没这个闲工夫(去批评别人)。
」
14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选课本 附录二论语名句辑要 论语 选课 附录 名句 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