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作业指导书.docx
- 文档编号:30688058
- 上传时间:2023-08-19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44.74KB
基础作业指导书.docx
《基础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作业指导书.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作业指导书
第一章
一、线路概况本工程从新建的220kV度佳(乐德)变电站110kV出线构架起至已建的110kV长山宋家桥变电站止的单回单分裂110kV线路。
其中已建段2.646千米(双回),本次新建段12.151千米(单回)。
本段线路总长14.797千米。
总共35基铁塔,其中12基转角塔,23基直线塔。
平均档距为350米。
导线采用JL/GIA-240/30-24/7钢芯铝绞线,地线一根采用LBGJ-80-20AC和一根24芯OPGW光纤,绝缘子采用U70BP。
线路经过地段污秽等级为III级,基本风速为23.5m/s;设计冰厚5mm。
丘陵90%,山地10%。
二、线路方向
本工程以乐德-宋家桥110kV线路新建工程为线路前进方向。
左
右
三、线路主要技术特性
1、电压等级:
110kV
2、回路数:
双回
3、导地线型号:
导线:
JL/G1A-240/30型钢芯铝绞线,架空地线采用JG1A-80钢绞线。
4、气象条件
本工程最大设计风速30m/s;最大设计覆冰为5mm;最高温40℃,平均气温16.1℃。
5、防雷接地
全段线路铁塔均敷设人工接地装置,其形式为浅埋式水平辐射接地体。
四、设计素语及相关要求
1、呼称高:
指铁塔下横担下平面到以基础立柱顶面为水平面的垂直距离。
2、定位高:
指铁塔下横担下平面到以基础中心桩(有降基的塔位以降基后的中心为准)为水平面的垂直距离。
3、塔位中心桩:
指铁塔所在的位置的中心桩,对直线塔,此桩为线路中心桩,对转角塔此桩即为线路中心村桩位移后的中心桩。
4、公共接身:
指铁塔下导线横担下平面至铁塔接腿上平面间的垂直距离。
5、中心桩至基础顶面高:
指塔位中心桩至基础立柱顶面间的垂直距离,正号表示中心在基础立柱顶面下方,负号表示中心桩在基础顶面上方。
6、基础立柱露出地面高度:
指基础立柱顶面至立柱所处地面(以中心桩平面为基准面)间高度。
7、中心桩位移:
转角塔施工分坑时中心桩需向内角平分线内侧移动,其位移值见后,“+”表示向转角内角侧移动,“-”表示向转角外侧移动。
8、施工基面:
从原塔位中心桩起降设计降基值高度后的施工平面。
9、毛石混凝土回填、基础垫层施工及其他施工要求详见后附“基础配置说明”。
10、混凝土强度等级:
1、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L型:
C20级;
2、基础底脚螺栓保护帽及基底垫层:
C10级;
3、基坑回填用毛石混凝土:
C10级。
第二章工地运输
·一、基础材料运输
1、所用砂、石、水泥、基础钢筋、底脚螺栓等基础材料必须有试验报告或出厂合证明。
2、所有基础材料进出必须做好祥细的收发记录。
3、基础材料运至现场前,其规格与数量与施工图纸核对,运至现场后还应再次核对。
4、材料站堆放水泥的库房必须有防潮、防雨的措施。
5、基础钢筋、地脚螺栓的规格数量必须与设计施工图纸符合。
6、在基础材料运输过程中,严禁客、货混杂,对于超高、超长的材料应采取必要的绑扎措施。
7、严格控制砂、石的质量(规格满足要求并含泥量少),及时清除砂、石中的杂物,如果石子中含泥量较大时,就用清水淘洗干净后才能使用。
二、人力运输和装卸安全注意事项
1、人力运输的道路应事先清除障碍物;山区抬运笨重物件的道路,其宽度不宜小于1.2m,坡度不宜大于1:
4。
2、重大物件不得直接用肩扛运;抬运时应设一人指挥,步调一致、同起同落。
3、运输用的工器具应牢固可靠,每次使用前应进行认真检查。
4、雨雪后抬运物件时,应有防滑措施。
5、装卸笨重物件使用的跳板,其厚度应根据材质经计算确定;腐朽、扭纹、破裂和大横透节的木材不得做为跳板。
跳板搭设坡度不得大于1:
3。
6、用跳板或圆木装卸滚动物件时,应用绳索控制物体;物件滚落前方严禁有人。
7、用滚杠拖运笨重物件时,添放滚杠的人员应站在物件的侧面,并不得戴手套;松软土质应铺设走道。
拖拉钢丝绳的转角内侧严禁有人。
三、机动车运输安全注意事项
1、机动车辆运输应按国家《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严禁无证驾驶。
车上应配备灭器。
2、运输前应事先对道路进行调查,需要加固整修的道路应及时处理,对路经的险桥、沟坡和坑洼路面等,应在出车前向押运人员交底。
3、路面水深超过汽车排气管时,不得强行通过;在泥泞的坡道或冰雪路面上应缓行,车轮应装防滑链;冬季车辆过冰河时,必须根据当地气候情况和河水冰冻委员长决定是否行车,不得盲目进河。
4、载货机动车除押运和装卸人员处,不得搭乘其他人员;押运和装卸人员必须乘坐在安全位置上;载物高度超过车厢拦板时,货物上不得坐人。
5、装运超长、超高或重大物件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物件重心与车厢承重中心基本一致;
2易滚动的物件顺其滚动方向用木楔掩牢并捆绑牢固;
3用超长架装载超长物件时,在其尾部设标志;超长架与车厢固定,物件与超长架及车厢捆绑牢固;
4押运人员应加强途中检查,防止捆绑松动;通过山区或弯道时,防止超长部位与山坡或行道树碰刮。
6、汽车运输爆破器材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应遵守公安部门的有关规定;
2车况必须良好,司机应有安全驾驶经验;
3车辆不得带挂车或由共它车辆拖拽行驶;
4车辆按指定路线限速行驶,遇有火源应绕道
5运输途中,车辆不得在人多的地方、交叉路口、桥上或建筑物附近停留;
6押运人员必须乘坐在驾驶室内,车上装载的物品应用帆布庶盖,并设标志;
⑦炸药和雷管应分别运输,并严禁与其它易燃物品同车运输。
7、用载重汽车接送施工人员应遵守下列规定:
1取得交通管理部门的载客许可证;
2车厢拦板牢固,拦板高度不低于1m;
3车上指定安全监护人;
4不得超员;乘车人员的头手不得伸出车厢拦板;车厢拦板上严禁坐人;
5乘车人员应随时躲避路边树木及道路上方的障碍物。
8、在施工车辆不足的情况下,允许同车携带少量炸药(10kg)和雷管(20个),但应采取防震、防火措施;携带雷管的人必须坐在驾驶室内。
9、各类拖拉机挂车不宜做为载人交通工具,如做为载人交通工具,应遵守当地交通管理部门的规定,挂车连接装置必须牢固,刹车装置必须可靠。
第三章土石方工程
一、线路复测
线路施工前必须根据设计单位提交的线路塔位明细表、线路平断面定位图对线路塔位中心桩、转角桩、水平转角角度、档距、高差、重要交叉跨越点、危险断面点及辅助桩进行复测。
1、基本要求
①施工测量使用的经纬仪其最小读数不大于1′;
②测量用的仪器及量具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误差超过标准时应加以校正,并有仪器检定合格证;
③测量员取得测量工作操作证书,并从事送电线路工作,具备丰富的施工测量经验;
④线路复测辅助人员均从事多年送电线路施工,能正确领悟指挥口令。
2、线路复测规范要求
①转角塔转角度数允许偏差±1′30″;
②塔位间档距允许偏差±1%L;
③被跨越物与邻近塔位距离允许偏差±1%L′;
④地形凸起点、风偏危险点与邻近塔位距离允许偏差±1%L′;
⑤直线桩横线路偏移允许偏差±50mm;
⑥塔位高程、被跨越物高程、地形凸起点高程均允许偏差±0.5米。
3、复测公式:
水平距离计算公式:
D=KLcos2θ
D—仪器与被测点间的水平距离
L—望远镜内两视距丝所截得长度
K—望远镜的视距常数,K=100
θ—倾斜视准轴线和水平线间竖直角
高差计算公式:
H=h+i-s
H—两测点高差
h—仪器旋转中心至塔尺上照准点间的高差,称初算高差,仰角时其值为正,俯角时其值为负。
i—仪器架高
s—切尺高度
4、现场复测注意事项
①对线路水平档距、相对高差应进行逐档测量校核,若误差超过规范要求时,应对原设计再进行复测;根据塔型高度和实测数据校核导线对地距离、交叉跨越距离、风偏是否满足规范要求,若仍不符合规范要求时,应及时上报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并由项目总工程师向设计单位提出书面说明及建议变更措施。
②复测(或补桩时),直线塔位桩与前后相邻塔位桩三点应成一条直线,偏差最大值不能大于规范要求,转角杆塔角度偏差不能超过规范要求;若超出允许限度应该反复校核,并及时上报项目部总工程师,由项目部总工程师向设计单位提出。
③复测时,对于不宜做塔位的桩位,应作好祥细的现场记录,并及时上报项目部,由项目部总工程师通过书面形式向设计单位提出。
④复测完成后,整理原始记录,以书面形式向顶目经理部上报复测结果;由项目部总工程师确认施工段线路符合设计、各项偏差均在规范要求以内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二、分坑测量
1、分坑测量注意事项
①各施工队分坑应再次复核线路转角、档距、塔位高程等。
②分坑前应仔细校核《塔位明细及基础配置表》和“基础根开表”所给定的基础型式和根开值,确认无误后采用正确的分坑方法按分坑尺寸表分坑;若有不符必须及时核查,并报技术负责人校核处理或及时上报。
③分坑时,若塔位按设计降基后,施工仍不能满足基础摆设要求应作好详细记录,由技术负责人会同现场监理及设计工代到现场根据具体情况协商解决。
④分坑时,测量人员必须辨认是塔位中心桩,还是辅助桩或直线过渡桩,对方位概念要弄清楚。
线路方向与分角线方向不得混淆。
⑤基础位于山坡时,基础到边坡的距离应满足设计要求。
分坑时,应清除山坡上的松动石和危岩,若不清除时应作好标记留待基坑开挖人员清理。
⑥分坑时,根据地质情况和设计要求对放坡及底层模板操作宽度作出考虑。
⑦对于施工基面降低值较大者,为避免过多而不必要的土石方开挖,分坑时应准确测定开挖范围,但应考虑塔位临时砂、石堆料场。
⑧塔位所降基面均以塔位桩顶面开始计算,现场无桩时以中心的地面起算。
塔基坑深度,以施工基面为起算面;线路复测完成后,技术人员细查施工图,并通过精确计算求得各种分坑放样尺寸;分坑过程中对测量人员进行指导,对不同类型的基础进行分坑工作。
对于设计要求降基的塔位,必须先通过控制塔位中心桩的高程,完成基础降基后进行基础分坑。
2、正方形铁塔直柱式基础分坑
仪器架于塔位中心桩上→以线路方向或角平分线方向归零后转45°,钉出P1、P2桩→转到135°,钉出P3、P4桩→在P1、P3方向分别量取L1、L2,钉立两桩O1、O2,用皮尺按基础下底板宽d水平勾出坑口位置→同理
分别在P2、P4方向上量取L1、L2,勾出坑口位置。
计算公式:
L1=0.707(X+d)L2=0.707(X-d)
X—基础顶面立柱中心的正(侧)面根开;d—基础下底板宽;
三、基坑开挖及回填
1、基础开挖及基础回填施工基本要求
①塔位基础的坑深应以设计的施工基面为基准;
②塔位基础坑深的允许偏差为+100mm、-50mm,坑底应平整;同基基础坑在允许偏差范围内按最深一坑操平;岩石基础坑深不应小于设计深度;
③塔位基础坑深与设计坑深偏差+100mm以上时,应采用铺石灌浆处理;
④土石开方应减少破坏开挖以外的地面,并应注意保护自然植被。
⑤基础坑回填时,每回填300mm厚度夯实一次。
岩石基坑的回填可按土与石1:
3的比例掺合后回填夯实。
⑥基础坑回填后,应尽量恢复原来的自然地貌,并在地面堆筑300mm厚的防陷土层,其范围同基坑上口尺寸,以使塔基不形成凹坑。
⑦接地槽回填时,宜选取未掺有石块及其他杂物的好土,并应夯实。
接地槽回填后,应在沟面堆筑100~300mm厚的防沉层。
⑧基础配置表中标明有毛石混凝土回填的,必须严格按图施工,控制好a角。
2、普通基础分坑和开挖质量要求及检查方法
序号
检查(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1
基础坑中心根开及对角线尺寸/%
±2
吊垂法确定中心,钢尺测量
2
基础坑深/mm
+100,-50
经纬仪测量
3
基础坑底板尺寸/%
-1
吊垂法确定中心,钢尺测量
3、施工基面及电气开方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及检查方法
序号
性质
检查(检验)项目
评级标准(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合格
优良
1
关键
施工基面高程/mm
+200,-100
+160,-80
经纬仪测量
2
关键
塔位边坡净距
≧设计值
钢尺测量
3
关键
风偏及对地净距
≧设计值
经纬仪测量
4、施工技术措施及安全注意事顶
(1)施工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必须熟悉被开挖基础的施工图及《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的有关规定;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及技术交底,让施工人员清楚对基坑开挖的尺寸要求及安全要求。
(2)土石方工程的质量保证主要体现在坑深、基础对边坡的距离、靠山侧边坡及开挖时对原状土的尽量保护,施工时施工负责人或技术员随时结合“质检标准”到现场检查。
(3)基础开挖后必须核实地质情况且作好相应记录,若发现与《塔位明细及基础配置表》中的内容不符时,由施工技术负责人会同现场监理并配合设计处理,出现重大差异时,及时上报。
(4)降方及基础开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塔位中心桩及辅助桩。
降基必须从基面控制桩处开挖,不得从中心桩处开挖。
(5)降方开挖过程中,严禁大体积爆破开挖;凡《塔位明细及基础配置表》中注明“严禁放炮”者,施工时只能采用人力或机械开挖;其它未注明的基础应尽量避免放炮施工。
(6)对开挖较大或土层不稳定的山坡,须考虑防垮塌安全措施或加强边坡保护,且一定要注意随时清除危险物件。
(7)若遇土层结构稳定或岩石地基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设计埋深进行开挖,避免超深。
在满足施工安全的前提下,现场技术人员可视其情况增大坑壁坡度,基础底板尽可能以坑壁代模板,以减小对原状土的破坏。
(8)采用人力开挖基坑时,坑底面积在2m2内时,只允一坑一人操作,超过2m2时尽量一坑一人操作,坑内工作必须戴安全帽,且施工人员不得在坑内休息。
(9)积水的塔位,应在坑的外围修筑排水沟,防止雨水流入基坑造成坑壁坍塌。
(10)坑底必须铲平,中间不得有凹凸不现象,坑的四角应尽量呈直角,坑口和坑底应量成等腰梯形。
(11)开挖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坑深和操平。
(12)不用挡土板挖坑时,坑壁应留有适当的坡度,各类土质的坡度预留如下:
砂土、砾土、淤泥:
1:
0.75;砂质粘土:
1:
0.5;粘土、黄土:
1:
0.3;坚土:
1:
0.15
(13)不得站在挡土板支撑上传递土方或在支撑上搁置传土工具。
(14)、基础开挖弃土、石不得朝下山方向抛弃,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拦护或外运处理,保护九环线沿线交通不受影响;开挖完成后立即在作业点的下山边坡上种植草皮,以保护塔基边坡稳定环境不受破坏。
第四章基础工程
一、基础施工工艺流程:
分抗及基坑开挖
基础浇制
钢筋绑扎
砼养护
支模
拆模与基坑回填
安装底脚螺栓
二、基础施工技术措施
1、基础材料到现场后,应认真核对基础钢筋及底脚螺栓的规格和数量是否与设计相符,沙、石材料应干净,下垫毡布且堆放有序,水泥堆放与地面隔离200mm,且必须有防雨防潮措施;施工工器具进行预检查,同时现场已有计量工具,严格按配合比、水灰比、对沙、石、水泥、水的用量控制,确保施工混凝土施工质量。
基础材料的采集地点及规格标准:
水泥:
粉煤灰硅酸盐(32.5R)
规格:
水洗砂
规格:
碎石或卵石(2-4)
干净清澈,无悬浮物
2、基坑操平后,符合设计要求,可进行钢筋绑扎,严格照图施工,不得以小代大、花扎、跳扎,各个部分要符合设计尺寸,特别上下板筋宽度,应注意钢筋绑扎前后基坑应无积水或其它杂物。
3.按设计标准绑扎底部钢筋,将主柱钢筋放入坑内绑扎,主柱钢筋笼底端必须与放样的位置重合,保证钢筋笼倾斜角符合设计要求,并用砼块将钢筋笼垫平;主柱钢筋笼顶端临时用木杠固定在设计位置上。
4、对斜柱式基础支模时用钢丝绳将已制作好的钢模板固定在坑口的横梁抬木上,按设计给定的倾斜角度操平、找正,然后用撑木和可调支撑螺拴使其牢固。
5、钢筋笼与主柱模板之间应使用8块以上的50×50×50的预制砼块支垫,以确保立柱筋的砼保护层厚度。
使用方法为:
每面立柱模扳上、下端各一块,并用砼预制块上的铁丝绑扎于立柱筋上,以防脱落。
筋的间距应用钢尺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钢筋必须排列均匀。
上、下板筋间所使用的支撑筋应使用16#~18#铁线绑扎,以便施工人员在支模、扎立柱筋时站立于上板筋上,或临时置放柱模板在板筋上,使其有足够的支撑强度。
其余钢筋可采用20#铁线绑扎。
下底板钢筋应使用每腿不少于8块70×70×70的预制砼块支垫,保证了底板筋的砼保护层厚度。
上下底板筋的四周应有一定的保护层,严禁钢筋进入泥土中。
6、基础的模板配制应严密,其规格、尺寸,应符合设计图纸;配制斜柱式基础模板时,必须正确选用相匹配的异形钢模,使基础斜度与铁塔主材坡度(插入角钢)或转角塔斜柱式基础立柱正(侧)面坡度保持一致,在基础下模前,应对模板进行刷油或脱模剂,并使其与砼接触面光滑。
基础浇制模板拆除后必须将水泥、砂浆等杂物清除干净,做到文明施工。
7、使用花兰螺丝支撑模板,靠近中心柱侧面的两面应加强支撑,以便平衡由于立柱倾斜引起重心外移的所产生的水平推力。
8、模盒的四角应用四套丝杆(或花兰螺丝)、钢丝绳套、U型环悬吊于两根方木上,以便于模盒的操平找正及支持模盒的重力。
9、模板应该使用绳索及木杠滑入坑内,严禁对其抛扔。
10、使用“斜距测量法”或“水平测量法”测量和严格控制基础根开和地脚螺栓根开、根开尺寸及高差、高低腿基础高差等。
11、基础浇制时对基础模板、地脚螺栓,以保证施工质量。
12、对混凝土的浇制,采用机械搅拌、机械振捣相配合的方法施工,确保配合比准确、搅拌均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特殊地形采用人工(三干四湿)搅拌、机械振捣方法施工。
13、基础施工时,地脚螺栓露出部分用塑料布把包裹严密,以保证在浇制混凝土时地脚螺栓、
14、浇制前应认真检查基础根开、地脚螺栓、基础顶面高差、保护层偏差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若有超规范现象必须进行处理,处理合格后,经现场监理工程师验证签字后方能进行浇制施工。
15、施工用料盘应搭在稳固可靠的地方,并应避免与模板发生撞击,在基础浇制过程中,通过人工三干四湿拌合、机械捣固,严格执行配合比和水灰比。
16、每个基础应一次连续浇制完成,每次机械捣固砼厚度不得超过300毫米。
17、塌落度每班日或每个基础腿应检查两次以上,其数值不得大于配合比设计的规定值,并严格控制水灰比。
18、配比用料每班日或每基基础应检查两次以上,其偏差为:
水泥、水±2%,砂、石±3%。
19、为检验混凝土28天强度,混凝土浇制现场应作试块,其浇制和养护条件和基础一致,制作数量规定如下:
20、①转角塔、耐张塔、基础每基应取一组。
②一般直线塔基础,同一施工队每5基或不满5基应取一组。
21、混凝土自高处倾落高度不应大于3米,3米以上采用溜槽下料,若因钢筋太密或坑口太小,采用小桶吊装。
22、混凝土浇筑现场必须设专人进行为全过程控制,应随时用合格的钢尺并配合经纬仪检查底脚螺栓根开,及立柱顶面的高差等技术尺寸。
23、凡是转角、直线转角塔为达到新验评标准要求,防止紧线后塔体向内角侧倾斜,基础内角侧应抬高。
具体预偏留置由现场技术负责人根据给定范围和施工经验确定。
24、基础浇制完毕后,应立即进行检查,校核,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25、基础浇制完毕后12小时内开始浇水养护,天气干燥炎热有风时应在3小时内浇水养护,养护时应在砼上加遮盖,水量以能保持表面始终湿润并采应具有防晒和防水冲刷的保护措施,养护期不少于5昼夜。
26、设计图纸中注明作垫层的塔位,其垫层做法是:
材料为素混凝土或者人头石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0,长、宽各比基础底板尺寸大0.4米,厚度为0.4米。
27、地脚螺栓的固定:
①地脚螺栓下端的固定:
用10#铁丝,一端连接对角线上外角侧的地脚螺栓的下端,一端连着立柱钢筋,成“八”字型状绑扎、铁丝的长短以确保地脚螺栓露出立柱顶面部分与立柱顶面垂直。
②地脚螺栓上端的固定,可采用井字型槽钢支架。
四、现浇混凝土铁塔基础质量检验等级评定标准及检查方法(详见下表)
序号
性质
检查(检验)项目
评级标准(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合格
优良
1
关键
地脚螺桧、钢筋插入角钢规格、数量
符合设计要求
制作工艺良好
与设计图纸核对
2
关键
水泥
符合《规范》第2.0.6条
保管完好无结块
按本标准第4.0.2条
3
关键
砂、石
符合《规范》第2.0.4条和2.0.5条
未混入杂质
按本标准第4.0.3条
4
关键
水
符合《规范》第2.0.7条
未见污物各汕污
外观检查项或化验
5
关键
混凝土强度
≧设计值
检查试块试验报告
6
关键
底板断面尺寸/%
-1
-0.8
钢尺测量
序号
性质
检查(检验)项目
评级标准(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合格
优良
7
重要
基础埋深/mm
+100,-50
+100,0
经续仪或钢尺测量
8
重要
钢筋保护层厚度/mm
-5
钢尺测量
9
重要
混凝土表面质量
符合《规范》第5.2.13条
表面平整
观察
10
重要
立柱断面尺寸/%
-1
-0.8
钢尺测量
11
重要
整基基础中心移/mm
顺线路
30
24
经纬仪或钢尺测量
横线路
30
24
12
重要
整基基础扭转/(′)
一般塔
10
8
经纬仪或钢尺测量
高塔
5
4
13
重要
回填土
符合《规范》第4.0.7条~4.0.9条
无沉陷、防沉层整齐美观
观察
14
一般
基础根开及对角线尺寸/%
地脚螺栓式
±2
±1.6
钢尺测量
高塔
±0.7
±0.6
15
一般
同组地脚中心对立柱中心偏移/mm
10
8
钢尺测量
16
一般
基础顶面间高差/mm
5
经纬仪测量
五、基础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1、人工平直、切剁钢筋时,打锤人应站在扶剁人的侧面,锤柄应楔塞牢固;
2、弯曲钢筋的工作台应设置稳固,扳扣与钢筋应配套;
3、模板支承应使用槽钢或方木,采用混凝土预制块做承力支柱时,不应多块叠迭;
4模板支撑应牢固,并应对称布置;高出坑口的加高立柱模板应有防止倾覆的措施;
5、拆除模板应自上而下进行,拆下的模板应集中堆放,木模板外露的铁钉应及时拔掉或打弯;
6、人工搅拌混凝土的平台应搭设稳固、可靠;
7、人工浇筑混凝土应遵守下列规定:
1浇筑混凝土或投放大石块时,必须听从坑内捣固人员的指挥;
2坑口边缘0.8米以内不得堆放材料和工具;
3捣固人员不得在模板或撑木上走动。
8、机电设备使用前应全面检查,确认机电装置完整、绝缘良好、接地可靠;
9、用手推车运送混凝土时,倒料平台应设挡车措施,倒料时严禁撒把;
10、基础养护人员不得在模板支撑上或在易塌落的坑边走动;
11、使用过氯乙烯塑料薄膜养护基础时,应有防火、防毒措施。
六、保坎及排水沟
1、本工程施工图设计中根据不同类别的填料采用二种保坎型式,根据排水沟所处位置的地质情况不同采用三种排水沟型式;施工时根据塔位具体填料类别及地质情况分别选用不同设计尺寸的保坎型式和排水沟型式(祥见后附“保坎施工图、排水沟施工图”)。
2、边坡开挖:
①土坡及松散的大块碎石类坡积层边坡的开挖,严禁先挖坡脚,应从上而下依次分段开挖;
②边坡开挖前,应先从上坡侧修好排水沟,避免山水直接冲刷新挖坡壁;
③采用放坡处理的上方(高侧)边坡,其放坡要求为:
岩石:
1:
0.3,土体1:
0.5
3、原材料及其它要求
①石料尽可能地就地取材,且不易风化,其最小厚度不小于200mm,最低强度等级为MU3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础 作业 指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