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潼关等七首古诗鉴赏练习题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30683143
- 上传时间:2023-08-19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0.85KB
人教潼关等七首古诗鉴赏练习题及答案.docx
《人教潼关等七首古诗鉴赏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潼关等七首古诗鉴赏练习题及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潼关等七首古诗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一)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
诗人一改传统秋词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开阔明丽,以其最大热情讴歌了秋天美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斗志。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诗情。
“我言”说出是诗人自信,这种自信,是一种不幸色彩,然而,诗人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认可。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景观描绘,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化身。
它所表达意境是诗人对秋赞美之情,对秋喜爱之情。
(1)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心境?
是用什么手法表现?
答:
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乐观豁达心境。
将古人悲秋与自己颂秋进行对比来表现
(2)秋天可写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一鹤?
有何深意?
答:
刘禹锡在诗中只写冲天而上一鹤目是借托鹤冲天形象表明自己心志:
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积极精神。
(1)请说说第一句诗突出作者对秋有什么样独特体验?
(1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2分)
(1)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诗情。
(2)诗人通过歌颂秋天壮美,表达了他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进取精神。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jiāng)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shù)轮台。
夜阑(lán)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赏析 思想内容
这是年近七旬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寒夜,因景生情,写下一首热血沸腾爱国主义诗篇。
诗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情思。
“僵卧”道出了诗人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
因为诗人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程度。
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报国之志。
后两句是前两句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
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梦幻,以梦形式再现了“戍轮台”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可悲:
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
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
而“铁马冰河”梦境,使诗人强烈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展现。
作者满腹愁绪就这样通过大气笔触一一展现,现实理想就这样借助厮杀梦境去实现,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豪壮理想却也表达了壮志难酬、无路请缨悲愤心情。
这个梦境使整首诗洋溢着一种豪迈悲壮风格,积极向上人生
艺术特色
1、由近及远2、由现实到梦境3、由静到动4、由实到虚态度,给人以鼓舞
5、运用对比手法
有几幅画面对比,现实境况和梦中铁马冰河 有老年到梦中青壮年
练习: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处境?
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
“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愿望?
答:
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强烈愿望。
3、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描绘,又象征什么?
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描绘,又象征了(南宋王朝命运芨芨可危)。
全诗抒发了强烈(爱国情怀)。
4、诗歌首句中一个“僵”字,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凄凉)。
5对本诗品析有误一项是(D)
A、诗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爱国之情。
B、诗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是诗人魂牵梦绕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凄凉情景。
(5)前两句采用逐层深入写法,其中“___”、“___”字体现了这种递进。
(不 尚)
(6)“铁马冰河”与上句中“_____”相呼应。
(风吹雨)
(7)这首诗反映出诗人怎样心情?
(急欲杀敌报国心情。
)
二:
(1)赏析有误一项是(C)
A.全诗由述志和记梦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
B.诗中“尚”字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C.诗后两句都是写梦境,与前两句写实相映衬。
D.全诗气势豪壮,感情真挚,具有强烈感染力。
(2)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陆游以衰老多病之身,尚想为国戍边,不忘抗战报国诗句是: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3)诗人巧借自然界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梦述志句子是: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两句中,作者将梦境和现实相结合,表现老诗人报效祖国忠心不衰之情,读来悲壮苍凉!
(5)请你对“夜阑卧听风吹雨”—句略作赏析。
[答]写时间、环境和现实生活中诗人形象。
“风吹雨”既是现实生活,又象征南宋王朝命运。
诗人从“风吹雨”联想到南宋王朝摇摇欲坠处境,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想起来,使“铁马冰河”梦境和“戍轮台”平生壮志融为一体,抒发爱国之情。
(6)诗中“僵”、“尚”二字用得好,请你说出一点理由。
[答]“僵”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凄凉,“尚”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7)说说“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表达效果。
答:
两句一果一因,两相照应,对比鲜明,突出表现了诗人强烈爱国情怀以及乐观豪迈精神状态。
(8)、“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答:
采用间接抒情方式,将自己渴望杀敌报国梦想付诸梦中,强烈抒发了自己爱国情怀。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不同版本又有做“溪”)、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是晚唐最出色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诗作有22首被收录。
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思念和缠绵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诗。
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
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
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
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环境和心情。
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无限思念。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幸福想象。
阅读练习及答案
(1)、文学常识填空:
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作者_____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
(2分)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字意思。
(2分)
①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
_____ ② 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
__;[话]:
_____
(4)、对《夜雨寄北》理解不正确是( ) (2分)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无奈。
B. 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深切期盼。
D. 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经历。
(5)、《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愁苦之情诗句是:
写出了对未来欢聚向往之情诗句是:
(6)、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绵绵夜雨。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心情?
(2分)
(7)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句子是【 】。
(1分)
(8)简析诗中涨字妙处。
(2分)
答案:
(1)、李商隐 ;
(2)、①何时能够 ②再 回叙;;(4)、D;(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心情。
(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分) (8)(2分)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愁思。
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潼关诗人 谭嗣同朝代 清代体裁 七绝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分析:
十九世纪末叶,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时代,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空前高扬时代。
透过少年谭嗣同这首充满浪漫主义精神山水绝句,我们仿佛听到一个迅速临近新时代脚步声。
公元1882年秋,十七岁谭嗣同,从湖南故乡赴甘肃父亲任所途中,经过陕西潼关,在这里饱览了一番北国山河壮丽风采。
这位英气勃发少年,骑马登上半山间潼关古道,傍山监河,乘兴前进,任清脆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云涛里。
啊,云涛,云涛,四面八方尽是滚滚云涛,大概从古到今,这巍峨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一直不曾解围吧?
伟大壮观还在更高更远地方。
潼关地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点,南邻华山群峰,东望豫西平原。
诗人立马城关,眼见黄河从北面高原峡谷奔腾怒吼而来,到悬崖脚下猛然一转弯,奔向平坦广阔原野,但气势却不见缓和,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而那连绵不断山峰,在关东并不怎样惹眼,刚入潼关便突兀而起、耸入云天,一座座争奇斗险,唯恐自己显得平庸!
自然,所谓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黄河、华山磅礴气势在诗人心理上所引起感应,反映着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愿望,而这愿望,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变革图强社会潮流,是完全合拍。
练习:
1.这首诗主题:
对王朝更替兴亡感慨,对广大被压迫人民同情
2.用自己话描写一二两句描写景象
天空中翻卷着一团团云雾,异峰突起,久远高云簇拥着潼关古城,那景象壮阔极了。
一阵阵猎猎秋风吹来,将清脆马蹄声吹散了,古城又显出了它寂寞。
3.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对偶
4.这首诗描写奔腾壮阔山势不逊诗句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秋夕⑴唐代诗人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是唐代诗人杜牧(一作王建)创作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宫怨诗。
这首诗描写一名孤单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两侧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命运,表现了一位官女举目无亲、百无聊赖苦闷心情。
七夕
唐代:
李贺(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鹊桥仙(宋代词人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
《鹊桥仙》原是为咏神话中牛郎、织女爱情故事而创作乐曲。
借牛郎织女故事,表现人间悲欢离合,歌颂天长地久忠贞爱情。
纤云弄巧:
纤云:
轻盈云彩。
弄巧:
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花样
飞星:
流星。
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银汉:
银河。
迢迢:
遥远样子。
暗度:
悄悄渡过。
金风玉露:
指秋风白露。
李商隐《辛未七夕》: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金风:
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
玉露:
秋露。
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
忍顾:
怎忍回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潼关 古诗 鉴赏 练习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