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15.docx
- 文档编号:30681783
- 上传时间:2023-08-19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9.56KB
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15.docx
《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15.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15
2020高考语文一轮基础知识复习检测试题15
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02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手机成信息安全最大隐患
手机正以前所未有的扩张速度风行于世,进入社会每个家庭成员,而且政府组织、部门和军事机关也纷纷使用手机通话,其中的信息流量和质量大幅上升,手机间谍开始浮出水面。
以美国和英国为首的英语国家在冷战时期秘密建有一个名为“阶梯”的间谍网,它遍布全球的侦听站,可截获手机电话、电子邮件和传真。
此外,美国政府还利用“阶梯”获取了有关日本汽车废气排放标准的信息、法国于1993年参加关贸总协定时的商业秘密以及1997年召开的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重要信息。
此后,只要有重大的商业事件发生,“阶梯”总是以网络、手机为主要手段获得重要的信息,使美国的企业在与世界上其他企业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去年3月,恐怖主义头子本·拉登的得力助手、“基地”组织的二号人物阿布·祖巴耶达赫也是因为使用手机暴露了自己藏身之地而落网。
9月中旬,“基地”组织的另一重要人物,本·拉登的代理人拉姆齐,在对“半岛”电视台发表讲话72小时后,中央情报局通过他打出的卫星电话在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将其逮捕。
由此可见,使用手机通话易被窃听,那么不讲涉密内容或者不开机、待机也能泄密吗?
当然可以,因为在待机状态,手机也要与通信网络保持不间断的信号交换,在这些过程中产生的电磁频谱,人们很容易利用侦察监视技术发现、识别、监视和跟踪目标,并且能对目标进行定位,从中获得有价值的情报。
手机在关机状态的泄密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使用者关闭手机,持有特殊仪器的专家,仍可遥控打开手机的话筒,继续窃听话筒任何通话内容。
另一种是在手机制造过程中就在芯片中植入接收和发送功能。
因此,这种手机虽然没有开机,但只要有电池,手机上的接收装置就能将其有效范围内的语音信息接收到,并可随时发送出去。
通过地球同步卫星上的中继站或周边附近盟国的中继站,将信息传递到本国或盟国的地面处理系统。
因此,唯一的保密办法就是在必要时将手机的电池取出,彻底断绝手机的电源,不然就将手机放在远离谈话场所的地方,避免遭到窃听。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移动电话芯片基本上都是进口产品。
据有关专家介绍,一些手机具有隐蔽通话功能,可以在不响铃、也没有任何显示的情况下由待机状态转变为通话状态,从而将周围的声音发射出去。
所以,一些发达国家的情报部门、军方和重要政府部门,都禁止在办公场所使用移动电话,即使是关闭的手机也不允许带入。
当前,国内外敌对势力和破坏分子千方百计地窃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情报,致使泄密事件时有发生,而且是触目惊心的,给党和国家及军队的信息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我们使用手机时,应严格遵守保密守则,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说,不该讲的事情坚决不能讲,自觉地保守秘密,杜绝一切泄密事故的发生。
1.下面对“手机泄密”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由于手机的大量使用,特别是一些重要部门也通过手机通话,其中信息流量大幅上升,手机间谍也“开始浮出水面”。
B.手机间谍通过网络、手机为主要手段获得政治、军事、商业等重要信息。
C.“阶梯”间谍网利用了网络、手机泄密获得了重要的信息,使美国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D.手机泄密使得本·拉登的得力助手阿布·祖巴耶达赫暴露了自己的藏身之地。
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手机通话所产生的大量信息,给手机间谍活动提供了土壤。
B.法国参加关贸总协定时的商业秘密及1997年召开的亚太经合会议的重要信息都是由于手机而泄露秘密的。
C.人们可以利用侦察监视技术发现手机的电磁频谱,并进行定位,以获取情报。
D.手机间谍得到信息后,就可以通过中继站将信息传递回去进行处理。
3.请简要回答手机关机、待机泄密的原因。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冯骥才先生近日发表文章,建议将春节放在我国申遗的首位,“这样可以提高人们对春节文化保护的全民自觉,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华民族四海一家的认同感和亲和力。
同时,可加强国家与民族的软实力、文化影响力和民族人文形象。
”冯骥才先生的心情我非常理解,但是,我认为春节根本不需要向中国之外的机构“申遗”。
首先,申遗的对象在我看来,大致都是需要保护的东西。
所谓需要保护,常常是生存困难的。
我觉得,春节不存在生存的困难,因而,它远没有到需要保护的时候。
其次,有人担心春节文化走样了,与老规矩不同了,混杂了很多原来不是春节文化的东西,我认为,这种担心也没必要。
文化本来就是变动的,而不是僵死的,比方说,放鞭炮也不是从来就有的,至少是火药发明以后才有的。
当今社会乃至未来,春节文化的具体内容添加些新的,淘汰些旧的,也很正常。
春节如果都是老规矩一成不变,那就成古董了。
古董不会变,虽然有价值,但这价值是虚的,古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是没有实际作用的,所以才需要保护。
而春节还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春节还是活的。
再次,即便要保护春节,也没必要借中国之外的力量来保护,难道中国人自己不能保护?
难道外国人能比我们更好地保护春节?
中国各地“申遗”的事情很多,我对此常常觉得没有意义。
申遗在我看来,就像在工业等领域一样,都是用别人的标准来要求中国,在申遗面前,制定标准的人是主动的,申请的人是被动的。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这样的被动太多,我们几乎不敢主动。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真该学学美国。
比方说美国的奥斯卡,它的颁奖仪式被大量模仿,奥斯卡实际上是美国的国内标准,而换一个角度看,它的颁奖仪式,它对电影的标准,几乎成为世界的标准,各国的电影都以被奥斯卡青睐为荣,所以美国电影才会繁荣,美国的话语权才有力。
如果把春节等中国文化的评定标准都交给中国之外,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方面,还能有多少自主性?
真正合理的状况是,我们自己的标准成为世界的标准,让世界各地的其他人纷纷按照中国的要求,希望获得中国标准的首肯,中国才会在这个世界上处于主动。
比方说,春节期间旅游的人较多,不少人还会到外国旅游。
因此,如果中国的有关部门针对开放旅游的各个国家,定期评定适合旅游的指数,那么,对中国游客如饥似渴的各个国家,都将按照中国的标准来调整他们的旅游服务,这才是正道。
从长远来说,由中国制定的世界各国的旅游适宜指数,还可以每月调整一次、评定一次,向中国人发布一次,那么,主动性就会掌握在中国人的手中。
对旅游如此,对春节之类的文化也如此。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对自己的文化缺乏自信,获得别人的肯定似乎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来源。
这种状况并不合理,长此以往,对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没有多大的益处。
因此,真正要保护中国文化,不是“申遗”,不是获得外国的首肯,而是让它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富有生命力,是让中国人喜爱、钟情于自己的文化。
申遗成功,能使我们更喜爱我们的文化吗?
在我看来,申遗成功常常是被别人的标准限制了我们文化的发展和活力。
只要我们的文化是有活力的,申不申遗无所谓。
只要我们的文化是中国人离不开的,不愿放弃的,那个“遗”不申也罢。
4.关于“春节”“春节文化”的说法,下列各项中,与作者的观点不符合的一项是( )
A.春节是一种民族文化,促进中华民族四海一家的认同感和亲和力,是其文化内涵之一。
B.火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是古代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之一,春节的历史和火药的发明一样古老,有悠久而丰富的历史。
C.春节文化应该有什么,不该有什么,这个话语权不能交给中国之外的人。
D.真正的保护春节文化,是让春节文化在中国人生活中富有生命力,是让中国人喜爱、钟情于自己的文化。
5.以下各项中对原文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冯骥才提出的建议,其出发点是好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提法是不妥当的。
B.古董需要保护,是因为古董的价值是虚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是没有实际作用的。
C.只要掌握了某一领域的话语权,就能带来这个领域的繁荣。
美国电影正好说明了这个道理。
D.中国出境旅游的人多了,中国的有关部门可以针对开放旅游的各个国家,定期评定适合旅游的指数,那些对中国游客如饥似渴的国家,就必须按照中国的标准行事。
这是中国掌握主动权的可行性的例子。
6.目前,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缺乏自信,获得别人的肯定成为我们文化自信的来源。
你同意这样的批评吗?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现象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不准确,因为“通过网络、手机为主要手段获得政治、军事、商业等重要信息”是“阶梯”间谍网所为。
2.B [解析]根据原文,“法国参加关贸总协定时的商业秘密以及1997年召开的亚太经合会议的重要信息”是通过“阶梯”间谍网泄露出去的。
3.
(1)在待机状态,手机与通讯网络保持信号交换产生的电磁频谱容易被发现。
(2)关机状态下也可以利用特殊仪器遥控打开手机话筒,窃听在话筒有效范围内的谈话。
(3)手机制造时在芯片中植入接收和发送功能,只要有电源,手机就可以接收和发送信息。
4.B [解析]原文第二段说“放鞭炮也不是从来就有的,至少是火药发明以后才有的”,故该项错误。
5.C [解析]原文说“美国的奥斯卡……各国的电影都以被奥斯卡青睐为荣,所以美国电影才会繁荣”,强调美国电影的繁荣与美国在电影方面的话语权存在必要条件关系,而C项表述为充分条件,故错误。
6.我们不能完全否定此类观点所反映的现象的存在,其原因在于近代以来中国落后挨打、积贫积弱的国际地位。
其表现有:
轻视或否定中医;中国的企业界或学术界热衷于拿国际大奖;名字、招牌等洋化,等等。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的生活为什么没有诗
冯骥才
有时会听到一种抱怨,说我们的生活愈来愈没有诗,这抱怨令我深思。
历史上我们是一个伟大的诗的国度。
诗,曾经让我们为国家民族的兴亡慷慨悲歌,为无所不在的生活与性情之美而吟唱。
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诗从我们的生活中离去了。
是它弃我们而去,还是我们主动疏远了它。
我们真的没有诗也一样能活得挺满足,真的不需要享用诗了?
没有诗的生活究竟缺乏了什么?
其实,诗的小众化在世界上已是共同面临的问题。
在许多曾经产生过诗神诗圣的国家,诗也在被公众淡漠。
十多年前,我在维也纳中心拉什马克地铁站内,看到墙壁上贴了许多纸片,以为是留言的条子。
一问方知,这些纸片上写的都是或长或短的诗句。
原来是一些诗人,也有爱好诗的普通人,写了诗无处发表,受众少,便贴在这里,有的纸上还写着个人的手机号码。
如果谁读了,喜欢他的诗,便可以给他打个电话私下交流一下。
据说后来有了互联网,就很少有人这么做了。
当今的互联网也是诗的传播工具。
我们有出色的诗人和出色的诗,可是与欧洲人不能比,在欧洲还可以见到日常的诗的生活。
我在阿尔卑斯山里碰到过村民的诗会,在俄罗斯遇到过老百姓聚餐时一个个站起身朗诵自己喜爱的诗歌。
可是我们的诗和诗人却身处生活的边缘,可有可无了。
有人说,诗的消退是因为这种文学样式不适于当代人的需要,还说这种文学体裁早已走向衰老,失去了生命的活力;比如说,宋代之所以盛行长长短短字句的词,正是由于诗的能量已被唐人用尽。
真的是这样吗?
诗只是一种文学体裁吗?
我们读古人的诗句而受到了触动和感动,是因为这种文学体裁,还是其中那些对生活内在的韵致的心灵感知与发现?
我们现在对生活为什么没有这种敏感与发现,没有这种表达的情怀呢?
我们的心灵变得粗糙而愚钝了吗?
其实,问题还是出在我们的心灵上,而不是在文学上。
如果我们现在眼睛里全是微信,问知全靠电脑,天天找寻的大多是商机,心中关切的只是眼前的功利;如果我们的快乐大都从盈利、从物欲、从消费中获得,诗自然与我们无关。
在市场时代里,消费不仅要主导市场,也要主导我们。
消费文化是消费的兴奋剂,所以消费文化都是快餐式的、迎合的、被动的、刺激的、欲望的,又是便捷的。
消费过了就扔掉。
一切都是暂时的快意与满足。
消费方式异化着消费者,商业文化也在把我们商业化、浅薄化、粗鄙化。
这样,诗一定没有立足之地。
诗需要什么样的生活呢?
首先,诗是精神的,精神愈纯粹,诗愈响亮。
诗是情感的,情感愈真纯,诗愈打动人。
诗还是敏感的、沉静的、深邃的、唯美的、才情的。
我们的生活能给诗提供这样的生存环境吗?
更关键的是我们有这种精神的需求吗?
如果没有,还奢谈什么诗?
如果有,如果需要,诗可不是奢侈品,它会不请自来。
如果我们不需要它,我们一定会失掉与它相关的那些东西。
那就是精神的纯粹、心境的宁静、生活的韵致,还有对美与才情的崇尚等等。
那么,我们的生活不就会变得平庸、乏味、浅薄和枯索了吗?
有诗与没有诗的生活是不一样的。
如果诗离我们远了,怎样才能把它召唤回来?
(选自《今晚报》,有删节)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我们的生活愈来愈没有诗”这种抱怨的确是事实。
现在,诗已经从我们的生活中离去了,这种现象不止我国存在,世界上同样如此。
B.虽然在有了互联网后,已经很少有人通过电话私下交流对诗的体会,但是作者认为,当今的互联网仍然还是诗的传播工具。
C.作者认为,诗的消退是因为诗这种文学样式如今已经不适于当代人的需要,诗这种文学体裁早已走向衰老,失去了生命的活力。
D.对于诗的消退,作者认为原因主要是人们心中关切的只是眼前的功利,人们正在被消费方式异化着,被商业文化变得浅薄和粗鄙。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们虽然也有过有出色的诗人和诗,但还是不能同欧洲相比,这是因为在欧洲还可以看到普通民众的诗的生活,而我们的诗和诗人却变得可有可无了。
B.诗在今天的生活中之所以会逐渐消退,主要原因是诗需要纯粹的精神,需要纯真的感情,而这恰与当前盛行的消费文化、商业文化格格不入。
C.我们读古人的诗句时,诗中那些对生活韵致的感知与发现使我们感动;而现在身处市场时代受消费主导的我们,却已经使诗没有了立足之地。
D.为了把已经远离我们的诗召唤回来,我们应当不再关切眼前的功利,杜绝快餐式的消费文化,不再从盈利、从物欲、从消费中获得我们的快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在维也纳中心拉什马克地铁站内贴着的那些写着或长或短的诗句的纸片,可以看出诗在欧洲虽还没完全消退,但已经属于小众化的东西了。
B.因为我们现在的快乐大都从利益的获得、从物欲的追求、从消费的享受中获得,缺少了对精神美的追求,所以便自然地将诗从我们的生活中赶走。
C.只要我们的精神能抵制住消费文化和商业文化的负面影响,保持住对纯粹精神和纯真情感的精神需求,诗就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D.有诗的生活是一种有纯粹的精神、宁静的心境的、崇尚美与才情的有韵致的生活;而无诗的生活则是一种平庸、乏味、浅薄和枯索的生活。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任何一种哲学思想都有它的根。
欧洲近现代哲学的根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国哲学的根则在于中国先秦的诸子学。
现在人们在研究哲学思想的时候,有两种意识,一种是全球意识,一种是寻根意识。
所谓全球意识就是放眼看世界,博采众家之长。
还有一个思想就是寻根意识,找到自己的根,不忘记自己的根,那样才能对自己民族的哲学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在西方文化意识里,神话占了很大的比重,而且神话里大多崇拜自然神。
西方人崇拜神,而且认为自然是由神创造的。
他们认为宇宙是奇中之奇,为什么宇宙是这样的美好和不可思议?
希腊人怀着对探究宇宙奥妙极大的热情提出了这个问题,当时也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条件。
恩格斯说过:
“只有奴隶制才使古代世界繁荣,使希腊文化成为可能。
没有奴隶制,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因为只有在奴隶制存在的条件下,才可能有一小部分人脱离劳动,专门做奴隶主,专门思考和研究问题,有可能专门研究哲学问题,特别是研究自然。
希腊很多有名的哲学家都把世界归结为一种自然物,比如,泰勒斯认为世界起源于水;赫拉克里特认为世界起源于火;著名的哲学家毕达格拉斯,则认为世界起源于数。
总之,希腊过去的哲学,研究的目标是神和自然,这是他们关注的中心。
但在中国古代人文意识中,信奉的中心不是神和自然,而是人和社会。
从商代开始,有文字记载就是奴隶制,一直到周的前期,还是奴隶制。
到周的后期,奴隶制开始解体,出现了动乱,奴隶制解体了,封建制开始产生。
这是个交替的过程,中国出现了动乱的状态——战争。
从春秋战国开始,战争连续不断。
处在动乱状态下,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当然是天下太平,动乱停止,政治走上轨道。
中国人有没有神的意识?
当然有,像图腾崇拜,崇拜狼、崇拜蛇等也都有,但是最主要的是崇拜帝。
崇拜帝又和另外一个观念连在一起,就是认为地上的统治者和天上的统治者是有关系的。
地上的统治者君主都是天帝的儿子,他本来就受帝的保护。
不过,不好的统治者常常被人推翻,如夏朝的统治者夏桀被商汤推翻了,商代最后的统治者商纣王被周武王推翻了。
于是人们对天的神圣性产生了怀疑,所以,到周代的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观念,就是从单纯重视天转向重视人,所以就产生了敬德保民的观念。
这是排除有目的、有意识的天的作用,承认人的作用和价值,这是中国人文运动的特点。
显然,这与西方不一样。
中国人文意识重视人有两种主要的趋向,第一种是重视人力,第二种是重视人心、人的精神生活。
总的来说,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的金律,被现代人所接受,而且在世界上广泛被人们所接受,这是很了不起的。
梁启超讲过:
东方的学问以精神为出发点,西方的学问以物质为出发点。
如果要寻求知识的饥荒在西方找材料,寻求精神的饥荒在东方找材料。
中国的现代哲学家所秉承的很多思想,根在中国古代,特别是由于中国人文意识特点,造成中国现代哲学的侧重点和西方是不一样的。
(摘编自张文儒《中国现代哲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关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先秦百家争鸣时期出现很多哲学流派,他们的思想就是中国现代哲学的根。
B.现在人们用“寻根意识”来追溯哲学的根源,能够更深入了解本民族的哲学。
C.古希腊哲学关注的中心是神和自然,而中国古代人文意识信奉的中心是人和社会。
D.梁启超认为,东西方学问的出发点是迥异的,前者重在物质,后者重在精神。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首先提出“寻根意识”比“全球意识”更重要的鲜明论点。
B.文章主体部分从两方面着手,对比论证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起点不同。
C.全文以总分总的结构展开,最终论证了中国现代哲学偏重于精神的人文特点。
D.中国现代哲学与古代哲学关系紧密,这是作者比较中西哲学根源的日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在西方文化里人们崇拜自然神,所以西方哲学家都把世界归结为一种自然物。
B.希腊人由于对探究宇宙的奥妙和神奇有着极大热情,所以他们专门创造了奴隶制。
C.同样是奴隶制发源,导致东西方哲学思想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所存在时间的长短。
D.不同于古希腊文化,中国古代人文意识从崇拜帝转向重视人,重视人的作用和价值。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月舟图
李永生
自涞阳县城西行三十余里,有一釜山。
山上一寺,名唤灵泉寺。
清乾隆年间,丹青高手念慈大师在此住持,念慈自幼聪慧,对绘画无师自通,全凭个人刻苦磨练成为大器。
山水花草、人虫鸟兽,无所不精。
一次,他应邀为新落成的“天墨池”书院画影壁,但见他执笔在手,略一思索,便笔走龙蛇,一气呵成《锦鸡图》。
正巧,一擎鹰之人路过,也停下来看热闹,鹰见壁上锦鸡,几次作欲扑状,众人连呼精妙。
念慈之画被不少人索要收藏。
京城“内联升”鞋店曾挂有一幅他的《赤脚天仙》。
这“内联升”鞋店做的鞋为皇家御用之物。
一皇帝近侍去该店见到这幅画,便重金买下。
乾隆帝无意之中看到此画,竟足足欣赏了半个时辰。
念慈与人为善,但遇求画之人,无论贫富贵贱,只要心诚向善,都尽量满足。
但也有特别之处,凡官场之人求画,必答应他两个条件,一是求画人为其研墨,二是只以半幅《月舟图》相送。
曾有好几位达官贵人因不愿接受这两个条件而空手离去。
乾隆十一年,涞阳新上任一位名叫安子玉的县令,也是书画琴棋无所不通的雅士。
慕名来灵泉寺拜见念慈,向其求画。
主客见面后,知县道明来意,念慈说出了他的两个条件。
安知县未加思索便说:
“为大师研墨理所应当。
大师所画不论半幅整幅,都是墨宝。
”念慈遂铺开宣纸。
安知县在旁侍立研墨。
念慈凝神握笔,先是画出一叶小舟,可奇怪的是此舟竟然倒扣。
安子玉正自惊奇,念慈就又勾画几缕清波,将小舟淹没。
大师放下笔,双手合十。
知县仔细审视此画,心中揣摩:
河中扣舟即为覆舟,我刚上任,便咒我翻船?
念慈见其迟疑,便说:
“施主如觉此画对您不敬,老衲便将其焚烧……”
念慈刚一伸手,安子玉赶忙止住:
“大师墨宝,学生岂敢唐突,但不知大师另半幅画何时才能画?
”
念慈说:
“能否画上,要看施主为政为人如何!
”
安知县捧画下山,到家后将画悬于书房正中。
安子玉明察冤狱,惩治恶匪,率民垦荒,兴办教育,当真竭诚为民。
上任半年,涞阳大旱,颗粒无收。
在等待赈银时,他捐献自己的积蓄俸银,又说服县内富绅大户开仓放粮。
无奈饥民太多,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一轮 基础 复习 精选 试题 15